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海淀区土地储备情况的报告
关于海淀区土地储备情况的报告
——2010年7月20日在海淀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
第46次主任会议上
北京市国土局海淀分局局长 张继安
主任,各位副主任:
我受穆鹏副区长委托,代表区政府就我区土地储备有关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汇报如下:
2009年,北京市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工作部署,根据2月20日吉林常务副市长和3月11日陈刚副市长主题会议精神,北京市国土局确定了336个项目作为2009年第一批全市“扩内需、促增长”项目,计划2009年度完成不少于1000亿元的土地储备开发投资。我区按时完成了市政府下达工作任务,并以此为契机,以八家地区整体改造项目为重点和试点,将土地储备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效手段,并围绕该项目配套制订了一套较为系统、有效的操作流程,促进了农村城市化发展的进程。现将土地储备工作汇报如下:
一、我区土地储备总体工作部署
(一)我区土地储备开发总体工作思路是积极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建设,推进海淀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牢固树立“核心区就是海淀区、海淀区就是核心区”的理念,按照“用地集约、产业集群、设施配套、生态良好”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土地 资源管理和土地储备开发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紧抓土地储备机遇,统筹拆迁安置、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大项目、大企业落地创造条件,为核心区建设拓展发展空间。
(二)我区土地储备开发工作重点是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目标。
1.加快北部地区开发调整,拓展核心区产业发展空间。统筹拆迁安置、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就业、生态环境、配套设施的有效衔接。
2.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政策创新”的思路,加快推进唐家岭、门头、振兴等重点村改造步伐及八家地区整理工作,改善群众工作生活条件,提升地区形象。
3.实现区域环境整治,进一步落实安河桥、如意门等皇家园林旅游区周边地区环境整治项目及玲珑巷等区政府重点项目储备开发工作,加强水磨、半壁店等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提升海淀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4.落实民生工程,确保保障性住房的用地需求。
二、我区2010年工作情况
(一)储备开发计划整体项目情况
海淀区2010年度土地储备开发计划,项目47个,土地面积995.47公顷,建设用地577.72公顷,规划建筑面积667.14万平方米,总投资479.47亿元,其中2010年计划投资185.05亿元。
其中,结转项目34个,土地面积737.03公顷,建设用地435.39公顷,规划建筑面积458.26万平方米,总投资305.34亿元,其中2010 年计划投资146.14亿元。
新增项目13个,土地面积258.43公顷,建设用地142.33公顷,规划建筑面积208.88万平方米,总投资174.13亿元,其中2010年计划投资38.91亿元。
计划2010年完成土地一级开发项目19个,土地面积362.12公顷,建设用地188.57公顷,规划建筑面积172.28万平方米,总投资131.78亿元,其中2010年计划投资59.39亿元。
由于北部地区正在进行规划调整,各乡镇土地使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都将与核心区的建设全面衔接,目前储备开发计划中,仅列入了现阶段具备条件的经营性及产业类项目。待北部规划调整得到批准后,我区将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对开发计划进行适时调整。
(二)重点发展项目情况
2010年重点发展项目29个,土地面积1047公顷,2010年计划投资161亿元。其中:储备中心为主体的项目11个,土地面积355公顷,2010年计划投资114亿元;区属园区企业项目10个,土地面积385公顷(其中产业用地188公顷,2010年计划投资8亿元;产业配套用地197公顷,2010年计划投资7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15亿元;非区属园区企业项目2个,土地面积81公顷,2010年计划投资16亿元。威凯公司保障性住房项目6个,土地面积226公顷,2010年计划投资16亿元。
2010年社会企业项目19个,土地面积305公顷,2010年计划投资52亿元。
(三)储备开发计划投资目标
1、报市国土局任务指标
市国土局2010年储备开发工作的思路是“消化存量、减少增量”。在2009年储备开发工作中,社会企业投资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次储备开发计划中按照市土地储备中心的要求将企业投资项目列入后备,投资额不列入计划中。基于以上因素,报市国土局2010年土地储备开发计划投资额50亿元。
2、我区的内控目标
依据储备开发计划中项目现阶段情况,我区将计划项目分为重点发展项目和推进项目两类,其中:重点发展项目中储备中心为主体项目13个,2010年计划投资114亿元;其他重点发展项目(园区项目、威凯公司)2010年计划投资47亿元;社会企业项目2010年计划投资52亿元。两类项目合计计划投资213亿元。
(四)储备开发计划实现后提供的土地资源
园区产业类土地面积269公顷,建筑规模289万平方米;园区配套类土地面积197公顷,建筑规模94万平方米;商服类土地面积227公顷,建筑规模146万平方米;居住类土地面积325公顷,建筑规模305万平方米;城市绿地土地面积213公顷。
北部地区正在进行规划调整,园区项目的规划建设将受到其较大影响。目前将具备开发条件的园区地块作为重点项目推进的包括:山后的环保园、创新园、软件园二期,以及规划调整温泉K地块;山前的东升科技园、北大科技园,土地面积269公顷,规划建筑面积341万平方米。目前具备开发条件可提供保障性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项目20个,土地面积177公顷,规划建筑面积204万平方米。
(五)目前我区储备开发进展情况
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我区2010年土地储备计划投资调整为53.65亿元(结转49.65亿元,新增项目4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28.12亿元,占投资任务的52.4%。
预计年内还能计入的土地储备开发投资:八家地区整体改造项目:拆迁补偿费、回迁房建设费用10.1亿元;凤凰岭一、二期:征地及地上物补偿费2.8亿元;安河桥:拆迁费用3.5亿元;温泉K项目:拆迁及征地补偿款1.7亿元;西北旺三期北C地块:收储成本7.6亿元。预计2010年完成投资任务53.82亿元。
三、我区土地储备工作的实施模式
(一)我区土地储备开发的工作机制
1、组织机构
区政府成立海淀区土地储备投资促进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单位有:海淀园管委会、北部办、区发改委、规划海淀分局、区建委、国土海淀分局、区农林委、区房管局、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区审计局等部门。
委员会主任由杨志强常务副区长担任,副主任由穆鹏副区长担任,委员会成员由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组成。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国土分局,办公室主任由国土海淀分局局长担任。
该委员会是我区土地储备投资决策机构。负责审核土地储备开发项目工作计划、资金使用计划等相关事项。国土海淀分局是我区土地储备投资的执行机构。具体负责我区纳入土地储备开发项目的推进、管理、监督、协调工作。区土地储备中心在国土分局的监督指导下,负责具体实施。
2、工作机制
实行土地储备投资项目调度机制。1)委员会全体会议
由委员会主任不定期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土地储备投资项目进展、成本、资金、存在问题等情况汇报,为推进土地储备投资项目做工作部署。
2)项目综合调度会
由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土地储备项目综合调度会,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综合性问题。
3)项目专题调度会
由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专题协调解决土地储备投资项目在实施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所有我区纳入全市1000亿土地储备投资项目均纳入区重点建设项目,并直接进入区绿色审批通道。
3、责任分工
按项目主体类型确定项目责任单位及监督管理单位。1)区土地储备机构为主体并实施的项目
