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时间:2019-05-14 08:4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篇: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选择题

2016年题组(备注:无)

2015年题组

1.(2015·安徽文综·17)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共同纲领》

【解析】《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就抗战胜利后国家走向的谈判结果,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无关,故A项错误;《论联合政府》是抗战即将胜利时,中共关于政权建设的单方设想,既不能说凝结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心血,也不能说得到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故B项错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共同纲领》是以最广泛地召集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各领域人员代表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究确定的,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大可能地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愿,故C项正确;《论十大关系》主要是在中共内部总结建国以来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初步经验的基础上由毛泽东结合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集中概括出来的,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关系并不密切,另外《论十大关系》涉及的利益关系在当时并不是没有矛盾,不能说“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故D项错误。【答案】C 2.(2015·上海单科·27)“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共同纲领》

B.《论联合政府》 D.《上海公报》

【考点】新中国的诞生——《共同纲领》

【解析】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与“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不符,故A项错误;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提出建立包括中共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与“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不符,故B项错误;1949年的《共同纲领》 1 规定新中国的国体,即人民民主专政,故C项正确;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推动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与材料中国体的规定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

2014年题组

1.(2014·江苏单科·8)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考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解析】“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确立起来的,故B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制度,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故C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法律,故D项错误。【答案】A

2013年题组

1.(2013·北京文综·20)图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图8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考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解析】从题干结构图中看出该时期政治协商会议处于最高领导地位,中央人民政府受政协领导和一些机构的名称如“政务院”、“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等。说明该时期应该是在建国初期。在建国初期,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责的时期,故①②正确。1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而领导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排除③④。【答案】A 2.(2013·江苏单科·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考点】1949 年新政协的召开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BCD在时间上与题干反映的事件不符。故正确答案选A。【答案】A 3.(2013·上海单科·29)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这是因为()①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②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 ③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考点】新中国的诞生与《共同纲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基础上,1949年9月,全国人民政协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D.①②④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正确人民民主专政;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故选①②④正确。③是在1956年,故排除。【答案】D

2012年题组

1.(2012·广东文综·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解析】从所学知识可知,从题干中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可知时间信息,以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项正确,A项排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于1956年提出的,为了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项排除;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因此D项排除。【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2015·四川文综·14)(节选)(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 ①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②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③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④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2)参照①、②,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③、④的整理和陈述。(12分)

【考点】(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政协召开;新中国建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2)根据材料二中①②部分均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会议的主要内容来进行整理的方式,结合1949年与1954年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来作答即可。

【答案】(2)整理陈述:1949年9月,解放战争胜利在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完成了建国使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6分)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政协章程,政协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6分)

2.(2014·北京文综·37)(节选)(14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14分)

【考点】(3)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体用之争;辛亥革命;孙中山与三民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解析】(3)“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变革政治制度,推动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推动民主政治的进程和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把马列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3)学习: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

成果: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篇:高三历史复习:(4.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2010届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课练(4.1):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本节内容是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学习中应注意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学习培养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的文章是()

A、《论联合政府》B、《论持久战》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其形成可以追溯到()

A、1949年B、1954年C、1956年D、1978年

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D、中国大陆领土全部解放

4、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的有()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④、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1840一1949年中国百年历史发展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是()

A、建立民主政治和实现工业化B、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

C、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民主D、完成民族民主革命和实现祖国统一

6、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爱国统一战线包括的力量的共同之处是()

A、拥护共产党的领导B、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C、拥护祖国统一D、拥护四顶基本原则

8、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在哪个阶段()

A、五十年代B、六十年代C、七十年代D、八十年代

9、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统一战线方针反映了()

A、官僚资产阶级的消灭B、地主阶级的消灭

C、对民族资产阶级改造完成D、对个体劳动者改造完成10、中国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五个,内蒙古自治区是最早建立的,它成立于()

A、1947年B、1955年C、1958年D、1965年

二、材料解析题

11、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成员(主席、副主席)中,中国共产党党员4名,民主党派3人。这三人当时的身份分别是宋庆龄(民革成员)、李济深(民革成员)、张澜(民盟成员)——摘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料手册》

类别副总理 政务院领导成员 政务院下属机正副职

总人数421109

民主人士数21149(15个正职)

