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员工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员工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为应对全球经济的衰退,巨头企业应对的统一行动则是裁员。[根据最新数据统计,9月中旬至10月23日,IT公司共裁员1.9683万人,不包括惠普宣布裁减的2.46万人,在所有裁员中,戴尔、施乐、雅虎、eBay和奇梦达5大公司占了90%的比例,另外的33家裁员公司多为创业型企业,合计裁员1683人。10月24日至30日,又有30多家IT公司裁员1.885万人,从而使总裁员人数达到3.853万人。
面对这股强流!员工如何面对金融危机?在这浪潮中稳住脚步?
一、要忠于职守多敬业,避免职场危机。
在公司,职场大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领导和管理岗位;二是专业和技术岗位;三是个人专岗专责岗位;四是普通大众岗位。无论什么岗位都存在着职场危机。什么是职场危机?就是随时都有被裁、下岗和失业的危险。要想避免职场危机,就必须忠于职守。是么是“忠于职守”?忠,就是敬、敬业,敬业就是要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事业和具体岗位看得最高,捧得最高;职,就是个人的职责;守,就是职业的操守。无论有无金融危机,裁员都是难以避免的。唯一可以避免的就是忠于职守、恪尽职守;就是忠诚敬业、实信敬业。
二、要积极面对多乐观,避免悲观失望。
俗话说得好:“积极的人向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当今的职场,可以说“心态决定成败。”与其说整天哭丧着脸、低头耷脑唉声叹气、满腹牢骚怨言,莫不如振作精神、昂扬斗志。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地陷下去有矮子先填坑,怕是没用的,悲观更没用!当然,乐观也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基于冷静客观思考之上的理性乐观。
三、要扎实工作多业绩,避免淘汰被裁。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场竞争,历来就是“优胜劣汰”,历来就是“业绩决定一切”。裁员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什么叫扎实工作?一是坚定不移,绝不动摇,就象一颗紧固的螺丝钉;二是规范标准,绝不含糊,就像一把清晰的尺子;三是追求卓越,绝不平庸,就像春起之苗,逐日增长。要注意金融危机下的“末位淘汰”和无情的“721”。“721”是指经过考核,考评出70%合格、20%优秀、10%不合格,不合格就一定要淘汰,淘汰就只能裁掉。
四、要减少开支多储备,避免应急无措。
黑熊过冬,总是减少消耗能量的运动,总是想方设法维持身体的能量。员工“过冬”也是一样,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要多储备、多积累、多节余。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应急时的手足无措。最起码自己要储备有一定的“失业准备金”,这笔“失业准备金”的数量,一定要满足三个需求:一是足以满足找到下一个工作;二是足以满足接续到下一个发薪日的到来;三是足以满足应对一般疾病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有备而无患。
五、要加强学习多思考,避免素质落伍。
面对金融风暴的强烈袭击,面对一些企业的大批裁员,您想到了什么?是畏惧还是无措?是无奈还是悲观?是坦然还是自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吸取大量裁员的教训。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就是胜任力的问题。胜任力要靠六大要素来支撑,即自我概念、工作态度、专业知识、责任技能、角色认知、行事特质。这些要素的形成,都离不开学习。而学习又包括吸纳、思考、实践和创新。因此,无论有无金融风暴,终身学习、用于超越,都是最好的防止裁员的坚固堤坝。
六、不要盲目跟风
1、“镀金”需谨慎,投资有风险!
深造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作能力,保住今天饭碗不惜重金投资,在职培训班,名师讲堂,似乎成了金融海啸的避风港。沸沸扬扬的名校“培训门”事件,及时长鸣钟响起,让我们冷静几分!深造培训是对了,根据自已的职业需求,有目的性的选择,才是正确的。
2、牛年不要盲目抢生“金宝宝”。
金融危机来了,不少有计划生育的人纷纷抢生“金宝宝”。专家指出,今年扎堆生宝宝,造成明年生育高峰,从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一下:比如上学难,看病贵,就业机会少等。
第二篇:面对金融危机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未来经济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要密切关注对吸引外资的影响。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流动性的减少,估计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会产生一些影响。
二是需要关注对出口增长的影响。
三是需要关注对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的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消费者进行消费,往往都是建立在对未来信心的投资和消费的基础之上,世界金融危机已严重打击了世界经济各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我们国家也不例外。
其主要负面影响在我国的外贸出口及金融领域,但从另一个角度,无论是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发展,此次危机又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机遇——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这就需要宏观决策层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大型出口商提供缓冲的时机。
许多美国金融机构在中国有投资的公司和项目。很多美国银行在中国有法人银行、合资银行、参股金融机构等。在华尔街的母公司出了问题,肯定会影响到在中国的投资、合作项目。如果这些公司大量出售在中国的资产,大量资金从中国汇出去的话,短期内给我国外汇市场冲击也较大。
美元贬值幅度加大,以美元计价的产品就会涨价。我们很多进口产品都是用美元计价的,进口成本就上升了很多,从而影响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出厂产品也就肯定会涨价
1、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
一定要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把你所经手的每一件事情做到尽可能完美,把你的本职工作做的无可挑剔,做不到第一也不能做到最后
2、积极充电,提升个人专业素质
经济衰退,大部分企业营业量会减少,有很多人可能会较多的闲暇,可以趁机充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尽可能的争取一切培训机会,相关不相干的培训,都可以让你获益匪浅,你能保证“金融危机”过后,企业洗牌以后你还能从事同样的工作吗?