区土地储备机构为主体并实施土地储备开发的,区土地储备机构为项目责任单位,并依据项目计划稳步推进项目进程,确保完成投资任务。区土地储备中心应定期向区土地储备投资促进委员会报告投资 情况及项目进展情况等。
2)区土地储备机构为主体区属公司实施的项目
区土地储备机构为主体由区属公司实施土地储备开发的,区属公司为项目责任单位,并依据项目计划稳步推进项目进程,确保完成投资任务。区土地储备机构为项目监督管理单位,区属公司需定期向区土地储备机构报告投资情况及项目进展情况等,区土地储备机构汇总后定期向区土地储备投资促进委员会报告项目情况。
3)社会企业为主体并实施的项目
社会企业为主体并实施土地储备开发的,社会企业为项目责任单位,并依据项目计划稳步推进项目进程,确保完成投资任务。区土地储备机构为项目监督管理单位,社会企业需定期向区土地储备机构报告投资情况及项目进展情况等,区土地储备机构汇总后定期向区土地储备投资促进委员会报告项目情况。
4)海淀园管委会、北部办分别负责督促、协调园区和北部新区的项目,加快推进项目进程,确保土地储备项目按计划完成任务。
5)区发改委、规划海淀分局、区建委、国土海淀分局、区农林委、区房管局、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区审计局等部门按各自的职责,积极促进土地储备项目的开展,按绿色审批通道要求加快办理项目的相关手续。
(二)我区土地储备开发资金来源及管理 1.我区开发投资资金来源
为保障土地储备开发项目资金及时到位,2009年,市储备中心同相关银行签订了1000亿的授信额度,市长郭金龙同志亲自出席了市储备中心的贷款签字仪式。
市国土局的贷款除用于市储备中心开发储备的项目外,还用于市、区两级储备中心联合储备开发的项目。对于联合储备的项目,市储备中心将拨付一定比例的费用。我区土地储备开发资金通过以下方式筹集:
一是由威凯公司就自主开发的项目进行融资。威凯已与银行接洽,温泉F地块(第一批开发投资任务)的5.18亿投资资金已落实;
二是将预先收回的土地开发成本纳入到土地储备保障资金中。温泉D1、D2地块预收资金为7.82亿元,西北旺三期南项目预收资金为4亿元。把这部分资金用于土地开发储备可有效地减少区政府的商业贷款,降低土地开发成本。
三是通过区土地储备中心贷款。区政府同意由区土地储备中心进行贷款,综合考虑三年期内的土地储备开发的资金需求,尤其是后两年的资金需求,与银行签订70亿元的授信额度,根据项目开发的进展申请使用贷款。
截止目前,我区土地储备开发已使用银行授信额度30亿元,尚余授信额度40亿元,根据年度计划及实施进度,授信额度尚可满足2010年投资计划。
2.我区土地储备开发资金管理
为规范我区土地储备行为,加强海淀区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保障和促进海淀区土地储备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北京市财政局、北京 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京财经[2007]2367号)、《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试行)》(京财会[2008]2032号)以及《关于印发北京市联合土地储备开发项目资金监管指导意见的函》(京国土财函[2009]745号)等有关规定,我区制订了《海淀区土地储备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我区土地储备资金的来源、使用范围等提出了要求,为我区土地储备相关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
四、我区土地储备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我区的土地储备工作总体的特点是项目历史渊源较复杂、受皇家园林旅游区及我区的整体定位影响代征土地比例较高、资金平衡难度较大,加之宏观经济及政策层面的影响,为我区推进土地储备、环境整治及重点村改造提出了问题及困难。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整治项目的难度较大
海淀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拥有的历史文化遗产等因素决定了我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十分突出。我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是大量外来人口以及城四区建设过程中需要外迁的人员聚居地,很多区域危旧房屋密集、人员复杂、环境脏乱差,存在较大的治安和消防隐患,急需进行整治。而我区拥有“三山五园”多处皇家园林旅游区等历史文化遗产,为了与市国际大都市定位要求相符合,改善我区城市面貌、提升区域环境品质,解决城乡结合部环境差与皇家园林旅游区周边环境提升之间的矛盾,存在大量待进行环境整治的区域。
(二)规划调整受限制大
区域位置条件决定了海淀区的城市规划限制条件大。我区的环境 整治项目普遍代征地偏大,占总用地面积的50%以上,建设用地容积率偏低。环境整治成本总额高与规划建筑规模非常有限之间的矛盾很大。以颐和园周边的安河桥项目为例,安河桥项目总用地面积20公顷,为了保护京密引水渠、清河、泄水渠的环境,该项目代征了大面积绿地作为防护绿化带,代征绿地面积15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70%以上;同时地铁4号线及配套市政设施用地占总用地近20%;剩余经营性用地不足10%。该项目的建设将为我市水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海淀区背负着巨大的成本压力,现状用地范围内需拆迁住户723户,建筑面积5万平米,需拆迁企业13家,建筑面积4万平米,估算项目总投资约为16亿元。
海淀区类似于安河桥的项目还有很多,规划经营性用地规模小,投资总额高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受政策层面制约较大
我区重点村整治项目大多需要配套项目整体平衡资金,根据市、区政府对重点村整治项目的整体思路,项目由农民自主,建设主体由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前期投入资金来源压力较大,根据区领导指示精神,由区储备分中心主体贷款先行用于项目前期改造投入。
根据土地储备现行相关规定,储备机构举借的贷款只能用于储备中心为主体(立项主体等必须是储备中心)的项目,不能以任何形式借款给其他项目使用。金融机构也已明确只能以储备中心名义放款。重点村项目整体运作存在资金及政策方面的双重风险,而项目的整体资金来源主要为配套的经营性用地的上市回笼资金来平衡,市场风险 也成为制约我区重点村改造的另一大难题。
五、我区土地储备工作的下一步思路
按照重点村改造及“核心区”的工作部署,为确保土地储备开发项目稳步实施,我区将继续加大土地储备工作力度,加快土地供应及资金回笼速度,有效防范资金、政策、市场方面带来的风险,逐步形成稳定、有序的局面。
(一)加快已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有效防范资金闲置 实时监控我区的项目进展情况,对已形成融资条件的项目及时跟进,同时充分评估项目的政策、资金风险,结合宏观经济形势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加快土地开发及供地的进度,尽快实现供地,减小项目及资金风险。
(二)积极研究政策,开创重点村改造新局面
积极与有关各方就土地储备及重点村改造中涉及的政策风险进行研究,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及政策建设,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政策体系,为我区土地储备及重点村改造形势开创新的局面。
土地储备是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环境整治、完善“核心区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区自开展土地储备工作以来,受到的有关各方的重点关注及大力支持,使得我区的土地储备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发展。我区将继续围绕、“重点村改造”、“核心区建设”和“环境整治”有序开展土地储备工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第二篇:某县土地储备工作调研报告
某县土地储备工作调研报告
土地储备制度作为土地经济学的一个学科范畴,实施几年来,在规范调控土地市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许多地方在其运作机制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经过调研并结合实际工作,就xx县土地收购储备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以下粗浅的分析。
一、我县土地储备工作现状
xx县土地储备工作起步于xx年,基本上属于一种“被动式”的启动模式。运作之初,设立了xx县土地储备中心,挂靠县国土局办公。其工作职责是:受县政府委托,代表政府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和出让的工作。土地收购储备的任务是将需盘活的土地收回、收购、置换及统征后予以储存,并通过前期开发利用和受政府委托出让等形式,盘活存量土地资产,有效地配置土地资源。
