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主岭市二OO四年地质灾害防灾方案 - 公主岭市国土资源局
公主岭市二〇一二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了保障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吉林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四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年)和《四平市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结合我市地质环境实际条件,特制定本预案。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遵循的原则。
以人为本、快速反应、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靠科学、部门协作、因地制宜。
二、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我市位于松辽平原,无高山和大河,未发生过较大的地质灾害。目前,刘房子煤矿采空区、原二十家子煤矿采空区,以及南部乡镇的山区,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另外,在西辽河汛期有发生堤坝损坏的可能。因此,这些地区是我市重点防范区,具体表现为为:
1、刘房子煤矿采空区。矿体赋存瓦斯,煤易自然。地表面易形成采空区塌陷,造成房屋进裂。原二十家子煤矿现在虽已关停,但采空区仍存在隐患,易形成地表塌陷。
2、南部两个乡镇属于半山区,到了雨季、汛期时容易发生小面积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西辽河沿岸各乡镇,在汛期来临时应注意堤坝防护,防止堤坝损坏、垮塌。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部门合作,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市国土资源局和气象局,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关于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对市内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作出预报,使市政府有关部门更有针对性地组织和部署防灾工作,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避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凡是威胁城镇或重大工程、风景名胜区安全的地质灾害,应在加强监测预防的同时,有计划地进行工程治理;农村地质灾害的防治应以群众监测预防和居民点搬迁避让为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搞好群测群防监测网络的建设,对已掌握的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明白卡”发至受威胁的村民手中,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汛期是地质灾害的易发、高发期,也是全年防灾工作的重点,因此要切实做好防治工作。要严格执行险情巡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发生险情或灾情,要迅速开展应急调查,按灾情速报制度要求及时上报各有关部门,并启动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有关部门应当按应急预案的要求和分工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四)加强执法监督管理,遏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发生。
加强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执法力度。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工程项目,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防止工程建设活动诱发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从源头把好地质灾害防御关。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出现重大地质灾害时,市政府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由主管副市长任总指挥,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为副指挥。其主要职责: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省四平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下达的关于地质灾害防灾救灾的任务。
(二)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国土资源局分管局长担任,联系电话:6295458、6295481;办公室主要职责:督促、检查、落实各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地质灾害灾情、险情调查和评估,提出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建议;根据指挥部的各项指示、令、负责实施、协调并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应急工作;有关信息,联络接待等各项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三)指挥部下设八个应急工作组,各工作组组成及主要职责如下:
1、灾情搜集和预测评估组:由国土资源局、农委、气象局、民政局、水利局、林业局、牧业局等部门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灾害险情或灾情的调查,核实和上报;组织对险情或灾情的监测、预报、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应急防范对策、措施;负责对灾害损失以及灾害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2、救援和转移安置组;由驻岭部队、武警、水利局、民政局等部门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抢救、转移安置灾民和国家重要财产。
3、工程抢险组:由驻岭部队、武警、水利局、交通局、建设局、网通集团公主岭公司、电力公司和铁路部门。
主要职责:负责水利、电力、通讯供水、道路、供气、排水、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抢险和抢修。
4、灾民生活物资保障组:由商业局、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气象局、红十字会等部门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为受灾群众提供吃、穿、住等生活物资。气象趋利避害条件以及卫生条件保障。
5、治安保卫组:由公安局、武警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灾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卫人民群众生活生命财产安全;负责重要目标和要害部门的安全保卫工作。
6、医疗卫生组:由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红十字会等部门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为灾民和抢险救灾人员提供医疗救治;提供必要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并负责监督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负责灾区卫生防疫疫情监测和信息收集上报工作;负责捐助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接收发放。
7、恢复重建组:由发改局、民政局、水利局、交通局、建设局、教育局、网通集团公主岭公司、电力公司、和铁路等部门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灾区修缮、重建因灾坍塌和损坏的居民住房;修复因灾损毁的交通、水利、通讯、供水、供电、铁路设施等基础设施;帮助灾区修复重建中、小学较舍,帮助灾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8、宣传报道组:由市委宣传部、政府新闻办组成。主要职责:负责救灾工作的宣传和新闻报道。
9、灾害易发区所在乡镇。
主要职责:灾情巡查、预报、预警、疏散以及抢险预防措施等。建立统一指挥的行政组织系统,密切监测灾害的发展;对易发灾害区设立标志牌。发生灾害要及时组织对受灾人员的紧急救护和安置;帮助恢复交通生产;协助灾区人民安排好生活。
五、应急准备。
(一)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应根据本预案和本部门职责。制定具体的抢险救灾应急行动方案,并报市政府备案。
(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应急预案和行动方案的要求,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灾物品器械等物资储备。
(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抓好应急队的建设和人员落实,定期对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及应急处理演练,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
(四)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对公众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及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对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六、灾害应急。发生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后,市政府启动预案成立指挥部。各应急工作组应根据职责和分工,进行高效有序地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公主岭市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五日
第二篇:公主岭市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方案
公主岭市中小学教师大练基本功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我市“教育质量年”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教师基本功水平的提高,根据公主岭市2012年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的整体安排,结合我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特制订《公主岭市中小学教师大练基本功活动实施方案》,具体要求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以实施“教育质量年”活动为契机,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中心,以提高教师基本功水平为重点,把大练基本功活动与“校本研修、名师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等活动结合起来,与常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大练基本功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确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师基本功内涵。随着学校教育的硬件设施、课程价值、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变化,教师基本功的内涵也必需与时俱进地充实丰富。本次活动所指教师基本功包括:从事学科教学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完成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参与课程改革所必需的相关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所必需的综合能力,运用多种资源和在同伴互助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为构建高效教学体系所具有的特色技能等。
