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及有效性提高方法

时间:2019-05-14 08:1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及有效性提高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及有效性提高方法》。

第一篇: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及有效性提高方法

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及有效性提高方法

摘 要:近些年,为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素质教育应运而生。而德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各类教育机构越来越重视德育教学,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但现在的小学德育教学流走于形式,仍然困于教材内,以教师“灌输式”的被动学习方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无法实现与实践接轨。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好德育教学,现在的教育者应对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和提高方法做出深入思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现状;方法、在素质教育全面到来的时代,改革与加强德育工作刻不容缓。小学生活泼好动,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不强。但因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处于发育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小学成为德育教学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小学德育教学现状

(一)德育教育形式化

1.在中国的德育教育中,学校均过分强调安全,认为任何的实践活动都要以安全为重心,安全大于天,因噎废食,放弃开展很多实践活动,实则忽略了安全与实践并重,导致德育教育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许多德育活动只是流于形式,“务虚多、务实少”,不同年级同样的教育活动,效果微乎其微。每次教育活动都是既定的,脱离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按部就班,重形式轻内容。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德育活动毫无新意,提不起学生对德育活动内容的兴趣和好奇。

(二)教学氛围欠缺。教学氛围欠缺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学校不够重视。从始于隋朝的科举制度到今天的高考制度,学校重视文化课远超于德育课。德育课不作为升学的考核标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忽略德育教育。二是授课教师不够专业。从小学开始的品德课,学校往往会让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并不配备专业的品德教师。而其他科目的老师不具备专业老师的品质,往往对品德的内容掌握不准确,导致德育的理论和实践相去更远。

(三)未能以学生为主体。“古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解惑者”而非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一直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们。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目标停留在应付升学考试的片面认识上,无不把升学率作为教学自己的奋斗目标,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一味地传授大量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让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对生活的连续,无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不仅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也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提高方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成长规律。卢梭的自然主义儿童观揭示了儿童的本质是儿童本身,教育应基于理解儿童、遵循儿童自然本性、步入儿童世界、关注童年的快乐。

小学阶段是一生的道德观培养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教师首先应当深入了解并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积极思考,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及成长贡献一份力量。其次,要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创建学生参与、主题创新型课堂的教学方式。实践出真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学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容忽视,我们要给予更多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比如,踏青活动,让学生与大自然深入接触,发掘学生的好奇心,让他自己去发现与探索,完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现实生活是德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小学生从对自己生活的感知、体验和总结中形成思想品德,当然,在此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

1.搬“理论”出“教室”。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他们喜欢参与有趣的集体活动。我们要好好把握教室外的活动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来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积极进行思想品德渗透,真正达到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比如:祭扫烈士陵园活动,不仅能增进小学生对烈士精神的崇敬,让烈士的牺牲精神成为一种榜样,更是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和礼仪素养。

2.让“理论”进“家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学校组织实施,还要每个学生的家庭教育也参与进来。让平时的生活习惯、行为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修养与气质。比如,开展亲子活动是最好的结合了学校与家庭的活动方式,共同使孩子尽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思想品德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开展孝敬父母活动(帮父母端水洗脚等形式)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开展丰富有趣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对学生进行德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有机地融于趣味活动之中,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而且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够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比如,“包包饺子,亲亲一家”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也培育了协作向上的精神。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尊重学生天性和年龄特点的前提下找到更适合的教育方式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还任重道远。首先,需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其次,认清目前思想教育的现状,对症下药。最后,改变教学方式,采用有效方法提高思想教育质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思想教育这片天会是朗朗晴空。

参考文献:

[1]董俊英.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三大误区[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8(3):30.[2]闫刚伦.论教师的三大修养[J].考试周刊,2011,4(62):21.[3]易杰雄.论教师的三大修养[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001.[4]曲发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J].读写算(教研版),2015,5(7):34.

