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章末检测(三)
章末检测(三)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合理保护和利用地下水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下图为“泉城济南泉水补给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某年春季,济南趵突泉水位持续降低,其原因不可能是()A.春季降水量偏少
B.农业在春季播种季节用水量大 C.南部山区植被破坏严重
D.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泉水的补给类型
2.根据图中信息和水循环原理知识,下列所述正确的是()A.城市污水是导致趵突泉水质变坏的主要原因 B.城市地面硬化,导致趵突泉水位持续下降 C.南部山区降水量影响趵突泉地下水位高低 D.图中所示径流量增大,可导致城市内涝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趵突泉水位持续降低可能是由于当年春季降水偏少,地下水得不到补充,也可能由于人类过度用水,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位降低与南水北调没关系。第2题,从水循环示意图可以看出,趵突泉补给区位于南部山区,若补给区受到污染,泉水的水质就会变坏;同时南部山区降水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到趵突泉地下水位的高低。只有地下水位上升,趵突泉才有可能喷涌,因此保证趵突泉持续喷涌的各种措施都是为了提高地下水位。
读下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A.大气降水 B.沙漠凝结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4.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变化的一般特征有()①流量较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
②流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丰水期出现在夏季 ③冬季出现明显的断流现象 ④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由图示信息可知此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雪融水。第4题,该区河流流量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表现出水量变化的连续性、较平稳、年际变化小、季节变化大、丰水期与高温期一致、冬季有断流现象等一般特征。
读“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
5.有关图中叙述正确的是()A.⑤仅表示地表径流
B.水得以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C.在①~⑤水循环过程中伴随着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 D.人类只能影响图中的④环节
6.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5.C 6.A 解析:第5题,⑤不仅表示地表径流,还表示地下径流,故A
错;水得以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故B错;人类不仅能影响降水环节,还能影响地表径流等其他环节,故D错。第6题,水循环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故③错;水循环可以吸收和转化太阳能,故④错。用排除法可知选A。
7.图1为“北半球某河段平面图”,图2示意“图1中M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M湖平均水位最高的月份是()A.1月
B.4月 C.6月
D.10月 答案:D 解析:M湖流入大于流出是5~9月,11月到次年3月是流出大于流入;M湖蓄水是在5~9月,到10月水位达最大。
8.据有关统计,近年来台湾岛水资源蒸发和入海两项损失数量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
②面积小,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 ③下渗速度快,地下径流量大 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台湾水资源蒸发量大与地处低纬地区、气温高有关。入海水量大与岛上地形多山,河流流速快,流程短有关。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
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读下图,回答9~10题。
9.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雨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人工提水
10.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A.2月~6月
B.5月~9月
C.8月~12月
D.11月~次年4月 答案:9.C 10.D 解析:第9题,柬埔寨所在的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受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影响,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大。图中显示在丰水期湖泊水位超过地上水库坝高;当湖泊处于丰水期时,湖水淹没地上水库,自动实现蓄水;在枯水期时,湖泊水位下降,水库放水用于灌溉。第10题,结合上题分析,当地处于旱季时,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作用。
读“某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对图中④洋流形成起重要作用的风带是()A.北半球信风带 B.南半球信风带 C.北半球西风带 D.南半球西风带
12.关于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广 B.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部降水增加 D.④洋流有利于北海道渔场的形成 答案:11.D 12.C 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该洋流位于副热带海区,且为逆时针
方向流动,应为南半球。④为西风漂流,是由南半球西风带吹拂形成的。第12题,①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又因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因此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分布狭长,跨纬度范围广。③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
2014年8月29日,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读“该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震中附近洋流性质及其对沿岸气候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B.寒流,降温、增湿作用 C.暖流,增温、减湿作用 D.寒流,降温、减湿作用
14.图示四处海域有著名渔场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3.A 14.D 解析:第13题,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日本东南,该处海域受日本暖流影响,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第14题,④海域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形成世界著名渔场北海道渔场。
读图,完成15~16题。
15.根据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A.在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B.在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C.在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D.在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16.M洋流可能出现在图2中()A.丁处
B.丙处 C.乙处
D.甲处 答案:15.C 16.A 解析:第15题,据图中等温线越向北温度越高,所以为南半球,A、B错误;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所以M处的洋流向南流,即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故C正确。第16题,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圈里大洋的西岸为暖流,且该洋流位于南半球。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收集和积储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据此回答17~18题。