2、确立大练基本功活动一切为构建高效教学体系而服务的价值取向。通过活动积极倡导教师基本功的专业性与实用性的发展方向。活动要以教学设计为主线,以教学实施为载体,以提高效益为目标,以综合评价为手段,以“能实施高效的教学”为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3、建立实用高效的促进教师基本功普遍提高的工作机制。大练基本功是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中最具基础性的内容,要通过市校联动、学区协作、以校为本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掀起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大练基本功的新高潮,并保持工作机制的活力,培育新型的研修文化,形成学校区域特色,不断丰富和发展提高教师基本功的工作手段。
4、发现和培养一批活跃在教学一线的具有过硬基本功的骨干力量。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将在本次活动中表彰一批成绩优胜的教师,由于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练基本功竞赛活动,最终决赛将以聚焦课堂、综合评价的视角进行,因此,决赛的优胜者无疑会具有更为突出的实践示范性,要使受表彰的教师成为教师大练基本功的带头人,并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三、活动内容
(一)通用技能
⒈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
能正确运用钢笔、毛笔和粉笔按照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的楷书字体,并具有一定的速度;
⒉即兴演讲
随机抽取演讲题目,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顺理成章,并力求做到表达连贯、流利,语速适当;口齿清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充满自信,情感真实自然;
⒊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能在4小时内完成1课时(40分钟)的教学设计文稿和教学课件电子稿。(此项内容教师要在没有网络环境下的电脑房中进行,只提供规定的教材和同一电子素材包)
⒋课堂教学
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及相关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展示。主要体现教学设计思想以及运用教学课件辅助教学的能力。
(二)专业技能
⒈教育教学理论及学科知识与常识 能够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及学科知识与常识。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学科教学理论、学科知识与常识、《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新理念新要求。
⒉教学实例评析
能够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方面对教学实例进行分析、评价。
(三)个性特长展示(附加项)能够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特点,发挥个性特长,充分展示教师个人魅力,并在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所突破。
四、主要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2012年4月份):为活动策划和宣传发动阶段。本阶段的具体任务是制定活动方案,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各学校要根据市教育局方案要求,制定本单位活动方案和实施细则,并于2012年4月20日前将活动方案报市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邮箱地址:jxxxpxb126.com)第二阶段(2012年5—10月份):为活动实施阶段。本阶段的具体任务是各学校从不同方面入手,以本校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大练基本功活动。在工作组织上,坚持自练、研修、比赛三位一体的原则。在活动形式上,要坚持以岗位练兵为主、自学为主、业务训练为主的原则,采取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培训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各种比赛活动,以赛促练。活动期间市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将进行督导检查,对一些学校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推广宣传。
第三阶段(2012年11-12月份):为比赛验收阶段。各校(小学以中心校为单位)开展五项全能基本功大赛,表彰大赛全能奖前5名和单项奖前6名,推荐全能奖前3名参加市级大赛;12月份,市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市级大赛,评选六项全能基本功大赛全能冠、亚、季军和单项冠、亚、季军,进行表彰。
五、保障措施
(一)教师大练基本功训练活动由市教育局统一领导,依托教师进修学校和各学校进行组织,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展开。市教育局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确定了活动指导专家。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并结合本单位教学实际和教师队伍整体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活动。
(二)各学校要把教师大练基本功训练活动纳入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共同提高,切实把本次教学基本功训练活动作为广大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增强教学能力的重要载体,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奠定基础。
(三)各学校要对广大教师进行基本功训练与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验收。要为每位教师建立培训档案,定期进行考核,并把此项活动作为每位教师校本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记入教师继续档案中。教育局将把此项内容纳入学校督导考核之中。
六、组织领导
为切实搞好此次教师大练基本功活动,做到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管理,成立公主岭市教师大练基本功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全市中小学教师大练基本功活动。
公主岭市中小学教师大练基本功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王玉江 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 刘秀岩 教育局副局长
钱有军 公主岭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成 员 张玉武 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李 奇 教育局人事科科长
刘海君 公主岭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吉文录 公主岭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于晶华 公主岭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办公室 公主岭市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
公主岭市教育局 2012-3-29
附1:公主岭市中小学教师大练基本功总决赛具体要求
(一)通用技能
⒈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
选手分别用粉笔、毛笔和钢笔书写相同的规定内容(包括学科专业用语),字体为正楷。时间10--15分钟。
⒉即兴演讲
选手抽签决定演讲顺序。现场抽签演讲题目后,准备3分钟,演讲时间3~5分钟。
⒊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抽签决定(或指定)选手的分组。选手分若干组进行,按每一组指定的课题分别进入没有网络环境的电脑房,用提供的规定教材和同一电子素材包独立完成1课时(40分钟)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材简析与说明),并制作好课件。在4小时内完成教学设计文稿和教学课件电子稿。
⒋课堂教学
抽签决定上课顺序,课堂教学的课题与教学设计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的课题一致,选择所写教学设计的其中一两段进行。教学过程的实施中,体现教学设计,运用教学课件,注重动态生成。上课形式为借班(或空讲)上课,时间为25分钟。
(二)专业技能
⒈教育教学理论及学科知识与常识
在同一时段,采取闭卷、笔试方式进行,测试时间为60分钟。测试内容包括师德、学科教学论、学科知识与常识,《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新理念新要求等,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注重教师的学科专业性。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材料题、论述题等。
⒉教学实例评析
在同一时段,选手对教学实例(观看的同一教学片段录像或同一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在规定时间内写出500字以上的点评材料。
(三)个性特长展示(附加项)按相同或相近的特长进行分组,每位选手展示5分钟。
附件2:公主岭市中小学教师大练教学基本活动评价标准与评分规则
通用技能的评分标准以《公主岭市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方案》所附的评分标准为准。专业技能的评分标准另行确定。
通用技能项目权重为70%,专业技能项目权重为30%。其中,三笔字权重5%;即兴演讲权重5%;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权重30%(15%+15%);课堂教学权重30%;学科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权重20%;评课权重10%。
各学学科的6个比赛项目,均按百分制评出原始分,选手的每项原始分乘该项目的权重,累加后即为该选手所得总分。
公主岭市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
通用技能项目评分标准
一、粉笔、钢笔字和毛笔字项目评分标准
1.笔法:笔画清楚到位。有轻重、粗细,富有变化。
2.字法:书写规范,结构平正、均匀。使用简化汉字,无繁体字、异体字等,无错别字。
3.章法:能充分利用所提供的书写区域,版面整体布局整洁美观,字距、行距合理,无涂改。4.特色:构思精巧,富有创意。
二、即兴演讲项目评分标准
1.表达: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速适当,语言流畅,富有激情。讲究演讲技巧,动作配合恰当。
2.内容:演讲主题鲜明、深刻,格调积极向上,内容紧扣主题,富有真情实感。
3.形象: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有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4.效果:有感染力,能打动听众。
三、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项目评分标准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要求。行为动词使用准确。
2.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水平表述、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准确、切合实际。
3.教学过程设计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各个教学流程之间有设计意图的表述,能反映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4.教学方法选用适当,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教学难点的解决,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
5.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供较丰富的学习资源,并有效地组织和呈现,实现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有效获取。能够优化组合使用各种媒体工具,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6.注重形成性评价,能够合理地设计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
7.文档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格式美观整齐;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文字叙述简洁、明了,字体和图表等运用恰当。
(二)课件制作