第二篇: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初探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初探

有效的阅读教学,对于理解文本内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呢?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重视单元导读,培养单元整合意识

解读教材发现,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每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简短的导语点明了本组的主题——看祖国、爱家乡。后面的课文、语文园地等都围绕这一专题来安排。这样的编排体系,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首先关注导读的导向,并根据导读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训练,而且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阅读导读的习惯,在每单元学习前花上三、五分钟读、议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单元整合意识。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愿望”。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个体的自主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教师应面带笑容,和蔼亲切,愉快的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学生,让学生想读、乐读、真读。如在教学李白诗歌《望庐山瀑布》之时,先放轻音乐,然后用幻灯或信息技术展示庐山瀑布 的奇丽、雄伟、壮观之景,师生在声、像情之中进入诗的意境,心随情动,情动与辞发。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其启蒙而引其趣”,引导学生阅读兴趣的坚持,让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兴趣持久。

三、鼓励探究,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以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究,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主动去思考,咀嚼文本、品味文本,读懂文本,读活文意。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我一般遵循如下的“三步曲”:先学会提出一般性问题,然后逐步过渡到会对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进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十九课《最大的书》时,教师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就题目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如“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子?”“为什么称为最大的书?”“最大的书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教师再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并稍加点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的具体特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大胆放权: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思考,大胆提问;二是创设民主、宽松的阅读环境,拓展学生的阅读时空;三是精心设 计“问题”,教会学生质疑,深于文本探究。如教《山行》这首诗时,任让学生阅读,品味诗中作者的心情以及让学生自己在回家路上时有什么感受,谈体会。

四、教会学法,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1、分布阅读,培养良好读书习惯。正确朗读和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习惯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任务,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读书三步曲”,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第二步则是读出情感;第三则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读书,实现了师生与文本、与作者心灵交流,这样的读才有实效。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多元化解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永远是以问题开始的,鼓励学生对文本尝试多角度质疑问难。比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思考点:(1)蔺相如会不会与和氏璧一起撞柱子,为什么?(2)渑池会上,秦国与赵国是打成平手还是分不出胜负?(3)廉颇负荆请罪,他到底有没有罪?这一设计,学生阅读后,会众说纷纭,思维非常活跃。

3、发展求异思维,突出创新思维。如教学课文《落花生》时,虽文本朴实无华,但真情实感跃于纸上。让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花生与做人有什么联系?平凡与伟大,怎样理解?

4、拓展思维空间,激励想象创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 学生的发展性创造思维。如一问多答,一词多解。教学《跳水》一文时,让学生阅读,想象“当船长逼儿子跳水时”,会有哪些结果,你对此有什么感受?从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收获。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习惯,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篇: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学-德育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学

一个优秀的品德课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再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主题,从“事实说话补认识,情景再现温经历,亲身体验强感受”入手设计导入,为突破课堂教学重点服务,从“形象感知释感念,类比感悟渗道理,情景体悟揭困惑”入手设计导入,为解决课堂教学难点服务,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从而真正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的实效性。

“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理念是新课程对品德学科教学的最深刻的阐述。品德课堂教学是教师主要任务,是带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是属于精心选择的“美好生活图景”,而不是或者说大多数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儿童从教材通向生活,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让儿童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教材中承载的价值目标。这一切入点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上。

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是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他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品德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

一、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2、以“思”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品德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的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诚实是金》让学生懂得说谎的危害,只有诚心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说谎话,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课始老师讲述故事:

在德国,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德国大公司寻找工作,可是一连20多家公司都没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众,找家小公司应该没有问题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绝了。

同学们,为什么德国的公司都拒绝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悬念一摆,学生都积极猜想)

想知道真实原因吗?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诉他,不录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德国期间乘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留学生很吃惊,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德国老板说:“是的。我们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我们认为您惟独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字!”

此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有什么感想?”

感触学生心里,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体会到说谎的危害。

3、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献老人》的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体贴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来导入是触动学生心灵的基点。课始,老师出示两幅漫画:一幅是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孙子兵兵在给奶奶捶背,奶奶很高兴。旁白:真懂事。问学生这画面在讲什么?

学生一看就能够清楚把图意说上来。回答后,老师过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人曾经为家庭,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年纪大了,该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们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的养育之恩,要懂得汇报。画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给奶奶捶捶背,老人并不渴望家人为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美满。你看,孝顺的孙子给奶奶那轻轻地捶背,奶奶就一点儿也不觉的疲劳了。那脸上洋溢的笑容,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学生都为之动容,在其心头激起情感的涟漪——老人很需要我们的关爱啊!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课堂教学,学生怎么会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二、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1、为突破重点作好服务

有些品德教育主题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在课堂学习开始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会课程教育意图则有困难,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鉴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把问题解决好。

(1)、事实说话导入补认识

用事实说话:就是采用社会上出现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安排课堂导入。由于它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类课堂导入的设计对与那些学生感性认识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学主题特别合适。

例如《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环境污染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水污染了,他们觉得现在有自来水;电池乱扔,对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来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胁认识就较为欠缺。因此,在导入时,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脸上的表情变的严肃了,雄辩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那么“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生出来。接下去的课堂学习实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情景再现导入温经历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的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3)、亲身体验导入强感受

