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标准化教师进修学校汇报稿(定稿)
工 作 情 况 汇 报
馆陶县教师进修学校(2011年11月1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今天,各位领导和专家不辞辛苦,专程检查评估馆陶县教师进修学校达标工作,这是对馆陶县教师进修学校和馆陶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鼓舞和鞭策。在此,请允许我代表馆陶县教师进修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馆陶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邯郸市最东部,东隔卫运河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相望,南隔大名县与河南省毗邻,全县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辖4 乡4镇。馆陶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置县已有2200多年,孕育了大唐名相魏征、民族英雄范筑先等名人贤士。
馆陶县教师进修学校是县教育局专属的一所教师职能培训机构,它将全县的教师进修、教研、电教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资源整合于一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资质的办学实体,是我县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人才建设基地,多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单位。
近年以来,学校在县委、县政府尤其是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牢树“服务教育、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理念,确定了“三个创建”目标思路和“三个提升”工作措施。围绕
“三步走战略”,即创建河北省标准化教师进修学校、创建河北省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创建全国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的目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面完成了肩负的培训、教研、服务职责,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一、提升基础设施,办学条件较大改善
基本达到了“一场一地四化十三室”要求。一是具有了占地面积、建筑面积都达标且独门独院的校园。我校成立于1981年,经历了4次搬迁。原校址在县一中对过,只有几座低矮的瓦房,条件极其简陋;1997年因县幼儿园建设,我校搬到了县职教中心的西北角,校舍就是两排瓦房,周围环境极其恶劣,紧邻养鸡场,群众将鸡粪倒在了学校的大门两旁和围墙周围,气味难闻,特别是夏天,更是蚊蝇乱舞,臭味熏天,通往学校的道路全是土路,下雨天道路泥泞。2005年,县职教中心扩建,占用了学校的土地,我校又搬到了民办公助学校——魏征中学,借用了该校几间教室,连正常的培训工作都没有场地开展。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教育局李晓林局长多方争取,教师进修学校终于搬迁到了现在这个位置,有了独立的办公场所,面积达到了8.3亩,建筑面积达到了4000平方米。二是“一场一地四化”高标准建成。体育场占地13000平米,配套完备,环境优雅,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400米塑胶跑道,与我校的附属学校资源共享。县实验小学是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验基地,我校在杜郎口学到的教学法已在实验小学全面推广。投资8万元,完成了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和路面硬化要求,我校被评为邯郸市园林单位。三是在拥有4座普
通教室的基础上建成了一系列功能教室。具备承担同时培训800人任务的条件。(1)400多平米的多媒体教室和多功能演播室是一个阶梯式多功能室,有大型投影1套,微机多媒体操控台1套,音响设备1套,在这里可以进行大型的培训讲座和各种会议,是适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室。拥有500个坐席,能同时容纳500人的学习、交流和培训活动。(2)微机室和电子阅览室共有微机和阅览器80台,在二楼和三楼建有2个电子阅览室。阅览室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种类齐全。(3)图书资料室共有图书 2万余册,包括工具类、政历类、文学类、自然类和综合类,有着“借阅合一”的全开架服务模式,音像资料总量达1600小时。(4)阅览室与小型会议室在一起,设有阅览坐椅20个,电脑、音响、电视各1套。室内现有当年新报刊70余种,学科涉及哲学、政治、法律、军事、社会科学、文化教育、语言、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可提供专项课题咨询、专题展览等服务。(5)学术报告厅可容纳50人培训学习,并接入100M光纤、清华大学扶贫卫星接收硬件、软件一套,建设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和能与互联网相连接的高效实用系统。(6)美术教室配备中小画板,写生画架,投影灯,石膏人像,写生静物道具,静物衬布等比较系统全面的美术设备及画具。特别是近年来又聘请了馆陶县粮食画创始人张海增等作为兼职教师,每月对中、小学美术教师进行粮食画制作培训。新、奇、美、真的艺术生命,敦实淳朴的描写,强烈的色彩对比,栩栩如生的立体造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深受师生们喜爱。(7)音乐教室拥有电子琴、锣鼓、笛子、二胡等乐器。为切实推广音乐教育,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素质,我校特聘曾获全国大奖的馆陶县知名音乐人李爱国、曾获中央电视台“过把瘾”栏目京剧票友大赛擂主的佟占华等为兼职教师,培养了大量的音乐人才,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同时深入开展京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等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我校还设有教育心理实验室、微格实验室、语音教室、综合实验室等专业功能教室。
二、提升工作水平,创新局面十分活跃
主要坚持了日常工作抓创新、特色工作抓延伸的原则,简称为“4+3工作法”。
“4”就是日常工作的4个创新。一是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近年来,我校先后进行了《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继续教育培训,进行了综合教育技术培训、教师岗前培训、教师岗位培训、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等。工作中,探索实施了“三级培训法”,收到了良好效果。首先,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省市培训。然后,编写讲义对全校教师试讲,进行修改。最后,将全县中小学校划分为3个培训区,组成3个讲课团,到所承包培训区进行培训。通过这种方法既确保了培训质量又拉近了进修学校与基层学校的距离,充分体现了 “服务教育、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的理念,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普遍反映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了教师素质、提高了教学效果。2009年6月—9月,我校对全县中小学、职教中心、幼儿园教师进行了综合教育技术培训。首先由我校教师对全县教师进行网上教师个人信息注册,然后将注册好 的信息下发到各中小学教师个人,这样避免了教师自己注册出现遗漏和错误信息现象。然后分批次到进修校微机室进行利用photoshop处理图像、数字音频编辑技术、flash制作动画、多媒体演示文稿等12个专题的培训学习。