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养老社保制度建议
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养老社保制度建议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的要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社会新农村建设步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关系到农民目前和将来的生活安全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必须放在头等重要地位的基本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要确保我国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成功推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政府牵头,统一政令,加大推力,协调各方面关系,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组织建设,组建一个权威性的农村社会保障组织管理机构。同时要大力提高对农村社会保障的组织、协调管理水平。目前农民收入偏低,城乡有一定差距。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财政允许的情 况下,政府应投入资金作为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充,改变目前政府财政在农村社会养老扶持方面基本缺位的现状。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的三方共同负担的模式。政府不仅要给予保险金政策方面的优惠,还需要给予农民一定数额的直接经济补贴。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应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给予资金支持。
二、全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广大农村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使其老有所养,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积极推进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富裕型农村主要首选,其农民收入水平高,思想观念新,对社会保障的要求也比较高,可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试点。其次,分人群实施。在同一地区内部,由于其人群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方式、保障水平和需求是不同的,针对这一点,必须分批推进不同人群的养老保险。
三、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保障
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1992年民政部颁布的,保险对象不明确、保险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险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使农村养老保险具有很大的不 稳定性。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进程是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保护。
四、政策的转换、衔接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的流动项原则日益频繁,农民选择参加城镇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转换到新农保,返乡农民工参加新农保等,势所难免。因此,新农保制度与其他社保政策之间必须可以相互转换、衔接。一是要预留制度接口,制定与其他社保政策的详细转换办法。在全省范围内制定统一、规范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规范转换、衔接的操作办法,解决不同社保政策间、不同地区间的基金结算问题。二是完善养老保险金的计发办法,把农村居民在各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养老保障权益都予以体现。个人退休时,基本养老金按照退休时各缴费地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和缴费年限,由各缴费地分段计算、退休地统一支付”。三是加快社会保险省级统筹步伐,在提高统筹层次的基础上,解决地区间因利益关系而影响社保关系转移、衔接等问题。四是加快全国社会保险信息化联网建设,为省际间农保与其他社保政策间的转换、衔接提供技术支持。
五、基金管理及监督
农保基金以市为单位进行核算和管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实行分账管理。财政部门应设立农保基金专户,加强对农保基金的监管,实行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转借、挪用和侵占。农保应按国家和省的规定,把农保基金存入指定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实行规模化运营增值。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制度。将农保基金纳入内部审计监督范围,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基金筹集、使用、投资运营全过程实施监控和定期检查。财政、审计等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基金的监督,确保农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六、加强政策宣传工作
建立新型农保制度关系大多数农民切身利益,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新型农保工作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实现应保尽保,达到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的根本要求。
第二篇: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养老社保制度建议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的要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社会新农村建设步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关系到农民目前和将来的生活安全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必须放在头等重要地位的基本任务。党的十七届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要确保我国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成功推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政府牵头,统一政令,加大推力,协调各方面关系,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组织建设,组建一个权威性的农村社会保障组织管理机构。同时要大力提高对农村社会保障的组织、协调管理水平。目前农民收入偏低,城乡有一定差距。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政府应投入资金作为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充,改变目前政府财政在农村社会养老扶持方面基本缺位的现状。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的三方共同负担的模式。政府不仅要给予保险金政策方面的优惠,还需要给予农民一定数额的直接经济补贴。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应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给予资金支持。