读研吧,一直想读研的你,放弃不了金钱的诱惑,在这个时期就放心的读研吧。孩子想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就尽力的支持吧。大学教育的机会成本和经济的景气度是有相关性的呀。或者你就多花些心思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吧,经济实力下降了,不能让家庭基础也动摇呀。
支持国货。
第三篇:中小企业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对外贸易大幅下降,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减少。
一季度,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其中,出口2455亿美元,下降19.7%;进口1832亿美元,下降30.9%。进出口相抵,顺差623亿美元,同比增加209亿美元。一季度,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18亿美元,同比减少56亿美元。
需求减少
首先,受金融危机影响,美、日、欧三大贸易伙伴需求急剧减少,国际市场萎缩。根据近几年的统计,美、日、欧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但由于美、日、欧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滑坡,必然导致需求的减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继续回落1.5个百分点,美国经济2009年将下降0.7%,欧元区2009年经济将下降0.5%,日本将下降0.2%,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增长5.1%,比2008年回落
1.5个百分点。此外,据IMF初步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将增长2.1%,比上年的4.6%回落
2.5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进出口贸易均出现大幅回落,进口将比2008年下降0.1%,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将达到1.2%,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将增长5.2%,增速比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出口将增长5.3%,增速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出口将受到极大影响第四,向美、日、欧出口明显减少。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向三个市场的出口明显回落。在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中,欧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8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
6.5个百分点。同期,美国继续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337.4亿美元,增长10.5%。日本仍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08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667.8亿美元,增长13%第四,出口依赖型地区出口明显回落。据海关统计,广东、江苏、上海继续位列各省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前三名。2008年,广东省进出口总值6832.6亿美元,增长7.7%,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各省市之首。同期,江苏、上海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922.7亿美元和3221亿美元,分别增长12.2%和13.9%。扣除物价因素以及人民币升值因素,广东的实际增长为负增长,江苏和上海的实际增长幅度也很小。但新疆、广西、四川、重庆、宁夏增长速度一般超过40%,最高的是新疆,增长83%。,我国的出口还将受到生产成本升高、出口企业融资困难与融资成本上升、出口政策调整不确定性、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影响,上述影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大部分都是外部的。同时出口企业遭遇的困境也与企业或行业自身的问题有关,如缺乏行业自律,企业间恶性竞争;缺少研发、技术、设备的投入,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诚信、不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这些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产品出口。
1.金融危机导致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金融危机引发美国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指数不断下降,失业率上升,消费能力迅速萎缩,据统计,美国2007年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曾经下降到76.1,创下自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7年美国平均失业率达到4.6%,2008年3月达到5.1%,是2005年以来的最高点。美国是我国的第一出口大国,美国的经济萧条直接导致了我国出口的大幅减少。金融危机还通过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经济贸易产生影响,进一步减弱中国对欧盟、日本的出口增长。由于德国和日本的经济 发展 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正相关程度很高,美国经
济的放缓也导致了德国和日本经济的放缓。目前 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趋淡,日本经济再度陷于停滞,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和日本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数量也相继减少。
3.金融危机加速了国际订单的转移
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料涨价、工人工资上涨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增加,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例如纺织行业的利润在2%~5%, 如果再加上人民币汇率波动和产品质量 问题 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就面临着亏损。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已经逐渐消退。但是国外采购商却不会因此停止追求更低价格的产品。他们开始培养商品价格更加低廉的越南、柬埔寨、泰国等东南亚的供应商, 将大批订单开始从中国转移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目前, 玩具、服装的订单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越来越多最后,我国的出口还将受到生产成本升高、出口企业融资困难与融资成本上升、出口政策调整不确定性、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影响,上述影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大部分都是外部的。同时出口企业遭遇的困境也与企业或行业自身的问题有关,如缺乏行业自律,企业间恶性竞争;缺少研发、技术、设备的投入,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诚信、不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这些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产品出口。
首先,外部需求萎缩。根据近几年的统计,美、日、欧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但由于美、日、欧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滑坡,必然导致需求的减少。