为规范业务开展,制定了《xx县土地储备实施办法》,明确了收购储备的土地范围,即:城镇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无主地;县政府统征的土地;土地使用期限已满,依法收回的土地;依法收回的荒芜、闲置的国有土地;依法没收的土地;因单位搬迁、解散、撤销、破产、产业结构调整或其它原因调整出的原划拨的国有土地;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无力继续开发而又不具备转让条件的土地;因实施城镇规划和土地整理,县政府指令收购、收回的土地;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县土地储备中心收购的土地;其它需要储备的国有土地。储备中心资金运作受县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实施土地储备的资本,由县财政拨款或向金融系统进行融资。
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运作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土地储备工作较起步之初有了相当大的起色,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也搞的有声有色,槌起槌落声是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国土收益连创新高,财政收入大步攀升,金XX年至XX年,就完成储备出让土地xxx亩,成交价款xxx亿元,实现政府收益xxx亿元。显示了一个新生事物诞生后的勃勃生机。
二、我县土地储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就xx县级土地储备工作的总体态势而言,在其运作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在土地储备的资金运营上,政府实际上只注重了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后国土收益的回拢,而忽视了对土地收购储备前期的资金投入。XX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通称15号文件)。15号文件明确提出,为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要对建设用地试行收购储备制度。市、县人民政府可划拨部分土地收益用于收购土地,金融机构要依法提供信贷支持。这是中央以文件形式第一次对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明确了土地储备资金的主要来源,提出了明确要求,是土地储备机构拓展融资渠道的重要政策依据。但在我县,在土地收购储备资金运营上,虽然也规定由县财政拨款或向银行贷款解决,但在实际运作上却是步履艰难,阻力重重。这样,资金就难以融通。没有了融通的资金,在进行土地收购的时候,土地储备机构就只能采取其唯一的一种收购方式----协议(或合同)收购来运作。但这种收购方式在运作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是“先协议(或合同)收购,后出让补偿”的方式,所以在对土地进行收购的时候,无形之中就存在不利于土地收购储备机构成功收购和不利于县级政府获取更多的收益。
其次,在土地储备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上,难以达成统一的认识。
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土地储备工作涉及面广,常常需要多部门之间密切配合,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主要是与城建规划及司法部门之间的协调对土地收购储备的影响最大。一是许多县城建设规划缺乏前瞻性和稳定性,给土地储备无形中增加了风险,也制约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二是已进入土地储备程序的土地,因原土地使用权人债权债务等纠纷使司法部门介入处置土地资产,导致土地储备已做的前期工作失去效力,甚至出现法院将土地补偿费代扣、截留等用于偿还企业的债务等现象,造成原土地使用权人到期不按时交付土地,给政府储备土地造成困难。
第三,在土地储备的实际操作中,规避土地收购储备的行为时有发生,致使一些本应纳入收购储备的土地被纷纷转手,国土收益大量流失。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工矿企事业单位等,因单位搬迁、解散、撤销、破产、产业结构调整或其它原因调整出的原划拨的国有土地,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无力继续开发,而又不具备转让条件的土地,以及应依法收回的荒芜、闲置的国有土地,根据相关规定,本应纳入土地收购储备,但土地使用权人在不办理任何土地相关手续的情况下,买卖或者以房屋租赁、联营联建等名义擅自转让土地或改变土地用途等方式进行着私下里的交易,导致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二是县城或集镇规划区等一些原有的划拨性住宅用地,因实施城镇规划,在搬迁改造后一下子由深巷偏僻之地变成了临街“黄金”地块,土地价值突显。于是这些土地使用权人便采取拆旧翻新等种种方式,使其无偿取得的住宅用地一跃而改变成为本应通过公开出让有偿方式方能获得的经营性用地,在原用地上开门面、设店铺,用于商业、服务业等用途,从中掠取因政府投资而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
第四,集体土地的非法入市(特别是毗邻城区、周边基础设施较好的“城中村”以及城乡结合部、交通沿线这些特殊区域的集体土地),影响着土地的收购储备及储备土地的处置工作。收购储备土地的最终目的是要经营土地,而经营土地的目的是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土地市场环境,盘活存量土地资产,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城市经济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证”,“在这个前提下,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使土地资源实现最大化的资产价值”。而这些区域集体土地的非法入市,往往是受眼前利益的驱动,是一种自由和无序的用地行为,土地价格的随意性也比较大,因此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在与国有土地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对国有土地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这显然不利于城市经营土地市场的健康和有序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问题,建议如下:
一是要规范土地收购储备资本金的运营。即:在土地收购储备的资金运营上,政府、财政及审计部门不仅要及时指导和监督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后国土收益的及时回收,更要协助土地收购储备机构搞好土地收购储备前期的资金筹措和投放工作。财政部门应将可划出用于实施土地收购储备的资金列入土地储备专项资金纳入到每的财政预算体系内,并可视土地市场发育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财政划出。这样一来,既可以减轻土地收购储备机构贷款利息高、土地收购储备成本大幅增加的压力,又可以协助政府从资金投入市场的额度量方面有效地调控土地市场的供应和需求关系,或者利用国家对土地储备机构可向金融系统进行融资的政策依据,主动地与当地信贷部门联系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并在资金的信贷上提供积极的担保帮助。
二是要积极拓展并选择合理的土地收购储备方式。土地储备库建成后,凡是政府储备土地必须入库,以统一管理、统一整理、统一供地。土地的收购储备在具体运作上,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下几种方式:
1、土地征用。近几年的城市化发展证明,城市的拓展用地及预留地主要依靠征用即政府统一征地的方式取得,是土地储备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符合征用条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件的集体土地,必须在完善土地征用手续成为国有土地后,方可进入土地储备库。如县城“村改居”后即可采用这种土地储备方式,来解决“城中村”改造的老大难问题。
2、收回方式。按照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期限已满未申请续期或申请续期未经批准的土地,闲置土地,被依法没收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无力继续开发而又不具备转让条件的土地,可以收回后入库。但从实际工作中看,虽然法律规定明确,但真正被直接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很少,一般采取有偿收回划拨土地为主的方式操作。
3、直接收购。对近期急于开发的道路、供水、污水、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用地,以及区位条件好、升值潜力大、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块可使用货币直接收购。