1.课件的取材适宜,内容科学、正确、规范。
2.课件的设计新颖,使用恰当,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操作简便、快捷,交互方便,适用于教学。
4.画面设计美观,有一定的艺术性。
四、课堂教学项目评分标准
1.坚持面向全体,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要求适度。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联系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实际,注重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探究及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
3.课堂结构严谨,密度适中,过渡自然,表述清楚;对教学内容把握准确,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科学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设计有梯度和思维深度。
5.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互动有效。
6.适时反馈检测,教学内容落实到位。
7.富有教学机智,有应变能力。
8.恰当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课件,教学方法灵活有效。
9.教学中语言生动、简洁;板书工整规范,主次分明;实验操作规范、熟练,现象明显。
10.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三篇:公主岭市职业教育中心活动方案
公主岭市职业教育中心“立师德、铸师魂、强师能、正师风,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
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落实公主岭市教育系统“立师德、铸师魂、强师能、正师风,做人民满意教师”(以下简称“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动员大会精神和活动方案要求,进一步提高全校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师能水平,树立我校良好社会形象,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经校党支部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集中开展“立师德、铸师魂、强师能、正师风,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教育。为推动此项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省、四平市、公主岭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全面加强师德、师能、师风建设为着力点,重点解决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打造优秀的管理者队伍、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促进我市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我市实施“两核、四级、三化统筹”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活动目标
这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解决“五大方面问题”、实现“四个提升”、打造“三支队伍”,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解决“五大方面问题”:师德修养不高的问题;职业纪律涣散的问 题;专业素质不精的问题;行业风气不正的问题;教育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实现“四个提升”: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素养不断提升;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学生的意识不断提升;“为人师表”的社会形象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打造“三支队伍”:一支“学识渊博、业务精湛、善于钻研、肯于奉献”的专任教师队伍;一支“师德高尚、爱生如子、善于管理、家长满意”班主任队伍;一支“德才兼备、理念先进、开拓创新、廉洁自律”的管理者队伍。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次主题教育重点解决严重影响教师形象和败坏教育风气的问题,提升教师的“精、气、神”和从教的能力及水平,树立教师良好、向上的社会形象。
(一)解决师德修养不高的问题
1、放松政治思想学习和改造,理想信念动摇,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宗旨观念淡薄,觉悟不高,服务教育和学生的意识不强、水平不高;
3、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事业心、责任心和上进心不强,不思进取,对工作敷衍了事,不尽职尽责;
4、违背教育方针、政策,散布传播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言论;
5、不尊重学生人格,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或歧视学生,对家长态度粗暴。
(二)解决职业纪律涣散的问题
1、不接受学校正常工作安排,消极怠工,甚至擅自脱岗;
2、未经学校批准,在校外兼课或从事第二职业,或工作时间打牌、玩游戏或买卖有价证券,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情;
3、酒后上课、在课堂上吸烟、聊天和使用通讯工具;
4、在各类考试中,不能严格施考、严格监考行为;
5、迟到、早退、中途离岗和误课、漏课,随意串课;
6、参与黄、赌、毒、邪、非法上访等违法活动。
(三)解决专业素质不精的问题
1、缺乏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不专研业务,不积极参与上级部门和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培训和教科研活动,不注重教科研成果的积累和总结;
2、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书育人方法简单,教育艺术和水平不高,教育管理学生方式不当;
3、只教书不育人,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方式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4、不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随意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搞题海战术,形成学生厌学心理;
5、不备课上课、无教案上课、批改作业不认真。
(四)解决行业风气不正的问题
1、乱补课、乱办班、乱收费的“三乱”问题;
2、收受、索要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参加由学生家长支付费用的吃喝玩乐等活动;
3、利用职权向学生代收费用和推销商品,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4、在分班、调座、选用学生干部和评先选优中搞不正之风;
5、利用学生家长办私事或用学生干私活。
(五)解决教育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1、学校办学方向、办学目标、办学理念不清晰,片面追求升学率或追求经济效益;
2、办学行为不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松懈,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要求敷衍塞责,不严格执行高中招生“三限”政策,服务意识不强;
3、对学校安全工作重视不够,不能及时排查、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学校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不落实;
4、财务管理不规范,财经法纪意识不强,财务开支超标准、超范围,违反收费政策,巧立名目收费,对学校内部的乱收费行为处理不力;
5、学校管理不民主,不尊重教职工人格,不平等对待教职工,对教职工服务不到位。
四、活动内容与时间步骤
本次“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将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动员阶段(4月中旬——5月中旬)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围绕活动主题,遵循活动原则,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学习计划和考核办法。
3、组织召开“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动员会,对学校的教育 活动进行动员和全面部署。
4、做好宣传发动。向在校生和毕业生家长发一封关于开展“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的公开信,向学生家长说明开展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要求和学校在活动中的打算,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标语横幅,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取得家长和社会对活动的支持。
5、开展“四师一满意”学习活动。重点学习《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加强师德建设的有关文件;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等教学业务相关文件;一本教育教学专著;省、市、校优秀典型教师先进事迹。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个人思考与座谈交流相结合、专题辅导与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听取先进事迹报告与剖析反面典型相结合的“四结合”方式,做到学习时间、内容、形式、效果“四落实”。确保集中学习不少于20学时,学习笔记不少于l万字,撰写学习心得和教育随笔各一篇。
6、开展“四师一满意”大讨论活动。通过分组讨论,进一步明确开展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讨论围绕以下三个专题开展:一是结合实际谈如何“立师德、铸师魂、强师能、正师风”;二是师德与师能之间有何关系,怎样才能把立师德与强师能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教,德识相长”;三是如何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通过讨论评选出优秀论文参加市教育局开展的“四师一满意”优秀论文评比活动。
7、开展“四师一满意”大调研活动。大兴调研之风,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师能及教育重点、热点问题的调研工作,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摸清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况,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并形成调研报告,为做好本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8、做好阶段总结。整个学习动员阶段结束后,学校及时对这一阶段活动的开展情况、落实效果进行认真总结,接受市教育局“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检查组检查验收,审查合格后,转入下一个阶段。
(二)查摆剖析阶段(5月下旬——7月20日)
1、查摆问题。
①开展“三查”。一是开展自查。在深入学习讨论的基础上,集中开展自查,重点对照五大方面问题及相关规定要求,查找教职工自身存在的问题;二是互查。教职工与教职工、教职工与领导之间互相查找问题;三是他查。通过召开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代表等不同层次的座谈会,以及发放意见征求表、设立意见箱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社会各界对学校和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在查摆过程中要注意进行认真记录。
②开展“五评价”。学校“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领导小组针对教职工个体的师德师风情况,开展五方面的评价,即教职工自我评价,教职工与教职工互评,领导与教职工互评,学生评价教师,在校生家长评价教师、学校,做到评价全面、准确、真实。
