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早恋现象发展趋势的分析及思考
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分析与辅导
张
伟
浙江省兰溪市第三中学(321100)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学生早恋现象随时代发展而出现的行为特点、易发群体、及早恋中的心理状态作了分析,讨论了早恋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结合实践着重阐明了作者对早恋问题的辅导原则、辅导方法。
关键词:
早恋
成人化
易发群体
心理状态
辅导原则
规则
认知
干预
早恋是青少年性心理的外化,是性心理转化为性行为的一种实践。但由于越来越多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从弗洛伊德的理论来看根本无法将人的恋爱情感用早或晚来区分,早恋这个词正从权威刊物上消失,也有心理学专家把“早恋”称为“早练”。可在绝大多数中学它却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学生中存在的这一现象越来越多,且正随时代的发展而出现了新的特点。真实把握中学生早恋现象的现状,客观分析其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从发展的、以人为本的角度思考其对策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中学生早恋现象的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的生理发育水平越来越高,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机会越来越多,能力也越来越强。社会传媒对感情事件的积极态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接触机会,也为学生接受情感、体验情感营造了从未有过的宽松环境,这一切都在不同程度上助长了早恋现象的发生、发展。
(一)早恋行为成人化趋势明显
1、交往过密向交往亲密发展
现代的学生不再满足于将对异性的爱慕隐藏在心里、表露在纸上,也不仅是满足于一起上学、放学,面对面的直白,手牵手的逛街,甚至在晚自修躲藏在隐蔽的角落亲热都已成为可能。生日送歌,情人节送花,平时一起吃饭等成人常见的恋爱行为也已在中学生发展、盛行。*据对中学生早恋行为内容的调查:70.5%的学生是“一起聊天儿、玩耍”;7.2%的学生是互写情书;17.5%的学生有拥抱接吻行为;3.1%的学生许诺过结婚;1.8%学生承认有性关系。可见,中学生早恋行为已由交往过密向交往亲密发展,甚至出现了偷食禁果的越轨行为。
2、隐蔽状态向公开状态发展 过去中学生的情感是绝对隐私,早恋更是怕被别人知晓。如今中学生在行为上不再有刻意的隐藏,若有的话也只是对班主任、父母有所隐瞒,对课任教师都有无所谓的趋势了。因而,在班中谁和谁早恋基本是公开的。久而久之,在班中、甚至学校中就会形成一种早恋的氛围。
3、同班同学向同校同学发展 随着学生社会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中学生的交际圈也由同班扩大到同年级、全校,更有许多交际广的同学还保持着校际的交往,这就使中学生早恋的发生由原先的同班同学扩展到同年级、同校,甚至是不同学校的同学间。
4、男生主动向女生主动发展
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女生性成熟要比男生早2至3年,女生的情感意识的觉醒自然要比男生早,只是过去女生对情感的自制力更强,对感情的介入更多的是犹豫、被动、害羞,因而在早恋的发生中更多的是男生主动。而现在女生在感情上也开始放开了,敢于表露自己的想法,于是,女生主动的现象越来越多了。
5、内因为主向外因作用增多发展
中学生早恋的内因主要在于自身性生理和性机能开始成熟,从而本能地产生互相爱慕的情感,若不自控就形成早恋行为。过去早恋也就是行为双方自己的事,而与其他个体无关,如今,早恋不仅可能是行为双方由互相爱慕而产生的,还可能是由于别人的相互介绍、撮合而产生的。
(二)社会环境对早恋的催化作用越来越明显
1、传媒的性趣和信息开放度极大地刺激了中学生
当前社会传媒商业化运作和发展使得传媒对情感话题,特别是性感话题的关注度急剧上升,使中学生随处可见有关情感、性爱主题的话题。更让人担心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不断普及,网上色情垃圾随处可见,给中学生在感官刺激的同时更滋生了体验情感的欲望。其中在不良信息、色情文化刺激下产生的早恋又往往是性感成分多于情感因素,它的后果大多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2、科学刊物对学生情感问题的分析让早恋学生找到科学依据
“青春期异性间的互相爱慕、亲近,甚至出现性欲冲动,实际上是受生物本能驱使,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但作为社会人,青少年学生还应有自制力来克服生物本能的诱惑和驱使。”但事实上,中学生看到这类论述后,会断章取义的来理解,而将后一部分视而不见,心安理得的拿着前一句来为自己的早恋行为辩解,更有甚者还倡导一种观念:对异性好感,有恋爱行为才是发育正常的;没有感觉,没有恋爱才不正常。于是有些内向的同学反而会由此陷入“我正常吗?”的心理困惑,也有一部分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正常,有意识的去与异性接触,进而产生早恋行为。
3、同学观念的认同使班级舆论对早恋的态度由严变宽
随着社会对情感问题的宽容化趋势,中学生对待早恋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原先的绝对否定变为现在的自然接受,由原先的歧视、孤立变为现在的视而不见,甚至会有早恋者得意洋洋、旁观者羡慕不已的情景。可以说现在的班级舆论导向已开始发生改变了,不再是不早恋的教育、同化早恋的,而是早恋的同化、引导其他同学有机会要去尝试早恋。同时,社会、家庭对学生早恋的态度也不如以前严厉了,这些减轻了早恋学生的心理压力,减少了产生早恋的外部障碍,在一定程度上给早恋的产生造就了肥沃的土壤,拓宽了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被鄙弃,新的异性交往观念还没有很好的建立,学生对情感问题的处理自然会有些偏差,容易出现早恋。