二、全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广大农村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使其老有所养,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积极推进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富裕型农村主要首选,其农民收入水平高,思想观念新,对社会保障的要求也比较高,可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试点。其次,分人群实施。在同一地区内部,由于其人群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方式、保障水平和需求是不同的,针对这一点,必须分批推进不同人群的养老保险。
三、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保障
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1992年民政部颁布的,保险对象不明确、保险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险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使农村养老保险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进程是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保护。
四、政策的转换、衔接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的流动项原则日益频繁,农民选择参加城镇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转换到新农保,返乡农民工参加新农保等,势所难免。因此,新农保制度与其他社保政策之间必须可以相互转换、衔接。一是要预留制度接口,制定与其他社保政策的详细转换办法。在全省范围内制定统一、规范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规范转换、衔接的操作办法,解决不同社保政策间、不同地区间的基金结算问题。二是完善养老保险金的计发办法,把农村居民在各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养老保障权益都予以体现。个人退休时,基本养老金按照退休时各缴费地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和缴费年限,由各缴费地分段计算、退休地统一支付”。三是加快社会保险省级统筹步伐,在提高统筹层次的基础上,解决地区间因利益关系而影响社保关系转移、衔接等问题。四是加快全国社会保险信息化联网建设,为省际间农保与其他社保政策间的转换、衔接提供技术支持。
五、基金管理及监督
农保基金以市为单位进行核算和管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实行分账管理。财政部门应设立农保基金专户,加强对农保基金的监管,实行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转借、挪用和侵占。农保应按国家和省的规定,把农保基金存入指定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实行规模化运营增值。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制度。将农保基金纳入内部审计监督范围,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基金筹集、使用、投资运营全过程实施监控和定期检查。财政、审计等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基金的监督,确保农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六、加强政策宣传工作
建立新型农保制度关系大多数农民切身利益,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新型农保工作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实现应保尽保,达到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的根本要求。
第三篇: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
文章标题: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3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关于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4〕21号)和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穗府办〔2004〕44号)的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医疗共济制度。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是一件为民、便民、利民的大好事,是党中央、国务院稳定农村、关心农民、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必须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为农民建立初级卫生保障体系,提高农民保障水平,缓解农村看病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走共同奔康致富的道路。
二、工作目标
按照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2005年,实行区办区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80以上,争取建成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示范区;2006年覆盖率达85以上,建立起比较规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三、组织管理
区政府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措施的制定、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设立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内,负责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政策的执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实施指导和监督。委托专业管理服务机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报销、审核和支付等具体工作进行管理。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负责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使用和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各镇(街、区)要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由镇(街、区)领导任主任,下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配备1~3人负责日常工作。经办机构的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各村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小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业务。
