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人教版)教案:第八课第1课时 公平正义的价值大全

时间:2019-05-14 08:3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人教版)教案:第八课第1课时 公平正义的价值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人教版)教案:第八课第1课时 公平正义的价值大全》。

第一篇:2017-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人教版)教案:第八课第1课时 公平正义的价值大全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第1课时 公平正义的价值

知识目标

1.知道公平的含义、内涵、作用。2.知道正义的内涵和正义的价值。

能力目标

1.明确公平是一种态度或行为方式,提高对公平内涵的认识。2.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理解正义的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自己崇尚公平、追求正义的情感。2.面对不公平和非正义行为敢于说“不”。

重点

1.公平的作用。2.正义的价值。

难点

1.对公平和正义含义或内涵的理解。2.正义的价值。

教师准备:搜集生活中有关公平和正义的相关情景幻灯片。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有两个故事,常被用来说明东西方传统对保证分配公平的不同做法。

一个故事来自美国著名财经作家戈登在《美国传统》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戈登通过“分面包的传说”回溯了西方保证公平分配规则的起源。据说,在古罗马军队中,士兵每天定量得到一块面包充当全天的口粮。一开始,切割面包与分配面包的任务是由长官一人担任,于是长官往往切割下最大的一块留给自己,然后按关系亲疏决定切割下面包的大小进行分配。由于分配不公平造成军队内部矛盾甚至内讧的事不少。为了防止因争夺食物产生的争斗,罗马人很快找到了一个极好的规章:当两个士兵拿到了一块面包后,规则要求一个士兵来分割,而另一个士兵首先出来选择属于他的一半。在这种规则下,分割面包的士兵出于自利,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平均分配。戈登认为,这种法律是从每个人的自利角度来制定的,以使其行为公平合理。自律法考虑到了每个人的利益,而不是一个集团的利益,不是那些制定和执行这些法律的人的利益。这也构成了西方以制度保证公平分配的传统。

传统中国人保证公平分配更多靠伦理道德约束。最经典的要数“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四岁时,父亲让他把一袋梨分给家人,孔融把最大的给了爷爷奶奶,把比较大的给父母,把其他的给了弟弟妹妹,而把最小的留给了自己。这个简单的故事之所以一直流传到今天,绝不仅仅是为了教育小孩懂得谦让与礼貌,还体现了传统中国人关于公平分配的基本思想:公平分配的顺序是要照顾到老幼尊卑,体现传统伦理纲常,主持分配的人也应该是像孔融那样的有道德的人。如果把“孔融让梨”这个发生在家庭内部的故事放大到国家——在传统中国人那里,家与国本来就是一体的:公平分配的秩序必定体现了儒家纲常,而皇帝因“顺天承命”,是最高的道德代表与化身,同时作为最大的“家长”当然应该为所有的“子民”进行公平分配。

我们该如何认识公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了解的第一个内容。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

(一)认识公平

1.公平的含义和内涵

活动一: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1页最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1)假如你是这位父亲,你会怎样分配这四锭黄金?(2)结合“分黄金”的故事,谈谈你对公平的看法。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小结:(1)三个儿子每个人一锭,还有一锭分给老三,原因是老三身残体弱,为人善良。(2)公平就是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活动二: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1页最下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依据你对公平的理解,请对上图中的行为和政策进行评价。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小结:左图中“请朋友帮忙摆平”,这种行为违背了规则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法律不允许的行为。右图中“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帮助困难家庭和地区的孩子享受公平的受教育权利,这是一种机会公平。因为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要求党和政府为他们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在完成上述两个活动后,教师对公平的含义和内涵作出总结。

教师总结:(1)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2)公平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2.公平的作用

【过渡语】学习了公平的含义和内涵后,公平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2页“探究与分享”,思考:结合以上图片,谈谈公平的价值。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1)对个人而言,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2)对社会而言,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知识拓展】应聘条件

现在大学生在应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公平的歧视,且歧视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年龄、性别歧视是很常见的,竟还有“姓”歧视和“血型”歧视。一民办高校男生应聘客户服务主管时,就因为他姓“贾”,公司领导认为这个字会影响公司声誉而不予录取。一个大学生也因为姓“裴”而失掉了会计职位。还有一家国内知名公司,在“应聘须知”上除了注明对学历、工作经验的要求外,还要求应聘者血型必须是O型或B型,理由是O型和B型血型的人遇事沉着冷静,忠诚度高,心理素质好,善于驾驭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这种种的歧视,严重破坏了社会上公平竞争的原则。