17.对雨水的积存,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产生影响()A.水汽输送
B.蒸发 C.降水
D.径流
18.以色列为了增加水资源,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A.在沿海地区采用海水淡化 B.合理开采地下水
C.采用滴灌措施发展农业 D.雨季时将雨水收集起来 答案:17.D 18.C 解析:第17题,把雨水积存起来,减少了雨水的下渗和汇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的雨量,影响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第18题,采用滴灌技术,节约了农业灌溉用水,属于节流措施;其他三项都为水资源的开发,属于开源措施。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图,完成19~20题。
19.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A.含沙量小、冰期短 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 C.水量丰富、落差小 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 答案:19.B 20.B 解析:第19题,图中所示为北大西洋海区及其周边地区。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所经过的海区位于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首先借助的洋流主要为墨西哥湾暖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故B项正确。第20题,甲地位于欧洲西部,自然环境深受海洋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量丰富、流量稳定,故B项正确。甲地河流没有结冰期,而含沙量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等诸多因素有关,故A项错误。落差大小、流速快慢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与海洋的影响关系不大,故C、D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50分)21.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夏季断流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
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
(2)
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
(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变暖,冰川退缩。
解析:第(1)题,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匀,但图中显示径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丙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影响因素为气温。第(2)题,河流径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用水多有关。第(3)题,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水文特征注意归纳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第(4)题,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必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有关,也与人类过量用水有关。
22.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寒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1)说出②海域容易出现海雾的理由。(2)简述P地冬季多降水的主要原因。
(3)图中海域有一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答案:(1)②海域是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
(2)P地冬季吹西北风,西北风经日本海海面后,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又因P地受暖流的影响,湿度增大,故P地冬季多降水。
(3)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的大陆架海区,又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多。
解析:第(1)题,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因此②海域易出现海雾。第(2)题,从盛行风、地形、洋流三方面考虑。第(3)题,图示海域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浅海大陆架海区,阳光充足,且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多。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主要河流的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我国有10个省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生存线,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1 000立方米。
材料三 中国七大水系中,目前绝大部分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全国7亿多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1.64亿人饮用有机污染严重的水,3 500万人饮用硝酸盐超标的水。
(1)从以上材料可看出,我国水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华北地区春旱的自然原因。
(3)上海地处我国水资源丰富地区,目前也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哪些?
答案:(1)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不足;水污染严重。
(2)春季气温回升,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此时雨季还没有到来。
(3)增强节水意识;发展工农业节水技术;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防治水体污染,改善长江、太湖的水质;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解析:(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所以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由材料二可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由材料三可知水污染严重。(2)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大,春季时雨季还没有到来,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使得该地区春旱严重。(3)解决水资源问题主要从开源、节流等方面分析思考,言之有理即可。上海地处亚热带季风气
候区,是我国水资源丰富地区,该地水资源短缺主要是由于水污染引发的,所以要防治水体污染,改善长江、太湖的水质;针对水资源短缺还应当增强节水意识;发展工农业节水技术;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24.读下图,回答问题。(13分)(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洋流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处的海域,海水温度较高的是哪一处,原因是什么?(3)③处的洋流和丙处的洋流对沿岸的气候有什么不同的影响?(4)有一艘轮船从我国的上海出发,驶往美国的洛杉矶,借助哪些洋流可以加快航行速度?
答案:(1)①墨西哥湾暖流 ②加利福尼亚寒流 ③东澳大利亚暖流 ④西风漂流
(2)甲处。原因是两海域尽管纬度相同,但甲处有暖流经过,而乙处有寒流经过。
(3)流经③处的洋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的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流经丙处的洋流为秘鲁寒流,对沿岸的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4)借助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可以加快航行速度。
解析:两海区若纬度相同,其海水温度的高低主要看流经该海区的洋流是暖流还是寒流,若有暖流经过,则温度偏高,反之就偏低。
第二篇: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章末综合检测卷
