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拉力乡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阿拉力乡中学2017/2018学年课程改
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形式和最主要的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的途径。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学习与借鉴先进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低负高效。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保证,突出重点,深入研究,全面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我校教职工60名、专任教师54名、党员44名、女教师
32、我校共有17个班,期中7年级五个班都是国语教学班,8,9年级12个班都是存量班。
二、课改操作
(一)成立课改机构
1、成立课改领导小组
组
长:阿卜杜热依木·萨吾提(副校长)副组长:艾克拉木·阿比来孜(教导主任)
成员:阿卜力克木·阿卜杜热合曼(教研室主任)阿卜杜克依木·艾萨
(副教导主任)热孜宛古丽·艾尔肯
(汉语教研组长)古再丽努尔·艾则孜(数学教师)
领导小组的具体职责是:制定课改方案、负责具体落实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的组织,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教师的培养,以及课 改工作的评估。
2、成立课程改革教研小组:
国语语文教研组,组长:热孜宛古丽·艾尔肯。数学教研组,组长:努日曼古丽·依米提。物理、生物、化学教研组,组长:柔鲜古丽·艾麦提
课改小组任务: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理论,新课程标准,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师上课改达标课,开展听、评课活动。
3、课改班级及负责人: 班级:八年级1班,班主任:古再丽努尔·艾则孜,数学教师:古再丽努尔·艾则孜,语文教师:马玲,物理教师:阿依姆妮萨古丽·约麦尔。
三、主要工作思路
1、“一个中心”:要始终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创办优质教育为目标。把握住课堂教学、教材的重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抓课堂教学质量,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观摩、比赛、研讨、交流等活动。
2、“一条原则”:不放弃每个学生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发展。
3、“五项工作”:抓好教学常规的科学管理与质量;强化落实并抓好备课组集体研究教材备课的管理;抓好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环节的基本要求;强化课后反思及教学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抓好 青年教师的管理与校本培训的工作。从这五项工作入手,科学、细致、有重点的开展活动,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
根据我县中小学实际情况,建议实施“264”课堂教学模式。即“2”是指两个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总结,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让学生成为探究者、体验者、创造者、成功者。
2、以教师为主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成为引导者、策划者、参与者、追问者、合作者。
(1)教师精心备课,以学定教,首先明确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效果等问题。
(2)教师语言准确,明确地提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出自学要求,自学内容,自学方法。
(3)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对个别组和学生答疑、询问、板演与练习进行观察,了解学情,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为精确点拨做准备。
(4)教师精确点拨,其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
“6”是指六个课堂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3、独立先学、自学检测;
4、小组合作、展示汇报;
5、教师点拨、难点解析;
6、归纳总结、达标检测。
通过六个课堂环节的开展,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合作获得双赢”的教学理念,以“自学”、“组学”的方式树立团队合作意识,营造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合作,大胆发言的课堂氛围,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时空和交流的平台,实现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根本改变,促进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关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是指课堂教学的四个特点:
1、明确目标、提高效率。在规定时间内,以教材为基础,明确本节课重点、难点、完成学习目标。
2、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首先指导学生阅读,初步了解知识,浅层次理解知识。然后,讨论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对知识形成二次理解,接着教师出示相关问题检测自学效果,形成对知识的再次理解,由浅入深,各环节紧紧相扣。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基础,采取不同方法与途径,鼓励水平不同的学生展示,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肯定,特别关注学困生。
4、反馈信息、及时矫正。课堂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发现问题并进行反馈,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教师再针对自学、展示,检测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精确点拨,难点解析。
五、具体实施措施
1、切实抓好校本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活动。如学科组活动,以学习先进理念、经验、优秀教学设计等内容为主,开展说课、评课、交流、讲座研讨活动;教研组活动,以问题研讨、教后交流等内容为主,开展有主题的组内研讨活动,使组内教师互相学习;备课组活动,以集体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为主,共同设计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建立校级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1)备课:做到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超时备课。备课的个环节完整,每一课后有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短小的课后反思;单元后有全面的客观的教学反思,及时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性。严格执行侯课制度。课堂上教师精讲,学生多练,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杜绝教师的随意课和一言堂。
(3)作业布置:作业布置作到少而精,分层布置,让各类学生有所学。
3、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使学校教师均衡发展,每月的前两周时间的各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有发言人,组内成员和分管领导积极参加,探讨教学重难点,以及教法、学法和精典问题的设计,真正作到多人一备,一课多备,达到深钻教材、资源共享的效果。
4、领导以“推门课”为主渠道,深入课堂听课评课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周要深入课堂进行听课和一对一的评课指导。对于个别教师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跟踪辅导指导,使其进步。领导班子成员要不断学习,与教师共同成长,在业务上学校内上下形成学习、上进、提高的氛围。
5、课后反思细思量
每一堂课后,教师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在一段时间内对发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与反思,解决问题,得到提高。如学校一直坚持的教师一月一次的教学病例收集,针对典型问题进行的交流研讨等。这些都是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促进。
6、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充分使用现代教育设备和技术进行备课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7、校内培训练本领
学校对青年教师进行基本功的培训。如演讲、钢笔字、粉笔字的现场书写比赛,课例分析、课件制作等。通过这些培训,一学期一赛,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8、外出学习开眼界
“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会走许多弯路,所以对青年教师,学校派出学习,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观念,提高个人的执教水平,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9、教师自学充能量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自己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教给学生知识。所以学校提倡教师并规定教师自学业务方面的有关知识,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水平。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主要阵地。学校通过切实有效的各项措施,保证并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真正作到为了一切的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
