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升你的演说力|如何用声音,让你的表达更有影响力
提升你的演说力|如何用声音,让你的表达更有影响力
每个人都需要提升个人在公众表达时的演说力,每个人都应该有意识地区训练这种能力,汇报工作、推广想法、任何公众面前的展现都离不开个人演说。你可能认为你天生没有好“嗓音”,但是正如那些从来不锻炼的人会没有一副好身材一样。你的声音需要打造,刻意利用好你的声音,别人也会更容易理解你说的话。而不是声音扁平化、说话风格沉闷,理解也困难。这种对自己声音进行锻炼的方式,我们称为”雕刻声音“。我们有意识的刻意练习,对自我声音进行开发、锻炼之后,声音如练马甲线一样,也可以获得改进。杰克韦尔奇他曾经就有严重的口吃,后天不懈努力训练后,他成为演讲大师。如《国王的演讲》中那个口吃的国王一样,通过训练,他们克服了语言障碍,塑造了好声音。我计划做9期演说力系列专题分享,用这9期的内容,帮助大家进一步自我突破,用演说的力量为自己增力。我们说的刻意练习一定是用好的方法、不断的训练和反馈再练习的过程。每次训练一个主题,就这一个主题的内容进行刻意练习。今天演说力分享的主题是雕刻声音,声音怎么雕刻呢,整理汇总了以下共计8条方法与建议,供你查看练习:关于声音的这些认知:1.呼吸声音是通过呼吸带出来,所以从呼吸开始训练。腹部呼吸:专业歌手和演员的呼吸法。用这种方式吸气时,腹部凸出,就好像腹部装满了空气。当我们紧张时、胸部和喉咙会收紧,这样会阻碍气流,当你呼吸时,要有意识的放松胸部与喉部,这样不必大喊就会发出容易被听见的浑厚、圆润的声音。2.声音多样化:用富于变化的声音提升我们的语言魅力。千篇一律和一种语调会让人沉闷,觉得太单调了,所以,把自己的声音想象成一个有不同滑块和旋钮的扩音系统,通过音量、音调、节奏,每次只使用一个,用他们来调节你的声音。3.培养运用音量的变化表达不同情感的能力。音调提高时,意味着更温柔的情绪:欢乐、同情和慰藉。想象一下,跟一个婴儿说话,你的音调会自然提高。会自然地降低音调以展示自信、权力和力量。提高音调,是释放同情和兴奋信号的方式。4.变换你的音调,持续的高音符会让你的表达失去影响,持续的低音符会让人感觉缺乏温暖和感情。所以要使自己的音调富于变化。5.节奏是指说话的速度,它会传递你的兴奋和重视程度。放慢的话,听众会想你要讲重要内容了。不变的节奏就是单调,所以,多练习语速,如开车一样,时快时慢,让乘客集中注意力。关于声音的刻意练习:1.大声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给自己听。每周大声朗读半小时,问问自己,怎样才能将书中的思想变得鲜活起来。2.模仿是学习的最好方法。在开车时,在播放一个你认为声音最有魅力的人/演说家的音频,一边听,一边模仿演说。通过放松自我,来提高声音技巧。也可以每天给自己30分钟的时间,录下你练习过的声音,琢磨比对你们的差距,记下注意点并不断改进。3.对着家人说。从自己对着镜子说,到对着家人说。如肌肉一样,演讲也是在一场场的训练中不断精进提高的,所以不要怕出丑,大胆来尝试,死磕自己,你永远要记住,前期的所有的出丑,都是为了你后期蜕变后的优秀。武功再高深的大侠,都是一招一式的苦练出来。正如卖油翁所说,无他,唯手熟尔。在明白了道理和技巧之后,剩下的就是改变自己行动的自我精进之路的开始。学会公共表达,让世界认可你的才华。你好,我是春子,和你一起点滴中共成长,助你蜕变出你最美的样子。
第二篇:如何让你更有魅力~~~成功人士必读
我们不能清晰明白地说出什么才叫有魅力,但是当我们遇到一个有魅力的人时,我们会感觉得到。他也许是聚会上那个看上去认识所有宾客的人,他在人群中应对自如,好象他身边的气氛也活跃了起来,并且每个人都好象被他所吸引,就如铁器被所磁铁吸引一样。他给所有人都留下这样的印象,“多么有魅力的一个人啊”。
如果我写了一篇关于如何让人更有魅力的文章,但是又不以吸引人的语句来开头的话,我想我会是一个傻子。这并不是说我是这个世界上最有魅力的男人,但是我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回头看我是怎么拥有那些吸引人的地方的呢?方法就是学习那些有魅力的人,看有关于这方面的书,或是让那些有魅力的人来谈论一下他们对于这个难懂的话题的见解。你知道我学会了什么吗?魅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学习获得的。看看以下的8条建议吧。
一、让你自己的生活在你的掌控之中。
当你生活中的每件事都进行得很顺利的话,这个世界就是你的仆人。这是你的地盘,你在世界的顶端,你感到自己是无敌的,就好象每件事物都是为你而存在的。在这个世界里,你没有感到一点担心,你感觉自己好象在雨中歌唱和跳舞。如果你的脑中有这样的想法,那么,它对你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能让你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有魅力的人,也能让你变成自夸自大,人人讨厌的人(后面的内容有更多关于怎么能让你避免成为后一种人)。
如果你生活里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就象付帐单,家庭问题,或是人际关系之类的,你是不可能伪装成有魅力的,那些问题会拖累你。
让你的生活井井有序。按时付帐单,银行有存款,对别人宽容一点,不要吝啬给予,总是彬彬有礼,解决任何和人之间的问题,对生活有热情,对工作有理想,健康饮食,锻炼身体,等等等等。你会发现当你的生活都在你掌握之中时,你很容易就会变得有魅力,因为有这样的条件之后,你就可以做那些有魅力的人做的另一半事了,并且那些事的重点在于别的人。
二、练习。
在参加任何活动或聚会之前练习(并且请在参加之后大量地实际应用)。练习会给你能量,让你能在整个房间里都散发你的魅力。它会让你有很好的精神状态去成为一个积极的人,因为那些在你体内不断循环的内啡肽,会给你去开始社交活动的自信。你很快能进入角色。每件事都会顺利进行,因为你就象一个百万富翁一样。
三、穿着。
你知道我在谈论的是什么样的穿着,每个人都会“全副武装”,就好象他们都是百万富翁一样,我们都知道得体的着装会让人感觉更舒服。如果你感觉舒服了,那么这的确也更容易让别人感到舒服。并且,你越少担心你的外表,你就越能注意到别人。你越对自己有信心,那么让自己变得有魅力也就越简单。
四、预先交流。
我不知道为什么是这点,但是如果我在参加活动或聚会之前预先和别人交流的话,我发现这
是一个很简单就能让人有魅力的方法。我说的预先交流就是说和那些在去聚会路上遇到的人进行简短的对话,比如商店职员,电梯里遇到的人,保安等等。只是些轻松的对话,不要说太严肃的话题,例如感觉如何?今天忙吗?我喜欢你的夹克衫。你介意我问问你哪里买的吗?等等等等。我认为预先交流能让你更快地进入和陌生人谈话的状态。这是让自己变得更有魅力的一个关键技巧。
当你到达聚会的地方后:
五、假装你自己是聚会的主人,并且和每个人都交流。