章末综合检测卷(三)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河北省青县县政府多措并举对接京津战略的指引下,张广旺村与天津某企业合作建设了一座6
800多平方米的“世界级”大棚,大棚内采用立体式多层次栽培,汇集了荷兰的施肥机、以色列的喷淋设备等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与设备,通过农业物联网的全程智能操控,实现通风、喷淋、施肥的全智能化。据此回答1~3题。
1.此大棚在该地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技术
B.市场
C.政策
D.交通
2.大棚内采用立体式多层次栽培的目的是()
A.有效利用空间
B.方便施肥及管理
C.提高作物品质
D.减轻病虫害
3.从收益角度推测,大棚内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A.甜菜
B.花生
C.柑橘
D.蔬菜
解析:第1题,此大棚是在青县县政府多措并举对接京津战略的指引下,张广旺村与天津某企业合作建设的。所以在该地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政策。第2题,大棚内采用立体式多层次栽培的目的是有效利用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第3题,从收益角度推测,大棚内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蔬菜,便于反季节生产,售价高,利润高。
答案:1.C 2.A 3.D
近年来,河南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由“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世界餐桌”。读河南省简图,回答4~5题。
4.下列属于河南省粮食生产有利自然条件的()
A.位于热带,气候条件优越
B.地形较平坦,耕地面积广阔
C.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水资源充足
D.人口数量大,劳动力充足
5.为实现河南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②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林果业 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产量与质量 ④粮食深加工,增加附加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4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河南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人口数量大,劳动力充足不属于自然条件。第5题,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产量与质量;粮食深加工,增加附加值,都有利于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林果业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不大。
答案:4.B 5.C
某技术有限公司是1987年成立于深圳的一家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大,技术发展迅速。为谋求进一步发展,该公司确立对外投资战略,在海外(主要有巴西、印度、美国、中东、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合资或独资的子公司。据此回答6~8题。
6.1987年该技术有限公司选择落户深圳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劳动力
B.技术
C.政策
D.交通
7.该技术有限公司对外投资初期不优先选择发达地区,是因为发达地区()
A.优惠政策较少
B.技术水平较高
C.远离原料产地
D.电信设施完善
8.该技术有限公司的相关工厂在美国选择就近分布于同一个工业园区内,这样()
A.有利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B.有利于共用廉价的劳动力
C.有利于能源和原料的使用
D.有利于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解析:第6题,1980年深圳特区成立,因而1987年该技术有限公司选择落户深圳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第7题,该技术有限公司对外投资初期不优先选择发达地区,是因为发达地区技术水平较高,该公司没有竞争优势。第8题,该技术有限公司的相关工厂在美国选择就近分布于同一个工业园区内,属于产业集聚,这样有利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答案:6.C 7.B 8.A
某造纸厂生产1吨纸需要3.75吨木材、100吨净水、600千瓦时电、1.2吨煤和300千克化学原料。读该造纸厂的生产流程简图,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环节中,对水体污染最严重的是()
A.原木切碎
B.蒸煮
C.漂白
D.包装
10.该造纸厂选择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厂,其考虑的优势区位是()
①水源充足 ②原料丰富 ③市场需求量大 ④污染控制费低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第9题,原木切碎,只对原材料物理处理,没有使用化学原料,不会造成水体污染;蒸煮过程只对原木碎屑加工处理,方便做成纸浆,水体污染少;对纸浆进行漂白,需要使用化学药剂漂洗,废水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包装环节,只会处理外观,对水体污染很小。第10题,根据题干信息判断,造纸过程需水量大,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厂,水源充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但原木资源缺乏,对造纸业来说原料并不丰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纸张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但对污染物的处理成本较高,污染控制费用较高。
答案:9.C 10.A
2013年,总部位于呼和浩特的我国某奶制品企业在新西兰投资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生产基地,开启了全球化布局步伐。2014年,在荷兰成立欧洲研发中心。2015年,联合美国多所世界名校,主导建设了中美智慧食品谷。下图为我国该企业全球化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新西兰作为该企业一体化乳业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是()
A.靠近中国市场
B.自然环境优良
C.制作工艺先进
D.海上交通便利
12.该企业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是()
A.获得市场需求信息
B.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C.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D.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3.该企业实施全球化布局的主要目的()
A.企业的各部门都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最优区位
B.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有利于企业的品牌宣传
C.便于物流的统一配送,减少运输费用
D.利用地方时差,使企业不间断运行,提高竞争力
解析:第11题,新西兰气候温和湿润,自然环境优良,乳业生产的原料优质且丰富。第12题,该企业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可利用欧洲先进的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第13题,该企业实施全球化布局的主要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11.B 12.B 13.A
四川省蒲江县以低山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且水质纯净,是历史悠久的柑橘种植区。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培育出优质柑橘品种——丑柑,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录,并在各大电商平台热销。据此回答14~15题。
14.蒲江丑柑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水能丰富
B.历史悠久
C.劳动力充足
D.土壤肥沃
15.为提高丑柑知名度和市场销售量,当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通过电商平台销售 ②培育优良品种 ③大量施用化肥
