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基层民主法治进程
推进基层民主法治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永和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汇报
今天,我们迎来了上级领导和专家,对我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进行检查验收,这对我村的创建工作是一次极大的鼓舞和促进。在此,我代表永和村党总支部,村委会和全村人民对检查团的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村隶属于吴江市盛泽镇,处于镇郊结合部,北与荷花村为邻,南倚西白漾(现东方丝绸市场),西倚蚬子荡,东邻桥北荡,紧偎丝绸商城。全村行政辖区面积为8平方公里,共有6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居住总户数374户,在册总人口1314人,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在本村12000人,耕地面积330亩,现有中共党员53名。近年来我村坚持以服务群众为目标,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证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加快推进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在加强党的领导下实行自治,在自治过程中规范民主,在扩大民主上加快发展的总体目标。
一、着眼于增强活力,不断完善村民自治组织
认真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要求,切实加强村民委员会及其相关配套组织建设。设立了治保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并根据我村实际需要设立了城建组、计生组。同时,依据地理分布,将全村划分为11个村民小组,配齐配强了22名村民代表,建立起了完整的村民自治组织。为了使各个组织形成合力,有效运作,我们建立建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一是村委会工作职责,对村委会的工作范围、目标和权力、义务进行界定,做出明确规定;二是分工负责制,村“两委”成员分工明确,分片包干,每人都分别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都分别挂钩一个村民小组,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村委会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根据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在每届村委会产生之际,就制定村委会三年任期目标,提出全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同时,按照任期目标的要求,在每年年初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产生之后,都交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四是联席会议制度,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班子定期 1 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讨论村里的事项,统一意见和看法,对一些重大的事项,经联席会议研究同意后,再提交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五是学习教育制度,每周一次组织两委成员进行集中学习。村级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为依法治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着力于规范提高,扎实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村党总支、村委会牢固树立民本思想,认真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不断加以规范、完善和提高,进一步深化民主自治工作,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增强民力,凝聚民心,形成加快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整体合力。
一是规范程序,在民主选举中体现民意。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坚持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以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认真按照《党章》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规定,精心组织选举工作,规范选举程序,真正按照群众的意愿,依法选出群众满意的村级领导班子。在换届选举工作中,村党组织换届采取“两推一选”方式进行,认真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选举工作规程,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对党总支班子成员进行充分的酝酿和认真的推选,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依照《党章》规定选出党总支领导班子。村委会换届选举认真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强化宣传,规范程序,坚决杜绝买票贿选、强行拉票等违法行为,同时,对村民代表,也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二是集思广益,在民主决策中集中民智。我们建立健全了党员议事制度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制定了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村里大事、要事以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由村“两委”会研究提出方案后,提交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集思广益,减少失误。与此同时,我们不断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推向深入,组织开展村务民主听证工作,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有关事务,以及事关我村改革和发展大局的重大事项,包括重大决策的出台、村集体财务收支、基建工程招投标、宅基地分配及土地征用补偿、计划生育、福利、党务等方面的村务及村规民约的修订等,都进行民主听证,听取群众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三是建章立制,在民主管理中增强民力。我们成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 2 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并由党员和村民代表推荐选举产生其组成人员。经过“民选”产生的小组成员工作中认真负责、公正严明,把每月28日定为“理财日”,他们集中在村部对当月村中财务收支的每张票据认真审核,符合规定的有监督小组签字后交会计登记入账,对不符合规定的哪怕是支部书记同意或村委会主任签字的也给予否决。村务监督小组不仅参与制定全年的财务收支计划,编制预决算,审核村财务的收支,还认真检查各种合同、协议书的签订及执行情况。
四是公开透明,在民主监督中凝聚民心。我们健全完善了一系列配套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一是在公开内容上,坚持凡是群众关心的问题全部公开,应公开尽公开。不断细化、明了公开栏目和数字,取消群众认为含混不清易作假的“其它”栏目,做到公开内容具体、真实、明确、完整,掏心交底。二是推行过程公开,一般达到三榜、四榜公布,就是一项工作每个关键环节都对外公开,吸收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做好群众意见处理。在公开之后,及时收集群众对公开内容的意见,对群众提出的疑问,一般在3-5天内就给予明确答复。四是严格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开支审批,规定计划外生产性开支2000元以内和非生产性开支1000元以内的经村主任与村党总支书记通气后由书记审批,计划外生产性开支2000—5000元和非生产性开支1000—2000元的经村主任通气后由村主任和村党总支书记共同审批,计划外生产性开支5000元以上和非生产性开支2000元以上的经村两委研究后,交由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与此同时,推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每半年开展一次评议,由党员、村民代表和部分退休干部对村两委成员进行民主测评,对评议不合格的限期改正。
三、着重于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针对我村地处镇郊,外来人口多,人口流动性大,社会治安工作相对复杂的情况,坚持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入手,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坚持综合治理,扎实推进依法治村工作。