六、相关要求
(一)中学一个年级打造1个课改班级,明确每一个班级负责人。
(二)做好课程改革工作;对于工作滞后、力度不大、问题突出、效果不明显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批评,按规定处理。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的学习场所。在实践当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水平,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以适应新的变革,使课程改革真正成为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阿拉力乡中学 2018年3月4日
第二篇:2012阿拉力乡中学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实施方案
阿拉力乡中学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实施方案
2012年3月
阿拉力乡中学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实施方案
按照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实施意见》的精神,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平安和谐校园的创建工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事关安全、稳定、法制、卫生等突出问题为重点,逐步完善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着力抓好规章制度建设、普法知识教育、安全卫生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和师生和谐关系建设,强化校内日常安全卫生管理,为师生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二、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海龙
副组长:艾则孜·阿卜杜拉
成 员:阿卜杜如苏力·艾力亚斯
卡德尔·阿卜杜热满
图罕古丽·麦海提
亚森·穆萨
三、主要内容
(一)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对学生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坚持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进课堂、进校园制度,开好法制教育课,实现法制教育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探索新的法制宣传教育方式,倡导“一校一个法律明白人”活动,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互为推动、互为补充,力争取得最佳实效。继续开展好五五普法工作,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丰富教师的法律知识,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的水平。
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健全帮扶学困生的工作机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力度,给予学困生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基础建设与校园绿化相配套,栽花种草与教书育人相结合,物质环境与精神文化相协调”的思想,着力营造一种体现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师生提供一个多维的、艺术化的空间,带来文化的浸染和艺术的熏陶。
1、美化、净化校园,建设优美、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发动师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创新和维护,精心设计、布置主题园、宣传画、楼道牌、草坪牌以及班级的橱窗、板报,办好学校网站、红领巾电视台,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进一步加强学校图书馆以及班级小书架建设,增强的学校文化底蕴。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校园的精神文化生活。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坚持“寓教育于活动”的思想,广泛开展“班花伴我养习惯”、“阳光体育锻炼”、“科技、艺术、体育节”等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明水平。学校要重视文化设施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对少先队组织的领导、指导,支持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好体现自身特点的各种活动。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使校园整洁美观、和谐高雅、特色明显,处处体现教育和熏陶作用。今年是我市城乡环境治理年,我校要认真抓好学校及周边的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大投入,搞好学校的绿化、美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使我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重视学校文明建设,加强师生文明养成教育,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学校按照区文教局关于养成教育的有关要求,并结合我校和学生的实际,制订了合格小学生的六项标准和小学生的十个好习惯。决心从一点一滴抓起,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师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四)全面落实学校稳定工作责任制,维护好当前的稳定局面。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切实负起责任。将稳定工作摆在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范畴,制订目标管理细则,分解落实到人、落实到每项工作、每个环节。及时了解政策、化解师生和学生间矛盾纠纷,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真正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策略,处理有方法,妥善做好维护学校稳定的各项工作。
(五)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贯彻落实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计划,教育教师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教师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发现学生具有危险性等不良行为的,要及时告诫制止。教师不得歧视、侮辱、殴打、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学校不聘用因故意犯罪而受到刑事处罚的人,或者有精神病史的人担任教职工。贯彻落实好《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服从学校教育和管理,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学校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安全保卫巡护队,并配备专(兼)职保卫人员,续继实行校园安全三级防范网络,做好上学、放学、午休及课间的安全保护工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门卫制度、校外人员入校的登记或者验证制度、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和危房报告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责任制、用电用水等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食堂物资定点采购索证和登记制度与饭菜留样记录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等,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完善各类安全工作档案,记录日常安全工作等情况。
(七)强化安全与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并纳入教学内容,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结合“安全教育日”、“119消防日”、冬季传染病预防等活动,对师生进行交通、消防、游泳等活动的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卫生保健意识,安全防范、自救自护和心理调节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使维护学校安全卫生成为师生自觉行动。通过各种措施,切实做到“学校安全二十防”:防房屋倒塌、防食物中毒、防楼梯拥挤、防交通事故、防火、防盗、防雷、防爆、防毒(包括煤气、药品等)、防触电、防邪教、防溺水、防不法伤害、防流行传染病、防体育器械和体育课伤人、防大型活动安全事故、防治安刑事事件、防不良网络信息侵害、防师生心理疾病、防校园不良时尚的发生等。
(八)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消除学校各类安全隐患。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围墙等校舍和用水、用电、锅炉等设施、设备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根据学校消防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应急照明装置和消防设备、设施、器材,并加强日常维护,确保有效,保证紧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校园及周边各类安全基础设施完备,标识清楚醒目;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定期自查、检查校舍、食品和安全卫生设施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尽快解决;在微机室、语音室、财务室、图书室、实验室等重点部位安装报警设施,建成校园治安防控体系。
