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班主任教育学生(德育)的途径
中职班主任教育学生(德育)的途径
一、当代中职学生德育现状
(一)学生行为和心理现状 1.自控力差,法制观念淡薄。
目前在读的中职学生都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部分是从小就被全家人视为掌上明珠的独生子女。由于长期生长在家人百般呵护的溺爱环境当中,这些孩子普遍养成了任性、自私、唯我独尊的性格,在行为上缺乏自我约束,做事率性而为,不计后果。侧重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满足,有的甚至把个人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表现形式有:损坏公物、破坏环境、扰乱秩序、打架生非、抽烟酗酒等。劳动观念淡漠,不注重勤俭节约,行为自控能力差,自律性不强。花钱无计划、奢侈浪费,还自诩为“日光族”;佩戴手饰、比吃穿、赶时髦。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视校规校纪于无物,将违反纪律当作家常便饭。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逃学、夜不归宿等现象在许多学生身上表现突出,且屡教不改。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认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就是暴力,表现为打架甚至是打群架。2.思想不求上进,无目标无理想。
思想上不求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在拉动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大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压缩了中职院校的生源群体,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平均文化基础一落千丈。据统计,目前有2/3的新生未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其中相当一部分甚至没有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文化水平。这些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更有甚者,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加之社会上“职高无用论”的盛行致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因此,在学习上得过且过,目的不明,缺乏动力;职业理想模糊,职业目标不明,认为现在学的不一定将来有用,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想混个文凭;有的是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在学校有老师管着就行,等等。突出表现为:意志消沉、无所事事、生活懒散、贪图安逸、今朝有酒今朝醉、谈恋爱、找对象、搞破坏等。一旦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就哭天抹泪,无所 1
适从,甚至自暴自弃,意志消沉。
3.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世界空虚。
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部分媒体和影视作品的错误导向,部分学生在生活上片面追求物质享受,食必精品、穿必名牌。不少学生“透支”家里给的生活费用,经常借钱过日子,甚至欺骗家长“挪用”学费。过分追求物质享乐使这些学生缺乏高尚的人生理想和长远的奋斗目标,精神世界极度空虚。大部分学生只对时尚潮流、体坛动向、歌坛动向和影视界的动向感兴趣,而对公民道德素质、科技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风气等问题则无动于衷。4.就读中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喜欢用狭隘的视角、个人私利、宿命论的观点来为自己消极的人生价值观作辩护,加之外部环境的影响,更使其人生价值观显现出享乐性、功利性。当面对社会的变革、家长的期望、考试的竞争、就业的压力等多方面冲击时,很容易产生恐惧、自卑的心理,将自己束缚在“我不行,我不如别人”的阴影里面,造成了走出校门“底气”不足的状态。同时好奇心强,精力旺盛,追新猎奇,盲目模仿消极东西。仅凭一时好奇或兴趣,便对新鲜事物不加辨别和选择的模仿,意志薄弱,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求,从而产生许多利己、消极的态度也是形成不道德行为的因素。
(二)社会环境现状
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各种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言行充斥其中,如聚赌、斗殴、黄色书刊、音像制品、吸毒贩毒、封建迷信等等,很容易使青年学生受到污染和毒害。又因青年学生喜欢交友,且容易结成小群体,而某些落后的小群体的不健康甚至不法活动,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不良影响。还有就是当今社会中部分人对中职学校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是“筛子漏”学校,不会培育出多少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甚至片面地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低层次的受教育群体。这种只看重文凭而忽略个人能力的社会评价,自然会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带来压力。
(三)学校德育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重视职业技能教育而忽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现象。只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把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把智育当“硬件”来抓,德育当“软件”可有可无,结
果“软件”真的软了,“硬件”也没有真正地“硬”起来。同时,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总是一味的采用一些“口号式”、“文件式”的空洞理论和说教,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这些所谓的德育活动很难提起兴趣,甚至非常反感。不能起到思想道德教育所应有的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的作用,其结果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四)家庭教育现状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往往与家庭的不良影响相关。如有的家庭家风不正;有的家庭成员行为不检点,作风不端正;有的父母离异导致家庭结构破坏,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等,但影响更大的还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如有的实行家长独裁,要求孩子唯家长命是从,不允许孩子有自主权和主见,否则就训斥、体罚或打骂;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有的家长对孩子不放心,实行全方位监控,时时、事事唠叨、指教;有的家长实行放鸭,认为孩子自会成人,不需要家长管理和干涉;有的家庭成员之间思想、意见不一,导致孩子经常处于家长争执、“我自得利”的教育空白地带;有的家庭家长缺乏对孩子内心的了解,缺少与孩子的对话、沟通与交流等,致使学生缺少健康成长的环境、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形成不良品德。
二、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中职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端正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创业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