(二)正义的力量

【过渡语】学习了公平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什么是正义行为以及正义有什么作用? 1.正义的内涵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3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在讨论什么是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时,同学们用关键词的方式给出了自己对行为特征的描述,请你来续写。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小结:正义行为,如:光明磊落、忠心耿耿、兢兢业业、高风亮节、正人君子、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忧国忧民、见义勇为、秉公执法、公正廉明等。非正义行为,如:偷鸡摸狗、同流合污、贼眉鼠眼、小偷小摸、含血喷人、不择手段、阴谋诡计、造谣惑众、遮人耳目、装神弄鬼等。

教师总结:正义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反之,凡是阻碍社会进步、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就是非正义的行为。

2.正义的价值

活动一: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4页最上面“探究与分享”,可分小组讨论思考:上述事例对于你理解正义有什么启示?

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正义作为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活动二: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4页最下面“探究与分享”,思考回答:国家建立和完善上述制度有什么意义?

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更应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活动三: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两则“阅读感悟”,提醒学生注意理解第一则“阅读感悟”最后一句话“无罪推定原则折射出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它是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志”。

教师总结:正义的价值有三:①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②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正义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往往被当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③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过渡语】公平正义有如此重大的力量价值,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是如何描述公平正义的呢?

【知识拓展】十九大报告中有关公平正义的观点

1.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3.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4.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公平、正义的含义或内涵、作用或价值,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生活、身边的实际来予以理解,只有理解了公平、正义的真正内涵和价值,才能为今后我们进入社会追求公平正义、支持公平正义事业作贡献。

公平正义的价值正义的内涵

正义的力量正义的价值

公平的含义和内涵认识公平

公平的作用

第二篇: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第2框公平正义的守护知识点梳理

第二节公平正义的守护知识点梳理

一、坚守公平

1、怎样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怎样实现或坚守公平)(1)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2、面对利益冲突,我们怎么做

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怎么做

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4、立法怎样坚守公平

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5、司法怎样坚守公平

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二、守护正义

6、公民的基本德性 正义感

7、我们的共同心声

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

8、怎样守护正义?

(1)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2)个人守护正义。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

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4)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9、个人守护正义

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10、司法维护正义

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11、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司法

12、司法改革的核心 以司法公正为核心

13、国家怎样实现司法正义,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14、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 公平正义

15、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公平正义

第三篇: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人教版)教案:第一课 第1课时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1课时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

2.知道宪法内容,对宪法规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内容有初步了解,这些内容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能力目标

1.知道很多国家机关名称里有“人民”二字的原因。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和了解。

3.学会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等,提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4.提高对人权内涵的认识,自觉维护个人的人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热爱宪法。2.认识人权、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

3.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

重点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难点

1.对宪法基本原则与国家性质的理解和认识。2.对人权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准备:1.精心准备宪法内容、国徽幻灯片及教材上教学展示所用幻灯片。2.认真备课,熟知本课时两大板块内容之间内在联系。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中探究问题。

2.提出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与同学共同探讨。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由来及含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了中央政府命令,分别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执行新中国国徽的设计工作。

经多次咨询研究,最后确定了国徽的图案,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其意是用天安门图案作民族精神的象征;用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用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国徽图案交由清华大学小组的教授高庄最后完成设计加工与塑造国徽模型。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祖国的海关,在人民的法庭上,每当我们看到庄严美丽的国徽,心里便会荡起一种崇高的爱国之情。

国徽呈圆形,圆形的中间上方是璀璨夺目的五颗金星,下方是雄伟端庄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城楼的正下方是一个金色的齿轮,齿轮两边的稻穗对称地向上环抱,至居中的顶部相合,齿轮的中心又系着两幅红绶,呈弧形伸向两边,而后向下垂挂,使圆形的国徽有了坚定、稳定之感。国徽的基本色彩是红、黄两色,热烈、美丽、崇高、庄严。

天安门图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具有民族特色的雄伟端庄的天安门城楼的正面图景,横贯国徽的中下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威武不屈的英姿。

齿轮、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金色的齿轮,仿佛带动整个国家飞转向前,硕大的麦稻穗,也同样象征着人民的幸福,祖国的繁荣。

国徽上的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正上方的一颗大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党是灯塔,是太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四颗小星在一面呈半圆形环抱,象征亿万人民,心心向着共产党,坚强团结,众志成城。