这是一个很酷的范例,值得去试试。与其站在角落里,吸着你的饮料,等待别人来和你交谈,不如主动出击,去和每个人交流,并且我说的是每个人。如果你假装自己是聚会的主人,你就能做到这点。你可以先从找到那些想要表现的人开始,但是也要做好失望的准备,因为别人也可能去找他们交谈。你要明确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消除他们的焦虑,你会看见他们高兴起来,而且会感谢你去接近他们。在人群中走动,问别人都在做些什么。他们会很高兴地回答你的。试着去了解别人,并且把一个人介绍给另一个人认识。大多数人都不会主动去接近陌生人,所以当你为他们做这些的时候,他们会很感激你的。
不要因为别人的社会地位而区别对待。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去和每个人交谈,例如溜冰者,艺术家,经济学家,股票经纪人,律师,医生,企业家,酒吧男招待,站在角落里的人,服务生,等等等等。去和各式各样的人交谈,让他们感到你很亲切。你要做的只是把皮球转起来。一旦你开始和一个陌生人交谈,并找到节奏,你就会成为一只停不了的“社交蝴蝶”。
六、是你,不是我。
有魅力的人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的。一般情况下,他们自己成为谈话的焦点是很少见的。当你外出和别人闲谈的时候,多听听别人讲了些什么,并且你要与之互动来表明你在听,而且知道谈的是什么。要对别人感兴趣,多问关于他们的问题,一直想着你要如何去帮助他们,根据情况来提供帮助,把他们和聚会上那些你认为能和他们相处得来的人联系起来。
七、让别人感到舒服。
给予别人真诚的赞美。每个人都需要赞美,就象需要食物和水一样,因为每个人总是有一点虚荣心的。不要用别人已经用烂的赞美语句。记住,你是一个十分有魅力的人。你要跨过这道坎,想一个能“杀死人”的赞美语句吧。
而且,不要忘记使用身体接触的方法。研究表明,身体接触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信任。当你接触别人的时候,一种叫oxytocin的荷尔蒙会分泌。oxytocin是一种使人感到愉悦的荷尔蒙,所以当他们分泌这种荷尔蒙时,他们会对你有好感。明显地,你要做出明智的判断,不要去打扰到别人。你的身体接触必须是得体的。你会发现女人是这方面的高手。当她们和你交谈的时候,她们会轻拍一下你的手臂,或是开玩笑地拍一下你的肩膀。
人们容易记住和那些会使用身体接触的人的对话。我记得我曾去过一个聚会并被这样一个人所吸引。他是这样做的。他在人群中走动时,看见了我,向我介绍他自己,而且开始问各种
各样关于我的问题。轮到我回答时,我则完全被他说服了,泄露了很多我的信息给他,而且我们最后都笑了。你知道为什么我在那天交谈的那么多人中记住了他吗?这是因为他在和我握手的时候挤了我的手臂。没开玩笑,这就是为什么我记得他的原因,一个挤我手臂的有魅力的男人。身体接触是一件很有影响力的事,记得要多用它。
八、积极的态度。
微笑。众所周知,有魅力的人会使别人在和他交流后有好感,就象羽毛轻触一样,给每个和他们接触的人带去微笑和舒服的感觉。讨论些积极的事,避免消极的。你经常会遇到一些人把一个好的谈话变成坏的,因为提到些消极的事。如果那样的事发生了,试着指出事情积极的方面。如果这样做失败了,把你从这个谈话中解脱出来,去寻找下一个。你没必要成为消极谈话中的一份子。
把所有的要点联系起来,记得练习,也要穿上那些精美的衣服,养成预先交流的习惯,去和每个人交谈,仔细聆听并且把注意力放在和你谈话的人身上,让他们感到舒服,联系到你自己时,只谈论积极的话题。这样做之后,别人和你自己都会发现,你就是那个让整个房间都充满生气的人。
第三篇:如何提升你的品牌力
如何提升你的品牌力
近两年,在本土企业中,“企业难做,日子难过”是越来越多的感叹。品牌的建设成本总是居高不下,广告一停销量就马上下滑,内部人事一有风吹草动品牌就大大贬值,媒体一篇文章和小小的质量事故就可以葬送一个品牌,价格比洋品牌低很多仍然无人喝彩等成为了本土企业老总们的“永远的痛”。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适应了中国环境的洋品牌近几年大有卷土重来之势。西门子、伊莱克斯已成为冰箱洗衣机的领导品牌之
一。尽管有娃哈哈、丝宝们的顽强抵抗,可口可乐、宝洁等企业的增长仍然势不可挡,而且它们占据的是最有潜力,利润最高的消费群。如何运作本土品牌成为国人必须直面的硬伤。
本土企业在确立品牌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 品牌战略就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要树立品牌就是通过策划轰动性活动或轮番的广告轰炸来实现。
由于广告传播对品牌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因此不少人误以为只要广告栩栩如生、贴切到位地传达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核心价值就能水道渠成地烙在消费者脑海里,从而建立起丰厚的品牌资产。从此,就可以坐在这座金山里优哉游哉吃它几辈子。殊不知品牌的确立是一个战略,它必须建立在企业自身的核心价值理念基础上,不仅需要通过传播得到体现,而且营销策略如产品功能、包装、分销等也必须有效体现品牌核心价值,否则消费者就会一头雾水,大脑中无法建立起清晰的品牌形象乃至根本不信任品牌核心价值。
对广告依赖过高,没有用品牌核心价值统帅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导致品牌建设成本极高,甚至功亏一篑。不少赫赫有名的名牌利润很低或陷入亏损的境地就说明了这一点。
误区二 品牌的核心价值就是产品的功能特性,没有定位准确不准确的,只要宣传推广了消费者自然而然就对该品牌有了认识、了解了。
一个品牌与产品没有特质是很难成为赢家的,这里所说的特质就是品牌的核心价值。曾有营销咨询公司在几个城市采取座谈会调查的方式对中国彩电五大品牌进行了品牌资产研究。在这一研究中,让消费者没有限制地对各品牌进行联想。结果发现品牌间基本没有什区别,惊人的一致。又比如白酒,几乎都是从“源远流长、吉利、喜庆”和“阳刚、豪爽”等十分雷同的角度挖掘品牌内涵与价值;西服品牌都去宣扬“成功、高贵的男人”,连二三百元的西服也不例外,其实二三百元的西服宣传自己是成功的象征,除了让消费者觉得可笑和生硬外,没有任何正面意义。
不具有高度差异性的核心价值等于放弃了忠诚客户,将命运交给下游经销商手中,是令广大品牌精疲力竭的价格战、渠道战的根源。在生活多姿多彩的当今社会,消费需求越来越趋向个性化,没有一个品牌可以成为“万金油”,对所有的消费者都产生吸引力,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如果能触动一个细分消费群就已很了不起。缺乏个性的品牌核心价值是没有销售力量的,不能给品牌带来增值,不能创造销售奇迹。
误区三 品牌宣传推广强调时尚性,而忽视统一性。企业缺乏定力,广告表现诉求主题月月新、年年变。