(九)建立学校风险保障机制,为学生参加校园责任保险,学生要在自愿前提下参加学生平安保险。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确保实效。为确保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工作计划,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制,为学校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构建校园及周边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将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教师队伍稳定、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作为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赢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的浓厚氛围。
(四)重在落实,务求实效。按实施方案把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把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务求取得实效。
阿拉力乡中学
第三篇:中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实验背景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创新精神的倡导、实践能力的培养、课 程教材的整合、通识人才的短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和人们的广泛关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具有 高度责任感的新型人才,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作为集中体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整个基础教育核心的课程体系,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我 们必须依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从源头上、从根本上革除基础教育的弊端。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初中,也一直十分重视教育教学改革。早在2000年 就提出了“以课程革新为突破口,构建活动教育体系”的课题研究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实验,通过课程的革新、活动教育体系的构建,已探索出了一条 素质教育的新途径。近年来,为了转变观念和及时领会国家教育改革的精髓,我校多次派骨干教师参加了省、市级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和学术研讨会,外出学习的领导和老师先后在校内举办培训讲座,帮助全校教师了解国家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推动了全校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探索教 育改革实践的热潮。观念的转变,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校的实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纲,以各科《课程 标准》为标尺,根据牡丹江市制订的《初中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模 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使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学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三、实验目标:
(一)按照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达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在实验过程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主动、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加强学科整合,促进学科间的联系与沟通,设置综合课程,形成新型的课程体系。(三)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开拓创新的能力。
(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五)探索新课程的评价机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构建与国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六)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引导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途径和规律,实现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七)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从而培养—支高水平、有影响的具有课程研究和开发能力的教师队伍。
(八)以学校为本,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区各种课程资源,开展新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培训、校本管理的实验研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形成多样化的办学特色,以适应社会、学校、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实验的主要内容: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新课程理念
l、研究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新课程的目标体系和课程标准,理解、认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研讨落实新课程的途径与方法,将新课程理念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相联系,奠定创造性地参与课程改革的思想基础。(二)从实践层面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在国家新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理论的指导下,处理好课程的分科性与综合性、统一性与选择性、持续性与均衡性的矛盾,从实践层面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着重研究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选择性与均衡性。
1、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研究
(1)以现代人的素质需求和学生的认知方式为依据,开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综合化的方向研究。
(2)开展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科学、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新设立的综合课程的教学探讨,进行加强学科间联系,重组课程内容的研究。
(3)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实践活动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开展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研究。
2、实现课程结构的选择性研究
(1)适应学校发展的实际,实现课程结构的变通性,开展校本课程的实验。
(2)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选择和再开发,开展创造和形成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3、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研究
(1)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均衡发展的人,课程结构均衡性的依据和意义研究。(2)学科与活动的规划设计、课时安排、课程内容的选择等体现均衡性原则的研究。(三)探索新课程的学与教,构建与国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具有我校持色的教学活动体系。
1、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总体培养目标、新课程标准、学科教学目标,与我校实际相结合,形成以学会学习为核心的学科教学目标体系的研究。
2、教学与课程的整合,发挥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研究。
3、师生交往,构建主体性教学互动的师生关系与教学关系研究。
4、促进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建立和形成旨在培养为终身发展服务的素质的学习方式研究。
(1)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进行学习观的变革研究。
(2)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的目的研究。
(3)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
5、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1)根据我校实际,选择语文、美术等学科,应用教育信息中心提供的工具和资源,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实验,探索并逐步推广信息技术条件下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2)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和学习的师资保障及教师培训研究。(3)探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和学习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的经验。
6、全面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1)在网络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研究。
(2)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性的研究。(3)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创造能力的研究。
(4)在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研究。(四)开展实施新课程的评价和管理制度改革的研究