三、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基层,班主任工作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班主任应根据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有计划的开展德育活动;组织建设好班级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配合。
四、中职班主任教育学生(德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班级制度——约束
1.班级制度是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保障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合理的规章制度并认真
贯彻落实,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良好班风班貌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班级规章制度是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而要求全体学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班级管理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班级制度一般以“规定”、“条例”、“公约”、“要求”、“注意事项”等形式出现,对同学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时时刻刻都起着规范引导的作用。2.建立怎样的班级制度
要建设好班级,必须要有一整套较完善的班级制度体系。它一般包括:团支部工作制度(如团员发展规定、支部各种表格的填写规范等)、班级队伍建设相关制度(班委职责、班委考评制度、班干部培训制度、班干部述职制度、班委改选制度等)、文明寝室建设制度(文明寝室标准、作息公约、安全制度等)、学习考试制度(如学生自习、交作业时的要求、课堂纪律、考试纪律等)、班级活动制度(班级文体活动规定、特色班团会、社会实践参与制度等)、会议制度(团支部、班干部会议、班会、大型集会等制度)、各类请假制度、奖惩制度(无偿献血、见义勇为等好人好事奖励制度、打架等扰乱校园正常秩序的惩罚制度)、班级财务制度(活动经费预算制度、班费收缴制度、公示制度等)、班级奖勤补助贷工作制度(奖助学金评审制度、勤工俭学岗位申请制度、贫困生补助申请制度等)等。要结合班级实际需要制定具体制度,如针对学习目标,制订班级上课守则和考勤制度;针对基本素质目标,制订“班级公约”、“寝室公约”、“中学生文明素养养成细则”等等,通过制度保障,促进班集体建设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
3.怎样通过班级制度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班级制度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在班级制度的建立中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级制度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抓得好,就能为以后的深入教育打下基础,班级会出现积极向上稳步前进的局面。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自觉遵守和维护班级制度才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二)主题班会活动——养成
1.主题班会活动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德育教育的特点是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着眼,从细微处着手,不断地强化、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的认同中完成对学生的教育。主题班会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手段,班主任老师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寻找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将之升华成班会课的主题,在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可以围绕这些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与在其它场合、其它形式的德育相比,它更能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学生中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达到撞击后的相容,能较好地利用学生从众心理;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如果开设成功将有较高的教育效益。2.中职学校班会活动的内容和特点
中职学校的班会主题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如何做人的德育上来,具有符合中职学校德育特色,需要有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适应职场、如何适应社会和如何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的主题班会。
其次,在日常管理中,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特点,有针对的开展主题班会,比如:
中职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大多数学生的文化成绩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目标性不强,存在着“厌学”情绪,在求知欲、自尊与自信、综合素质等方面明显低于普高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开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规划人生等主题班会。
大多学生来自弱势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家庭的收入水平多处于中低阶段,有些学生父母离异或感情不和。这些原因导致他们人际关系紧张,叛逆心理和自卑心理强,缺乏自律和感恩意识,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感恩父母、我的友谊观等主题班会。
学生年龄大多在14-18岁之间,独立生活能力和适应性不强,不少学生生活行为不文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组织纪律性,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差,集体观念和责任感淡薄,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好习惯我也有、“假如我是„„”等主题班会。
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个别学生一再失信于父母、师长,检讨书、保证书一大
叠,警告、记过等处分不断升级,仍然一意孤行,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为自己竖起大拇指等主题班会。
在分析他们的特点之后,注意以维护他们的自尊、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宗旨。
3.怎样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善于深化主题、巩固成果
班主任除认真考虑主题班会的选题、组织形式外,还要认真考虑主题如何深化和成果如何巩固,怎样让学生进入并保持最佳状态。这就需要搞好主题班会的总结,并在总结中善于“借题发挥”,点到实质,“举一反三”,以教育多数学生。同时还要搞好“追踪教育”,以深化主题和巩固成果。
(1)班主任要善于总结、集中和提炼
做好总结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主题班会当中,学生的认识有时并不是一致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时还有分歧、急诊有些发言往往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和认识水平方面的原因,他们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看不到本质;有些仅凭个人好恶来判别事物的善恶,美丑、尚缺乏客观的标准;有些发言有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而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就要利用总结来启发、诱导和点拨,使同学们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认识到召开班会的目的、认识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总结果,要针对学生的认识给以集中、分辨、提炼和升华,使学生的认识有提高,行动有准则,前进有方向。
