安多集团生产经营情况汇报-省发改调研

时间:2019-05-14 07:0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多集团生产经营情况汇报-省发改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多集团生产经营情况汇报-省发改调研》。

第一篇:安多集团生产经营情况汇报-省发改调研

安多集团生产经营情况汇报

一、公司基本情况

夏河安多投资(集团)公司是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牵头建设单位,公司前身是始建于1972年的夏河县水泥厂,历经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甘南州工业经济重要支柱企业,以畜牧产业、清洁能源、新型建材为主业。公司现有员工1500人,总资产18亿元,资产负债率35%。集团旗下有夏河祁连山安多水泥有限公司、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公司、夏河安顺发电有限公司、甘南峡村电站有限公司、北京安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兰州信荣水利水电技术咨询服务公司、夏河安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夏河安多建材制品有限公司、临夏安多园工贸有限公司、临夏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安多牧场(北京)餐饮管理公司等20家控股、参股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省纳税先进单位”、“全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甘肃名牌产品”、“甘南州重点保护企业” 等160多项殊荣,2008年被甘肃省经济委员会认定为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2009年被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评为 “全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单位”。

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安多集团全资子公司之一,主营产品为安多牦牛系列精分割部位肉、甘加藏羊系列精分割部位肉、休闲系列熟食品。目前已形成年屠宰加工牦牛、藏羊肉产能1万吨、冷链仓储能力1万吨,已成为藏区最大的定点屠宰企业,承担着安多藏区重要的肉品供给和保障任务,正在努力打造成为中国青藏高原有机生态肉品加工供应基地。先后被认定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品定点 生产企业”、“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取得了“HACCP认证”、“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国际清真食品Halal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产品荣获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食品、2011年第十一届中国(北京)、2013年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博览会有机肉类产品有机牦牛、藏羊肉品金奖等。

二、安多循环经济园区概况

(一)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概况

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全省72个重点循环经济建设项目之一(国函[2009]150号),2011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先进园区”,2012年被列为甘肃省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建设总投资45亿元,通过实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培育新型产业,延长产业链,目前已形成“新型建材产业园、畜产品加工园”、“清洁能源产业带”和“园区科技与管理中心”为主的“两园、一带、一心”总体产业布局。

截至2011年底,以水泥公司、建材制品公司为代表的建材产业园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以峡村水电站、安水余热发电站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企业投产见效,安顺水电站进入收尾攻坚阶段;安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基地落成,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在申请设立。2012年以来,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重点从建材产业园转向畜牧产业园2013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同志在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视察指导工作时,对项目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地方党委、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早日建设完成园区,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

夏河安多畜牧产业园是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区“两园一带一心”建设内容之一,项目规划总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2000亩,分二期建设:一期主要建设食品公司搬迁扩建项目、园区基础设施、园区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冷链物流中心、科研与产品展销中心、活畜交易中心、污水处理厂、2000吨熟肉制品等项目;二期主要建设养殖基地、繁育基地、血液制品厂、生化制品厂、饲草料厂、有机肥厂、工艺品加工厂等项目。通过建设万吨肉品加工基地、百万头只活畜交易中心等项目,努力建设成为甘、青、川、藏最大的高原特色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2012年5月,在省委、省政府关心帮助下,夏河畜牧产业园区一期工程动工建设。2013年11月安多清真食品公司牦牛、藏羊屠宰加工分割生产线、冷库和园区基础设施已于建成试运行。园区污水处理厂、职工公寓楼(即公共租赁住房)已于2014年5月建成投入试运行,目前正在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园区基地大厦(含办公、活畜交易大厅、工程技术中心)已竣工投入使用。建设夏河安多畜牧产业园对于保护自然环境、稳固高原生态屏障,加快发展、促进民生,利用牛羊资源解决与内陆贫富差距,加快草原经济优势的转化,实现甘南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三、2015年生产经营目标

(一)2015年生产任务指标

2015年初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达的年度指标任务,夏河食品公司完成生产加工牦牛6000头、藏羊2万只,生产加工牦牛肉600吨、藏羊肉400吨,完成加工风干牦牛肉3吨,完成肉品销售1000吨,实现销售收入6400万元。

(二)2015年生产经营工作安排

1、根据集团公司决定我公司计划从年初开始市场调研,掌握行情,组织人员实地考察临夏、合作、玛曲、夏河、青海等周边市场牛羊肉的信息动态,及时了解掌握不同地区的市场行情,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各地区市场价格分析对比,结合本地区域实际情况合理定位收购价格。

2、深入牧区,大力宣传。宣传安多企业文化,企业发展规划目标,诚信经营理念,公开收购价格,采用藏汉两文宣传单宣传。通过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目的,及时做好公司与牧户之间订单签订和收购工作。

3、落实人员定岗定位,生产材料、原材料包装物的订购工作,生产设备维修、保养及工器具购臵的计划与安排工作,并按照计划逐步落实,保证生产期间原材料的及时供应。

4、在2015年度的销售工作中配合各事业部按提供的产品配送计划表及时加工所需的产品。严格按各事业部及客户要求进行加工产品,尽力使产品合格率达到100%,杜绝退货现象发生.通过公司的积极努力以优质的产品使各事业部加大对外市场的拓展,挖掘市场销售渠道,扩大市场销售规模,通过对产品进行宣传和有效的销售服务提高销量,扩大安多肉品品牌的知名度。