③开展“三必谈”。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领导和教职工之间、教职工和教职工之间进行谈心、沟通,真诚征求和 听取意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交流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的目的。
2、梳理反馈问题。学校“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学校、教职工征求到的意见分别进行原汁原味的汇总、梳理和归纳,结果交“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然后由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进行反馈。
3、深入剖析问题。学校领导班子、教职工要分别对反馈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查找问题产生根源。既要自剖原因,也要互相剖析,做到查找根源要深,原因分析要透,并形成书面材料。
4、召开三个会议。通过班子民主生活会、教职工民主评议会、教研组(学科组、科室)剖析会,分别对学校、领导班子、教职工的剖析情况进行评议。
5、开展“五个一”示范课评选活动。要求示范课做到“五个一”:写一份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示范教案;制作一个较高水平的课件;上一节充分体现有效教学的示范课;写一份示范性的听评课记录;写一份示范性的教学反思。
6、做好阶段总结。本阶段结束后,要做好总结,将活动中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推广,接受市教育局“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检查组检查验收,审查合格后,转入下一个阶段。
(三)整改提高阶段(8月20日——10月底)
1、制定完善整改措施。在剖析材料基础之上,学校及校长、教职工都要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突出整改重点、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教职工的整改方案要进行分级审查,层层把关,交学校“四师一满意” 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整改方案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评议通过。
2、开展专项整治月活动。在九月份开展教育行风专项整治月活动。要大力宣传,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要进行一一查实,对违规、违纪的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
3、签订“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整改责任书。根据整改方案,学校、教职工分别签订整改责任书,明确整改内容和整改时限等。学校一把手与每位教职工分别签订责任书。一旦发现有违反责任书内容的行为,将追究相关领导的的连带责任。
4、践行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学校和教职工要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学校要定期、不定期收集意见和建议。
为优化教育环境,学校和教师要向社会做出五项公开承诺:①坚决治理乱补课、乱办班、乱收费的教育“三乱”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②严格执行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③依法施考,依法治考,坚持防范和制止考试作弊行为,确保考试工作公平公正。④坚决禁止教师讽刺、歧视、体罚、变相体罚和侮辱学生;严禁教师收受、索要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等,对违反规定的老师,一经查实,将不得参与当年评优评先,并延缓教师职务评聘。⑤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及时检查和消除学校内外各类安全隐患,维护学生在校安全。
5、开展督促检查。学校“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及时对主题教育小组的整改情况和行风集中整治情况进行督查,定 期通报查处工作情况。学校要努力探索和构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
6、阶段总结。本阶段结束后,要做好总结,将活动中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推广,接受市教育局“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检查组检查验收,审查合格后,转入下一个阶段。
(四)总结表彰阶段(11月初——12月中旬)
1、学校按要求对本次活动认真进行分析和反思,按照评估要点,对学习开展、典型树立、制度建设和查摆整改落实情况以及受理投诉、处分人员情况等进行自评,总结活动的经验和不足。
2、评先选优,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效应。通过此次的活动的综合评比,评选出优秀人员参加“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教学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及“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先进单位”的评选活动。
3、组织开展先进教师事迹宣传活动。“四师一满意”领导小组要加大对先进老师的事迹的宣传,对教师先进事迹在各种媒介上进行宣传展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和示范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学先进、赶先进,个个争做人民满意教师。
4、认真总结这次“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的成功经验,汇编先进事迹材料和本次活动的典型经验材料及优秀论文,作为今后交流学习的材料,巩固活动成果,推动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 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的基础上,还要设立活动小组,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度,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相关科室、教研室要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形成加强和推进“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精心组织
依据校活动方案,各活动小组要精心组织实施,做到全年有计划,过程有材料,阶段有总结,年终有成果。要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提高广大教职工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思想有触动,素养有提升。
(三)健全制度
努力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师能提高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继续坚持每学年对教职工进行一次师德考核,把考核结果记入个人师德档案,作为教职工奖惩、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督促广大教职工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自身专业素养,促进学校不断规范办学行为。
(四)加强宣传报道
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活动开展的经验和成果,学校将确定专门宣传人员,及时将活动情况、活动信息(包括图片资料),特别是好做法、好经验、先进典型事迹等,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同时上报市“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办公室。
(五)严格督导考核
校“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将加大对各“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小组的指导、检查、监督、把关的力度,组织人 员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六)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为使“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开展“万师进万家,真情帮万生”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教师走进家庭,全方位了解学生,增进与家长的沟通、加强理解,切实增强学校为社会、为家庭、为学生服务意识,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第四篇:2018年四平公主岭市国土资源局招聘合同制岗位人员公告(45人)
2018年四平公主岭市国土资源局招聘合同制岗位人员公告(45人)经公主岭市人民政府批准,长春市多华劳务有限公司为满足市国土局的需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求,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国土资源登记与管理辅助人员。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招聘计划
计划招聘国土资源登记与管理辅助人员45人。
二、招聘原则
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
三、招聘条件(一)基本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2.遵守纪律、品行端正;3.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二)岗位条件。
1.年龄在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2年11月23日--2000年11月23日期间出生)。年龄计算时间点均以2018年11月23日为准(以本人身份证出生日期为准),有国土工作经历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2.大专以上学历。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考: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被辞退未满五年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3.按照法律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四、招聘程序(一)发布公告
在公主岭市人民政府、公主岭市国土资源局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公告时间:2018年11月23日--11月28日。(二)报名
1.报名方式。采取现场报名方式。报名表见公告附表自行下载,一式两份。2.报名时间。2018年11月27日、28日上午8:30—11:00,下午13:30—16:00,逾期不予受理。
3.报名地点。公主岭市国土资源局报名处。
4.资格审查。报名时对考生提供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主要有:(1)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3)学信网下载打印的学历验证报告;(4)近期正面免冠红底彩色小2寸照片4张。(5)有土地管理工作经历的需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提交工作经历证明材料。凡提供虚假证明者,一经发现一律取消报考资格。
(三)考试
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有从事公主岭市国土管理工作经历的,每年笔试成绩加4分。
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报名初审合格人员持本人身份证于11月30日到公主岭市国土资源局领取《准考证》。招聘考试中笔试、面试、体检均使用《准考证》,请考生妥善保管。逾期未到现场领取准考证的视为自动放弃。未取得准考证的,不得参加考试。
1.笔试。请报考人员按照准考证上的时间和地点携带《准考证》、本人身份证、2B铅笔、黑色碳素笔等物品参加笔试。
2.面试。笔试结束后,笔试成绩在公主岭市人民政府、公主岭市国土资源局官方网站上发布,考生可自行查阅。按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招聘岗位人数1:3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不足1:3比例的,按实际参考人数确定。如多人笔试成绩相同且同时进入1:3比例的,一并进入面试。
(四)体检
考试结束后,按照考试成绩由高到低排名,根据招考岗位与拟聘用人数按1:1的比例确定体检人选。体检不合格的不予聘用,按本岗位考试成绩由高到低顺序递补下一位考生参加体检。体检人员不按时参加体检视为自动放弃。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体检费用自理,体检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五)考察