——摘自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评述》

材料二 第一届政务院组成人员民主人士名单及当时的职务、身份(均为正部长及其以上职务人员):郭沫若(副总理、文教委主任、科学院院长,无党派)、黄炎培(副总理、轻工部长、民建成员)、朱学范(邮电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成员)、章伯钧(交通部长、农工民主党成员)、李书诚(农业部长、无党派、武昌首义人员)、梁希(林垦部长、九三学社成员)、傅作义(水利部长、前国民党将领)、沈雁冰(文化部长、著名作家、无党派人士)、马叙伦(教育部长、民进成员)、李德全(卫生部长、民革成员)、史良(司法部长、著名律师、民盟成员)、何香凝(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民革成员)、胡愈之(出版总署署长、民盟马来支部主任)

——摘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料手册》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第一届政府组成人员特点,并据此指出新中国第一届政府的性质

②、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第一届政府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及作用

维度B 能力提高

12、之所以以“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施政方针,主要是因为()

A、《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B、《共同纲领》的内容都是正确的C、《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D、《共同纲领》是在新政协会议上通过的 1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的《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

A、规定国家的政体不同B、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出的原则不同

C、规定的权力机关不同D、规定的权利、义务有详略之别 14、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A、在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B、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发动群众参加共产党的整风运动D、成立全国政协

1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

16、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

①、政治协商②、民主监督③、参政议政④、维护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7、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18、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二、材料解析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②、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三、问答题

20、二十世纪初期和中期中国出现了两部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的宪法。试比较这两部宪法的异同点,并说明为什么后一部宪法代表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维度C 探究应用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大会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规定:“人民政协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实现革命大团结的一种最重要的具体方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后,它将长期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协商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政治组织形式上的一个创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真正确立起来是在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我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毛泽东的带动下,建国初期,我党真诚地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推动了革命和建设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记实》 材料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统一站线的组织。在“文化大革命”中,全国政协因受到红卫兵的冲击,一度被迫停止活动。从政治,组织上对全国政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 材料四: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十二大报告中全面地论述了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纲领,同时也总结了我党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和实行多党合作的经验,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和“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一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十六字方针”.―――《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并分析其作用。

②、概括建国后统一战线所走过的历程。为什么说新时期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参考答案

1、C2、A3、C4、C5、B6、B7、C8、A9、C10、A11、参考答案:

解题提示: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分析、文字表述能力

①、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占有近一半的比例,代表了中国除反动阶级以外的一切阶级、阶层。第一届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由各党各派组成的民主联合政府

②、原因: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前国民党起义及改编人员对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中作出的贡献最大,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不断走向胜利;中共七大制定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方针,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方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作出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长期推行统一战线政策,中国需要团结广大人民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任务

作用: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对于调动各阶层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新中国政权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2、C13、B

解题提示: 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我国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权利、义务都是人民所享有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国家,而且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比1949年《共同纲领》内容规定更全面一些,这样,根本不同点只能选B,答案为B14、B

解题提示:A、B、C项均是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的举措,但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刻、意义最大,符合题意“主要举措”,故正确答案是B项,D项是1949年9月,显然时间不符

15、C

解题提示: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准确理解。新中国的建立只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胜利,到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生产资料实现了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之后,我国才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本题答案为C16、A

解题提示:该题为2000年广东高考题,旨在考查对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参加国家政权中的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回答时,要注意对“国家政治生活”的理解。所谓“国家政治生活”是指有关国家政权,国家事务及方针大政方面的活动。而“维护统一”不属于具体的国家生活的内容。①②③都是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作用。答案为A17、D

解题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

18、C

解题提示:该题考查对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的把握。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的论断源自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所作政治报告。可从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来分析概括。B项是从旧时代的结束角度进行概括的,而D项则是从新的时代的开始而加以说明的,因而C项是标志性变化,本题答案为C19、答案要点

①、时间: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②、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0、参考答案:

二十世纪初期和中期中国出现的两部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的宪法是指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相同点:A都是宪法文献;B:都促进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C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不同点:A时间不同:1912年3月。1954年秋。B背景不同:临时约法:清朝统治已经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一五计划正在进行,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C目的不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共和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的:加强政治建设和法治建设,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D内容不同:P91;P107。E意义不同: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依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主义思想制定与颁布的,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没有也不可能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先天不足,后天崎形,因此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在中国行不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借鉴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依据中国的国情制定与颁布的。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因此它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21、参考答案: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它是团结各阶层人民的方式,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②、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文革”时期,统一战线工作遭到破坏。新时期,党提出了十六字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因为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