本土许多企业往往以跟随时尚而自诩,一有风吹草动便顺势而行,因此尽管大量的广告投入也能促进短期的产品销售,但几年下来却发现品牌资产、整体价值感与品牌威望并没有得到提升,广告一停销量就立即大幅度下滑。而事实上,企业广告的诉求是强调一致性、长期性的。准确、清晰、具有差异化的品牌核心价值确定以后,企业必须以非凡的定力去坚持此一定位,绝不轻易更改,一切广告与营销传播活动都是以核心价值为原点进行演绎。在漫长的岁月中让品牌的每一次营销活动、每一分广告费都为品牌作加法,起到向消费者传达核心价值或提示消费者联想到核心价值的作用。久而久之,核心价值就会在消费者大脑中烙下深深的烙印,并成为品牌对消费者最有感染力的内涵。
误区四 急功近利,面对市场竞争压力与内外环境,轻率地使用一些有短期效果而会伤害品牌核心价值的战术。
这是本土品牌在创建过程中极易就范的一种做法。市场的不成熟性,使得企业的经理者们更多的诉求于短期的经济效应,因此当竞争对手按照其竞争崭露进行市场运作时,企业往往就会因对手的压力而改变营销策略,从而损害到品牌的核心价值。中国的家电行业就是这种短期行为的一种典范行业。作为行业的领导者,长虹确立的是通过总成本领先战略来建立起价格优势的,因此降价是其实施市场扩张的策略之一。当面对长虹凌厉的价格攻势时,同行业企业的战略决策者往往容易失去定力,自乱阵脚,忘记了自己的核心优势,使战略发生了游离。同时也促使消费者对企业原本建立起来的品牌核心价值产生不信任,品牌形象被无情地破坏。
品牌——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品牌是客户对企业或产品的形象、承诺、口碑、购买体验、使用体验等的综合,是客户对企业或产品的态度。品牌的终极目的不是客户对企业或产品的态度,而是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重复购买及向其他客户的推荐。因此一个品牌的存在与否不是由企业自己说了算的,而是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培育品牌的过程就是建立和维护与客户、员工和社会关系的过程。而消费者对品牌的体念有三个层面:一是物理属性。主要是为了获得产品的物理效用与使用价值,这是品牌体验的最初层面。消费者体验品牌,首先从体验产品开始,没有对产品的体验,对品牌的体验就无从谈起。但是,品牌的执行者应该注意:如果自己的品牌领先其他竞争对手的原因只是产品的物理属性,那么这个品牌在将来一定会被别的品牌所赶超。二是感官享受。如果对一个品牌的物理属性层面的体验产生好感,持续积累,便会上升到感官享受的层面。三是价值主张。消费者对品牌的感官享受超过一个临界点,便会形成一种价值主张,这是品牌体验的最高境界。即消费者通过消费某种商品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主张、价值观、生活态度。甚至觉得这种商品里面总是有自己的影子,总是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品牌核心价值的设定就在第三个层面,即价值主张。在企业创建品牌的前期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科技管理(以科技创新开发引导市场需求)、营销拓展(强化企业的营销功能,创新营销方式,建设覆盖面宽,管理基础较好,具有明显优势的网络体系)和信誉支撑来建立企业的品牌,但长久的品牌战略最终还是必须落到企业的文化品味诉求上来,强调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
品牌的灵魂是文化、是优质、是精品、是卓越、是特征,是走向成功的商业文化。品牌的皇冠,是靠三根柱子支撑的。第一根柱子是产品商标的知名度。第二根柱子是企业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第三根柱子是企业领袖的个人经营魅力。现在相当多的企业对品牌的设计、定位、理念和推广缺乏认识和重视,在对品牌没有作长期战略规划的情况下,就拿上亿的资金去打广告、炒作概念,这样炒作出的品牌,没有一个不是短命的。“文化是企业创新创牌之根。” 因此,我们要重视市场文化品位的建立和管理,切切实实奠定企业的文化基石,不断地“学习、创新、超越”。
完美打造你的品牌战略
对本土品牌在确立中所存在误区的认识以及品牌内涵的认知,我们可以对企业树立名牌战略提出一个比较具体的实施战略步骤。
1、增强企业的使命感,从战略角度思考品牌
现代企业的品牌是对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的诉求。而企业使命既是企业的行动纲领,也是产品品牌定位和个性形成的基础,它决定了品牌的方向、个性风格和价值取向。因此企业的使命应当更强调对社会、对人类发展的诉求,将企业经营活动致力于社会和环境的变化,在不以牺牲未来和社会利益的前提条件下,满足现在的需求,以确保企业经营的持久有效;遵从细致、诚实、公平和尊重的行为规范,积极参与所在区域、国家和国际社区的活动;热情高涨地开展环保、人权保护和反对用动物试验的活动;努力工作缩小现实和理论之间的差距,同时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激情、欢乐和关怀。这才是现代品牌的真正内涵。同时在确立了企业的使命之后,就要积极探索从战略的高度思考品牌:企业文化——战略制定——战略执行——满意的结果——核心价值观——能取得竞争优势的战略——聚焦战略的管理体系——股东满意、客户满意、高效的流程、员工满意。战略决定着企业,企业又影响着品牌。按照美国品牌战略和管理研究专家David A.Aaker“品牌就是企业”的观点,品牌管理人员既要熟悉单一产品品牌的运作,还要了解企业的战略制定,学会用战略的眼光来管理企业的品牌。以往失败的品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企业的战略有问题,那么,它的企业或产品品牌形象宣传做得再好,还是无济于事的。从中国最早导入统一品牌形象策略的太阳神企业到两度“标王”爱多都说明了这样的问题。
2、在明确的企业使命感前提下,清晰企业的品牌定位
具体操作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分析行业环境,确立企业区隔。不了解行业环境,没有品牌区隔,你就不可能清晰你的品牌定位。因此从分析市场上的竞争者开始,弄清他们在消费者心中的大概位置,以及他们的优势和弱点,这也就是建立品牌的区隔。同时考虑市场上正在发生的情况,以判断推出区隔概念的时机是否合适。这也就像是冲浪,太早或太迟,你都可能身葬大海。把握住最佳时机,你才有可能得到一个好的区隔。
其次,寻找区隔概念。分析行业环境之后,你要寻找一个概念,使自己与竞争者区别开来。这个概念很可能就是你的品牌的诉求点。
最后,找到支持点。有了区隔概念,你还要找到支持点,让它真实可信。任何一个
区隔概念,都必须有据可依。比如一辆“宽轮距”的庞帝克(Pontiac),轮距就应该比其他汽车更宽;英国航空(British Air)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航空公司”,乘客自然要比其他航空公司为多;可口可乐说“正宗的可乐”,是因为它就是可乐的发明者;当你声称“赫兹(Hertz)非寻常”时,你就得提供一些别人所没有的服务。区隔不是空中楼阁,消费者需要你证明给他看,你必须能支撑起自己的概念。