故事二:中国国徽图案的绘制方法

1.两把麦稻穗组成正圆形的环。齿轮安在下方麦稻杆的交叉点上。齿轮的中心交结着红绶。红绶向左右绾住麦稻而下垂,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

2.从图案正中垂直画一直线,其左右两部分,完全对称。

3.图案各部分之地位、尺寸,可根据方格墨线图之比例,放大或缩小。4.如制作浮雕,其各部位之高低,可根据断面图之比例放大或缩小。

5.国徽之涂色为金、红二色:麦稻、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之底子及垂绶为红色;红为正红(同于国旗),金为大赤金(淡色而有光泽之金)。

故事三:国徽及国徽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及其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以后历次宪法均予以确认。

为了维护国徽的尊严,正确使用国徽,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当天国家主席杨尚昆签发主席令予以公布,并自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故事四:宪法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教师可根据需要,选取其中一两个故事讲述给学生听或制成幻灯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徽和相关法律规定,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

(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3页“运用你的经验”,请学生着重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

(2)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老师可视情况组织同学展开讨论。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教师总结:(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2)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表示我国的国家性质也就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宪法的基本原则的表现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3~5页内容,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了解我国宪法是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

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建议教师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请学生回答“我国宪法是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这一问题。第二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播放提前准备的幻灯片,具体顺序如下: 第一张显示“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二张显示“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一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一章 总纲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七条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

第三张显示“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四张显示“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第一章 总纲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教师补充:“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教师总结: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对中学生的要求:

教师可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探究与分享”,思考提出的问题: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到国家事务中,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在学生思考回答基础上作小结。

教师总结: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故事拓展】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教师出示幻灯片或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四幅插图,思考问题:

(1)以上图片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2)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教师总结:(1)分别是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文化权、劳动就业权。(2)示例:高中、大学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制度等。

2.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教师出示提前制作的幻灯片:内容为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过渡语】既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那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国家机关应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呢?为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权的主体和范围。3.人权的主体和范围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中间一段文字,然后请学生回答人权的主体和范围分别是什么?

教师总结:(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4.国家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做法

(1)总体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具体要求: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方法小结】对这一块内容的教学,老师先安排学生自学为主,而后对个别机关的做法进行拓展延伸。如教材第8页两个“探究与分享”材料及问题的解答,可加深学生对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做法的理解和认识。

【知识拓展一】教材第9页最上面的“阅读感悟”,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知识拓展二】教材第9页最下面的“拓展空间”中介绍的扶贫方式的变化,教师也可以在网上搜集相关图片制成幻灯片播放。

【思维提升】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帮助贫困人群?

教师在学生思考、举手发言后作出小结:(1)扶贫工程是尊重和保障贫困地区人口人权的有力措施。(2)优先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特别是尽快建立农村的最低保障制度和完善城市的低保制度。在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时,要把重点放在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减少机会不公平的现象。在就业、基础教育、基本卫生、市场准入以及公平执法等方面下功夫,投资金。最后,政府的政策还要更偏重于解决未来的收入不公现象,如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工进城、加快城镇化发展等。同时,政府要促进教育公平,使大学生不能因家庭贫困而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最后,政府要通过税收、财政、货币、土地等各方面措施,防止出现房地产泡沫,防止通过财产的快速增值使未来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把握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其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做法这两个大的知识。希望大家树立宪法意识和观念,更好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权。

权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利

生存和发展 的国家尊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重和保保人权的主体和范围障人权障总体要求书国家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做法具体要求公



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的基本原则的表现民对中学生的要求

第四篇:部编本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8.1公平正义的价值》教学设计

8.1公平正义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知道公平的含义、内涵、作用;知道正义的内涵和正义的价值。

2.明确公平是一种态度或行为方式,提高对公平内涵的认识;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理解正义的价值。

3.增强自己崇尚公平、追求正义的情感;面对不公平和非正义行为敢于说“不”。教学重点 1.公平的作用。2.正义的价值。教学难点

1.对公平和正义含义或内涵的理解。2.正义的价值。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生活中有关公平和正义的相关情景幻灯片。学生准备:预习新课。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有两个故事,常被用来说明东西方传统对保证分配公平的不同做法。