5、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经营模式,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增加员工的工作热情,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重点围绕生产经营任务目标,制定有效管理措施,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6、吸收经验丰富,事业性强的一线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智能和表率作用,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提高的教育培训管理模式,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动性。完善生产管理体制,明确生产工作责任,落实生产工作任务。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要求,做 到产品与市场的接轨,及时做好产品备货、送货的链条,并保持其稳定性。

7、严把产品质量关,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二次加工和更换包装。及时备货、配货,在各事业部需求产品时做到第一时间内发货。

(三)食品产业市场形势分析

1、传统食品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国民经济步入新常态。受国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国内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入低速发展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将持续加大。受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放缓影响,经济对消费的拉动明显不足,消费市场尤其是餐饮业处于严重回落和疲软,部分高端餐饮行业处于亏损、停业状态。

(2)中国牛肉生产成本普遍高于发达国家,国内畜产品价格远远高于国际畜产品价格。随着中国与新西兰、澳大利亚双边自贸协定签订,更多低价、零关税牛肉进入国内,给畜产品市场价格带来新一轮波动。同时,印度、东南亚、欧美等地走私牛肉对中国市场的严重冲击不容忽视,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进一步打击走私。

(3)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推行“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严格限制“三公”消费和支出,短期内虽然给食品行业、餐饮行业带来阵痛,但从长远来讲,在客观上推动食品、餐饮产业进一步洗牌,倒逼企业开展创新驱动和产品升级,加快发展。

(4)消费品市场进入微利时代。国内消费品市场进入多元化时代,客户可选择的商品种类日益增多,总体上食品行业处于供过于求阶段,大多数食品企业产能过剩,传统低温冻肉、冷鲜肉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熟食制品、开袋即食品等快速消费品市场 竞争激烈。

2、畜产品加工产业正逐步缩小与国际差距,走向成熟。(1)食品行业进一步细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对食品更加挑剔,市场呈现多样化需求。市场的竞争,推动食品加工业优胜略汰,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升级换代。

(2)消费者健康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随着中国中产阶级人群的攀升,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和食品安全,以安多牦牛、甘加藏羊为代表的原生态、绿色有机食品、食疗功能产品、保健健康食品等,将会越来越受到更多消费人群的青睐。

(3)产品质量是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乳品行业是肉食品业的前车之鉴,三聚氰胺事件刚刚结束之初,国内高端乳品市场几乎被国外高价进口奶粉垄断。国家通过严格加强对乳业的管理,推行药品企业管理标准,不少乳品企业改变了粗放、单一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生产配方奶粉、婴幼儿奶粉和精深加工乳制品,逐步摆脱了困境,重新夺回了市场。

(4)产品研发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安多清真绿色食品公司依托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已研发牦牛、藏羊系列新产品、熟食品200多种,制定出牦牛、藏羊产品加工技术标准、企业标准28个,通过省级专家组评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正与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甘肃省畜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牦牛肉分级技术、电刺激技术研究,通过国家验收后,面向全国开展技术转让与推广。

四、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方培育和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上不够充分,企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2、安多循环经济园区组织领导、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逐步实现规范运行。

3、安多循环经济园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不利于对外树立和打造招商引资和投资环境,亟待加大财政投入。

4、园区项目资金、企业生产性流动资金筹措能力有限,需要协调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扶持力度。

5、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进一步整合甘青川牦牛、藏羊资源,发展订单牧业。

6、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不足,技术、人才瓶颈突出,总体管理水平与同行业先进企业还存在很大差距。

7、产品销售没有步入正常轨道,企业产能尚未真正发挥,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树立民族地方企业品牌。

8、安多循环经济园区项目招商引资工作,需要协调党委、政府进一步搭建平台,宣传推广。

9、企业在资本市场拓展能力不足,需要协调党委、政府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帮助民族地区企业实现上市发展。

五、意见和建议

1、建议支持安多循环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实现规范运行。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是“全省先进园区”、“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全省72个循环经济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却一直未纳入全省园区管理范畴,没有园区管理机构,园区前期工作暂由安多投资公司推动。为此,恳请省发改委协调省政府开发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区”正式批准设立为国家开发区,并作为全省藏区重点开发区争取列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2、建议整合省级项目资金,加大对安多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 扶持力度。《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若干意见》(甘发[2013]8号)第5页中明文指出“支持安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在省级工业发展等专项安排上给予倾斜支持”。“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项目”是《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中甘南州二个重点项目之一,属于“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落地项目”和“省级重大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2012年以来,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重点从建材产业园转向畜牧产业园,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安多畜牧产业园确认为“省列3341重大项目”和“全省富民增收示范项目”。安多公司已累计投入资金近6亿元用于发展畜牧产业,目前尚未真正发挥项目预期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几乎全部依靠企业自筹。希望省发改委在中央预算资金、省级预算资金、藏区专项资金等方面,加大对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项目政策扶持、资金支持、项目倾斜,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3、建议落实藏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基础建设项目。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坐落在甘南州夏河县王格尔塘镇,由于州县两级财力有限,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仅单一依靠园区内企业自筹投入,亟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基础设施项目”是《甘南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重点项目之一,基础设施总投资4.5亿元。建议省发改委每年协调落实一定额度的藏区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园区征地、道路、通讯、供电、供热、给排水、防洪防灾、污水垃圾处理、职工保障性住房、新能源开发等。

