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定稿)
全国电力安全生产电 视电话会议会议材料
关于2014年电力安全监督管理
工作的安排意见
各派出机构、信息中心、大坝中心、可靠性中心: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强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实现2014年电力安全生产目标,现提出2014年电力安全监管工作安排意见。
一、总体要求
2014年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三坚持、三深化、三推进、一保持”,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和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围绕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创新能源体制机制等4项重大任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把保证人身安全、电力系统安全和水电站大坝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围绕电力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项目开展安全监管,深化依法监管、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安全标准化创建、推进科技进步、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保持电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的良好局面,为全面深化改革、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创造良好的电力保障。
监管提供技术保障。三是加强对信息中心、大坝中心、可靠性中心、质监总站的业务指导,发挥专业支撑作用。四是从解决电力建设、生产运行和企业安全管理的突出问题入手,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持续不断地推进安全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五是做好全国“三电”设施安全保护等三项部级联席专项工作。
(三)深入开展电网安全风险管控专项监管。一是针对电网交直流混联、西电东送、疆电外送等重要输电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问题,加强重要输电通道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二是强化电网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从风险识别、风险分级、风险监控等环节,建立以科学防范为导向、严密管理流程为手段、全过程闭环监管为支撑的风险管控机制;进一步完善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局部薄弱电网安全监管,组织开展电力系统安全风险及脆弱性评估工作,督促企业强化电网改造和反事故措施落实。四是加强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和微网接入系统安全技术研究和监督管理工作,保证新能源和微网并网安全。
(四)深入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专项监管。一是研究确立电力等能源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顶层设计,明确体系建设及工作路线图,组织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规章制度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二是做好与公安部、工信部等相关部委的沟通衔接,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界面,建立健全
渣场等危险源危害性和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强对发电企业危险源安全监管,防范重大危险源引发的电力事故。三是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预防理念,贯彻落实《电力安全生产隐患监督管理规定》,抓好隐患分级分类监督管理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和督促整改工作。四是开展电力设备设施消防安全和场站交通安全调研,掌握电力设备设施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管理现状,提出关于加强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防范的建议。五是开展煤层气发电安全监管研究,掌握煤层气发电安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监管意见和措施。
(七)稳步推进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以大型水电、核电为重点的电力建设项目安全标准化体创建工作,推进电力建设施工和勘测设计企业、小型发电企业和光伏电站安全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二是修订《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管理办法》,重点突出优化申报和审核流程,加强对评审机构和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形成“可进可出、能上能下”的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评价工作公开公正开展。三是针对标准分级、分值比例调整、否决项增设等内容,修改完善《电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试行)》。四是组织开展一级标准化企业的专项检查,对企业自查自评、评审机构现场查评、企业整改及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核查,对部分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企业和评审机构依法依规进行处
能源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和指挥系统建设。六是针对高压线路、长距离重要输电线路的重要受端城市电网面临的安全风险,开展专项应急预案编制情况检查,提高重要输电通道抵御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继续开展核电站外部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安全供电情况专项检查,提高核电站应急能力。
(十)加强水电站大坝安全监管工作。一是组织召开水电站大坝安全工作会议,宣传贯彻《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二是修订《水电站大坝安全注册办法》,《水电站大坝安全定期检查办法》,强化水电站大坝安全注册(备案)和定期检查工作。三是切实贯彻执行原电监会与水利部等四部委关于加强小水电安全监管工作的文件精神,明确划清与地方政府关于小水电的监管职责范围,确保小水电安全监管到位、不越位。四是继续监督电力企业做好白云等病坝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除险加固工作,防止发生垮坝事故。五是总结近几年水电站抗震救灾、防洪抢险工作经验,开展水电站大坝应急管理工作调研,健全工作机制,促进电力企业加强水电站应急管理工作。(详见附件1)
(十一)继续做好电力可靠性监管工作。一是召开全国电力可靠性信息发布会,发布2013年电力可靠性数据。二是创新电力可靠性监管工作手段,印发电力可靠性评级实施办法,开展发电机组、供电企业、输电企业可靠性评价和行业对标。三是加强可靠性管理工作国际交流,促进我国电力
(二)加强领导,抓好落实。要加强电力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分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专项方案,做好2014年电力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合理规划全年工作,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将标准化达标评级与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源管控结合起来,将电网安全风险管控、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监管和事故调查处理结合起来,将宣传教育培训与安全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促进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附件: 1、2014年水电站大坝安全监管工作安排意见 2、2014年电力可靠性监管工作安排意见
二〇一四年一月六日
2014年,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大坝安全监管工作。
