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汇报材料
创建河南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
汇报材料
陕县教师进修学校 2009年11月
0 创建河南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
汇报材料
陕县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1995年被河南省教育厅验收为合格教师培训机构。现有教职工26人,其中专任教师15人。专任教师中,拥有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8人,专科学历4人。省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6人。班子成员8人,平均年龄47岁,结构合理,均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全体领导成员团结务实,严谨进取,富有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为本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在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对进修学校定位为“扎根教育实践,研究教师发展,服务基层学校”,紧紧围绕“塑师表,铸师魂”这一目标,确立了“学习改变命运,教育就是服务” 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抓管理,以情治校多激励,锐意进取提素质,创新举措求发展”的管理理念、“教师要为促进学员的发展服务,教师要为提升学校的声誉服务”的服务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与校本研修为主线,以提升全县中小学领导干部和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的工作思路及“敬业、务实、求真、创新”的校风,坚持抓好“四个到位”,落实“四个保证”,努力打造“定位准确,功能齐全,运转正常,效果良好”的教师培训机构,为陕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今年6月份通过三门峡市标准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验收。
一、基础设施到位,为教师培训提供阵地保证。我校总占地20.5亩,建筑面积7722平方米,拥有培训楼一幢,建筑面积4611平方米,办公楼一幢,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学员住宿楼一幢,建筑面积1611平方米,其他建筑700平方米。学校拥有标准化教室29个,标准化篮球场1个。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共有藏书16000册,新更新1600册。我们又筹资16余万元,建成了具有现代化水平、适用各学科教师培训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目前可一次性容纳500余人同时进行培训。培训设施的完善奠定了全县教师培训的基础。
依托本县实验小学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实践活动,使其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培训者素质到位,为教师培训提供师资保证。
常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为切实做好培训工作,我们把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一抓专职教师,全面培优。为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真正成为师者之师,我们组织教职工开展谈心活动和“提修养,强素质”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素质和职业责任感;开展读好书活动,积极打造书香校园;采取“走出去”的办法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取经,更新教育观念,开阔培训视野;举办三笔字、普通话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活动,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举行新课程课堂教学下水课、培训教师过关课、外出学习人员汇报课的 “讲三课”活动,不断增加教师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
二抓兼职教师,打造精品。我们采取从省内邀请资深专家(如省教育学院任民教授、民权县实验中学申宣成校长),从市职业技术学院聘请知名教授(如系主任万平、裴跃进教授),从县教研室聘请著 名教研员(如张建刚主任、李宗玲老师)以及从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一线聘请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如省级名师项永生、市级名师董银巧老师)等方式,组建了一支高学历、高能力、高素质的40名专兼职培训者教师队伍,提高了培训的广度和深度,更好服务了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培训服务到位,为教师培训提供效果保证。
过去,基层教师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将培训看作负担。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认真进行了调研和反思:一是基层教师工作压力大,工学矛盾突出。二是教师培训单纯讲理论的多,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为此,教师培训突出了打造教师职业幸福生活、有效解决教师们教学中困惑的主题,唤醒他们工作的激情,丰富他们的教育手段。
针对我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农村学校布局分散的实际,我校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努力凸显为农村教师服务的意识,切实发挥为农村教师队伍服务的办学理念。
一是深入基层,将专业引领切实融合在基层实践中。我们实行“五四工作制”:除周五到校集中外,其余四天专职教学人员全部深入基层听课座谈、跟踪调研,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近年来共累计听课600节,指导培养青年教师120余人。同时实行上课指导制度。我校9位骨干教师相继深入到县东薄弱的农村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蹲点上课,他们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带给基层教师,为基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二是开展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组织县内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送课。近年相继组织省级教学名师、优秀班主任、实验幼儿园老师为山区孩子上课560余次。通过课例观摩、互 动研讨、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广大农村教师答疑解惑,帮助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三是实行联合办学,为广大教师学历提高创设条件。我校上挂湖北长江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下联中小学校,近年来不断举办学历进修班,共培训教师1300余人。
四是创新培训模式,为教师参训提供便利条件。我们在培训中坚持“两个倾斜,六个结合”:“两个倾斜”即向农村倾斜,向薄弱科目倾斜;“六个结合”即校内培训和送教下乡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和分类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专家主持引领和全员互动相结合,远程教育培训和面对面培训相结合。为了方便基层教师接受培训,有效解决工学矛盾,我们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我校培训者经常利用晚上和双休日到基层“上门”培训。为了不增加基层学校的负担,教师们克服天气恶劣路途遥远的诸多困难,常常是披星戴月的往返。实践证明,这种培训形式,深受基层教师欢迎,效果良好。近年来,组织开展了师德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幼儿园园长培训、新教师上岗前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幼儿园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新教材新教法培训、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培训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受训面达95 %以上。在培训内容上涉及到人文教育与师德素养、课标与教材研讨、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案例探析、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多媒体课件制作六个版块。民主平等、交流研讨的培训氛围,帮助学员达到了从“文本”理念向“行动”实践的转化。在培训班上,学员思维活跃,学习氛围热烈 4 浓厚。全员参与的培训,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丰富了教师的教育手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了“培训就是福利”的理念。
五是规范校本研修档案建设,促进培训工作规范化。我们采取“分片试行,整体推进”的模式,选派专任教师蹲点基层学校,手把手示范指导。目前,全县校本研修示范点达到25所。
同时,我校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师资、场地服务社区,为地方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人,有力支援了我县经济发展。
四、考评制度到位,为教师培训提供机制保证。
为了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我们完善了评价制度,尤其注重过程管理。
一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成就一所好学校,因此我们注重班子团结,并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火车头”和“领头雁”作用,在管理中做到了以人为本和民主管理,提高了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健全有效考核机制。我们完善教师培训质量监控、检查、评估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学员培训档案,进行严格的结业测试,并选派优秀教师管理培训班,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每年召开全县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表彰总结会议,总结经验,查找问题。