4、建议编制全省十三五规划中,对甘南藏区项目加大倾斜力度。2015年8月24-25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指出,着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及其加工业,完善生态综合补偿 机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今后一个时期要在西藏和甘肃、四川、云南、青海四省藏区继续实施特殊的财政、税收、投资、金融等政策。建议省发改委在编制全省十三五规划中,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到项目、落实到资金,加大对甘南藏区项目倾斜力度,尤其是进一步加大对“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项目”等省列重大项目的支持。

5、建议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安多公司通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甘南州工业经济重要支柱企业,但企业发展环境不容乐观。地方不法群众经常非法阻挠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甚至围堵企业大门,严重影响着企业发展稳定,给政府形象、投资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亟需进一步加大治理建设环境力度。龙头企业对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牧群众脱贫致富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建议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扶持安多公司打造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安多安多循环经济园区打造国家重点园区,争取落实土地、税收、融资、人才、配套基础设施等各项优惠政策,加快企业发展步伐。

6、请求省上出台对企业人才与技术扶持政策。恳请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财政补贴优惠政策,安排大中专毕业生财政性公益岗位进企业,对于安臵零就业家庭、待岗毕业生和下岗工人的用人企业,给予每人每月1000-2000元财政补贴。二是,协调省内各大专院校,鼓励毕业生积极投身到甘南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实现人生价值。三是,发挥省会科技人才荟萃优势,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建议协调动物检疫、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产品标准等领域专家,到基层、企业通过挂职、兼职、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形式,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7、建议加大对民族特色畜产品宣传力度,扶持企业开拓市场。积极引导健康的消费理念,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希望通过党委、政府主流媒体,加大对广大消费者健康消费理念的宣传、教育,引导社会绿色消费观。积极开展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利用各种展销会和博览会等产品推广形式和渠道,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优势品牌,助推产品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树立藏区企业新形象。协助企业开展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免检产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原产地认证等工作,办理进出口手续,助推安多肉品走向国际市场。

8、建议进一步加快企业项目前期工作,早日建成落地。将中国唐卡艺术中心、安多集团电子商务平台、太阳能分布式能源开发项目、沼气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旅游工艺品生产项目(牦牛角、骨、内脏、头蹄等副产品)、安顺水电站股权合作、安多清真食品公司股权融资等优质资产和项目,开展招商引资、股权融资、项目审批等前期工作。

9、请求争取资本市场优惠政策,协助企业开展上市融资工作 证监会近期召开的支持西藏资本市场发展座谈会,对西藏地区企业实行优先审核,减免西藏地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费用等诸多优惠政策。建议省发改委协调争取甘肃藏区享受西藏资本市场优惠政策,扶持民族地区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助推安多集团实现在资本市场上市。

特此汇报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县委调研汇报(改后)

调 研 汇 报 材 料

(2011年10月)

按照本次调研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全县“十二五”规划,围绕“三县”建设战略发展思路及我乡发展实际,在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五年的工作进行了重点讨论。现将我乡的意见和建议汇报如下:

一、促进“牧业强县”战略升级,增强畜牧业的支撑和凝聚发展能力。

一是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步伐,促进奶牛业提档升级。继续加大对优质冻精和性控冻精补贴力度。加快奶牛群体良种化进程。充分发挥畜牧兽医局综合实验室和乡镇畜牧综合服务室的作用,提高准胎率,缩短空怀期,提高奶牛业经济效益。另外,通过青贮种植补贴、暖舍补贴等项政策和提高奶价的方式,来调动养殖户种植、存贮和饲喂青贮的积极性,并通过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实现人畜分离,提高奶牛标准化饲养水平。

二是加强奶源市场的管理,强化乡镇奶业办的管理职能。加强奶源市场的管理,能够减少奶站依靠假秤、利用“以质论价”、做假帐等手段,克扣奶农奶资等事件,防止在奶农中造成消极影响,影响了奶农生产的积极性。

三是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的贯彻执行力度。强化乡镇畜牧中心的管理职能作用,加大对流动畜禽的检疫、检查和管理力度。对不

按要求进行免疫的畜主,采取强制性措施,以此保证畜牧业安全。

四是大鹅、生猪、狐貉等其它养殖业也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实现人与畜禽分离,改善人居环境和饲养条件,提高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完善产业链条打造自己的品牌。

一是继续加大对抗旱保收田补贴政策的实施力度,扩大抗旱保收田建设面积,实现农业的稳产、增产。

二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积极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在组建棚室生产合作组织的同时,组建产品营销合作组织,来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的产业链条,推动现代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建议全县整合、打造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通过“龙头产品”提升农产品档次,提高产品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产品的比较效益。

三、突出可持续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建立草原面积核查机制,定期对草原面积核查,通过抽查和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准确了解草原面积变更情况,以确保草原覆盖率不变。

二是加大林木管护力度。通过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加大对毁林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增强全民、全社会爱林、护林意识。

三是结合区位优势,合理最大化对境内泡泽补水,改善

生态环境。

四、以安居工程为重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自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我县一直较为重视此项工作。结合我乡实际,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建议,一是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和公共服务、管理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巷道、排水及环境卫生管理的投入力度。二是快速推进泥草房改造工程和自来水入户工程。对所有泥草房进行普查,在发动群众自建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扶持,推进此项工作的进程。同时,在人畜安全饮水上下功夫,加大资金政策倾斜力度,提高自来水入户率。三是加大对奶站经营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力度。要充分发挥奶牛办,乡镇奶业办和企业监督管理职能。建立约束和奖惩机制,加大对奶站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污水的管理和治理力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以上是结合我乡发展实际,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点建议和意见,请各位领导参考。

第三篇:省特区调研汇报

抢抓机遇

发挥优势

倾力打造“人才特区”