二、中学生早恋易发群体的特点分析
据调查,24.4%的高中生“曾经恋爱”或“正在恋爱”,没有恋爱的为64.4%,实际情况可能比调查的数据还要高。在对有过早恋的学生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他们有许多共同特征,多数集中在以下一些群体中。1. 文艺爱好群体
喜爱文学、有文艺才华的学生由于受环境的熏陶。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喜欢以书中的浪漫情节来设想自己的生活。效仿小说中的主人公,追求理想的爱情,加上他们有文学文艺的才华,常有展示、表现的机会,也常受到异性的羡慕和追求,很容易获得爱的信息,产生早恋。
2.容貌出众群体
容貌出众的学生常常是大家追求的目标,特别是漂亮的女生,往往经不起别人的追求,她们以被男生爱慕为荣,听信甜言蜜语,很易陷入男生的情网。
3.学困生群体
学困生不仅在学习上没有兴趣,从学习中得不到些许乐趣,还经常要受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责骂,他们多感无聊、空虚,缺少群体所属感,因而他们更易将时间、精力转向爱情,相互寻求理解和安慰。
4.单亲家庭群体
单亲家庭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缺少与父母的正常沟通,常常生活在一个寂寞、冷寞的环境,更渴望得到他人的温暖,而异性的抚慰正可以弥补这点,他们更易陷入早恋而不能自拔。
三、中学生早恋的心理状态分析
中学生早恋的心理是指中学生对早恋的认知和内心体验,了解中学生早恋的心理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学生发生早恋时的内心世界,更有助于我们用发展的、以人为本的角度积极面对学生早恋,帮助中学生正确把握异性交往的分寸,避免早恋的发生,走出早恋的漩涡。根据早恋发展的不同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下四个心理阶段:
1.试探期:有感觉无行为
赫罗克对青少年男女交往心理状态阶段划分为:性反感期、“牛犊恋”期、狂热期和浪漫期。前两阶段可以说是青少年异性交往的觉醒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异性交往开始有异性的差异感出现,但对一切都还没有心理准备,自然的会有一种应激的回避反应,开始关注异性也仅是熟悉的年长者为多。早恋的试探期就处于交往觉醒期之后,在对异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开始关注和喜欢与自己同龄的异性,于是就会试探着以一种异性的心态与身边的异性同学交往。试探期的心理特征是紧张、羞怯,一说话就会容易脸红,很敏感,生怕别人开玩笑。这一阶段学生对异性的好感、爱慕都隐藏在心里,流露在自己的日记中,绝大多数中学生都还得是停留在这一阶段。
2.狂热期:从心动到行动
在试探期中学生有两种发展可能,一是在与异性交往中认知水平、自控能力得到发展,或精力得到释放,注意力得到分散,则这种恋爱感觉停留这一阶段,与异性的交往进入一种正常的状态。另一种情况则是在试探后,更有了明确的对象,在自己的心中不断的构想与他(她)在一起的情景,于是在欲望积蓄到一定程度时,心动就变成了行动,不仅在各种活动中努力想引起对方的注意,想方设法寻找、制造各种机会与对方接触、交往,伴之而来的是写情书、甚至直接的表白的行为的产生。狂热期的心理特征是平时的交往圈子突然变小,性格发生突变,发呆沉思,无缘无故的脸红、微笑经常出现,情绪波动明显变大,行为多会有异常的表现,心理体验多以激动、相思为主。这一阶段学生很易受外界的影响,若处理不好反而会使早恋行为更明朗化、公开化。
3.热恋期:从过密到亲密 狂热期中一旦一方接受另一方的表白或默认其言行,双主就会很快进入热恋阶段,其他早恋行为也会随之发生。从老想对方到老想和对方在一起;从一起讨论学习、聊天,一起上学、放学,到牵手、拥抱、亲吻、甚至性接触。热恋期的心理特征是做事的自信心变强,与同学、老师、父母的交流明显减少,情绪不稳定,学习波动很大,还会出现一些上课注意力分散、作业不交等现象。这一阶段的心理体验主要是心神荡漾、充满喜悦。他们往往只沉浸在美好的感觉中而缺少对这份恋情的现实性、真实性、未来的思考,这不仅给他们带来纯美的体验也必将预示着他们还将面临痛苦的体验。
4.调整期:从感性到理性
多数早恋的中学生恋情的发展都是随着感觉走的,并没有过多的考虑。而随着恋情的公开,双方都不得不开始面对各种压力,加上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双方的交往也会因性格、习惯等不同而出现矛盾和不和;而早恋所需的精力、时间更与紧张的学习产生不小的矛盾。在激动、心动、沉醉、迷恋之后,各种问题接踵而来,这一切都促使双方在感性认识恋情的同时审视恋情理性一面,虽然这种审视很痛苦,但却是必然的。调整期的心理体验主要是矛盾、失落、痛苦、沮丧、伤心。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格发展都将留下不可忽视的影响。顺利的自我调整将会使学生对情感的认知和体验趋向成熟,而在外界的强作用下,简单、粗暴的处理则会给双方的心里造成极大的伤害和负面影响,也会给师生、亲子关系受到损害,有时这种伤害将是一辈子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因而要慎重处理好这一阶段,既不要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又不能简单、粗暴,不给予学生心灵深处的理解和帮助。
四、早恋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
早恋有时是中学生对友情的需求、对异性的好奇、加上浪漫的幻想混合而成的一种不同寻常的情感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学生探索自己、认识自己提供了一次机会,若能把握分寸,不少人会由此展示出自己个人生活中最美好、最慷慨、最富有建设性的一面。也正因如此,有些中学生认为谈恋爱可以促进恋爱双方学习和思想的进步,并称之为“核(合)动力”。但从调查来看绝大多数早恋中学生是把握不好分寸的,特别是已在热恋期、调整期中的中学生更是无法出现以上理想境界,早恋往往带给他们不良的影响。
1.学业的急剧滑坡
