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是好课(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8:1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是好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是好课》。

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是好课

如何评价一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是好课

参与人员(按照网页显示顺序):朱小平,施永忠,陈小异,谢乐冬,何美红,伊红,缪旭升,李蕊,林凤阳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别于学科课程,一堂好课首先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中的系列活动之一,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有时候一堂课是这个逻辑链中一次解决一个小问题的一次集体行动。目前,许多优质课评比活动纯粹评教学艺术,执教老师上完了这堂课,却不知道下一堂课上什么,岂不荒唐?也许这堂课的许多环节在真实的情景中是多余的,或者违反教学规律的!然后是教学策略的运用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力和社会责任感,有其固有的教学策略!所以,请大家谈谈你对一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的理解。

二.问题讨论的主要过程

1.施永忠认为: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走向研究性教学并使学生摆脱被奴役地位、获得个性解放的基本出路。其次,研究性教学过程即让学生体验世界的过程,创造意义的过程。教师需要尊重自己的经验和风格,并倾听、理解和解释学生的观念;教师发挥解释智慧的过程即创设问题情境并将问题情境不断引向深入的过程。再者,教学的另一使命是引导学生直接面对和探究文化,并把文化探究和生活探究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己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催生新观念的过程,而不是传递现成知识技能的过程。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袋子”,教师也不是“装袋人”。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教学过程的,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并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产生更精彩的观念。教师新观念的诞生是学生不断诞生新观念的条件。观念在不断诞生出来,教学永远是鲜活的和生长的。

(1)看目标的达成。郭元祥教授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能力2.谢乐冬认为:生根的课程。所以一节课中,能力目标的把握是否到位,应该是课堂中的重中之重。(2)看学生的参与。是否真的在参与。喜欢吗?积极吗?课堂中学生的生成应该是真实的,是多元的。(3)看课堂的设计。虽说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

整理:朱小平

学科课程,可也应该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环节。好的课,应该环节清晰,思路顺畅,情境设置合理。(4)看教师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应充分体现教师是引导者和沟通者的角色。当学生遇到困惑,教师巧妙的点拨,让课堂峰回路转。(4)看教师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往往是生成多于预设的课堂。教师的评价应根据学生的生成而生成。评价到位,可促进学生思维的激发,使课堂中的沟通更顺畅。

(1)教学目标分为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两种,前者的设计3.朱小平补充: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重点依次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与技能;而后者是无法预设的。因此前者是不可被后者替代的,否者就成了“滑铁卢”。(2)就是伊老师说的“先做后导”,学生全体参与“做”,教师画龙点睛地“导”。如果先导后做,或边导边做,即使学生参与率高也会大大削弱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教师的“导”在方法论上看是预设的,但也有许多不是教学设计能预设的,而是生成性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应该称为导师,导师的智慧比通常说的教学机智要求要高。比如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数据分析能力等一定要懂。(3)学习评价要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激情,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应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合结果性评价,尤其是创新能力的评价过程性量化还是不够的,创新能力发展达到了什么高度还是要看结果。

4.陈小异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把“过程与方法”目标排在第一位。主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哪一个更重要的QQ群讨论:

林凤阳在谈到如何制作“米面层”这一活动时,伊老师评价小孩的创意往往是最有价值的。在谈论学生走进陶瓷行业的价值时,朱小平认为:高档的是低档的价格好几倍,看来学学陶艺还真是一种劳技加创新的好活动;施永忠认为:目前走两个方向:既有高档艺术品,也有日常用品;朱小平认为:这里面有核心技术,学生有了创新意识可以为他们将来掌握核心技术打下能力发展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能力目标还要重要些;施永忠认为:现在的关键就是要有创意,所以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朱小平说:现在很多教师很迷茫,是能力第一还是情感第一,我觉得我们的讨论很有意义;林凤阳认为:思想第一位,技术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思想是谁也代替不了的;朱小平认为:情感是一种具有动力功能的东西,只有情感升华了对思维的 2

