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企业工商年报常见问题
深圳顶呱呱工商财税:http://www.szdgg.net
2018年企业工商年报常见问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654号令《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8条的规定,2017年12月31日前成立的各类市场主体(含: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于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填报2017年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逾期未报送的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进行公示,形成永久的失信记录。
企业年报应该填写这些内容
1.企业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
2.企业开业、歇业、清算等存续状态信息;
3.企业投资设立企业、购买股权信息;
4.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其股东或者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
5.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等股权变更信息;
6.企业网站以及从事网络经营的网店的名称、网址等信息;
7.企业经营活动信息;
8.企业社保信息;
9.企业统计信息。
其中第1项至第6项信息为应当向社会公示,第7项信息由企业选择是否向社会公示。
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内容
1.行政许可取得和变动信息;
2.生产经营信息;
3.开设的网站或者从事网络经营的网店的名称、网址等信息;
4.联系方式等信息;
5.依法要求报送的其他信息。
深圳顶呱呱工商财税:http://www.szdgg.net
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报告内容
1.行政许可取得和变动信息;
2.生产经营信息;
3.资产状况信息;
4.开设的网站或者从事网络经营的网店的名称、网址等信息;
5.联系方式信息;
6.社保信息;
7.统计信息;
8.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要求公示的其他信息。
其中第6、7项为2016年度年度报告增加填报信息。
根据规定,逾期未报送年报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将在市场准入、银行贷款、投融资、国有土地出让、企业上市、进出口、出入境、招投标、政府采购、生产经营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被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
年报常见问题:
1、年报从哪里登录?
答: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是唯一年报官方网站,认准带GOV的网址才是,不要走错路哦。也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登记注册小助手,获取年报步骤。
2、是否可以一个手机号关联多个企业,同时担任多个企业联络员?
答:可以。
3、填报“企业资产状况”时,资产总额填写的负数,点保存提示“资产总额只能填写数字”,怎么办?
答:企业填报“资产状况”时,资产总额不能填写负数。
深圳顶呱呱工商财税:http://www.szdgg.net
4、用户注册时,提示企业信息有误,怎么办?
答:建议先使用法定代表人的一代身份证试试,注意填写的时候不能有空格或者其他字符。若按以上操作还是不行,建议咨询管辖分局,核实法定代表人的相关信息。
5、进行“企业联络员变更”时,提示联络员信息错误,怎么办?
答:首先核实法定代表人信息是否正确,若信息不正确,也会提示联络员信息错误;若信息正确,再核实联络员信息是否正确;若不确定,则联系登记机关处理。
6、公示系统填报完成年报后,是否需要再去工商部门现场办理年报业务或提交纸质年报材料?
答:不需要,工商部门不对年报进行审核,只是在每年年报结束后,抽取不少于3% 比例的年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进行检查。
7、怎么确定年报是否提交成功?
答: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填报完不需要工商局审核,提交并公示成功即可。
8、年报填报中-股东及出资信息是美元或其他币种,但不能选择币种,怎么办?
答:所有填写币种均以工商登记机关注册时填写的单位为准。因此年度报告中的“万元”,即代表你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时的万美元或万欧元或万港币等,不需要换算。
第二篇:企业工商年报的17种常见错误
企业工商年报的17种常见错误
【年报倒计时】距离2016年报截止还剩最后一个月
凡是在2015年12月31日前领取营业执照的企业,应于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披露2015经营情况,即年报公示。
截止日期:6月30日(当日24时后系统年报功能将关闭。)接近截止日期再申报,小心拥堵哦
不按时完成年报的企业将被载入异常经营名录,连续三年未报企业将列入黑名单。
倒计时30天,还没做年报的抓紧了!