1、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
我国东南沿海外向经济实体,大都是以出口为主,劳动密集型企业众多,经济危机使得出口业务极度下滑,产品卖不出去,大量商品回潮冲击了国内市场,在那些地方会出现许多价格极度便宜的纺织品和小电器,也由此使得大量私企倒闭关门,老板一走了之。外资企业进一步加快撤离。目前这种情况从沿海蔓延到内地许多地方。使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
目前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投资、生产、消费活动出现了萎缩,世界经济明显减速。
新兴经济体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全球经济下滑造成的经济影响不可低估。当前中国对外经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
首先,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走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价格回落的基础并不稳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通胀压力近期仍然存在。
其次,中国是开放中的大国,目前出口占GDP的37%,全球经济下滑将不可避免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产生影响,特别是中国国内能源、土地、矿产资源等重要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相互叠加,给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造成了很大压力3.2居民的消费支出减少。经济危机以来,由于居民收入的减少,居民购买力严重下降。人们即使拥有货币,因为对风险的厌恶,也大多处在观望的状态,除生活必需品外,应用在其他物品上的消费支出已经明显减少了。表二用消费者价格指数反映了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居民的支出情况,从而更为直观的表现出了居民消费热情的下降,国内消费需求的萎缩。
第一,采取多项措施,增加国内需求。目前,扩大内需是当务之急,只有增加国内需求,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才会被消化,从而也消除了制造巨额外贸顺差的根源。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推进金融、教育、交通、环境等现代服务业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即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来扩大内需。
其次,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猖獗,贸易摩擦将加剧。贸易摩擦与全球或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但经济发展良好时,贸易摩擦会减少,当经济发展减弱时,贸易摩擦将加剧。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遭受贸易摩擦将更加严重,增加出口的困难。1.金融危机加剧了各国的贸易摩擦
金融危机使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失业率上升,必将会加剧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有些国家和地区会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将进一步增大,形成新的贸易壁垒。例如美国政府的强势财政货币政策虽然有望使美国经济免于衰退,但很可能引发经济停滞,当美国经济增长减速时,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就会抬头。据我国海关总署统计,今年美国新发起的针对贸易伙伴的18项调查中,有15项是针对我国,占83.3%。目前,美主要纺织团体已经提出了包括反补贴调查、反倾销调查、针对具体产品的保障措施等多种方案,美国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实施的特保措施将于2009年1月1日取消。
第二,继续加大出口促进政策力度。推进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政策,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的发展,促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协调金融部门改善出口的金融环境,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改善企业融资担保条件,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
第三,开拓新市场。我国出口企业一方面应该及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努力寻求新的出口市场,开发多元市场,走市场多元化战略,如企业应当努力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
第四,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结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注重开发高技术、环保产品,推动自主品牌产品和大型机械、成套设备以及优势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扶持力度。
第五,大力发展外向型服务贸易。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支持软件、文化和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在航空、运输、金融、旅游等优势行业,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鼓励中小型服务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培育服务贸易品牌。
第六,为了防范出口货款回收风险,企业应该重视对进口商资信的采集和评估,重视出口信用保险,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第七,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注重引进和培养金融人才,防范汇率风险。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中,各国所受影响不尽相同,汇率变动不可避免。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所收外汇贬值,会造成出口商的实际损失。通过金融人才的引进,企业才能避免因汇率变动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猖獗,贸易摩擦将加剧。贸易摩擦与全球或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但经济发展良好时,贸易摩擦会减少,当经济发展减弱时,贸易摩擦将加剧。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遭遇了大量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加剧。以贸易救济调查为例,2008年,美国对中国的不锈钢压力管、管线管、柠檬酸、后拖式草地维护设备、厨房器具置物架和挂物架等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涉案金额5.1亿美元。同时,美国对中国的床用内置弹簧组等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2.8亿美元。另外,美国还对中国的定尺碳素钢板发起1起反规避调查。2008年,欧盟先后对华冷轧不锈钢板、蜡烛、钢绞线、盘条、无缝钢管、铝箔发起6起反倾销调查。此外,欧盟还对华钢铁管配件、皮面鞋靴、糠醇、活页环发起4起反倾销日落复审。另外我国还遭受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因遭受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损失至少几百亿美元,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欧盟、日本、东盟和俄罗斯,主要贸易伙伴影响我国工业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集中在认证要求、技术标准要求、产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环保要求、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和包装及材料的要求等六个方面;影响农产品(17.13,-0.17,-0.98%)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集中在食品中农兽药残留要求、细菌等卫生指标要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加工厂和仓库注册要求,以及食品标签要求等五个方面。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行业排在前五位的是机电仪器、橡塑皮革、农食产品、纺织鞋帽和化矿金属。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省份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河南省。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遭受贸易摩擦将更加严重,增加出口的困难。