(一)抓好大坝安全监管规章制度的制修订和宣贯实施。做好《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管理规定》(原电监会3号令,简称《规定》)、的修订、发布和学习宣传培训工作。根据修订后的《规定》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新要求,对原国家电监会颁布的《水电站大坝安全注册办法》、《水电站大坝安全定期检查办法》等配套规范性文件进行修订。适时组织召开全国水电站大坝安全工作会议。4月前组织派出机构安全监管人员对《规定》的监管要求、监管内容、监管手段进行研讨。
(二)进一步落实大坝安全责任。4月前发布运行水电站大坝安全责任人名单,明确主体责任和监管职责,强化安全责任落实。
(三)强化大坝安全注册。及时开展2014年注册证有效期届满的十三陵上库坝、岩滩、鲁布革等75座大坝的注册换证和申请初始注册大坝的受理、审核、现场检查等注册手续。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站大坝安全注册监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加强对已运行、未注册大中型水电站大坝的督促检查。按照建立全程闭环监管工作机制的要求,加强对部分建设期较长、工程建设期即投入运行的高坝、大库、大电站蓄水运行初期的大坝安全工作的监管,通过备案、检查、指导等方式,帮助业主单位从蓄水开始即按照注册大坝要求建立完善大坝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运行维
便捷的管理工具和决策平台,推动大坝安全管理科技进步,提高整个电力系统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的技术装备安全保障能力、监察执法能力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六)加强大坝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认真总结最近几年抗震救灾、防洪抢险等应急工作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加强应急组织、应急机制、应急技术和能力建设,提高汛期、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时期的应急响应工作能力。要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加强应急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利用自身技术能力优势,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分析、研判,积极做好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要积极开展水电站大坝安全应急体系的探索和建设,指导运行单位开展大坝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将应急预案常态化,不断完善电力行业的大坝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七)开展大坝安全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大坝安全监管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继续开展与国外大坝安全监管先进国家大坝安全管理机构的合作,有选择、有重点地参与国际大坝相关学术组织活动,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大坝安全技术和运行管理交流,扩大我国电力行业大坝安全管理的国际影响力。6月组织参加国际大坝委员会第82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9月继续参加美国大坝安全官员联合会年会。积极探索深化与瑞士联邦能源署大坝安全管理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和途径。
纳、总结,摸清拱坝、面板坝运行的一般性规律,提高整个的行业大坝安全管理技术水平。
(十)加强宣传培训,夯实大坝安全的社会基础。继续利用多种载体开展不同层次、面对不同受众的宣传和培训,不断宣贯大坝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强水电工程、水电站大坝安全的正面报道,推广新理念、新思路,努力在行业中建立大坝安全的系统安全观念、过程安全观念、全员安全观念和统筹安全观念,引导各级人员树立全新的大坝安全文化和理念,为大坝安全建立广泛的社会基础,提高电力行业大坝安全整体工作水平。继续组织第18期“大坝安全监测人员上岗培训”,持续推进水电站运行管理单位一线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适时组织电力企业有关负责人员开展大坝安全管理研讨,宣传大坝安全法律法规和运行管理基础知识,交流不同企业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的经验、教训,为大坝安全管理创造更好的管理环境。
按照国家能源局立法工作计划和工作程序,组织好《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和《电力可靠性评价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的修订、发布和贯彻实施工作,进一步明确可靠性监督管理职责界面、管理体系和工作程序。各派出机构制修订所辖范围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各项制度措施,完善工作体系,全面落实三定方案中明确的各项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职责。
(二)继续做好电力可靠性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发布工作。统筹解决各单位目前在可靠性信息采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可靠性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丰富完善电力可靠性信息发布内容和形式,强化各级各类可靠性信息的指导作用。
(三)全面开展电力可靠性评价工作。按照新发布的《电力可靠性评价实施办法》,深入开展针对发电企业主要发电机组、电网企业主要输变电设施以及电力企业对用户服务水平的可靠性评价,做到评价范围全覆盖、评价重点更突出、评价结果更客观。
(四)拓展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范围。督促新投发电机组、独立发电企业和地方电网企业开展可靠性管理工作,督促发电企业开展环保设备和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管理工作,督促供电企业可靠性管理由城市传统领域向农村薄弱领域延伸。通过各级调度机构在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中的职责的研究和试行,增加非现场监管手段,更加完整准确地开展可靠性管理工作。
第二篇:电力安全工作意见
电力安全工作意见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06年上半年我省各电力企业在各级政府和华东电监局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电监会、省委和省政府关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的作用,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克服了电力建设和改造任务繁重、自然灾害频发、外力破坏电力设施依然严重等不利因素,保持了我省电力安全生产的平稳态势,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用电的需要,全面完成了上半安全生产目标,电力安全生产成绩斐然,电力安全工作意见。下半年,福州电监办还希望各级政府、华东电监局和广大电力企业对福州电监办所开展的电力安全监管工作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全力做好2006年下半年电力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4月28日全省电力安全生产会议已明确了2006年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电监会有关精神,依据国家电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初步建立电力安全监管体制,严格依法依规监管,努力实现科学监管,以确保电力生产实现安全稳定运行,不发生重大及以上人身伤亡、电网和设备事故,杜绝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不发生水电厂水库垮坝事故,保证电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各项安全生产指标处于受控状态。为实现全年安全生产目标,福州电监办将服务于电力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电监会有关精神,依据国家电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初步建立电力安全监管体制,严格依法依规并努力实现科学监管。