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体验,这样对马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残疾人生活上的困难,一般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好大一部分学生会嘲笑他们。《关心残疾人》课堂导入时,如果老师选择“一位盲人在行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脚残疾人走楼梯”的情景来导入。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那么,肯定会有部分学生最先关注的是盲人摔跤,脚有残疾的人走楼梯的情形。这情形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时的狼狈,走楼梯时的滑稽。

有位老师的导入很巧妙。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的东西,过道上也摆些凳子或物品,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在课堂导入时,请大家谈谈取书的感受。这样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现的尴尬场面,同时让学生亲身来感受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效果就不一样了。

2、为解决难点做好服务

有些品德课的教育主题尽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的贴近,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这一教育主题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较抽象的道理,认知上有困惑的现象。这些我们在课堂上必须需要处理的问题,可以考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来先行解决,从而为课堂学习打好一定的伏笔,促进学生对课堂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1)、形象感知导入释概念

现行的好多品德课的主题涉及到概念,这是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遇到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概念进行解释吧,学生听不懂,再说对小学生讲概念也没有这个必要;不解释吧,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混淆,弄不明白。对与这类主题的教学,在课堂的导入时,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体摆出来,学生在大量的具体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这个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这课的难点是,学生对职业这个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做职业来看待。如果要引导学生把哪些是职业,哪些不属于职业分辨开来,有些难度,因为什么叫职业这个解释,小学生理解不了,也没有理解的必要。怎么办?仔细想想,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医生、老师、工人、农民、护士、警察、售货员”等等应该都认识。因此,解决这个难题可以直接采用“职业”的具体形式来说明。

在导入时,展示“不同职业人员的劳动场面以及模仿各种职业的典型动作,让学生来猜猜他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这样形象感知导入的效果真的好,学生兴趣很浓,而且对各种职业的名称很快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再也没有出现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作职业来看待。

(2)、类比感悟导入渗道理

品德课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道理,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所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在导入时,用比较形象的、例子进行类比,让学生对抽象的道理有个较为感性的认识。

《集体的力量大》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的无比。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办到。难点: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团结一致,力往一处使才行。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可以通过课本中的《运水果》的故事来突破,但是总觉得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在导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能类比说明问题的“折筷子”的游戏来作好相应的铺垫。先请一位学生上前来折筷子,给一根,轻而易举折断了,再给两根,有点费力,但还是折断。作后给一把筷子,结果怎么也折不断。整把筷子请其他的同学也来折,可……游戏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游戏,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后,然揭示课题。

这个游戏中蕴涵着团结,力往一处使,力气就大的道理。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断了。这是对道理的最为朴素的认识。在课堂中《运水果》的故事学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折筷子”的游戏有什么新的认识。这时学生对道理的认识就深刻到位了。

第四篇: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 基础学习

学习兴趣

交流平台

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习的语言不仅能掌握、识记,更重要的是把他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英语对于说的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小学阶段是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初级阶段。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对于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表达思维,提高口语英语交流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教师水平、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自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导致小学阶段学生不敢张嘴说英语。所以积极探寻口语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语言表达兴趣的培养,良好语言氛围的创设,口语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有效性进行浅谈。

一、抓好英语基础教学,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

1、由浅入深,抓好英语词汇教学等基础知识。

英语词汇教学时,尽量避免机械性认读,可以把单词放在一个句子中,把句子放在情景下。这样学生在输入句子的同时,既学会了这个词汇的发音,同时也明白了词意。

2、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强化有意注意,培养独立、完整表达语句的习惯。

学生在口语交流的时候,只有情景真实有效,学生交流起来才能感觉到语言有意义,才能乐于参与。同时在口语交际的时候老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在单句对话的同时,循环滚入部分以前学过的句型,让二人对话变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交流。只有变简单对话为完整的信息交流,才更符合日常生活交际的情景。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营造口语教学环境 在小学阶段,学生只愿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因此在教授口语时,应尽量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能说、会说、敢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年龄的不同特点,口语基础水平,学习进度等开展一些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探索行之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精心设计口语交际情境,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运用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对口语交际教学进行全面、合理的调控,并拓展延伸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小学生日常生活常见情境,如:问候、自我介绍、谈论日期、征求别人意见、道谢、物品介绍、打电话等,这些情景都可以通过小组表演使他们互助互学,先通过师生对话,然后学生自由组合或同桌进行对话操练,然后抽生表演,进行竞争评优,从而激发学生要说的更好的欲望,让他们“用中学,学中用”来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有趣的故事或情节总是很容易抓住孩子们的心,我们也要恰如其分的创设或利用故事的情节,让学生愿意说,乐意演。变“苦学”为“乐学”。所以,英语只有生动,才能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都尝试去采用。