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始终采取了主讲和辅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具体做法是,台上有1名主讲教师负责边讲边演示的方法带领着全体教师进行学习,台下另有3名辅导教师负责对每一位教师操作技术情况进行指导,确保了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和学习完成综合教育技术这门课程,较好的完成了省市交给的综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并使我县教师一次性教育技术考试过关率在98%以上。二是创新骨干校长研修培训的路径。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学校“高效课堂”,2010年10月,我校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对全县中、小学正副校长开展了“三七式”新课堂教学模式培训。今年又实施了对全县中、小学校长进行了计算机电脑应用技术培训,培训中,创新实施了“讲座式+讨论式+实践式”的模式,通过讲座系统学习知识,通过讨论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实践达到融会贯通,培训率高达100%。近年来,共举办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全员提高培训班3期,培训校长160人次;培训学校后备干部4期140人次。校长普遍反映学到的知识非常实用,效果很好,盼望多参加这样的培训。三是创新骨干教师培训的方法。严格抓好“四个步骤”。第一步,制定了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每年培训县级骨干教师200名,市级骨干教师40名,省级骨干教师20名,建设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第二步,加强骨干教师管理。对已认定为骨干教师的,要求增强示范带头意识,严格要求自己,每学期上4-5节公开课或示范课,起到骨干、示范、带头作用。第三步,要求学校对骨干教师合理安排,与青年教师进行结对帮扶,帮助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第四步,建立名师培养机制。以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主,建设了一支以研究型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名师队伍。四是创新教科研工作的措施。坚持“长期抓课题,阶段抓重点”。几年来,一直鼓励全校教师带头搞课题研究。今年参与省级课题研究6项,立项2项,结题1项,市级课题立项40项,结题32项,县级课题立项210项,结题165项;发表学术论文52篇,有效地把科研成果转化成了学校的教育行为和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同时,每一年都确定几项工作重点。去年,为使全县教师迅速掌握多媒体课件这一技能,我校教师积极研究课件的下载、修改、制作技术,并建立了进修学校课件网站,课件内容涉及中、小学各科课程。进修学校教师把适合我县课程的课件上传到我校网站,然后到各中、小学进行课件下载、修改和多媒体教学培训工作。经过培训,达到了75%以上教师掌握课件上课技术目标。
“3”就是立足自身岗位,放大学校功能,通过3个延伸创特色。一是从为教育、教学、教师服务延伸到为社区服务。不仅为社区提供学习资源,而且还根据社区需要开展了法律咨询、书法美术、体育秧歌、音乐舞蹈、戏曲教唱等方面的培训与指导,以培训为主,结合咨询、讨论、座谈等形式,每年10次以上为陶山街道等社区进行服务,近三年来服务对象多达2万余人次,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受到了群众好评,群众为我校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在推动学习型社区的建设
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从搞好教师培训延伸到语言文字工作。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充分利用中文专业人才较多的优势,积极承担语言文字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我校的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利用周六周日对全县教师分期培训,已举办培训15期,培训教师近千人,这些教师在普通话等级测试中95%以上达到了要求的等级;“三笔字”培训扎实有效,在市级大赛中多人获奖,学校和教师们纷纷致信感谢。三是从教育教学工作延伸到为青少年活动开展服务。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开展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工作,近年来举办青少年音乐班、舞蹈班、书法美术班等26期,接受服务的达1390余人次。
三、提升队伍素质,干事激情更加高涨 主要是“三抓三建”。
一是抓培育,建设一支有能力干事的队伍。通过培育等途径,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22人全部具有本科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6人。同时,根据需要,聘用了23名高素质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李爱国是中国著作权协会会员,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邯郸市音乐家协会理事、艺术创作中心创作员,馆陶县音乐家协会主席。2010年10月,他创作的歌曲《息元村之歌》荣获“中国优秀村歌”称号并获作曲铜奖,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晚会。
二是抓管理,建设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制定了包括考勤、学习、卫生、仪表、行为等方面内容的9项制度,形成了“制度管人、人管工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步调一致、共创大业”的机制。
三是抓理念,建设一支激情干事的队伍。焕发全体教职工的工作激情,以“服务教育、服务教学、服务教师”为宗旨,努力在服务中干事、干服务的事。组织教师到杜郎口参观学习;聘请张万祥、刘铭等著名专家授课;每周日上午进行业务学习;分成4组,每周走进全县中、小学校进行调研,深入校园、深入课堂,与校长座谈,与教师座谈,与学生座谈,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深入研究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学校的公信度、美誉度较大提高。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有三点感触:
1、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正是县委、县政府舍得投入,才使我校的硬件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县主管领导每学期都要亲自调度和安排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并亲临指导,教育局专门配备了一名副局长分管教师进修学校,特别是教育局的李晓林局长,多次到进修学校调研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师资、经费等难题,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今年10月份,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加强进修学校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把进修学校由股级单位升格为正科级单位,为进修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尤其是近年来,河北师大在我县建立了顶岗实习基地,加大了对我县教师的培训力度,省继续教育中心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细致的指导,市教育局郭矿生局长多次到我县指导教育工作,高师处的张书升处长、佘再勇处长不辞辛苦、不厌其烦来馆陶现场指导,才使我们的工作有了大的飞跃。可以说,今天,各位专家亲临指导,又是我校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
