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整治农村环境卫生 构建和谐新农村
整治农村环境卫生 构建和谐新农村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和实事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好我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我认为应当通过“强化一种责任,完善二套制度,建立三支队伍,打造四张网络”的工作举措,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强化一种责任,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刻认识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是执政为民的直接体现,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成效,要紧紧围绕“村容整洁”这个目标和创建“洁净家园”的要求,切实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二、完善二套制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1、完善动态保洁机制。建立户集、村收、镇运的三级保洁管理体系。农户负责本户房前屋后的环境保洁,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放入指定垃圾桶。村保洁员承担本村范围内农户、厂企的环卫保洁工作,并将垃圾收集到中转站。镇环卫保洁公司负责将各村中转站内的垃圾运送到填埋场,做到日产日清。
2、完善卫生检查考核机制。建立并逐步完善分类考核、公开监督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制定出台《古劳镇环境卫生工作考核办法》,每月对各村环境卫生工作进行检查考核,按照得分高低,评出月先进、进步奖若干名,给予一定奖励,并发给流动红旗。累计获得月先进6次及以上的村再另外奖励,对完成镇 1 级、市级、省级创建卫生村或文明村的给予专项奖励。镇考核组每月根据检查情况对一些卫生死角进行录像曝光,对工作不到位的村(居)、自然村进行通报批评,并勒令整改。
三、建立三支队伍,强化工作力量
1、建立镇、村委、自然村三级联动检查考核队伍。镇、村委会、自然村分别成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督促、扶持各村委、自然村整治环境卫生。
2、建立村级保洁员队伍。要求各村委会各自然村按照每100户的标准配备一名保洁员,为每一位保洁员配备手推式垃圾车、扫帚、垃圾铲、锄头等劳动工具,负责村中环境卫生保洁。对于上升、新星、双桥等水区的村委会要落实河涌保洁员、配备必要的船只,负责河涌保洁。
3、建立镇卫生协管员队伍和村环境卫生宣传稽查队。镇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公开招聘8至10名镇卫生协管员,负责巡查、监督农村、社区主要街道、村道、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同时,各村还应建立一支以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为主的环境卫生宣传稽查队。宣传环境卫生的重要性,督察卫生保洁的落实情况。
四、打造四张网络,推进环境卫生整治
1、打造路网。近年来,我镇加大资金投入,对村道、工业园区、古劳墟道路进行硬底化建设或改造,并对镇域内主要镇村道路进行绿化美化。通过路网建设,不但改善了交通条件,2 更大大减轻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压力。
2、打造水网。古劳是著名的水乡,水面面积达3万亩,水产养殖是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但近年来由于部分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将大量的猪粪、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直接排入水中,致使水质越来越差;同时由于工业的日益发展,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或间接地破坏了水乡环境。为及时挽救古劳水乡这块原生态水乡环境,本人建议:一是积极配合做好沙坪河流域整治,抓紧西江引水工程建设和加大力度抓好污水处理厂建设,进一步改善我镇水乡环境。二是继续深化“洁净家园”活动,拆除村内、塘基、河涌边的猪舍,建立禽畜圈养区,实现人畜分离、畜牧与水产养殖分离;在塘基、河涌边改种经济作物,如桑树、甘蔗、花卉、树苗等,恢复桑基鱼塘景观。三是通过“几个一点”的办法,逐步完成鱼塘、河涌清淤低改工作,从根源上改善水质。四是加强企业生产的环评监控和规范水边食肆的经营,禁止其废气、废水、废渣对空气和水源造成污染。
3、打造保洁网。为确保保洁员队伍的稳定和保洁工作的正常开展,各村委会要在镇财政对每名保洁员每月补200元的基础上,通过“几个一点”的办法落实保洁人员经费(如古劳村委会采取常住人口每人每年收取10元,外来人员每人每年收取24元,雅图仕公司每年赞助8万元以及村委会补贴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从而有力地确保了保洁员制度的落实。)
4、打造宣传网。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离不开广 3 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群众是这项工作的主体。因此一是进行自上而下的发动,利用村干部工作会议、村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强调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和这项工作为每位群众带来的好处。二是通过镇电视广播站利用黄金时段插播环境卫生整治标语。三是广泛印发《古劳镇环境卫生整治倡议书》,发到每个农户家中,做到家喻户晓。四是在各村村口、路旁等显眼的地方设立生态宣传牌,做到“抬头不见,低头见”,使卫生观念深入脑海。五是定期组织镇机关干部、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义务进村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为村民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总而言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古劳镇的农村卫生环境情况会越来越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推进农村城市化 构建和谐新农村
推进农村城市化 构建和谐新农村