而当企业的品牌定位确立之后,就必须坚持一贯的原则。即企业的一切广告与营销传播活动都将以此为原点进行演绎。
如何提升你的品牌力
3、将企业寻求到的区隔概念及其支持点,通过品牌传播策略植入消费者的心智
并不是说有了区隔概念,就可以等着顾客上门,企业最终还是要靠传播才能将概念植入消费者心智,并在应用中建立起自己的定位。企业要在每一方面的传播活动中,都尽力体现出区隔的概念。因此,在进行品牌的传播策略的时候,首先就必须进行品牌识别规划,使营销传播活动具有可操作性。
提炼个性鲜明、高度差异并对消费者极具感染力的品牌核心价值,意味着战略品牌管理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光有品牌核心价值,过于抽象和模棱两可,无法规范企业的营销传播活动。再说一个品牌被消费者认同,也不可能仅仅依靠核心价值,还要有企业理念、技术形象、产品特点、品牌气质、亲和力等丰满的品牌联想。因此,完成品牌核心价值提炼后,重要的工作就是规划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品牌识别体现品牌战略管理者期望要发展的品牌联想及品牌代表的方向,界定了品牌要如何进行调整与提升,使企业的营销传播活动具有可操作性。
其次与消费者进行深度的沟通——把核心价值刻在消费者的心灵深处。以前中国市场的竞争停留在靠广告为主来演绎核心价值,由于广告无法给予消费者真实体验核心价值的机会,所以消费者对核心价值记忆不深或缺少内心的由衷认同。但随着竞争的加剧,能否把个性鲜明的核心价值刻在消费者内心深处是胜败的关键。无数成功案例表明,要让消费者记住核心价值并认同,必须通过深度沟通让消费者真切地感受品牌的核心价值。比如巡回展演、形象店、社区服务、参与政府公益工程等,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品牌的价值,认同并忠诚于品牌。
4、积极寻求传播的配套措施,通过品牌战略强化品牌诉求
著名品牌的“长盛不衰”都是和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分销渠道等一系列营销战略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战略的支持也就没有品牌长久的动力和资源。一个品牌的持续和延伸,依赖决策者对企业各项资源整合与协调管理,而不是技术性的广告和促销,这对我们将品牌管理等同于广告管理的认识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一方面要加快产品的创新,以产品的发展带动品牌不断丰富化。产品不同与品牌,产品重销售,品牌重传播。但产品与品牌又是相辅相成的。产品的创新升级、市场份额的扩大,产品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将有助于品牌形象的提升。产品缺乏创新会殃及
品牌,品牌形象老化会影响产品销售。在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的需要不断的变化和提高的形势下,如果你的产品与品牌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时时提醒消费者你的存在、你的创新,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就会越来越弱,甚至连最初的品牌知名度也变得一文不值。
另一方面强化企业经营战略中的品牌核心价值理念,让经营活动中每一分钱都为品牌做加法。企业不折不扣地在任何一次营销活动都体现出核心价值,即从原料采购、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各种广告、促销、新闻炒作、软文宣传、通路策略、终端生动化到售后服务甚至每一次与外界沟通的机会。这就意味着每一分的营销费用都在为品牌做加法。企业要积极寻求以核心价值为灵魂统帅企业的一切营销传播活动,从而避免造成品牌资产的严重浪费现象。比如有些企业在传播中以豪华、富贵、成功等场景来塑造品牌形象,但包装十分低劣粗糙,价格低廉,这就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犬。这就是品牌核心价值与价格、包装等营销活动的合理匹配。
5、进行严格的品牌管理
企业在确立起品牌之后,还必须建立严格的品牌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品牌发展的可持续性。一方面要设置专门的品牌经理。品牌经理要对企业品牌的管理承担一切责任。对于自己所负责的品牌,品牌经理必须比公司里任何人都要了解,要做到不断接受别人对他们这方面知识的挑战。同时对品牌经理的考核评估要极其严格,坚持“不成功,便成仁”的理念制度。
另一方面企业也要进行理性的品牌延伸扩张,充分利用品牌资源获取更大的利润。创建强势大品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持续获取较好的销售与利润。由于无形资产的重复利用是不用成本的,只要有科学的态度与高超的智慧来规划品牌延伸战略,就能通过理性的品牌延伸与扩张充分利用品牌资源这一无形资产,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品牌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品牌延伸的下述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和前瞻性规划:①提炼具有包容力的品牌核心价值,预埋品牌延伸的管线;②抓住时机进行品牌延伸扩张;③有效回避品牌延伸的风险;④延伸产品如何强化品牌的核心价值与主要联想并提升品牌资产;⑤品牌延伸中如何成功推广新产品。
同时还要科学地管理各项品牌资产,累积丰厚的品牌资产。透彻理解品牌资产各项指标如知名度、品质认可度、品牌联想、溢价能力、品牌忠诚度的内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品牌建设所要达到的品牌资产目标,使企业的品牌创建工作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不断检核品牌资产提升目标的完成情况,调整下一步的品牌资产建设目标与策略。
第四篇:如何让你的英语作文更有亮点
如何让你的英语作文更有亮点
NMET书面表达评分标准“最高档”要求:“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或词汇;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少许错误,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从历年书面表达高分文章来看,每篇文章都有“亮”点,即在用词、造句或段落安排上都有独到之处。