企业年报17种常见错误:
1、企业联系地址填写不准确,填写的联系地址无法联系。2、企业联系电话填写不正确,抽查过程中无法联系。
3、企业公示股东出资信息未按照章程填写,出现股东遗漏或者股东之间股权比例错误。
4、对认缴制认识不到位,出资时间未按章程约定的时间填写,有的将成立日期误认为是认缴日期。
5、对认缴制认识不到位,没有正确区分认缴金额与实缴金额,认缴制企业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错将认缴金额填写为实缴金额。
6、未依据公司章程中出资方式的规定填写,出资方式与实际不符。
7、企业发生股权转让,填写人员未向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了解情况,未查询公司相关记录,在股东出资一栏中随意填写,且在“是否发生股权转让”一栏中未公示股权转让或者公示的转让比例错误。
8、企业有对外投资,填写人员未向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了解情况,未查询企业长期投资明细或者公司决议、所投资企业股东名册,随意填写,导致对外投资未公示或者公示错误。
9、填写人员不细心,公示的会计报表数据与会计报表信息不一致,有的填写人员甚至随意填写几个没有任何依据的数字进行公示。
10、填写人员不仔细,误将12月当月数据公示为全年数据。
11、填写人员不仔细,没有看清楚金额的单位,误将万元当元填写。
12、填写人员填写多户企业时不仔细,将企业报表搞混,导致填写财务数据错误。
13、新设立认缴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未开展经营也未建账,财务数据未如实申报,有的将未到账的出资作为所有者权益填报,有的甚至胡乱填报数据。
14、企业未及时缴足或者挪用实收资本,未按照规定主动改正。
15、企业公示中依据虚假编制或者明显错误的财务报表,导致企业公示财务数据错误。
16、填写人员未向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了解是否有对外担保,随意填写,导致对外担保未填写或者公示错误。
17、企业发生出资信息变化、股权转让或者行政许可取得、变更、延续,未按照要求在20个工作日内在“其他自行公示信息”中及时、正确公示。
惠信小编还要告诉大家哦,惠信财务可以为新老客户提供代办年报公示,您只需要提供:
①企业联系信息及股东情况 ②2015年经营及财务资产情况
第三篇:企业信息公示-工商-企业年报-报告-操作指南
云南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操作简介
1.进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云南)”—>点击右上角“使用帮助”,看完全都清楚了。
2.年报流程:
进入该系统—>企业公示信息填报—>联络员备案—>进入填完信息后,备案表保存打印,交工商局备案审核—>审核通过后,再进入该公示系统—>企业公示信息填报—>登录—>报告在线填报。其他信息填报流程相同。
3.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考此流程。个体工商户也可提交纸质报告表。详询所属辖区基层工商所。
第四篇:年报信息披露常见问题详解
年报信息披露常见问题详解 阅读:6172016-03-08 17:05 标签:新三板信息披露年报摘要年报常见问题解答
披露年报的当天还需要披露哪些公告?审计报告落款日期如何确定?董事会、监事会召开日期与预披露日的关系怎么样的?是否可以变更年报的预披露时间?下文以Q&A的形式为您详细解答:
1.披露年报的当天需要披露哪些公告?
答:挂牌公司在年报预披露日需披露以下公告:(1)报告(2)年报摘要
(3)董事会决议公告(4)监事会决议公告
(5)关于召开2015股东大会的通知公告(需用XBRL编制,20日后召开)(6)关于预计2016年日常性关联交易的公告(如有)。
(7)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情况的专项说明
董事会决议公告中如有利润分配议案,需写明议案的内容,即使当不进行利润分配,也要写明不分配。由于股东大会需要由律师见证,因此股东大会通知中出席人员要有公司聘请的法律顾问。在披露股东大会决议公告的同时还需披露法律意见书。2.年报披露前需向券商提供什么文件?
答:年报需至少在预披露日前两周左右给到督导员(尽量提前多点时间,以便督导券商更好的检查,如果提交时间太晚导致券商无法审核的,我司将出具风险提示公告),督导组会安排CPA和律师审核。预披露日前挂牌公司需提交以下文件:
(1)报告全文、摘要、董事会决议公告、监事会决议公告、临时股东大会通知公告、关于日常性关联交易的预计公告(如有)的pdf版本(即所有上传版本公告);
(2)年报及临时股东大会通知的XBRL版本(需要使用新版2.1的软件编制且通过校验),如未通过校验,督导员将无法上传!!