首先,转变思路,直面危机。而作为应对危机的主体,很多中国出口企业开始思考如何通过转变经营思路,来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寻找新的出路。中国空调龙头企业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女士表示,企业要度过金融危机,更重要的是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他说:“企业自身应该要加强自身的竞争力。这个竞争力就是你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觉得有领先的技术,优质的服务,用自己的信誉、诚信来赢得这市场。我觉得在面对金融危机对于格力电器来说不是个问题。”
其次,放开视野,开拓新市场。我国出口企业一方面应该及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努力寻求新的出口市场,开发多元市场,走市场多元化战略,如企业应当努力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
再次,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结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注重开发高技术、环保产品,推动自主品牌产品和大型机械、成套设备以及优势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扶持力度。
最后,在金融危机中寻找机遇。在这场经济危机中,温州鞋业规模大的企业基本不受影响,订单依然比较多。通过业内团结合作,大企业把接到的订单分给其他中小企业生产,保证了他们的生产。外贸市场不景气,而国内的需求还是很旺盛。温州人有很强的把握市场和拓展市场的能力,目前已经有很多外向型企业开始学会“两条腿”走路了。他们在拽紧国外市场的同时,开始尝试涉足国内市场。
随着2009的到来,相信通过金融危机的磨练,中国企业的外贸出口会有一个新的突破,也会适应更加严格的考验。
内需是当务之急,只有增加国内需求,国内的过剩的生产能力才会被消化,从而也消除了制造巨额外贸顺差的根源。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推进金融、教育、交通、环境等现代服务业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即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来扩大内需。
第二,继续加大出口促进政策力度。推进出台的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政策,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的发展,促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协调金融部门改善出口的金融环境,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改善企业融资担保条件,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
第三,开拓新市场。我国出口企业一方面应该及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努力寻求新的出口市场,开发多元市场,走市场多元化战略,如企业应当努力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
第四,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结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注重开发高技术、环保产品,推动自主品牌产品和大型机械、成套设备以及优势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扶持力度。
第五,大力发展外向型服务贸易。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支持软件、文化和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在航空、运输、金融、旅游等优势行业,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鼓励中小型服务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培育服务贸易品牌。
第六,为了防范出口货款回收风险,企业应该重视对进口商资信的采集和评估,重视出口信用保险,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第七,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注重引进和培养金融人才,防范汇率风险。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中,各国所受影响不尽相同,汇率变动不可避免。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所收外汇贬值,会造成出口商的实际损失。通过金融人才的引进,企业才能避免因汇率变动造成的不必要损失。1.出口市场多元化
面对美欧市场衰退,出口企业应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从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最为明显,对欧盟日本次之,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影响不大。我们应有意识开拓新兴市场,通过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发达市场的下降,借助市场多元化减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2.产业升级,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
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出口生意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墨守成规、继续在产业链下游进行低价格、低技术含量的拼杀,这样的出口企业,将无法熬过这个全球经济下滑的冬季,难逃被淘汰的命运。有能力的出口企业要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如果能够借金融危机之机将“中国制造”进行产业升级、产品更新,变成“中国创造”,那么我们的企业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这次危机,而且能够在世界经济复苏后脱胎换骨,更上层楼。
3.主动出击,开展跨国收购
这是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部分企业陷入了暂时的困境,增强了原股东出售的意愿,降低了美国企业的估值,更削弱了美国国民和政府对外资并购可能存在的排斥心态,从而降低了收购的政治性风险,一些欧洲企业也存在相似的情况。这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并购机会,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为我国企业海外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国外知名企业拥有知名品牌和成熟强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如果我国出口企业能够选择美国欧洲同行成功地并购,整合优质资源为我们所用,会极大地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目前,国内已有成功的收购案例,值得出口企业借鉴。
4.做强品牌转内销