第三篇: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选择题

2016年题组

1.(2016·北京文综·20)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C.③④

D.①④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A.①② B.②③

【考点】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新航路开辟以后,荷兰与英国均较早地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市场无论内外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高增长。故①正确;荷兰是商业立国,英国要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的19世纪中期才确立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故②错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起来,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③错误;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荷兰、英国都加入了海外殖民掠夺的行列,大量的殖民财富涌入国内,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故④正确,选择D项。【答案】D

2015年题组

1.(2015·福建文综·21)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考点】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结合时间“17世纪上半叶”可知,当时荷兰称霸,控制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故A项正确;英国打败法国是在18世纪“七年战争”,故B项错误;17世纪上半叶当时中国处于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是在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故D项错误。【答案】A 1 2.(2015·天津文综·4)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中国茶叶产量的大增并不是引起英国茶叶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寻找主要原因应该从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角度考虑,故A项错误;英国颁布《航海条例》主要涉及到英国和荷兰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由于世界贸易的较大发展,物品流通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方便,最终导致物价下跌,故C项正确;1750年英国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D项错误。【答案】C 3.(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向往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不是对材料中茶叶逐渐普及现象的合理解释,故B项错误;随着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日益拉大,故C项错误;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材料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 4.(2015·广东文综·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加强了“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也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因而“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A项正确;“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故B项错误;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不是阻碍,故C项错误;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船队,该议会讨论的应该是西班牙人登录美洲的意义,故D项错误。【答案】A 5.(2015·海南单科·10)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本题考查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量屠杀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特别是混血人的出现,反映的是欧洲长期不断征服美洲的结果,故B项正确;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只是美洲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是表现而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B

2014年题组(备注:无)

2013年题组

1.(2013·福建文综·22)图7,8,9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

图7 图8 图9 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 B.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 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 D.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 【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本题是一题漫画型最佳选择题,漫画内容是运到纽约的商品都要以英国为中转站,且 3 要用英国船只运输。而荷兰是“海上马车夫”,世界航运业发达,所以,以英国为中转站且用英国船只运输,损害了荷兰利益,故选B。【答案】B

2012年题组

1.(2012·重庆文综·20)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逐渐获得殖民霸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C项正确;A项是在1607~1775年期间;B项应是在17世纪; D项是17世纪中期。【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2015·安徽文综·37)(节选)(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最大剥削者。表2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

表2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 4 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材料三 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损害自身,更要殃及全人类。

——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

(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的“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8分)(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12分)

【考点】(1)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3)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 【解析】(1)依据材料一“16—19世纪中叶”这一时间限定,参照“表2”中所给事件,可以看出“重大事件”主要是英国在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和工业革命时期在经济发展、殖民扩张方面的表现,分析出这个线索之后,结合所学知识,第一小问大事,可以补充“无敌舰队“之战、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等等;第二小问理由,分别从开始确立海上霸权、开始工业革命、推动”蒸汽时代“到来、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等方面归纳。

(3)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从英国侧重殖民方式和直接的经济入侵、美国侧重利用优势经济资源以相对和平的方式进行发展;第二小问启示,可以从经济发展中心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变化、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国家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的关系等角度分别归纳。

【答案】(1)大事: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2分)理由: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有利于其海外扩张;(2分)大事: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2分)理由: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2分)

(3)不同: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商品输出和不平等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4分)

美国:利用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谈判协商,在二战后的世界金融和贸易体系中占主导地位。(4分)

启示: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世界经济日益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应注重全人类共同利益,5 追求互利共赢。(4分)

2.(2015·北京文综·37)(节选)(12分)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2分)【考点】(2)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解析】(2)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其中的历史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政治方面,英国通过殖民确立了世界政治优势;二战后,使用英语的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经济上,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二战后,使用英语的美国也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导者。文化上,英语文化随着殖民者的铁骑扩展到全球,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强化了英语的国际语言地位。

【答案】(2)原因:英国由单一民族语言演变为国际通用语言,是近代以来英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政治:英国通过殖民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政治优势。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技术和经济领域确立了主导地位,成为“世界工厂”。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主导者。

文化:英语文化首先在英属殖民地传播,并逐渐扩展到全球。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强化了英语文化的优势地位。(12分)

3.(2014·浙江文综·38)(节选)(9分)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9分)