三是坚持跟踪调研。我们对受训学员实行跟踪评价,通过听课、座谈、问卷等多种渠道及时反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由于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我校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我们总结的 《发挥“五员”角色,积极推进整体研修工作》的培训经验,在全国师训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典型经验介绍,并引来了省内外兄弟学校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我校教师培训工作三次被《三门峡日报》作典型宣传报道,受到社会广泛好评;我们实施的“五环五扣”培训模式被三门峡市全面推广,成为教育系统学习的一面旗帜;在河南省首届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技能竞赛中,我校获得市级先进组织奖,教师李晓宁、段红霞、卫秋丽分别获得省级二等奖和三等奖。在2008年全省教师培训年活动中,学校被省教育厅授予教师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在教研方面,我校承担的两个科研课题《中小学教师阅读状况调查研究》和《利用计算机技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实验研究》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近三年,我校教师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论文11篇。
荣誉面前不骄傲,追求路上不停步。虽然我们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距上级要求和基层教师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今后,我校将以这次创建河南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起点,虚心聆听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教师满意的培训基地”为努力方向,继续发挥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职能,团结奋进,扎实工作,为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打造高水平的县级教师教育平台
——创建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今天,是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乃至神木教育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各位领导和专家不辞辛苦,不畏严寒专程前来我县评估验收我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这是对神木教育事业和教师进修学校的鼓舞和鞭策。在此,受县政府委托,我谨代表进校全体教职工和全县4500多名教职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进修学校开展示范性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基本情况
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位于神木县城人民路中段,占地面积21.6亩,建筑面积10320平方米,总资产280多万元。学校创建于1980年,是县教育局专属的一所独立办学实体,它是集教师进修、教研教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县中小学(幼)教师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教师进修学校不断积极探索,规范管理,整合资源,优化条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创新研训机制,发挥培训职能,“培训、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的办学功能不断拓展,品位和形象不断提升。为推进我县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新课程的改革、实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强化全县教师教育,推动教师教育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提高认识,统筹安排,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1.全员动员,以评促建。
按照《陕西省关于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县政府责成教育局于2010年8月向市教育局呈报了《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发展和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末到“十二五”初创建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的宏伟目标。县上及时成立了以王斌副县长为组长,刘会高局长、贺玉平副局长、杨彦林校长为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在进修学校设立了创建办公室,由杨彦林校长任办公室主任,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创建工作以来,领导小组一是通过强化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引导全体教职工认识迎评创建的重大意义,掀起迎评工作的新高潮,营造浓郁、热烈的迎评氛围,提高师生员工对迎评工作的关切度、理解度、认同度。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树立迎评意识,提高迎评认识,统一迎评思想,明确迎评任务,制订迎评措施,落实迎评责任。
二是各司其职,充分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在迎评促建期间,进修学校以主动、积极、自觉的行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度的责任感参加评建的具体工作。在学校内部形成了目标同向、责任明确、责任到人,比学赶帮的工作机制。
三是分步推进,有序开展。拟定了宣传、动员和学习,自查、自评与自建,预评、迎评和参评,总结、整改与提高四个阶段。形 2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成了举全县之心力,用全楼之资源,集全校之智慧,促创建工作的工作态势,使迎评促建成为凝聚人心、焕发精神和增强活力的工程。
2.政策保障,领导给力。
县政府将教师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盘子,设立专项经费,全力支持创建工作开展,仅2011年就拨款100万元用于创建工作。县教育局把进校建设作为省级教育强县创建、复验的重要部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教师培训、干部培训、进校领导班子等重大问题。一名局领导牵头落实整改投入,更新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并在进校具体规划,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统筹,精心指导,予以倾斜。2009年5月,县教育局将进校、教研室、电教中心的人员进行了整合,确立了教育中心各单位以进修学校为龙头,以教研室、电教中心为两翼,其他单位积极发挥各自单位在教师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的工作格局,实现了整合资源,研训一体,齐抓共建。创建工作以来,各级领导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市教育局局长常少明同志于2011年5月年两次来我校视察指导,市教育局调研员贺敬、市继教中心主任毕生元等领导多次来进校检查指导,县委常委、副县长周锦峰、主管副县长王斌亲自来校视察并参加我校的培训与评估工作,县教育局刘会高局长多次亲临我校,现场办公,解决创建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进校职能的发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稳扎稳打,分步推进。2005年6月27日,我县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对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进修学校被评为优胜单位;2010年10月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对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进校“现代远程网络教育总结性检查评估”验收,被评为办学良好单位。同年,我校学历提高教育招生突破1500名大关,招生经验在市上予以推广,这些使我们离省级示范目标越来越近。在此坚实的基础上,2010年全面启动争创省级、国家级示范性教师培训学校工作。
三、达标创建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坚强发展中心。
组织人事部门重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竞争上岗产生党支部书记兼校长l人,副校长3人,工会主席1人。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5岁,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四人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均在20年以上,具有较强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
在学校内部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校长负责制,设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奥鹏远程教育办公室,电大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学校机构健全,设置合理。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按照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总体思路,不断提升进校班子学习力,创新力和决策力。树立情感与制度并重的管理观,作风亲和,作风民主,做人阳光。进校领导班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团结和谐、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勤政廉洁的领导集体。