发展才能产生促进功能;林凤阳问:情感升华,怎么个升华啊?请指教;朱小平回答: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的情感体验对其终身的发展是一笔真正的财富,这就是所谓的情商提高了吧;陈少波认为:感觉咱们综合实践还是停留在比较虚幻的层面,想法很好,可是有点飘;朱小平说:人人皆知,情商的因素对于杰出人士的成功占到80%的作用。这不是虚幻的,这是潜在的,在一定时候会表现出动力功能!并补充说明:课程意识的两大核心意识之一——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的主要内容,而创新意识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课程意识的两大核心意识之二——学生的自信心属于人格的范畴,而人格也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

5.朱小平认为:郭元祥教授在他的著作《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姜平合编),以及在他谈到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关注过程的重要性是,总是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第一位,能力目标放在第二位。也就是说只有真正关注过程,才能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有效。所以,我们的这个问题讨论很有价值和意义,必然会涉及到如何去评价一堂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导师要做的就是要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6.伊红认为:讲得简单些,作为一个人,人!肯定是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前面的。但还是不清楚陈小异老师和朱小平老师为什么在这里要强调目标的顺序呢?目标的分类本身不是唯一的。目前的这个分类已给很多教育工作者带来困惑。分类本身其实不是目的,只是为了阐述的方便啊。

7.伊红还认为:同意朱小平老师“一堂好课首先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中的系列活动之一,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对于一节课是好是坏的评判,应该在此前提下讨论。接下来,便是如何很好地“解决问题”。我想“好课”很关键的一点是教师的“导”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既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又有在此基础上的适当引导和提炼。这种适当便是需要艺术性。写到这里,09年省初中优质课评比时余杭骆剑强老师的课(资源网上有)就在脑海中出来了。他的精彩在于没有概念性地说教的痕迹,一切问题的提出、讨论、认识的地提升都在学生经验基础上,因此整堂课如行云流水,不留痕迹,学生投入、兴奋,都“动起来”了。当时的我激动得直掉眼泪。新课程目标分类凸显过程与方法,我认为就是强调尊重认知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我们在讨论一节课好坏时,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是凸显还是潜在,教学中是否遵循认知规律可能就是对课是否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这基本是我们的本能了。

8.朱小平认为:伊老师把认知规律作为评价标准的说法很好,现在我考虑 3

是否应该有两类认知规律,一类是被动接收信息的认知规律,我们大多学科教学中都在应用这一类;另一类是主动寻求建立各种信息之间联系并转变信息的认知规律,这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大力提倡的认知规律。教师导的功夫和艺术就在于能否引导学生认识和运用这样的认知规律,比如评判性思维规律就是这样的规律。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Richard·Levin)在南京大学演讲时指出:“跨学科知识的广度、批判性思维是中国学生缺乏的”。他认为中国需要创建一种课程以及教学法,来鼓励学生的创造力以及独立的思维能力。看来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承载这种伟大的历史使命了。

9.缪旭升认为:实践课不敢说是急学生之所急,思学生之所需,然而,我们却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了解到学生的需要,从而进行有效有目标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才能深得学生心,因此一节课的好坏一是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二是要从学生的后续学习上来反思。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至于从深层理论上来说,我还没有去考虑。

10.朱小平认为:所言极是,作为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呼声,让学生自己提出真正感兴趣的又能研究下去的问题。不过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去解决自然保护、社会发展和自我的健康和幸福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并引导他们过健康、快乐的生活。

11.李蕊认为:实践课从学生的生活和需要出发而进行有效、有目标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才能深得学生心。不要老把学生当成“0”起点出发。

12.朱小平评价:说得好,我们的学生观应该是我们的学生具有多方面兴趣、多学科宽广知识面和宽泛的技能。三.问题的解决

对于“如何评价一堂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是好课”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建议根据伊老师的提议,以后把“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改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评比。结合斯文辉老师发起的“活动导案设计与使用”中的一些讨论,限于本人的水平,归纳起来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评价一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第一个层面是教师是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第二个层面是教师是否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1.课程内容符合年段层面的课程目标