2、坚持开拓创新是做好工作的法宝。没有创新就不会有进步,更不会有发展。2000年以前,由于大部分教师学历不合格,进修学校主要承担着教师的学历进修培训任务,进修学校也曾红红火火。随着绝大多数教师学历的达标,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也就逐渐陷入了困境。由于我校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开辟创新为教育、教学、教师服务的空间和方式方法,迅速适应了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才实现了较大发展。
3、建立广泛的基层联系网络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在教育局的支持下,我县的四个学区中心校和八个县直学校,都有一名副校长对口进修学校,学区内的各学校又都设立了一名联络员。同时,我们建立了四个实践基地。有了这一基层联系网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才能做得更深、更透、更加扎实有效。今年的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就有赖于这一健全的基层网络,因而信息传达反馈十分及时,各项工作的安排布置都很顺畅,开展起来快速高效,最近市教育局高师处召开的会议上,馆陶县进展在邯郸市排名第一,我们的这一做法也受到了市教育局高师处的肯定和表扬。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虽然我们做了很大努力,但与上级要求和发展形势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利我们今后改进工作。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二篇: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打造高水平的县级教师教育平台
——创建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今天,是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乃至神木教育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各位领导和专家不辞辛苦,不畏严寒专程前来我县评估验收我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这是对神木教育事业和教师进修学校的鼓舞和鞭策。在此,受县政府委托,我谨代表进校全体教职工和全县4500多名教职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进修学校开展示范性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基本情况
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位于神木县城人民路中段,占地面积21.6亩,建筑面积10320平方米,总资产280多万元。学校创建于1980年,是县教育局专属的一所独立办学实体,它是集教师进修、教研教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县中小学(幼)教师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教师进修学校不断积极探索,规范管理,整合资源,优化条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创新研训机制,发挥培训职能,“培训、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的办学功能不断拓展,品位和形象不断提升。为推进我县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新课程的改革、实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强化全县教师教育,推动教师教育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提高认识,统筹安排,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1.全员动员,以评促建。
按照《陕西省关于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县政府责成教育局于2010年8月向市教育局呈报了《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发展和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末到“十二五”初创建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的宏伟目标。县上及时成立了以王斌副县长为组长,刘会高局长、贺玉平副局长、杨彦林校长为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在进修学校设立了创建办公室,由杨彦林校长任办公室主任,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创建工作以来,领导小组一是通过强化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引导全体教职工认识迎评创建的重大意义,掀起迎评工作的新高潮,营造浓郁、热烈的迎评氛围,提高师生员工对迎评工作的关切度、理解度、认同度。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树立迎评意识,提高迎评认识,统一迎评思想,明确迎评任务,制订迎评措施,落实迎评责任。
二是各司其职,充分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在迎评促建期间,进修学校以主动、积极、自觉的行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度的责任感参加评建的具体工作。在学校内部形成了目标同向、责任明确、责任到人,比学赶帮的工作机制。
三是分步推进,有序开展。拟定了宣传、动员和学习,自查、自评与自建,预评、迎评和参评,总结、整改与提高四个阶段。形 2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成了举全县之心力,用全楼之资源,集全校之智慧,促创建工作的工作态势,使迎评促建成为凝聚人心、焕发精神和增强活力的工程。
2.政策保障,领导给力。
县政府将教师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盘子,设立专项经费,全力支持创建工作开展,仅2011年就拨款100万元用于创建工作。县教育局把进校建设作为省级教育强县创建、复验的重要部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教师培训、干部培训、进校领导班子等重大问题。一名局领导牵头落实整改投入,更新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并在进校具体规划,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统筹,精心指导,予以倾斜。2009年5月,县教育局将进校、教研室、电教中心的人员进行了整合,确立了教育中心各单位以进修学校为龙头,以教研室、电教中心为两翼,其他单位积极发挥各自单位在教师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的工作格局,实现了整合资源,研训一体,齐抓共建。创建工作以来,各级领导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市教育局局长常少明同志于2011年5月年两次来我校视察指导,市教育局调研员贺敬、市继教中心主任毕生元等领导多次来进校检查指导,县委常委、副县长周锦峰、主管副县长王斌亲自来校视察并参加我校的培训与评估工作,县教育局刘会高局长多次亲临我校,现场办公,解决创建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进校职能的发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稳扎稳打,分步推进。2005年6月27日,我县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对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进修学校被评为优胜单位;2010年10月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对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进校“现代远程网络教育总结性检查评估”验收,被评为办学良好单位。同年,我校学历提高教育招生突破1500名大关,招生经验在市上予以推广,这些使我们离省级示范目标越来越近。在此坚实的基础上,2010年全面启动争创省级、国家级示范性教师培训学校工作。