④改变气候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14题,结合材料可知蒲江土壤肥沃、水质纯净是其生产的有利条件;水能条件与丑柑的生产无关,历史悠久和劳动力充足不属于自然条件。第15题,结合材料“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培育出优质柑橘品种——丑柑,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录,并在各大电商平台热销”可知,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和培育优良品种是当地为提高丑柑知名度和市场销售量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4.D 15.A
2018年3月28日上午,河北省沧州市区外环的某国际商贸城C座卖场正式揭牌营业,其中来自北京某批发市场的近2
000家商户抱团入驻。据此回答16~18题。
16.北京将批发市场商户迁出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区域联系
B.疏散非首都职能
C.减轻大气污染
D.提高城市等级
17.与城市中心的商业区相比,商贸城吸引批发市场商户落户的优势是()
A.交通通达度高
B.租金低廉
C.基础设施完善
D.人口流量大
18.该批发市场商户的迁入对沧州市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A.增加了就业机会
B.方便城市居民购物
C.促进服装加工业发展
D.有利于加快产业转型
解析:第16题,北京将批发市场商户迁出的主要目的是疏散非首都职能。第17题,与城市中心的商业区相比,商贸城位于沧州市区外环,距市中心较远,吸引批发市场商户落户的优势是租金低廉。第18题,批发市场商户的迁入对沧州市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增加了就业机会;方便城市居民购物是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服装批发业属于商业,不能促进服装加工业发展,不能加快产业转型。
答案:16.B 17.B 18.A
下图为电影特效制作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电影特效产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科技、市场
B.廉价劳动力、地价
C.科技、交通
D.市场、地价
20.这种服务分包行业在全球发展的前提条件是()
A.经济全球化
B.现代化通信
C.现代金融业
D.现代物流业
解析:第1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电影特效制作对技术要求较高,而电影市场对特效的需求迫使电影厂商投入大量资金制作特效,因此电影特效产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科技和市场。第20题,图中“多次沟通”等显示这种服务分包行业在全球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现代化通信。
答案:19.A 20.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读北京市购物中心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据图说出北京市购物中心分布特点、。形成这种分布特点主要是受、因素影响。
随着城市快速路的修建、地铁的延伸和公交线路的完善,四环到五环之间住宅配套购物中心迅速增加,新兴商圈已经拓展到五环以外。
(2)据资料可以看出四环到五环之间交通条件的变化表现在、,实现人口的快速流动。城郊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改变,(功能区)迅速增加,为购物中心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同时,布局在四环外也考虑了 条件。
(3)与购物中心相比,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超市选址时更关注 ,为了能够吸引更大范围的顾客,超市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北京市购物中心主要集中在四环以内,交通线沿线。城市中心人口流动量大,有大量的消费人群,交通线沿线地区交通便利,便于人口的集散,适合商业的分布。第(2)题,由资料分析可知,四环到五环之间增加了快速路以及地铁等,速度提高,而且交通运输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从而实现了人口的快速流动,带动了功能区的变化,居住区迅速增加,同时由于四环外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土地资源丰富。第(3)题,超市属于商业网点,为了能够吸引更大范围的顾客,可以定期促销,解决交通问题,或者扩大停车场面积等。
答案:(1)集中在四环以内 沿交通线分布 人口 交通
(2)速度提高 方式多样 居住区 较低的土地价格(或充足的土地供应)(3)附近人口数量 措施合理即可(如开通超市班车、扩大停车场面积、进行网络销售等)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分析湖南打造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
(2)试分析我国某著名汽车企业总部从A城迁至B城的原因。
(3)分析C城的主导工业部门。仅从工业类型看,该地还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什么?
解析:第(1)题,联系中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可知,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水运、铁路等交通都比较便利;邻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比较广阔。第(2)题,分析B城与A城相比的区位优势。第(3)题,C城附近水电站规模大,且附近的矿产资源丰富,由此可推测该市的主导工业部门及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
答案:(1)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邻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有广阔的消费市场。(2)B城地处长江中游,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又有京广、汉丹等铁路线通过,具有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的优势,同时该地科技力量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配套条件好。(3)水电。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大豆生长适温为20~25
℃,有效积温大于2
200
℃;东北地区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大豆种植区,商品率高、商品量大,在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我国东部地区由于人口稠密和城市经济发展等原因,大豆总产量不高。
材料二 江苏省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2016—2017年中国大豆产量分布概况(部分)。
材料三 我国大豆产量及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
(1)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我国山东省、江苏省等地大豆单产高的自然原因。
与江苏省相比,黑龙江省的大豆单产并不高,但总产量接近江苏的9倍,是我国大豆产量最大的省。
(2)分析黑龙江省大豆总产量(比江苏省)高的优势条件。
(3)读材料三,分析我国大豆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的变化特点及其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影响。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二中的气候资料,可知山东、江苏等地夏季高温多雨;秋季降水少,利于大豆成熟和收摘;同时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第(2)题,主要从耕地状况、种植比例、种植历史和商品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结合材料三可知,我国大豆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都呈上升趋势;大豆的大量进口会对国内大豆种植造成冲击,打击种植的积极性,大豆加工产业对外的依存度增加,但会降低大豆加工业的成本。
答案:(1)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长;秋季降水少,光照充足,有利于大豆成熟和收摘;冲积平原土壤深厚肥沃。(任答两点即可)
(2)地广人稀,大豆种植面积广;大豆种植比例高;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商品率高,经济价值高,农民种植积极性高。(3)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逐年增高。冲击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打击国内大豆种植的积极性;增大大豆加工产业对外的依存度;增加了大豆的供应链(来源多元化),降低大豆加工业的成本。(任答两点即可)
第三篇: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计划:
一、教学基本情况
高一年级有8个班级,有两位老师任教,其中我执教2个班。本学期高一学习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