(二)规划管理科学有序,功能定位准确多元。
在学校发展和各项继续教育中,进修学校始终贯彻了规划先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行,制度保障的管理机制。
1、依法治校,健全制度。
为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民主管理水平,调动和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通过教职工大会,制定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四大类218种,其中,建设、发展、教师管理、部室职责等72种,电大开放教育管理制度47种,学历教育、远程教育管理制度33种,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10种,奥鹏远程教育管理制度56种。这些制度在实践中经过不断修订、补充、完善,发挥了其应有的指导、管理、约束作用,执行情况良好,体现了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方略。
2、计划先导,管理细化。
计划是实施培训的先导和依据,根据《神木县“十五”教育事业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榆林市“十五”和“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各项规划,我县制订了《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2008--2012年发展规划》和《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2012---2017年发展规划》、《神木县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神木县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宏观上指导教师教育工作。为了夯实培训的各个环节,学校内部建立了《质量监控、检查、评估制度》、《培训学习考核制度》、《辅导教师条件与职责》以及《学历教育辅导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使培训与考核、测试、评估紧密结合起来,规范了教学管理,保证了培训质量。同时,我们主动地发放征求意见表,以座谈会、个别谈话、下乡招生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教师的意见,为我们不断改进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管理和教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3.资源整合,机制有效。2009年5月20日,县教育局把进校、教研室、电教中心等机构进行了整合,按照“人事关系不变,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四个方面的资源整合,建立进校、教研室和电教中心人员与全县中小学校联系和沟通的工作机制。一是进校、教研室、电教中心三位一体的资源整合,二是联办高校的资源利用,三是名师、专家教授资源引进,四是以进校网站为平台的网上资源共享。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了我县教、科、研的和谐发展。上挂高校,联合办学,借助高校的师资优势和科研优势,先后与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陕西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工大等高等院校联合举办了相关学科的中师、专科、本科三个层次的学历提高教育,强化了进校的职能作用。
4.拓展范围,功能齐全。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指导和服务,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按照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制订《神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培训方案》,大力实施本县中小学教师及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培训管理工作,积极参加和推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和教改实验,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进修学校教师分片分校负责,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年终由县教育局派人员到各学校进行检查、评估验收,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
在各类教师教育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培训过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通过收集、梳理和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反思问题,改进培训方法与措施,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县上将教师培训与教师的职称评审、评优树模、教学能手评选挂钩,并将教师培训纳入各乡镇年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增强了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2007年起,我校就按照县教育局下发的《神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制度》以及《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档案管理制度》等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系统地实施了计算机信息化档案管理。在培训中,重视培训学员的学分登记,继续教育证书的填写,对全县教师的培训及时、规范、准确地予以记录。学分登记率100%。目前,各类培训档案资料管理规范,资料齐备,分类合理,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优质发展平台。
在进校建设和发展上,历任领导都能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积极谋划,提出了“扩建改善、改造提升、添置发展”的学校建设思路,加快进校整体建设的进程与步伐。
神木县财政在足额、按人、按时拨付办学经费的同时,每年安排继续教育培训专项经费100万元,进校自筹100多万元,全部用于教师培训和用于创建工作。目前,教师进修学校拥有专业教学教室10个,其中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电子图书阅览室1个,图书室1个,综合实验室1个、仪器室1个,微格教室1个,多功能报告厅1个、电子备课室1个、心理咨询室1个;普通教室3个;部室齐全,功能完备,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达到了本省同类进校的先进水平。
为满足各项教育教学需要,不断扩充教学资源,先后添置图书资料1.4万余册,电子图书20000余册,报刊杂志30多种;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软盘等教学资料达2000多小时,教学设备资源更新率达16%以上,且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使资源充分发挥其价值,制定各类规章制度,资源专人专管,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
(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夯实学校发展基础。
进修学校教师是教师之师。通过整合、选调和选聘,加快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步伐。进校专兼职教职工由创建前的14名增加到59名,其中专任教师25人,兼职教师29人,管理人员3人,后勤服务人员2人。专兼职教师中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务的25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20人,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93.8%,高级职称占40%以上。有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学历52人,专科学历7人;专、兼职教师教龄都在15年以上,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业绩。在专、兼职教师中,学科配备齐全,有多名在我县区域内能够上示范课、研究课,大部分教师既承担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教学,又担负着中小学教育教学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任务,已初步建立起一支师德品质好、办学理念新、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
在教师管理上,全面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量化管理,制度化约束,人文化管理,事业上支持,进修上鼓励。一是业务上压担子,给任务,促成长。坚持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专任教师定期蹲点制度,领导带头,深入中小学听课、评课,作专题报告,参与指导教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研教改。二是限时间,给机会,促进步。学校进行统一集中与外出学习,给教职工学习机会,限时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统一组织教职工学习信息技术,课件制作,熟悉中小学教师教育特点和规律,进行自我提高。三是限年龄,提要求,讲实效。我们要求专任教师不管年龄高低,学历都要达到本科。目前已有16人本科毕业,2人取得硕士学位。四是“走出去,请进来”,送教到校与高端培训并重。把业务能力强、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口碑好的教师组织起来送教到校,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既锻炼了本人,又能起到示范作用;邀请著名教育思想家魏书生和陕西师范大学、省电大等高校的专家、教授以及名校长等讲学,让高层次的专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涌现出市级教学能手1人,县、市级骨干教师4人,县级优秀教师4人。