——贵阳市南明区农村城市化建设探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广大农村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针对南明区的区情认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事情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因势利导、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积极推进、逐步展开” 的工作思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大力改造“城中村”,并结合城郊特点,利用南明河和龙洞河沿岸优势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带动农民发展,从而使农业增效增收,农民致富。同时坚持科学富农促进农民就业。关键词:城市化、科学致富、城中村、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广大农村“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错,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现代农业,全面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需要。针对南明区区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对南明区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提出以下几点探析:
一、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大力改造“城中村”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首先我们对南明区农村进行分析,南明区有农业人口2.9万人耕地面积只有205公顷,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已不足0.1亩,农业人均月收入不足500元。农民收入主要靠房屋出租、外出打工。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落后面貌,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大力改造“城中村”转变观念改变就业方式。势在必行。为此,2006年1月区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农村城市化的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即以规划为龙头,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利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因势利导、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积极推进、逐步展开” 的工作思路,通过以上步骤的实施,真正达到农民市民化、就业多样化、保障社会化、管理社区化。真正使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向城市化、现代化转变。区政府的总体思路是清析的,目标是明确的,措施办法是妥当的、如果各乡村能全面落实政府的精神措施、并结合本村实际尽快付诸实施,全区“农村城市化” 改造就会在短期内实现,并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实际,采取“先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铺开。优先对地处繁华市区,被城市包围的村,完全有耕地的村进行;在实施重点工程的村进行;对地处郊区耕地面积不多的村,可逐步分期进行。云关村。木头村有优越的地理环境,结合龙油堡的整体规划,要列为优先改造的村,力争在一至两年内取得成果。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为加快南明区农村城市化建设改造进程工作的顺利进行,区、乡两级要指定两位领导新自负责这项工作。建全相应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及协调配合和领导这项工作,要严格按照贵阳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坚持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适度弹性,明晰城市化建设的目标定位功能特色实施步骤,使布局合理功能设施配套齐全,人居环境更加优化,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区政府要根据市规划院,所做的全市城乡,统筹具体规划方案,做好全区的项目规划。
区委、区政府要反规划审批城中村项目作为“三农”服务的重点工作来抓要求全区各级、各相关职能部门,在推进“城中村”改造中,掌握好政策尺度,既不能出现一抓就实、一放就乱的不良局面,避免发生一抓就死、一放就松的不良局面,避免发生以“城中村”改造为借口占地圈地的不良现象,也不能出现因报建审批程序繁琐、导致工作停滞不前的不良结果。区政府要制定“城中村”改造的制度、规定、内容包括、总体要求、适用范围、项目建设单位、项目申报单位、改造主体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使这项工作有序进行。要通过“城中村”改造促进南明区的经济发展,要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育,纠正不正之风,保障社会稳定提升南明的形象。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搞好协调配合、抓好农房的普查工作,并按期完成,由于各种原因,两乡范围内的违法建筑形势十分严峻,农民的收入绝大部分靠出租房屋取得。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区政府加大对农房普查的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违章建筑坚持拆除,明确城中村改造,健康有序的进行。
(三)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做好项目准备
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结合实际,以“全面铺开、重点突破”的改造思路,做好项目准备。目前区政府要完善乡村两级城市建设的有关组织机构,并加以指导工作,使各乡村的工作能正常进行。在推进市场运作方面,要尽快完善以贵州惜元科技生态开发有限公司、贵州弘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合联建协议,使有关项目尽快进入审批实施。另外,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民族特色旅游项目筹备建设,对已定的“贵州布依桂花风情园”,“布岩山新村”油榨村中组城中村改造等项目区、乡村区级组导要做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在2009年进入实施。