(2)班主任要善于“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是班主任必须掌握和经常运用的手段。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当适时的抓住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
“借题发挥”还指在班会总结中,班主任要善于由引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使主题班会发挥出多种教育作用。
(3)班主任要做好“追踪教育”、巩固班会成果
要使主题班会真正起到教育教学作用,决不能忽略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深化主题和巩固成果。也就是在班会后要进行“追踪教育”。
在主题班会活动之后,要及时掌握来自学生中的信息反馈,抓住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变化,继续加以引导,促其升华。力争在每次活动之后,让学生们的心
灵深处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并使他们在行动上有所表现。
同时,班会做出的决定,班委会要认真监督执行,并付诸行动,从现在做起。例如,在召开了《你为集体做了些什么》主题班会后,就要及时表扬那些关心集体利益,为集体做了好事的同学,对于差的,要批评指正,只有这样,主题班会的成果才能发挥出它的效用。
(三)精神文化——影响 1.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基础(1)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道出了环境育人的真实内涵。学校的几乎所有文化环境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留下烙印。楼道、教室内的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标语、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就能催人奋进,让人精神焕发,陶冶性情,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也能给以学生启迪和教诲,促进高尚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校园里干净的路面,美丽的花草,漂亮的楼房,就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的高尚的审美观念,学会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从而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同学间见面时的微笑,师生间上课前的问好,就能让学生学会礼貌待人,文明处世,体会到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美好。在教师节里送给老师一朵鲜花,在母亲节里送给母亲一声问候,在父亲节里送给父亲一件礼物,就能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体谅,促进学生爱心的增长。(2)班主任如何引入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
班主任把校园文化渗透于学生管理和班级活动中,帮助学生在思想、心理、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
①鼓励学生投身学校提供的社会实践项目,参与校园美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志愿者活动、义务献血、为灾区捐款捐物等,通过亲身体验真实感悟,唤醒社会责任感。
②强化主体意识、自觉意识、自律意识,结合学校“文明习惯养成月”、“学雷锋”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小事中培养和检验自己的社会公德心。如乘坐公交车时,是否会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早晨赶着去上学能否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遇到盲人过马路时,是否会上前搀扶;外出旅游时是否会顺手把果皮纸屑送进垃圾箱;在公共场合,能否自觉维护秩序,不大声喧哗;最后一个离开班级或宿舍时,是否关上了灯和窗户,在会场能否做到手机静音不影响他人;在
使用网络时,能否杜绝不文明语言、不传播垃圾邮件、不散布虚假信息„„通过这些几乎每天都可以遇到的小事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
③强化工作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工作是个人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能够担当多大的责任就会有多大的成功,让责任成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工作习惯,认真勤奋,尽职尽责,通过承担责任服务社会,通过服务社会提升人生。
2.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德育教育的基地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每个班的班级文化搞好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就有效多了。
(1)建立班级制度文化
班主任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体验“社会生活”。
面对丰富的班级制度文化,学生学习吸收内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建立法制观念、按照法规办事、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
(2)用好黑板报
黑板报是班级精神风貌的窗口,也是建设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更换方便,可操作性强,可以说是既实用又方便。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作用,充分发挥黑板报为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作用,引导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陶冶学生情操,开拓学生视野,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3)开展班级活动
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有主题的班级综合性学习活动,既有助于营造学习氛
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班风,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班主任可以和语文老师合作,认真组织,落实到位。指导学生从活动前准备、活动过程步骤和活动后的总结三方面积极策划。活动前应当有主题的确定、方案的预设、步骤的拟定、标语口号的创作和征集、人员的安排和邀请和会场布置计划等。活动过程应有主持人组织、全员参与。活动后最好能有总结、反思和心得体会的写作等。这一过程班主任应当把关,从主题内容的健康性、活动过程的可行性,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学生参与度等方面加以修定和指导,以确保活动的正常而实效地开展。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几个班干部的事情。班主任在带领学生办黑板报时不能流于形式,应付检查。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必须激发全班学生的参与热情,其实也只有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够使得宣传内容得以传播,使学生主动接受,否则,就必然是宣传一方的“一厢情愿”。3.利用社会正面文化思想感染学生
由于中国发展处在巨大转型期,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所以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就是一把双刃剑,社会文化环境中积极的方面必然会对学生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而其消极因素也必将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也是对学生素质的巨大考验。