(3)经董事、监事签字的决议pdf扫描件,年报及摘要、董事会决议公告、监事会决议公告、临时股东大会通知公告、关于日常性关联交易的预计公告(如有)盖章版本的pdf扫描件;
(4)审计报告原件的扫描件,财务报表下方有三位相关人员的签字;(5)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书面确认意见;(6)监事会对年报的审核意见;
以上文件均为股转系统备查所需。如无法提供,我司将视情况向股转系统反应,并出具风险提示公告。
3.年报中是否需要包括审计附注?为什么XBRL编制工具里只能填写至四大财务报表? 答:年报必须披露经审计的财务报告附注(如未披露附注,股转会处罚)。挂牌公司在用XBRL编制年报时只能填写至四大财务报表,侍从XBRL导出word版本后手工粘贴审计报告附注。注意:挂牌公司首先需要在XBRL中编制年报,完成后导出word,在word上调整格式,并粘贴审计报告附注。如有内容修改请在XBRL和导出的word上分别修改,即无需反复导出word。定稿后请务必校验XBRL文件,通过校验后导出XBRL的最终版,文件名无需修改。定稿的word文档直接转换成pdf版本。
特别提醒上传版年报中的审计附注必须是最终版的审计报告附注!4.审计报告出具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审计报告出具时间是在董事会召开后,一般建议与董事会召开日同一天。5.董事会、监事会召开日期与预披露日的关系
答:根据信息披露相关制度规定,挂牌公司必须在董事会、监事会召开后两日内发出公告,因此与年报同时公告的董事会决议中董事会召开时间理论上说可以为预披露日同一天,也可以是前一个或前两个工作日。但是一般建议董事会召开日期与预披露日为同一天。6.是否可以变更年报的预披露时间?是否需要做变更提示性公告? 答:因特殊原因需变更预约时间的,主办券商可以协助挂牌公司在原预约披露日5个转让日前通过BPM报送端进行修改(无需披露更正公告),全国股转公司原则上只接受一次变更申请,并视情况决定是否调整。
在5个转让日内需要变更预约披露时间的,挂牌公司需发布《关于延迟披露年报的提示性公告》。
7.公司财务报告被出具了非标审计意见,该如何披露? 答:挂牌公司财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在向主办券商送达定期报告的同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董事会针对该审计意见涉及事项所做的专项说明,审议此专项说明的董事会决议以及决议所依据的材料;
(二)监事会对董事会有关说明的意见和相关决议;
(三)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专项说明; 上述三个文件将与年报一并披露。
8.普通股股本结构中,某股东即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又是董、监、高,该如何填写持股数?
答:需分别在两处填写持股数。例如某股东即是实际控制人又是董事长,假设此人持有560万股,占比56%,那么控股股东这一行要填,董、监、高这一行也要把560万股计算进去。9.年报合并利润表中,营业总收入、营业收入、营业总成本、营业成本的填写有什么要求呢?
答:合并利润表中的二、营业总成本是指第二项所有填列内容的加总,营业成本只是与营业收入对应的成本部分。
一、营业总收入也是一个汇总数,如果没有利息收入、没有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话,则营业总收入等于营业收入。
10.在12月31日前进行股票发行的公司,已收到定增款项,办理了验资手续,但尚未取得股转同意函或已取得函但尚未办理股份登记,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年报中股本结构是填写定增前的股本结构,还是定增后的股本结构?
答:根据股转系统最新的口头指导,定增是否完成以在中登办理股份登记为准。因此,若在12月31日前没有完成股份登记,一律视为定增未完成,年报中的股本和资本公积数据以定增前的为准,股本结构也应填写定增前的股本结构,收到的定增款项在年报中作为负债披露。年报披露后,公司若有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意向,资本公积以年报披露数据为准,股本以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的股本数为准。
10.年报中填列的持股情况,是填直接持股数还是直接加间接持股数? 答:均为直接持股。
11.第二节主要会计数据和关键指标中是否每个项目的增减比例都要填列?
答:不是。毛利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例、利息保障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的增减比例无需填列,可以用“-”表示。
12.核心员工是否就是公开转让说明书中披露的核心技术人员?