数量庞大的中国出口企业正普遍面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银行贷款利率上涨、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困扰。出口产品提价的力度赶不上成本上涨的幅度,出现了企业不敢接出口订单的现象,中国产品在国外已经失去了价格优势。
在此情况下,已经有一些出口企业采取了做强品牌转攻内销市场的策略,一旦成功,企业将摆脱在出口市场低价竞争的僵局。从宏观背景来看,我国经济结构也正在进行大的结构调整,扩大内需被提高到了与出口、投资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出口企业加大投入转型做内销也就顺理成章。当然,这种转型决非易事,需要较高的资本投入、正确的策划、较强的执行能力。同样,也意味着要面临较大的转型风险,但有所作为总胜过坐以待毙。
5.收缩战线,相机而动
由于我国出口企业众多,实力及资源禀赋不尽相同,有些企业可能没有决心或能力选择前述策略。尽管如此,还是应该量力而行,有所作为,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更大损失。比如说,将生产厂转移到东南亚等成本比国内低的国家;压缩订单,减小生产和出口规模,待形势好转再扩大;至于那些实力弱、无法转移成本上涨压力、完全缺乏出口销售网络、在国内没有市场的企业,应痛下决心,壮士断腕,关闭企业,变现资产,另谋出路,也许是明智的选择
第四篇:正确面对金融危机
正确面对金融危机
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前景尚不明朗。在资本流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世界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商务发展道路,把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为亟待破解的重大现实课题,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讨论,大力解放思想,探索对策措施,努力实现学习成果向实践成果的有效转化。进行具体部署。要求各单位充分利用广交会的平台,结合本职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国际经济的新动态,提出促进外贸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把科学发展观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去。
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发展、世界经济低迷下行的形势变化,商务部在开展专题研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扩大消费需求、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扩大对外投资合作等4个重点课题调研。目前,由党组成员带队,深入基层和企业的调研活动已经迅速展开。努力开创一些新的消费领域,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好多新的消费领域其实不知不觉地已经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加强产业价值链的合作,创造共赢的局面。近年来,各家银行加速推进“零售银行战略”和“综合经营战略”,大力发展占用资本量少、成本收益比低的中间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一大特点。中间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不仅表明上述银行加快了经营机制的市场化转型步伐,而且还将大大拓展银行未来收入和盈利的增长空间。在银行业监管方面,我国一直坚持银行系统与资本市场的分离,这有效防止了风险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蔓延,使得这场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有限。
为应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银监会进行了专门部署,表示要把
信用风险防范作为当前银行业主要任务抓紧抓好,要加强境外投资业务风险防范,积极应对国际市场波动。同时,要加强管理,规范中间业务,完善信息科技风险治理,并要及时总结全球金融危机经验教训,适时调整经营理念和方式。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动荡的大环境下,信用风险更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心仍然是贷款领域。为此,银监会正在抓紧制定商业银行加强贷款管理的相关规定。
与此同时,银监会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按照“成本可算、风险可控,提高透明度”的原则,在自身发展战略的框架内进行金融创新,始终坚持审慎经营,做到“尽职”和“程序正当”。树立科学的金融发展观,必须深和研究我国宏观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密切关注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增加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也较快,同时还有经济增长的瓶颈问题,即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
银行业的稳健运行主要体现“双降”、“加强”、“下降”、“增强”四个方面。首先,不良贷款保持双降。其二,银行业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加强。其三,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持续下降。200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生各类案件309件,百万元以上案件89件,降幅均为29%。其四,银行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08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大规模计提拨备的情况下,资本回报率仍高达17.1%,比07年和06年分别提高0.4和2.0个百分点,预计将显著高于全球银行业平均水平。0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净利润5,834亿元,较2007年增长30.6%。
银监会一贯重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在当前金融危机面前,银监会支持好中小企业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中国面临新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小企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危机中,中小企业又是提供就业的主要渠道。
做好中小企业工作需从引导、组织、改革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思想认识到位,重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其次,银行须组织成立专门部门服务中小企业。第三,要改革创新、完善中小企业机制。包括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门人员培训以及建立违约信息通报机制。
大企业和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的一大批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已在支持小企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和成功的经验。例如,他们在审慎放贷方面总结出“三看、三品”:看人品、看产品、看押品。同时,也要注意财务报表、水电及海关的报表。深入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资产质量的持续改善来自于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进入2008年以来,推进主动风险管理,全面落实风险管理集中化、专业化各项改革措施,加大风险内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同时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优化授信投向结构,加强客户主动退出管理等,成为各家银行的工作重点。
我们合作银行要以服务“三农”为方向,稳步推进整体改制,努力成为资本充足、治理规范、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强的银行企业。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合作银行美好的明天尽一份力!