1、找准切入点,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紧紧抓住“ 五五”普法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法制知识宣传教育。在村部大楼一层分别设立了法制宣传栏,每两个月至少刊出一期法制宣传专刊。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宣传单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定期举办法制培训班,利用村民法制学校阵地,每季度至少一次开展法制知识讲座,聘请司法部门等领导来授课,加强对村两委成员、党团员、3 村民代表、青少年等重点对象法制教育。开展“法制知识进万家”活动,摘录一些与农民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知识,编订成册,发送到家家户户。切实加强群众的法制教育,提高群众懂法、守法、用法意识。
2、把握关键点,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成立了依法治村领导小组,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加强治保会和调解委员会,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村规民约,根据本村实际,制定完善了20条《村规民约》。成立村规民约执约队,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办事公道、群众威望高7名执约队员,负责监督处理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同时,加强民兵营、青年团、妇代会建设,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形成合力,推进依法治村工作的深入开展。
3、抓住着重点,及时协调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加强信访工作,村主要领导随时接待村民的来访,及时解决好村民反映的问题。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对“释解 ”人员,村里实行定人包干帮教办法,热情帮助他们安家就业,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防止他们重新犯罪。做好矛盾纠纷调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每年都评选一批“双文明户”、“五好家庭”、“计生光荣户”“平安家庭”,村里拨出专项资金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实践证明,通过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活动的深入开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的进一步好转,有效推动了全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全村干群众团结一心,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加快发展、勤劳致富上,有力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
2、密切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开展“民主法治示村”活动,村干部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做事情都坚持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把村里的钱主要用于发展集体公益事业上。几年来,集体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村民福利待遇不断提高,对年满70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500元的养老金;对困难户、特困户和天灾人祸的村民每人给予300—2000元的资金扶助费。由于群众福利待遇的日渐提高,更由于集体财务和村里大小事务都向群众公开,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都交给党员和村民代表讨论决定,有效消除了群众对村干部的怀疑和不信任,使上下形成一条 4 心,干群拧成一股绳。
3、维护了社会安定稳定。通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一方面,村干部依法办事意识明显提高,做什么事情都能依照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进行。另一方面,群众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有什么矛盾纠纷,都能主动寻求法律帮助,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几年来,全村没有发生集体上访事件。无民转刑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满意。
我村近年来在推进农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中作了一些探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农民群众的期望比,与上级领导的要求比,与兄弟单位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提高认识、形成创建良好氛围是关键;齐创共建、形成合力是前提;建章立制、依法办事是核心;组织建设、党的领导是保证;普法教育、精神文明是基础。我村的创建工作还刚刚起步,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完善。这次检查团到我村进行创建工作检查指导,是对我村创建工作的促进和鞭策,希望检查团对我们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和意见。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思路再完善,目标再调高,责任再加码,领导再加强。认真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围绕“两个率先”和富民强村的目标。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借这次检查的强劲东风,进一步加强创建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创建意识,在全村范围内进行一次再动员,强化责任意识,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巩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工作成果,搞好农村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努力提高依法治村的水平,不断开拓创新,把“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引向深入,为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盛泽镇永和村村民委员会
第二篇:如何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如何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按照苏州市吴中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2009法治建设调研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今年3月至5月期间,我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先后几次到辖区内的各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初步了解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辖区内各社区的调研,从中我们看到了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迫切性,现结合各社区的实际,得出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强化三种意识 提升干部的执政能力
基层干部执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在社区的落实力度,经济的发展速度,地方的发展程度及社区的和谐稳定。必须高度重视,重点抓实,在工作中,要以“三个强化”为抓手,提升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
一是“强化思想意识”。要使依法治居成为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自觉行动。要切实加强对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工作的领导,居委会应及时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其中由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各副职干部为成员;并分工要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制定工作职责制度,从而增强抓好创建工作的责任感。真正把创建工作列入党支部和居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强化学习意识”。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政策掌握不够,“通不通三分钟,再不能龙卷风”,使工作陷于被动。所以街道党委每季度要对各社区干部进行政策法规培训,培训他们工作方法和技巧,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有的放矢,掌握主动,推动工作的开展。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及时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并把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落到实处,还要特别注重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困难户的服务,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准确地把握好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诚心诚意地为人民办实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行承诺制,每年最少解决一件群众最关心的实事,从而树立干部的威信,增强战斗力和凝聚力,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强化普法教育、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组织党员、居民代表应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增强抓好社区民主法治示