答:核心员工不是核心技术人员,核心员工需由公司董事会提名,并向全体员工公示和征求意见,由监事会发表明确意见后,经股东大会审议批准。14.证券简称变更的特别处理
答:如审计报告显示公司净资产为负、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请挂牌公司提前向督导员提交说明,证券简称需申请变更,同时披露公告。如果还有其它疑问,可以通过邮箱chinaneeq@163.com交流。董监高买卖公司股份不可触碰的红线 阅读:812016-03-23 17:38 标签:新三板上市公司短线交易窗口期权益变动
【问】挂牌公司董监高可以在公司年报披露前几天,买卖公司股份吗? 【答】目前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董监高等公司内部人员在信息披露前的敏感期内交易本公司股票有明确的严格规定,上市公司披露年报前的30个交易日内,不得买卖本公司股票。针对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目前尚无明确规定。但股转系统要求主办券商督促提醒各挂牌公司的控股股东、董监高等内部人员,严格遵守不得利用内幕信息获取不当利益的基本法律原则。对于确已知悉与年报特别是其中财务数据相关的内幕信息,而仍交易本公司股票的内幕信息知情人,全国股转公司将依法采取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触犯《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将依法移送证监会处理。
近期不少博友问到了年报期间买卖公司股份的问题,上文先以问答形式回复各位博友。那么董监高买卖公司股票还有哪些注意事项,新三板工作室特别整理买卖公司股份不可触碰的红线:
一、窗口期的规定
下列时点前董监高不能买卖股票:(1)定期报告公告前30日;
(2)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前10日;
(3)重大事项筹划至公告后2个交易日。
二、短线交易的规定
所谓短线交易:是指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大股东,在法定期间内,对公司上市股票买入后再行卖出或卖出后再行买入,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但是,证券公司因包销购入售后剩余股票而持有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卖出该股票不受六个月时间限制。公司董事会不按照前款规定执行的,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在三十日内执行。公司董事会未在上述期限内执行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内幕信息的规定
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为法定的“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对于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不得买卖该公司的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
四、股东权益变动的规定r>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达到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持有5%以上权益的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需要披露。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行政划转或者变更、执行法院裁定、继承、赠与等方式(5种),拟达到或者超过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披露。在作出报告、公告前,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持有5%以上权益的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行政划转或者变更、执行法院裁定、继承、赠与等方式,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需要披露,在作出报告、公告前,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司董监高每年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能超过自身持有数量的25%。
第五篇:工商行政处罚案件常见问题汇总
工商行政处罚案件常见问题汇总(转载)
标签: 行政处罚
分类: 执法错误 2007-11-10 21:06 工商行政处罚案件常见问题 ㈠、在事实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案件未查清违法行为发生时间、违法所得、不合格产品和侵权商品的数量、品种和货值金额或非法经营额等关键事实,就草率结案。
2、有的案件认定事实完全错误,如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案件认定为商标侵权案件(侵犯植物新品种权不属工商部门管辖)。
3、有的案件认定关键事实不够准确,如不合格产品的货值金额等出现计算错误,或者认定事实时使用了“金额13500余元”等不确切的词语。
4、有的案件错误确定违法行为当事人。如,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未经登记的非法组织不能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对以未经登记成立的非法组织(如无照的企业)的名义从事违法经营时,本应以该非法组织的出资人或开办者作为处罚的当事人,却错误地将该非法组织列为当事人。
5、有的案件所认定的事实,如非法收购的粮食具体数量、当事人非法经营额等,在案卷中并无相关的证据来证实。
㈡在证据调取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很多案件欠缺当事人、证人或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材料及授权委托书。
2、有的案件证据太薄弱,甚至仅有1份当事人笔录,而无其他印证材料,一旦当事人翻供后果将很严重。