体检合格考生还需提供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政审表。(六)公示
经过报名、考试、体检、考察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名单在公主岭市人民政府、公主岭市国土资源局官方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个工作日。公示期届满,对被举报有严重问题并查实不符合本次招聘条件和有关规定的,不予聘用;对没有问题人员确定为本次招聘聘用人员。
(七)培训
被拟聘用人员集中培训,费用自理,不参加培训人员取消聘用资格。
五、聘用方式及待遇
实行劳务派遣方式。被聘用人员与长春市多华劳务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通过劳务派遣方式派遣到用工单位。被聘用人员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满合格人员,由劳务派遣公司与其签订用工协议。
工资每月2300元(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六、其他事项
1.报考人员须如实填写报名信息,对提交信息和材料的真实、准确性负责,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应聘资格;2.报考人员须保持报名时所留联系电话的畅通。因联系电话不畅造成后果的,由报考人员本人负责;3.本次招聘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4.公主岭市人民政府、公主岭市国土资源局官方网站为本次招聘工作专用网站,有关考试聘用信息及相关事项,均通过该网站进行发布,请注意查询;5.本公告由公主岭市国土局负责解释,未尽事宜另行规定。咨询电话:0434-6201688(公主岭市国土局党办)2018年11月23日 点击下载>>> 附件:《招聘辅助人员报名表》
注:本文来源于公主岭市人民政府,原标题为:长春市多华劳务有限公司招聘国土资源辅助人员公告。
第五篇:威海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威海国土资源局
威海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修编)
(2013~2025年)
威海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三年七月
目录
前言........................................................................................................1
一、地质灾害概述...........................................................................1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1
三、规划期限与基准年...................................................................2 第一章
主要地质灾害与防治工作现状................................................3
一、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概况.......................................................3
二、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4
三、防治工作进展与成效...............................................................5
四、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7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防治目标和任务................................8
一、指导思想...................................................................................8
二、基本原则...................................................................................8
三、防治目标和任务.......................................................................8 第三章
地质灾害易发区......................................................................10
一、分区原则.................................................................................10
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及概述.................................................10 第四章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及工作部署..............................................14
一、地质灾害防治分区.................................................................14
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工作部署.................................................17 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19
一、地质灾害勘查.........................................................................19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19
三、监测网络体系完善.................................................................20
四、信息系统建设.........................................................................21
第六章
经费估算及进度......................................................................22
一、估算依据.................................................................................22
二、近期目标任务完成经费估算及进度.....................................22
三、中远期目标任务完成经费估算及进度.................................22
四、资金来源.................................................................................22 第七章
保障措施..................................................................................23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管理.........................................23
二、建立健全基本制度.................................................................23
三、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投入机制.............................24
四、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24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24
附
图
顺序号
图 号
图
名
比例尺
威海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
1:100000 2
威海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
1:100000
附
表
附表1 威海市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前言
一、地质灾害概述
威海市地处鲁东低山丘陵区。区内除昆嵛山主峰泰礴顶海拔高度923米以外,其他山地丘陵都在700米以下,大部分为200米~300米的波状丘陵,坡度在25度以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条件较复杂,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较强烈区,易发生地质灾害。
根据2011年威海全市(荣成、乳山、文登和环翠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共68处,其中已发生仍存在隐患的地质灾害点33处,潜在隐患点35处。2013年6月,全市进行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经巡查已治理11处、有责任主体的隐患点8处、具危险性但危害性小没有威胁对象不列入本次规划的25处,目前仍存在隐患的地质灾害点23处,其中崩塌8处、滑坡和伴生地裂缝合计为1处、泥石流2处、采空塌陷9处、不稳定斜坡3处。共涉及17个镇(街办),威胁人口242人。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政策法规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
2、相关规划
(1)《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
(2)《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
(4)《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威海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20年)》;(6)《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3、成果报告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乳山市、文登市、环翠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三、规划期限与基准年
本次规划基准年为2013年6月,规划期限2013-2025年,划分为近期、中远期。近期为2013-2015年,中远期为2016-2025年。第一章
主要地质灾害与防治工作现状
一、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概况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地处北纬36°41′~37°35′,东经121°11′~122°42′。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东西最大横距13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81 千米,总面积5436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731平方千米。海岸线长985.9 千米。
威海市地处鲁东起伏缓和、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区,地形地貌条件较复杂,伟德山、昆嵛山一带低山区,侵蚀构造切割较强烈,地形坡度大,沟谷极为发育,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区;滨海丘陵地带山体顶部、山坡处有突出岩石,是崩塌、不稳定斜坡的多发区;文登海成平原、乳山北部金矿开采区是采空塌陷的多发区。
威海市在大地构造上属苏鲁造山带(Ⅰ),胶南—威海隆起Ⅳ(Ⅱ),15威海隆起区Ⅳ(,昆嵛山—乳山凸起Ⅳa(Ⅴ)、威海荣成凸起Ⅳa(Ⅴ)。aⅢ)境内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新太古代的胶东群、中生代上侏罗系莱阳组和白垩系下统青山组及新生代第四系。褶皱构造有乳山—威海复背斜,其轴在乳山台依,向北东经昆嵛山主峰、汪疃、羊亭,在田村倾没,轴向北东。断裂构造有近南北向的双岛断裂,北北东向的金牛山断裂和老母猪河断裂,北东向的牟平—即墨断裂(迹经乳山西部),北西向的望岛断裂、海埠—神道口断裂、俚岛—海西头断裂。岩浆岩主要有元古代的昆嵛山岩体和文登岩体及中生代燕山晚期艾山阶段的伟德山岩体和石岛岩体、崂山阶段的槎山岩体和龙须岛岩体。
威海市所辖的三市四区均赋存有矿产资源,分布范围广泛。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47种。其中,金属矿产11种,非金属矿产33种,能源矿产1种,水汽矿产2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26种。探明储量矿产22种。探明具有工业规模的矿床103处。受成矿地质条件的控制,探明的矿产 资源空间分布为:金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乳山市,探明的矿床(区)约占全市的86%,探明储量约占全市的95%,银矿、钼矿、锆英石矿集中分布在荣成市;天然石英砂主要赋存在环翠区和荣成市的滨海地带;花岗岩、矿泉水全市各市区均有分布;地热资源分布在环翠区、文登市和乳山市。