下半年福州电监办将继续抓好以下几方面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一是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电力安全生产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精神,扎实做好2006年电力安全监管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扎扎实实做好2006年下半年的电力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全年安全目标的实现。年底将按照电监会要求,编写《福建省2006电力安全监管报告》,认真总结今年的电力安全监管工作。
二是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严格依法依规监管。福州电监办将在国家电监会的领导下,在华东电监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国家电监会“重在监督、非在管理”的监管思路,根据发布的《福建省电力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依法开展电力安全监管工作。努力实践监管首先是服务的理念,做到监管到位不越位,更不错位。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各电力企业的配合下,认真履行电力安全监管职责,积极推进福建电力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着力构建“政府综合管理、监管机构依法监管、电力企业各负其责”的安全监管机制。同时将根据城市电监办职责,配合省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和反窃电工作监督检查。针对当前电力建设的土地使用、线路走廊环境等影响电力建设和生产安全情况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我省出台相关的政策,为加快我省电力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加强电力企业安监队伍建设也是加强安全监管的一项有效措施,年内将针对我省新建电厂多和安监人员人员新的情况,举办一期省内电力系统安监人员参加的安全监督培训班。
三是加强网厂协调,构建电力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规划方案《电力安全工作意见》。下半年我们将围绕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建设,建立电力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福建省电力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厂网安全生产工作的协调,研究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制定电力安全生产的重大决策。要按照发布《福建省电力系统厂网联席会议制度(试行)》和《福建省电力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组织召开好三、四季度厂网联席会议。通过每季度召开一次厂网协调会议和安委会联席会议,总结和部署安全生产和监管工作,为厂网安全生产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福州电监办根据电监会工作要求,下半年将认真开展电厂新建机组的安全性评价工作。首先,组织专家根据华东区域并网电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制定实施细则,提高其科学性;其次,合理安排并网电厂安全性评价程序,做到与基建质量监督验收和电网调度涉网验收确认进行衔接。今年主要是组织专家做好可门、大唐、南埔、嵩屿电厂等新建机组涉网安全性评价工作。
四是完善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目前,国家对应急管理极为重视,国务院最近刚召开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福州电监办将继续组织对全省电网和发电企业完善电力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促进预案演练并不断完善。特别要针对部份电力企业应急预案制定的定位不准和实用性不强等问题,适时组织对福建省电力企业完善电力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调研,开展培训和研讨,确保电力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启动及时、运作有序和有效,使之适应不断发展的要求。
五是加强电力迎峰度夏工作的监督管理。今年夏季福建省全网最大用电负荷已达到1404万千瓦,预计将超过1450万千瓦。按照今年的来水情况,预计我省夏季电力电量基本平衡。虽然我省今年电力总体供需将基本平衡,但是华东区域性、季节性、时段性紧张现象仍将存在。迎峰度夏期间的供用电矛盾,局部电网结构薄弱,高温季节设备运行条件恶劣所潜在的安全隐患仍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全社会对电力迎峰度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我办将不定期地继续开展迎峰度夏安全检查,关注重要企业和重点工程迎峰度夏的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全省电力安全度夏。电网公司要认真做好夏季用电负荷预测,了解省外电力市场信息,在充分发挥省内发电机组能力的基础上,尽早安排好外购电力电量,并根据电网安全运行要求留有足够的备用。各火力发电厂要备有足够的厂存燃料,不能在迎峰度夏期间因燃料不足而影响机组出力或发生停机。各水电厂要及时掌握汛情,加强与当地防汛指挥机构的联系和协调,确保水库水位在迎峰度夏期间处于较高的水平。将继续组织对有
六是继续做好防汛防台和防灾工作。我省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今年已发生“6.18”洪灾和第1号台风“珍珠”、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等重大自然灾害的袭击,电力设施遭到破坏,严重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造成较大损失。我们要认真总结吸取前几年抗击强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经验和教训,做到风声未至,绸缪已就,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发输变电设备防御台风的能力。做到防台抗台工作早部署、早准备、早行动,将洪灾、台风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福州电监办将继续监督各电力企业完善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将开展防汛、防台、大坝安全等专项监管,确保电力设施安全度汛和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
七是进一步贯彻国务院有关会议精神,落实国家电监会工作部署,进一步做好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的监管工作。去年以来,全国电力建设施工安全方面发生了多起重特大人身伤亡事故,为此,国家电监会针对当前电力建设施工安全工作的实际,制定了《电力建设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各有关单位要根据电力建设项目点多面广的特点,加强领导和管理,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明确责任,加强施工队伍管理。各项目单位在管理项目建设的同时,必须负起安全管理的责任。按照国家电监会的有关要求。我办将会同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省内在建电力建设单位执行法定基本建设程序,各参建单位执行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以及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落实以及安全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坚决遏制重、特大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电力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实现“平安工程”。福州电监办将配合华东电监局做好江阴电厂基建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组织对可门、大唐电厂、500千伏东台变等基建工地安全生产的专项检查。
八是做好信息报送工作,确保信息及时、通畅。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国电力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福州电监办将按照国家电监会要求,建立电力安全信息报送制度,做好对报送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利用快报、月报、对外网站等形式为各电力企业之间加强安全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搭建好平台,定期编写《福建电力安全信息简报》。