一个故事来自美国著名财经作家戈登在《美国传统》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戈登通过“分面包的传说”回溯了西方保证公平分配规则的起源。据说,在古罗马军队中,士兵每天定量得到一块面包充当全天的口粮。一开始,切割面包与分配面包的任务是由长官一人担任,于是长官往往切割下最大的一块留给自己,然后按关系亲疏决定切割下面包的大小进行分配。由于分配不公平造成军队内部矛盾甚至内讧的事不少。为了防止因争夺食物产生的争斗,罗马人很快找到了一个极好的规章:当两个士兵拿到了一块面包后,规则要求一个士兵来分割,而另一个士兵首先出来选择属于他的一半。在这种规则下,分割面包的士兵出于自利,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平均分配。戈登认为,这种法律是从每个人的自利角度来制定的,以使其行为公平合理。自律法考虑到了每个人的利益,而不是一个集团的利益,不是那些制定和执行这些法律的人的利益。这也构成了西方以制度保证公平分配的传统。

传统中国人保证公平分配更多靠伦理道德约束。最经典的要数“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四岁时,父亲让他把一袋梨分给家人,孔融把最大的给了爷爷奶奶,把比较大的给父母,把其他的给了弟弟妹妹,而把最小的留给了自己。这个简单的故事之所以一直流传到今天,绝不仅仅是为了教育小孩懂得谦让与礼貌,还体现了传统中国人关于公平分配的基本思想:公平分配的顺序是要照顾到老幼尊卑,体现传统伦理纲常,主持分配的人也应该是像孔融那样的有道德的人。如果把“孔融让梨”这个发生在家庭内部的故事放大到国家——在传统中国人那里,家与国本来就是一体的:公平分配的秩序必定体现了儒家纲常,而皇帝因“顺天承命”,是最高的道德代表与化身,同时作为最大的“家长”当然应该为所有的“子民”进行公平分配。

我们该如何认识公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了解的第一个内容。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一)认识公平1.公平的含义和内涵

活动一: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1页最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1)假如你是这位父亲,你会怎样分配这四锭黄金?(2)结合“分黄金”的故事,谈谈你对公平的看法。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小结:(1)三个儿子每个人一锭,还有一锭分给老三,原因是老三身残体弱,为人善良。(2)公平就是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活动二: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1页最下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依据你对公平的理解,请对上图中的行为和政策进行评价。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小结:左图中“请朋友帮忙摆平”,这种行为违背了规则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法律不允许的行为。右图中“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帮助困难家庭和地区的孩子享受公平的受教育权利,这是一种机会公平。因为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要求党和政府为他们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在完成上述两个活动后,教师对公平的含义和内涵作出总结。

教师总结:(1)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2)公平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2.公平的作用

【过渡语】学习了公平的含义和内涵后,公平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2页“探究与分享”,思考:结合以上图片,谈谈公平的价值。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1)对个人而言,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2)对社会而言,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知识拓展】应聘条件

现在大学生在应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公平的歧视,且歧视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年龄、性别歧视是很常见的,竟还有“姓”歧视和“血型”歧视。一民办高校男生应聘客户服务主管时,就因为他姓“贾”,公司领导认为这个字会影响公司声誉而不予录取。一个大学生也因为姓“裴”而失掉了会计职位。还有一家国内知名公司,在“应聘须知”上除了注明对学历、工作经验的要求外,还要求应聘者血型必须是O型或B型,理由是O型和B型血型的人遇事沉着冷静,忠诚度高,心理素质好,善于驾驭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这种种的歧视,严重破坏了社会上公平竞争的原则。

(二)正义的力量

【过渡语】学习了公平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什么是正义行为以及正义有什么作用? 1.正义的内涵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3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在讨论什么是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时,同学们用关键词的方式给出了自己对行为特征的描述,请你来续写。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小结:正义行为,如:光明磊落、忠心耿耿、兢兢业业、高风亮节、正人君子、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忧国忧民、见义勇为、秉公执法、公正廉明等。非正义行为,如:偷鸡摸狗、同流合污、贼眉鼠眼、小偷小摸、含血喷人、不择手段、阴谋诡计、造谣惑众、遮人耳目、装神弄鬼等。

教师总结:正义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反之,凡是阻碍社会进步、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就是非正义的行为。

2.正义的价值

活动一: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4页最上面“探究与分享”,可分小组讨论思考:上述事例对于你理解正义有什么启示?

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正义作为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活动二: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4页最下面“探究与分享”,思考回答:国家建立和完善上述制度有什么意义?

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更应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活动三: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两则“阅读感悟”,提醒学生注意理解第一则“阅读感悟”最后一句话“无罪推定原则折射出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它是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志”。

教师总结:正义的价值有三:①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②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正义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往往被当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③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过渡语】公平正义有如此重大的力量价值,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是如何描述公平正义的呢?