要想获得高分就应在“正确”表达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特色,写出自己的“亮”点。
一、词汇选择——标新立异
在写作中“较高级词汇”的使用主要是指使用《大纲》上没有的词语、使用通过构词法变化来的新词、使用同(近)义词或反义词等来代替常见词语。
1)这栋房子在芳草街的一栋楼上。
A: The flat is in a building on Fangcao Street.B: The flat situates in a building on Fangcao Street.分析:is in是常见词语,而situates in则是《大纲》上没有的,属于高级词汇。
2)在周末我们做很多作业。
A: At weekends, we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B: At weekends, we have endless homework to do.分析:B句在表达时没有使用过于直接的a lot of,而是使用了endless。endless就是由《大纲》词汇end加后缀-less变化来的。
3)洗澡间和厨房都很好。
A: The bathroom and the kitchen are good.B.The bathroom and the kitchen are well-furnished.在表达要点时,B句使用了well furnished,这比good语气强,也显得生动。
在造句时,“较高级词汇”如能运用贴切自然,哪怕整篇文章只用上一个,也会使你的作文显示出与众不同。
二、结构造句——与众不同
在造句时,既要使句子生动,又要使其简明扼要。
1、使用与人不同的表达方式,特别是提倡打破汉语句子结构的束缚而重组的句子更受欢迎。
1)唐山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生过一次大地震。
A: There was a strong earthquake in Tangshan in the 1980s.B: A terrible earthquake hit/struck Tangshan in the 1980s.大多数同学使用了there be结构,这是对的,但是B句却摒弃了常见句式。另辟蹊径而使用了“主语+谓语+宾语”结构,且使用了terrible,hit/strike这样的词汇,更是难能可贵的。
2)你八月十五日的来信我今天早晨收到了。
A:I received your letter which was written on August 15th this morning.(多数人使用的方式)
B: Your letter of August 15th reached/ got to me this morning.(与多数人使用的方式不同,简洁)
2.使用一些强势句式,如强调句、感叹句、倒装句等,增强语句的表现力。如:
3)阿福救了我妹妹。
A: Ah Fu saved my sister.(一般句式)
B: It was Ah Fu that saved my sister.(强调句式)
4)我们看到庄稼和蔬菜长势喜人很是高兴。
A: We were glad to see crops and vegetables growing well.(一般陈述句)
B: How glad we were to see crops and vegetables growing well.(感叹句)
3、句式多样,复杂得体。在写作中应避免使用相同长度的相同句型,而应注意句式的变化,如长短句结合,简单句、并列句与复合句共用,还可使用简化句等;一些较复杂的结构如独立主格,分词结构等也可使用。下面的表达中A句简单句多,而且多处使用there be结构,显得单调、乏味,而B句就有自己的特色(请同学们自己分析)。
5)这是一套25平方米的住房,住房里面有卧室、有洗澡间、有厨房;卧室里有床、沙发、桌子和椅子等。
A: It's a flat of 25 square metres.There is a bedroom in the flat.There is a bathroom and a kitchen in it, too.In the bedroom, there is a bed;there is a sofa, a desk and a chair as well.B: It's a flat of 25 square metres, with a bedroom, a bathroom and a kitchen.In the bedroom there is a bed, a sofa, a desk and a chair.三、布局谋篇——独具匠心
在写作中,我们可按时间、空间或其它逻辑顺序来安排各要点,同时为使主题突出,结构严谨,我们应注意学习和使用交代句以及段落的主题句等。在布局谋篇上,NMET2002范文堪称典范。请看:
Opinions are divided on the question.60% of the students are against the idea of entrance fees.They believe a public park should be free of charge.People need a place where they can rest and enjoy themselves.Charging entrance fees will no doubt keep some people away.What is more, it will become necessary to build gates and walls, which will do harm to the appearance of a city.On the other hand, 40% think that fees should be charged because you need money to pay gardens and other workers, and to buy plants and young trees.They suggested, however, fees should be charged low.1)该文使用Opinions are divided...作交代句,开门见山,随后两个段落均使用了主题句(见黑体字部分),使全文结构紧凑,表达严谨。
2)在表述要点时范文还对要点出场顺序作了调整,如“40%的同学认为应收门票,但不宜过高。”前部分作为主题句放在句首,而后部分另起一句放在句末:They suggested, however, fees should be charged low.这样就分清了轻重缓急,主题突出,条理清楚。
3)范文使用了and, what is more, however等连词,在段落之间使用了on the other hand(说明前后两个观点是相悖的),这些连接手段的运用加强了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联系,使文章表达连贯,浑然一体。