一堂好课首先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中的系列活动之一,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

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课程教学者首先是一个课程开发者,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年龄特征确定活动层次,预设年段层面的课程目标。

2.活动内容必须关注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需要和兴趣,提供合适的生活背景或知识背景

我们的学生观应该是我们的学生具有多方面兴趣、多学科宽广知识面和宽泛的技能。所以,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呼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真正感兴趣的、又能研究下去的还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进而让他们去创造性地解决自然保护、社会发展和自我的健康和幸福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引导他们过健康、快乐的生活,并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3.教师的引导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坚持“先做后导”原则,既要运用教学艺术,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炼;又要运用各方面的智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多元智能,达成生成性的教学目标。

无论在预设的还是在生成的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教师都要全过程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投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同时兼顾学习结果,促使学生能力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4.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学习水平上有所提高

每个学生在原有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参与系列活动可以达成问题的解决,也允许失败——只要在活动过程中都体验到快乐或点滴的成功,从而培养学习的信心,促使其个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侧重地发展。

(二)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1.学习评价策略

学习评价作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激情的一个手段,要贯穿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因此,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儿创新能力的评价过程性量化还是不够的,创新能力发展达到了什么高度还是要实施结果性评价。

2.促进学生自我的价值观与尊重自然、融入社会和解读文化相关联的策略

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教学过程的,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并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我的价值观与尊重自然、融入社会和解读文化的价值观关联起来,让

学生产生更精彩的观念,师生互动生成的新观念又是学生不断诞生新观念的条件。课程教学永远是鲜活的和生长的:学生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实现在事实、观念、意义、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学生感知方式组成的网络中不断建立各种新联系,实现师生共同充实和完善课程内涵。

3.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策略

教师有效地指导多样性学习小组的组织和管理,小组内分工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到学生个人,而不是教师预先提出一个合作学习的方案。因为不同的研究内容,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变化很大。

4.安全意识培养策略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培养他们关爱生命的意识。

5.经常性反思策略

教师在一个系列的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反思、评价或检测自己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把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个性发展联系起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就是说把教师水平的提高建立在学生活动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老师不深入反思活动的效果,学生的探究水平常常只能是原地踏步。在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不能只满足与学生在活动形式上的慷慨激昂和作秀,更要关注活动的质量和活动延伸后的问题解决及其成果。

最后,恳请大家提出批评或修改意见。

第二篇:综合活动实践课

六月伊始,我有幸参加了在济宁市举办的山东省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评选听课活动。这次活动令我收获颇深,感触良多。

平日教学中未曾接触过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未曾听过一次课,因此,我对这种课型充满未知与猜想,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自然成为我听课、学习的重点。下面将自己听课的几点想法总结如下: 一.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

结合资料查询和听课验证,我想“综合实践活动课”首先需要一个明确的教学主题。然后,老师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设计方案,师生共同搜集、选择、整理材料,合作完成一节课的各项准备工作。最后,才是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展示。在这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要突出三个主题词:综合、实践、活动。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三个要义,三个要义的实践过程,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三步曲”。

综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考虑知识、能力、形式、表达方式等等诸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角落,让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实践:就是把上述的“综合”要义,让学生在综合活动中,感悟知识、获取知识、表述知识、运用知识、总结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活动:就是上述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展示知识能力、理解知识能力、分析知识能力、表达知识能力、综合知识能力得以展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展示平台!