4、预约收购(即协议收购或合同收购)。对企业搬迁地块、破产企业变现地块、污染搬迁地块、老城区成片改造地块等可实行预约收购。在签订收购合同后,其土地进入土地储备库,供地后,由原土地使用权人与政府按约定的比例分成。这样既减轻了土地收购储备资金的压力,又满足了原土地使用权人对土地增值的期望,应是着重推行的土地储备方式,但实行起来难度较大。
5、土地置换。对于企业、村庄整合改造土地,可以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收购储备,用土地储备库中土地换取地段好、利用效率不高的土地,以降低收购储备成本,挖掘城市土地潜力,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6、规划红线储备。依照城市规划,对道路两侧等重点区域中限于人力、财力暂行不具备直接收购储备的土地,规划部门可直接将规划红线划给土地收购储备机构,进行规划红线储备。
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7、信息储备。对按建设时序短期内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地块,将其地籍信息、利用现状信息与规划信息、地价信息等输入土地储备库,条件成熟后再转为其他方式储备。
三是要做好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问题。主要是做好城建规划与司法部门的协调问题。城建规划部门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制定科学、先进、稳定的城市规划,尤其要着力提高地块详细规划的覆盖率,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彻底改变目前朝令夕改的状况,只有这样,城市规划才能真正成为土地资源配置和土地资产处置的前导,成为推动土地市场良好发育的动力。
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第三篇:某县土地储备工作调研报告
土地储备制度作为土地经济学的一个学科范畴,实施几年来,在规范调控土地市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许多地方在其运作机制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经过调研并结合实际工作,就Xx县土地收购储备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以下粗浅的分析。
一、我县土地储备工作现状
Xx县土地储备工作起步于Xx年,基本上属于一种“被动式”的启动模式。运作之初,设立了Xx县土地储备中心,挂靠县国土局办公。其工作职责是:受县政府委托,代表政府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和出让的工作。土地收购储备的任务是将需盘活的土地收回、收购、置换及统征后予以储存,并通过前期开发利用和受政府委托出让等形式,盘活存量土地资产,有效地配置土地资源。
为规范业务开展,制定了《Xx县土地储备实施办法》,明确了收购储备的土地范围,即:城镇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无主地;县政府统征的土地;土地使用期限已满,依法收回的土地;依法收回的荒芜、闲置的国有土地;依法没收的土地;因单位搬迁、解散、撤销、破产、产业结构调整或其它原因调整出的原划拨的国有土地;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无力继续开发而又不具备转让条件的土地;因实施城镇规划和土地整理,县政府指令收购、收回的土地;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县土地储备中心收购的土地;其它需要储备的国有土地。储备中心资金运作受县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实施土地储备的资本,由县财政拨款或向金融系统进行融资。
运作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土地储备工作较起步之初有了相当大的起色,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也搞的有声有色,槌起槌落声是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国土收益连创新高,财政收入大步攀升,金2004年至2008年,就完成储备出让土地Xxx亩,成交价款Xxx亿元,实现政府收益Xxx亿元。显示了一个新生事物诞生后的勃勃生机。
二、我县土地储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就Xx县级土地储备工作的总体态势而言,在其运作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在土地储备的资金运营上,政府实际上只注重了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后国土收益的回拢,而忽视了对土地收购储备前期的资金投入。200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通称15号文件)。15号文件明确提出,为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要对建设用地试行收购储备制度。市、县人民政府可划拨部分土地收益用于收购土地,金融机构要依法提供信贷支持。这是中央以文件形式第一次对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明确了土地储备资金的主要来源,提出了明确要求,是土地储备机构拓展融资渠道的重要政策依据。但在我县,在土地收购储备资金运营上,虽然也规定由县财政拨款或向银行贷款解决,但在实际运作上却是步履艰难,阻力重重。这样,资金就难以融通。没有了融通的资金,在进行土地收购的时候,土地储备机构就只能采取其唯一的一种收购方式----协议(或合同)收购来运作。但这种收购方式在运作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是“先协议(或合同)收购,后出让补偿”的方式,所以在对土地进行收购的时候,无形之中就存在不利于土地收购储备机构成功收购和不利于县级政府获取更多的收益。
其次,在土地储备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上,难以达成统一的认识。
土地储备工作涉及面广,常常需要多部门之间密切配合,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主要是与城建规划及司法部门之间的协调对土地收购储备的影响最大。一是许多县城建设规划缺乏前瞻性和稳定性,给土地储备无形中增加了风险,也制约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二是已进入土地储备程序的土地,因原土地使用权人债权债务等纠纷使司法部门介入处置土地资产,导致土地储备已做的前期工作失去效力,甚至出现法院将土地补偿费代扣、截留等用于偿还企业的债务等现象,造成原土地使用权人到期不按时交付土地,给政府储备土地造成困难。
第三,在土地储备的实际操作中,规避土地收购储备的行为时有发生,致使一些本应纳入收购储备的土地被纷纷转手,国土收益大量流失。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工矿企事业单位等,因单位搬迁、解散、撤销、破产、产业结构调整或其它原因调整出的原划拨的国有土地,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无力继续开发,而又不具备转让条件的土地,以及应依法收回的荒芜、闲置的国有土地,根据相关规定,本应纳入土地收购储备,但土地使用权人在不办理任何土地相关手续的情况下,买卖或者以房屋租赁、联营联建等名义擅自转让土地或改变土地用途等方式进行着私下里的交易,导致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二是县城或集镇规划区等一些原有的划拨性住宅用地,因实施城镇规划,在搬迁改造后一下子由深巷偏僻之地变成了临街“黄金”地块,土地价值突显。于是这些土地使用权人便采取拆旧翻新等种种方式,使其无偿取得的住宅用地一跃而改变成为本应通过公开出让有偿方式方能获得的经营性用地,在原用地上开门面、设店铺,用于商业、服务业等用途,从中掠取因政府投资而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
第四,集体土地的非法入市(特别是毗邻城区、周边基础设施较好的“城中村”以及城乡结合部、交通沿线这些特殊区域的集体土地),影响着土地的收购储备及储备土地的处置工作。收购储备土地的最终目的是要经营土地,而经营土地的目的是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土地市场环境,盘活存量土地资产,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城市经济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证”,“在这个前提下,使土地资源实现最大化的资产价值”。而这些区域集体土地的非法入市,往往是受眼前利益的驱动,是一种自由和无序的用地行为,土地价格的随意性也比较大,因此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在与国有土地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对国有土地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这显然不利于城市经营土地市场的健康和有序发展。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问题,建议如下:
一是要规范土地收购储备资本金的运营。即:在土地收购储备的资金运营上,政府、财政及审计部门不仅要及时指导和监督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后国土收益的及时回收,更要协助土地收购储备机构搞好土地收购储备前期的资金筹措和投放工作。财政部门应将可划出用于实施土地收购储备的资金列入土地储备专项资金纳入到每的财政预算体系内,并可视土地市场发育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财政划出。这样一来,既可以减轻土地收购储备机构贷款利息高、土地收购储备成本大幅增加的压力,又可以协助政府从资金投入市场的额度量方面有效地调控土地市场的供应和需求关系,或者利用国家对土地储备机构可向金融系统进行融资的政策依据,主动地与当地信贷部门联系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并在资金的信贷上提供积极的担保帮助。
二是要积极拓展并选择合理的土地收购储备方式。土地储备库建成后,凡是政府储备土地必须入库,以统一管理、统一整理、统一供地。土地的收购储备在具体运作上,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下几种方式:
1、土地征用。近几年的城市化发展证明,城市的拓展用地及预留地主要依靠征用即政府统一征地的方式取得,是土地储备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符合征用条件的集体土地,必须在完善土地征用手续成为国有土地后,方可进入土地储备库。如县城“村改居”后即可采用这种土地储备方式,来解决“城中村”改造的老大难问题。
2、收回方式。按照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期限已满未申请续期或申请续期未经批准的土地,闲置土地,被依法没收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无力继续开发而又不具备转让条件的土地,可以收回后入库。但从实际工作中看,虽然法律规定明确,但真正被直接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很少,一般采取有偿收回划拨土地为主的方式操作。
3、直接收购。对近期急于开发的道路、供水、污水、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用地,以及区位条件好、升值潜力大、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块可使用货币直接收购。
4、预约收购(即协议收购或合同收购)。对企业搬迁地块、破产企业变现地块、污染搬迁地块、老城区成片改造地块等可实行预约收购。在签订收购合同后,其土地进入土地储备库,供地后,由原土地使用权人与政府按约定的比例分成。这样既减轻了土地收购储备资金的压力,又满足了原土地使用权人对土地增值的期望,应是着重推行的土地储备方式,但实行起来难度较大。
5、土地置换。对于企业、村庄整合改造土地,可以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收购储备,用土地储备库中土地换取地段好、利用效率不高的土地,以降低收购储备成本,挖掘城市土地潜力,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6、规划红线储备。依照城市规划,对道路两侧等重点区域中限于人力、财力暂行不具备直接收购储备的土地,规划部门可直接将规划红线划给土地收购储备机构,进行规划红线储备。
7、信息储备。对按建设时序短期内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地块,将其地籍信息、利用现状信息与规划信息、地价信息等输入土地储备库,条件成熟后再转为其他方式储备。
三是要做好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问题。主要是做好城建规划与司法部门的协调问题。城建规划部门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制定科学、先进、稳定的城市规划,尤其要着力提高地块详细规划的覆盖率,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彻底改变目前朝令夕改的状况,只有这样,城市规划才能真正成为土地资源配置和土地资产处置的前导,成为推动土地市场良好发育的动力。
第四篇:土地储备规划
xx县土地储备总体规划
近年来,我县建设工作围绕城市经营发展战略,建设投入逐年加大,县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全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市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步伐,提高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运营实际,编制土地储备中期规划(2012—2015年)和长期规划(2016—2020年)
规划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凡在全县辖区内进行各类项目建设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划。
规划以2012年为基期,2012—2015年为土地储备中期规划,2010——2020年为长期规划。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xx县行政管辖范围内按规定应纳入土地储备所有土地,土地总面积xx公顷。
一、xx县基本概况
xx县位于xxx州东部,地理座标介于东经xx°46′—xx°02′,北纬xx°10′—xx°10′之间,东接xx县、xx县,北靠xx县、xx县、xx县,南邻xx县和xx省xx县,西通xx市、xx县,中部与xx县环接。是一个以xx族为主体,汉、土、回、苗、蒙等少数民族聚居县,辖xx镇xx乡,xx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xxx平方公里。2011年全县总人口xx万人,其中城镇人口xx万人,城镇化水平15.13%,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89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2元。全县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为19500万元,16400万元,18700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6:30:34。
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2009年全县土地总面积为5138.80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面积为490753.8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5.50%;建设用地面积为4259.2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83%。其他土地面积为18866.4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67%。
二、土地储备中的主要问题
1、土地利用水平不高
我县自然条件较差,土地开发利用效率低,土地前期开发投入少,基础条件改善缓慢,群众对土地基本农田保护积极性不高,土地利用水平不高。
2.重利用轻保护
在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中,重用轻养现象普遍存在,资源破坏比较严重。加之土地储备工作是一门全新的工作,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应纳入政府储备的土地未按规定未列入储备范围。
3、土地储备资金筹集困难
由于我县是国列贫困县,县财政十分困难,土地储备资金东借西凑,对土地储备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4.可储备土地资源后备资源开发潜力有限
全县因县城区位限制,县城面积狭小,加之近几年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建设用地供应很紧缺,易开发的优质后备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土地储备难度不断加大。同时,由于全县经济发展滞后,土地专项整治资金欠缺的刚性约束依然严峻,规划期可挖掘潜力小。
三、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向西延伸、零星收集”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基础资源运营优势和效益,规范城镇规划区土地储备经营体制,实现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建立“公平、公开、公正、规范”的土地经营市场,加大储备土地挖潜力度,有效控制新增用地规模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进一步盘活国有土地资产,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建