社会热点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现象,十分复杂,身为“90后” 的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高度敏感,同时,他们接收信息的途径非常广泛:电视、网络、报刊、微博、微信等,时时刻刻都在更新,这势必对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带来较大的影响。正确处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热点事件的关系,是做好德育教育的前提。
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在应对、处理热点事件中的甄别和分辨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情感、意志和自我意识,增强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才能不易受到不良社会热点的影响和腐蚀。通过社会热点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形势,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改变陈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实现自身行为的社会化,做出正确的人生规划。
例如“5.12”汶川大地震后,不少学生连夜排队献血,甚至不少学生赶赴救灾前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都看到当代学生事先士卒、勇于奉献、乐观向上 的年轻风采。班主任可以利用正面的热点事件中提炼总结出来的精神做好教育导向,组织学生开展“心手相连、共建家园”抗震救灾主题交流会,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心理辅导——引导
1.心理辅导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从德育工作内容的创新来看,心理辅导可以弥补传统德育工作所无法涉及的某些方面,诸如在学习方法、考试焦虑、社交障碍与适应、求职、恋爱等方面,传统德育一般不直接介入,或者解决起来力不从心。然而此类问题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系密切,并间接地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用心理辅导解决这些问题却大有用武之地。
从德育工作领域的发展来看,心理辅导可以极大地拓展德育工作的范围。传统德育主要局限于课堂教育和校园教育,而在当今多样化的社会生活中,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因素日益复杂,德育教育的效果越来越依赖学生的自我教育,心理辅导着眼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完善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扩大了德育工作的覆盖面。
从德育工作方法的发展与创新来看,传统德育的方法多为经验的总结,缺乏扎实的理论背景和系统的步骤,心理辅导的方法多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较为严谨、系统,科学性和操作性较强,对改进传统德育方法有积极意义。2.班级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辅导
(1)班级心理辅导
班级心理辅导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学生在活动中规范和遵从自身在班级的价值,把个人的动机需求与班级目标联结在一起,通过改变团体的行为来促进个人行为的改变。当前班级心理辅导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游戏辅导、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价值澄清、交互作用分析、音乐心理调适、理性情绪疗法等,根据多年班级辅导的实践,笔者认为游戏辅导、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三种形式更能突出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
①游戏辅导。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想象世界,但人的感情的确是真实的。游戏辅导就是以游戏活动为中介,将学生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对心理有困惑和障碍的学生恢复其心理平衡,培养其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矫正不良行为,促进人格完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受各种
社会因素压抑,心中的快乐沉淀在心底,只有重现游戏才能找到真实自我;同时,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发展机制,帮助学生发展自我力量,满足心理欲望,化解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使现实中的紧张、烦躁在游戏中得到安全释放,减少焦虑,起到了心理保护和心理补偿的作用。
②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让团体成员依据一定的故事情节,简单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要求学生对角色进行模仿,想象,体验、讨论与分享,了解冲突所在,洞察人际关系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由于角色可以互换,使得扮演者更好正确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较长时间的角色扮演还可以改变人的心理结构,使得个性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达到班级心理辅导的目标。
③行为训练法。行为训练法是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行为训练模式。通过特定程序,采用强化、惩罚、厌恶及条件反射等手段,使得学生行为随着辅导预期方向改变,强化某种适应性行为、改变某种不良行为或习得某种新行为。对于因缺乏良好的行为方式的学生导致情绪失调、自信心下降、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可以通过科学行为训练,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和不良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
(2)适用于班主任老师的个体心理辅导模式
结合班主任老师的实际情况,介绍一种以意向性会谈为基础,结合NLP(身心语法程式学)对话技巧的辅导模式,该辅导模式强调谈话的艺术,强调关注学生的心灵故事,与班主任老师本来就会的许多操作技巧吻合,同时又充分体现了辅导的内涵,十分适合班主任老师学习使用。为便于理解,笔者将该辅导模式分为四个步骤,分别阐述如下:
①表达尊重——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形成平等的对话氛围
辅导本质上就是一种交流,面对发展中的学生,辅导要有成效,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给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并且尝试去理解是基础。
②积极聆听——倾听学生的情绪情感,协助其表述自己独特的心灵故事 建立好关系后,下一步就是引导学生更好的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学生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常常会表达不充分,有时是因为表达能力的欠缺,有时则是还有一些犹疑,而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运用一些协助表达的技巧。
③先跟后带——探索学生的心灵故事,引导其发现更多的选择方向
在学生表达故事的同时,老师就可以适当的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
来探索故事,发现故事中深层次的意义,从而带动学生产生新的领悟和发展。这里的引导可以采用先跟后带的方式,即:避免否定或批判对方所说的话,找出对方话语中所表达的意义、价值、感觉,从中找出你可以接受的内容,给予肯定,表示接受,然后再引导对方去关注其他选择。
④促进行动——激发学生的正向力量,发展其立足现实的行动能力