(三)(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农村城市化改造必须首先抓好基础设施的建设,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区政府要制定符合实际、因地制宜的方案,围绕“水、电、路、气、房、林、电视、电话”八个方面进行。着力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条件和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快改造的步伐。区政府要加大对两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在已投入4000多万元的基础上,再予增加。在基础建设中,首先要把路修好,水电供应保证,通讯畅通,其他设备设施完善。在资金投入上,除上级拨款外,乡村两级也要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一至两年内,乡村两级的各项基础设施的较完善。
二、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观光旅游农业;
针对南明区有较多的村地处城郊结合部的特点,利用南明河、龙洞河(渔梁河)沿岸优势,积极发展休闲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很是适宜,要结合龙洞河的整体规划和龙洞河上段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结合农村城市化改造工作,发展生态观光旅游潜力很大,在要原有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把道路尽快修通拓宽,沿南明河鱼洞河的村要大力发展农家乐,要转变观念,开拓进取,改变过去农村脏、乱、差,在各村修建垃圾池,沼气池、改变村容村貌,要加快步伐,力争在今年改建农家乐20—30家,把游客引进来,并结合民俗民风挖掘民族文化,使农村旅游业上一个档次,把农家乐旅游推向全省乃至全国,为城市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为南明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加强非农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一)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及转移;
针对南明区农村处于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各村的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对农的技能的培训十分紧迫。按照“农民知识化,知识技能化,技能使用化”的要求,区乡两级要下大力气加强对富余农民的培训,要充分发挥发挥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的作用,乡村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法,要大培训投入,培训内容可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按排,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训什么样的人才通过培训使农民都能掌握一至两门技术,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民的致富本领。
加强政策性引导,促进村民就业,在引进企业时,要求企业优先聘用被征收地村寨农民,各村要制定具体措施,要求落户企业必须保证使用30%以上的就业人员是本村的村民,保证引进企业中每户都有人在企业上班。
(二)以远程教育促学习,以科技促增效:
乡村两级的远程教育网络要尽快完善,利用远程网开拓村民视野,增加科学知识,转变村民观念,使村民不出门就能学到时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提升村民的致富能力。要广泛开展‘科普活动:省市区要要组织科技下乡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市区的三下乡活动要经常组织,要重点宣传,科学种田,卫生防疫,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全区农村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为致富打下良好基础。
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民增收的举措,是更好发挥南明区中心城区带动功能的现实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在南明区的具体实践,只要按以上几点,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脚踏实地,一定能使“城市化”尽快实现,一定能把南明区建设成为我省的优秀区。
05(秋)行政管理(本)谢青2007年4月
第三篇: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
加强水利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
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7月9日,中国最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第一次把治水放到了治国的高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农田水利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既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
我国政府一贯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我国现有的18.3亿亩耕地中,尚有9.59亿亩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而已改成的8.76亿亩灌溉耕地,灌溉水利用率也只有46%。的土地构成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全县拥有各类水利工程3.05万处。其中,中型水库4座,中型河坝3座,机电排灌站3处,1 中型水轮泵1处;小(一)型水库23座,小(二)型水库177座,骨干山塘1.83万口,河坝1189处,总蓄、引、提水量达到3.4亿立方米,占农业灌溉总需水量的72%,是全县农业丰收的有力保障。“十一五”期间,该县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战略,大力推进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先后3次被湖南省政府授予水利建设最高奖——“芙蓉杯”奖,但该县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同样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水库山塘功能退化,安全隐患大。全县农村水利工程绝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运行时间长,设备陈旧老化,缺乏有效维修,带病运行,病险隐患多。207座上型号水库存在病险问题的有74处,病险率36%。山塘的数量和质量逐渐下降。水岭乡原有的129口山塘50%已经荒废,部分改为旱土或造林,30余口骨干山塘由于淤泥堆积,蓄水不足,导致灌溉面积锐减,防洪抗旱能力显著下降。