我一边听课,一边思考,感悟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三个主题词:综合、实践、活动。知识的综合,扎实的实践,高质量的活动,这是我听了几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深切体会,使我感受到了充满活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魅力。二.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丰富的内容。学生可以在课堂中与老师一起手工制作,如《制作小板凳》、《百变陀螺》、《妙趣心锁环》等;综合实践内容也可以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问题,如《巧手包饺子》、《创意自行车》等;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自我设计自行车,并上台展示

综合实践内容可以与科普知识相关,如《走进魔术》等;综合实践内容还可以与人际交往技能相关,如如何合作分工,完成任务。综合实践学科的教学内容甚至还可以是教师自我创新教材、挖掘教材、自主设计编排教材,围绕着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一主旨,综合实践内容有着极强的灵活性与广泛性。三.体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1.综合性。

综合性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方面,有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学法目标等,目标的架构全面合理、和谐有序。还体现在过程方面。每一节课不单纯用到一门学科的知识,要用到多门学科的知识,综合实践学科特别加强了学科间的纵向、横向的联系。如《妙趣心锁环》需要用到几何拓扑学的知识,其次,在课上,通过展示心锁环延伸到九连环、七巧板等传统益智玩具,加深对本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了解。又如《巧手包饺子》,介绍了饺子的历史文化,延伸到现今生活中的美好寓意,给学生更全面的知识,更丰富的情感熏陶。

思考:我认为各学科之间是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不妨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借鉴综合实践课的一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实现学科之间的真正整合,真正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2.实践性。

课堂始终紧紧围绕着“实践”二字做细致的设计。如《走进魔术》,此节课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先自己操作桌上的魔术道具,在尽情玩的过程中,发现奇妙地现象:硬币变小了;再根据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大胆猜测探究魔术道具,得出硬币大小不同的成因,最后运用同样的道理解密刘谦魔术的原理,接下来学生自己小组分别探究不同魔术道具,变魔术说魔术。整堂课是一个快乐的实践、探究、成长过程。再如学习合作分工一课,老师先是让孩子们单独观看视频,记录视频中出现的多种动物的种类,数量。结果自然是,同学们虽然很用心的记录,却因为动物种类多、视频速度快、记录方法不科学等等原因,统计结果并不理想。陷入这样一个“困境”后,老师开始启发孩子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分工完成任务,最后体验合作的有效,成功的乐趣。避免了课堂上生硬的灌输,以真切的试验让孩子自己感悟活动宗旨,效果明显。

思考: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通过这样一种细致的实践探究,让孩子们的固有思维模型完善改变重组,我想这样的课堂在孩子们脑海中是会留下深刻印记的。

3.生活性。

选用现实中真实的新闻报道或名人事迹辅助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联系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走近魔术》的教学设计中,选用了刘谦春晚的魔术视频。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探究“大魔术”奥秘的欲望,活跃了孩子们的思维。在《百变陀螺》的参评中授课教师引入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舱中做的一个陀螺实验,对激发孩子们探究科学兴趣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巧妙导入了新课。再如如何培养合作精神一课中,老师引用了奥运冠军关于团队合作的经历介绍,同样很好地例证了“学会合作”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同学们聚精会神的眼神告诉我们,这些视频对他们内心的震撼,教育。

思考:

(1)把学生身边真实的事件或人物引入课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在现实中感受、发展,枯燥的理论变为有滋有味的人物故事。

(2)本次听课中,老师精选事件资料,使课堂感染力增强,很好的活跃了课堂氛围。

四.学习老师优秀的教学经验。

1、教师首先要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此次优质课评选特别设立了说课、讲课两个环节。上课前执教教师先进行5分钟的说课,个别教师因太紧张了,说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有几位教师不论是说课还是讲课一直落落大方,语言精炼,教态亲切和蔼,给人一种潇洒倜堂的感觉。有的老师脱稿说课,配合课件演示,徐徐道来,条理清晰,着实令我羡慕而敬佩。