(五)教师教育效果显著,职能作用发挥充分。在培训方面,各类培训项目齐、管理细、效果好。1.专业教师培训。2001年以来,举办教师职务培训六期,受训人数2145人,覆盖面达96%;举办骨干教师培训4期686人,骨干班主任培训2期 240人,组织中小学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全员培训5036人次,举办微软的携手助学培训,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据统计,十五以来,全县95%的中小学教师接受了专业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
2、新教师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教师队伍建设要求,2003年以来,制度化地对县上公开招聘的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十期,2603人名新教师取得了上岗资格,为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教师队伍增添了新活力。
3、新课程培训。根据新课改要求,对全县中小学教师分期分批进行了新课程全员培训,全县所有教师均接受了新课程通识和教材教法的培训,培训2380人,覆盖面达到95.5%。分层次、强制式、普及型、全员性的培训,有效地加快了新课改推进,实现了新、旧教材的顺利过渡。
4、教师全员培训。针对培训量大、面广、人多的实际,我们制定了教师全员培训计划,采取了分散学习、集中授课、送教下乡等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基层教师的工学矛盾,共组织全员培训9018人次,使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达95%以上。此外,2008年以来,我们先后举办了9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安全应急管理专项培训,受训教师达3691人;举办了8期教师资格认定基础理论知识考前培训,受训教师达1869人;组织了“阳光师训”小学段和初中段教师培训三期,受训教师达1980人;完成“国培计划”二期,参加学员达1028人;举办了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教师达433人。
5、教育干部培训。围绕“三支队伍”建设目标,我们先后举办了三期小学校长岗位提高培训,由神木县十佳校长、名校校长任课,传经授道,共培训中小学领导干部240人,使98%以上的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绝大部分成为了学校管理的佼佼者。有多人获得榆林市优秀校长、神木县十佳校长荣誉称号。
6、学历提高培训。学历教育是进修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我县教育工作的亮点。在学历教育方面,我们做到了“四个一”,即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一个思维,超前实施,上挂下联,联合办学;一个关口,招生宣传,面对学员,保证质量。一项政策,学费减免,先入后交,方便快捷。一个工程,注重过程,严格考核质量第一。目前,面向县域乃至榆林市,建成陕西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校外学习中心、西北工业大学网络学院校外学习中心、“奥鹏”神木学习中心和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神木工作站等多个学习中心,开设专业73个,在校总人数突破1500人,累计有9886人的接受了学历补偿或学历提高。
7、专项培训。根据教育教学需要,举办了少队辅导员培训、代课教师岗位培训、学籍档案管理员培训、学校中层领导新课程培训、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幼儿教师培训、教育心理学培训、英语口语培训、理化生实验员培训等17期专项培训,共计培训1479人次。
截止2011年,我校共组织了各级各类非学历补偿培训87期,参训人员23827人次,受到各级各部门以及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六)扎根校本教研实践,努力提升办学品位。
多年来,我们十分注重发挥“三位一体”的教科研模式的作用,教师进修学校、县教研室、电教中心联手互动,抓教育科研,抓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先后指导各中小学申报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13项,其中取得市课题立项资格并结题3项,即《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研究》、《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和《学科教法开放性的研究》;省级课题立项并结题6项,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研究》《、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的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学科课件库建设与应用研究》、《“小学生自助式”学习的实验研究》、《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研究》;国家级立项并结题2项,即《植物标本整理和运用电化设想》和《中学生物课外活动与素质培养的研究》。此外,通过组织义务教育教师示范教学、新教材教法、课件制作比赛、论文征集等教研活动,有效地落实了科研兴教战略,提升了全县教科研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实现了指导基层与自身的共赢,进校教师先后在国家、省级的报刊上发表教研论文7篇,市级11篇;先后推荐教科研论文60多篇在《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形成了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的良好局面。
(七)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办学30年来,我校不断探索自己的办学模式,营造办学特色,彰显学校魅力。
1.重心下降,阵地前移。针对学校布局分散、交通不便、和教学活动的实际,从2000年起,我们打破了单一的集中培训模式,采取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校内办班与校外设点培训相结合,双休日、节假日培训与周内一至四晚上学习为补充的培训形式,教师教研员下乡镇、到学校、进课堂,送学到人,授课到校,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学校教师的工学矛盾,提高了授课效率。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2多策并举,注重过程。近年来,我县开放教育、网络教育、奥鹏远程教育等学历教育上不断创新,寻求突破。探索形成了“自学—辅导--作业--实践—监测--考核”的独特的开放教育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探索建立了视频案例研究模式,集中培训、个人自学与岗位训练相结合模式,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结合模式,参与研究体验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实践研究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网络互动模式等8种办学模式。这些模式实践,有力推动了函授学历教育积极、健康、有序的发展。
3.广开渠道,强化实践。为了能使培训很好服务于实践,转化成效益,我们狠抓了实验基地的建设。根据师训工作实际,我们先后与职教中心、神木中学、第六小学、第六中学、第二幼儿园、水磨河九年制学校等十多所学校签订了长期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依托这些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实践活动。进校定期安排专任教师进入基地,深入课堂,开展调研,指导课改。基地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使进校教师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效益,受到教师的青睐,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在改革中创新,再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办学模式和教学管理的创新,推动了学校办学效益的的提升,加速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目前,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风格、办学效益在全市均处领先位置。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受教育对象,服务教育改革的格局初步形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5年以来,教师进修学校连续5次被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评为“先进校外学习中心”;连续5年被市继续教育中心评为“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连续六年被省、市电大评为“先进单位”;多次获得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称号。2006年中央电大“四星级考点”、“优秀考点”挂牌;2008年西交大、东北大学同时授予招生“先进单位”称号。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经验先后被《中国远程教育》、《教师报》等专题专版报道。
四、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对照省级标准化进修学校标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我们的工作仍然在一些问题。诸如如何实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打造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如何实现资源最大化,走教科研强教之路;如何更好的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师提高等等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懈努力。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我们将以此次评估验收为契机,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实施“两优战略”,建设西部教育强县宏伟目标,抓住我县“打赢四大战役,建设五个神木”的有利时机,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教师教育工作,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建设一流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为我县教育事业高位发展,为神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献。
谢谢大家!