范社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一)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营造家喻户晓的创建氛围。为使广大居民积极投入到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中,社区应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才能为创建民主法治社区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姜家社区在创建之前,该社区干部在行政能力和办事效率方面有所欠缺,社区环境卫生“脏、乱、差”,管理水平不高,治安形势严峻,经常发生小偷小摸,在开展了创建苏州市“民主法治社区”活动后,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各副职干部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并围绕社区的中心工作和创建市级“民主法治社区”的标准,制定了创建规划,健全完善了创建网络,各组还成立了普法宣传员,按照规定将居民自治章程和创建工作意义等内容印制成宣传单形式,发到居民户手中,在每个居民组的醒目处张贴宣传标语或制作固定标语,在社区办公室里悬挂创建工作各项制度,在居民居住集中的小区设立法制宣传栏,让居民所到之处都能感受到强烈的民主法治创建氛围和受到了良好的法治教育,自从开展市级“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以来,社区干部逐步提高行政和管理能力,环境卫生明显改变,治安稳定,服务态度热情,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能按照街道的各项要求,落实各项制度,社区信息按时公开,做到民主理财,居民邻里关系和睦,全年刑事案件为零,并通过了市级的考核验收,今年还申报了省级“民主法治社区”的创建工作。
(二)加大普法、学法、用法、营造依法办事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实行依法治居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中央提出“五五”普法目标的要求。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各社区都开辟了一个法制宣传阵地,有一所居民法制学校,有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并认真组织开展了法制宣传月、宣传日活动。如每年“12.4”法制宣传日宣传、“9月1日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日”宣传等,都认真组织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但是,只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还应更好地健全普法和依法治居领导小组,加强对本社区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社区要建立一个法制宣讲组,居民小组要设置法制宣传员,每户有一个“法律明白人”,队伍是实施法制宣传的具体承担者,队伍越强,法制宣传教育的质量就越高;要有一个有一定数量的法律图书室,要有一个法制宣传园地,有阵地就有依托,经常性法制教育才有保障;开展形
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如开展法制文艺宣传活动、组织法律知识竞赛、“讲案学法”活动、法制文明户评选活动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推动村民学法、用法、守法。突出重点对象的普法宣传,将青少年列入重点对象,组织他们参加各级举办的普法讲座。近年来,街道办事处多次在中小学联合举办了法律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学法守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使辖区内青少年普遍受到数次良好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围绕热点难点问题,突出相关法律的学习宣传。
三、规范民主制度,稳步推进依法治居
(一)居委会按期换届,社区自治组织依法选举产生。社区要严格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按期进行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如:在今年五月份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各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使整个选举工作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充分体现了广大居民意愿。通过召开代表大会,健全各项民主制度和工作制度,修改完善居民自治章程,使其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促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社区工作公开化、居民掌握知情权。在辖区内居民集中点设立《党务公开栏》、《居务公开栏》版面,使社区工作更加透明化,社区工作人员的日常事务让居民知道,让居民监督我们的工作,从而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如:姜家社区自开展创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活动以来,围绕本社区的中心工作和创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标准,制定了创建规划,健全完善了创建网络,各组成立了普法宣传员,按照规定进行了法制宣传,并及时召开了社区干部、党员和居民代表大会。按规定通过了村规民约,及时进行了印刷,同时发放到每家每户,使大家学有方向,遵守规定有依据。并建立了学法登记制度和一系列的台帐制度,各项工作较为规范。新建了居民自治法制宣传栏和村务、财务、政务公开栏,使居民及时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社区里的有关情况,让居民参与评议,提高了社区居民的观看率和居民的参与率,得到了居民的好评。
(三)、社区依法治理与道德建设紧密联系的,没有一个很好的道德氛围,依法治理工作也是很难得开展的。基于上述认识,街道司法所在居民中大力开展道德教育,请老党员、老干部做报告,针对有个别社区虐待老人问题,特别联合街道老龄委等部门进行《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法》宣传活动,使居民精神面貌、道德水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减少了邻里、家庭的矛盾的发生。为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又开展了“告别陋习、走向文明、树立新风”的活动。组织召开了50余人参加的点评大会,点评中表扬了10名关心社区建设、讲究道德、行为文明、勇于奉献、积极为居民做事的榜样,改变了过去对陋习只能怨、不能言,只能忍、不能管的局面,形成了好事大家夸、陋习大家抓的局面,有力推动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对于这方面,我们还应该更多地切合实际的开展各项宣传活动,通过活动让居民从思想上根本认识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带动基层法治建设的稳步推进。
郭巷街道司法所
2009年6月9日
第三篇:路社区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路社区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了中介组织和社区服务网络,军人家庭服务网络及两支900多人组成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民58项以上的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并从社区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服务群众,稳定社会,组织下岗职工自办社区小饭桌,老少特色娱乐服务等,努力为居民群众提供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综合服务,创建生活便利、环境优美、安全文明的社区生活。多次接受省、市领导的检查,连续多年被评为文明单位和先进集体,先后被评为全国交通示范社区、省文明社区、省级禁毒先进集体、市文明示范社区、市信访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社区成立后,始终把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作为主要奋斗目标之一,详细制定了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成立了由社委会、社区警务人员、驻区单位、群众等组成的社区管理委员会,下设各专业小组,围绕社区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效的工作,把为社区居民做实事、做好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使社区建设工作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社区党建工作是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社区基层的任务,所以我们党总支在原有“金点子”信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居民接待日活动,直接将信访工作做到居民的家门口,定时、定点、定人,将原有被动式的信箱,转为直接面向群众征集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并将有关重点、难点问题转交相关部门。