四、基本内容
(一)建立全区统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形式,实行全区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的起止时间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每年11月至12月为集中宣传发动和缴费时间。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全区统筹的时间定于2005年1月1日。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农民(包括按农村户籍管理的农村居民,下同),以户为单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资标准为:成年人每人每年100元,18周岁以下人员每人每年90元,其中,区、镇财政每年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的资助分别为人均20元(街道办事处纳入财政预算,由区财政统一核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中的成年人由村集体及个人负担60元,18周岁以下人员由村集体及个人负担50元,村集体及个人负担的比例由各村自定。今后将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民承受能力逐步提高筹资水平。
区、镇财政承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资助补贴应纳入当年区、镇财政预算。区财政部门根据实际参加人数分别计算区、镇财政资助金额,并直接划入区财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用帐户,其中,镇财政负担资助部分由区财政按财政体制进行结算。
村集体及个人负担的基金部分按一次性缴纳,并在下一前一个月内完成,直接划入区财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用帐户。收缴工作坚持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由区政府负总责,各镇(街、区)和村(居)委会具体负责收缴工作。区政府与各镇(街、区)签订任务书,各镇(街、区)与各村(居)委签订任务书,确保收缴任务的完成。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保大病、保住院为主。要坚持以收定支、保障适度、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合理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支付比例和支付上限,加强基金的管理,确保资金合理使用、量入为出,节余资金控制在10~15范围内。要根据收支情况,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工作进行合理调整。
(四)鼓励实行补充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对农民实行的基本医疗保障,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集体实行补充医疗制度,对农民进行二次报销。有条件的村集体和个人还可以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需要。
(
第四篇: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措施,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为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我的老家商水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于2008年在全县范围内展开了医疗制度的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下是我对老家商水县关于医疗保障的调研情况。
商水县政府专门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合管会)来进行这一惠及百万民生的工作,将建设医疗保障制度上升到政治高度,合管会主任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县政府办、卫生、财政、发改委、农业、民政、广电、人事、教育、计生、药监、审计、扶贫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场、办)主要领导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组成。合管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领导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协调各方关系,动员社会参与。合管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合管办),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县合管办在各乡镇(场、办)设立经办机构,办公地点设在各乡镇(场、办)卫生院。
首先制定实行方针,采取以下医疗救助措施
一是拓展医疗救助形式。对城市低保户、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中的重残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及因重大疾病造成生活困难的给予大病医疗救助;二是调整救助范围和标准。医疗救助资金补助额度,合理扩大救助病种范围,及时调整起付线、救助比例和年救助标准,做到量入为出,确保资金使用率达到96%以上;三是加强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项列支、专款专用;四是规范医疗救助程序。县局统一审批制度,将救助资金及兑现到人。同时,积极探索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衔接,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机制,不断提高救助质量和效益。
措施方针出台以后,又出台了集资方法
城镇居民医保以家庭(个人)缴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筹集标准为:
(一)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18周岁以下城镇居民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90元,其中,个人缴纳10元,财政补
助8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0元,省级财政补助20元;县财政补助20元)。
(二)18周岁及以上非学生的城镇居民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个人缴纳70元,财政补助8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0元,省级财政补助20元,县财政补助20元)。
(三)属于低保对象或重度残疾的学生儿童,每人每年90元,个人不缴费,财政补助9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5元,省级财政补助20元,县财政补助25元);
属于其他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个人缴纳10元,财政补助14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70元,省级财政补助20元,县财政补助50元