【考点】(3)早期殖民扩张;古代中国的经济——“海禁”政策

【解析】(3)第一小问“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日本方面”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戚继光„„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作答;“葡萄牙方面”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作答。第二小问“政府的政策”结合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3)内容: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政策: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禁”政策。(9分)

4.(2014·山东文综·39)(节选)(18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4分)

7(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

【考点】(1)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

(4)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1)第一问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入手,国际上老牌殖民国家逐渐衰落,英国逐步取得殖民优势,拥有广阔殖民地;而且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位置优越,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交通线上,便于其开展海外奴隶贸易。国内主要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回答。政治上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政体;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第二问从正反两个角度思考,注意其对于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亚非拉地区影响、世界市场的影响等视角分析作答。

(4)第四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是站在欧洲是世界中心这一立场上的,否定世界其它地区对世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小论文应该是批判这一观点,应该持有全球史观,肯定世界发展是世界各地区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国际: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国内: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4)评述: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近代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5.(2014·四川文综·14)(节选)(10分)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3(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图3,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10分)

【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1)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序”在相当长时间内指的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根据数轴图,结合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程,将其划分为若干阶段,分别叙述阶段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情况即可。如新航路开辟后到工业革命前,殖民扩张活动建立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总体处于无序状态;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现端倪,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进一步强化世界经济秩序进一步加强。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

【答案】(1)叙述: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10分)

6.(2012·广东文综·38)(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9分)(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10分)

【解析】第(1)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需要抓住时间和商业革命现象的关键信息,联系新航路开辟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回答。第(2)题,本题解题关键抓住时间信息,结合当时的世界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回答。第(3)题,第一问,结合问题中的时间信息,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来分析;第二问,结合改革开放等知识点,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6分)

(2)传统手工业。(2分)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4分)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3分)(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4分)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6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第四篇:近五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04 不等式

近五年(2017-2021)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四、不等式

一、单选题

1.(2021·全国(文))下列函数中最小值为4的是()

A.

B.

C.

D.

2.(2021·全国(文))若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为()

A.18

B.10

C.6

D.4

3.(2021·浙江)若实数x,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是()

A.

B.

C.

D.

4.(2021·浙江)已知是互不相同的锐角,则在三个值中,大于的个数的最大值是()

A.0

B.1

C.2

D.3

5.(2020·浙江)已知a,bR且ab≠0,对于任意x≥0

均有(x–a)(x–b)(x–2a–b)≥0,则()

A.a<0

B.a>0

C.b<0

D.b>0

6.(2020·浙江)若实数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2y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7.(2020·全国(文))已知集合则()

A.

B.

C.

D.

8.(2019·全国(文))记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命题;命题.给出了四个命题:①;②;③;④,这四个命题中,所有真命题的编号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9.(2019·浙江)设,数列中,,则

A.当

B.当

C.当

D.当

10.(2019·北京(理))若x,y满足,且y≥−1,则3x+y的最大值为

A.−7

B.1

C.5

D.7

11.(2018·北京(理))设集合则

A.对任意实数a,B.对任意实数a,(2,1)

C.当且仅当a<0时,(2,1)

D.当且仅当

时,(2,1)

12.(2018·全国(理))设,则

A.

B.

C.

D.

13.(2017·全国(理))设x,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y的最小值是()

A.-15

B.-9

C.1

D.9

14.(2017·天津(理))已知函数设,若关于x的不等式在R上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5.(2017·天津(理))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z=x+y的最大值为

()

A.

B.1

C.

D.3

16.(2017·山东(理))若a>b>0,且ab=1,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B.

C.

D.

17.(2017·浙江)

若x,y满足约束条件的取值范围是

A.[0,6]

B.[0,4]

C.[6,D.[4,二、多选题

18.(2020·海南)已知a>0,b>0,且a+b=1,则()

A.

B.

C.

D.

三、填空题

19.(2020·天津)已知,且,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20.(2020·江苏)已知,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

21.(2020·全国(文))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3x+2y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22.(2020·全国(理))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7y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23.(2019·天津(文))

设,,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24.(2019·天津(文))

设,使不等式成立的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25.(2019·天津(理))设,则的最小值为______.26.(2018·江苏)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的平分线交于点D,且,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

27.(2018·北京(理))若x,y满足x+1≤y≤2x,则2y−x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28.(2018·天津(理))已知,且,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29.(2018·天津(文))已知,函数若对任意x∈[–3,+),f(x)≤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30.(2017·山东(文))若直线过点,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

31.(2017·天津(文))若,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32.(2017·北京(文))能够说明“设是任意实数,若,则”是假命题的一组整数的值依次为__________.33.(2017·江苏)某公司一年购买某种货物吨,每次购买吨,运费为万元/次,一年的总存储费用为万元.要使一年的总运费与总存储费用之和最小,则的值是__________.