除了少数中学生在恋爱之初,为了博得对方的爱慕而在学业上下了一番功夫外,大多数学生一旦坠入爱河,往往神情恍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左顾右盼、不是走神就是发呆,从而极大地影响学习,就是原来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会因爱情的纠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这也说明早恋对正处在紧张学习状态的中学生是不适宜的。而且,许多早恋现象就是因为当事人的学习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又无正常的原因时才被老师、家长发觉的。
2.身心的不良发展
处在早恋中的学生往往会因谈恋爱与学习的矛盾、老师与家长的责备、相互间的各种摩擦等等给自己带来许多心理压力,烦躁、紧张、迷茫等不良情绪始终绕在心间,于是逃避现实,对人撒谎,远离同学、朋友„„这一切必将对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3.班风的消极涣散
个人的行为,个别的现象,特别是情绪、情感会极大地影响班级风气,早恋行为在班中的公开化,不仅会刺激一部分同学的情感,激发他们关注、尝试的欲望。而有早恋行为的同学既不合群,又对班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学习工作上也多为散漫、拖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整个班集体的建设。
4.存在越轨的危险 中学生的自控力相对较弱,在各种媒介的不良刺激下,会有一些性行为的尝试,甚至于性关系的发生,都会给双方带来极大的伤害。若女生由此而怀孕,后果不堪设想。即使处理好了,也造成一生都难以磨灭的创伤;处理不好更会出现就此坠落,甚至自杀的悲剧。这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家庭、学校都是难以承受的。
五、早恋问题的辅导与思考
(一)正视、理解中学生异性交往
早恋对中学生的众多不利影响往往使学校和家庭采取最简单、最保守的方法,如减少学生异性交往的机会,杜绝男女同学独处的机会,从根源上切断早恋的可能。这种方法对减少早恋现象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会有学生称之为“情感的白色恐怖”,并会将交往由公开状态转为隐蔽状态,也有的学生会因此对学校、家庭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出现本来倒是正常的异性交往,被一禁反而产生偏偏谈一下恋爱的逆反心理。而在异性交往中出现问题时也多藏在心里,不仅得不到教师、家长的及时指导,还要担心被误解、责骂,使原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危险化。因而,我们要在对待早恋的同时,正视、理解正常的异性交往,破除对异性交往的偏见。
偏见
一、学业才是第一位的,异性交往是以后的事。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成长,不仅是学业,它包括身体的发育、个性的形成、智慧的增长、人际的交往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学业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学会交往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学会异性交往更是中学生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若等到成年以后再开始与异性交往,很可能会因为缺乏经历,而成为这方面的“困难户”。因而,这种偏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正常发展。
偏见
二、中学生还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备与异性交往的条件
与异性的交往也需要认知发展,情感体验,需要实践锻炼。这一偏见无形中将异性交往神秘化、禁区化,它在阻碍学生异性交往、出现早恋的同时,也可能激起学生交往的兴趣和欲望。另一方面,它也为中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设置了一道障碍,不利于学生的人格的健全和全面发展。
偏见
三、与异性交往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一种思维定势,与异性交往多会发生早恋,故而一定会影响学习的。其实,与异性交往并不能与早恋划等号,而正常的交往、适度的交往、成功的交往反而可以调节情绪,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都能得到提高。当然,交往的早恋化的确对中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小的影响,但并不能因此就杜绝中学生的异性交往。
偏见
四、与异性交往就易发生早恋,易犯错误 早恋是从异性交往开始的,但异性交往并不就结束于早恋。只要我们能理解他们的交往行为,不过份敏感于他们的讨论、聊天、约会,不在外部给他们异样的空气和压力,而给予一定的辅导和引导,绝大多数中学生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自制能力的,在与异性交往中能保持适度的距离的。
偏见
五、异性交往不能在班中正面的讲,也不用辅导的 造成这一偏见很主要的一点是受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影响,这是不能教的,另一方面教师对这一问题也往往经验不足,想教也觉得不知从何说起,不专业反而造成负面影响。因而,多是呈保守和放任自流二种态度。
(二)早恋问题的辅导原则 1.自助性原则 早恋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情感、体验过程,靠教师的说教和社会规范的灌输,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而需要辅导者在辅导中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引导学生在交往中通过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实践,自觉的把握异性交往中的分寸。
2.疏导性原则