2、要有深厚的功底。

此次听课活动,不少教师在言谈举止中渗透了自身的知识与涵养,教学语言的功底颇深,多位老师的评价语充满智慧与关爱,如,“你不仅有一双漂亮的眼睛,而且还有一双慧眼呢,你善于发现问题。”“你有一双巧手,还有一颗善良的心。”等等。在听课过程中,印象深刻,心想,如果我是在坐的一名学生,我一定会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我多么想得到老师的肯定呀!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又渗透出他们的功底之深,设计之巧妙,教法之灵活,应变能力之强,是我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深厚功底在综合实践课堂的平台与舞台中,对学生是一种重要的深远的熏陶和影响,对课堂氛围的主导作用更是明显。因此,每位教师定要严于修身,加强内在素养的提升。

教育是一门艺术,对于习惯了学科教学的我们来说,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更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在综合实践课教学方面,我只是一个大海边尚没有拾到任何贝壳的孩子,还需要不断学习积累。

再次感谢学校领导能够给予我此次学习听课的珍贵机会,我将认真反思,在总结中继续提升,多多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模式,虚心好学,力争将此次学习的先进理念付诸于今后的教学实践。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指导

吴世定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

一、主题选题指导课;

二、活动策划指导课;

三、设计制作指导课;

四、阶段交流指导课;

五、汇报展示指导课。

一、主题选题指导课

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对象,成立研究小组,形成具体可行的研究方案。

基本模式: 创设情境、引导发现——交流发现、形成课题——层层筛选、确定课题——指导分组、推选组长

主要任务: 1.引导学生根据主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围绕预设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选择活动的课题。当然,在实施初期,可由教师提出,学生选择,或学生提出,教师指导。

2.帮助学生整理并选择要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筛选。首先小组内交流:推选组织能力强,有协调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选出一名记录员,记录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推选一位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代表发言;开始讨论: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最关心的话题(问题)。然后全班交流:班长主持召开我感兴趣的问题交流会;选出两三名记录员,记录各组的问题;各小组汇报;其他成员补充发言;评价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筛选(选出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拟定出有趣、新奇、富有研究性价值的主题。选题的过程是要占用一部分时间,但学生经历了提炼课题的过程,也就是明确问题、课题价值判断、可行性分析的过程,是在进行严谨的科学探究训练。

3.帮助学生确定活动小组。一般来说,活动前,教师应根据研究 1 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做到心中有数。

4.指导设计方案。适当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精明的设计本身就是创新。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活动名称、目的、实施过程、条件准备、时间安排、预期效果等;在形式表达上,一般可采用填表式、过程记录式、计划书式等。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开题课注重情景的创设,一是在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从中发现问题。二是可以虚拟的情境。情境内容可以是故事、现实生活焦点或真实的生活场景,也可以是教师的即兴创作活动。不管何种形式的活动情境,原则上应该是学生活动场所必需的适宜的情境,能够创造出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氛围,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

第二、教师切忌包办。可能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会是五花八门、幼稚可笑的,涉及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那是他们思考的结晶,步入实践的第一步。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不能以权威自居,加以干涉和压制。

第三、面对大的课题,要帮助学生确定各自的子课题。如面对《走近中国传统节日》这一大课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交流,让学生再次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最想研究什么内容。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了:(1)春节的研究;(2)元宵节的研究;(3)清明节;(4)端午节;(5)七夕节、重阳节:(6)除夕节、腊八节;(7)调查当地各年龄段的人对节日的喜爱程度;(8)调查当地人的文化消费观念等八个子课题。

二、活动策划指导课、设计制作指导课、阶段交流指导课 活动策划指导课、设计制作指导课、阶段交流指导课就是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需要回顾回顾,总结一下收获,分析分析问题,调整一下思路,明确此后的活动方向和策略。其作用是承上启下,目的是 2 通过回顾反思调整完善,进一步提高活动效率和质量。

基本模式:

小组准备——汇报交流——相互评议——反思总结——调整计划

主要任务:

1.指导学生落实方案。学生的自控能力或者研究兴趣的转移,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督促、引导、组织的手段落实方案,以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2.帮助学生克服研究中的困难。例如:调查、采访的失败,小组合作的意见分歧,资料的搜集困难,预设方案的修改等方面,面对这些困难,学生研究的兴趣就有可能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会使研究停止。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小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了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