三、达标创建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坚强发展中心。
组织人事部门重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竞争上岗产生党支部书记兼校长l人,副校长3人,工会主席1人。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5岁,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四人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均在20年以上,具有较强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
在学校内部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校长负责制,设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奥鹏远程教育办公室,电大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学校机构健全,设置合理。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按照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总体思路,不断提升进校班子学习力,创新力和决策力。树立情感与制度并重的管理观,作风亲和,作风民主,做人阳光。进校领导班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团结和谐、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勤政廉洁的领导集体。
(二)规划管理科学有序,功能定位准确多元。
在学校发展和各项继续教育中,进修学校始终贯彻了规划先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行,制度保障的管理机制。
1、依法治校,健全制度。
为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民主管理水平,调动和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通过教职工大会,制定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四大类218种,其中,建设、发展、教师管理、部室职责等72种,电大开放教育管理制度47种,学历教育、远程教育管理制度33种,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10种,奥鹏远程教育管理制度56种。这些制度在实践中经过不断修订、补充、完善,发挥了其应有的指导、管理、约束作用,执行情况良好,体现了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方略。
2、计划先导,管理细化。
计划是实施培训的先导和依据,根据《神木县“十五”教育事业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榆林市“十五”和“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各项规划,我县制订了《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2008--2012年发展规划》和《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2012---2017年发展规划》、《神木县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神木县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宏观上指导教师教育工作。为了夯实培训的各个环节,学校内部建立了《质量监控、检查、评估制度》、《培训学习考核制度》、《辅导教师条件与职责》以及《学历教育辅导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使培训与考核、测试、评估紧密结合起来,规范了教学管理,保证了培训质量。同时,我们主动地发放征求意见表,以座谈会、个别谈话、下乡招生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教师的意见,为我们不断改进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管理和教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3.资源整合,机制有效。2009年5月20日,县教育局把进校、教研室、电教中心等机构进行了整合,按照“人事关系不变,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四个方面的资源整合,建立进校、教研室和电教中心人员与全县中小学校联系和沟通的工作机制。一是进校、教研室、电教中心三位一体的资源整合,二是联办高校的资源利用,三是名师、专家教授资源引进,四是以进校网站为平台的网上资源共享。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了我县教、科、研的和谐发展。上挂高校,联合办学,借助高校的师资优势和科研优势,先后与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陕西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工大等高等院校联合举办了相关学科的中师、专科、本科三个层次的学历提高教育,强化了进校的职能作用。
4.拓展范围,功能齐全。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指导和服务,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按照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制订《神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培训方案》,大力实施本县中小学教师及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培训管理工作,积极参加和推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和教改实验,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进修学校教师分片分校负责,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年终由县教育局派人员到各学校进行检查、评估验收,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
在各类教师教育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培训过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通过收集、梳理和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反思问题,改进培训方法与措施,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县上将教师培训与教师的职称评审、评优树模、教学能手评选挂钩,并将教师培训纳入各乡镇年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增强了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2007年起,我校就按照县教育局下发的《神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制度》以及《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档案管理制度》等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系统地实施了计算机信息化档案管理。在培训中,重视培训学员的学分登记,继续教育证书的填写,对全县教师的培训及时、规范、准确地予以记录。学分登记率100%。目前,各类培训档案资料管理规范,资料齐备,分类合理,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优质发展平台。