为了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给全体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发了一封征求意见书、建议书,召开了党风监督员、社区党建联络员联席会议,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学习,组织了由117名社区党员,158名到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社区做贡献的活动,通过以上的工作,加强了社区党组织与广大居民群众的联系,知道了群众的需求,了解了群众的疾苦,倾听了群众的呼声。社区党组织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做到“群众有困难我们帮”“群众有意见我们改”从而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亲合力,使党的工作贴近群众,融入到群众中去,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使社区群众真正感到“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把居民现实中的聚居区建设成为邻里大家庭的理念,通过社区党建给我们xx路社区居民营造一种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市投资环境,加快城市发展,在协助政府整治“三小车”过程中社区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依靠广大积极分子、楼幢长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xx路社区共有“三小车”48辆,其中不少车主人户分离,为了即时有效地把政府相关政策传达给他们,社区调动全体社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分昼夜随时听从街道领导指挥,在三小车取缔之后,对三小车车主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如:由于受极少数人的扇动,残疾车主顾××思想波动大,多次要上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社区工作者多次上门,耐心细致向他宣传整治“三小车”的重要性,为帮助解决其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向有关部门提议调整他低保金额,使其打消了上访的念头。社区还通过上门走访了解到三小车车主张川宝的女儿张燕在江苏干部管理学院毕业后,因支付不起7000元的学费,而拿不到文凭在发愁,社区了解情况后,找到院方领导如实向校领导反映她家情况,经共同协商,院方同意减免3000元学费,父女俩知道这一消息之后连声道谢,感谢党、感谢社区,张燕表示,走上社会后一定用实际行为回报社会。经过全体xx路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三小车的整治任务。
我爱“国旗”征文活动,针对小学生特点,举办寓教于乐的“英语夏令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文体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还调动了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我们xx路社区在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对社区居委会组织结构进行了重新构建,并依法开展了选举,借街道体制改革契机,组成了新一届社区居委会。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民,2003年初,xx路社区成立了社会工作站。社工站本着“服务、自助、参与、发展”的宗旨,在近一年的运作过程中,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架起了居民交往、学习、休闲、娱乐的桥梁,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去年的8月至9月是我市创建“全国卫生示范城”的关键时刻,xx路社区居民委员根据街道党工委的布置,发动广大社区居民对辖区进行大规模的卫生死角清理,参加清理工作的有志愿者服务队,低保服务队,部分刑释解教人员,共清理卫生死角20余处,垃圾40余车,在保证辖区卫生合格的同时社区委员会还配合驻区单位搞好卫生清理工作,如帮助金陵刻经处清倒建筑垃圾,协助洪武商场清理大院车棚杂物,同时利用暑期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来社区参加义务劳动,培养他们“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意识,提高广大社区中小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树立他们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创造好一个安全、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我们xx路社区在原有的良好工作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四篇:民主法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一、加强民主法治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任务,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和重点任务。
1、政治体制改革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政治体制改革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既要坚定不移实施,又要积极稳妥推进,特别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全会《决定》从三个方面提出和部署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二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三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2、人民民主: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
全会强调:“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三个更加”意味着,今后国家会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通过制度保证人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3、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会《决定》鲜明地提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就是推动两个方面的创新,一个是理论方面的创新,当然也包括实践层面的创新,目的就是要更好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们国家根本制度的作用。
全会《决定》强调:“完善人大工作机制,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近年来,我们辽宁省人大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去年以来,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就教育经费支出、大气污染防治、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进行了专题询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
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的论断。协商民主的推进有利于人民民主权利的实践,从而更好地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这样一个目标的实现;那么其次就是推进协商民主,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有就是协商民主的推进有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从而确保各级党委和政府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最后就是协商民主的推进还有助于我们推进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转变。
全会《决定》对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明确提出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
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系统阐述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制度要求。“法治中国”将作为治国基本方略的依法治国思想进行了重大提升,释放出强烈的改革信号。