新街口分理处
2009年3月27日
第五篇:索罗斯面对金融危机演讲稿
本次金融危机的显着特点是危机并不是由外部因素,例如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油价造成的,而是由金融系统本身导致。目前普遍的金融理论认为金融市场最终趋向均衡,而偏离均衡是由于市场难以调整某些外部突发事件导致的。而金融系统本身存在缺陷这一事实促使人们开始怀疑这一理论。我总结了另外一种理论,与现在的理论主要有两点不同。第一,金融市场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当前的市场环境,他们反映出的总是对现实状况的偏离或曲解。第二,市场参与者所持的并在市场价格中体现的这些曲解的观点在某些情况下影响了本应由市场价格体现的所谓基本面。我将市场价格和现实状况之间的双向联系称为“反身性理论”。
我认为金融市场具有反射性特点,并且在某些时候,他们会与所谓的市场均衡相去甚远。尽管金融市场总是具有反射性特点,但是金融危机只是偶尔,并且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发生。通常来讲,市场会自动修正本身的错误,但有些时候市场上会出现某些错误的观点或认识,这些错误观点或认识会寻找一种方式强调正确的趋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强调了这些错误观点或认识本身。这种自我增强的过程可能导致市场远离均衡。除非能尽快消除这种反射性的互动,否则这种趋势将持续,直到这些错误观点或认识足够明显,而必须被人们所意识到。当上述情况发生时,当前的错误趋向难以为续,发生逆转。因而当这种自我增强的过程反向运行时,将造成市场灾难性下跌。
市场繁荣和危机爆发总是不对称的。市场总是逐渐进入繁荣阶段并逐渐加速发展。市场危机的爆发总是在非常短时间内发生,并会迅速造成大幅的经济下滑。这种不对称性是由信用发挥的作用决定的。当价格上涨时,同样的抵押品可以获得更大额的信贷,而不断攀升的价格也创造出乐观的市场气氛,鼓励人们更多地利用信贷。市场达到繁荣的顶峰时,抵押品价值和财务杠杆的利用肯定也达到了极致。而当市场价格开始下降时,市场参与者无法承担追加保证金,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抵押品被迫清盘导致市场发生灾难性下滑。
由此,市场泡沫由两部分组成:现实的趋向和对这种趋向的错误认识。最简单和最常见的密斯例子就是房地产。房地产市场的趋向是,一方面是贷款方不断提升的贷款意愿,另一方面是不断攀升的房地产价格。这其中存在的误解是房地产的价格在某种程度上是独立于贷款意愿的。这种错误观念促使银行家在价格不断上扬以及抵押贷款违约率减少的情况下放松了对贷款程序的管制。这就产生了房地产泡沫(包括美国最近发生的房产泡沫)。尽管房地产泡沫破裂已经有很长时期,但这种错误观念仍然以各种不同形式存在,着实令人吃惊。
市场泡沫不是金融市场反身性的唯一证明,但却是最显着的。市场泡沫总是伴随着信贷的扩张和收缩,并且带来灾难性的恶果。由于金融市场容易产生泡沫,而泡沫会扰乱市场,因此金融市场大多受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在美国设有美联储、财政部、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多家金融监管机构。
我们必须认识到,金融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一样,利用曲解的市场观点做出判断。而金融监管机构可能尤甚于市场参与者,因为他们不仅是自然人,同时也十分官僚,而且受制于政治因素的干扰。因此,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的互相影响也具有反身性的特点。与偶尔爆发的市场泡沫不同,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猫鼠游戏一直在持续,因此反身性的特点也一直存在,而忽略它的影响是错误的。但是当下普遍的金融理论恰恰忽略了反身性的特点,因而引发了当前严重的金融危机。
我在出版的第一本书《金融炼金术》中,曾经阐述过我总结的金融市场理论。最近出版的《金融市场新范式:2008年信用危机及其意义》一书中,我又更新了这一理论。在该书中,我认为,当前的金融危机与以往发生的很多金融危机不同。这个论断是基于这样的假设: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引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更大的“超级泡沫”。
房地产泡沫十分简单;但超级泡沫则复杂得多。超级泡沫的发展趋势源于信贷和负债的不断增加。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信贷增长速度远远快于GNP。可是,当罗纳德·里根担任美国总统,玛格丽特·撒切尔担任英国首相后,市场被错误认识所笼罩。因此,增长率不断加速,并在80年代呈现了泡沫的特点。
错误认识来源于当前的金融理论,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该理论认为,金融市场趋向均衡,偏离均衡只是由偶然的外部因素引发的。这种理论被用来说明追逐自我利益不应受到约束以及市场应放松管制是合理的。我把这种说法称作“市场原教旨主义”,并且我认为这种论断是建立在错误的论据基础上的。仅仅因为监管和其他形式的政府干预被证明是有缺陷的,并不能说明市场是完美的。