34.(2017·山东(文))若直线过点(1,2),则2a+b的最小值为______.四、双空题

35.(2019·北京(文))若x,y满足

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最大值为__________.36.(2018·浙江)若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最大值是___________.

近五年(2017-2021)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四、不等式(答案解析)

1.C

【解析】对于A,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所以其最小值为,A不符合题意;

对于B,因为,当且仅当时取等号,等号取不到,所以其最小值不为,B不符合题意;

对于C,因为函数定义域为,而,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所以其最小值为,C符合题意;

对于D,函数定义域为,而且,如当,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C

【解析】

由题意,作出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由可得点,转换目标函数为,上下平移直线,数形结合可得当直线过点时,取最小值,此时.故选:C.3.B

【解析】画出满足约束条件的可行域,如下图所示:

目标函数化为,由,解得,设,当直线过点时,取得最小值为.故选:B.4.C

【解析】

法1:由基本不等式有,同理,故,故不可能均大于.取,,则,故三式中大于的个数的最大值为2,故选:C.法2:不妨设,则,由排列不等式可得:,而,故不可能均大于.取,,则,故三式中大于的个数的最大值为2,故选:C.5.C

【解析】因为,所以且,设,则的零点为

当时,则,要使,必有,且,即,且,所以;

当时,则,要使,必有.综上一定有.故选:C

6.B

【解析】绘制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目标函数即:,其中z取得最大值时,其几何意义表示直线系在y轴上的截距最大,z取得最小值时,其几何意义表示直线系在y轴上的截距最小,据此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知目标函数在点A处取得最小值,联立直线方程:,可得点A的坐标为:,据此可知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为:

且目标函数没有最大值.故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是.故选:B.【小结】

求线性目标函数z=ax+by(ab≠0)的最值,当b>0时,直线过可行域且在y轴上截距最大时,z值最大,在y轴截距最小时,z值最小;当b<0时,直线过可行域且在y轴上截距最大时,z值最小,在y轴上截距最小时,z值最大.7.D

【分析】

首先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得集合A,之后利用交集中元素的特征求得,得到结果.【解析】

由解得,所以,又因为,所以,故选:D.【小结】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集合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集合,集合的交运算,属于基础题目.8.A

【分析】

根据题意可画出平面区域再结合命题可判断出真命题.【解析】

如图,平面区域D为阴影部分,由得

即A(2,4),直线与直线均过区域D,则p真q假,有假真,所以①③真②④假.故选A.

【小结】

本题将线性规划和不等式,命题判断综合到一起,解题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取值验证的方法进行判断.

9.A

【分析】

若数列为常数列,则只需使,选项的结论就会不成立.将每个选项的的取值代入方程,看其是否有小于等于10的解.选项B、C、D均有小于10的解,故选项B、C、D错误.而选项A对应的方程没有解,又根据不等式性质,以及基本不等式,可证得A选项正确.【解析】

若数列为常数列,则,由,可设方程

选项A:时,,故此时不为常数列,且,则,故选项A正确;

选项B:时,,则该方程的解为,即当时,数列为常数列,则,故选项B错误;

选项C:时,该方程的解为或,即当或时,数列为常数列,或,同样不满足,则选项C也错误;

选项D:时,该方程的解为,同理可知,此时的常数列也不能使,则选项D错误.故选:A.【小结】

遇到此类问题,不少考生会一筹莫展.利用函数方程思想,通过研究函数的不动点,进一步讨论的可能取值,利用“排除法”求解.10.C

【分析】

首先画出可行域,然后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确定其最值即可.【解析】

由题意作出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设,当直线经过点时,取最大值5.故选C.【小结】

本题是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题型,根据“画、移、解”等步骤可得解.题目难度不大题,注重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11.D

【解析】若,则且,即若,则,此命题的逆否命题为:若,则有,故选D.小结:此题主要结合充分与必要条件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集合法是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成立时对应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设,若,则;若,则,当一个问题从正面思考很难入手时,可以考虑其逆否命题形式.12.B

【解析】.,即

故选B.13.A

【解析】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如图所示,目标函数,z表示直线的纵截距,数形结合知函数在点B(-6,-3)处纵截距取得最小值,所以z的最小值为-12-3=-15.故选:A

14.A

【解析】不等式为(*),当时,(*)式即为,又(时取等号),(时取等号),所以,当时,(*)式为,又(当时取等号),(当时取等号),所以,综上.故选A.