二0一一年一月四日
第三篇:关于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汇报
关于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汇报
(2005年11月29日)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快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和建设,迅速构建我县多功能、区域性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以满足日益增涨的教师教育的需要,我们按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要
求,向省教育厅、市教育局递交了“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必要性
1、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完成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工作任务后,工作重点已转移到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的新阶段。但从整体上看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比较薄弱,功能单一,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需要,不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为此,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2002]3号)、《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2003]2号)和《关于加快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2004]4号)等文件,规范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
2、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是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教师、学校领导、政府或社会的重视,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方法、形式、途径也越来越丰富,教师教育网络的校校通更给教师教育搭建了新的平台,所有这些都给教师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建成是有县人民政府领导、县教育局主管,以实施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主要任务,并具有与教师教育相关的管理、研究、服务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作用等职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
3、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是解决当前教师培训学习、教学研究、现代化手段运用脱节问题的“妙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是以“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为原则,实现以教师进修、教研、电教和教科研等相关教育机构的资源整合,把几股力量统筹在一起,形成合力,互为支撑,相得益彰,更有利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真正成为本地区具有教师培训、管理、信息资源服务等多功能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形成上挂高等院校,下联中小学校的开发性、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4、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有利于提升教育工作水平和功能,有利于争取上级的支持和扶持。为加快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与建设,构建多功能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按照“以评促建”的原则,教育部决定于2005-2007年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评估认定150所左右的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每年计划评估认定50所左右,分三年完成。创建成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单位,国家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资金50万元),省也要配套给予奖励。这无疑为我县的教师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也是对竹溪前一阶段教师教育工作的肯定,更有利于县级“五个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档次的提高。
二、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可能性
(一)领导非常重视。接到上级文件后,王局长和分管教师教育工作的梁书记当既批示,要积极争创,想方设法达到目的。按照教育局领导的要求和批示,我们于9月12日以县政府文件的形式向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了申报。9月18日,市教师管理科组织人员对竹溪的申报工作进行了考查指导。在此基础上,市教育局已将竹溪和房县呈报省教育厅。并定于10月中旬组织市级专家对县级培训机构进行检查,省教育厅定于10月底对县级培训机构进行检查,教育部于12月下旬对县级培训机构进行评估。
(二)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我们按照“示范性县级培训机构评估标准”,进行了认真自评。经过自评应得分为100分,实际得分为93分(按整合资源后量化得分)。其中,组织领导,规划管理,基础条件,师资队伍,功能发挥,社会影响,特色创新等硬件、软件上都达到或超过评估标准。特别是在基础条件硬件方面,不论是校园面积,校舍容量,还是专业教室,现代化的设备,就目前的真实水平已完全达标。再加上近几年来,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具有贫困山区教师教育的特色,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所以就创建的软、硬件条件来讲,我们已具备有一定实力和良好的基础。
(三)这次创建工作不需要增加建设投入,不需要增加人员、不牵涉编制、级别。
三,迎接上级验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实现教师进修学校、教研、装备等部门和机构的资源整合,形成优势互补。(这一条是关系到能否创建
成功的关键,是“一票否决”硬性要求。)
(二)培训经费,财政拨款上还没达到标准。(县政府财政拨付的年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全县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政府财政投入占教师培训经费的60以上。)
四、迎检急需做的工作
1、成立争创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创建工作。
2、出台创建县级示范性培训机构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创
建工作专班,各工作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目标到人,任务到人。
3、拿出可具操作的整合工作实施方案。
4、积极当好县委政府参谋,求得上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三家整合的编制文件等)。
5、切实抓好档案资料的建设。
五、关于资源整合的设想
(一)成立机构:将进修学校、教研室、装备站三家机构整合为:竹溪县中小学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二)机构级别:按教师进修学校原级别(正科级)。
(三)机构班子配备(中心的领导班子组成):进修学校校长为中心主任,学校其他副职干部、教研室主任和装备站站长为中心副主任。
(四)人员编制:中小学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人员编制由进修学校、教研室、装备站三家按原县编委给定的编制使用。
(五)整合以县上文件为准,形成一块牌子、一套班子,各职能部门仍在原地办公,其隶属关系不变、工作职能不变、经费渠道不变、管理责任不变。
(六)整合后的功能定位
是由县级人民政府领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以实施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为主要任务,并具有与教师教育相关的管理、研究、服务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作用等职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
(七)整合后的职能发挥
1、切实加强教师培训机构与电教、教研等相关部门的整合,优化管理资源和配置,形成合力。提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使其为全县在教学信息资料、实验技术、教研等方面有指导作用的培训与管理中心。
2、为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服务和支持,为广大中小学教师享受进修或培训的权利和履行业务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组织保障,承担管理全县教师教育有关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等功能,成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现代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和教改实验,为全县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提供指导和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全县的研究和指导中心。
《关于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汇报》
第四篇:陕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自评报告
陕县教师进修学校
创建河南省县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自评报告