烟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烟台高新区单设两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高点定位、科学谋划,真抓实干、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市委、市政府给我们提出了“争创全市产业升级先行区、科技创新核心区、改革创新实验区、城市发展样板区”的目标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一大批人才特别是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加盟。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视人才为高新区快速发展的生命,把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建设“人才特区”这一目标,抢抓两大机遇,发挥三大优势,打造四大亮点,落实五大举措,以人才工作的新局面引领高新区的大发展。

一、认真分析形势,准确把握建设“人才特区”的重大机遇和优势

首先,建设“人才特区”面临两大机遇。一是国家战略机遇。烟台高新区处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重要节点,特别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作为处于蓝色经济区核心的国家级高新区,烟台高新区必将获得更大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二是各级领导重视机遇。人才工作一直是各级组织部门的重点研究课题,从国家领

导人到省、市主要领导,均对这项工作做出过重要指示。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率先要求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并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建立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姜大明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着力打造我省的“人才特区”;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高新区确定为“人才特区”首家试点单位,这些都为建设“人才特区”提供了难得机遇。

其次,建设“人才特区”具有三大优势。一是资源环境优势。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拿出滨海黄金地段发展高新区,让高新区拥有无与伦比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进入国家级高新区行列后,提升了地位和身份,具备了面向全球吸聚和整合资源的品牌。二是相关政策优势。着眼于发展产业、带动产业的长远考虑,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先后到武汉、成都、宁波等先进高新区进行学习考察,并查阅了大量发达地区的人才政策,在市人才办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反复论证,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人才特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烟台高新区“蓝海英才计划”实施办法》。目前来看,应该是国内有关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力度最大、政策最优的文件之一,完全可以同南方发达城市的人才政策相媲美。三是载体平台优势。除国家级高新区外,我们还具有首批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和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两块金字招牌。近两年来,我们将“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有机结合,科技CBD、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拓普邦生物科技园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呈现出遍地开花的良好态势,年内,将建设完成各类研发孵化平台总面积20多万平方米;今后5年,计划开工建设的各类孵化器、加速器和专业园区总面积将超过100万平方米,为吸引人才、集聚人才打造一批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特色创新创业载体。

二、精心研究政策,积极打造人才引进工作的四大亮点 建设“人才特区”,必须围绕“特”字下功夫,构建有区域特色的政策体系,以政策突破带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从我区制定出台的人才政策看,“特”字主要有四大亮点:

一是资金投入大。要想引进高端人才,必须舍得资金投入。为此,在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设立了1亿元的“人才特区”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对进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资金扶持、补贴和服务;设立了1亿元的创新扶持基金,对引进的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和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优秀创新团队给予扶持;设立了2000万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初步与上海建信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设立烟台蓝色产业投资基金,基金首期规模为1亿元,中长期规划20亿元,重点鼓励和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国际先进、能够填补国内空白,产品符合我区重点支持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和预期经济社会效益的创新型创业人才来我区进行初始创业。

二是人才待遇高。只有提供最优惠的待遇,才能真正增强高新区的磁场,形成对高端人才的强大引力。我们的《办法》中明确规定:对进区创业的高端人才可提供最高500万元的启动资金、1000万元的贷款担保和150万元贷款贴息,专利、专有技术作价入股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实施5年全额奖励,对高端人才的生活补贴、购房

补贴、租房补贴、社会保险等方面都制定了非常优惠的政策。

三是创业扶持多。对创业企业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7个税种的地方留成部分,3年内全额给予奖励,第4年、第5年分别按70%、50%给予奖励,涉及税种多、奖励力度大、扶持周期长;为创业企业办公、经营用房提供3年全额房租补贴的同时,对自行投资建设或购买的也给予大幅度补贴,补贴总额最高可达300万元。此外,还专门规定,给予新批准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最高50万元设备配套经费,新批准设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最高500万元设备配套经费,对新批准的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也都相应给予较高的设备配套经费。

四是特色服务好。注重在细节上下功夫,切实树立特色服务品牌,通过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确保高端人才引得来、干得好、留得住。如:建设“精英社区”,为高端人才营造优越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实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在高端人才项目审批、职称评审、成果申报及家庭成员户口迁转、配偶工作安臵、子女入托入学等各方面提供全方位贴心服务;推行医疗专家联系人才制度,建立高端人才健康档案;实行创业导师制度,建立高端人才联谊会,定期举办人才沙龙,搭建交流平台,等等,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确保人才安居乐业。

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吸引优秀的人才。政策出台后,有海外留学人员,有国内留创人员,有高校院所研发人员,有国企央企中层骨干,有朝气蓬勃的博士,有年逾古稀的专家,都带着资金、带着技术、带着项目通过各种方式向我们传递了

创业的梦想与激情,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其中,一外地科技创业企业带着3000多万元的税收打算迁移我区继续创业发展。)

三、注重抓好落实,全力实施建设“人才特区”的五大举措 建设“人才特区”,并没有成型的模式和成熟的经验可用来借鉴,关键在于开拓创新,只要敢想敢干,一定能够大有作为。今年,我们着重组织实施好五方面举措。