3、有的案件缺少必要的实物证据如侵权商标标识实物、印刷品广告单实物或实物照片,或者提取的实物证据无提供人或当事人的签字确认。
4、违法经营现场或涉案物品的照片没有文字说明,未经当事人确认,或者取证人没有签名。
5、提取的书证复印件未经提供人签字确认。
6、有的调查询问笔录上未反映表明执法人员身份和亮证执法情况以及告知被询问人要如实陈述事实、提供证据的情况,未将2名以上调查人员的执法证号记录在笔录中,或者调查人员本人未在笔录的最后一页签名;有的笔录上对被询问人的姓名等基本情况,不是记录在问话中,而仅是在笔录纸统一印制的抬头栏中填写。㈢在行政处罚法律适用和公正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案件适用了已经修改、废止、失效的法律依据,如《商标法实施细则》已于2002年9月15日被《商标法实施条例》取代,但2003年仍有案件适用了《商标法实施细则》;《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原先的第66条已于2000年12月1日修改为第63条,2003年仍有案件引用该《细则》第66条实施处罚。
2、有的案件用错了法条的具体款项,如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本应适用《商标法》第52条第㈢项定性却错误地适用了该条第㈠项。
3、有的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或规章的名称是错误的,如将《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写成了《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施行细则》,将《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写成了《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4、有的案件调查报告、处罚决定书拟文稿上所适用的法律条款都是正确的,但由于打印对稿不认真,导致送达给当事人的正式处罚决定书上所适用的法条错误,如将《产品质量法》第39条打印为第37条。
5、有的案件未能优先适用上位法、新法和特别法,尤其是对制售不合格产品、伪造冒用厂名厂址产品等产品质量违法行为,本应按《产品质量法》定性处罚,有的单位仍然喜欢用《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处罚;对非法收购粮食行为,本应按《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处罚,却按《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或其他的登记法规实施处罚。
6、有的案件应该转致适用相关法律、法规,却没有转致适用。如,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0条的规定,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要从其规定,只有其他法律法规均未作规定的才可以直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行政处罚。目前,绝大多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都要转致适用《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但有的单位动不动就直接适用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或《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
7、有的单位对公司制企业法人及其分公司、非公司制企业法人及其营业单位、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违反登记法规行为所适用的法条搞混淆了,以致相互错用。如对非公司制的企业法人及其营业单位违反登记法规行为错用了《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或其配套规章,对公司制企业法人及其分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则错用了《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及其《施行细则》。
8、有的案件作出了没收侵权物品、不合格商品等非法财物的处罚决定,但却未明确所没收物品的具体品种和数量。
9、有的案件对依法应当并处的处罚种类,不按规定并处,而是单处罚款。如对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本应没收却既未没收,也未采取相关补救措施。
10、有的案件无法定减轻处罚的情节,或者虽有法定情节却在处罚决定书中没有说明此情节、没有引用减轻处罚的法律条文,或者在未经法定审批程序的情况下,处罚幅度低于法定最低幅度。
11、有的案件处罚种类和幅度与违法行为的性质、后果、手段等违法情节不相当,甚至明显加重了处罚。如案件中认定当事人经销的不合格产品货值仅5元,按照《产品质量法》最多只能罚15元,却罚了1400元。
12、有的案件作出的处罚种类与法律规定的种类不相符,如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对非法收购粮食行为只有“没收非法收购的粮食”和“罚款”两种处罚,却有案件作出了“没收粮食收购款**元”的处罚。㈣在办案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案件未按规定办理立案手续,即先行调查取证,以至许多证据的获取时间在立案时间之前,甚至所有的证据都是在立案之前所调取的,个别案件的立案批准时间还晚于调查终结报告签署时间。
2、有的案件相关手续的签署时间前后颠倒,如举报记录上注明的举报时间是2003年2月27日,受理举报的记录人却签3月1日,受理举报的机构负责人签2月27日,其真实性令人怀疑。
3、有的案件未经法制机构核审同意,或者未经局领导批准处罚建议,就提前向当事人告知了拟作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4、有的案件未履行行政处罚事先告知程序,或者符合听证的要求却未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听证,或者未见当事人签署的《送达回证》。
5、有的案件在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中,给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期不足3天。