早恋中的学生特别是在热恋期、调整期时,心理压力很大,情绪波动明显,若简单的采用禁、堵、压,只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创伤,还可能将学生逼上极端。因而,我们只能在了解其实际情况之后,给予一定的理解,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让其自己从早恋的泥淖中走出来。
3.科学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是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生理学以及心理咨询学等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辅导活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强的科学性,因而在开展辅导时一定要坚持科学性原则,绝不可以随心所欲。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仅没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不良后果。
4.保密性原则
早恋辅导中的个体辅导一定要坚持保密原则。否则,就会给当事双方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辅导的效果不仅会因此而打折,学生对心理辅导的信任感会受损,连以后的心理辅导工作也会因此受影响。
5.差异性原则
不同学生的早恋存在各不相同之处,所处的阶段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形成早恋的原因也不同,早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辅导方案时要有针对性,要坚持差异性原则。
6.一致性原则
早恋中学生要面对的不仅是学校或是家庭,而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如果三方各自有各自的方式,白天在学校接受辅导,晚上回家经受拷问,那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而在早恋辅导中各方一定要互相沟通,相互协作,制定一致的方案。
(三)早恋问题的辅导
早恋行为实际上是异性交往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过度、异常交往,因而,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不同的辅导方法。在异性交往中我们要进行正常异性交往规则辅导,在学生发生早恋,还处在前二个阶段时则要进行早恋问题认知辅导,在早恋后二个阶段我们则要进行干预性疏导。
1.异性交往的规则辅导(1)宜泛不宜专
青少年中异性同学的广泛交往,对他们自身的学习、思想都有促进和帮助,也有利于情绪的振奋。而异性同学之间长期的专一交往,言谈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这样会由本来正常的同学交往发展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相恋。广泛的异性交往则能避免他们双双陷入早恋的误区。
(2)宜短不宜长
青少年中两个异性同学的交往时间不宜过长。有的同学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形影不离,长此下去,从相聚到相恋就难以避免了。如果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注意接触时间短些,范围广些,从而可以了解各种禀赋、气质的异性同学,这会使人有更多的受益。
(3)宜疏不宜密
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正常现象,但一定不要一门心思地钻在里面。男女同学有性别之差,人的一些潜意识往往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被发掘出来。过于频繁地与异性交往会唤起人的热情,激起人的冲动。所以男女同学的交往频率要低一些,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由于青少年性意识的觉醒,他们对异性产生好奇、关心、爱慕和愿意接近的心理与行为,都属于正常现象,家长不必大惊小怪或进行粗暴干涉。但也应该提醒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友情姓“友”,是朋友之间的友好交往;爱情姓“爱”,是自己和所爱者之间的心心相印,并进一步告诉孩子,当你感到对方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产生愿意和对方在一起的热望时,就应该引起注意,千万别越出友谊的界限,跨入早恋的误区。
2.早恋问题的认知辅导
(1)倾听,早恋对学生本人成长的影响认知辅导
陷于早恋中的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烦恼,精力的分散、时间的分配、情感的投入与下滑的成绩等等,只不过学生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时的辅导关键在于让学生能与你开怀的倾诉,在他的倾诉、你的倾听中认识早恋的影响,理清面临的必然选择。
(2)引导,对自己情感恋情的认知辅导 在个别辅导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适时适量地帮助分析其情感的实际需求是对异性的倾慕,其早恋行为的心理指向实际是异性并不是单个对象。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初恋是人生中最纯洁的感情之花,不论它开在什么时候都是应该珍惜的。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异性间的接近是以倾慕为基础的,要引导他思考是异性的相吸多还是真的单个人的吸引多。
3.早恋问题的干预辅导
(1)组织:开展异性间的交流活动,弱化情感的指向性
在学习活动中要求学生多与其他异性交往,使情感对象泛指,释放情感的欲望,分散早恋对象的集中注意。要想让对方注意自己,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出色。尝试过进行这样的引导后,学生会以一种更为纯洁的心理去对待第一份感情,也会学着让自己变得更出色,从这个角度对他们的成长何尝不是一种动力呢?