二是渠系灌溉能力衰退,水量利用率低。全县原有中、小型水库灌溉渠道1500多公里,由于自然灾害和年久失修等原因,渠系损毁较多,现能通水的渠道不足700公里。如金江水库设计灌溉面积8万亩,现实际灌溉面积不到3万亩,灌区渠道从原通水长度的151公里缩短到30公里,仅为过去的20%,水量利用率不到30%。
三是提灌设施损毁严重,抗旱能力差。全县共有机电排灌 2 设施200余处,目前已损毁或基本丧失提灌功能的机埠达140多处,约占70%,灌溉能力大幅下降。湘泵原灌溉大江口、石期市两个乡镇9个村1.1万亩稻田,因设备陈旧老化毁损,目前只能灌溉约4000亩稻田。石期市镇共有电排9处1l台机组1080KW,现能正常运行的只有3处4台机组280KW,灌溉能力从原设计灌溉面积的3.64万亩锐减到1.1万亩。
四是规划建设总体滞后,资金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加大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但由于水利工程多而散,总体建设资金不足,投放分散,在统筹安排上难免出现“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和“撒胡椒面,的现象,建设效果不明显,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呈下滑趋势。
五是工程运行管理困难,建管难度大。现有的水利设施由于维护资金困难,运行经费无来源保障,管理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而近年来,通过争取国家投资、“以奖代补”、“民办公助”、“一事一议”等多种形式新建的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也由于建管体制未能同步进行,导致新建工程-----------
二、农村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
长期以来,农村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难、总体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 3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利设施基础弱,标准低,老化严重。当前农村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排灌标准低等问题。目前大部分设施功能普遍衰减,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近40%的水库病险问题严重,近40%的灌溉设施已经损坏,近80%的灌溉耕地只能抗御一般性干旱灾害。如农村水利设施由于绝大多数工程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设备严重老化,加之渠系配套很不完善,大部分渠道没有硬化基本上是土渠,年久失修渠道全线渗漏,坍塌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灌溉面积严重萎缩,现实际灌溉面积不到设计面积的50%。而全县上型号的水库有204座,其中绝大部分属三类坝水库,防汛压力大、病险率高。
二是水利设施管理难,保护差。由于我国农村地域特征差别很大,农民的需求差异不同,农民和政府之间缺乏一个可以表达农民真实意愿和心声的“桥梁”,他们的声音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导致农民主动保护水利设施的意识逐渐弱化。同时,政府在农村水利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重 4 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这种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的缺失使得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缺少有效的保护,导致水利设施遭破坏和偷盗情况严重,加之自然灾害破坏等因素影响,许多设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且得不到及时修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与发展。
三是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国的农产品已经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加上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打工对促使劳动力市场化,提高农民现金收入的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民不愿意在低效益的农田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修建水利设施,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
三、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原则和措施
近年来频发的水旱灾害,尤其是今年春夏之交触目惊心的全国旱情和接下来的大暴雨,让我国经历了旱涝两重天,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由于水利建设长年欠帐,以致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充分暴露了我国水利设施薄弱和水害防灾减灾等公共系统的脆弱与废弛。四个“仍然”充分概括了我国的基本国情的水情:洪涝灾害频发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5 因此如何破解水利这个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和如何解决供水安全问题,是中央决策的重大考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同时,明确提出了“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和改革创新”的水利建设原则。