6、有的案件事先告知当事人拟作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与局领导批准的处罚建议不同(最终下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与局领导批准的处罚建议相同),变相剥夺了当事人的知情权、陈述权和申辩权。
7、有的案件履行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程序后,经对当事人陈述申辩意见进行复核等原因,最终定性处罚依据、所认定的违法事实等发生了变化,但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却未再次告知当事人。
8、有的案件最终下达的处罚幅度和金额,较事先告知的处罚幅度和金额更轻且相差悬殊,却无任何补充说明材料。
9、有的案件在局领导批准处罚建议并履行告知程序后,未再报经局领导签字批准就直接制作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
10、有的案件告知期限未满,也无当事人陈述记录,便签署了《行政处罚决定书》。
11、有的案件在依法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之前,未经当事人同意,就对涉案物品作了变卖、销毁等处理。
12、有的案件告知书、处罚决定书等法律文书的《送达回证》上当事人的签名,与询问笔录上当事人的签名明显不一致,有做假嫌疑。
13、有的案件依法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后,未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在7日内送达当事人。
㈤在采取强制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1、引用的法律条文错误,如查封扣押商标侵权的物品应依据《商标法》第55条第一款第㈣项却错用了该法第53条。
2、有的案件实施强制措施所适用的法律依据错误,如依据未授予工商部门强制措施职权的《粮食收购条例》采取扣留措施。
3、有的案件超出了法律的授权范围实施强制措施,如依《产品质量法》第18条第一款第㈣项的规定,只能查封、扣押有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以及直接用于生产销售该项产品的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工具,却扣了现金。
4、采取扣留措施时,仅出具《扣留财物通知书》,而未同时出具省工商局统一制发并编有号码的《罚没财物暂扣单》(四联单)。
5、有的案件采取强制措施和解除强制措施,未见局长的批准手续;有的案件采取扣留、封存等强制措施后,未依法及时处理相关财物;对经查实相关财物确实与违法行为无关的,未及时依法予以解除,或者未向当事人送达《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㈥在法律文书方面存在的问题
1、处罚决定书、扣留(封存)财物通知书告知当事人权利错误。有的案件应同时告知复议权和直接起诉权,却只告知复议权或只告知直接起诉权;有的案件属于复议前置案件,却又告知了直接起诉权;有的虽然告知了直接起诉权但未告知诉讼期限和向哪个法院起诉,或者告知诉讼期限错误(如依《商标法》、《广告法》处罚的案件直接起诉期限为15天,却错误地告知为3个月)。
2、有的执法人员用圆珠笔作记录、签名或填写取证说明。
3、有的案件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有涂改当事人名称、处罚金额等情况。
4、有的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未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注明行政处罚的证据。
5、法律文书上引用法律条文时,不够具体准确,有的只引用了相关法规的名称,没有具体到条、款、项;甚至没有引用相关法规的具体名称,而是用“国务院第**号令”来代替。
6、有的案件《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等法律文书上未盖公章,或者未签署日期。
7、有的单位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时,未按照制发公文的要求使用《发文稿纸》,而是由局领导直接在草稿纸上签发。㈦在案件执行及罚没财物收缴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些单位将没收款和没收财物,作为罚款使用罚款收据缴入国库,造成了行政处罚决定书所确定的处罚方式和金额,与交付给当事人的罚没单据所反映的处罚方式和金额不一致,甚至被法院在行政诉讼中确认如此收缴“罚款”是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
2、有些案件没收的财物去向不明,既未见《罚没物资专用收据》,也未见销毁该财物或拍卖变卖该财物的记录和凭证;有的虽然已做处理,但处理方式不符合法律规定,该拍卖的没有拍卖,该销毁的未做销毁处理,甚至变卖后缴入国库的金额与相关财物的实际价值相差较大。
3、有的案件罚没款未执行或仅部分执行,却未说明任何理由也未经任何审批程序。
4、有的案件未执行罚款决定与收缴相分离制度,在无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没有委托银行代收罚款而是自行收缴罚款。㈧在案件立卷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的案件没有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进行立卷,案卷材料不全,或者装订顺序混乱。
工商行政案件证据中的常见问题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一个基本的法律准则,其中的事实对行政执法机关而言就是一个收集证据的过程。从法理上,证据可分为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检查笔录,其中当事人陈述(即询问笔录)和现场检查笔录则是工商行政案件最常见的证据。本文主要谈谈在案件审核过程中发现的案件证据材料存在的问题。
一、证据不充分