(2)设置:有意设置情景,减少弱化早恋行为 有意识的设置情景障碍,减少有早恋行为的学生间的接触机会,多给他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转移其行为的关注对象,弱化他们间的早恋行为。情景设置时要注意不要让其发觉,不然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干预:协助自我行为约束,时间约束,经济约束 干预主要是对处于后两阶段的学生而言的,而且干预要在与学生很好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干预计划,是协助性干预。在早恋后两阶段的学生,即使认知到位也很难独自从早恋的泥淖中走出来,而需要理解他的人的帮助,因而这种干预最终是一种自我干预。
对早恋问题的辅导我们也还是在不断的探索,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恋也会有更新的变化,人们对早恋的态度也会有改变,但我们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辅导出发点不会变,我们对早恋问题的认识科学化、对早恋的辅导人性化进程绝不会变。
参考资料:
方展画 周红五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纲要 吴增强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 吴增强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当代青少年心理辅导 杜
筱
中青网
第二篇:关于中学生早恋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早恋现象的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青少年的思想越来越开放。随着青少年的早熟,出现了令家长和社会焦虑的早恋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青少年对早恋问题所持有的态度,我们小组就湛一中高
一、高二级部分同学展开了调查。
本次调查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共发了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份,调查人数达400之多。其中男生占56%,女生占44%。从此次的调查结果可以表明,大多数中学生对早恋现象还是有共同看法的。
第一,在本次调查的主体中,对早恋持中立态度的占比例较大,占69%;投支持票的占中等比例,为26%;而反对早恋现象的仅为5%。由此数据可以看出,在这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我们中学生的思想日趋开放,不像老一辈人那样拘束,认为早恋并无对错可言,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即可。
第二,有过半中学生认为早恋应是在12至15岁之间,超过16、17岁就不能算是早恋了。在问及怎样才算是早恋时,有112人选择了“牵手”这项,而多达184人则选择了“接吻”这一项。并且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仅有少部分的中学生被认为是早恋,这是一个值得欣慰的消息。说明中学生的自制能力还是不错的。第三,针对早恋问题,家长和学校肯定会出面干涉,那效果又如何呢?是否显著?中学生作为当事人,64%的中学生认为学校对早恋的制止是完全无效的,仅作为表面的口头语言,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与作用。另外对于父母的管制,有61%的人表示若在恋爱过程中遭到父母反对的话,不会因此而终止这场恋爱。从明显的数字比例可以看出,学校、家庭对中学生早恋的措施并不奏效,应适当加强力度才有可能制止中学生早恋的现象。
第四,按照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看法:早恋必然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皆为负面。但调查显示,仅有不到6%的人赞成这个观点;有75%以上的中学生认为早恋的影响正面、负面皆有,利用得好也能成为一股动力,若沉溺与卿卿我我之间,则必然是一大阻力。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可见中学生群体对早恋的认识还是比较全面的的,只要稍加引导就会走向美好的。
第五,当被反问及早恋的原因时,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认为是相互喜欢的,并无虚情假意之说。这大概会消除了些许家长的忧虑。另外,有近乎一半的的人认为现代中学生之间是存在所谓的“真情”的。但这种“真情”并不长久,调查结果显示:有62%的情侣每隔几个月就会变换一个男(女)朋友。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经过这次对中学生早恋问题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现代的中学生思想越来越开放和独立,在对于“早恋”的问题上都有自己的分寸,但不够深刻。此时,学校和家长不应该一味的去阻止、去反对。这样只会刺激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不妨换个角度试试,站在中学生的立场来与他们交流,正确的引导,或许这样会更理想。
附:
关于中学生早恋现象的调查问卷
关于早恋现象,大家一定不陌生。这份问卷仅当作小组写报告的资料,不涉及个人利益问题及其他,望各位同学尽量据实回答。谢谢合作!请以画“正”字的方法作答。(注:男的用黑笔,女的用红笔)
1.性别:男:女:你觉得早恋属于哪个年龄区间?
A.12岁以下B.12~15岁C.16~18岁
3.你认为发展到什么程度算早恋?
A.牵手B.拥抱C.接吻D.暧昧E.其他
4.你是怎样看待早恋的?
A.支持B.反对C.无所谓D.理解,但不支持
5.你身边的同学或朋友大约有多少在谈恋爱?
A.大部分B.小部分C.一半
6.你觉得身边的同学谈恋爱是为了什么?
A.有面子,可以炫耀B.互相喜欢C.解压D.其他
7.你看到身边的人早恋,你的感觉是什么?
A.羡慕B.妒忌C.鄙视D.其他
8.你认为中学生恋爱对学习有何影响?