陕县位于豫西丘陵山区,全县面积1763平方公里,辖4镇9乡,总人口34.5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畜牧兼并的山区县。全县拥有成建制中小学119所,幼儿园36所,在职教职工3900余人。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标准化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教师2008[158号])和三门峡市教育局《转发河南省<关于开展标准化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三教文2008[101号])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县教师培训机构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陕县教师进修学校在2009年6月通过三门峡市标准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验收的基础上又向省级示范性进修学校迈进。我们对照《河南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试行)》,逐项进行了自评。现将自评结果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优先发展教育,特别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发展县域经济、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奠基工程来抓,把教师学习与学校建设作为当地基础教育发展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有关教师教育的政策法规,制定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采取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形成了县人民政府领导、县教体局主管、教师进修学校具体承办的教师培训体系。陕县教师进修学校是我县唯一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有一个管理水平高、业务素质精、工作作风好的领导班子。现有领导班子成员8人,平均年龄47岁,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2人,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务实,严谨进取,富有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为本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应得分10分,实得分9分。
二、功能定位
为切实加强教师教育工作,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馆实现了优势互补,形成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上和湖北长江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合作办学,下与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等中小学校建立了联系和沟通,具有承担全县教师教育的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功能,形成了组织严密,协调一致,管理规范的“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现代教师培训体系。配合县教体局统一组织实施全县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培训及培训管理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教师教育的各项任务。积极参加和推动中小学开展教师教学研究活动和教改实验,为全县小学开展教师校本研修提供指导和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配合县教体局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帮助本县中小学教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开展自主学习,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 为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应得分8分,实得分7.5分。
三、规划管理
我校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管理,保证学校各项办学目 2 标的实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对各职能部门都实施了明确的目标责任制,人人有目标,个个有任务,形成了高效的运行机制。在师资管理上,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规划、管理制度,完善了相配套的执行机制;全体教师都制定有个人成长规划,执行良好。学校每年选派专任教师蹲点,研究一线教师实际需求并认真落实。
学校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关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可行性的《陕县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师培训质量监控、检查、评估等一系列制度,保证各类教师培训规范有序、过程管理资料翔实、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培训学员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
能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反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建立了全县小学教师、校长培训和本校教师学习业务进修档案。各类档案资料齐全,分类合理,管理规范,基本符合上级档案部门管理要求。实施了小学、幼儿园和校长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制度,学分登记率达100%,培训活动登记及时、规范。
应得分6分,实得分5分。
四、基础条件
我校占地20.5亩,建筑面积7722平方米,其中培训楼一幢,建筑面积4611平方米,办公楼一幢,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学员住宿楼一幢,建筑面积1611平方米,其他建筑695平方米,可一次性承担人500以上的培训。建有标准教室29个(多媒体教室2个,电子阅览室、专用语音室、综合实验室、卫星接收室、光 3 盘播放室、图书资料室各一个)。图书室在册书籍16000余册。音响资料总量达1000余小时。三年内更新图书1600册,更新率达10%以上。图书音像资源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利用效率较高。
依托本县实验小学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开展了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实践活动,使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学校建有校园网,实现在局域网上存储和共享教育资源,能满足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
2名专职管理人员,均参加过省、市专业培训,能保证远程教育教学和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
应得分19分,实得分18分。
五、经费投入
由于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我县财政比较困难。但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不断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现已建立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的教师教育保障机制。人员经费能做到按人、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县政府财政拨付的年教师培训经费能满足培训需要。
应得10分,实得8分。
六、队伍建设
我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专兼职教师及管理人员队伍。
现有教职工26人,专任教师15人。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8人,专科学历4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5人,拥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多年的基层教学实践,使他们拥有丰富的中小学和幼儿 4 园教育经验,有较高开展和组织教师进行有关继续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熟悉基础教育,能够深入中小学课堂,参与和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引领能力。
根据我校的性质和任务,我校邀请河南教育学院、开封民权县实验中学、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县教研室、基层中小学的优秀教师20余人作为兼职教师。在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上,我们做到了规范化、制度化,与每位兼职教师签订了聘用合同,明确了他们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兼职教师每年参加有组织的活动都在30学时以上。兼职教师作用发挥突出,工作成绩有实效。
应得12分,实得10分。
七、功能发挥
我县地域广阔,东西狭长。我们在培训工作中牢固树立为农村基层教师服务的意识,创新培训形式,注重提高实效。坚持向农村倾斜,采取校内培训和送教下乡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类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专家主持引领和全员互动相结合,远程教育培训和面对面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在与教师平等对话、合作交流中开展教学研究。
各类培训覆盖面宽、管理严格、资料齐全、效果明显。开展了中小学校长培训、幼儿园园长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上岗教师培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新课程培训和学历培训等。其中,校长培训、新上岗教师培训、新课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培训率均达100%;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率达97%;有效地组织了全县中小学教 5 师通过参加湖北长江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函授学习等多种途径进行学历补偿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逐年稳步提高。全员参与的培训,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丰富了教师的教育手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结合我校实际进行培训者培训。狠抓师德教育,聚浓教师职业情感;开展教师读好书活动,收看网络视频,拓宽教育视野;选派骨干外出取经,为培训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利用师资优势和场地面向农村基层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近三年通过培训输出劳务务工人员已达1000余人次,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学习型社区的建立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全面指导小学校本研修档案规范管理工作。采取“分片试行,整体推进”的思路,深入基层指导,校本研修示范点达到25余所,为提升全县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奠定良好基础。全县各中小学都建立了校本研修制度。我校对中小学开展教师校本研修提供有效的师资与资源支持、指导和帮助。为县级及以上行政部门提供教师教育、教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策咨询建议和咨询报告,部分被教育行政部门采用。