思想上有了促动,有了认识,如果没有行动的改变,那还是没有意义的。成功的辅导一定需要落实在行动上。而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通过促进行动的技巧激发学生的正面力量,发展出现实的行动力。
第二篇: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径
谈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双柏县职业高级中学
侯群丽 双柏县妥甸中学
鲁中清
【摘要】目前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因素,出现了某些中学生礼仪行为不文明的现象,特别是中职学生的礼仪不符规范尤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加强中职学生礼仪教育事不宜迟。学校和有关部门应齐抓共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其礼仪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社会输送较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生;礼仪教育;重要性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但是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因素,这对学校的礼仪教育形成很大的冲击,特别中职学生成为当前教育的牺牲品。在社会道德教育及礼仪修养教育等方面存在盲点,而中职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基石,他们的行为表现及礼仪规范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劳动者的基本水平。可见,对中职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中职学生不文明的行为表现急需礼仪教育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过度强调升学率,对后进生的德育工作存在缺失现象,许多中职学生行为散漫,我素我行。他们在仪表方面受社会风气影响较大,追求标新立异,男生留长发,戴耳环;女生打扮时尚,着装新潮,与中学的形象完全不符;在言行方面,随口脏话,乱丢垃圾,不遵守公共秩序,大大咧咧,争强好胜;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中职学生无视校纪校规、行为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作是有个性。有的学生只是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道尊重为何物。中职学生的缺乏教养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究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是与初中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空,质量欠佳不无关系,造成学生难以“入耳、入心、入脑”。所以职校应明确认识,把礼仪教育列入素质教育的内容,开设礼仪课,并有的放矢地将现实生活与理论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了解各类型的礼仪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履行,使之成为习惯。
二、中职学生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需
(一)礼仪教育有利于强化中职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中职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而且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
(二)礼仪教育是中职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许多中职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在校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和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懂得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更善于适应社会。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中职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中职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
中职学生处于向成人过度的阶段,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中职学生的接人待物的方式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礼仪素质的人,在交际活动中总能恰当地处理好各种关系,懂得尊重他人,举止得体,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迅速融入社会,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相反一些基本礼仪素养的人,经常会无意中得罪人,处处碰壁,从而面临职场困境。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其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中职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培养中职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得到更多的成功机会。
三、多种方式相结合,将中职学生礼仪教育落到实处。
(1)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制定系统的中职学生礼仪规范,并将其纳入学生综
合素质评价中,同时将其列入学生品德考核制度。
(2)学校在人文素养课中开设中职学生礼仪修养课程。首先 开设专门的《中职礼仪修养》课,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礼仪教育仍是一片空白,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边缘地带:一方面多数德育工作者对礼仪教育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盲区;另一方面在我国高校开设的课程中,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但基本不涉及交往礼仪问题,不进行相应的礼仪教育。结果礼仪教育普遍空缺,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学与礼仪问题不沾边,学好专业知识就行。所以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3)通过校园各种媒介形式,将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之中,形成良好氛围。加强礼仪教育必须发挥中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例如:开展“明礼诚信”活动,制订修身计划,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开展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礼仪讲座等活动,弘扬文明礼貌之风,使礼仪之花遍地开放;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学校网络等媒体工具,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
(4)积极开展礼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交际中亲自体验到拥有礼仪知识、技能的成功感受,提高自身礼仪修养。
当然,中职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社会心理学(第10版)(美)泰勒,佩普劳,希尔斯著,谢晓非 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社会心理学:第十版(上下册)(美)巴伦,伯恩 著,杨中芳 等译 华东师大出版社
[3]、日常关系的社会心理学
史蒂文·达克