一是着重抓好人才政策的宣传推介工作。媒体宣传方面,精心策划,积极开展全方位宣传造势。今年2月以来,我们斥资530万元,通过央视国际频道,量身定制广告宣传片,面向全球叫响烟台高新区“蓝色海湾、创业天堂”品牌。3月份,我们与商机互联等专业公司合作,利用在烟台举办的世纪成功论坛等大型活动的时机,通过发放《烟台高新区人才政策宣传手册》、平面广告等形式,在高端商界精英中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利用搜索引擎的排名功能,与百度、谷歌、搜狐等大型网站合作,实现对烟台高新区的低成本、广覆盖宣传推介。4月2日,烟台高新区“蓝海英才计划”新闻发布会暨招才引智签约仪式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隆重举行,科技部、商务部、国家外专局及部分驻京高校院所、央企、创业园区有关领导和科研人员近200人出席会议,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32家中央、省级主流新闻媒体到现场采访,会上,区管委、部分重点企业分别与3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7个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1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1名,生物制药领域领军人物1名。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晚间

新闻》,财经频道《第一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山东电视台等重要时段新闻予以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连续四期对“蓝海英才计划”做系列报道,《科技日报》除对新闻发布会做大篇幅报道外,还连续五期予以系列报道,《大众日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烟台日报》、胶东在线等多家媒体在发布会之前和当天做预热报道;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网易、国家千人计划网、中国留学生网、中国高新区协会网等80多家网站予以转载报道,新华网还专门制作“蓝海英才计划”专题,用文字、图片等多种手段,全面展示高新区“蓝色海湾、创业天堂”的靓丽形象,掀起了宣传推介热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共接到各类人才来电咨询和接待来区洽谈120余人次,经前期初步筛选,15名人才基本符合“蓝海英才计划”条件,拟于近期召开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后,5月份提报市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人才项目评审。在系统内宣传方面,我们将加大组工信息、人事社保系统信息的上报力度,努力在国家和省、市内部刊物多发表相关文章,积极争取高层领导阅读批示,为“人才特区”建设营造更加优良的政策舆论环境。

二是着重抓好“海外学人创业杯”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科技创业大赛暨烟台技术与产品交易洽谈会筹办工作。目前,已与中国留创联盟初步达成协议,拟于今年8月以“汇集留创技术资源,服务环渤海经济建设”为主题,精心筹划举办“海外学人创业杯”科技创业大赛暨烟台技术与产品交易洽谈会,旨在展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成果,促进环渤海地区优势产

业与留创园技术成果双向对接,促进地方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及留创园联盟创新创业机制,形成海内外互动、技术与产品互动、互惠互利、和谐共赢的发展模式。届时,会议将组织50—100家优秀留学人员创业企业、50家烟台周边重点产业代表企业及50家国内外技术转移机构与会,同时邀请人社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外专局、中国致公党等国家部委领导及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出席会议,力争办成国际性高端赛事,并探索形成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端人才创业赛事品牌。

三是着重抓好高端人才招聘工作。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进行有机结合,编印《烟台高新区人才政策宣传手册》,依托全区年内的11项重点招商推介活动,积极组织实施异地人才招聘工作。在发挥自身主动性的同时,利用省、市高端人才招聘平台,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专题招聘活动。在此基础上,协调上级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一次中国外交官联谊会,借助外交官的人脉资源优势,大力引进海外高端人才。

四是着重抓好“人才服务专员”公开考选培训工作。结合高新区产业发展导向和高端人才引进重点,从本科以上优秀高校毕业生中公开考选一批“人才服务专员”,采取轮岗锻炼、集中培训等形式,强化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并择优推荐给引进的高端人才,提供一对

一、全方位贴心服务。通过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确保进区人才无忧创业、无虑创新。

五是着重抓好高端人才申报评审工作。创新观念和思路,抓住“特”字做文章,坚持“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的原则,畅通申报评审绿色通道,积极推荐进区高端人才参加市级以上各类人才及有关科技奖项评选。年内,力争引进10名

以上高端创新人才和10名以上创新型创业人才,力争在引进国际国内有影响的科技领军人物和优秀创新创业团队上实现新突破,扎实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高端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和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为烟台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2011年5月4日

第四篇:汇报材料(省科技厅调研)·

调整思路谋出路科技创新促发展

——宜昌劲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汇报材料

宜昌劲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公司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立足资源优势、狠抓技术创新,不断克难奋进,得到迅猛发展。“十二五”期间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公共建筑领域节能改造、大力提倡绿色照明工程、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已成为“十二五”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劲森光电积极调整发展思路,稳步实施战略转型,实现持续发展。

一、企业基本情况

宜昌劲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新型健康光源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现有总资产5亿元,是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科技500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上市后备企业。下属一家子公司,两家分公司,在国内及韩国、日本设立十多个办事处,两个专卖店,五十多家代理商。公司现有CCFL全自动生产线27条,LED-SMD生产线10条,松下索尼SMT2条。2011年,公司以背光源CCFL为主,LED背光源和3G照明迅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4亿元,销售收入14.7亿元,利税总额6000万元。

二、企业产品及技术力量

为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公司技术实力和优势,多年来潜心致力于照明领域研究,凭借强大的研发团队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公司于2008年开始涉足节能照明领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CCFL核心照明技术。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劲森3G健康光源系列产品已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并通过CCC、CE、CB、ROHS、能效等认证,被列入《湖北省节能环保新产品推介目录》,2012科技部《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产品在工厂、道路、隧道、家具等各个领域全面铺开,市场反应良好。公司设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已取得了51项自主研发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3项。3G-CCFL健康光源照明系列产品具有健康护眼、高效节能、绿色环保、长寿命的优良特性,与国家倡导的健康、环保、低碳主题不谋而合,是当下最适合EMC的产品之一。劲森光电的全资子公司——宜昌劲森照明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照明节能诊断及工程改造。自2010年开始,公司在全国各地多家工厂、商超、政府机关进行照明节能改造工程,反响很好。