应得29分,实得27.5分。
八、社会影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较高评价。2005年,三门峡市校本研修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五环五扣”模式在全市推广。在2008年“全省教师培训年”活动中受到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表彰,学校被授予河南省教师培训年先进单位。在首届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技能竞赛中,我校教师李晓宁 6 获得省级二等奖,段红霞、卫秋丽获得省级三等奖,我校获得先进集体奖。《三门峡日报》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两次宣传报道了我校的培训经验。《发挥“五员”角色,积极推进整体研修工作》经验材料,在全国师训工作会议上交流。河北省邯郸市教师进修学校和辖区兄弟学校相继到我校参观学习。
应得4分,实得4分。
九、特色创新
本着“塑师表,铸师魂”的校训,秉以“敬业、务实、求真、创新”的校风,坚持 “以人为本抓管理,以情治校多激励,锐意进取提素质,创新举措求发展”的管理理念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与校本研修为主线,以提升全县中小学领导干部和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的工作思路,在教师培训工作中,走出了一条具有陕县特色的道路,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
应得2分,得分1.5分。本次自评共得分90.5分。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评,我校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教师结构不是很合理,知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2、办学条件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3、创新办学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整改措施:
针对存在问题,我们的整改措施是:
1、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师知识结合,提高教师素质。
2、充分利用培训经费,真正使培训工作发挥有效作用。
3、创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层次。
通过这次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的评估,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同时也更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回顾过去,欢欣鼓舞;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全体教职工决心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扬长避短,不断创新,使学校各项工作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为陕县教育的发展谱写华美的篇章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敬请评估。
第五篇:民权县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自评报告
民权县教师进修学校
申报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自评报告
接到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14年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候选单位的通知》,学校党委非常重视,重新学习了省教育厅下发的一系列文件,认识到参与申报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不仅可以进一步引起广大教师对培训工作的重视,调动教师自觉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按照评估标准的要求,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适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完善和提高,这是难得的契机,更是强大的发展动力。为此,提出了“高度重视,以评促建,着力推进教学改革与建设,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培训质量,全力做好迎评工作”的要求。在教体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以进修学校吕兆伟校长为组长,办公室、教务处、招生办等相关科室抽调骨干力量为成员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我们严格对照评估标准进行了认真的自我评估,对各科室的档案材料及自评结果进行了分析、审核和汇总,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督促整改,达到了以评促建的目的。现将自评结果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1、组织保障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建设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法规,把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列入我县教育发展规划,将我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
政府预算,按我县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对农村中小学按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县教体局不断强化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并对所开展工作进行有计划地督促检查落实。
2、机构管理
民权县教师进修学校始建于1981年,民权县教师进修学校是一所由县人民政府政府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办成人教育学校。多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负责我县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的策划设计、组织实施、服务指导、管理评价,已逐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之路。
2012年,我校已实现与教研、科研、电教等相关机构的职能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共同参与培训工作,发挥了教育合力。不定期聘请商丘师院等高校的专家到校讲课,和这些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民权县实验小学、第三小学作为我校的实践基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3、领导班子
根据高层次学历培训和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需要,依照选聘干部的标准,我校与组织、人事部门配合,逐步调整充实了领导班子,改善了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他们平均年龄36岁,全部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工作中我们不留真空,明确职责,各负其责。具体来说:吕兆伟校长抓全面;李彦华副校长主抓学历培训
和校长培训;李思强副书记主抓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岗前培训。从学校目前的组织建构来说,管理层成员政治素质扎实,业务水平过硬,是一支热爱教育工作,懂得教育发展规律,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领导班子。近三年考核综合满意率达95%以上。
4、经费保障
我县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经常性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和专项经费,按时、足额拨付。经费预决算制度和审计监管制度健全。近三年经费审计合格。
二、基础设施
1、校舍条件
进修学校是经省教育厅批准备案的全县唯一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有独立的校园校舍,规划合理,功能明确,校园环境文明整洁。占地220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学校现拥有综合实训楼1栋、教学楼2栋、办公楼1栋、学员宿舍楼2栋。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有:微机室6个,电脑350台,多功能学术报告厅1个,网络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12个,心理健康辅导室1个,图书资料室2个,电子阅览室1个,能同时承担开展800人的专项集中培训。
2、培训条件
学校建有自己的网站,配备了独立专用的服务器,具有与教育网、公网进行有效连接的网络环境。电脑350台,有足够而先进的电子白板、教学录播系统、双向视频等设备。能为本地中小学教师提供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有效的支持和服务。学校藏书丰富,图书资料3万余
册,订阅报刊80余种,音像资料1500多小时。各类资料管理有序,借阅有专门人员负责登记。每五年图书音像资料和数字资源补充更新率达20%。另外,学校和县招办密切联系,建有覆盖全县的学习资源平台和资源库,实现了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资源共享。
三、教师队伍
1、专任教师