1、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法治中国”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有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版”、“综合版”和“升级版”,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和法治基本精神的“具体目标”,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平台。
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法治中国建设,应当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意味着“法治中国”建设将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建设系统工程。
2、行政执法体制:权责统一、权威高效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两大支柱。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是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目标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全会《决定》针对权责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提出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要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3、司法体制改革:公正、高效、权威
公平正义,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为了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司法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司法改革主要侧重于立法的审查、执法的监督和司法的独立,做到这三点创新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我们司法的公正,让老百姓在整个司法的过程中、执法的过程中体会到对他们权益的保障,体会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有助于建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
全会《决定》从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三个方面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做了具体明确的部署。
4、劳动教养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实行50多年的劳动教养制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胡建淼认为:“劳动教养制度在历史上对于维护社会治安、确保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应当看到它的弊端非常大。中央废止劳动教养制度的决心也体现了中央对人权的高度尊重。”
中央司改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3月起,各地基本停止适用劳动教养,社会治安保持了平稳态势,社会各界也都认可。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起草废止劳动教养制度的议案,将按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第五篇: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情况1
做好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是争创 司法行政工作一流水平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2004年8月6日在全市司法局长会议上的发言提纲)
司法行政工作是整个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争创一流工作水平,不仅在于工作本身,更加关乎法治全局。在城市的区域内,何为司法行政工作的一流水平?本人以为要立足于我们作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主体,着眼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大局,从工作的理念、制度、成效三个方面体现出一流水平。
一、明确思想认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一流水平要体现在工作理念上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为包括司法行政事业在内的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支持,是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责和活力所在。为此,我们要树立以下几个观念,充分认识和发挥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作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健康发展。
第一,树立服务大局的观念。司法行政机关要着力做好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坚持做好“四个服务”:即积极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为实践依法治国方略服务,为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司法行政工作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坚持执法为民,服务为民,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要怀着深厚的感情,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如,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努力化解民间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大力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帮助困难群体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断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不懈努力,等等。只有如此,司法行政工作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第三,树立改革创新的观念。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不进行改革创新,就谈不上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对那些旧的、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有利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南京作为司法部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部领导要求我们要种好“试验田”、当好“排头兵”;上个月中旬,省委作出了建设“法治江苏”的战略决策,要求南京作为省会城市要发挥示范窗口作用;年初,市委提出为建设南京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要坚持实施“依法治市”战略。贯彻落实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要求,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始终是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只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工作,才能实现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突破和进展。
第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从司法行政机关来说,所追求的政绩必须是服从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政绩;必须是符合群众利益的政绩;必须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要坚持始终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和政绩的根本标准。此外,在司法行政系统内部,对具体工作成绩的归属,上下级之间、同级内设机构之间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观念。只有以宽阔的胸怀开展工作,才能保持经久不衰的旺盛斗志。
二、发挥职能作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一流水平要体现在工作制度上
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由于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特征,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开展的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制宣传、依法治理、安置帮教等工作,对于进一步理顺群众情绪,化解诸多矛盾,建立良好社会秩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市司法局和区县司法局及其派出机构还分别承担着市、区县和街镇三个层面的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从职能发挥、工作优势和发展创新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法治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承担重要而艰巨的责任。