二、企业发展规划

公司将以建设“百亿光电产业园”为主导,以对传统产业成果按照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思路重塑改造为途径,以对CCFL和LED现有的技术、产能、市场资源等优势为基础,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打造国内知名综合光电产业基地为最终归宿。认清内外部形势,解放全员思想,规范企业管理,深挖内

部潜力,不断推陈出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滚动发展。

(一)公司于2004年正式从微型灯泡制造转型为液晶显示背光源CCFL,从此公司迈进高端制造业的领域,2006年因规模迅速扩大,新征地建设以公司CCFL背景光源为龙头产品的宜昌光电产业园2007年一期建成投产,当年产销规模跃居国内同行业第一,居全球第三,从而成为行业名副其实的领军企业。2008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原本很平稳的光电市场,这时企业迅速调整思路,转危为机,由原来单一产品的生产向多元化拓展,经过近三年的试验和研发,已成为综合实力较强的光电企业。主要从事系列光电产品包括液晶显示背光源、3G照明和LED照明以及家用系列具有保健实效的健康光电产品。目前进入二期征地及项目建设阶段。项目总占地200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建设周期为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利税3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

(二)坚持诚信经营,树立劲森品牌。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品质管控不动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将不断加大产品管控力度,以质量可靠、技术先进创新制高点,通过多渠道多类型宣传和过硬的口碑,树立行业品牌形象。

(三)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实现规模经济。通过光电产业园的建设,公司将设立零部件和光电节能照明产品两个生产单元,新建5条光电健康节能照明产品自动化生产线及相关检测、试验等辅助装备,实

现年产1000万台的新型光电健康节能照明及配套产品的规模。

(四)规范内部管理,进行制度变革。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外部环境的发展要求,企业要实现华丽蜕变,必须创新管理模式,规范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内容,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规范企业管理,用管理促发展。2011年,为提升全员综合素质和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公司投入培训、交流学习经费近百万元,开展多层次多形式交流学习,走出去请进来,并且全面导入ERP管理系统,使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只有抢占技术创新的制高点,才能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来越宽”。——这不仅是企业董事长的事业信条,更是全劲森人一直以来坚持的前进动力。乘风远航,劲森光电将始终坚持运用科学技术这一核心生产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劲森光电打造成一艘真正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健康节能光电产业航母!

宜昌劲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三月九日

第五篇:省发改会贯彻意见

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意见

三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元月6日)

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于2011年12月23日在福州召开,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和各设区市分管领导、发改委主任、综合科科长、投资科科长、各县(市、区)发改 局局长参加了会议。孙春兰书记和苏树林省长对会议作了重要批示。会上,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志南作重要讲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总结了2011年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主要成效,对做好2012年全省发展改革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会后,我委根据会议精神,对明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一、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一)孙春兰书记重要批示

省发改委过去一年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但栅洁同志带领委里和系统同志勤奋工作,重点突出,服务意识强,工作成效显著,省委是满意的。新的一年再接再厉,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开拓创新的气魄,取得新业绩。

(二)苏树林省长重要批示

2011年,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发扬福建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新进步。特别是在发展规划编制及政策争取、五大战役推进、三维项目对接、发展方式转变、重点领域改革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衷心感谢大家的不懈努力!希望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再接再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做好明年工作,以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福建的新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三)全省发改会议主要精神

2012年全省发展改革系统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一是抓规划落实,促布局引导。主要是精心组织实施各项规划,优化新增长区域产业布局,加强城镇化布局规划。二是抓结构调整,促实体经济和产业加快发展。主要是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确保完成全省300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任务;持续推进“三维”项目促批落地,重点抓好424个央企对接项目推进落实。力争央企项目明年续建158项、新增开动工45个以上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民企项目续建373项、争取新增开动工300项以上,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外企项目续建69项,新增开动工206个,完成投资60亿美元以上;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重点培育50家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重点推进63个产业链填平补齐项目落地建设;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出台指导目录等政策,着力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领域的产业化项 目;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支持制造业和服务业联动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打造一批重点创意企业和重点创意园区和壮大一批龙头骨干文化企业。三是抓投资结构优化,促投资总量提高。主要是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研究落实好扩大民间投资的举措;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力度,安排省重点项目529个,总投资2.7万亿元,增长41%,投资2760亿元,增长20%。重大前期项目在选址、用地、用林、用海、环评等报批工作上要交叉推进、超常规不违规推进。四是抓平台建设,促创新能力提升。主要是拓展6〃18平台功能,力争全年专场对接活动150场以上,加强100项省级重点推进项目跟踪服务,力争项目开工投产率达75%以上;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继续推进“数字福建”建设。五是抓区域协调发展,促整体实力增强。主要是加快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增强新增长区域发展后劲,三明生态工贸区重点加快推进中国化工集团三明化工装备及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国重汽海西汽车、三明陆地港、永安建新橡胶轮胎生产等项目建设;抓实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力争实施项目数和完成投资额增幅超过15%和20%;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帮扶欠发达地区发展,与广东、江西两省共同推动国家编制实施中央苏区振兴规划;加强跨省区域合作。六是抓体制机制创新,促改革开放深化。主要是加强改革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全力推进专项改革工作,抓好投资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改革,确保审批时限控制在法定时限的 60%以内;持续推进医改工作;拓展发展融资渠道,做好19家已经申请上市企业的后续跟踪服务工作,帮助20多家重点推介和重点培养企业加快上市准备工作,积极争取已申报的13家企业发债尽快获得审批,争取股权投资企业对我省中小企业股权投资达50亿元以上;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七是抓节能减排,促生态建设。主要是推进节能减排,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八是抓公共服务均等,促民生改善。主要是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计划,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二、2011年我市发展改革工作成效