在进校建设和发展上,历任领导都能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积极谋划,提出了“扩建改善、改造提升、添置发展”的学校建设思路,加快进校整体建设的进程与步伐。
神木县财政在足额、按人、按时拨付办学经费的同时,每年安排继续教育培训专项经费100万元,进校自筹100多万元,全部用于教师培训和用于创建工作。目前,教师进修学校拥有专业教学教室10个,其中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电子图书阅览室1个,图书室1个,综合实验室1个、仪器室1个,微格教室1个,多功能报告厅1个、电子备课室1个、心理咨询室1个;普通教室3个;部室齐全,功能完备,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达到了本省同类进校的先进水平。
为满足各项教育教学需要,不断扩充教学资源,先后添置图书资料1.4万余册,电子图书20000余册,报刊杂志30多种;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软盘等教学资料达2000多小时,教学设备资源更新率达16%以上,且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使资源充分发挥其价值,制定各类规章制度,资源专人专管,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
(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夯实学校发展基础。
进修学校教师是教师之师。通过整合、选调和选聘,加快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步伐。进校专兼职教职工由创建前的14名增加到59名,其中专任教师25人,兼职教师29人,管理人员3人,后勤服务人员2人。专兼职教师中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务的25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20人,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93.8%,高级职称占40%以上。有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学历52人,专科学历7人;专、兼职教师教龄都在15年以上,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业绩。在专、兼职教师中,学科配备齐全,有多名在我县区域内能够上示范课、研究课,大部分教师既承担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教学,又担负着中小学教育教学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任务,已初步建立起一支师德品质好、办学理念新、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
在教师管理上,全面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量化管理,制度化约束,人文化管理,事业上支持,进修上鼓励。一是业务上压担子,给任务,促成长。坚持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专任教师定期蹲点制度,领导带头,深入中小学听课、评课,作专题报告,参与指导教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研教改。二是限时间,给机会,促进步。学校进行统一集中与外出学习,给教职工学习机会,限时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统一组织教职工学习信息技术,课件制作,熟悉中小学教师教育特点和规律,进行自我提高。三是限年龄,提要求,讲实效。我们要求专任教师不管年龄高低,学历都要达到本科。目前已有16人本科毕业,2人取得硕士学位。四是“走出去,请进来”,送教到校与高端培训并重。把业务能力强、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口碑好的教师组织起来送教到校,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既锻炼了本人,又能起到示范作用;邀请著名教育思想家魏书生和陕西师范大学、省电大等高校的专家、教授以及名校长等讲学,让高层次的专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涌现出市级教学能手1人,县、市级骨干教师4人,县级优秀教师4人。
(五)教师教育效果显著,职能作用发挥充分。在培训方面,各类培训项目齐、管理细、效果好。1.专业教师培训。2001年以来,举办教师职务培训六期,受训人数2145人,覆盖面达96%;举办骨干教师培训4期686人,骨干班主任培训2期 240人,组织中小学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全员培训5036人次,举办微软的携手助学培训,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据统计,十五以来,全县95%的中小学教师接受了专业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
2、新教师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教师队伍建设要求,2003年以来,制度化地对县上公开招聘的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十期,2603人名新教师取得了上岗资格,为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教师队伍增添了新活力。
3、新课程培训。根据新课改要求,对全县中小学教师分期分批进行了新课程全员培训,全县所有教师均接受了新课程通识和教材教法的培训,培训2380人,覆盖面达到95.5%。分层次、强制式、普及型、全员性的培训,有效地加快了新课改推进,实现了新、旧教材的顺利过渡。
4、教师全员培训。针对培训量大、面广、人多的实际,我们制定了教师全员培训计划,采取了分散学习、集中授课、送教下乡等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基层教师的工学矛盾,共组织全员培训9018人次,使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达95%以上。此外,2008年以来,我们先后举办了9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安全应急管理专项培训,受训教师达3691人;举办了8期教师资格认定基础理论知识考前培训,受训教师达1869人;组织了“阳光师训”小学段和初中段教师培训三期,受训教师达1980人;完成“国培计划”二期,参加学员达1028人;举办了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教师达433人。
5、教育干部培训。围绕“三支队伍”建设目标,我们先后举办了三期小学校长岗位提高培训,由神木县十佳校长、名校校长任课,传经授道,共培训中小学领导干部240人,使98%以上的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绝大部分成为了学校管理的佼佼者。有多人获得榆林市优秀校长、神木县十佳校长荣誉称号。
6、学历提高培训。学历教育是进修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我县教育工作的亮点。在学历教育方面,我们做到了“四个一”,即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一个思维,超前实施,上挂下联,联合办学;一个关口,招生宣传,面对学员,保证质量。一项政策,学费减免,先入后交,方便快捷。一个工程,注重过程,严格考核质量第一。目前,面向县域乃至榆林市,建成陕西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校外学习中心、西北工业大学网络学院校外学习中心、“奥鹏”神木学习中心和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神木工作站等多个学习中心,开设专业73个,在校总人数突破1500人,累计有9886人的接受了学历补偿或学历提高。