三、积极给学生创设口语展示交流的平台

老师要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和口语展示的平台,如:

1、课前口语练习

每节英语可课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Free talk。每次让1-2名学生上台,围绕一个话题,如自我介绍、介绍朋友等进行对话,全班轮流进行,人人参与,训练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用英语作小演讲。

每周安排一节口语训练课,结合教材内容安排训练话题;分角色表演对话。这是学生喜爱的一种语言交际训练形式。其基本方法就是将所学的对话或课文让学生分别扮演各种角色进行表演;讲故事。学生通过听、讲故事,训练其英语读、听、讲各方面的技巧,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并增强说英语的信心;表演课本剧。根据课本中的课文情节,创设情景,叫学生以舞台剧的形式表演出来;模拟配音。老师展示图片或录像,学生根据情景用英语配音;看图说话。

3、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1)创设校园英语学习环境

辅导学生办英语手抄报;在黑板上开辟“英语角”,写上每日一句;学校在各楼层的墙壁上喷绘出英语名言警句;学校的标示牌上附上英语;课间及午休期间播放英语广播;开展英语口语兴趣小组;可利用每周五下午4:35-5:00在学校教学楼旁边的大树下创设“英语角”,凡到此地的师生必须说英语。

(2)创设家庭英语环境

在家里的日常用品上贴上英语单词卡片;让学生回家教家长学英语,体会成就感,以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让家长平时多用英语和子女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利用房间的一角摆上跟英语相关的东西,在家里创设“英语角”,让学生有自己的英语领地。

4、鼓励有条件的家庭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上一些英语培训机构主办的英语口语培训,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5、举办英语口语大赛,每一学期学校举办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内容包括才艺展示、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看图说话及根据所给单词讲故事等,并通过班级预赛、学校复赛等层层选拔的方式推荐学生参加英语口语大赛,也可以举行English Party等形式,突出活动激趣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英语口语教学活动

1、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

小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设置生动的学习场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把录音机搬进课件并对其功能进行扩张,设置如下按钮可以自动调节播放速度:录音、停止录音、播放录音、停止播放录音、显示译文或文本。这一创意对小学英语教学很有吸引力和借鉴作用。还有电子笔板的普及更方便了老师的教学,也极大的吸引这学生们的好奇心。运用多媒体教学,告别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变呆板枯燥的教学方式为生动活泼的课堂演示与表演。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小学生好奇,求新的年龄特点。

2、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增强有效的口语教学参与。

新课程倡导“面对学生全体,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班额普遍较大,无法兼顾全体,大部分学生因此无法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在课堂上我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采用更适合于学生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口语教学的关键之一。

英语课中,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老师“教 出来的,而是开学生“练”出来的,口语表达亦是如此。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进行各种内容的交际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参加到对话中去,我都会把对话操练放到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对话。学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当学生在发音、拼读等方面发生错误时,当学生由于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时,当学生用错语句时,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有时学生说错了,教师不要直接说No,而要引导、鼓励他们只要学生能勇敢的站起来,都要予以表扬,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信心。小组合作建立的过程中需尊重“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位学生的角色不同但是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人人参与了对话的过程,人人参与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在活动中各司其职,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最好的时间内共同达到口语学习效率。小组合作活跃了课堂气氛,成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活动之一。

3、运用游戏与歌曲教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可以增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学生克服腼腆羞怯的心理,养成大胆说英语的习惯。不少小学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快乐动感的歌曲能制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兴致勃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创新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抓住“三件宝”,有效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再提高。

根据本校各年级段学生的特点,结合现行教材,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活动,把大家在教学中总结出的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常规教学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把最适用于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引入到我们的每一节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抓住“三件宝”——朗读、背诵和默写(听写):(1)听录音,跟着读。(2)疯狂地朗读英语。(3)朗读和背诵是学好英语的唯一途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要提倡学生大声读英语。让学生读出丰富的情感,读出优美的语音、语调,读出神奇的语感,读出快乐,读出自信。