4)范文在第二段为说明不收门票的“原因”时增加了Charging entrance fees will no doubt keep some people away.等细节,这也是解决句与句之间缺少连贯性的常见方法。
总之,要想使自己的文章有亮点,吸引读者,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就应在用词、造句、谋篇上下功夫,哪怕是有一处特长都是“亮”点,都是值得肯定的。
第五篇:让你更有思想的20本书
1.《断层线》(Fault Lines)
作者:拉古拉姆•拉詹
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
2.《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
作者:安德鲁•罗斯•索尔金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
3.《被掠夺的星球》(The Plundered Planet)作者:保罗•科利尔
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家 保罗向世人阐述:经济学与环境相关。
4.《理智的乐观者》(The Rational Optimist)
作者:马特•里德利
英国著名科普作家、曾任《经济学人》记者
作者以欢快的笔调阐述了为什么一切都会好的,包括非洲和全球变暖问题。
5.《非理性的积极力量》(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作者:丹•阿里利
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和经济学教授 6.《这次不一样》(This Time Is Different)作者:肯尼斯•罗戈夫和卡门•莱因哈特
分别为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马里兰大学经济学家
回顾了人类历史800年中如影随形的金融危机,作者是少有的金融危机预言者。7.《自由》(Freedom)
作者:乔纳森•弗兰岑
美国小说家
作者刚刚荣膺“最伟大美国小说家”,小说探索美国精神的转变。
8.《网络战争》(Cyber War)作者:理查德•克拉克和罗伯特•克纳克 分别为政经咨询师、国际事务研究员 曾对“9•11”事件发出警告的那个人,再发危言:美国没准备好应对网络恐怖主义。
9.《华盛顿规则》(Washington Rules)作者:安德鲁•巴切维奇
战争问题学者 剖析了流行看法对国家发展的阻碍。
10.《看不见的大猩猩》(The Invisible Gorilla)作者: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和丹尼尔•西蒙斯 心理学家
解开日常生活中的错觉之谜。
11.《乡土式微》(Ill Fares the Land)作者:托尼•于特
英国历史学家 已故历史学家愤慨拷问集体价值观。
12.《关于妥协和卑劣的妥协》(On Compromise and Rotten Compromises)作者:阿维沙伊•马加利特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哲学教授 和平与正义之间的冲突是本书核心。13.《瞬变》(Switch)作者:奇普•西斯和丹•西斯 美国《快公司》杂志专栏作家
从行为心理学角度探讨从个人到政治的巨变,一本帮你改变事物的书。
14.《大空头》(The Big Short)
作者:迈克尔•刘易斯
华尔街知名立传者
15.《人类成就》(Human Accomplishment)作者:查尔斯•默里 美国企业研究所社会学家
《钟形曲线》一书合著者,曾因“智商决定社会地位”的言论轰动全美,这是他对“知识”的有一次独特见解。
16.《能源神话与现实》(Energy Myths and Realities)作者:瓦茨拉夫•斯米尔 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环保科学家 比尔•盖茨力荐的环保书。
17.《印度畅想》(Imaging India)作者:南尼•尼莱卡尼
印度企业家 作者对印度的蓬勃发展提出反思。
18.《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作者:乔治•阿克洛夫和罗伯特•席勒 分别为社会经济学家、耶路大学经济学家 作者认为人类的不理性推动着市场。
19.《一览表宣言》(The Checklist Manifesto)作者:阿图尔•加万德
美国外科医生、《纽约客》撰稿人
作者呼吁用更好的工具—“一览表”来综合信息,这已得到世卫组织采纳。
20.《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Here Comes Everybody)美国时代杂志列出了书单――“使你更有思想的20本书”。书让人变得聪慧,变得坚韧,变得成熟。古人云开卷有益,如果你还不知道该看什么,看看国外的精英们最爱的书籍吧!如果你还没有一个自己的书单,推荐收藏以后慢慢看吧!
1.《文明的解析》——保罗·约翰逊(PaulJohnson)
为什么人类成就如此集中于欧洲?为什么取得成就的主要是男性?为什么是在1400年后?查尔斯·默里证据确凿地表明,上个世纪中,人类获得伟大成就的速度在减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他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思考框架,让人们认识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人类精神得到了最好的表达。本书的核心部分是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描述性章节:关于艺术领域内的巨人,以及他们卓然独立的原因;关于艺术与科学两个领域的伟大成就之间的区别;关于人类创造伟大艺术和科学的能力的14次重大飞跃;关于人类成就在时间和地理坐标图上的图形和轨迹。本书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这是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你无须赞成查尔斯·默里的方法,却不能否认,此书令人惊异,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2.《动物精神》乔治·阿克洛夫(GeorgeA.Akedof)
如果你看不懂当前的经济形势,如果你要跳槽却又担心失业,如果你想买房但总搞不清楚房价走势,如果你想投资股票但又怕股市暴涨暴跌,如果你想为未来储蓄但又想现在多消费,如果你在做这些决策时想明白其中的究竟,那就了解一下什么是“动物精神”吧。它会告诉你为什么经济会陷入萧条?为什么有人会失业?为什么房地产会有周期?为什么股票价格和公司投资如此多变?为什么通货膨胀和失业此消彼长?为什么我们给将来准备储蓄缺乏计划性?为危机当下,什么样的政策才能奏效?