A.动力B.阻力C.皆有D.完全没影响
9.你觉得每次约会你需要花费多少钱?(男生回答,没有则假设)
A.20元以下B.20~50元C.50~100元D.100元以上
10.你觉得每次约会你需要花费多少钱?(女生回答,没有则假设)
A.基本不用花钱B.偶尔给钱,但不多
C.基本都是我给钱D.其他
11.如果你的父母反对你在中学阶段恋爱,你会终止这场恋爱吗?(没有则假设)
A.会B.不会
12.你觉得学校对早恋现象的制止有效果吗?
A.很有效B.有效,但不明显C.完全无效D.不知道
13.你身边的同学或朋友谈恋爱大部分大概多久换一个男(女)朋友?(或根据个人情况回答)
A.几周B.几个月C.几年
14.你觉得中学生谈恋爱会长久吗?
A.会B.很少C.不可能
15.你觉得中学生会有所谓的“真情”存在吗?
A.会B.不会C.可能有
第三篇:关于中学生早恋现象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研究题目关于中学生早恋的现象
调查对象中学生、校园周边副食店、文具店、广场文体活动者、学生家长、早恋者。
调查目的: 了解与分析各类中学生早恋的原因,以及分析未来社会对于这种现象的方法,最终总结出对策和正确对待这种现象的态度。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准备过程1.通过不同渠道(图书馆、互联网、报纸、电视新闻等)获得有关早恋这一 方面的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删改,排序,整理。2.对整理后的信息进行讨论、思考和分析。然后根据讨论结果和实际情况拟 出一份问卷。
3.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组织一起到社会上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以后,将调 查回来的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和分析。根据数据再进行讨论。4.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并讨论对待这一现象的正确处理方法,并且写记下重 要的内容信息。5.根据上述的所有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最后得出结论。
结论1.早恋危害中学生的身心健康2.早恋对中学生的学习干扰极大3.早恋容易使中学生产生越轨行为4.早恋有可能导致犯罪
注释文献 《我们不由自主的亲吻对方》
第四篇:中学生早恋现象的调查
中学生早恋现象的调查
岭东职业技术学校陈垲雯
一、调查内容
早恋是青春期性萌动的结果,异性相吸本无可厚非,但是没有成熟的果子对身心成长不利。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从生理上说,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从心理或思想上来说都属于尚未成熟的成长期。中学生思想敏锐、求知欲强、记忆力好,正是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早恋常会占去不少学习时间,使学生精力分散,影响学习和进步。早恋也常使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处于波动状态,给中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另外,早恋中的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集体活动冷淡,与同学关系也逐渐疏远。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09级商务英语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09级学生年龄大多数介于14——16岁,正值青春萌动期,对恋爱和性抱有一种好奇和冲动的心理。参与调查人数为100人。以发放问卷调查方式来调查。
三、调查目的透析中学生早恋问题,从而尽量减少中学生早恋现象
四、调查问卷
1.你有谈过恋爱吗?
A、有 B、没有
2.你认为中学生早恋抱有什么样的心理?
A、有面子 B、寂寞 C、好奇
3.中学生早恋,你认为有影响吗?
A、有 B、没有 C、中立
4.你认为中学生早恋的因素有哪些?
A、家庭因素 B、学校因素 C、个人因素 D、相关影视剧片
5.中学生早恋对你的人际交往有帮助吗?
A、有 B、没有 C、无所谓 D、其他
6.中学生早恋对学习有影响吗?
A、有B、没有 C、其他
7.父母对早恋有什么态度或看法?
A、反对 B、歧视 C、赞成 D、其他
8.你认为中学生应该谈恋爱吗?
A、应该 B、不应该 C、无所谓
9.你认为男女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A、友好相处 B、亲密相处 C、保持距离 D、不予理睬
10.同学们对早恋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和态度?