二、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
1、地质灾害现状
根据威海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和2013年6月全市地质灾害点的巡查结果,目前全市共发现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23处,其中已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6处,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不稳定斜坡五种。
(1)崩塌
全市共发现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均为小型规模,以荣成市石岛管理区分布最多为5处,其次为文登市界石镇1处,乳山市乳山寨镇1处,经区崮山镇1处,共威胁人口141人,潜在经济损失1070万元。全市已发生崩塌6处,没有人员伤亡,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
(2)滑坡伴生地裂缝
全市共发现滑坡伴生地裂缝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小型;分布在乳山市崖子镇蓬家夼村,共威胁人口4人,潜在经济损失490万元。全市已发生滑坡伴生地裂缝1处,未造成人员伤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
(3)泥石流
全市共发现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其中分布于荣成市夏庄镇1处为中型,工业新区汪疃镇1处为小型;共威胁人口41人,潜在经济损失600万元。全市已发生泥石流2处,共造成死亡4人,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4)采空塌陷
全市共发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隐患区9处,均为小型;以乳山市分布最多为5处,其次为文登市3处,环翠区嵩山街办1处,共威胁人口45人,潜在经济损失1274万元。全市已发生采空塌陷7处,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
(5)不稳定斜坡
全市共发现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区3处,均为小型规模;荣成市、乳山市、文登市各1处,共威胁人口11人,潜在经济损失120万元。
2、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在规划期内,自然地质条件发生明显变化的可能性极小,气候因素和人为活动将是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随着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工程建设引发的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人为地质灾害有增加趋势。
(2)市域内已存的崩塌、不稳定斜坡、采空塌陷、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有可能成灾。
三、防治工作进展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扎实推进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①依靠专业技术支撑,完善监测网络体系
先后开展了各市、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建立并完善了全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数据库,明确了监测责任人和防灾责任人,对重要隐患点编制了防灾预案,并聘请了部分地勘单位的专家为地质灾 害防治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②坚持预防为主,完善防范机制
针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特点,重点建立了三项制度:汛前排查制,每年汛期前,组织专门力量,对危险区、易发区进行拉网式排查,逐一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定点防范制,在进行详细排查的基础上,对23处隐患点实行定点防范,逐一明确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动态巡查制,组织人员对每一个隐患点进行定期巡查,全面检查汛期24小时值班和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情况,逐一核对联系电话、预警信号、撤离路线、避险点选择等,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③强化科技支撑,建立气象预警体系
由市财政投资,市国土资源局与市气象局联合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建立起威海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积极运用科技手段进行防灾。
④科学规划防治目标,合理部署防治任务
根据全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市国土资源局及时组织地勘单位技术人员开展了全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修编工作,明确了近期、中远期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和任务,为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都要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经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发布,方案重点明确当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和措施,为当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具体指导。
⑤运用多种手段,积极开展综合治理
按照“以人为本”和“险大优先”的原则,市县两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先后对荣成市埠柳镇邹家泥石流、文登市张家产镇东泊石崩塌、文登天福街办大架子山村崩塌、威海城区周边及“三区两线”可视范围部分地段开展了工程治理工作,完成夏庄邹家庵河道的清理、乳山市铜锡山采空巷道的尾矿填充治理及蓬家夼村的部 分搬迁工作。开展了槎山、昆嵛山2处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⑥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有效推进
我市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以城区周边及“三区两线”可视范围为重点进行恢复治理。先后申请了中央、省财政补助资金治理项目8个,其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5个,生态恢复示范县项目3个。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的编制审核工作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的收缴工作,积极引导境内矿山企业走绿色、低碳、环保、生态发展的新路子。已建立了成山头风景区、昆嵛山自然保护区。
⑦科普宣传工作成效明显
结合 “5.12防灾减灾日”、“世界地球日”,以布置展板、开展街头咨询、到地质灾害易发区散发宣传单、现场讲解等贴近实际、简便易学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等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切实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全社会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创造了人人关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虽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防治工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防治资金不足;
2、监测手段较落后;
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落实力度有待加强。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防治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总原则,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防治重点,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整体优势,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预防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同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妥善处理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改变以牺牲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建设与资源开发模式,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2、轻重缓急,分期防治的原则;
3、根据诱因确定治理责任的原则;
4、综合防治的原则;
5、适时防治的原则;
6、针对地质背景进行规划的原则。
三、防治目标和任务
1、总体目标
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和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体系,严格控制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勘查工作,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使重要地质灾害点得到有效治理;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群测群防和气象预警预报体系,使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量明显降低,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被动、应急、分散向有组织、有预见、主动性的转变。
2、分期目标 【近期】
2013年,开展荣成市夏庄镇邹家庵泥石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北沟村崩塌、文登市侯家镇大时家采空塌陷、乳山市乳山寨镇到根见村崩塌、工业新区汪疃镇上夼泥石流5处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工作。
2014年,开展文登市宋村镇姜家庄不稳定斜坡、文登市侯家镇西厫村采空塌陷、乳山市崖子镇蓬家夼村滑坡及伴生地裂缝3处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工作。
2015年,开展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西岚村崩塌、经区崮山镇皂埠崩塌2处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工作。
【中远期】
(1)进一步完善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和预警预报体系,形成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现代化专业监测为主导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能力。
(2)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勘查工作,在全面掌握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的基础上,按“先急后缓、险大优先”的原则,对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防治工作,使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有效治理率达到90%。
(3)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制度化、规范化,矿山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严格控制人为活动引发的各类地质灾害。
(4)建立基于GIS系统的地质灾害信息与管理系统,完善地质灾害信息化网络建设,对全市地质灾害信息提供适时查询,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在防治技术、方法和地质灾害体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使已发现的23处和新发现的危害较重并需要治理的致灾危险点得到有效治理。