一是要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重视水利队伍建设,推行依法治水。要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壮大水利队伍建设,培养水利建设人才,实施治水依靠法律,以保障治水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县内组织实施的项目,采取一名乡镇干部、一名村组干部、一名技术干部“三人一库”的办法,定进度责任、定质量责任,推进工程建设;对于省里组织实施的中型水库工程,县里组建配套班子,保证建设所需材料,保证工程实施环境,服务工程建设,使全县的大小水利工程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二是要突出支农涉水项目资金整合,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政府应大幅度增加中央及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要突出 6 支农涉水项目资金整合,凡与水利建设有关的财政性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整合资金,打捆使用,达到整出规模,合出效益之目的。如2010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01亿元,完成水利工程6315处、各类渠道加固防渗300多公里、骨干山塘清淤整修280处,全县新增有效水量450万方,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万多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8万多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45万亩,解决农村3.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三是要创新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政府在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的同时,要创新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各方投入”的原则,坚持责、权、利相统一,调动受益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通过直接、间接的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资、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增加投入规模。如2010年财政安排资金近千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群众以工代资、按田集资、能人捐资、招商引资,共筹措资金2亿元,整修山塘水库,加固河道堤坝,清淤水沟渠道,动工各类水利工程8000多处。使得该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四是要突出建管机制体制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新建后工程管理机制,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建设管 7 理制度,划定管理范围,明确管理主体,划分管理责任,落实管理任务,加快水利管理体制和小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筹集小型水利建设资金,形成水利建设和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做到民建、民用、民管。
第四篇:打造环境卫生示范镇 构建优美和谐新农村
打造环境卫生示范镇 构建优美和谐新农村
——银河镇环卫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我镇位于萍乡市东部,总面积96平方公里,总人口4万,其中农业人口占92%,是传统的农业镇,农业产业基础深厚,发展优势明显。近年来,我镇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关于加快城市转型的部署,紧紧围绕推动农业经济转型这一中心,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形成了农业产业规模和产业水平日益提升,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我镇培育了银河杜仲、大富乳业、供港蔬菜等龙头企业1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个,市级龙头企业2个,已建设基地42个,种植业基地28个,养殖基地14个。现就我镇当前农业经济转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我镇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情况
(一)坚持四个瞄准,培育基地强龙头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率先实现由招商引资转变为择商选资。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瞄准央企、外企、科企和民企,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资源与资本合作、与技术合作、与品牌合作、与市场合作,引导农民把生命地、生存地变为生财地,按照 “培育产业强龙头、扩大基地壮规模、建好设施促发展、联大靠强上水平”的工作要求,以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壮大畜禽养殖、无公害蔬菜、中药材、优质稻等产业,推动了农业经
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1、实现与央企对接。引进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发展制种产业。规划在何家圳、敖家坊建立制种基地3000亩(2009年已落实制种基地50亩),由天涯种业公司提供每亩1000元的最低生产成本,保护价收购稻种,预计每亩单季产值可达2000元以上,经济效益比种植常规水稻高出500元以上,能有效实现企业、农户双赢目的。
2、实现与外企对接。引进香港客商苏标江先生投资5000万元新建了江西苏记供港蔬果有限公司,以每亩每年600元的价格租赁银河镇陇田村水田2080亩,应用自动节水喷灌等先进实用技术,建立以广东菜心、生菜、油麦菜、芥兰等为主的标准化供港蔬菜生产基地,安排农民就业600余人(其中返乡农民工310人),2008年实现产值1200万元,创利税300余万元,为当地农民增加土地流转收入120万元、工资性收入300余万元。
3、实现与科企对接。江西省大富乳业集团有限公司从地下煤矿采掘转型为农业产业,通过与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合作,引进“南方山区奶牛饲养管理陪同技术研究”、“高产奶牛扩繁及加工基地建设”等项目,发展奶牛养殖3435头,带动牧草种植基地8000余亩,直接带动农户3800余户目前已开发26个品质优良、纯正可口的鲜奶品种,产品远销至长沙、合肥、上饶、景德镇等城市,2008年完成销售收入15283万元,为农民增收总额达3500余万元。
4、实现与民企对接。江西省银河杜仲开发有限公司依托 2
“格林米特”杜仲生猪获得全国第一例活体生猪绿色食品认证的品牌优势,加强与锦江集团上食五丰公司、深圳茂峰集团公司、东进牧业集团公司等名牌企业合作,采取“公司十基地十养殖小区(农户)”模式在我镇建立杜仲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发展养殖专业户160余人,年出栏杜仲生猪7.2万头,产值达1.5亿元。
(二)围绕加快转型,创新机制促发展
我镇属资源枯竭型城镇,加上金融危机对我镇经济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走农业经济社会转型的道路。为此我镇精心编制转型规划,努力更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使经济转型呈现了五大趋势:
1、“地下”走上“地面”。2002年大富煤矿老板何春明面临资源不断枯竭的现实时,果断地将3000万元资金投向乳品行业,并聘请了曲思、陈敬宇等一批懂管理和又有技术的人才,成立了大富乳业有限公司。如今大富乳业公司已建成为集种草、养牛、产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赣西最大的鲜奶生产、加工企业,并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所生产的“大富康园”牌鲜牛奶、甜味奶、草莓奶、酸奶四个系列,都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公司销售网点遍及萍乡、株洲、浏阳、醴陵、宜春、新余、吉安、赣州等地。
2、“夕阳”转向“朝阳”。2002年萍乡市决定退出花炮产业,当时从事花炮行业的张黎明在深入市场调查后,投资200多万元,以改制的方式接手了濒临倒闭的江西银河仲开 3
发有限公司。为使公司进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张黎明从南昌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聘请了多名市场顾问,拿出一整套方案对公司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使公司很快就有了起色。2003年,公司荣获了“市优秀龙头企业”、“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称号,生产的“中华杜仲茶”获省名牌产品称号。随后公司又拓宽市场,相继研发生产的杜仲酒、杜仲饲料、杜仲猪肉,同样深受市场欢迎。2008年5月“格林米特”杜仲猪肉顺利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的认定,公司产业化道路越走越宽。
3、“高危”转向“安全”。原长冲一号井老板易自模先后投资兴办了万事兴果蔬菜产业有限公司、银凤山泉自来水厂,逐步走出了一条由高危到安全的转型之路,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传统”转向“现代”。陇田村、河下村、敖家坊村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大规模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打破了过去单一种粮的生产模式,不仅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而且解决了农民当地就业难的问题。
5、“污染”转向“生态”。随着产量的提高和产业化程度的提升,原来大富乳业生产基地、杜仲公司的万头养猪场对周边环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后来公司通过改进技术、更新设备、严格管理对上述问题认真加以破解。另外我镇在引进项目时,严把“环保”关,做到既抓经济效益,又抓生态效益,避免出现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
我镇农业经济转型形成了工商资本大量进入农业领域、科学技术进入农业经济、品牌战略进入农业企业、惠农政策普惠“三农”的良好局面。2008年,实现农业产业化总产值3.8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48元。目前我镇正在尽全力把自身打造成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市农村环境卫生示范镇。
二、我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情况
今年以来,我镇以“六改四普及”为切入点,抓示范,促全面。重点落实好了6个示范点的建设,全面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让更多的村民“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用上卫生厕、住上整洁房”,并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苏荣并于切实做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指示以及全省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现场会议精神,以创建“整洁、健康、宜居”环境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办法,实行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做到镇里有重点,村村有亮点,全镇的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一)抓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5月16日,我镇专门召开了由各村村主任和驻镇有关单位参加的环境卫生整治动员大会,就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了具体安排,专门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宣传、城建、交通、妇联、农业、卫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成立了由班子成员带头组成的整治领导机构。5
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党员会议、印发《致全镇人民的一封信》、张贴宣传标语、发动广大中小学生开展义务扫街、对不讲卫生的人和事进行劝导的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全镇农民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抓重点部位,强化整治力度
我镇坚持以6个新农村建设点为点,镇村主干道为线,做到点线结合,重点突破。
1、街道。街道每天清扫,垃圾每天拖运,做到街面干净整洁。广告牌匾规范,无乱涂乱贴乱画。做到游商入市、坐商入店,车辆停放归位。
2、门市。清理规范街道范围内影响环境卫生的小吃部、废旧物品购销点、机动车辆维修点。做到设臵合理,运行规范,无占道经营、超门店经营、无乱倒污水、乱扔污物现象。
3、道路。禁止道路两侧占道堆放柴草、粪肥、建筑垃圾和杂物等,确保了路面干净,道路畅通整洁。
4、渠道。主要渠道禁止倒垃圾,确保水质清洁,渠道通畅。
5、房前屋后。杜绝乱扔乱倒垃圾,房前屋后杂物堆放整洁。做到无暴露垃圾、无旱厕、无露天粪池。
6、绿化。坚持合理绿化,路旁、空闲地、以及房前屋后搞好绿化,鼓励建庭院小景观园。街道、小区的各类树木花草做好了整修、管护,对所有绿化地带实行长期保洁,对路灯等亮化设施进行检修。
(三)抓措施落实,建立长效机制
①为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我镇专门制定下发了《银河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方案》,并采取班子成员包村、机关干部包组的形式,做到任务到人。②为使城镇环境卫生 6