民权县有人口110万, 46所幼儿园,367所小学,52所初中,共有中小学教师8832人,专职教师8401人。进修学校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深知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师训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培训者的素质,目前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经建成。学校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专职教师60人,管理人员9人,后勤人员5人。在60名专职教师中,51人达到本科学历,研究生9人,35人具有中级职称,25人具有高级职称,特级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16人。专任教师管理纳入中小学教师管理系列,积极推进培训机构专任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双向流动。专任教师按要求参加培训者培训,每年培训时间达72学时。
2、兼职教师
为引进校外资源,学校先后在县高中、实小、县教研室、县教体局和省、市高校等聘请名师、名校长、教研专家及教育行政领导100余人做兼职教师。通过签订聘用合同,同样对于他们实施动态管理。学校定期检查他们的工作情况,他们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达30学
时。兼职教师工作也富有成效,学员满意率达90%。目前,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人才库。
3、能力建设
为保证培训质量,我们对培训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培训教师具有策划设计能力,能根据本地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与教师需求,策划培训方案,研发课程资源,设计培训活动; 培训教师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能规范有效地组织实施各项培训活动,与学校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培训教师具有研究指导能力,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方法,能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具体指导校本研修和网络研修;培训教师具有评估服务能力,能对课堂教与学的质量与效果进行科学观察与分析评价,培训前能对教师进行需求调研,培训中能对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培训后能对培训绩效进行客观评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和服务。
四、专业效能
1、培训管理
我校具有明确的培训者队伍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指导区域内全体中小幼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协助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中小幼教师全员培训五年规划,组织指导本地区教师培训、校本研修。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和培训项目研发,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加强教师培训的自主性和选择性。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等多种手段,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教师培训质量监控和测评制度,完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和体系。培训满意度
100%。
并能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对培训项目实施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培训管理制度健全,过程管理规范,培训服务周全,培训考核严格并有记载。培训过程有记录表单,培训结束有总结反馈及整改措施。教师培训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登记及时,电子档案齐全,学时学分登记率100%,无差错。
2、功能发挥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配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结合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评估要求,针对我县实际,开展了多层次、多类别的继续教育师资培训工作。五年来,组织了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共计1580人次。有计划地开展教师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实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近五年内曾参与组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参训率达99%,合格率达96%。利用暑期和双休日有效组织了班主任、课程改革、师德修养、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教育技术、紧缺学科等各种培训。制定了《民权县小学校长培训规划》、《民权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同时,配合教体局做好本地区教师学历提升规划。充分利用成人高招,通过脱产、自考、函授等培训形式,对己进入培训岗位的教师,帮助其解决工学矛盾,给予优惠政策,确保培训质量。目前,我县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95%以上。搞好培训的同时,还积极加强课题研究,近五年来,参与地市级课题研究6项其中3项获一等奖。参与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教师专业
发展科研成果交流活动。我校教师公开发表论文等科研成果170多项,专任教师人均超过2项。能有效组织和指导我县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实验,成效显著。
为了解小学课堂实际,我校培训机构主管领导每学年深入中小学校了解指导教学、听课50节以上;专职教师每学年下校听课、蹲点指导、送教上门80节以上。及时发掘、总结、推广本地区优秀教师的先进教育教学经验。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区域性的校本研修工作会,交流推广校本研修经验和成果。为我县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提供有效的支持,并指导他们制定校本研修计划,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定期开展工作调研,为政府提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建议;近五年被采纳和采用的成果和建议达10项。我们还为中小学、幼儿园,提供有效的专业咨询服务。为相关机构、组织、社区提供学习资源、设施设备与咨询指导等服务,在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以上努力,学校先后被授予省、市级“师德教育先进校”、“高学历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教育培训工作示范性窗口学校”、“小学校长培训先进基地”、“五一巾帼集体奖”、“教师培训年活动先进单位”。
五、特色影响
多年来,我们坚持“让学员满意、让上级领导满意、让社会满意”的办学原则,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实现了“三满意”。暑期培训工作多次在民权新闻中报道。在教师培训、教学研究、资源建
设、教育科研等方面有效创新,已形成显著的办学特色。
1、加强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法的改革及探索,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广大农村教师的素质,是摆在我们师训面前最紧迫的任务。开展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法的探索,是提高培训工作的关键。我校在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中注重实效,不断学习,积极探索,不断改进培训方法,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法,强化落实新的学习方式在培训模式和方法的选择上,既注意继承传统培训的优点,又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学员主动参与培训全过程,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培训实效得到提高。
2、改变服务方式,送教到校、送教下乡,按需施训。教师培训不仅要体现素质教育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还要体现教师发展的需求,关注教师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找到两者之间的结合点,才是最佳的教师培训。我们作为培训者、组织者、服务者,在新课程实施以来,根据我县实际,积极组织教师走向各乡、校、村小课堂听课、评课、调研,并应学校要求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教师在合作学习的组织、激励方式的选择、评价语言的应用等方面有新的认识和提高;在教学理念的把握、教学设计的创新方面有新的突破;在教材把握、知识点落实、重难点处理等方面有新的进步。
3、立足校本,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培训者队伍素质
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培养、提高培训者队伍素质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克服各种困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并取得了明显效果。结合学校实际,我
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校本培训:
(1)、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培训。(2)、教育信息技术培训。
(3)、成立学科备课组,共同研讨、解决各学科培训问题。民权县教师进修学校一路走来,历尽艰辛,却硕果累累。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县教体局的领导下,通过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县基础教育的发展、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还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大潮需要进修学校去做更多、更好的工作,我们将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尽最大的努力去满足人民群众对教师教育提出的要求,不断努力探索,孜孜以求,在上级的领导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学校各项工作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为教师培训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0一四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