背诵是记忆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促进积累的有效方法。要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不进行必要的背诵是不行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背诵要求,如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个单词,并进行必要的反馈检查。这样下来小学六年后完全可以掌握600——700个单词,达到毕业要求。要把背诵作为一种学习方法来使用,还要把背诵作为一种学习能力来发展。小学英语有很多对话情景,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学生读熟了,背过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加以运用,形成语言,脱口而出,从而达到提高其口语水平的目的。

教师还要在背诵的基础上适当进行默写或听写练习,这是保证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必要手段。要注意避免重独立,轻联系的现象,事实上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听说、朗读、对话、背诵都是听说的实际训练,也是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总之,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是需要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想要轻松的、事半功倍的学习英语口语,兴趣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应该找出一些学生学不好英语所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抓住教材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口语交流带来的快乐,让他们有更大兴趣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第五篇:着力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着力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选稿:上官贤来源:东方网作者:杨德广2004年12月29日 10:0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新时期的时代特点出发,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高瞻远瞩地提出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任务和途径,非常必要和及时。我想就如何提高大学生德育的有效性问题谈几点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国外文化思潮的传播,对当代大学生的冲击很大,影响很深。青年学生们的思想空前活跃,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即从一元道德、一元价值观向多元道德、多元价值观变化,从封闭性道德向开放性道德变化,从依赖性道德向自主性道德变化。以前是学校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做,现在的学生已不再简单地听命于学校和老师的,而有了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意识。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从现实出发,要顺应社会的变化、青少年学生的变化,既要从理性的高度开展德育,又要区别对待,按不同层次开展德育,这样才能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1、德育的理性化。

德育、智育、体育,是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任务,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德育主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智育主要教学生认知,体育主要教学生健身。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都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有理性思维能力的人。在德育中应让他们明礼、知礼。“不学礼,无以立”,当今的孔即理。德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真理性的道德知识,让学生懂得大道理,让“大道理管小道理”。《意见》指出,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使大学生正确国家前途面临的挑战。让他们站在世界的高度、国家的高度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自觉地肩负起国家重任,“舍小我为大我”。三四十年代的青年学生看到在三座大山的统治下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时,激起巨大的爱国热情,投笔从戎,冒着生命危险奔向前方。五六十年代的青年看到国家一穷二白的状况,而国外敌对势力又对我国搞经济封锁、军事侵略时,激起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激情,纷纷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几年来,全国有数万名大学生为了开发祖国大西北,立志到西部地区工作。他们是有觉悟的、有理性的优秀青年。学生有了思想觉悟、理论修养,就会有正确的选择、明确的方向、坚实而持久的行动。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不是建立在理性的思维上,则不可能持久,因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各级学校应开设系统的政治理论课,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当前尤其要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学校德育不能就事论事地灌输现成的理论,而要让学生掌握“批判的武器”,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提高学生的道德的鉴别力、判断力、选择力,使他们在纷繁复杂、五光十色的社会现象中能理性地判断和处置各种道德问题,从而能正确地面临人生。有人一味地排斥理性教

育,鼓吹什么“远离理想、回避崇高”,显然这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理想是精神支柱,崇高是前进的目标,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的人必然会失去前进的动力,迷失前进的方向。

2、德育的人本化。

德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是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全面素质。《意见》明确提出,思想道德建设,“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的培育。德育工作的人本化就是“以人为本”,主要应体现在关注人、爱护人、帮助人、教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德育要给学生理论知识,怎样做人的道理;要帮助学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心理障碍;既敢于表扬和发扬先进,也敢于和善于批评错误和落后,而不是放任自流,以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德育工作的人本化还要体现在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人的生活基础即道德的基础。德育应扎根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德育工作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生活,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生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课余生活、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做到德育工作生活化,就能贴近学生,得到学生的拥护和欢迎。德育工作要高度关注受教育者个体心理状况和热点问题、遇到的现实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包括矫正他们的缺点和弱点。只有当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德育工作是在关爱他的时候,德育工作才能受到学生的拥护和欢迎,才能产生对教育者的亲近感,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德育的人本化还要体现在人的个性化上。人的个性、兴趣爱好、专特长以及学习基础、智力、素质等是各不相同的,在德育中必须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不能指望每次教育、每次活动对每个学生都有效果。德育有正效应、负效应、零效应。同样的教育,在有些学生身上反映出正效应,而在另一些学生身上则反映出零效应甚至负效应,因为各人的基础和接受度是不同的。因此,德育的人本化就是要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要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德育的开放化。