同志们,电力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改革稳定大局,事关电力体制深化改革大局,事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和各电力企业一起,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电力企业的支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我们将依法做好对电力安全生产的各项监管工作,努力保持和发展我省电力安全生产的健康态势,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福建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电力安全事件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电监会1月12日印发《电力安全事件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旨在贯彻落实《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加强对可能引发电力安全事故的重大风险管控,防止和减少电力安全事故。《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电力安全事件是指未构成电力安全事故,但影响电力(热力)正常供应,或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可能引发电力安全事故或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事件。
《规定》明确,电力监管机构指导、督促电力企业开展电力安全事件防范工作,并重点加强对以下十项电力安全事件的监督管理:一是因安全故障造成城市电网减供负荷比例或者城市供电用户停电比例超过《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一般电力安全事故比例数值60%以上。二是省级以上电力调度机构管辖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拒动或误动、330千伏以上线路主保护拒动或误动、330千伏以上断路器拒动。三是装机总容量1000兆瓦以上的发电厂或者220千伏以上变电站因安全故障造成全厂(或全站)对外停电。四是直流输电线路双极闭锁或者多回路换相失败。五是因自然灾害或外力破坏造成330千伏以上输变电设施损毁或基础塌陷,并导致停运。六是发生地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特级或者一级重要电力用户外部供电电源因安全故障全部中断。七是因安全故障造成发电厂一次减少出力1200兆瓦以上,或者装机容量5000兆瓦以上发电厂一次减少出力2000兆瓦以上,或者风电场一次减少出力200兆瓦以上。八是水电厂由于水工设备、水工建筑损坏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水库不能正常蓄水、泄洪,水淹厂房、库水漫坝;或者水电厂在泄洪过程中发生消能防冲设施破坏、下游近坝堤岸垮塌。九是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大坝发生溃决,或发生严重泄漏并造成环境污染。十是供热机组装机容量200兆瓦以上的热电厂,在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采暖期内同时发生2台以上供热机组因安全故障停止运行并持续12小时。
《规定》强调,对上述十项电力安全事件,电力企业应当按照电监会关于电力安全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及时、准确报送信息。电力企业对发生的电力安全事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尽快查明原因,吸取教训,落实防范整改措施。对上述十项电力安全事件,电力企业应当组织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或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电力安全事件,电力监管机构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专项督查。
《规定》指出,对多次发生上述十项电力安全事件,且负有主要责任的电力企业,电力监管机构应当采取约谈、通报、现场检查和专项督办等手段加强督导,督促电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落实防范整改措施,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止类似事件重复发生。电力企业违反《规定》要求的,由电力监管机构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篇:电监会制定电力安全事件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电监会制定电力安全事件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电监会1月12日印发《电力安全事件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旨在贯彻落实《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加强对可能引发电力安全事故的重大风险管控,防止和减少电力安全事故。《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电力安全事件是指未构成电力安全事故,但影响电力(热力)正常供应,或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可能引发电力安全事故或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事件。
《规定》明确,电力监管机构指导、督促电力企业开展电力安全事件防范工作,并重点加强对以下十项电力安全事件的监督管理:一是因安全故障造成城市电网减供负荷比例或者城市供电用户停电比例超过《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一般电力安全事故比例数值60%以上。二是省级以上电力调度机构管辖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拒动或误动、330千伏以上线路主保护拒动或误动、330千伏以上断路器拒动。三是装机总容量1000兆瓦以上的发电厂或者220千伏以上变电站因安全故障造成全厂(或全站)对外停电。四是直流输电线路双极闭锁或者多回路换相失败。五是因自然灾害或外力破坏造成330千伏以上输变电设施损毁或基础塌陷,并导致停运。六是发生地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特级或者一级重要电力用户外部供电电源因安全故障全部中断。七是因安全故障造成发电厂一次减少出力1200兆瓦以上,或者装机容量5000兆瓦以上发电厂一次减少出力2000兆瓦以上,或者风电场一次减少出力200兆瓦以上。八是水电厂由于水工设备、水工建筑损坏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水库不能正常蓄水、泄洪,水淹厂房、库水漫坝;或者水电厂在泄洪过程中发生消能防冲设施破坏、下游近坝堤岸垮塌。九是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大坝发生溃决,或发生严重泄漏并造成环境污染。十是供热机组装机容量200兆瓦以上的热电厂,在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采暖期内同时发生2台以上供热机组因安全故障停止运行并持续12小时。
《规定》强调,对上述十项电力安全事件,电力企业应当按照电监会关于电力安全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及时、准确报送信息。电力企业对发生的电力安全事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尽快查明原因,吸取教训,落实防范整改措施。对上述十项电力安全事件,电力企业应当组织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或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电力安全事件,电力监管机构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专项督查。
《规定》指出,对多次发生上述十项电力安全事件,且负有主要责任的电力企业,电力监管机构应当采取约谈、通报、现场检查和专项督办等手段加强督导,督促电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落实防范整改措施,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止类似事件重复发生。电力企业违反《规定》要求的,由电力监管机构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我国电力行业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和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2011年12月9日在济南联合召开全国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会议,要求积极应对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持续深入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电力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防范和减少电力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力争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要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标准化建设。近日,国务院又对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出要求,强调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