五、调查情况
问题1中有占50%,没有占50%
问题2中 有面子占39%,寂寞占44%,好奇占17%
问题3中 有占.30%,没有占39%,中立占31%
问题4中家庭因素占80%,学校因素占10%,个人因素占5%,相关影视片占5%
问题5中有占11%,没有占50%,无所谓占19%,其他占20%
问题6中 有占11%,没有占59%,其他占30%
问题7中 反对占40%,歧视占18%,赞成占20%,其他占22%
问题8中 应该占31%,不应该占28%,无所谓占41%
问题9中友好相处占53%,亲密相处占16%,保持距离占31%,不予理睬占7%
对于问题10同学们都有各自的说法。
六、调查结果
据统计,赞成早恋者占了一大半:认为早恋是中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没什么不好的,如果是正常交往也不会就是坏事情,相反却能促进双方的学习兴趣,更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而且他们认为这时候的恋爱是叫做初恋,是最美好最纯洁的了。也只是玩玩而已,并不是一生一世的,只要不做出超越界限的事,早恋是可以接受的。不赞成早恋的:早开的花谢的也快,现在是读书时期,不应早恋!应该控制好自己,不然会给自身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中立者:恋爱是一种自然现象,怎么可以用时间这个词来下定义呢?如果处理得当,它会是人生中最美的回忆,要不就是悲痛的,要三思而后行。我既不赞成早恋行为,也不赞成强制将其分开。不要过分打击,也不能过于放纵了。在讨论中同学们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这对于我们教师的工作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1、班里学生有了早恋倾向,这对于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来说也是一个正常现象,不应该大惊小怪,动不动就请家长过来。
2、千万不要把这些学生当作是班里的一个另类,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待他们,把他们孤立起来。其实他们更需要关爱,更需要指导。
3、班主任做工作时,男女生应该区别对待。一般来说女生的心理更复杂,更为敏感,需要细心引导。而男生则更需要老师能够像朋友一样打开心扉,以诚相待,以心相交。
4、老师发现了问题后,学生都希望能够与老师单独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之间纯洁的感情。
七、分析与建议
对于学生的早恋问题,很多的班主任的做法往往是把双方家长请到学校里来,快刀斩乱麻,粗暴对待。其结果往往是引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许多学生由明转暗,愈演愈烈,甚至发生了很多的恶性事件。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从网络搜寻资料可知,对待学生早恋问题,要巧妙地、适当地引导、教育和疏导学生,以减少早恋现象。
1、是正确引导,不要声张,更不能搞得满城风雨。要晓以利弊,动之以情,引导学生解脱,教育学生学会宣泄和转移。所谓宣泄,就是把自己的苦恼告诉自己最信赖的人,一吐为快,或把火发在日记上,以此来减轻内的心理压力。所谓
转移,就是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多关心点国家大事,多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放到集体当中交更多的朋友,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
2、理解。要懂得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去看待他们所产生的各种言行和情感,歌德说:“哪个少男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因此,不要轻易地把一切涉及到性的问题都看成是道德问题。教师和家长应该懂得,并且也应该使学生理解:他们之所以要对早恋学生进行教育,绝非由于视早恋为罪恶,而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让学生体会教师和家长是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幸福着想的。
3、尊重。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隐私。对于学生中出现的情爱方面的种种问题,切忌不问情由一味指责;也不能动辄训斥谩骂,吓唬威胁。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认为,学生也是人,不可能没有“情”,只是这个情来得“早”了一些。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真诚地尊重学生,启发和保护学生的自尊、自爱和自重,不搞“扩大化”和“屈打成招”。对于学生个人生活中不宜公开或不愿为他人所知的个人隐私,即使得知了也不外泄和传播。这是尊重学生人格的需要,也是取得学生信赖,有利于引导和教育的重要条件。
4、指导。指导工作的出发点不是出于自己所处的教育者的地位,而是以经历过类似的问题、体验过类似困难的长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解除困扰和恢复常态。指导者的态度必须真诚。因为只有真诚,才能使自己的心理世界与学生的心理世界进行双向交流。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培养强烈的事业心。
5、适度。在对学生的早恋问题进行疏导时,还需注意适度。所谓适度,即把握好教育分寸,适可而止。比如,在追究学生错误事实时,要留有余地。只要能把握住问题的实质即可,不要过于追究具体细节,以免造成学生隐私的侵害和自尊的挫伤。基于同样的考虑,对学生的早恋问题,要尽可能为其保密。
第五篇:中学生早恋现象调查研究
关昌吉市一中高二(3)班于
中
学
生
早
恋
调
查
报
告
[组别]:语文组
[组员]:
[指导老师]:
开题时间:结题时间:研究性学习
中学生早恋现象调查研究
[摘要]:
早恋是人在一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一项特有的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异性效应。中学生正青春发育期,往往不能正确分辨早恋与异性之间正常交往的区别,不能适当调整恋爱与学业之间的矛盾,在恋爱过程中也不能恰当处理人际关系。因此,中学生应当正确对待恋爱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而家长、老师作为中学生的引路人,也应当正确采用科学的方法,应对学生成长中所出现的各种情感问题,引导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字]:中学生正确对待早恋、序言 少男少女踏进青春的门槛时,自然而然会对异性产生好奇与爱慕。异性交往的烦恼是最常见的问题。而初恋的感情是这样的美好而单纯,然而就是因为它单纯,所以也脆弱。它往往不及待、无比强烈地开始,经过短暂的激情很快就会搁浅。如果你的初恋在无望中结束时,请不要悲伤。因为,青春期还不能轻言“爱”。