(一)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推动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是抓好生态工贸区规划编制。与省发改委共同编制《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11月12日获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时,研究提出了请省上支持生态工贸区建设的政策意见。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2011获国家、省发展改革委投资补助资金8.12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7.2万元,居全省第二位。三是抓好项目策划。策划生成“十二五”重大项目332个,总投资525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92个。四是加强政策措施研究。代拟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关于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公布新一轮市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结果的通知》、《2011年全市重点领域改 革工作意见》等一批指导性和规范性文件。五是做好主体功能区研究。研究提出我市申报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名录意见,对于国家层面的限制开发区域,国家将每年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二)加强产业政策引导,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争取农业国家和省预算内专项资金2.4亿元,扶持了防洪、农村安全饮水、水土保持、沼气、以工代赈等127个项目。三明市南岐水库枢纽、明溪县黄沙坑水库等8个中型水库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中型水库建设规划。二是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牵头对我市11个重点产业进行梳理,策划了总投资2178亿元的178个产业链延伸重点项目;争取上级工业专项资金3530万元,扶持了三明齿轮箱装载机箱二轴及驱动桥开发及产业化、汇华集团汽车气缸套技术中心建设等18个项目建设。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争取上级补助投资1829万元,支持三明学院动漫中心、华悦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盛辉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示范工程等11个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发展服务平台项目建设

(三)坚持项目带动,投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224个重点项目投资262.36亿元,占计划的121.2%。其中,31个重点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50个预备重点项目转入在建实施。同时,安排了2012年市级重点项目300个,有150个项目初步列入2012年省级重点项目盘子,项目数列全省第三位。对福建华永化纤纺织生产等30 多个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协调,有力地推动项目建设进度。二是促进“三维”项目有序推进。牵头制订《关于三维项目推进工作跟踪管理办法》,制定跟踪协调机制,及时召开“三维”项目工作季度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有力推进了“三维”项目的落地。

(四)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步伐,发展活力持续提升 一是抓好6〃18项目成果对接。第九届6〃18共邀请5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110多名专家教授和组织1100余家企业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参会,征集企业技术需求268个。组织策划20余场产业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专场对接活动。共对接签约项目772个,预计项目总投资206亿元,其中合同项目665个,总投资180.7亿元;协议项目107个,总投资25.2亿元。签约项目总数、项目总投资、合同项目数和合同项目总投资均居全省前列。截止11月底,665个合同项目已有518个动工建设,动工率77.9%。二是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牵头提出开展新一轮市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方案,减少行政审批项目48项。配合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建设,已培训颁证评标专家557人。三是积极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筛选我市金森林业、健盛食品等24家比较优质的企业列入2011年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将乐金森林业公司已通过初审会审定,预计2012年春节前可以通过发审委批准上市。四是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实施城建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422个,截止11月底,共完成投资84.58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 114.86%,已有129个项目建成或投产。推进第二批省试点镇陈大、岩前已完成总规编制,主要专项规划完成专家评审。

(五)加大利民惠民建设投入,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补助资金1.42亿元,扶持了763个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广播电视等方面项目建设。二是制定了一批“十二五”项目专项规划。主要有:中央苏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二期建设规划、三明市“十二五”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地市级文化“三馆”项目规划、“十二五”国家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等。三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包保责任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公立医院试点改革有序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成效。

(六)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一是积极推进节能重点工程和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争取中央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专项补助2700万元,扶持了永安智胜化工三废利用余热发电、福建营丰农牧生物发酵零排放等5个项目建设。二是推进市、县、城镇污水管网和垃圾无害化处理配套设施建设。争取国家和省级补助投资3600万元,完成新(扩)建污水处理厂2座,铺设污水管网80多公里,改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1座。三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重点扶持了梅列、永安、大田、建宁等4个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

三、2012年我市发展改革工作意见

(一)在项目带动上,突出“三个抓手、三个强化” 项目实施突出“三个抓手”:一是300个市重点项目。落实好工作目标任务和各项目节点进度,确保完成计划投资350亿元以上。二是90个挂包项目。对列入2012年县(市、区)主要领导挂包的90个项目加强跟踪督查,强化协调推进,确保这些重大挂包项目按时限要求建成投产(使用)或部分建成投产(使用)。三是“三维”项目。每两周召开一次委内协调会,每季度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对接合作前期工作和落地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强化项目促批落地;重点抓好中国重汽海西汽车、华润水泥、氟新材料、稀土深加工、国际影视城和生态工贸区通道等项目的推进;同时,牵头抓好与中信集团来明投资、中石油西气东输项目的合作对接。

项目服务突出“三个强化”:一是强化项目审批攻坚。开辟“绿色通道”,落实项目建议书“容缺审批”制度;重点狠抓“两水”(水利、水泥)、氟新材料、稀土深加工等的审批立项、落地开工。二是强化“全程代办”。增强工作主动性、超前性,与项目业主保持密切联系,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做好项目报批工作。三是强化压缩审批时限。确保各类项目审批时限在现有规定基础上压缩50%以上。