本书既是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颠覆之作,也是期待找到这些问题答案的许许多多普通人的解惑之作。
3.《断层线》南茜·休斯顿NancvHuston(1953—)
从旧金山到慕尼黑,从海法到多伦多到纽约,本书跨越半个多世纪,从四个六岁孩子的视野,讲述这个世界的变与不变。这四个孩子的特殊连续性是:后一个是前一个的子女。一个1940年的德国女孩,和一个21世纪的加利福尼亚男孩,他们之间并无什么共同点,却有着血缘的纽带。每一代人对生老病死、战争、和平、幸福、痛苦,都有不同的观念。
本书为21世纪外国文学大奖丛书之一。该小说曾获得2006年费米娜奖,并获得2008年英国奥兰治奖提名奖。小说通过一家四代的历史,勾勒出20世纪以来欧洲的重大事件。全书文笔清新幽默,感人肺腑。
4.《大而不倒》——安德鲁.罗斯.索尔金
该书通过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描述,向读者客观而详尽地展现了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主要监管机构和投行的众生相。在这部作品中,你可以看到雷曼是如何一步步地自断生路,监管机构是如何在“政治正确”的牵绊下做出选择,各大投行又是如何在人人自危的环境下力求自保。前所未有的访谈,不曾公开的华尔街决策内幕,揭示了美国经济萧条如何发展成全球金融危机,再现了从银行到政府再到整个美国身处金融危机第一现场的反应。
5.《被掠夺的星球》——保罗·科利尔
作者批驳了环保主义与发展援助之间的对立,论述了为什么两者必须协作。书中写道:“大自然至关重要,而我们把它搅得一团糟。这对于生活在世界上最贫困国家的人们最为关系重大。”
6.《理智的乐观者》——MattRidley(马特•里德利)
马特•里德利集作家和商人身份于一身。他认为,纵观历史,人类进步是不同思想相互碰撞而产生新火花的过程。在2010年TEDGlobal大会上,他强调:真正重要的不是个人智慧,而是集体智慧。
7.《非理性的积极力量》——丹·艾瑞里
在《怪诞行为学》中,丹·艾瑞里用13个有趣的实验证明,我们并非想象的那样理性,“非理性”才是人类的本能。《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中,他继续用行为实验的方法,结合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知识,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将非理性的消极影响和积极意义娓娓道来。
巨额奖金可以带来高业绩吗?“主人翁意识”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奏效吗?专业化分工真的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吗?速溶咖啡为什么没有煮制咖啡味道好?我们为什么会有报复的欲望和行动?为什么幸福感会很快被生活的平庸侵蚀掉?为什么现代社会择偶的成功率远低于媒妁之言的年代?
作者一一剖析了我们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的种种“非理性”行为发生的原因——从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到我们的择偶和婚姻生活,再到情绪的效应和幸福的标准——赋予我们看待工作和生活的全新视角。更重要的是,作者认为,非理性未必是坏事,非理性也可以作出完美决策。坦然接受自己非理性的本能,彻底颠覆工作和生活中徒劳的逻辑,重新作出适合自己的完美决策,工作上的成就感和生活中的幸福感唾手可得。
8.《这次不一样》——莱因哈特·罗格夫
两位著名经济学家经过深入的研究、清晰的分析,指出在历史上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持续的时间和影响程度都惊人的相似。
历史可以给研究金融危机的人提供许多经验,本书揭示了几百年间金融的跌宕起伏规律,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政策的讨论和制定,注定会成为一本重要的书。
9.《自由》——乔纳森·弗兰岑
2010年8月末,弗兰岑的第4本大作《自由》(TheFreedom)在美国出版。讲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所经历的梦想与失败。弗兰岑以悲喜交织的手法,戏剧性地刻画了拥有太多自由带给人的诱惑与负担。无论是满怀情感纠结的家庭主妇、坚持当好人的丈夫,还是精神飘荡不定的摇滚歌手,以及叛逆、迷茫的青春期孩子,一个个鲜活而又现实的人物跃然纸上。自由带给我们的,原来是幸福之外的一切„„
弗兰岑着眼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充满思考和力量的文字,“记录”各个人物在一个肤浅的娱乐世界如何挣扎着去学习生存、找寻意义,体察人类滔天的欲望和无边的痛苦,描绘出一幅格局磅礴的时代画像。
10.《网络战争》理查德·克拉克和罗伯特·克纳克
曾就9·11事件发出警告的那个人做出预测:美国没有准备好应对21世纪的最大威胁——网上战争。书中写道:“在美国为攻击性网络战争做准备的同时,它正继续推行使之不可能有效保卫该国免遭网络袭击的政策。”
11.《华盛顿规则》(美)巴塞维奇
本书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了有关美国国家安全的“华盛顿共识”,以及美国改变国家安全政策的必要性。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美国政坛风云变幻,驴象之争此起彼伏,但是其军事政策的根本性设想始终没有改变:要维护美国的安全就必须保持美国(且只有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永久性驻军,必须时刻准备对遥远地区发起军事行动、对任何地方进行干预。无论是奥巴马,还是小布什,都毫无疑问地坚持这一信念。巴塞维奇在他生动而深刻的分析中呈现了上述共识的起源。他在书中揭示了一系列美国人的预想、偏见和习惯,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美国的军事力量信仰,尤其是军事力量能够满足其欲望——廉价的原油、贷款和消费品——的信仰。他同时指出美国的军国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承受的、与日俱增的危险。
作者认为,以上原则形塑了美国的全球政策,当今美国的全球力量变得摇摇欲坠,现在就是改变这些原则的时刻。用一种新的共识来取代这种“华盛顿共识”对美国的未来至关重要,也是美国免于灾难的关键。
12.《看不见的大猩猩》——查布里斯·西蒙斯
人们总是凭借直觉认为,自己所见和所感的都是真实的。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心理学史上最知名的实验之一“看不见的大猩猩”告诉我们:事实上,即使最明显的信息也会被我们漏掉。在当今这个信息和新事物大量塞满我们生活的时代,生活中的“大猩猩”更是无处不在。
《看不见的大猩猩》的作者系两名权威心理学专家,生动而幽默地揭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六大错觉:注意错觉、记忆错觉、自信错觉、知识错觉、因果错觉以及潜能错觉。