设管理水平,走出一条“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市经营发展道路。
四、工作目标
规范城镇规划区土地储备经营体制,建立“一个口子进、一个池子蓄、一个口子出”的城镇规划区土地储备、开发、经营新体制。县城规划区内建设用地,一律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和法定程序,通过对土地的征用、收购、置换、转制和到期回收等方式,将分散在不同使用者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前期开发后,有计划地将其投入市场公开出让,最大限度地创造城市土地的经济价值,并利用城市土地升值所带来的效益,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硬件条件和人居环境。
五、主要内容
土地收购储备经营是经营城市的核心,是指在政府主导下,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对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进行统一收购,统一储备,统一进行以基础设施为主的前期开发,依据土地法规,按市场化方式向社会供应土地,取得土地收益的行为。城镇土地储备管理经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土地收购储备
土地储备机构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
计划,会同建设局、发改局、财政局等部门共同拟定土地储备计划和土地储备计划,明确拟储备土地的数量和范围,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土地收购储备的范围: 为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由政府依法收回的土地;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被依法收回的土地;依法收回的荒芜、闲置土地;因实施城市规划需要由政府指令收购的土地;因单位搬迁、解散、撤销、破产、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停止使用的原划拨国有土地;为政府征收征用的土地;被依法没收的土地;公路、工矿企业、学校等经核准报废的原划拨国有土地;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处置的土地;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后无力继续开发又不具备转让条件的土地;土地使用权人申请收购的土地;土地使用权人需要置换的土地;改变原批准用途用于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项目的土地。、土地收购储备程序: 申请收购储备,权属核查,征询意见,现场踏勘,费用测算,方案报批,签订收购合同,支付土地安置补偿款,权属变更,纳入政府储备土地。
五、运行方式
(一)国土局拟定城镇规划区土地储备计划,并报县政府批准。
(二)(县土地储备中心)拟定单宗土地收购方案,报国土局同意后收购入库。
(三)国土局对入库土地按照城镇规划进行先期整理开发,完成道路、供排水、供热、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土地价值。
(四)县国土局负责办理土地出让具体业务。包括发布出让公告、签订土地成交确认书、出让合同、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
(五)土地出让金使用。对于由县政府储备的土地,其土地在依法公开出让后,首先由国土局及时将土地出让金全部上缴财政;关于土地出让金的使用方式,由国土局提出意见,财政局审核后,共同提交县政府有关会议研究审定,之后根据会议审定情况,分阶段、适量或用于城市土地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建立部门领导实施规划目标责任制
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建立部门领导实施规划的目标责任制。把规划实施工作列为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总体规划得到贯彻落实。
(二)建立项目用地前期审查制度
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对项目建设用地规模,进行规划实施评估和审查论证,建立和完善建设项目审批部门间的协调联动
机制与信息共享机制,项目建设用地单位申报批准或核准建设项目时,必须附具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意见,(三)加强土地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土地执法部门联动制度、建设垂直型监察体制、落实巡查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监管力度。通过舆论、行政和司法手段监督土地规划的实施。对于违法用地,坚决依法查处,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四)加大土地储备金的筹措力度
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通过财政,银行贷款等多渠道筹集土地储备的资金,确保每宗土地储备资金及时到位。
(五)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平台
建立全县统一的土地储备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对城镇土地储备的规划用地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更新,实现全县规划管理一张图,有效地对规划实施进行动态监测。
七、附表
(一)xx县土地储备中期规划(2012年—2015年)
(二)xx县土地储备长期规划(2016年—2020年)
第五篇:土地储备管理办法
土地登记(registration Of land),也称土地权利登记,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对土地的各项权利实行登记的制度。根据《土地登记规则》引第二条规定,我国土地登记是指国家依法对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的登记。
土地登记的内容是指反映在土地登记簿内的土地登记对象质和量方面的要素,包括土地权属性质与来源、土地权利主体、土地权利客体以及与这三方面直接相关的其他内容。具体包括: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及他项权利者,土地权属性质,土地权属来源,土地使用期限,土地面积,土地坐落及四至,土地用途,土地等级、地价,建筑占地面积,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物类型等。
土地登记的基本程序:不同类型的土地登记在具体程序上虽然不尽相同,但总体上的基本程序可分为土地登记申请、权属审核、注册登记、核发证书五个步骤。
申请人向土地登记机关申请土地登记,应当提交必要的文件资料包括:
(1)《土地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明;
(3)土地权属来源证明;
(4)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
房屋用地
房屋用地是指房屋以及按照规划要求的配套设施所占用的土地,包括房屋占用的土地和按照规划要求的配套设施占用的土地。
房屋用地面积
房屋用地面积是以丘(地表上一块有界空间的地块)为单位进行测算。下列土地不计入用地面积:
(1)无明确使用权属的冷巷、巷道或间隙地;
(2)市政管辖的道路、街道、巷道等公共用地;
(3)已征用、划拨或者属于原房地产证记载范围,经规划部门核定需要作市政建设的用地;
(4)其他按规定不计入用地的面积。
(5)按照规划审核列为绿化用地的面积。
房屋用地按用途分类
1.住宅用地
【住宅用地】是指供居住的各类房屋用地。
2、工业仓储用地
【工业用地】 是指独立设置的工厂、车间、手工业作坊、建筑安装的生产场地、排渣(灰)场地等用地。
【仓储用地】 是指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地方的储备、中转、外贸、供应等各种仓库、油库、材料堆场及其附属设备等用地。
3.商业金融业用地
【商业服务业用地】是指各种商店、公司、修理服务部、生产资料供应站、饭店、旅社、对外经营的食堂、文印腾写社、报刊门市部、蔬菜购销转运站等用地。
【旅游业用地】是指主要为旅游业服务的宾馆、饭店、大厦、乐园、俱乐部、旅行社、旅游商店、友谊商店等用地。
【金融保险业用地】是指银行、储蓄所、信用社、信托公司、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等用地。
4.市政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是指自来水厂、泵站、污水处理厂、变电(所)站、煤气站、供热中心、环卫所、公共厕所、火葬场、消防队、邮电局(所)及各种管线工程专用地段等用地。
【绿化用地】是指公园、动植物园、陵园、风景名胜、防护林、水源保护林以及其他公共绿地等用地。5.公共建筑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是指文化、体育、娱乐、机关、科研、设计、教育、医卫等用地。其中:
【文、体、娱用地】是指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纪念馆、体育场馆、俱乐部、影剧院、游乐场、文艺体育团体等用地。
【机关、宣传用地】是指行政及事业机关、党、政、工、青、妇、群众组织驻地、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用地。
【科研设计用地】是指科研、设计机构用地。如研究院(所)、设计院及其试验室、试验场等科研、设计用地。
【教育用地】 是指大专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干校、党校,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业余进修院(校)、工读学校等用地。
【医卫用地】 是指医院、门诊部、保健院(站、所)疗养院(所)、救护站、血站、卫生院、防治所、检疫站、防疫站、医学化验、药品检验等用地。
6.交通用地
【交通用地】是指铁路、民用机场、港口码头及其他交通用地。其中:
【铁路用地】 是指铁路及场站、地铁出入口等用地。
【民用机场用地】 是指民用机场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港口码头用地】 是指专供客、货运船停靠的场所用地。
【其他交通用地】 是指车场(站)、广场、公路、街、巷、小区内的道路等用地。
7.其他用地
包括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狱类特殊用地、水域用地、水田菜地旱地园地类农用地和各种未利用土地、空闲地等其他用地。
土地管理
【土地管理】 是指国家用于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以及贯彻执行国家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改造等方面的政策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措施。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的实质是政府处理土地事务、协调土地关系的活动,即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
【地籍】 是指反映土地的位置(地界、地号)、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籍(或清册),也称土地的户籍。
【地籍管理】 是指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分等定级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
【土地使用权划拨】 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土地使用权出让】 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农用地转用
定义:[农用地转用]是指按照和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获得批准后,将农用地转变其他用途的行为。农用地转用又称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农用地转用是指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国家规定凡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用于非农建设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一)征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用地的;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本集体农用地的;
(三)使用国有农用地;
(四)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的其他土地。
农用地转用通常征地范围都在靠近城市的农村和郊区,有利于土地的利用和综合发展。但基础用地一般不会遭到征用。因为国家有农业用地保持在18亿亩这条红线的规定。也就是说大部分被征用的农用地都为贫瘠土地或低产田。
[土地一级开发]是指由政府或其授权委托的企业,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国有土地、乡村集体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该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达到“三通一平”、“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的建设条件(熟地),再对熟地进行有偿出让或转让的过程。(房地产开发商拿土地盖房子属于二级开发)
土地一级开发流程
(一)原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在征得区县和乡镇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后向市国土局提出土地一级开发申请。
(二)市国土局受理申请并进行土地开发项目预审。
(三)通过土地预审的项目,根据项目的性质,委托市、区县土地储备机构负责组织编制土地储备开发实施方案,开发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待储备开发地块的范围、土地面积、控规条件、地上物状况、储备开发成本、土地收益、开发计划、实施方式等。
(四)编制了开发实施方案的项目上由市国土局会同市发展改革、规划、建设、交通、环保等部门参加的联审会,通过会审,对建设项目土地一级开发的实施方案中土地、产业政策、城市规划、建设资质、交通及环保等条件提出原则意见。
(五)通过联审会的项目确定土地开发主体
1、土地储备机构负责实施土地开发的(政府主导型),由土地储备机构负责筹措资金、办理规划、项目核准、征地拆迁及大市政建设等手续并组织实施。其中通过招标方式选择开发企业负责土地开发具体管理的,开发企业的管理费用不高于土地储备开发成本的2%。以招标方式确定开发企业后,土地储备机构应当与中标开发企业签订土地一级开发管理委托协议。
2、通过招标方式选择开发企业实施土地开发的(市场化),由开发企业负责筹措资金、办理规划、项目核准、征地拆迁和大市政建设等手续并组织实施。招标底价包括土地储备开发的预计总成本和利润,利润率不高于预计成本的8%。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开发企业后,土地储备机构应当与中标开发企业签订土地一级开发委托协议
(六)土地储备开发实施单位向市规划部门办理规划意见,向市国土部门办理用地手续,向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理核准手续,涉及交通、园林、文物、环保和市政专业部门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应手续
(七)如果开发项目涉及新增集体土地办理农用地征收、农转用手续或存量国有建设用地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储备开发实施单位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获得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八)在取得市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后由土地储备开发实施单位到相关委办局办理征地、拆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手续。
组织实施征地、拆迁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危改、文保、绿隔等项目需按规定承担回迁房建设。
(九)组织验收
建设项目的土地一级开发完成后由市国土局组织相关委办局进行验收,验收审核的内容:
1、审核土地一级开发成本
2、组织验收土地开发程度是否达到合同的要求
3、根据委托合同支付相应土地开发费或管理费
4、纳入市土地储备库
盈利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
土地一级开发企业接受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委托,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对确定的存量国有土地、拟征用和农转用土地,统一组织进行征地、农转用、拆迁和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市土地储备中心按照总建设成本的一定百分比作为经营利润(北京市规定利润率不高于预计成本的8%)。
2、利润分成模式
重庆市的土地一级开发采用的是这种方式,土地一级开发企业接受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委托进行土地一级开发,生地变成熟地之后,土地储备中心进行招拍挂出让,出让所得扣除开发成本后在市政府和企业之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成。
3、土地补偿模式
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在完成规定的土地一级开发任务后,土地储备中心并不是给予现金计算,而是给予开发企业一定面积土地作为补偿(可能需要走形式上的招拍挂)。此种方式的利润率会高于第一种模式,但是对于企业的现金流压力会比较大。