电力安全标准化建设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风险分析和预控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人、设备、环境、管理处于良好状态,并持续改进。
根据电力行业实际,电监会决定先行开展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并与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印发了《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计划在明年制定出台电网企业和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开展电网企业和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成熟一批,审批一批。
据电监会副主席史玉波介绍,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2013年底前规模以上企业标准化达标,2015年底前所有企业标准化达标,确保一般事故隐患及时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整治或监控,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三违”现象得到有效禁止,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防范事故能力明显加强。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目前,全省117家供电企业、68家发电企业完成二级标准化创建任务,180多家地方及企业自备电厂完成三级安全标准化创建目标。自2007年以来,山东电力系统连续四年未发生重大以上安全事故。
2012电力设备市场需求分析 电网侧
2012 年迎来行业拐点,但投资增速有限,关注智能电网、配网和特高压三大增长确定的领域:(1)“十二五”年均智能化投资350 亿元,变电、配电和用电环节智能化投资成为重点。智能变电站在2011 年下半年开始建设加速、配电自动化第二批试点正在开展;(2)“十二五”配网投资将达到10000 亿元,占总投资50%;其中农网投资同比增长36%,中低压一次设备未来需求将保持15%-20%的增速;(3)随着扩建线路的验收,特高压交流技术不断成熟,2012 年特高压交流项目建设将加速。
电源侧
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清洁能源投资成为重点,关注核电重启和水电建设加速:(1)发展核电是必然选择,到2020 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000 万千瓦,AP1000 三代核电技术将成为安全核电的保障,预计在建项目和新项目带来核电设备需求超过3300 亿元;(2)“十二五”期间,水电发展将提速。根据水电规划,我们预测“十二五”期间对水电设备需求为1046 亿元,年均209 亿元,水电设备提供商订单将获得快速增长。
用户侧
在节能减排和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背景下,电力电子设备需求依然强劲:(1)高压变频器受宏观经济影响需求有所下滑,但仍有巨大的节能改造空间;(2)风电受到并网瓶颈的影响,风电变流器改造市场将达到50 亿元,“十二五”新增风电装机对风电变流器的需求接近200 亿元,面临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3)“十二五”国内光伏装机将达到14GW,国内光伏市场的开启对光伏逆变器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国内光伏逆变器企业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内逆变器厂商将面临发展机遇。
国网电科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化产业集团
1月17-18日,国网电科院召开一届四次职代会暨2012年工作会议, 传达学习公司两会精神,在公司总体战略指引下部署2012年重点工作,全面深化“三个转变”,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化产业集团,为公司创建“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多作贡献。
会上,院长肖世杰作题为《全面深化“三个转变”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化产业集团》的工作报告。报告指出,面向“十二五”,公司确立了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科技产业集团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国网电科院作为产业集团的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作为公司直属产业板块的重要力量,国网电科院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对公司和电网发展的技术支撑、装备支撑和效益贡献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国网电科院将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紧紧抓住科技、管理、机制、文化、人才五个关键要素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做强做大的基础上做优做精,力争至“十二五”末,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化产业集团。
面对新的定位和跨越发展新目标,国网电科院将加快企业转型,全面深化“三个转变”,加快国际化发展,打造持续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文化建设。2012年国网电科院将深入推进科研发展方式、产业发展方式和运行管理方式转变,以加强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研发、产业、营销、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为抓手,在打造持续创新能力上实现新提升,在实施国际化战略上实现新突破,在企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新跨越,全面提升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重点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做强做优做大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国际化发展;加强检测试验和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加快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部署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近日,国家电网公司转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深入开展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 切实做好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系统各单位落实《通知》内容,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顺利完成全年安全生产任务。
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各单位结合公司关于秋季安全生产检查和“两抓一建”活动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强化问题整改。针对冬季易出现大风、浓雾、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的情况,有关单位要密切跟踪天气变化,分析风险,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加强设备运行维护,完善事故预想和应急预案。
当前,电网项目调试投产、建设施工任务艰巨。国家电网公司要求抓好特高压扩建、青藏联网、锦苏直流等重点工程的安全工作,同时落实农网改造升级和公司所属煤矿、发电企业的安全措施,抓好冬季消防和交通安全,坚决防范人身伤亡事故。
国资委《通知》指出,中央企业要结合行业特点,逐一检查关键环节、重要部位、重点设备及重大危险源,消除隐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科学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电力企业要针对冬季低温雨雪和大风等极端天气,加强设备管理,落实现场安全措施,确保供电万无一失。施工方面要加强队伍、机械装备和现场安全管理。