7、专项培训。根据教育教学需要,举办了少队辅导员培训、代课教师岗位培训、学籍档案管理员培训、学校中层领导新课程培训、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幼儿教师培训、教育心理学培训、英语口语培训、理化生实验员培训等17期专项培训,共计培训1479人次。
截止2011年,我校共组织了各级各类非学历补偿培训87期,参训人员23827人次,受到各级各部门以及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六)扎根校本教研实践,努力提升办学品位。
多年来,我们十分注重发挥“三位一体”的教科研模式的作用,教师进修学校、县教研室、电教中心联手互动,抓教育科研,抓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先后指导各中小学申报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13项,其中取得市课题立项资格并结题3项,即《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研究》、《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和《学科教法开放性的研究》;省级课题立项并结题6项,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研究》《、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的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学科课件库建设与应用研究》、《“小学生自助式”学习的实验研究》、《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研究》;国家级立项并结题2项,即《植物标本整理和运用电化设想》和《中学生物课外活动与素质培养的研究》。此外,通过组织义务教育教师示范教学、新教材教法、课件制作比赛、论文征集等教研活动,有效地落实了科研兴教战略,提升了全县教科研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实现了指导基层与自身的共赢,进校教师先后在国家、省级的报刊上发表教研论文7篇,市级11篇;先后推荐教科研论文60多篇在《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形成了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的良好局面。
(七)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办学30年来,我校不断探索自己的办学模式,营造办学特色,彰显学校魅力。
1.重心下降,阵地前移。针对学校布局分散、交通不便、和教学活动的实际,从2000年起,我们打破了单一的集中培训模式,采取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校内办班与校外设点培训相结合,双休日、节假日培训与周内一至四晚上学习为补充的培训形式,教师教研员下乡镇、到学校、进课堂,送学到人,授课到校,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学校教师的工学矛盾,提高了授课效率。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2多策并举,注重过程。近年来,我县开放教育、网络教育、奥鹏远程教育等学历教育上不断创新,寻求突破。探索形成了“自学—辅导--作业--实践—监测--考核”的独特的开放教育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探索建立了视频案例研究模式,集中培训、个人自学与岗位训练相结合模式,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结合模式,参与研究体验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实践研究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网络互动模式等8种办学模式。这些模式实践,有力推动了函授学历教育积极、健康、有序的发展。
3.广开渠道,强化实践。为了能使培训很好服务于实践,转化成效益,我们狠抓了实验基地的建设。根据师训工作实际,我们先后与职教中心、神木中学、第六小学、第六中学、第二幼儿园、水磨河九年制学校等十多所学校签订了长期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依托这些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实践活动。进校定期安排专任教师进入基地,深入课堂,开展调研,指导课改。基地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使进校教师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效益,受到教师的青睐,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在改革中创新,再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办学模式和教学管理的创新,推动了学校办学效益的的提升,加速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目前,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风格、办学效益在全市均处领先位置。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受教育对象,服务教育改革的格局初步形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5年以来,教师进修学校连续5次被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评为“先进校外学习中心”;连续5年被市继续教育中心评为“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连续六年被省、市电大评为“先进单位”;多次获得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称号。2006年中央电大“四星级考点”、“优秀考点”挂牌;2008年西交大、东北大学同时授予招生“先进单位”称号。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经验先后被《中国远程教育》、《教师报》等专题专版报道。
四、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对照省级标准化进修学校标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我们的工作仍然在一些问题。诸如如何实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打造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如何实现资源最大化,走教科研强教之路;如何更好的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师提高等等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懈努力。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我们将以此次评估验收为契机,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实施“两优战略”,建设西部教育强县宏伟目标,抓住我县“打赢四大战役,建设五个神木”的有利时机,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教师教育工作,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建设一流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为我县教育事业高位发展,为神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献。
谢谢大家!