3.引导学生在小课题研究中进行自我反思。尽管我们制订了研究方案(计划),但是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情况不断发生变化,可能在时间安排、研究步骤、采访对象上需要根据研究的实施情况进一步调整。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方案反思。并对下一阶段的活动进行具体的规划。

4.帮助学生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向。学生的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对很多新生事物产生兴趣,转移预定的目标,而对于这些事物,学生往往不会考虑研究的价值或研究的可行性,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就会出现南辕北辙现象。

三、汇报展示指导课

首先进行的就是各小组作成果汇报。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尤其是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的时候,这种欲望可能会更加强烈,这时就需要指导教师组织对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既是对学生在行动研究中的情感体验、研究成果(如研究报告、制作、才艺表演等)的总 3 结,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还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研究成果交流既是成果的展示又是对研究的评价;既是学生研究过程的再现又是行动研究的小结;既达到了资源共享又达到了优势互补;既是对研究过程的反思又可以生成新的课题。

基本模式:

小组准备——展示交流——小组自我评价——组际相互评议 主要任务:

1.帮助学生整理研究成果并拟定汇报提纲。

学生经历了搜集资料、调查采访、参观访问、设计制作、实验操作等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之后,获得了丰富的过程性资料,但缺乏系统的整理,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成果,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材料进行系统地分析与整理,形成研究成果。之后就要考虑如何汇报研究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比较详细的介绍提纲,例如:活动主题或研究课题的名称及内容;合作伙伴与指导教师;活动或课题研究时间、过程;展示研究成果和解决的问题;反思:存在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今后应该注意什么等,有了这样一份汇报提纲,在进行成果汇报时就会有条不紊的进行了。这是汇报交流课的准备工作,也是交流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是在课前进行。

2.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成果展示形式。活动主题、活动方式不同,活动过程千差万别,成果展示的形式也就多种多样。可以是静态的交流,如一次作品展:模型类如车模、航模、建筑模型、玩具模型等;作品类如书法、美术、剪纸、折纸、插花、布贴画、其他手工制品等;样品类如获奖证书、专利发明证书等;图片类如数码图片、照片以及其他小制作、小发明等;电子类如录音带、录像带、电子演示文稿等影像材料。还可以是动态的交流,如开一次讨论会、一次口头报告、一次主题演讲、现场表演节目、演示操作过程等。静态的展示可以充 4 分发挥墙壁和橱窗的作用,把报纸粘贴出来,把小制作在教室里展示,这种静态展示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更多的交流是综合性的,既有多样的作品展示,又有作品或制作过程的介绍;既有方法的交流,又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既有活动的总结,又有活动的反思;既有前段主题活动的总结,又从中生成许多新的问题。由于研究成果的呈现和表达存在多种可能性,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总结交流进行的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成果展现形式。

3.组织学生现场展示、交流研究成果。

整理了研究成果,拟定了介绍提纲,选择适当的成果展示形式,接下来就要进行现场展示了。在现场进行展示、交流时要注意:口头介绍成果时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根据提纲依次介绍;声音适中,语速中等,吐字要清晰。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录像、照片、数据等资料通过电脑整合后进行展示,有助于提高展示的效果。现场介绍、展示时,小组成员要配合默契。

4.引导学生对研究成果进行问题性评价。

所谓问题性评价就是学生针对研究成果提出发展性的问题、建议或补充,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研究成果更趋丰富、合理、完善。首先要对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价,即对研究成果的内容、价值以及展示形式给与客观的肯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积极、发展性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以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

第四篇:什么是好课

什么是好课

来源: 余敏君 时间:09-06-09 人气:106

1什

么是好课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分别汇编了8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包括对其课堂教学艺术的解读、对其经典课例的评析、他们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感悟等。