尽管市场原教旨主义源于错误的前提,但是它却符合财务资本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利益。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促使资本自由流动,也为单个州政府的征税和监管带来困难。金融交易的放松管制以及对创新采取的宽松环境提高了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无论在美国还是英国,金融业创造的利润都达到了所有企业利润总和的三分之一。
由于市场原教旨主义基于错误的假设,因此20世纪80年代将其作为经济政策指导原则的做法必将带来恶果。实际上,从那时起,我们已经经历了一系列金融危机。但是这些恶果对处在全球金融系统最边缘的国家造成了重创,而不是处于金融系统中心的国家。因为整个金融系统由发达国家,特别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享有否决权的美国控制。
一旦金融危机对美国的繁荣产生威胁(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的储蓄和贷款危机,以及1998年对冲基金公司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倒闭),政府就会出面干预,制定政策,解救受困的金融机构,在经济活动放缓的时候出台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因此,阶段性的危机实际上成为成功的测试因素,鼓励了更大规模的信贷扩张,以及金融市场应独立运行的错误认识。当然,是金融监管机构的干预,而不是金融市场修正本身错误的能力使得这些测试获得成功。但是投资者和政府倾向于自我蒙蔽。与出于金融系统边缘的国家相比,美国的相对安全和稳定促使美国极力吸引全球其他国家的存款,使得经常账目的保持赤字。2006年第一季度,美国经常账目赤字达到了占GNP7的顶峰。
最终,美联储和其他监管机构倾向于市场原教旨主义,放弃了监管的责任。他们更应该了解,正是他们的决策促使美国经济保持平稳。艾伦·格林斯潘尤其相信,宽松的金融创新环境将带来巨大的利益:而相对于创造的生产力,拯救偶然发生的金融灾难只是需要付出的很小的代价。当超级泡沫依然存在的时候,他对所坚持的自由主义政策进行的成本收益分析并未完全错误。直到现在,他才被迫承认他的论断存在缺陷。
金融工程包括为利用财务杠杆创造出人为的金融衍生工具,例如,债务抵押证券和信贷违约掉期等。它还包括为了使得利润最大化而利用日趋复杂的数学模型计算风险。这些金融工具的复杂程度之高使得监管机构无法计算风险,转而依赖金融机构自己的风险管理模型。信用评级机构在评估认为创造的金融工具时也采用了相似的做法:依赖于发行机构提供的数据信息,而评级机构在不断增加的业务中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入。这些神秘的金融工具和复杂的风险管理技术都是依赖错误的前提,即市场均衡的偏离总是偶然发生。但是金融工程不断向市场注入持续增强的信贷扩张的理念,打乱了所谓的市场均衡,并最终导致了危机。起初,偶发的金融危机只是成功的测试。但是次贷危机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成为超级泡沫发展的顶峰,或者说是泡沫破裂的转折点。
必须强调的是并非一定要按照我的反身理论来分析解释这个超级泡沫破灭的现状。假使金融当局能够成功控制次贷危机(在他们认为本来能够控制次贷危机的时候),这也只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而非实质性的逆转。我的反身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目前的现状而非预测。他不像以前那些理论这么张狂。他并不像均衡理论那样所宣称的可以决定结果,但他可以断言一个繁荣最终会危机爆发,但是他不能决定繁荣期的范围和时间。事实上,对于承认房地产泡沫的人都希望其更快破灭。如果真是这样,危害会相对小很多,而且政府当局可以有能力让这个超级泡沫继续下去。绝大多数危害都是由于过去两年房地产泡沫终于按揭有关的证券所造成的。
新情况的发生并不能预测未来的解释了为何现在仍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而最近的经验表明,但是这一现象不能再继续被忽视。我们必须认识到,反身性理论将“不确定性”这一其它理乱所忽视的因素引入了金融市场。反身性理论可以用于建立数学模型来计算风险,或将捆绑次贷转换为可交易的证券。但是,反身性理论所涉及的这种“不确定性”是无法被数量化的。过度的信赖那些数学模型已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我的书里,我曾预测如今的这场金融危机将是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最糟糕的一次,而整个危机的发展进程甚至超出我最坏的预期。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金融体系崩溃了。一家大型货币市场基金由于投资雷曼公司发行的商业票据损失了其部分资产,使得“货币市场基金中的投资永远是安全而具有流动性的”这一潜在保证被打破了。这引发了货币市场基金的恶性循环,并迫使作为商业票据市场中最主要买家的货币市场基金开始停止购买任何商业票据,从而导致了整个票据市场的失灵。因此,所有商业票据的发行人(即使最大、最有信用的公司)都被迫降低了他们的信用额度,这又使得银行间拆借处于停滞状态。信用利差(即高于无风险利率的风险溢价)被放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且导致股票市场充斥着恐慌情绪。而这一切都发生于短短一周之内。