(二)在经济和政策研究上,突出“三个重点关注” 一是关注全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的发展变化。加强对重大关键性、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的跟踪分析,及时提出有 针对性、可操作的对策措施,做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二是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分析。对一些企业和项目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加强分析和协调。同时,对 “五大战役”、三维对接、物价稳定等强化跟踪。三是关注政策效应最大化。进一步研究吃透中央支持海西发展和省上支持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的政策精神,及时了解中央和省投资导向和重点,指导项目主管单位和业主,策划生成和组织申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真正把政策转化为项目、转化为投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政策效应最大化。

(三)在重大项目上,突出“三个重点前期”

一是加强生态工贸大道整体开发前期工作力度。派人与中信集团实行常态化对接,牵头做好总规、详规、环评、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项目可研的报批,对区域内林地、地上建筑物进行清场、整理,做好征地工作,确保上半年动工建设。二是加强西气东输前期工作力度。和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抓紧对接,做好项目预可研、国土用地预审、规划选址意见书和红线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前期工作,提前介入管线走向、场站布点,加快城市燃气规划的编制,与骨干管网做好衔接。三是加强重大水利前期工作力度。争取“五江一溪” 三明防洪工程年内获国家发改委、水利工程部批复,沙溪三期防洪工程、金溪三期防洪工程项目年内动工建设,明溪黄砂坑水库可行性研究和南歧水库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批复,尤溪兴头水库、沙县双溪水库、永安溪源水库、清流矮洋水库等4座中型水库列入全国“十二五”大中型水库建设规划。

(四)在改革开放上,突出“三个着力推动”

一是推动企业融资和上市。用好、用活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应优先用于水利、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有利政策,推进城投公司发债和国投公司二次发债,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品牌整合,增强核心竞争力,力争实现1-2家企业境内外上市。二是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采购供应改革,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补偿机制,清理化解历史债务,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落实市里和县(市、区)对口包保责任制。三是推动6〃18项目对持续深化。加强“6〃18”日常对接工作,重点围绕524产业征集200项以上新的企业技术需求;举办好具有特色的项目成果专场推介对接活动15场以上;对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进行重点跟踪督促,促进项目落地形成生产能力。

(五)在民生保障上,突出“三个加快推进”

一是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争取国家和省预算内社会事业专项资金1亿元以上扶持教育、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卫生体系等项目建设。二是推进保障房建设。争取中央资金1800万元以上支持保障房工程建设。三是推进节能减排。争取国家和省节能减排资金6000万元以上支持一批节能效果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节能 改造项目及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四、省发展改革会议贯彻落实意见

(一)召开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拟定于1月中旬召开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传达孙春兰书记、苏树林省长批示和张志南副省长、郑栅洁主任讲话精神,并提出具体贯彻落实意见和下一步工作意见。

(二)分解下达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和第一季度工作指标。组织有关部门把生产总值、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进一步细化分解到各县(市、区),分解到各相关行业部门。对约束性指标、收入指标等一系列硬任务,尽可能落实到具体工作方案的层面,明确工作责任、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确保目标任务不落空,确保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三)下达2012年全市重点项目计划安排方案。安排重点项目300个,完成投资350亿元以上,竣工投产90个、开工建设80个重点项目。

(四)修改完善重点项目考评办法。使县市区项目考评工作更具科学性、导向性、合理性,更公平、公正。

(五)召开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会议。拟于春节后召开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打好“重点项目建设战役”,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工作,确保重点建设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支撑,引导全市项目推进工作深入开展。

(六)做好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期间项目推介会准备工作。设计好介绍三明的图文展板,准备好重点招商项目册子,组织好参会的单位和人员。

(七)抓紧修改完善请求省上支持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政策。做好向省政府张金柱副秘书长和省发改委的沟通汇报工作,争取政策更多的含金量。

(八)省发改委配合省发改委做好《原中央苏区振兴规划》的编制。争取我市在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新农村建设、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有更多的内容进入规划。

下载安多集团生产经营情况汇报-省发改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多集团生产经营情况汇报-省发改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改调研汇报材料

    课改调研汇报材料一、学校基本概况xx二中创建于1959年,校园占地50175平方米。校内有教学楼、逸夫楼、学生公寓楼,建筑面积28244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325人。专任教师301人,......

    课改调研汇报材料

    课改调研汇报材料 在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理念的感召下,我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尝试构建自主发展的“双向六环......

    课改调研汇报材料

    课改调研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概况 xx二中创建于1959年,校园占地50175平方米。校内有教学楼、逸夫楼、学生公寓楼,建筑面积28244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职工325人。专任教师301......

    关于发改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发改工作情况的汇报 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发改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中心,团结奋进,努力拼搏,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发改2020年总结汇报

    发改2020年总结汇报今年以来,发展和改革局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对新冠疫情影响和纷繁多变的形势,站位全局,充分发挥参谋、协调作用,为X区经济......

    省德育调研学校汇报材料

    大洼中学德育工作汇报 ------校长“省调研”汇报材料一、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 1、确立学校育人目标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这一目标,一是体现了全面发展,二是体现了......

    省交通厅领导调研汇报材料

    省交通厅领导调研汇报材料(焦作市运管局)一、城乡客运一体化交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及利弊分析1、当前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城乡客运和公交、出租客运是一个面向社会,为广大人民......

    **镇关于省法制办“找补改提”驻点调研的汇报材料

    **镇关于省法制办“找补改提”驻点调研的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欢迎各位来**镇视察指导工作,下面,我就**镇法治建设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镇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