德育工作不能封闭在校园内、课堂上,而要走出校园,走出课堂。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思想道德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尤其在改革开放、市场化的进程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在过去的计划体制和封闭式教育下,学生接受的是一元化的主流教育,很少接触西方的、外来的文化,也没有遇到因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而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和价值观的冲击。因而当时一元化的主流教育是适应封闭环境下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而在当今开放化的社会里,学生除了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外,还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思想文化影响,实际上受到了多元化的教育。因此学校德育不能再搞封闭式的教育,而必须开放化。《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德育的新途径,如“探索和建立社会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和课堂,让开放化的学生到开放化的社会中去经受锻炼、接受教育。一是要鼓励学生走向开放的社会。德育不是为了禁锢学生的思想,而要打开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好

处,寻找和发现先进模范人物和社会主义的闪光点。学校和教师要引导他们汲取社会上主流的、光明的、积极的因素,充分利用社会上的活的教材教育学生,让学生在价值观念多元化、道德观念多元化中寻找到主旋律,增强抵制各种错误观念和腐朽思想的能力。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包括军政训练、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参观访问、勤工助学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真实的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的真正面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提高有赖于社会实践,德育的本质是实践。古人云:“行为德之基也,基,始也。德自行而进也,不行则德何由积?”(《陆九渊集》卷34《语录上》)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巩固德育的理论,感受到道德的重要性,从而更加严以律己。要学会游泳光靠讲理论不行,必须到水中去实践,不跳下水,永远不会游泳。三是德育工作的多样化。“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德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教育上,一味地单向灌输,硬性要求,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要开放化、多样化。要把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实践、开展志愿者活动、文明修身活动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开放化包括汲取和借鉴外国的德育成果和经验运用到我们的德育中来。

4、德育的层次化。

人是分层次的,任何一个群体乃至社会都是由不同层次的人组成的。道德标准也是有层次的,对不同层次的人应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因此德育工作要对不同层次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过去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对道德标准盲目拔高,德育目标也是盲目拔高,要求人人成为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人,这是不现实的。在德育中搞一统的教育,忽视了层次性。青少年学生由于受到的家庭影响、社会影响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各人的内在需求与价值追求不同,对道德判断标准不同,所能接受的道德教育、道德活动也不同,因此德育工作必须有层次性。德育的效果取决于受教育者的接受度,接受度又取决于受教育者的需求度。受教育者内在需求越强烈,则对德育的接受度越高,但各层次的学生需求的目标和内容是不同的,德育工作必须从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如果德育与受教育者需求相一致,接受度就高,效果就好;如果德育与受教育者需求相差很大,接受度就低,效果就不好。比如有些学生积极要求入党,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而德育工作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上,则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相反,有些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志向,平时松松垮垮,不求上进,而德育工作则对他们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他们很难听进,因此应从“文明礼貌”、“爱护公物”谈起。总之,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追求是有层次的,因而也就产生对不同层次德育的欢迎度和接受度。德育工作越贴近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就越能产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协调和共振。相反,如果德育工作不从受教育者需求出发,则会受到冷淡或排斥。德育的层次化是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但决不是说德育工作只是牵就后进层次的学生,一味地去适应后进学生的需求,也不是让每个人停留在原有层次上不求进取;相反,德育的层次化,是为了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层次上不断提高。我们平时讲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就是三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学生首先要有爱国主义思想品德,再发展到具有集体主义思想品德,最后达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各类学校应认真贯彻《意见》提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然后进一步引导他们“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

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德育工作要通过理论教育、形势教育、实践教育、先进模范人物教育等,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需求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层次,使他们认识到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把建设小康、实现四化作为自己的需求,克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需求观。

下载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及有效性提高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及有效性提高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方法 教育教学讲座六之八(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方法) 四川省荣县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 钟炜 编者按:本人对“教育教学讲座”分为九个系列:一备课......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 效果: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效率:时间的利用率高。 关注过程:兴趣、思维、参与。 重视结果:知识、方法、态度。 二.有效教......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方法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方法分析 【摘要】语文课程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基础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语文教学要在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立足于学生主体,......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华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辉 发表时间:2013-1-16 9:17:22 来源:华安县教育局 访问次数:3987 〖内容摘要〗: 人们通常认为掌握一门外语......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一、音乐欣赏的重要意义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青少年创造性发......

    如何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大全]

    如何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但学生怕写作文,视作文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教师也为作文教学煞费苦心。先揭示习作内容及要求,再指导写......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自然教学法的倡导人特蕾西认为: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言语输出都至关重要......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素质教育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全方位的改变。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为我们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