(一),按课标要求,学校每周安排三课时,内容多时间紧,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成为一大难题。现在把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作如下设计:
二、学科教学具体措施
1、从开学初起,加紧新课程理念培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思想、改进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投入新学期教学。学期初根据教研组计划安排,制定统一标准,落实三步六段教学法,每位任教者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并逐一落实到教学之中。
2、继续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本学期开学后,每星期日晚集中全备课组成员,对学案初稿进行严格审定,由主备老师对教材和教案主讲,大家集体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每周再增加一次集体讨论的机会,保证每一节课都形成贴近课标、符合新理念的统一学案和教案。同时积极提倡二次备课,全组统一进度,统一作业,把准教学基点,发挥个体特长,运用集体智慧,达到最佳效果。
3、坚持采用学案制度,要求每一份学案均能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延伸学习的基本内容,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反映能力的提高,既要有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又能体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每份学案均围绕下列几部分编写:课标内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知识整合、互动探究、同步检测等,不求全但求精,凡编写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做到详实、有可操作性。一节课一份预习案一份导学案,分课时备课。
4、要坚持教学的“五认真”,扣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做好辅导工作。
5、作业安排是每份学案中的巩固案,请主讲老师编写。同步检测当堂反馈,认真讲评。课外作业是完成预习案,及时复习上节所学内容,学习组长负责检查督促。
6、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同组成员坚持每周每人互听不少于一节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必修一的教学工作计划安排,主要是针对自己所教的高一各个班级进行学情分析,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明确教学目的和目标。制定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就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过两年的地理知识,但由于地理科目不参加中考等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遍较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高一学生会感觉地理难学,高一地理教师也会感到地理难教。
三、高一地理必修一总体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四、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
五、教材分析 本册共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懂得宇宙作为人类生存的地球的环境,和人类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单元“大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特点。大气是天气现象发生的载体,大气的性质和气候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候的形成变化依赖于大气的运动变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身运动特点。让学生明白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主要让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地理特点。使得学生明白陆地和海洋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保护陆地和海洋环境是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的资源。如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等环境资源。然而自然环境也有破坏人类活动的时候。发生一些人类暂时无法抗拒的环境灾害。比如气象灾害:台风;地质灾害:地震。人类在地理环境中应该利用好各种环境资源,同时也要预防各种环境灾害。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主要讲解地理环境的地域特征和各个地区的差异性。
六、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 “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
希望在老师的带领下,有这样的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坐镇,每一学生都能学会地理知识,同时也希望教师自身也有一个深刻的提升。
第四篇: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
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张新传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过两年的地理知识,但由于地理科目不参加中考等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遍较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高一学生会感觉地理难学,高一地理教师也会感到地理难教。
高一年级共7个班,2位地理教师,我担任4个班级的教学任务--高一(1)班,(4)班、(5)和艺术传媒班,(4)、(5)班是世外--八中共建班,艺术传媒班是特色班,(1)班是普通班。在地理学习方面,这四个班级的学习能力相差较大,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很难保持一致。
三、必修一地理总体教学目的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四、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
五、教材分析
本册共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懂得宇宙作为人类生存的地球的环境,和人类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单元“大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特点。大气是天气现象发生的载体,大气的性质和气候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候的形成变化依赖于大气的运动变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身运动特点。让学生明白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主要让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地理特点。使得学生明白陆地和海洋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保护陆地和海洋环境是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的资源。如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等环境资源。然而自然环境也有破坏人类活动的时候。发生一些人类暂时无法抗拒的环境灾害。比如气象灾害:台风;地质灾害:地震。人类在地理环境中应该利用好各种环境资源,同时也要预防各种环境灾害。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主要讲解地理环境的地域特征和各个地区的差异性。
六、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 “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
2011/9/1
第五篇:高一必修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
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
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
是海洋和陆地
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º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