凡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乡村居民都有优惠的住院待遇,解决了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参保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起付标准以下的由个人支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由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和参保居民个人按比例承担。
参保居民住院起付标准为: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0元,二级定点医疗机构300元,三级定点医疗机构500元,异地转诊(省内和省外)600元。
一个自然内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暂定为59000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23000元,大额补充医疗保险36000元。
参保居民在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以上、大额补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下,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支付比例为: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支付70%;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支付65%;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支付60%。经批准转诊到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居民医保基金支付50%。
城镇居民连续缴费每满3年的,其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比例提高5%,但提高支付比例最高不超过10%。
通过一系列措施方针的实施,这几年在县委县政府大力倡导下,医疗基础建设取得新突破 2008年以来,商水县卫生局在22个乡镇卫生院组织开展了改善就医环境和重点科室建设活动,共自筹资金700多万元,对卫生院环境进行了美化、亮化、净化,对急诊室、供应室、手术室、妇产科按规定标准进行了改造,提高了卫生院的诊疗服务水平,为群众创造了优美的就医环境。同时,抓住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加大投入的机遇,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及5个乡镇卫生院合计争取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利用项目资金179万元建成15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这是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史上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两年。
新农合制度实施惠及百万农民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启了农村医疗保健的新纪元,惠及百万农民。商水县卫生局加强对基金安全和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新农合制度自2008年1月1日实施以来,全县参合农民94万多人,参合率达89%以上,目前已累计报补人数758169人,报补金额11290万元,其中达到封顶线3万元的17人,有效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该县卫生工作者以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以赴应对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防治、处置问题奶粉事件、甲型H1N1流感应急防控工作中,商水县卫生局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各自的岗位上日夜奋战,不辞劳苦,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艾滋病防治、结构病管理、疟疾防治、计划免疫、妇女病普查普治、儿童健康体检及“降消”项目实施工作。免疫规划扩展到使用9种疫苗预防12种传染病,极大地提高了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
强化医院管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该县卫生局在全县卫生系统广泛开展了“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卫生改革发展教育活动,开展了争创“十佳医生”、“十佳护士”活动,在今年护士节举办了“健康卫士之歌”大型文艺晚会,并表彰了16名护理工作先进个人。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强化医院管理。各医疗单位从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入手,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强化“三基三严”知识培训,严格医疗护理操作规程,规范医疗行为,为群众提供周到、安全、价廉、方便的医疗服务。
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采用宣传车、悬挂过街联、印发宣传册、设立咨询台等多种形式,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医疗市场,三年来依法取缔无证诊所474家,捣毁非法诊所广告牌592个,没收器械125件,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55份,移交法院强制执行案件10件,依法刑事拘留和行政挽留5人,有效整顿和规范了医疗市场秩序。开展了食品卫生执法专项检查,对食品卫生和学校食堂、超市加强监管,对学校食堂业主及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以食品摊点、饭店、学校餐厅为重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保障了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这些民谣曾是农民看病难的真实写照。如今,这种情景正悄然转变。
一、医疗保障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医疗保障制度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是协调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因此在社会生活当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出台的各项措施才能取得社会各阶层的共识和认同,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得到顺利实施。在调节各种不同利益关系时,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受益,这项措施才能获得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广泛支持,才能有效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实现全社会的团结与合作。只有坚持公平正义,社会不同利益群体才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医疗保障制度对全体社会成员来说,是一视同仁的。任何社会成员,不分职业、地域、地位、财富等,只要遇到疾病,都享有医疗保障。因此这