《通知》强调,要加强基层岗位和一线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完善冬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落实机构、队伍、装备和物资,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联动,开展针对性演练,做好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的预警、预防。
中国电力建设任务仍然艰巨 坚持电力适度超前发展
今日从中电联获悉,电力供需紧张是一个长期问题。预计到2015年和2020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将分别达到6.3万亿千瓦时和8.3万亿千瓦时,电力建设任务艰巨。
中电联理事长、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指出,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正面临严峻形势和诸多挑战。首先是宏观经济和能源形势复杂,要充分认识加快电力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电力适度超前发展,并在发展中解决好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其次,是电力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当前中国电力发展存在“总量趋紧、调控力弱、机制缺失”等问题。“总量趋紧”主要体现在电力供需持续紧张。“调控力弱”主要体现在对煤、电、运调控长期乏力。“机制缺失”主要体现在缺乏统一的电力发展规划机制、合理的电价机制和有效的市场调控机制。
第三,电力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受煤电运紧张、风电无序发展、电网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电力系统安全一直面临很大压力,大面积停电风险始终存在。
最后是,电力企业经营困难,发展受到影响。高煤价、低电价导致电力企业陷入困境,行业发展能力严重不足。
刘振亚强调,中国电力行业将重点研究解决以下四项重大问题。第一,转变电力发展方式。优先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煤电,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提高电力供给能力和能源配置能力。
第二,加强电力统一规划。当前国家正在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能源、电力、电网等专项规划,这对于电力行业是一个重要机遇。
第三,加快大型电源基地和特高压电网建设。最后,要关注电价机制调整。积极促进电煤价格与上网电价联动,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
第五篇:2010年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意见
2010年武清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天津市局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工作的核心目标,大力实践科学监管理念,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全过程监管,切实履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卫生的监管职能,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开创武清食品药品监管工
作的新局面。
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大力实践科学监管理念
(一)增强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纪念建局十周年为契机,继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完善科学决策、规范管理、执法监督、绩效考评、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提升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支持促进食品药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树立我局保安全、促发展、行政高效、公正廉明的良好形象。
(二)积极稳妥做好机构改革工作。按照市局“三定”规定的安排部署,配合区有关部门,调整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接收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管职能,进一步理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权责关系和工作机制。调整配备好干部队伍。
(三)做好长期规划的编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高质量编制完成分局“十二五”规划,努力争取市局的支持,加快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的发展,全面提升分局的基础设施、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水平。
二、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四)围绕行政执法工作,加强法制建设。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责任分解,完善工作规程。加强对执法人员资格、能力的培训、考核,提高执法办案能力水平。加强案件督办和执法监督工作,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加强法制干部的能力培养,充分发挥法制职能作用。
(五)积极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工作。重点围绕新增监管职能,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品安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合理用药知识的科普宣传活动。开展对《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及年内将陆续出台的保健食品、化妆品新法规的宣贯工作,开展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加大对消费者和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
(六)规范完善审批工作。规范审批程序,完善工作规程和监督约束机制,细化标准,减少自由裁量权。进一步加强受理、审批和现场核查等各环节工作,完善行政审批文件化管理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许可透明度,及时向社会公示许可信息,进一步提高审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做好药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换证工作。创新审批模式,压缩审批时限,主动开展现场服务,提高审批服务质量。加强对申办企业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和业务知识水平考核,在对从业人员学历、资格、职业教育培训和健康体检等方面严格审查的基础上,加强对质量负责人考核,增加对初次从事本行业的企业负责人的考核,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
(七)依法查办违法案件。加强举报投诉和稽查执法工作,严格按照“三步式”执法,坚持以教育、规范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文明执法,公正办案,探索有效的稽查执法新举措。以票据核查、非药品冒充药品的专项整治为突破口,追根溯源,争取年内办几个大案要案。严格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案件办理正确率要达到100%,做到行政复议零变更、行政诉讼零败诉。继续执行约谈制度,突破稽查瓶颈问题,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监管。
三、认真履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八)完善监管责任制体系建设。按照“职责法定、权责一致”的原则和《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的要求,完善监管责任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增强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在职能未交接期间,继续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职能。