行政诉讼法对行政案件证据的要求是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要求充分、确凿。目前,在案件审核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证据不完全,实行“演绎推理”。论证当事人违法行为成立,要求证据能完全证明,如果只有部分证据来推断当事人违法行为成立,就会影响行政案件的定性。如以当事人无法提供商品的商标注册材料为由认定当事人构成商标侵权证据就不完全,因为根据商标法的规定,认定当事人销售侵犯注册商标权的商品的,应论证的核心证明该商品是侵权商品,这个举证责任是在办案部门,而不是当事人。尽管也存在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但仅仅是在法律法规的特别规定下,如《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对生产者因缺陷产品造成损害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的几种例外情况,即免责条款,规定了举证责任倒置。
(二)适用从轻减轻、从重处罚情节证据不充分。适用从轻减轻、从重处罚情节有三种情况:一是《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二是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其实也就是《行政处罚法》第(四)项“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的规定)。如《产品质量法》五十五条:销售者销售本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三条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产品为禁止销售的产品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如《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第五条第二款:公用企业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继续实施前条所列行为的,视为新的违法行为,从重予以处罚。三是根据市局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程》的规定,主要是对当事人主观上是故意的情况下实施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各行政机关在具体实践中也可制定自由裁量规定。
从轻减轻、从重处罚情节是行政处罚公正、公平的体现。但从实际情况看,却往往得不到重视。如是销售者销售不合格产品案件,根据法律规定,销售者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产品为不合格产品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但这个证据是缺失的。在这类案件的查处中,几乎是不考虑当事人的主观因素。诚然,当事人的主观因素并不影响定性,但应该影响”量刑”。应该给当事人提供证明自己主观不知情的证据的机会,对主观不同的当事人区别对待,而不是一视同仁。在处罚中,对当事人从轻或减轻或从重处罚的,都应该有充分的证据,并进行必要的说明,而不是随心所欲,滥用自由裁量权。
二、轻现场检查笔录,重询问笔录
现场检查笔录是指办案人员依法对违法活动的有关物品和作案现场进行检查时所作的书面记录,在效力上优于对当事人询问时所作的记录(询问笔录)。但从案件材料来看,反映出轻现场检查笔录,重询问笔录的现象:
(一)现场检查笔录寥寥几句就结束,对当事人现场的具体情况没有记录。如一起无照经营快餐案件,只记录当事人在经营快餐,不能提供营业执照。其他如当事人挂在经营场所上的某某快餐店的牌子、经营场所的设施、在店内就餐的人员、当事人当时的具体活动、检查人询问当事人有否帐本、是否办理健康证、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能情况都未记录。现场检查的本意就是要证明检查人员在检查时当事人是在“经营”,因此在现场检查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情况都应该如实记录;
(二)未由当事人在笔录上注明“记录情况属实”。现场检查笔录是检查人对现场情况所作的记录,是否是事实应经当事人确认。询问笔录往往不会遗漏,但现场笔录检查人员却经常只有当事人签署的姓名,或检查人员自己注明“记录情况属实”,由当事人签署姓名。如果日后当事人声称其并不知笔录内容,笔录内容记录错误,其只是按照检查人员要求签名而已,就可能会影响现场检查笔录的效力。尽管市工商局在下发的《行政处罚证据规程》中明确要由当事人在笔录上注明“记录情况属实”,但从实践来看还是没有引起部分办案人员的重视;
(三)未充分使用“见证人”一栏。现场检查笔录中有一栏是“见证人”,但在实践中几乎都是空白。如果现场检查时有其他人在场的,最好由见证人见证,特别是在当事人拒绝签署姓名的情况下。
三、抽样取证材料的不规范
抽样取证是一种常见的证据收集的方法,但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是不够仔细、规范。
(一)没有记录抽样基数。抽样基数就是在抽样时实际的库存数量,不但是鉴定机构必要记载的数据,而且还涉及到抽样是否合法;
(二)没有记录样品的具体情况,如生产日期、规格型号、产品批号等。因为产品的包装是其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标志,即使相同的产品由于生产日期不同,其质量也可能不同。抽查产品要求从同一批次中抽取,因此记录样品的具体情况就十分重要;
(三)委托鉴定的,没有制作委托鉴定书并留存有关资质证书复印件。工商机关委托其他鉴定机构鉴定的,应当制作委托鉴定书,载明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因鉴定人必须具备鉴定资格,故应该要求鉴定机构提供资质证书,办案部门对资质证书的复印件予以留存,否则可能影响鉴定结论的效力。同时,由于法定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优于其他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因此尽量送法定鉴定机构鉴定。
四、忽视报表、票据、图纸等证据的说明
在书证材料的收集中,有时会有与案件有关的报表、票据、图纸等相关材料。其中都会涉及到数据问题。实践中,往往重视这些材料的出处,而忽视必要的说明。报表、票据、图纸等证据由于相对其他证据而言,证明力强,但比较抽象。因此应由当事人对报表、票据、图纸等进行说明,特别是涉及到的数据更应明确。办案人员在考虑到证据材料的关联性时也可自行进行说明。