姜学清 上海三联书店2005-1 [4]、张岩松.现代交际礼仪.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5]、曹浩文编著.如何掌握商务礼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6]、李荣建, 宋和平编著.礼仪训练.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7]、杨狄主编.社交礼仪.杨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8]、陈柳.职业人形象设计与修炼.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 [9]、沈驷.错误的礼仪.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10]、李莉.实用礼仪教程.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第三篇:中职学生德育案例
与家长共创良好学习环境
16汽修2班一直将德育工作置于关键位置,并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
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在校园生活中,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没有受到老师的关注。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批学生行为习惯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我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部分来自枞阳、宿松等县,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教育环节严重缺失,学生身心发育存在一定问题,思维方式亟待纠正。另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城市,是独生子女,环境优越,从小缺乏艰苦的锻炼,因此表现在心理品质上即为严重的意志薄弱,怕吃苦、怕困难、心理脆弱、学习惰性强,无法正确对自己做出评价,思想观念相对弱化,做事处世急于求成,总是希望较少的付出可以得到更高的回报。总之,职业教育较之传统教育更需要重视与加强德育。
案例1:周三下午社团活动课
周三下午社团活动课有3位走读生旷课并且无法取得联系。联系家长得知,家长也不知其去向。通过其他学生得知该3位走读生在附近网吧上网。次日,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时,我并未向学生本人及其家长披露上网一事,经过简短教育,让3位学生逐个在办公室通过手机向家长承认错误。通过观察3位学生与父母通话得知,父母并不知道上网一事,其中两位学生主动交待了上网情况。批评教育过后,又单独与任未坦白的学生进行交流。当天晚上,两位学生家长都打来电话,表示对自己的孩子能主动坦白旷课原因感到欣慰。交流得知,两位孩子家中都配有电脑,只是从不让孩子使用。一番交流后,建议家长平时可以适当让孩子娱乐,控制尺度,并且家长自觉做表率作用。同时在今后积极主动配合学校一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氛围。
案例2:第一学期马某某同学经常严重迟到
马某某同学系走读生,每天早上在嘉华国际广场乘坐12路公交上学。12路公交早间十分拥挤,公交至嘉华国际广场站已无再容纳新乘客。我在12公交上观察到,该学生大多在7点等公交,此时正值高峰,据马某某所说,他需等到7点30分才能上车,到班上时间基本以是8点10多。
针对情况,我与其父母多次交流,建议马某某母亲在6点20左右督促其起床,保证6点50之前可以到达公交站。据我观察,6点50之前12路公交还未满员,这样可以保证马同学可以在7点40之间到班。几次尝试,确实可以到达预期效果。新学期,马某某同学基本没有迟到现象,并且以马某某同学为例,鼓励班级其他同学早睡早起。
通过两个案例,使我充分感受到与家长交流的必要性,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探究学生的心理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思维丰富的个体,中职学生更具有普高学生不具备的特点,因此,中职学生往往更难掌控,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篇:浅谈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
附件1:
甘肃省2013年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案例评选
类别: 论文类 市州报送编号:
题目: 浅谈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 姓名: 张月花 单位: 武威 市 古浪 县(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学校 联系方式: ***
浅谈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
张月花
武威市古浪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武威 733100 【摘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以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文章从中职学生的特点出发,以学生为本,结合我校德育教育的实际做法,探索出了适合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德育常规管理,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过程管理,每一位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采取有效的途径,务实高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以培养大批家长满意、企业中意、遵纪守法,适应社会的现代劳动者。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职学生;过程管理;行为习惯;有效途径。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改革的新时期,加强职校德育工作,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尤为重要。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也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这就要求职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紧握时代脉搏,从职业教育特点出发,以学生为本,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途径,提高职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德育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决定着所培养学生的素质高低,劳动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大小。中职学生不仅没有过重的学习负担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思想活跃。如果不想方设法地把学生的过剩精力引导到学习能力、品德素养、行为习惯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上,就容易出问题。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采取有效的途径,务实高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以培养大批家长满意、企业中意、遵纪守法,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劳动者。