15.D

【解析】

目标函数为四边形ABCD及其内部,其中,所以直线过点B时取最大值3,选D.16.B

【解析】

因为,且,所以,所以选B.17.D

【解析】解:x、y满足约束条件,表示的可行域如图:

目标函数z=x+2y经过C点时,函数取得最小值,由解得C(2,1),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为:4,目标函数的范围是[4,+∞).故选D.

18.ABD

【解析】对于A,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A正确;

对于B,所以,故B正确;

对于C,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C不正确;

对于D,因为,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D正确;故选:ABD

19.4

【解析】,,,当且仅当=4时取等号,结合,解得,或时,等号成立.故答案为:

20.【解析】∵

∴且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21.7

【解析】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可行域如图

因为,所以,易知截距越大,则越大,平移直线,当经过A点时截距最大,此时z最大,由,得,所以.故答案为:7.22.1

【解析】绘制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目标函数即:,其中z取得最大值时,其几何意义表示直线系在y轴上的截距最大,据此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知目标函数在点A处取得最大值,联立直线方程:,可得点A的坐标为:,据此可知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故答案为:1.

23..【解析】由,得,得,等号当且仅当,即时成立.故所求的最小值为.

24.【解析】,即,即,故的取值范围是.

25.【解析】,当且仅当,即时成立,故所求的最小值为.

26.9

【解析】由题意可知,,由角平分线性质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化简得,因此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则的最小值为.27.3

【解析】作可行域,根据目标函数与可行域关系,确定最小值取法.解析:作可行域,如图,平移直线,由图可知直线过点A(1,2)时,取最小值3.28.

【解析】由可知,且,因为对于任意,恒成立,结合均值不等式的结论可得:.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综上可得的最小值为.29.

【解析】①当时,即:,整理可得:,由恒成立的条件可知:,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

当时,则;

②当时,即:,整理可得:,由恒成立的条件可知:,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

当或时,则;

综合①②可得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30.8

【解析】因为直线过点,所以,因为,所以,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所以的最小值为8

31.4

【解析】,(前一个等号成立条件是,后一个等号成立的条件是,两个等号可以同时取得,则当且仅当时取等号).32.

【解析】,矛盾,所以−1,−2,−3可验证该命题是假命题.33.

【解析】总费用为,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故答案为30.34.

【解析】,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35..1.【解析】作出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设,则.当直线经过点时,取最小值,经过点时,取最大值.36.

【解析】作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则直线过点时取最大值,过点时取最小值.

第五篇:近五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01 集合

近五年(2017-2021)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一、集合一、单选题

1.(2021·浙江)设集合,则()

A.

B.

C.

D.

2.(2021·全国(文))设集合,则()

A.

B.

C.

D.

3.(2021·全国(理))设集合,则()

A.

B.

C.

D.

4.(2021·全国(理))已知集合,则()

A.

B.

C.

D.

5.(2021·全国(文))已知全集,集合,则()

A.

B.

C.

D.

6.(2021·全国)设集合,则()

A.

B.

C.

D.

7.(2020·海南)设集合A={2,3,5,7},B={1,2,3,5,8},则=()

A.{1,3,5,7}

B.{2,3}

C.{2,3,5}

D.{1,2,3,5,7,8}

8.(2020·天津)设全集,集合,则()

A.

B.

C.

D.

9.(2020·北京)已知集合,则().

A.

B.

C.

D.

10.(2020·海南)设集合A={x|1≤x≤3},B={x|2

A.{x|2

B.{x|2≤x≤3}

C.{x|1≤x<4}

D.{x|1

11.(2020·浙江)已知集合P=,则PQ=()

A.

B.

C.

D.

12.(2020·浙江)设集合S,T,SN*,TN*,S,T中至少有两个元素,且S,T满足:

①对于任意x,yS,若x≠y,都有xyT

②对于任意x,yT,若x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S有4个元素,则S∪T有7个元素

B.若S有4个元素,则S∪T有6个元素

C.若S有3个元素,则S∪T有5个元素

D.若S有3个元素,则S∪T有4个元素

13.(2020·全国(文))已知集合则()

A.