【知识拓展】十九大报告中有关公平正义的观点

1.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3.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4.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公平、正义的含义或内涵、作用或价值,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生活、身边的实际来予以理解,只有理解了公平、正义的真正内涵和价值,才能为今后我们进入社会追求公平正义、支持公平正义事业作贡献。

第五篇: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根本政治制度》第二课时备课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根本政治制度》

第二时备教案

知识目标

.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知道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热爱。

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难点

.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

2.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情境幻灯片。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知识导入,场景激趣

2018年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分别于2018年3月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

什么叫两会?两会主要做什么?要想了解这些知识,就要学习我国的政治制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知识吧!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地位及基本内容

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内容: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2.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

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义务: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知识拓展】人大代表权利

审议权

人大代表在本级人大会议期间,对列入本次会议议程的各项议案进行审查和讨论并发表意见,表明态度,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权利。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一般采取出席大会全体会议、参加代表团全体会议、参加小组会议等方式。

表决权

人大代表在本级人大会议上,对列入大会审议的各项议案包括对确定的候选人表示赞成或者反对或者弃权的一种决定的权利。凡是需要人大代表集体做出决定、决议的议案,都属于表决的范围。主要包括通过法律案、选举案、罢免案、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行动议案,通过各项决议、决定等。表决一般采取投票、举手、按表决器等方式进行。

提名权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有依法联名推荐上一级人大代表候选人,书面联名提出本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领导人员的候选人的权利。

选举权

人大代表依法选举决定本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组成人员、上一级人大代表的权利。

质询权

人大代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有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质询并要求必须予以答复的权利。代表依法提出质询案后,送交大会主席团会议讨论、决定交受质询机关;受质询机关在会议期间做出书面答复,或者由受质询机关负责人在有关会议上作口头答复;提出质询案的代表或委员可以对答复发表意见,如果对答复不满意,可以提出重新答复的要求,由大会主席团讨论决定是否再作答复。

提出罢免案权

人大代表依照法律规定提出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和组成人员职务议案的权利。罢免案依法提出后,由大会主席团交各代表团进行审议,然后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进行表决。在表决前,被提出罢免的人员有权以书面或在主席团或在大会全体会议上口头进行申辩。罢免案须经人大全体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经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发言表决免究权

人大代表在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表决不受法律追究的权利。

人身特别保护权

人大代表享有非经特别许可,不受逮捕或审判及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权利。代表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非经本级人大主席团许可,在人大会议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机关应当立即向该级人大主席团或者人大常委会报告。对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如果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应当经该级人大主席团或者人大常委会许可。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

【过渡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项由宪法规定的制度既保障人大代表的职权,又规定人大代表应履行的义务,那么这项制度的实施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安排学习阅读教材第66页内容。

教师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2.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

教师总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三、堂小结

本节我们主要是学习“一个根本政治制度”,下节我们学习“三个基本政治制度”,它们共同组成现阶段我国的政治制度。通过学习我们要弄清每种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实施意义,为我们今后进入社会、参与政治生活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下载2017-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人教版)教案:第八课第1课时 公平正义的价值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人教版)教案:第八课第1课时 公平正义的价值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教案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第1课时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2.......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8 安全地玩 |人教(新版)

    8 安全地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预见危险并且能正确处理。 能够做到胆大心细,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识别安全与危险的能力......

    01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权利公开课教1

    民基本权利教案 陕西城固六中曹玉良 知识目标 1.知道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等基本权利有哪些。 2.了解宪法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 能力......

    《道德与法治》第3课第2课时范文

    授课时间: 月 日 星期 课型 本学期 课时 3、幸福一家人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感受家庭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幸福,培养爱父母、爱长辈、爱家庭的情感; 2.通过“......

    1人教八下道德与法制《公平正义的价值》教案、导学案

    《公平正义的价值》教案、导学案2篇【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中的第二课时公平正义的价值,第八课主要帮助我们理解公平正义,而本框是......

    2016--2017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

    2016—2017学年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一单元 新学期,你好 1.寒假生活交流会 活动目标 1、回顾、交流、分享寒假生活经历的快乐,重温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 2、初步养成......

    (人教)2017年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九课 我和我的家 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与家人之间的血脉联系,能正确地称呼家人。 2、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谊,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到与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期中综合检测题 (时间:45分钟 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我国的国徽图案庄严大方、内涵深刻,鲜明地体现了我国是________领导的、以________为基础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