二0一一年一月四日
第三篇:实行教师进修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实行教师进修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打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阵地
饶 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县域范围内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在具体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承担着重要责任。然而,宁都县教师进修学校遇到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进入了沉寂期、困难期和彷徨期。现将推进教师进修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打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阵地的思路概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宁都县人口约84万,在校生小学75892人、初中21885人、高中9493人;在职专任教师 5595人。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教师占64.5%。(据下半年小学语文、小学数学、中小学美术培训班调查样卷)
二、现状:
1、硬件建设停滞,办学条件落后。
宁都县教师进修学校占地5.52亩,建筑面积1500余平方米,缺少合格的教师培训场所,没有报告厅、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常规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与设施简陋得几乎不能使用,没有供学员就餐和午间休息的条件。对培训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构成较大程度的制约。
2、经费不足。
目前,县教师进修学校没有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近年来,培训经费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门按实拨付。财政对县教师进修学校的经费投入除教师工资外,办公经费、资料经费、教研经费、调研经费及设备经费均是零预算。如何去找钱添置电脑、多媒体教室,更新教学设备。
3、师资力量薄弱。
一是年龄老化(平均年龄46岁)、知识老化,出现了能力和精力不济问题;二是结构不合理,一线专职培训老师稀少,学科分配不健全。
4、教师培训地位被边缘化。
教师进修学校,其主业是教师、校长的培训工作,它理应是解决教师、校长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持续性的专职服务机构。目前为了生存,办学呈现多元化,“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是现实中的无奈,教师进修学校这类财政拨款的全民事业单位,堂堂的县级办学实体,成了“耍杂”,成了“四不象”(不像行政机关、不像师范院校、不像培训机构、不像中小学校)。
5、培训成本高昂
目前,教育局各职能部门办班多,各自为战,缺少统一系统的安排,对于受训教师来说,有的过于集中,有的教师鲜有培训机会。参训教师每天的餐费、住宿费、场租费、交通费等成本高昂。
此外,教师培训资源缺乏优化整合,培训的政策机制也需进一步完善。
三、建议:
1、要提高县级政府对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搞好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要坚持以县为主的原则。县教师进修学校是我县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它直接承担我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任,对我县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与中小学教师距离最近,关系最密切,是做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关键环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这应成为“尊师重教”的第一要务。要考虑本县的县情,切实办好“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有特色”的颇受中小学教师、校长欢迎和满意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
2、加大投入,推进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大力改善学校的硬件。为适应当前和未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县政府应拨专款加快教师进修学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1)推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为主导思想,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硬件建设要突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重点要建设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能与互联网相连接并与所辖区域内中小学连通的高效实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加强与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普通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资料室(包括电子图书)、学术报告厅等建设,使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具有本地最好的办学条件、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使本地最优秀的干部和教师愿意到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教师和校长愿意到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研修。同时减少高昂的培训成本。
(2)大力加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培训基地
第一,加快建设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能够提供适时的、交互的、广域的、充满活力的多媒体学习环境,极大地提高教师培训和科研工作的效率。因此,县级教师进修学校首先要装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储备丰富的电子音像资料,全程参与教育网的建设,并全部联通本县的教科网和因特网,使参训教师的学习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条件的限制,初步实现培训学习环境的网络化。其次,要为每位教师进修学校专任教师配备电脑,使培训者在电脑上备课,用多媒体设备上课,在网上发布消息、制作课件,上网培训,网络学习,通过网络平台交流、探讨相互学习,使教师进修学校成为“虚拟学校”、“数字化校园”。
第二,建立知识信息中心。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设备和技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指导和服务。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开发和整合各类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区域性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网站,形成社会化、开放化研修网络。首先要收集和处理先进的基础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开发和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和信息库,创立专业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料刊物,建立专门的区域性继续教育网页,供本地广大中小学教师和领导干部咨询、查阅、下载和学习,为基础教育提供最新的、最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其次,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要以教育部实施全国教师教育联盟计划为契机,构建区域性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为广大教师研修学习提供必要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资源等,指导和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把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成为本地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学习进修中心,使其成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站或教学点,成为本地教师学习的信息港。
第三,积极构建信息环境下教师教育的有效模式。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要充分利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网络实施网络教学,构建现代化远程教育网络。开展网上适时、交互式课堂教学、广播式教学,并通过视频会议系统与主讲教师进行课堂式交流,由学员随时进行课堂教学视频点播。利用在万维网上建立的继续教育专用网页公告栏进行授课,参加培训的教师通过检索,获取主讲教师在网上公告栏展示的课程内容及同步辅导材料,并与主讲教师进行对话。通过带有视频、音频传输功能的交换软件,实现学员与主讲教师、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以及通过网络聊天的形式传递科研活动中课题的论证、阶段小结、问题探讨等。