1、以实施新的评价方法为切入点,结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各学科新课程教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研究以及班级管理的探索。
2、从日常教育教学与学生学习评价改革入手,逐步展开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和学校发展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实验研究。
五、实验的原则: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系统工程,在实验中必将会遇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和阻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正确 处理破与立、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局部与全局、现实与长远等各方面的关系,始终以科学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工作,引导“课改”健康发展,实现“课 改”的既定目标。
(二)整体规则,全面推进原则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各学科协同作战,紧密配合。所以,必须作好整体规划和分步计划,使参与课改实验者在空间上明确自己在整体中的定位,在时间上明确眼前任务与长远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充分调动参与者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在推进过程中,学科之间会产生不平衡,要坚持抓好“点”——典型的发现、培养和总结,应坚持动态开放原则,保证典型与目标的一致性,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效用。
(三)全员培训,观念行为互动原则
课程改革是一项创造性工程。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牵扯到多方人员的参与。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全员培训的原则,制订周密的培训计划,将各参与者的培训协 调统一。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到位是保证实验进行的前提。在对教师的培训中要摒弃那种先观念后操作或理论灌输和行为转变脱节的做法,使转变观念和转变行为互促 互动。及时宣传教师的教学经验,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接受并巩固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行为
(四)畅通交流,及时反馈原则
教师和学生是课程实验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实验信息的及时畅通交流,实验问题的及时研讨反馈。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创设多种途径、形式和方法进行交流、经验总结、专题研讨……使课程改革实验始终在参与者积极能动互相作用中得以实施。
六、实验的步骤:
(1)开展构建新课程体系下的我校素质教育教学活动体系、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2)建立并完善新课程的教学常规、教育评价、教师教育等机制。(3)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4)开展校本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的实验研究。(5)开展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合作。
(6)根据前述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实验、调查、测试、记录、交流反映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实验的情况。
七、实验的措施:
1、师资培训。
实施课程改革,首先要进行教师观念的变革,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确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学习掌握科学的课程管理方法,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课程研究、开发和执 行能力的队伍。全体教职员工都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先培训后上岗”。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是最重要的,为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行政管理 人员和全体教师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
学校制订校级培训方案,培训内容:①新课程标准解读;②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③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④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⑤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培训形式:请进走出、专题讲座、学术沙龙、参与式活动、大组学习、讨论、座谈等。
2、课题研究。
课程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过程,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导向,深入课题研究,打一场攻坚战。
校级课题研究:①《评价研究》,研究目标: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新课程不断落实的评价体系。②《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研究》,研究目标:分学 科探讨学生探究学习的模式,研究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途径以及评价策略。③《课程综合化研究》,研究目标:新课程走向融合、开放和发展,使师生的生命 力、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④《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研究目标: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与途径。⑤《新课程研究》,研 究目标: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评价方式的研究。
3、教学研讨。
教师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2)公开教学。上实验课、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新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4)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八、实验的组织与保障:
1、实验的组织
为加强实验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学校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该小组由校领导、骨干教师组成,负责本校实验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实施。[1]制度与管理
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学校在管理和指导课程改革实验中建立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操作,用制度来加强管理。
(1)例会制度。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验的组织研究、管理协调和实施。每半月召开工作会议,分析、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法、措施,并规划和部署下阶段工作。
(2)培训制度。每月组织专题性学习,形成不断培训,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改进教学方法,确保课题实验健康发展。(3)家校联系制度。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组织学校开放日活动,组织家长听课,召开家长座谈会,听取家长、社会对学校课程改革的意见与建议。
(4)评比奖励制度。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多样的参与式评比活动,如评比优秀课、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对新课程实验中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奖励。[2]评价与考核:
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作用,它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
(1)学生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通过学生档案袋、平时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 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在期末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作改进。采用书面考查与开放性考查(开卷、口 试、动手操作、调查实践、情境体验等)相结合的方法,并探索允许学生有两次或两次以上考试机会,以好的一次作为学生的成绩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主体上,改变 单一由教师评价的状况,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
(2)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师评模式,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评价与考核教师教学工作时,主要观其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科研时,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评价中,注意教师个体差异;注重专业和个性发展。
第四篇:2012年阿拉力乡中学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阿拉力乡中学2012年学校及周边