B.

C.

D.

14.(2020·全国(理))已知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A.2

B.3

C.4

D.6

15.(2020·全国(文))已知集合,则A∩B中元素的个数为()

A.2

B.3

C.4

D.5

16.(2020·全国(理))设集合A={x|x2–4≤0},B={x|2x+a≤0},且A∩B={x|–2≤x≤1},则a=()

A.–4

B.–2

C.2

D.4

17.(2020·全国(文))已知集合A={x||x|<3,x∈Z},B={x||x|>1,x∈Z},则A∩B=()

A.

B.{–3,–2,2,3)

C.{–2,0,2}

D.{–2,2}

18.(2020·全国(理))已知集合U={−2,−1,0,1,2,3},A={−1,0,1},B={1,2},则()

A.{−2,3}

B.{−2,2,3}

C.{−2,−1,0,3}

D.{−2,−1,0,2,3}

19.(2019·北京(文))已知集合A={x|–11},则A∪B=

A.(–1,1)

B.(1,2)

C.(–1,+∞)

D.(1,+∞)

20.(2019·全国(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瑰宝,并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某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情况,随机调查了100学生,其中阅读过《西游记》或《红楼梦》的学生共有90位,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80位,阅读过《西游记》且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60位,则该校阅读过《西游记》的学生人数与该校学生总数比值的估计值为

A.

B.

C.

D.

21.(2019·全国(理))已知集合,则

A.

B.

C.

D.

22.(2019·浙江)已知全集,集合,则

A.

B.

C.

D.

23.(2019·天津(文))设集合,,则

A.{2}

B.{2,3}

C.{-1,2,3}

D.{1,2,3,4}

24.(2019·全国(文))已知集合,则A∩B=

A.(–1,+∞)

B.(–∞,2)

C.(–1,2)

D.

25.(2019·全国(文))已知集合,则

A.

B.

C.

D.

26.(2019·全国(理))设集合A={x|x2-5x+6>0},B={

x|x-1<0},则A∩B=

A.(-∞,1)

B.(-2,1)

C.(-3,-1)

D.(3,+∞)

27.(2019·全国(理))已知集合,则=

A.

B.

C.

D.

28.(2018·全国(文))已知集合,则

A.

B.

C.

D.

29.(2018·北京(理))已知集合A={x|

丨x丨<2)},B={−2,0,1,2},则()

A.{0,1}

B.{−1,0,1}

C.{−2,0,1,2}

D.{−1,0,1,2}

30.(2018·浙江)已知全集,则()

A.

B.

C.

D.

31.(2018·全国(理))已知集合,则

A.

B.

C.

D.

32.(2018·全国(理))已知集合,则

A.

B.

C.

D.

33.(2018·全国(文))已知集合,则

A.

B.

C.

D.

34.(2018·全国(文))已知集合,则

A.

B.

C.

D.

35.(2018·全国(理))已知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A.9

B.8

C.5

D.4

36.(2018·天津(理))设全集为R,集合,则

A.

B.

C.

D.

37.(2018·天津(文))设集合,,则

A.

B.

C.

D.

38.(2017·天津(理))设集合,则

A.

B.

C.

D.

39.(2017·全国(理))已知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A.3

B.2

C.1

D.0

40.(2017·全国(文))已知集合A=,B=,则

A.AB=

B.AB

C.AB

D.AB=R

41.(2017·北京(理))若集合A={x|–2x1},B={x|x–1或x3},则AB=

A.{x|–2x–1}

B.{x|–2x3}

C.{x|–1x1}

D.{x|1x3}

42.(2017·山东(文))设集合则

A.

B.

C.

D.

43.(2017·全国(理))已知集合A={x|x<1},B={x|},则

A.

B.

C.

D.

44.(2017·天津(文))设集合,则

A.

B.

C.

D.

45.(2017·山东(理))设函数的定义域,函数y=ln(1-x)的定义域为,则

A.(1,2)

B.(1,2]

C.(-2,1)

D.[-2,1)

46.(2017·浙江)已知集合,那么

A.(-1,2)

B.(0,1)

C.(-1,0)

D.(1,2)

47.(2017·全国(文))已知集合A={1,2,3,4},B={2,4,6,8},则AB中元素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48.(2017·全国(理))设集合,.若,则

()

A.