1.以人为本,彰显“人性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德育教育应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要用爱心、关心、耐心、平等心温暖学生,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学生心理上往往缺乏自信。学生往往因文化课成绩不好而无奈地选择中职学校,致使学生进校后思想情绪不稳定,极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堕落思想。所以,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和对待他们的缺点,对学生的错误要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切忌就事论事,简单粗暴。牢记一次错误正好是一次教育的契机,既要纠正其错误,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及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将人生观和专业思想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并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教育同步进行。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使学生了解相关职业教育的政策与发展动态。帮助他们树立学好专业课,掌握一技之长的信心;其次要讲明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振兴经济,提高全民素质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明白读中职与普高一样大有前途。因此,我校按照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倡导“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主题演讲或主旨班会等方法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学校上下要形成合力,加强德育常规管理。
全校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言传身教的作用。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两名班主任,并且不分正负,共同负责,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向,只有这样对加强德育常规管理才更有好处。另外在每周的班会课上,班主任都召开民主班会,让学生畅谈上周的得失,班主任根据学生所反映的思想波动情况及本人平时的了解,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对进步的学生进行肯定表扬;对存在消极思想的学生进行批评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深刻的认识,在进步中成长。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德育过程管理。
3.1.将常规的养成教育融入到平时的班级管理中。
我校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成立了“绅士班”和“淑女班”,努力让每一位男生都成为绅士,让每一位女生都成为淑女,使学生养成彬彬有礼、礼貌待人、勤于动手、勤于思考、勤于劳动的好习惯。
3.2.建立规范的管理激励机制。
首先,根据教育厅制定的中职学校学生的文件精神,制定常规的《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课堂常规》等,并对照标准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按照“低起点,低坡度,低难度”的原则,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抓起,强化组织纪律观念教育;贯彻常规从小事抓起的思想,控制好学生的到校、课上、课下、放学、课间活动等日常情况下的言行举止,注意每一个细节,力争做到管理精细化。从严要求并正确引导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学校还同步把企业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做好铺垫。其次,建立激励机制。出台奖学金、助学金方案,以及进步学生奖励条例等,及时组织各种奖励发放仪式,给每个学生都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强化其意志力。再次,学生活动常规化。我校学生每天下午放学时都要进行集会,值周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法纪教育,引导学生成长为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然后学生还要在文明监督员的监督下进行宣誓:“品行端正,学习主动,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讲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人;文明礼仪,从我做起,规范行为,厉行监督;学雷锋,树新风,讲文明,见行动等等,从各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扎根在每个学生心灵深处,并落实在行动上。
4.注意心理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4.1.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品德高尚。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或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用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做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如当面谈心、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手段,范围也不能只局限于师生之间,还应包括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等等,这样学生的思想活动才能被家长和教师掌握,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才能有的放矢,才更切合实际。
4.2.利用各种活动实施德育教育。
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我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如乒乓球、篮球、跳绳比赛、趣味运动会、行为规范板报设计等团体比赛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协作精神;通过单项比赛,如绘画、书法、卡拉OK等,提供学生发挥特长的舞台,提高其能力,增强其自信心,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还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进一步规范了他们的行为习惯。
4.3.开展感恩教育。
开展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知道并非自己得到的都是理所当然的,要懂得感恩和回报,成为有情有义、有爱心的人。鉴于此,我校定期进行感恩教育,通过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演讲比赛、书信大赛等活动,使其认识到亲情、友情的珍贵,懂得珍惜一切,感恩一切的给予,以求将来去回报他人、家庭和社会。并且以“学雷锋,树新风”为契机,以“讲文明,见行动”为导向,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4.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离不开的空间。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德育建设的一种隐性投资是必要的。因此,我校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用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箴言警句、礼仪常规、学生优秀作品展板等,如“妈妈的唠叨响耳边,老师的教导记心间”、“育我强健体魄,养我浩然正气,修我高尚品德”、“调适情绪,掌控未来”、“今日适应学校,明日适应社会”等等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因此,掌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深入爱国主义教育,正确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和良好品质,为培养好新时代的合格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轶佳.加强礼仪教育,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d].四川师范大学.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2009,(24).[4]张良才.礼教传统与当代青少年的礼仪教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
(二)[c].2009.