建设法治政府,转变行政模式,我们面临挑战,也具有从未有过的改革发展良机。司法行政机关不仅要自觉地严格依法行政,而且更应当自觉发挥职能优势和作用,积极推动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把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做为自觉的追求和永远的鞭策。当前,值得我们充分重视的发展趋势是:我国的传统行政正在走向现代行政,强制型行政走向说服型行政,对立型行政走向合作型行政。其中立法的导向,最典型的是《行政许可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特别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除了规定一般行政管理法律都必须规定的强制性内容外,更侧重运用行政指导、行政服务、行政奖励、行政给付等柔性的公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公民的行为。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再完备的法律也不可能规范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在有限的法律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必然存在大量的空白地带。按照积极行政、服务行政的要求,政府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给予行政指导。何为行政指导?在理论上讲,行政指导属于任意行政行为范畴,即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行政行为。它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样化的经济和社会管理需要,适时灵活地采取符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示范、建议、劝告、警告或鼓励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法,谋求相对人同意或协力,以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之行为。其特征表现在:主要为引导、服务行为;遵循非强制、无偿的原则。但由于没有法律的具体规范,所以在实践中要防止将行政指导异化为行政命令、行政强制。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发挥职能作用,司法行政机关除少数工作是直接履行法定职责外,大量的是依靠行政指导的方式开展和推动工作,尤其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更为明显。因此,司法行政机关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主要在于熟悉和运用行政指导行为的能力。
实施行政指导,要注重制度建设,包括体制、机制建设。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司法行政机关本身的制度建设,二是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方面的制度建设。要通过制度的建立和运作来规范行为、推进工作,努力实现“变‘小马拉大车’为‘四两拨千斤’”。
三、创新工作实践,发扬求真务实作风,一流水平要体现在工作成效上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5月份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求真务实的着力点,用求真务实的作风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要根据上述指示和要求,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做好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有关工作,争取实实在在的成效。
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广大的村民、社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和规章制度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和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生动实践。我市实施依法治市以来,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依法治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市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落实省委《法治江苏建设纲要》和市委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战略部署,按照部、省关于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创建活动的要求,保障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当家作主,促进农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依法管理,推动依法治市工作在基层落实,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意见》,要求重点组织开展好“三个创建”活动:一是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二是以“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社区民主法治建设;三是以“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中小学校、民营企业等基层企事业单位民主法治建设。这是依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南京实际,提出的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创造性实践,它使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内容更加全面,载体更加丰富,更具有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特征。国家司法部和民政部提出在农村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江苏省提出在农村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在城市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活动。我市又增加了一个在企事业单位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单位”的活动。这完全符合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时提出的三个方面的要求,即“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此外,南京的依法治市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实践,已经进入了整体推进阶段,客观上具备了开展“三个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条件。
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三个创建”活动,为司法行政机关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重要途径。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意见》中,市有关部门明确指出“各依法治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县)民政局和司法局要结合职能,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和工作计划,认真组织、指导、协调,通过创建活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依法治区(县)办公室、区(县)民政局与司法局组织对区(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和“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命名表彰。”同时,还要求“全市各街镇基层依法治理的领导机构及其办事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利用街镇司法所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的工作优势,与民政、农业等相关部门共同配合,形成创建活动的合力。”这样,既有利于使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也能够使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职能,促进自身建设。因此,建议各区县在组织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三个创建”活动的具体实践中,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注意总结推广基层创建活动的新鲜经验,引导基层单位不断取得民主法治建设的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