拜读了钱守旺老师的“感受数学课堂魅力”,给我们一线教师解答了什么是

“好课’的问题。

当新课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的人文性教学之后,一节成功的课该有些什么特 点?钱守旺老师的回答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

关于“新”,钱守旺老师分析其内涵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不复制别人的思路,努力把课讲出新意,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产生学习妨效的欲望”,并进而阐释课堂教学中求新的几种途径:理念新——即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思路新——即体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利用。

关于“趣”,钱守旺老师指出:“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方法论意义提出

操作策略,“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关于“活”,钱守旺老师有深入的认识:“‘活’表面上是课程内容活、经验活、情境活,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活’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张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精神的感召。”并进而指出课堂上的“活”表现在“教学方法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

关于“实”,钱守旺老师指出:“就是教学中要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即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

关于“美”,钱守旺老师论述了课堂之美的三种形式:风格美、氛围美、感受美。尽管没有从美学的专业角度展开,但钱守旺所阐释的三种形式对课堂美学有实际指导意义。特别是对“感受美”的剖析,把学生获得体验的过程和感受上升到美的视野来强化,我以为这是钱守旺的贡献。就像认识“课程标准”一样,对钱守旺“好课的标准”,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其精神,内化为教学的能力与素养,而不应该追求表面形式。

仔细研读,发现钱守旺老师对“好课标准“的论述,是求质取神的平和与质朴之美,是一种美的高境界追求。这也是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所不懈追求的目标。

第五篇:综合实践课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结果的通报

各初中、中心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必修课程。近年来,各学校做了大量积极的探索与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我县整体实施情况看,问题和困难仍然较多。不少学校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为此,我们在全县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活动,力求通过本次评选活动抛砖引玉、以点带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落实和顺利实施。

本次活动对参评案例进行了严格评选,共评出一等奖 2 名,二等奖 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4名,具体评选结果如下:

姓名课 题 名 称获奖等级单位 张振苏我们和动物朋友一马河小学 李志波快乐的折纸一苏村小学

赵君霞消费二西黄村小学 左丽华走 进 邢 台二皇台底中学 王金戈学习嫁 接二晏家屯中学 李丽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二双楼小学 吴建梅感 受 春 天二北小庄小学

张彩霞防灾 减灾 大行动三南石门小学 张香丽电池的旅行三石头庄小学 贾兴华防灾 减灾 大行动三宋家庄小学 刘亚民在蔬菜的王国里三会宁小学 安先菊今 日 传 媒三豫办实验小学 孟宪静我 与 网 络三豫办实验小学 李振强关于近视眼的调查三马河中学 李香辰好读书 读好书三马河中学 冯叶芹防灾 减灾 大行动三西大树小学 吴立杰测量宿舍楼的高度三皇台底中学

郎小丑我们心目中的偶像优秀将军墓中学 甄子军防灾 减灾 大行动优秀冀家村小学 宋晨瑜近代化的探索优秀晏家屯中学 马彩霞身边的垃圾优秀冀家村小学

邢台县教育局教研室2008年10月

附件一:综合实践活动课范畴摘要.附件二: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摘要.附件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范畴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和实施、3—9年级学生必修的国家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基本思想就是引导和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走进科学,实践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生长点。它的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新突破,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形态的新构建,体现了国际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反映了当代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附件二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摘要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总结了近些年我国中小学活动课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课程的实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选题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实践体验阶段、成果表达和交流阶段。

一、选题阶段

选题阶段的任务是要求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选题阶段,研究性学习课程肩负的任务不在于使学生提出具有多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而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问题。