第三章
地质灾害易发区
一、分区原则
结合威海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本次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依据以下原则进行:
1、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原则;
2、超前预测的原则;
3、综合命名原则。
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及概述
依据上述原则,将全市划分为高易发区(A)、中易发区(B)、低易发区(C)和不易发区(D)四个大区(图3-1)。
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崩塌高易发区
分布于经区崮山镇皂埠村东丘陵地带、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西岚村和北沟村滨海丘陵地带,总面积3.95平方千米。该区共发育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3处,主要危害对象为交通干线、地表建筑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等,共威胁人口102人,潜在经济损失670万元。
(2)采空塌陷高易发区
主要分布于环翠区嵩山街办范家埠村西、文登市侯家镇大时家村一带,总面积2.49平方千米。该区共发育采空塌陷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主要危害对象为地表建筑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等,共威胁人口6人,潜在经济损失212万元。
(3)泥石流高易发区
主要分布于工业新区汪疃镇上韩家—上夼村一带,总面积5.51平方千米。该区共发育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主要危害对象为地表建筑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等,共威胁人口8人,潜在经济损失450万元。
图3-1 威海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4)不稳定斜坡高易发区
主要分布于文登市宋村镇姜家庄一带,总面积0.68平方千米。该区共发育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主要危害对象为地表建筑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等,共威胁人口7人,潜在经济损失90万元。
(5)滑坡伴生地裂缝高易发区
主要分布于乳山市崖子镇蓬家夼村西南一带,总面积0.57平方千米。该区共发育滑坡伴生地裂缝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主要危害对象为地表建筑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等,共威胁人口4人,潜在经济损失490万元。
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1)泥石流中易发区
分布于荣成市伟德山低山丘陵区,总面积115.51平方千米。该区共发育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主要危害对象为村庄、公路、农田等,共威胁人口33人,潜在经济损失150万元。
(2采空塌陷中易发区
主要分布于文登市侯家镇上冷家村,乳山市诸往镇后庄南、夏村镇西周格庄村和东耿家村、城区街办金晴岭、徐家镇峒岭村一带,面积4.10平方千米。该区共发育采空塌陷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主要危害对象为村庄、公路、农田等,共威胁人口36人,潜在经济损失1044万元。
(3)崩塌中易发区
主要分布于文登市昆嵛山、乳山市冯家镇北东部和乳山寨镇到根见村一带低山区,面积169.81平方千米。该区共发育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主要危害对象为村庄、农田等,共威胁人口5人,潜在经济损失270万元。
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荣成市市域东北角山区、伟德山北东、南西山区,荣成市虎山镇—东山街办山区、槎山沿海山区;环翠区孙家疃镇、羊亭镇山区;经区崮 山镇、桥头镇山区;工业新区上夼村周围山区;高区中西部山区;文登市张家产镇、大水泊镇北东山区;乳山市冯家镇北东、下初镇南西、诸往镇西南部、大孤山镇南部、乳山口镇、海阳所镇、崖子镇、城区西北山区,面积约2437.45平方千米。该区共发育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主要危害对象为村庄、路人等,共威胁人口41人,潜在经济损失178万元。
4、地质灾害不易发区
分布于高、中、低易发区之外的地区,总面积约2695.93平方千米。地势较平坦,第四系分布广泛,矿产资源贫乏,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不充分,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第四章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及工作部署
一、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依据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危害对象及危害程度,按照“先急后缓、险大优先”的原则,将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三个防治区,在此基础上,按照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地质灾害防治亚区(图4-1)。
1、重点防治区(1)崩塌重点防治区
主要分布于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西岚村—北沟村滨海丘陵地带、经区崮山镇皂埠村东、乳山市乳山寨镇到根见村丘陵一带,面积约11.24平方千米。
该区共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受威胁对象以村庄为主,其次为农田、公路,共威胁人口108人,潜在经济损失790万元。区内人口较密集。应采取监测、警示预防性措施、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2)泥石流重点防治区
主要分布于荣成市夏庄镇伟德山区、工业新区汪疃镇上夼村东部,沟谷较发育,地形地貌条件较复杂,泥石流较发育,面积6.10平方千米。
该区共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受威胁对象以村庄为主,其次为农田、公路,共威胁人口41人,潜在经济损失600万元。建议采取监测、避让、警示预防性措施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3)不稳定斜坡重点防治区
主要分布于文登市宋村镇姜家庄灭失的铁矿开采区,露天采坑面积大,边坡陡,面积0.68平方千米。
该区共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受威胁对象以附近居民为主,其次为公路,共威胁人口7人,潜在经济损失90万元。建议采取监测、警
图4-1 威海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 示预防性措施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4)采空塌陷重点防治区
分布于环翠区嵩山街办范家埠村西丘陵地带,文登市侯家镇大时家海成平原区,乳山市城区街办金晴岭、夏村镇西周格庄、徐家镇峒岭东北丘陵地带的金矿开采区,面积3.36平方千米。
该区共分布采空塌陷隐患区5处,受威胁对象主要为村庄、公路、农田等,共威胁人口29人,潜在经济损失977万元。该区金矿资源丰富,矿区及其周围道路交通、耕地密度较大,工矿企业及人口较密集,经济较发达,采空塌陷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威胁严重。应采取监测、避让、警示、选择减小地表变形值的开采方法和顶板管理方式等预防性措施为主,对塌陷区进行土地复垦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5)滑坡伴生地裂缝重点防治区
分布于乳山市崖子镇蓬家夼村东南金矿开采地带,面积0.57平方千米。该区分布滑坡伴生地裂缝隐患区1处,受威胁对象主要为附近居民、公路、农田等,共威胁人口4人,潜在经济损失490万元。应采取监测、避让、警示、工程治理综合防治措施。
2、次重点防治区
(1)崩塌、不稳定斜坡次重点防治区
主要分布于荣成市成山镇成山头、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的滨海丘陵区、伟德山低山丘陵区,文登市界石镇楚岘村、昆嵛山低山丘陵区,乳山市崖子镇井乔家村丘陵区,面积175.42平方千米。该区山体切割程度中等,开挖山体边坡筑路、建房等人为工程活动较强烈,是小型崩塌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该区共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受威胁对象以村庄为主,其次为农田、公路,共威胁人口40人,潜在经济损失310万元。宜采取监测、警示预防性措施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2)采空塌陷次重点治理区
分布于文登市侯家镇西厫、埠口港管委上冷家海成平原区,乳山市诸往镇后庄、夏村镇东耿家丘陵区,面积10.33平方千米。
该区共分布采空塌陷隐患区4处,受威胁对象主要为村庄、公路、农田等。建议加强隐患区外围地面变形监测,避让、警示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3、一般防治区
除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以外的区域划为一般防治区,面积5228.30平方千米。
该区为平原及丘陵区,尽管地质灾害不发育,但区内分布有建材开采矿山和金属开采矿山及废弃矿井,局部地段仍存在崩塌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矿山闭坑区应开展土地复垦、绿化恢复治理,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对采矿遗留的坑、井巷等工程进行封闭、填实或人工放顶等,以恢复到安全状态。应加强对开采矿山的长期监督管理工作,取缔无序、无证滥采乱挖矿山,责令限期对破坏的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或采取经济手段进行处罚,切实作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综合治理工作。建议加强群测群防,辅以警示等预防性措施。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不发育地区,要定期巡视。
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工作部署
【近期】
1、完善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监测、气象预警预报体系;加强科普宣传,设立警示标志;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与管理力度。
2、加强采空塌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建立采空区岩移监测网(点)。
3、加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完善群测群防和群专结合的监测预报体系。
4、开展荣成市夏庄镇邹家庵泥石流、港湾街办北沟村和西岚村崩塌,文登市侯家镇大时家采空塌陷、西厫采空塌陷、宋村镇姜家庄不稳定斜坡,乳山市乳山寨镇到根见村崩塌、崖子镇蓬家夼村滑坡及伴生地裂缝,经区崮山镇皂埠崩塌,工业新区汪疃镇上夼泥石流,10处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工作。
【中远期】
1、完善崩塌、不稳定斜坡、采空塌陷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体系及群专结合的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勘查,在深入开展预测预警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地质灾害开展综合防治工作。
2、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治理的监督管理;全面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水平。
3、完成境内其余灾害点治理,基本实现矿山开采与环境治理达到同步发展;进一步加强闭坑矿山的土地复垦、绿化等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对井下采矿遗留的坑口、井巷等工程以及露天采矿造成的不稳定边坡,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4、加强重要交通干线、旅游区以及居民集中地周围的地质灾害勘查,对境内因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的工程治理。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一、地质灾害勘查
【近期】