(九)强化日常监管,严格餐饮服务许可管理。严格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加强对农村集体聚餐的教育指导。强化对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明确监管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加强餐饮服务安全事故防范。建立重大活动保障、重大事件信息报送、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举报投诉处理等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十)深入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加强与教育、建设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共同抓好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集体用餐食堂等餐饮服务监管和整治,严厉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经营行为。开展整顿工作检查与评估,完善监管制度。
四、严格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安全监管
(十一)做好监管职能交接。与相关部门做好保健食品、化妆品的职能划转和交接工作,逐步理顺权责关系,建立各行其职、各担其责、分工明确、定期协调的内部运行机制。按照“夯实基础、建立体系、提升能力”的要求,加快保健食品和化妆品行政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监管能力。对全区保健食
品、化妆品市场情况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完善监管档案。
(十二)加强对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环节监管。加大对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使用原料情况的监管,建立产品安全监测点,加强上市后产品的监测,开展高风险品种和关注度较高的产品抽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对保健食品生产规范实施情况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委托生产加工行为的监督
检查。加强市场日常巡查和抽检力度,做到对生产、经营企业监督检查的全覆盖。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和使用环节违法添加禁用和限用物质、非法添加药物的行为。
五、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监管
(十三)加强药品生产日常监管。从原辅料、成品进货、验收及检验环节入手,掌握企业的整体情况,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督促有效整改,排除安全隐患。对原料、辅料及包材委托检验情况进行摸底,全面掌握受托检验单位资质及合同执行情况。对中药生产企业强化对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购入、验收、检验、前处理等关键环节进行检查,并突出毒性药材管理的检查。掌握委托生产、中药原料委托加工的情况,严格要求企业按照法规要求做好报批及生产。加强企业成品检验环节的检查,对仪器使用、标准品对照品购用、微生物检查等环节进行全面检查,杜绝未经检验或全检出厂。加大对生产企业销售环节管理的检查力度,对销售票据、销售人员的管理及培训等重点检查。继续深化药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生产情况月报制度、检验结果复查制度、约谈制度、培训制度等“五项制度”。
对重点监管企业、大型企业、边缘企业逐步推进企业全员培训工作。做好新版药品gmp的宣传贯彻工作,加强gmp认证跟踪检查工作。加强特殊药品监管,继续对重点监管的特殊药品生产实行驻厂监督和现场检查工作。加强对负责特殊药品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做好药品再评价工作,对高风险品种和其它重点品种开展药品安全性评价工作。
开展对违法、违规委托加工行为的专项检查,杜绝药品生产企业非法接受国内、国外企业的委托或来料加工的现象。
(十四)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监管。做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及其配套文件的宣贯、培训工作。对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重点检查生产条件、检验条件和仓库条件,通过核查原材料验收、生产过程记录、成品检验记录、销售记录等记录的填写情况,全面考察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检验的情况。对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重点检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对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条件、仓储条件和企业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及时发现、纠正企业生产产品未经检验合格出厂、生产过程记录内容不完整以及擅自降低生产条件、放松管理等问题。
(十五)加大重点品种监管力度。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药品经营环节的监督检查,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供应储备工作。会同卫生部门,开展狂犬疫苗和麻疹疫苗专项检查,强化全链条监管。加强对特殊药品、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监管。强化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经营的专项整治,严防从药用渠道流失。加大对植入类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的监管力度。
(十六)推进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建设,发挥监测网络作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宣传、培训工作。督促药械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主动收集、及时上报adr信息。药品不良反应实行分类管理,按照涉药单位的不同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推动工作,对药品经营企业开展以提高病例质量为重点的推动工作;对医疗机构开展以检查监测计划落实情况为重点的推动工作。开展重点品种监测,加强对基本药物、甲型h1n1流感防控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要加强对宫内节育器、介入器械、植入器械、支架、瓣膜、隐形眼镜及护理液等重点品种的监测。组织召开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监测工作表彰暨推动会,奖励先进,营造竞争氛围。
六、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的流通、使用监管
(十七)继续开展药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深化整治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行动,重点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追踪查源。严厉打击流通、使用环节中食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化妆品、消毒产品、未标示文号产品冒充药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药行为,加强与卫生、工商、邮政、电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联合打击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宣传销售假药的违法行为,加大对寄递环节药品的监管。加强与公安部门的配合,组织查处、督办生产销售假药的大案要案。继续强化药品购销渠道的管理,以票据核查为重点,整治药品流通环节中“挂靠经营”、“走票”等违法违规行为。
(十八)加强市场流通日常监管。加强药品经营许可证监管,做好gsp认证管理工作。加强对药品批发、零售、零售连锁企业及药品使用环节的日常监管,开展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后跟踪检查,继续规范药品零售企业药品分类管理和在岗人员的管理。开展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药械经营、使用单位的专项监督检查。继续深化对批发企业经营疫苗、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第二类精神药品等四大类高风险药品的监管。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参与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活动。继续深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完善农村药品监管体系和药品供应网建设,保障农村药品质量安全。以身份核查为重点,扎实推进外埠企业办事处及销售人员的登记管理工作。