土地储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土地调控,规范土地市场运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目标,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土地储备工作的具体实施,由土地储备机构承担。
第三条 土地储备机构应为市、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隶属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承担本行政辖区内土地储备工作的。
第四条 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财政及当地人民银行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互相配合,保证土地储备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条 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财政及人民银行相关分支行要将土地储备与供应数量、储备资金收支、贷款数量等信息按季逐级汇总上报主管部门,并在同级部门间进行。第二章 计划与管理
第六条 各地应根据调控土地市场的需要,合理确定储备土地规模,储备土地必须符合规划、计划,优先储备闲置、空闲和低效利用的国有存量建设用地。
第七条 土地储备实行计划管理。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财政及当地人民银行相关分支行等部门应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市场供需状况等共同编制土地储备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第八条 土地储备计划应包括:
(一)储备土地规模;
(二)储备土地前期开发规模;
(三)储备土地供应规模;
(四)储备土地临时利用计划;
(五)计划末储备土地规模。
第九条 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施土地储备计划,应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作为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依据。第三章 范围与程序
第十条 下列土地可以纳入土地储备范围:
(一)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
(二)收购的土地;
(三)行使优先购买权取得的土地;
(四)已办理农用地转用、批准手续的土地;
(五)其他依法取得的土地。
第十一条 市、县人民政府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无偿收回的土地,由土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土地登记手续后纳入土地储备。
第十二条 因实施进行旧城区改建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应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依法对土地使用权人给予补偿后,收回土地使用权。对政府有偿收回的土地,由土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土地登记手续后纳入土地储备。
第十三条 根据土地储备计划收购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储备机构应与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收购土地的补偿标准,由土地储备机构与土地使用权人根据土地评估结果协商,经国土资源管理、财政部门或地方法规规定的机构批准确认。完成收购程序后的土地,由土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土地登记手续后纳入土地储备。
第十四条 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取得的土地,由土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土地登记手续后纳入土地储备。
第十五条 已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批准手续的土地,由土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土地登记手续后纳入土地储备。第四章 开发与利用
第十六条 对纳入储备的土地,经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土地储备机构有权对储备土地进行前期开发、保护、管理、临时利用及为储备土地、实施前期开发进行融资等活动。
第十七条 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需要,对产权清晰、申请资料齐全的储备土地,办理土地登记手续,核发。供应已发证储备土地前,应收回土地证书,设立的,要先行依法解除。
第十八条 土地储备机构应对储备土地特别是依法征收后纳入储备的土地进行必要的前期开发,使之具备供应条件。
第十九条 前期开发涉及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工程实施单位。
第二十条 土地储备机构应对纳入储备的土地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保护管理,防止侵害储备行为的发生。
第二十一条 在储备土地未供应前,土地储备机构可将储备土地或连同地上建(构)筑物,通过出租、临时使用等方式加以利用。设立抵押权的储备土地临时利用,应征得抵押权人同意。储备土地的临时利用,一般不超过两年,且不能影响土地供应。第五章 土地供应
第二十二条 储备土地完成前期开发整理后,纳入当地市、县土地供应计划,由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供地。
第二十三条 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后的土地,纳入储备满两年未供应的,在下达下一农用地转用计划时扣减相应指标。第六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四条 土地储备资金收支管理严格执行《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7〕17号)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土地储备机构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应为担保贷款,其中抵押贷款必须具有合法的土地使用证;申请贷款的土地储备机构必须满足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要求。土地储备机构举借的贷款规模,应当与土地储备计划、土地储备资金项目预算相衔接,并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不得超计划、超规模贷款。土地储备机构申请贷款时,应持财政部门的贷款规模批准文件及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等书面材料向当地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申请担保贷款。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应严格按照商业原则在批准的规模内发放。土地储备贷款应实行专款专用、封闭管理,不得挪用。
政府储备土地设定抵押权,其价值按照市场评估价值扣除应当上缴政府的土地出让收益确定,抵押程序参照抵押程序执行。
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人民银行建立的全国统一的报送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储备贷款相关信息。在贷款发放前,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应当查询贷款储备机构的信息,对有不良记录的土地储备机构审慎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应当根据监管要求,合理、科学确定贷款期限。
第二十六条 土地储备机构举借商业银行及其他的,必须按贷款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第二十七条 各类财政性资金依法不得用于土地储备贷款担保。土地储备机构应加强资金风险管理,不得以任何形式为第三方提供担保。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各省、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依据本办法规定,结合当地实际,会同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土资源部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国土资源部
财 政 部
中国人民银行
二○○七年十一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