一制度必定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2、医疗保障制度能够促进社会的安定有序。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社会要实现安定有序,必须不断化解矛盾和冲突,不断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近年来,随着医疗费用的增长,医疗支出成为广大社会成员一种不可预期的消费支出,导致容易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因而疾病风险成为社会生活中导致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医疗保障制度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费用补偿,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的不可预期性,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风险,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促进社会在安定有序的环境中发展。
3、医疗保障制度能够促进社会充满活力。和谐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均衡发展和协调相处的社会,是保证社会活力永不衰竭的前提,是保护人民群众创造力持久发挥的必要条件。医疗保障制度不仅能够保证和促进劳动力的再生产,还能通过使劳动者在遇到风险时减轻不可预期的经济压力,从而把一部分费用用于自己和家庭成员的智力投资等方式,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和组合,必将会为我们社会的发展增添活力。
4、医疗保障制度能够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拥有生命和健康是公民在社会上生存、享有做人的尊严以及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公民实现一切权利的基础。因此以保障民众健康为目标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必将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
第五篇: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注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实实在在解决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重大惠农民生工程。自去年10月启动新农保工作以来,按照有关部门要求,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制度,我们镇村统一思想,重点抓管,落实到位,新农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一年的新农保工作总结如下:
基本情况:
今年我镇新农保参保人数5368人,征缴费用万余元,新增参保5300余人,征缴保费全县最多,任务完成列全县大乡镇第一位。除户口异动、部队服役、出嫁户口未迁出、死亡、已进企业职工保险等方面原因不满足进保要求人外,我镇已超额完成县规定任务。现全镇新农保领保人数8681人,今年发放养老金约477000余元,已报死亡人数270余人。
一、办法新,责任重,明确奖罚制度,不断督任务完成。
在去年超额完成新农保任务的基础上,今年新农保任务新增100万元的保费收缴任务,10000人的新增对象,我们没有惧怕,而是迅速行动,提前将工作局面打开。
1、责任明确,干部亲战。面对如此巨大的收缴任务,镇党委政府迅速反应,召开2010年新农保专题会议,将新农保工作作为全镇8月份的中心工作来抓,制定了以办公室为单位的责任制。我们开创性的制定了中层干部办样板村、包村国家干部、村干部办样板组的办点示范工作措施,定时定责。各办公室为单位捆绑考核,激励各办比学赶超,良性竞争,推动新农保工作进行。党政负责人、包村干部甚至吃住在村上,和村干部不分白昼地走组串户,宣讲政策,解答疑惑,亲征保费。为了解各办各村收缴任务完成进度情况,巢书记数次晚上召开党政负责干部紧急会议,汇报征缴进度,进行督战,并下发专门督查通报2期。新农保工作得到了镇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我镇新农保工作顺利完成打下坚实基础。
2、奖罚分明,影响考核。凡在8月10日以完成任务的办,奖励1%,凡在8月20日以前完成任务的办,奖励0.5%,在8月底完成任务的村,取消奖金,凡在8月30日以前没有完成任务的办,罚款2000元。同时将新农保纳入村级目标管理千分制考核,实行“五挂钩”,即与民政救灾救济资金挂钩,与新农村建设点安排挂钩,与扶贫开发和项目建设挂钩,与村干部评先评优挂钩,与村级转移支付挂钩。凡没有完成新农保任务的村,扣除该村转移支付经费,直到扣完为止。
二、任务重,质量保,吃透参保政策,禁止“浑水摸鱼”。
今年我镇350万元的下达收缴任务,排在全县前列,为完成如此大的任务,每个村按公安数据数必须完成80%,按新农保参保条件规定,外出打工已参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员不予再进,另外公安数据中还有户口异动、部队服役、出嫁户口未迁出、死亡人员,此部分人员也是无法参保人员,导致各村要完成任务更显困难,但是镇干部和村干部只能继续做工作,最终某些村已经达到100%参保。今年的酷暑八月,全镇上下都是包村干部和村干部的身影,宣讲政策,解答疑问,收缴保费,形成了伍市美丽的工作场面。当然,某些村为完成任务,将户口尚未迁入平江的人员(嫁入的媳妇)、非农户口人员都上报参保,我们农保站作为信息收集和存档部门,严格按照政策要求,不合条件不予参保,给村干部和村民解释,做好了第一关审核工作,卡关切源,禁止所有不符合政策的人员进保,保证了参保人员纯度。我镇315万的收缴,100%符合新农保的参保条件。
三、业务精,责任担,克服人员配置,做到“不托后腿”。
我镇农保站一共四人,主管、站长和两名业务员,具体业务工作仅由两人完成。我们为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困难,加强了业务学习,理清思路,加强责任心,总结出一套相对简单且准确的信息录入方法,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加班加点,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在最短的时间里,我们完成了28900余人的参保,315万余元的批量缴费,批量缴费排在全县第一位。我们采取业务上一人专门负责收集和审核表格,核对姓名、身份证号码、户籍地、户口性质等,保证了资料准确性;一人专门负责录入和上传信息,利用公安数据表更准确、更全面地完成了数据录入,在最短时间保证参保人和保费的落实到位。有时为了一个人的资料不齐全,我们要打电话通知村级联络员,要求资料报送齐准,村干部更是顶着烈日,奔波于村民家、派出所、打印店、农保站之间,为的就是将每一个合条件的人员准确参保。
四、问题杂,扫尾难,要求理清思路,保证“一个不少”。
1、改错信息,不留疑点。大面积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是遗留下来的一些个体化问题,这部分人是符合政策人员,如姓名和身份信息有误、地址不是伍市镇的、保费数额不对等问题的存在,需要一一解决,更改成正确信息,但是这个更改需要多个部门联动,多项手续协调,相对难度较大,花费时间较多,要求业务员思路清晰。我们正在逐一完成这项工作,在阳历年前要保证伍市镇范围内所有符合政策人员“一个都不能少”的参保,让每个人在60岁后能正常领取养老保险。
2、存折打印,不漏发放。今年新增5300余人参保人员,新增5300余人存折,我们与信用社密切联系,努力将存折准确、及时打印,并争取在今年阳历年前全部发放。
五、日常工作,月报增减,落实各项政策,确保发放到位。
新农保工作是一项全年性的,常年性的业务型工作,日常工作明确,我们根据县局指示,定于每月10日定期报送60岁到龄表格和死亡表格。我们将村级报表工作是否做到及时准确,列入村级目标管理千分制考核,对未及时上报死亡人员信息的村级联络员予以批评和处罚。在这种严格的管理下,我镇的新农保工作每月发放准时到位,让老人每月如实地领到了来自中央的养老保险金。同时我们针对领保人员是老人的特点,存折常有遗失、损坏等,我们提供咨询甚至代为办理业务,为老人提供了最为人性化的服务。农保站工作也得到了村干部和村民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