学生一开始不知从何下手发现何寻找课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观察问题,从中发现有价值的课题。课题可以由学生从其社会生活、学习生活或由教师列出的建议选题中自由选择。课题不宜过大,也不应该过分追求理论研究的前沿性。而应着力探究当地社会和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侧重于基础学科知识的激发和综合应用,力争满足学生个性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例如,分析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启发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可来自自已学的书本知识、来自平日观察和思索、来自生活体验、来自信息资料、社会热点问题、科学前沿问题等。)学生的题目类型没有一定之规,可以是研究一个问题、改进一种工艺、策划一次活动,也可以是设计一份产品、制作一件作品、完成一项调查。可以是理性思辨的,也可以是动手制作的。其来源极其广泛,教师应在实施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

在选题阶段要求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但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做好在选题阶段的指导工作。教师统一布置,组织学生参与选择课题,介绍各种信息,让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互相启发,逐步集中感兴趣的内容;帮助学生将感兴趣的内容概括成问题;组织学生从多种渠道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反复论证,明确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组织学生讨论明确自己所要解决的课题,哪些资料、数据、信息是必需的、最重要的,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得;指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主持学生课题的开题、立项认定、评审。

二、活动方案设计阶段

主题确定之后,指导教师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关于“活动方案设计”的专题讨论。讨论内容包括:确定研究方法(综合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访谈对象,确定实验内容等。这一阶段由课题组成员自主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例如,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教师应指出:调查法所研究的对象是已经存在的事实和现象,因此,实事求是是开展调查的首要要求,而且调查对象范围应具有代表性。

讨论之后就要确定具体的活动方案了。

活动方案内容包括:活动主持人,指导教师,活动目的,活动地点,人员分工,时间安排,活动过程等。

三、实践体验研究阶段

活动方案确定以后,学生就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实践、体验的内容主要包括:

1、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学生可以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资料、问卷调查、追踪观察、试验模拟、探索等方式进行资料的搜集。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得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

3、初步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功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在具体实施阶段,教师应对小组的研究进行具体指导,指导学生掌握资料收集与整理的方法,指导的不是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具体研究的方法。但一定要防止教师代替学生实施研究。指导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不指令”。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指导还要做到过程监控。目前监控的方法主要是要求学习研究小组每次活动前多必须向教师提交一份活动申请,教师对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如果认为没有大的失误或明显步合理的地方,方可批准实施。在活动结束后,研究小组还必须提交活动记录报告。

四、表达和交流阶段

成果表达和交流阶段,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在实际操作中,应坚持: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原则;表达方式多样化的原则;表达形式规范化的原则。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敢于并善于申辩。

在这一阶段,教师也要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对课题成果最佳表现方式的选择,表达方案的选择;在对各研究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就课题研究的结果与方法给以点评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课程实施结束后,帮助推广学生取得的优秀成果。

课程实施结束后,还要对课程结果进行处理。一方面对在课程实施过程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学生进行继续培养。另一方面对学习成果进行推广与反思。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和丰富的过程,因此应不断总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充实到新的课程实施中去。

宗上所述,研究性学习课程所强调的以问题为载体,以自主解决问题为重点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主体性的探究过程中知、情、意、行得到和谐发展。

下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是好课(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是好课(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实践课

    一、 活动主题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两千多年流传下来的良好的传统。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谢、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因此,设计了该主题活动,......

    我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教案 蘑菇的营养 敦化市额穆中心校吕红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全面了解家乡的特产蘑菇,了解蘑菇的形态、颜色,培养观察能力。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家......

    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的指导[推荐5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家必修课程,也是新课改革的一大亮点。但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的指导 ——胡云云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因种种原因,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性不......

    综合实践课活动计划

    综合实践课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

    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每一个华夏儿女最期盼的日子。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与新年有关的知识,从形式上的过新年到......

    综合实践课活动计划

    综合实践课活动计划 (露一手活动计划) 2010-2011第二学期计划总结综合实践课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

    综合实践课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课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课活动总结1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两年半,我校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样本校,为此,我们采取的策略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前一阶段我们在学......

    综合活动实践课教案

    综合活动实践课教案 主题: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力争上游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同学们进行集体教育,让同学们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端正同学对待学习的态度,班会中要穿插进一些古今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