(十九)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监管。建立与卫生局通报制度,搞好协作,强化对医疗机构用药用械情况的监管,提高各级医疗机构药械管理水平。开展医疗机构药械购进渠道专项检查。理清各级医疗机构进货渠道,帮助医院建全供货商档案,结合日常监管检查档案落实情况,督促未在分局备案的外埠企业到分局备案,及时通过例会通报供货商资质审核情况,为各级医院选择合格供货商提供帮助。继续加大对防疫部门购进疫苗的检查力度。规范疫苗的验收、领用、分发、养护环节,健全制度,规范记录填写。强化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软件管理的监管。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在推行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提高软件管理水平,通过抓制度落实、抓票据核查、记录填写等方面的检查,达到硬件设施规范、人员管理规范、制度记录规范、采购渠道规范的效果。
(二十)深化完善抽验工作。加大对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基本药物的监督抽验,合理安排抽验比例分配,围绕重点单位及重点品种展开抽验,在兼顾抽验单位及抽验品种覆盖面的同时,提高抽验的针对性。结合各类药物的理化特性、季节影响、剂型特点,配合票据检查工作,对可疑药品进行抽验。对投诉举报集中、违法广告严重的品种和高风险品种开展专项抽验。加强完善抽验和监管的衔接,对有关抽验不合格的药品及时立案查处,提升抽验工作的监督效能。
(二十一)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抓好药检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升药品检验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继续坚持全脱产培训与半脱产培训相结合,走出去参加专项培训与请进来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法,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第二学历的专业知识教育活动。鼓励达到技术资格晋升条件的专业人员参加职称考核。要大胆启用德才兼备的年轻人担当重任,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努力改变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提高技术水平。
发挥“局所联动、监检结合”的优势,找准突破口,加强对药检所的业务指导,切实提高检验能力和技术水平,合理制定抽样和检验计划,按时完成市局下达的检验任务,继续保持阳性率在区县所中的领先地位。强化和不断完善质量体系建设,在“科学、准确、公正”的前提下,拓展检验业务范围,强化服务职能,使药检所的技术水平和检验能力居全市区县药检所前列。
(二十二)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继续加强对违法广告信息收集,对区电视台发布的广告进行工作日全天候监测。对查实的违法广告坚决移送工商部门进行查处,保证监测到位,查处到位。加强对发布违法广告的品种和企业重点检查和抽验,对情节严重的违法广告品种申请市局统一行动,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封杀”该品种。继续加强辖区药械经营企业广告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档案,做好对失信企业的追踪检查。加强对辖区内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的网站、区内门户网站、区内报刊、电视台及在投诉中出现的发布虚假药品信息、销售假药的网站的监测、取样、统计和上报工作。
七、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
(二十三)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进一步完善ab角监管新模式,在分组划片的基础上,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突出重点、难点,高质量完成日常监管工作。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制剂室每半年监督检查一次;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医院、卫生院每半年至少监督检查两次;社区卫生服务站、工厂学校保健站每半年至少监督检查一次;保健品店、集贸市场每半年至少巡查一次。监管覆盖面达到100%。全年的日常监管工作和抽样任务要求上半年在7月15日之前完成,下半年在11月25日之前完成。
(二十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应对机构改革,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确保队伍不散、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全面推行“学习课堂”、“工作论坛”、“创新调研”三项教育培训举措,明确目标、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加强全体人员的学习培训,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新的提高。健全公务员考核机制,建立工作人员日常考核档案,切实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二十五)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开展创建文明机关和节约型机关活动、争创“第四届公正文明执法标兵、先进集体”活动、争创“节约科室、节约标兵”活动,提高节能减排的意识。树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公务员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做到“人人是窗口,个个是形象”。大力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从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入手,培养和提高全局人员“张口能说”、“提笔会写”、“谋事善思”、“行事快速”的能力,把每周一学、每月一讲、每季一教、每年一考等“四个一”活动贯穿创建学习型机关全过程。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
八、全面加强基础建设和内部管理
(二十六)加强内部管理,全面提升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继续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综合考核指标三个体系制度,认真执行分局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全面提升公文、信访、档案、政府信息公开、安全保卫、后勤等各项内部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质量和规范化水平。开展“公文质量管理年”活动。
(二十七)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宣传工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升我局形象和公信力。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继续提高分局简报、工作动态等办刊水平。
(二十八)做好资金保障,强化基础建设。科学编制预算,积极争取资金,重点加强基础建设、专项业务和技术支撑投入经费的保障。协调市局加大对药检所的设备经费投入。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和审计工作。
九、深化反腐倡廉建设
(二十九)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紧紧围绕分局中心任务,大力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加强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逐级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健全行政审批、稽查办案、财务管理和药品检验等重点岗位和环节的全程监督机制。完善廉政档案内容,建立执法人员述职述廉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教育和监督,注重预防,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广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月”活动。
(三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确定效能监察立项,采取交叉监督、相互诫勉、个人警示等措施,加强防范监控,化解或降低廉政风险。做到监察重点突出,措施完善,以效能促廉政、以廉政促效能,确保行政效能监察取得实效,不断推进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