1、开展荣成市夏庄镇邹家庵泥石流、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北沟崩塌、文登市侯家镇大时家采空塌陷、乳山市乳山寨镇到根见村崩塌、工业新区汪疃镇上夼泥石流5处地质灾害隐患区综合勘察工作。
2、开展文登市宋村镇姜家庄不稳定斜坡、文登市侯家镇西厫采空塌陷、乳山市崖子镇蓬家夼村滑坡及伴生地裂缝3处地质灾害隐患区综合勘察工作。
3、开展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西岚村崩塌、经区崮山镇皂埠崩塌2处地质灾害隐患区综合勘察工作。
【中远期】
1、按轻重缓急、险大优先的原则,先后开展荣成市成山镇西霞口、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大鱼岛、文登市界石镇楚岘3处崩塌和乳山市城区街办金晴岭、环翠区嵩山街办范家埠村西2处采空塌陷隐患区的综合勘察工作。
2、开展乳山市夏村镇西周格庄、乳山市徐家镇峒岭东北、乳山诸王后庄村、文登市埠口港管委上冷家4处采空塌陷和荣成市石岛管理区南车脚河村、牧云庵东北、乳山市崖子镇井乔家村1处崩塌2处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综合勘察工作。
3、开展乳山市夏村镇东耿家1处采空塌陷的重要隐患区的综合勘察工作。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近期】
1、在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开展荣成市夏庄镇邹家庵泥石流、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北沟崩塌、文登市侯家镇大时家采空塌陷、乳山市乳山寨 镇到根见村崩塌、工业新区汪疃镇上夼泥石流5处地质灾害重要隐患点的综合治理工作。
2、在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开展文登市宋村镇姜家庄不稳定斜坡、文登市侯家镇西厫采空塌陷、乳山市崖子镇蓬家夼村滑坡及伴生地裂缝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综合治理工作。
3、在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开展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西岚村崩塌、经区崮山镇皂埠崩塌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综合治理工作。
【中远期】
1、按轻重缓急、险大优先的原则,先后开展荣成市成山镇西霞口、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大鱼岛、文登市界石镇楚岘3处崩塌和乳山市城区街办金晴岭、环翠区嵩山街办范家埠村西2处采空塌陷隐患区的综合治理工作。
2、开展乳山市夏村镇西周格庄、乳山市徐家镇峒岭东北、乳山诸王后庄村、文登市埠口港管委上冷家4处采空塌陷和荣成市石岛管理区南车脚河村、牧云庵东北、乳山市崖子镇井乔家村1处崩塌2处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综合治理工作。
3、开展乳山市夏村镇东耿家1处采空塌陷的重要隐患区的综合治理工作。
4、本着“谁破坏,谁治理”和“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在采矿山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由矿山企业负责,废弃矿山的治理采取治理保证金、社会投资和政府财政资金等多种渠道进行筹资。
三、监测网络体系完善
1、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建立威海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由市国土资源局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应急办、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委、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局、环保局、林业局、旅游局、气象局等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统一管理和部署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建立并完善县(市、区)、镇(街办)、村(社区)三级监测网络和群测群防体系,成立县级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各地质灾害相关乡镇成立地质灾害监测组,由分管镇长任组长,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任常务副组长并负责日常工作;位于地质灾害隐患区的村成立监测组,由村长任监测责任人,并选定灾害点附近的居民作为监测人。
2、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建设
建立以市国土资源局为主体,各相关部门、县(市、区)政府及乡镇、行政村为辅的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每年汛期前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监测人员对存在有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已发生地质灾害的乡镇、村组进行险情巡查,重点检查各个灾害点的防灾、减灾措施、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和运转情况,防灾明白卡的发放和填制;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加强监测频率,确保群测群防网络的正常运转和监测数据的及时汇报,发现险情或接到险情报告时及时通知。
四、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并完善基于GIS系统的威海市地质灾害信息与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及公众自由查询系统,达到满足一般群众能通过网络查询当地或其它地区的地质环境状况、地质灾害历史、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性和可能危害范围等信息的需求。
第六章
经费估算及进度
一、估算依据
1、《山东省地质勘查预算标准》(鲁财建[2009]77号)。
2、《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计价格[2002]10号)。
3、《山东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2011年)、《山东省园林概算定额》(2011年)、《山东省市政工程概算定额》(2011年)。
4、《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
二、近期目标任务完成经费估算及进度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期,近期治理崩塌、滑坡、泥石流及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共10处,其中崩塌4处、滑坡伴生地裂缝1处、泥石流2处、采空塌陷2处,不稳定斜坡1处,估算总费用为4380万元。
时间进度安排为:20135处,20143处,20152处。
三、中远期目标任务完成经费估算及进度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期,中远期需治理崩塌、不稳定斜坡及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共13处,其中崩塌4处、不稳定斜坡2处、采空塌陷7处,估算总费用为6730万元。
四、资金来源
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实行分类分级负担,对于因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治理资金由责任单位负责;因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实行分级出资,除积极申请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资金投入外,还应逐步拓宽投资渠道,本着“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投入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来。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管理
各级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有关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管理,确立地质灾害防治在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指标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县(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均应设置相应的地质环境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主要履行职责,完善县(区)、乡(镇、办事处)、村三级监测网络,乡(镇、办事处)均设监测站,受威胁的村设立监测组,明确监测员和监测手段,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二、建立健全基本制度
1、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凡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的,均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否则,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
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严格落实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办法》。保证金制度是从经济角度督促矿山企业进行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工作,如矿山企业不进行恢复治理,可由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恢复治理,费用在其保证金中列支。
3、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制度
地质灾害的发生多集中于汛期,认真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由市政府颁布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各负其责。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制度
新建(或扩建)矿山企业,必须对其矿山进行地质环境影响及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全面、详细的评价,并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 治理方案,各矿山企业要严格按方案执行。
5、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开采矿产资源的,应当提交矿山地质环境报告,包括本矿产资源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开展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等。
三、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投入机制
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市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地质灾害基础调查与区划、监测工作经费,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实行分级出资,由当地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逐步拓宽投资渠道,本着“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投入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来。
四、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不断推广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使用新装备,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研究,加强与有关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流、学习,提高监测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科普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增强全社会的防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