作者简介: 张月花,女,生于1981年2月18日,于200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在古浪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任教,中学二级教师。曾获得“县级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奖励。通讯地址:古浪县古浪镇新苑社区
733100
电话号码:***
第五篇:中职 班主任班级德育案例
基于中职学校纯男生班级德育工作案例
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
于丹
摘 要:近年来,中职学校不同专业男女生分化现象愈发明显,工科类专业男生居多,文科类专业女生居多。以机电、机械和加工等工科为主的专业,几乎是纯男生的班级,甚至有人戏称其为“和尚班”。这类班集体管理的效果如何,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中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人从纯男生班级一些典型案例入手,探析了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中职 机电专业 男生 德育
一、中职机电专业男生德育管理工作研究的背景
1.案例一
张同学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多年未取得联系,父亲重新组建家庭。所以张同学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张同学也仅仅是管其吃饱穿暖。进入职中后,这个同学从走读改为住校,职中的学习氛围也没有初中的紧张,便发生了打架旷课、易与同学发生矛盾等一系列自我放纵行为,班主任找其谈话,期间联系其爷爷和爸爸,也与家长多次谈话,希望了解惠同学反常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希望其父亲能多多重视儿子在青春叛逆期的一系列教育问题。
2.案例二
王同学是父母的“老来子”,在其之前,曾有一个哥哥,但不幸夭折,所以年迈的父母对王同学特别的溺爱,加上父母的年纪与王同学年龄相差较大,所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开学初期,王同学表现较为内向,甚少参加课外活动,除了偶尔的迟到和旷课,也没有其他违纪行为。但是到了学期末,随着天气日趋寒冷,王同学的迟到和旷课也变得越来越频繁,据其父母说,王同学多次都是早上赖床直至错过校车,便找理由不去学校。后来也是多次找借口不去上学,譬如头疼甚至摔了一跤要在家休养多天。班主任逐渐感觉到问题的严重,便多次与王同学及其父母联系,了解王同学厌学的背后原因。
二、中职机电专业男生德育案例分析
(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相互结合
虽然班主任老师主要负责学生在校的学校教育,但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其实学生的很多行为都是和他的家庭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譬如案例一和案例二中的张同学和王同学,张同学由于精神上缺少父母家人的关心和约束,导致他在学校行为散漫,做出一系列反常行为,譬如旷课打架、易与同学发生矛盾等。只有在发生了事情后,张同学才会获得爸爸的关注甚至关爱。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做出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家庭情况在其身上的投射,都是为了引起亲人及其老师的注意。而王同学却是由于父母对其过于宠溺,使其养成骄纵蛮横的脾气,做错事不从自身寻找原因,却一味的找寻借口甚至推到别人身上。所以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班主任老师首先应该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找到行为发生的根源,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其次,再从学生身上出发,引导孩子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德育对象的特殊性在于面对的是每一个个性不同的人,而学生自身的历史原因,导致德育难度上升。这些男生多数属于初中成绩就中下游的同学,是老师和家长都头疼的学生,他们自由散漫,平时常有抽烟、逃课、打架等不良行为习惯。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就处于缺少关爱和常被学校家长否定的状态。这些学生中有些来自同一所初中,同一个交际圈,他们讲哥们义气,处事方式简单,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低落。了解了我们德育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就能很好的把握工作中的重难点与度。譬如一些同学早恋的现象,班主任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不在公共场合和众人面前津津乐道该同学早恋的事,不把早恋视作学生难以赦免的过错,当做把柄抓着不放,在大众场合下,不直接批评,给学生留有余地。把握好处理早恋这一现象的度,采用冷处理等方式。正确引导学生青春期的恋爱,帮助学生走过雨季花季的年龄阶段
(三)专业特点导致男生众多,抓住男生心理特点采取措施
机电或者机械专业方向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认为男生更适合,所以这些专业的班级往往成了男生扎堆的班级,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重重难度。班主任老师在做德育工作的时候,我有以下两点提议:
1.抓住男生要面子的特点,在班级营造氛围,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树立威信,让学生明确行为的原则与底线在哪里。而行为一旦触碰或者跨越了这条底线,将会获得什么样惩处。
2.在处理班级事务和做学生心理工作的时候,为了避免男生抱团的行为,应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各个击破。我在长期的德育思想工作中发现,在集体中做德育工作的收效远远小于对个人做思想工作的收效,这有点类似于法不责众的心态,不如单独针对某个学生做思想工作效果要好。
三、中职机电专业男生德育管理教育的反思
1.努力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综合德育能力,身教重于言传
言传与身教孰重孰轻?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强调言传身教,言传在前,身教在后,这也是由于“说得容易做的难”。我们职中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太多太多的“言传”。而现实社会却是一个价值观混乱的年代。这样就给学生成长带来冲击与矛盾。为什么所学与所见所得相差巨大?这时,简单的“言传”收效甚微。我们的老师应当更多的运用“身教”这一教育手段,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学生、影响学生。
2.抓好技能训练,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中职学生一定要强化专业技能,对在校园技能大赛、区级以上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要宣传和表彰。真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一技之长是人生的立足之本,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抓好后进生队伍的管理,使他们树立学知识、练技能的信心
机电类专业男生,大多是在学习经历中屡遭挫折,心理和行为上受到消极影响的学生。我们对大批的后进生始终不离不弃,关心爱护,不再延续以往应试教育的模式及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机制,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并延伸到实习、实训及职业生涯规划中。
4.关心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挫折教育
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同时要大力开展挫折教育,引导学生具有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对他们将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