治安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阿拉力乡中学2012年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
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努力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环境,保证学位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特制定此方案
一、整治工作的重点
1、严厉打击盗窃、敲诈、抢劫师生财产侵害师生人身权利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及周边地区存在的流氓团伙,黑恶势力。
2、坚决取缔和清理整顿校园及周边地区非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音像书刊点和违章建筑、无证经营的饮食、食品、生活日用品摊点以及出租房屋。
3、整顿校园及周边的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
4、对学校内部进行安全大检查,督促整改各类不安定隐患、杜绝火灾、建筑物倒塌和食物中中毒等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5、学位门前摆摊设点,开设集贸市场和停车点。
6、少数发生在学位的积案尚未得到查处的问题。
二、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
1、开展“两法一条例”的宣传,形成全社会依法保护青少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整体合力。在全镇集中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并通过举办法制展法制讲座,以案说法,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要加强对“两法一条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村单位依法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2、继续举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展览。各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充分利用现有“教育中心”、“教育室”组织青少年参观展览,提高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3、深化学校法制教育活动。教育部门发挥了学校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把法制教育与文化教育密切结合起来,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定期对中小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4、继续抓好“青少年法律学校和法制教育阵地的创建活动。利用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在学校机关、企业等场所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和法制教育陈地,聘请再法律专业人员担任青少年法制教育志愿者,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
三、加大整治力度,优化成长环境,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结合实际整治地下电子游戏厅,网吧,开展“一助一”帮教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青少年的帮教工作,进一步做好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工作,查处非法使用童工的单位和个人,采取措施为青少年提供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咨询和不良心理矫正服务,提高青少身心健康水平,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认真整顿文化市场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司法制度,加强对失足青少年的改造和管教工作。
四、健全机构,完善机制,努力形式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合力 1、明确职责,抓好落实。每个成员单位直接按照职责分工和本部门的工作职能,制定本部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每年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办1━2件实事。
2、健全组织机构。建立镇村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工作职责,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
3、建立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及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问题,加强检查,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通过整治、建章立制,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得到进一步加强,使校园周边秩序有较大改观,治安环境有明显好转。
第五篇:2012年阿拉力乡中学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阿拉力乡中学2012年学校及周边
治安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阿拉力乡中学2012年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努力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环境,保证学位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特制定此方案
一、整治工作的重点
1、严厉打击盗窃、敲诈、抢劫师生财产侵害师生人身权利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及周边地区存在的流氓团伙,黑恶势力。
2、坚决取缔和清理整顿校园及周边地区非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音像书刊点和违章建筑、无证经营的饮食、食品、生活日用品摊点以及出租房屋。
3、整顿校园及周边的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
4、对学校内部进行安全大检查,督促整改各类不安定隐患、杜绝火灾、建筑物倒塌和食物中中毒等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5、学位门前摆摊设点,开设集贸市场和停车点。
6、少数发生在学位的积案尚未得到查处的问题。
二、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 1、开展“两法一条例”的宣传,形成全社会依法保护青少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整体合力。在全镇集中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并通过举办法制展法制讲座,以案说法,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要加强对“两法一条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村单位依法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2、继续举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展览。各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充分利用现有“教育中心”、“教育室”组织青少年参观展览,提高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的能力。3、深化学校法制教育活动。教育部门发挥了学校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把法制教育与文化教育密切结合起来,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定期对中小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4、继续抓好“青少年法律学校和法制教育阵地的创建活动。利用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在学校机关、企业等场所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和法制教育陈地,聘请再法律专业人员担任青少年法制教育志愿者,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
三、加大整治力度,优化成长环境,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结合实际整治地下电子游戏厅,网吧,开展“一助一”帮教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青少年的帮教工作,进一步做好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工作,查处非法使用童工的单位和个人,采取措施为青少年提供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咨询和不良心理矫正服务,提高青少身心健康水平,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认真整顿文化市场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司法制度,加强对失足青少年的改造和管教工作。
四、健全机构,完善机制,努力形式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合力 1、明确职责,抓好落实。每个成员单位直接按照职责分工和本部门的工作职能,制定本部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每年为预防青少
年违法犯罪工作办1━2件实事。2、健全组织机构。建立镇村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工作职责,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3、建立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及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问题,加强检查,推动工作深入开展。通过整治、建章立制,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得到进一步加强,使校园周边秩序有较大改观,治安环境有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