世界经济仍被后续的影响持续拖累。各国政策制定者都注入大量的资金来恢复金融系统的活力,把这一点定位为重中之重。联邦储备的资产负债表短短几周时间从8000亿美元膨胀到了1.8万亿美元。当这样还尚显不足时,美国和欧洲的金融政策制定者都空开许诺,他们决不会放任任何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倒闭。
这些前所未有措施开始显现一些效果:银行间拆借恢复,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有所改善。金融危机开始显现消退的迹象,但是对于国际金融中心银行不会倒闭的担保正在引起一个新的危机,而这还未引起各国政策制定者的重视:处于国际金融体系边缘的国家,比如东欧、亚洲、拉美地区的国家,他们并不能做出同样的担保,因此,金融资本正在从国际金融边缘国家向中心国家流动。相对于美元和日元,其他货币的开始贬值,其中一些贬值程度非常巨大。大宗商品价格一落千丈,新兴国家利率飙升。对于信用违约的保险费用也不断上涨。对冲基金和其它杠杆工具投资者承受了巨大损失,追加保证金通知及被迫抛售蔓延到了中心国家的股票市场。最近,信贷市场又重新开始恶化。
不幸的是,政策制定者一般总是后知后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设立一个新的信贷机构专为财政健康的金融边缘国家无条件提供5倍于年配额的贷款,但已经杯水车薪为时晚矣。重新稳定市场需要更多的资金。即使实力稍强的边缘国家可以渡过难关,那么国力弱小国家又将如何呢?拯救国际金融系统的战斗还在继续。即使最终成功,消费者、投资人、产业都已经收到巨大的冲击,这对国际经济活动已经产生全面而长久的影响。深层次经济衰退已经不可避免,造成类似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也并非毫无可能。
这种严酷的形势对中国会产生何种影响呢?从很多方面来看,中国的情况要比其它许多国家要好得多。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一体化主要的受益方。相对于其它国家来说,中国外汇储备充足,银行体系并未收到严重损失,中国政府相较别国政府参与了更多的政策选择。但是,中国却无可避免会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出口大幅缩减,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库存增加,股票市场比其国家下跌更加严重,而且房地产泡沫也开始破裂。中国需要刺激内需,但这还是远远不够,中国还需要在推动全球经济方面扮演更加主动的角色。否则,出口方面不可能有所好转。
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金融组织也有了新的职责:保护处于国际金融体系边缘的国家免受位于该体系中心的美国所产生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因为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如果没有中国的协助,他们就不可能完成这样的职责。幸运的是,美国的新总统非常清楚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我们非常希望中国的领导人也同样能看清这种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呢?超级泡沫源于美国的消费超过其生产能力。2006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高达美国GDP的7。而这一高额赤字是通过中国和其它亚洲出口导向型国家和其它石油生产国越来越大的美元贸易顺差所支撑的。这种共生的关系现在已经结束,美国的消费已经不能再继续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新的动力。这意味着中国和世界其它国家要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财政赤字政策刺激内需。中国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正在受到金融资本外逃冲击的其它国际金融系统边缘国家无法做到。我们必须努力停止这种资本外逃,而且需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来为这些边缘国家的财政赤字筹集资金。如果没有顺差国家和大量国家主权基金投入的支持,这就不可能实现。即使这样也许还远远不够,信用系统的崩塌和财富减少的如此严重,可用资金已经非常不足。或许有必要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特别提款权等形式提供更多的资金。无论如何,刺激消费者需求也许最终仍并不是正确的方式,因为它包括了为支持信贷消费而产生的信贷扩张,而信用应该主要用于支持投资。
我相信会有其它的解决途径。世界正在对抗全球变暖这一严重紧迫的难题,为使环境问题得到控制,需要在节约能源和寻找替代能源方面进行巨大的投资。这应该可以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动力。为使这一切成为可能,我们需要针对巨大的碳排放制定一个国际准则,要求为燃烧煤炭产生的碳排放定价和支付费用。当然这样的国际准则制定没有中国的参与是无法实现的。
我希望可以现场回答你们的问题,我相信一定很多问题都会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