为确保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所需费用,按照《农村中小学公有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的使用可参照周边县市(如兴国县、于都县)的做法,在对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经费设备和师资上优先考虑,优先安排。
3、尝试建设新型的教师进修学校。
如何把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成为我县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和指导中心、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中心、信息技术教育和服务中心,建设新型的教师进修学校,解决的办法就是整合县级培训、教研和电教资源,走培训和教科研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可以是合作式整合,也可以是合并式整合,都有利于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与发展。首先,通过整合可以使培训和教研人才得到优化配置,解决教师队伍的年龄老化和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性,提高师资培训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建立起进修学校教研室和电教室三者之间的工作联系及协作关系。解决几个单位各自为战、互不相干的局面,走“训研结合、以训导研、以研促训”的工作之路;第三,在教师培训内容音像化、培训手段现代化的情况下,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教育设备和人才资源的最大效用,解决进修学校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和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服务。
4、要对进修学校进行功能定位和办校规模确定
县政府负责理顺教育及培训体制,也就是理顺教育主管局、教育督导室、县教师进修学校、重点中学等相关的关系,做到体制清晰、职责分明、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指明教师进修学校的服务功能,只有对教师进修学校服务功能的明确定位,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改革与发展规划,才能制定出科学的用人机制,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现教育强县的目标。
同时要确定进修学校的办校规模。本着“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就地、就近盘活资产、优化配置、形成合力,构建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进修学校,拟定进修学校的硬件要求,如:校舍(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教室间数、图书阅览室大小、微型实验室间数以及学员宿舍、操场要求等)、机构(几处几室)、师资(人数、职数、学历)、经费(办公费、师训干训费、教研费等)、设备(电脑、多媒体、藏书等)。
5、要搞好教师进修学校的自身建设。一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教师进修学校应配备年富力强、思想解放,有事业心、进取心、责任感、开拓和务实精神的领导班子。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兼职为主,可上挂下联聘请专家、学者作为进修学校的兼职教师。教师进修学校培训的突出特点是超前性、综合性和研究性,要求进修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专业功底,而且能够打破专业学科的界限,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因而对进修学校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更加广泛,更加严格,这就要求进修学校的教师必须“一专多能、一专多通、一专多精”。因此,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夯实理论根基,拓宽知识面,鼓励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外出培训,及时接受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成果,提高指导教研、师训水平。三是培育教育新文化,这是立校之基、兴校之本、强校之策。用理念文化统领全局,要有校训、校歌、办学方针(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办学目标(如:硬件完善、功能齐全、名师荟萃、管理规范、彰显特色、立体发展、运转正常、争创示范)等,让人感觉进修学校的理想与追求;用制度文化规范行为,制定《教工量化考核办法》、《专兼职教师管理规定》、《学员管理与考核》等制度。制度形成规范,规范培育习惯,习惯养成传统,传统积淀文化,文化润泽生命。只有把制度内化为行为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发言人:县政协委员、县进修学校副校长)
第四篇:创建标准化学校汇报材料
马店中学创建标准化学校汇报材料
学校基本情况:
明城市马店中学座落在马店镇文化路西段,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校占地面积35202平方米,建筑面积9954平方米,布局合理,三区分明。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生486人,其中住宿生430人,教职工40人,其中省市级骨干教师18人。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教育思想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以德立校,教学为本全面育人;以科研强校,办学层次不断提升;以特色兴校,学科优势铸造品牌;以管理治校,科学发展开拓创新。实行“思想引导,学习指导,生活教导,心理疏导”的全方位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相处、学会创造”,构筑了和谐管理、优质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渠道、多环节组成的素质教育体系,教育教学质量年年攀升。学校先后被评为 “校园安全国家重点科研单位”、“河南省家长学校先进单位”、“河南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周口市示范性学校”、“周口市规范化管理学校” “周口市课改示范校”、“周口市教学教研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二、创建中的主要做法及成绩
一、抓好硬件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硬件建设是学校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外在标志,也是我校实际发展所需要的。在创建“标准化学校”的过程中,我校多方筹集资金,合理开支教育教学经费,对校园布局、设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理。
1、新建了一个拥有100米直道和300米环形跑道的标准化操场。
2、2012年争取的学生宿舍楼及学生餐厅危改项目已顺利完工。学生餐厅面积达800平方米,一幢四层宿舍楼近1500平方米,为学生的生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投资近30万元对教师生活区、教学区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另一方面,我们还根据学校的的发展和教学的要求,对某些教学设施和器材进行了补充和更新。现在,学校已拥有周口市一流的物理、生物、化学实验室、仪器室,还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接收室、播放室、心理咨询室、德育室、音乐室、舞蹈室、体育器材室等20多个特种室。
二、注重养成教育及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以教研为依托,以课堂为阵地,大兴“质量创优”之风。
四、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警钟长鸣
五、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回顾过去,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如下:
1、作为农村中学,我们在教学设施上还不够完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学生生源素质差且在逐渐减少。
2、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
3、课改经验不够成熟。“认真就是水平,务实就是能力,创新就是希望”这是马店中学全体教师坚定的信念。“优化管理、科研兴校、争效益、求质量、创名校“是马店中学师生始终不愈的追求。荣誉面前,我们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必将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第五篇:创建标准化收费站汇报材料
创建标准化收费站汇报材料
2014年演陂收费站被纳入公司标准化收费站创建计划,演陂收费站积极准备,与收费运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根据标准化收费站的创建标准逐一贯彻落实,收到较好效果。现将创建过程汇报如下:
一、文书档案标准化。
演陂收费站根据公司要求,借鉴兄弟单位创建标准化收费站的成功经验,重新对文档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文书档案标准化。
二、流程控制标准化
演陂收费站结合管理工作,细化梳理,达到流程控制标准化。首先是对各岗位人员工作进行流程化,根据岗位职责分别建立完善了站管理工作流程,做到人人职责明确,工作流程清楚。
三、微笑服务标准化演陂收费站以典型为带动,规范管理,落实微笑服务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