通过阅读《看不见的大猩猩》,你会懂得,你所见的、记住的、以为的、知道的等,也许,全都不是真实的。
13.《乡土式微》——托尼·朱特
这是作者身在病榻时于《纽约书评》连续刊载的回忆文章所集结成的作品。作者揭露了我们是如何到达如今这个极其危险的困惑时刻,他饱含激情与愤慨地呼吁集体行动,并回顾了祖辈是如何应对挑战和恐吓。本书对人们提出一个挑战:要通过对抗社会弊病来对我们所在的世界负起责任。
这位已故历史学家饱含激情与愤慨地呼吁集体行动。书中写道:“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存在严重问题。30年来,我们把追求物质上的自私变成了一种美德,事实上,我们的集体目的感所剩下的就是这种追求了。我们知道东西的售价但对它们的价值一无所知。对于一项司法裁决或法案,我们不再问:它恰当吗?公平吗?正义吗?合理吗?这些曾经是政治上的问题,尽管回答起来不易。我们必须再次学会提出这种问题。”
14.《关于妥协和卑劣的妥协》阿维沙伊·马加利特
妥协可能是一个伟大的政治美德,尤其为了和平的名义。但作者认为,并不是任何时候为了和平而接受战略性妥协都是正当的,即使是因为和平而妥协也会被某些道德所限。马加利特认为,妥协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和平与正义之间的冲突,而这也是本书的核心。
15.《瞬变》——奇普·希思(ChipHeath)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改变。股市会发生恐慌,企业会有兼并,即便聚焦到个人,我们也无时无刻不面对着各种改变:大多数人都会告别单身最终步入婚姻的围城之中,拥有他们的家庭和孩子。所有这些,都是改变。然而,对生活或者工作中的一些改变,我们却常抱以抗拒的态度。老师们常感叹顽皮的学生“冥顽不化”,企业管理者们常慨叹改革收效甚微,思想家们常感慨世界因为一成不变而腐朽。在世界一流的组织行为学家、畅销书《粘住》的作者希思兄弟看来,阻碍我们进行改变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希望变革的理智思考与已经存在惰性的情感需求不合拍,两者互相牵制使得我们难以做出改变。人类的情感与理智,就如大象和骑象人:骑象人希望走向自己的目的地,但存在惰性的大象却不听使唤仍在原地踯躅不前。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才能让自己内心的那头大象听话呢?希思兄弟从人类的行为出发,通过翔实有趣的案例,告诉我们进行改变的关键要素:为改变找到一个一目了然的目标;为改变找到一个闪光点;为你的改变找到一个情感化的理由。
16.《大空头》——(美)刘易斯
华尔街翻天覆地的闹剧之中,刘易斯照旧洞见烛微,以个人视角重现华尔街上演的市场传奇和诡谲道德剧。一场金融危机,给一向声名远播的华尔街难以想象的重创,然而,在一片狼藉之中,却有一些藉藉无名之辈早已看出市场的漏洞,在众人疯狂的时候做空市场,最终赚得丰厚利润。本书展现的就是这样一群智力超群、性格怪异的“终结者”,他们之前仅是名不见经传的华尔街员工,却由于对次贷市场的繁荣和金融工具的泛滥充满质疑和不信任,最终洞见了美联储和财政部都不曾察觉的市场疯狂,将赌注压在美国金融机构行将崩溃上。结果,他们打败了华尔街。这场小人物财富传奇的背后,有更多东西引人深思。投行如何用风险的复杂化掩盖产品的风险?评级制度存在怎样的盲点?金融界怎样运用术语的谎言欺骗客户?人性的缺陷和金融体系的弊端在本书中一一精彩呈现。危机过后,我们应该如何行动?相信这本书会给你全新的思考和启发。
17.《人类成就》——查尔斯·默里
《人类成就》的作者是查尔斯·默里。出版时间为2004年11月。是一部谦逊却令人大开眼界的作品,是有争议的《钟形曲线》一书合著者对知识的历史发表独特见解。作者以百科全书的方式提出了在各领域对这个世界做出卓越贡献的人,赞美了人类对真、善、美不间断地共同探索,彰显了人类成就。
18.《能源神话与现实》——瓦茨拉夫·斯米尔
对于全球能源的未来,常有许多错误的概念被当作事实宣告。这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对能源政策的进步发展也是一个阻碍。本书揭露了西方社会关于能源、气候最常见的错误结论,为面对全球能源的挑战而提出的建设性科学方法扫清了前路。
19.《印度畅想》——南丹·尼莱卡尼
印度的企业家精英之一探讨了他的国家如果取消长期以来对增长与繁荣的限制会变成什么样。书中写道:“印度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超过6%的年增长率只被一个国家超越,那就是中国。我们在其它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比如国内市场的崛起、平均收入和强大的中产阶层。但我们的成就有苦有乐。印度在改革进行了20多年后所面临的诸多挑战让我思绪万千,我的许多同胞亦如此——对实施变革的缓慢步伐感到困惑和失望,对印度各地难以根除的不公正现象感到悲哀。人们日益强烈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现正面临紧要关头。”
印度的未来远远不止依靠简单的经济增长,而同时取决于公众生活各领域的改革与创新。这位杰出的印度企业领袖对印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提出明确、原创且具有远见的解读剖析,并探讨了国家所要面对的里里外外的挑战。
20.《未来是湿的》——[美]克莱·舍基
一位妇女丢掉了手机,但征召了一群志愿者将其从盗窃者手中夺回。一个旅客在乘坐飞机时领受恶劣服务,她通过自己的博客发动了一场全民运动。在伦敦地铁爆炸案和印度洋海啸中,公民们用可拍照手机提供了比摄影记者更完备的记录。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由管理甚少的参与者们撰写的„„
不论在何处,你都能看见人们走到一起彼此分享,共同工作,或是发起某种公共行动。一部集众人之力的百科全书、一个丢失手机的传奇,这些事情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它们乃至更多事情的影响实际上有着共同的根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我们的交流工具支持群体对话与群体行动。聚集一群人并使之行动原本对资源有极高的要求,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努力都被置于一种制度的垄断之下。今天,全球分享与合作的工具终于交到了个体公民的手中。如同印刷机放大了个人的头脑,电话加强了双向沟通,一系列新工具如即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日志和维基百科也强化了群体交流。因为人类天生就擅长群体工作,所有能够强化群体努力的东西终会改变社会。商业模式以一种令人头晕目眩的速度被改变,更大的社会影响达到极为深刻的程度,以致我们无法认识。现在一个拥有笔记本电脑的人可以掀起一场颠覆10亿美元产业的运动。在本书中,克雷·舍基,一个新文化的最敏锐的观察者,对此种社会革命的后果——无论是好是坏——给予了明晰而富有穿透力的解析,并思考了我们是谁,我们可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