这个时代的青少年虽然对于爱情从小开始就“耳濡目染”了,看的是爱情电影,读的是爱情故事,似乎对于“爱”很了解,但却未必十分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真正的爱情是可以培养和训练一个人,去追寻一切生活中最高的美德,而使自己的生命趋向完整。这个时期男孩女孩的感情,至多只能说是一种“恋”,即眷恋,或者就是好感、喜欢而已。如果以为那就是爱情,那就说明心理的确不够成熟。初恋失败后,当时主动的一方很容易导致自我评价下降,沮丧之余把自己看得毫无是处。这其实是很不恰当的。每个人的威信和公众形象,是由内在的因素决定的,绝不可能由某一个人来认定。古人说得好: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只要有自信,对生活学习不懈怠,愿意同更多的朋友交往,自有人欣赏你。同时,自己也想想看,与对方的那份感情有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对此,失恋者可以来个心理换位,假想失恋的是别人,他们失恋时你怎么去安慰他,然后试着去说服自己。一个快乐的人首要的一点就是自信。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人很容易形成对自己的消极想法,特别是遭遇到挫折之后。少男少女自尊心强,情感稚嫩,更易受伤害。但为了不让自己长期陷在不愉快之中,也是有许多方法调整心理状态的。例如适当地转移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参加运动和娱乐活动,尽量让自己生活在集体之中,这样可以逐渐发散掉不良情绪。多想想自己的长
处和成功的经历,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要为自己骄傲,那样就会重建自信。如果实在难受,那么到一个空旷的地方大声吼出你的痛苦;寂寞时,邀好友们聊聊天,倾吐心中的不快。千万不要压抑自己!人生的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虽然无法收获秋天才能获得的爱情之果,但友谊之花却可以遍地开放。友情是青少年时期弥足珍贵的财富,它使人心灵纯净平和,心情愉快,感受来自朋友的温暖。如果调整心态,与对方作一般朋友式的交往,保持友谊关系,也许彼此都会轻松愉快,也就能避免许多尴尬。想象几年以后,或许曾经的心动已变得不再重要。留在记忆深处的应该是昔日与同窗故友们一起奋进拼搏、一起与好友欢笑嬉戏的那一幕幕美好场
[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思想的进一步开放,早恋风靡校园,中学生“拍拖”已成为一种时尚。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高中学生早恋占全体学生的39.2%,高三年级早恋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50%。虽然学校对中学生早恋作了一些正确的引导,但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男女生不正当交往问题。
有许多同学因早恋而产生心理问题,许多同学因早恋而疏忽人迹关系,也有许多同学因早恋而使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中学生早恋对其身心的发展、学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早恋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家长、老师头疼的问题。
[研究内容]:
1、对早恋的科学理解;
2、早恋问卷调查和分析;
3、早恋的危害;
4、正确对待早恋。
[研究方法]: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科学分析。
[过程与结果]:
一、认识“早恋”
早恋的产生。
其实早恋并不神秘,它只不过是人在一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一项特有的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异性效应。在不考虑影响早恋的其他客观因素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理解为早恋就是异性效应,但在实际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客观因素因时间、环境的不同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早恋的表现形式,所以早恋又会体现出它的复杂性。(见下图)
其它客观因素
男女社会分工的完整早恋 互补心理异性效应好奇心
同性竞争的加强
首先,由于男女社会分工的完善和同性竞争的加强促使了异性之间产生了相互依靠的欲望;又由于好奇心促使了异性之间产生了可望相互了解的欲望。在这两种欲望的共同作用下便形成了异性效应。
由于“异性效应”,青春期的男女学生都希望引起异性的关注,都希望能以自己某些特点或特长受到异性的青睐。青春期异性效应的产生,使得同学往往非常留心异性同学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喜欢对异性同学评头论足,同时男女同学又都很重视异性对自己的评价。常常是因为这种关注而使很多同学逐渐对某一异性同学产生好感,产生倾慕。男女生之间的过于密切的交往而影响到学习成绩及精神状态,由此产生恋爱关系,由于是在中学阶段,因而通常称为早恋。
早恋的危害: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呈上升趋势。据调查,中学生早恋有如下特点:
①年龄下降,年级超前。据统计,早恋人数约占学生总人数的10%左右;其分布态势约为初一占25%,初二占40%,初三占35%。
②一触即发,发展迅速。从双方开始接触到确定“恋爱”关系,一般 不超过两个星期,其中时间最短者,只是一起看过一场电影。
早恋的危害有如下几个方面:分散精力,影响学习,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如某校一位16岁的女生,刚进校时,成绩优异,由于与同班的一位男同学产生了爱慕之情,并很快谈上了恋爱,上课走神,下课思念,放学约会,结果不到一学期,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最后竟没有升入高中。一位因为早恋致使学习成绩下降,思想空虚,最后辍学的中学生说:“我现在的一切都是‘早恋’造成的,不知怎么搞的,那时我若是一天不跟男同学讲话,就感到心里问得慌。”走上犯罪道路的开端。某校学生李某,16岁,学习成绩优异,被学校列为保送重点高中的对象。他思路开阔,才思敏捷,被人称为“超常少年”。可是他偶尔看了张黄色小报,结果一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第二天他就盯上了同班的一位女同学,并很快与她谈上了“恋爱”,后来逐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家庭纠纷的祸根。早恋往往不能取得双方家庭的同意,即使成功也难获得家庭和睦。从男女双方本人来讲,一旦自己有了独立见解,又会觉得选择过于草率,即使生活在一起,也不会觉得幸福。
我们的分工:主要责任
第一组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