证明的证据应该形成一个证据链,互相印证,内容一致。随着违法行为形式的多样化,违法行为领域的不断开拓,对证据的要求就越高,取证的难度就越大,加强证据证明力的意义就更重要。但百变不离其宗,证据的核心是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只要证据充分、确凿,即使是“零口供”(没有询问笔录),也能把行政案件办成经得住考验的铁案。
《行政处罚决定书》常见问题剖析
《行政处罚决定书》是行政执法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最重要的法律文书,它具有制作的合法性、文书的规范性、解释的单一性等特点。笔者注意到,有少数基层单位对《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制作不够重视,由此产生了一些问题,有的甚至引起复议撤案、诉讼败诉的后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标题制作存在问题。一是同时使用两个介词。相当一部分《行政处罚决定书》(草稿)标题将介词“关于”和“对”同时使用,造成重复及文法上的错误。例如“关于对×××……行为的处罚决定”一句时有出现,正确的写法是“关于”和“对”只取其一。二是画蛇添足加“书”字。有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草稿)改变固定格式用语,在标题结尾“处罚决定”后面加上一个“书”字,变成“对×××……行为的处罚决定书”,显然不对。
认定的当事人错误。涉及个体工商户违法的,不少单位将个体工商户的字号名称认定为当事人。例如,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上写着:“当事人:××印刷厂;地址:××镇徐淮路;负责人:刘××;经济性质:个体工商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6条规定:“在诉讼中,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为当事人。有字号的,应在法律文书中注明登记的字号。”按照这一规定,此案的当事人不是“××印刷厂”,而是刘××。正确的表述应当是:“当事人:刘××,××印刷厂负责人;住址:××镇××路。”
认定的事实不完整。一是缺少违法事实的定性叙述。有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只叙述违法行为的现象和过程,未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归纳。叙述的违法事实部分,也通篇找不到一句至关重要的定性叙述。二是五何(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情节)要素不全,该交待的事项没有向当事人交待清楚。这种情况在无照经营案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杨××擅自从事报废汽车回收一案,《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未写明具体回收数量、经营额、非法所得;刘××擅自开设网吧一案,《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未写明电脑台数及非法经营额。没有认定非法经营额,处罚便无以为据,会直接影响到处罚决定书的效力。
定性处罚依据出错。第一,条款引用错误。这种情况往往因办案人员粗心大意造成。例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宿迁××石油分公司擅自经营液化气案,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9条定性是错误的。该条款是针对“设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而言的,对“设立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则不适用,应该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29条定性。第二,法规名称书写错误。如刘×超出核准范围从事诊疗及药品零售案,办案人员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写着“根据《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16条规定予以处罚。”这里的“施行细则”应为“实施细则”。
对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未作叙述。有的办案单位在制作处罚决定书之前,对当事人的财物采取了行政强制措施,但在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叙述处罚内容时,却不交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情况,或者对扣留、封存的财物不作处理论述,导致当事人在执行行政处罚过程中与行政机关发生争议。还有些单位对被扣留、封存的财物作了实体处理,使当事人感到莫名其妙。
叙述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不符合规定。有的单位在处理简易程序案件时,收缴罚款的方式不符合《行政处罚法》第47条、第48条规定的当场收缴条件,但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里却告知当事人“当场缴纳”,并实施了当场收缴。
救济途径叙述不当。第一,告知的内容不合法。对一些案件,法规未规定行政复议前置,当事人不服处罚只能提起行政诉讼,但有的单位却告知当事人可提起行政复议。第二,告知的内容不完整。涉及交待行政处罚诉讼权利的,仅写“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不告知“××县人民法院”或“××市人民法院”等具体途径。
作出处罚的名义不对。我县工商局对基层分局行政执法重新授权后明确规定:对当事人没收商品(价值)、没收违法所得、罚款1000元~10000元(含10000元)的,委托分局以县局名义实施。但在实际执行中,仍然有一些单位对应以县局名义实施处罚的案件以分局的名义实施,并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加盖分局公章。
送达时间不合规定。一些办案人员未正确理解 《民事诉讼法》关于“期间”的规定的涵义。有的将开始之日计算在内,有的将期间届满为法定节假日的最后一日计算在内,还有的在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后未满3日就直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