管理步入规范化、经常化,我镇还专门成立保洁队伍,使城镇的环境卫生工作经常有人抓、有人管,巩固了集中整治成果。③我镇还加强了督促检查,专门成立检查组,对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检查,每月公开通报检查情况。④将环境卫生考核与村级目标考评挂钩,与新农村建设点资金拨付挂钩。连续两次在检查中被通报的村,取消农村环卫补助,取消第二年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申报资格。以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全镇各村初步形成了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
(四)整治成效显著,各村亮点突出
目前我镇已投入资金30余万元,在全镇范围内新建垃圾池140个,清理污水沟14200米,清运垃圾166车。各村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也逐渐凸显了自己的亮点:
1、邓家田村充分发挥党员、组长的先锋模范作用,数十名党员、组长带头清扫路面、清理垃圾。
2、何家圳村与银河镇中学联手掀起中学生环卫整治活动新高潮。组织了千名中学生进村入户,开展以“宣传环境卫生知识、消灭暴露垃圾”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对校园周边以及道路、村庄、绿地和公共场所进行了彻底的卫生清理。使校园环境和村庄卫生得到了明显改观。
3、乌石村座田自然村群众环卫整治积极性空前高涨,自筹资金四万余元,对环卫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对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我镇现代农业的发展、环境卫生的整治、新农村的建设,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广大群众积极参 7
与,到目前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做好环境卫生整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此,请上级领导对我镇工作多加指导、多提宝贵意见。我们相信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我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一定会有新突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再上新台阶,现代农业的发展一定会呈现新格局。
第五篇: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
为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的“脏、乱、差”问题,促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素质明显提高,从而进一步加快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容整洁”为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素质,努力实现农村整体面貌有大的改观。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针对目前我镇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普遍不理想、群众的卫生意识不强、环境卫生设施落后等现象,在五月份围绕“村容整洁”这个目标和创建“洁净家园”的要求,将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掀起全镇环境卫生宣传月活动。具体做法有:
1、在墟镇综合宣传栏中出一期关于环境卫生知。
;双龙的××村;选田的贵子村;白水带的红环村。其中双龙的××村是镇的示范村。
2、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整治墟镇的环境卫生,特别要对“一河两岸”区域进行大整治,创建良好的居住环境。镇环卫所今年新增加环卫工人,对墟镇实行12小时保洁制。原有环卫工人每人每月增加50元。
3、镇政府今年将安排专项的启动资金,用于各村委会(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及卫生环境的整治(例如:建垃圾池、买垃圾桶、垃圾斗车、垃圾清扫工具、修建公厕、修理污水排放设施等等)。
具体要求如下:
(1)各示范村要求建垃圾池1个以上或设置垃圾桶若干个,对有条件的自然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清运;
(2)各示范村配保洁员一名,负责对本村范围内的公共场所、道路实行12小时保洁,并负责清理垃圾池(垃圾桶)周边的垃圾,及时处理填埋本村的垃圾;
(3)经费来源:以各家各户和在本村所办企业收取清洁费为主,镇府作适当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个保洁员每月150元(补两年)。镇府补助的条件为:已建垃圾池、设置垃圾桶并已落实保洁员和垃圾处理的自然村。
4、进一步加大农村改水、改厕的力度,今年将大力开展建公厕、户厕活动,对农村新建卫生户厕和卫生公厕继续实施市、镇二级补贴的办法。通过各种形式筹集资金对农村自来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协同有关部门对农村“人畜没有分离,家禽没有圈养”的情况进行整治,实施死亡禽畜无害化处理制度,坚持组织开展除“四害”活动。
5、各自然村要做好村庄整治的长远规划,特别是宅基地、电网、电视线路、供排水设施等要统一规划,对违反规划乱建乱搭的建筑物,镇政府将依法进行拆除。
6、检查验收。各示范村确定后,以环境整治、村容整洁为重点进行新农村建设,年底镇政府进行检查验收。
全民参与 共创美好家园——××镇双龙××村环境卫生整治主要做法
××镇双龙××村有180户600多人。近年以“洁净家园”为主题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着手对村容村貌进行新一轮的整治,创建美好家园。
一、强化领导班子,树立实干作风
××村借村(居)两委换届选举之机,对村干部进行调整,选出了一批年青、有能力的村民当村干部。新当选的村干部以务实、实干的精神迅速投入村的各项工作中,主动配合镇委镇政府工作,积极带动村民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将本村需要建设的项目及规划及时向镇的新农村办、村建办汇报,听取镇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调整,力求尽善尽美。
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条件
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一是对牌坊前1500多平方米的沼泽地进行填土工程,铺设石粉,并在村前公路旁建花圃,种上花草树木,绿化美化环境。二是兴建文化室及篮球场。在村内的空地上填土800多平方米,建一幢占地160平方米文化室和篮球场。三是巷道、下水道全面水泥硬底化。以上几项建设共投入3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