B.

C.

D.

49.(2017·全国(理))设集合,.若,则

()

A.

B.

C.

D.

50.(2017·北京(文))已知全集,集合,则

A.

B.

C.

D.

51.(2017·全国(文))设集合,则

A.

B.

C.

D.

二、填空题

52.(2020·江苏)已知集合,则_____.53.(2019·江苏)已知集合,则_____.54.(2018·江苏)已知集合,那么________.

55.(2017·上海)已知集合,集合,则_______.56.(2017·江苏)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值为________

近五年(2017-2021)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一、集合(答案解析)

1.D

【解析】由交集的定义结合题意可得:.故选:D.2.B

【解析】,故,故选:B.3.B

【解析】因为,所以,4.C

【解析】任取,则,其中,所以,故,因此,.故选:C.5.A

【解析】由题意可得:,则.6.B

【解析】由题设有,故选:B

.7.C

【解析】因为A={2,3,5,7},B={1,2,3,5,8},所以

8.C

【解析】由题意结合补集的定义可知:,则.9.D

【解析】,故选:D.10.C

【解析】

故选:C

11.B

【解析】

12.A

【解析】首先利用排除法:

若取,则,此时,包含4个元素,排除选项

C;

若取,则,此时,包含5个元素,排除选项D;

若取,则,此时,包含7个元素,排除选项B;

下面来说明选项A的正确性:

设集合,且,则,且,则,同理,,,若,则,则,故即,又,故,所以,故,此时,故,矛盾,舍.若,则,故即,又,故,所以,故,此时.若,则,故,故,即,故,此时即中有7个元素.13.D

【解析】由解得,所以,又因为,所以,故选:D.14.C

【解析】由题意,中的元素满足,且,由,得,所以满足的有,故中元素的个数为4.15.B

【解析】由题意,故中元素的个数为3.16.B

【解析】求解二次不等式可得:,求解一次不等式可得:.由于,故:,解得:.17.D

【解析】因为,或,所以.18.A

【解析】由题意可得:,则.19.C

【解析】

∵,∴,故选C.20.C

【解析】

由题意得,阅读过《西游记》的学生人数为90-80+60=70,则其与该校学生人数之比为70÷100=0.7.故选C.

21.A

【解析】,∴,则,故选A.

22.A

【解析】,则

故选:A

23.D

【解析】因为,所以.故选D.

24.C

【解析】由题知,故选C.

25.C

【解析】

由已知得,所以,故选C.

26.A

【解析】由题意得,则.故选A.

27.C

【解析】由题意得,则

.故选C.

28.A

【解析】

解析:根据集合交集中元素的特征,可以求得,故选A.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集合的运算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交集中元素的特征,从而求得结果.29.A

【解析】

分析:先解含绝对值不等式得集合A,再根据数轴求集合交集.解析:

因此AB=,选A.点睛:认清元素的属性,解决集合问题时,认清集合中元素的属性(是点集、数集或其他情形)和化简集合是正确求解的两个先决条件.30.C

【分析】

根据补集的定义可得结果.【解析】

因为全集,所以根据补集的定义得,故选C.【点睛】

若集合的元素已知,则求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时,可根据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求解.

31.B

【解析】

分析:首先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出的解集,从而求得集合A,之后根据集合补集中元素的特征,求得结果.解析:解不等式得,所以,所以可以求得,故选B.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以及集合的补集的求解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形式以及补集中元素的特征,从而求得结果.32.C

【解析】由集合A得,所以故答案选C.33.C

【解析】解:由集合A得,所以故答案选C.【点睛】

34.C

【解析】:,故选C

35.A

【解析】当时,;

当时,;当时,;所以共有9个,故选:A.36.B

【解析】由题意可得:,结合交集的定义可得:.本题选择B选项.37.C

【解析】由并集的定义可得:,结合交集的定义可知:.本题选择C选项.38.B

【解析】,选B.39.B

【解析】集合中的元素为点集,由题意,可知集合A表示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单位圆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集合B表示直线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又圆与直线相交于两点,则中有2个元素.故选B.40.A

【解析】由得,所以,41.A

【解析】利用数轴可知,故选A.42.C

【解析】由得,故,43.A

【解析】∵集合∴

∵集合∴,故选A

44.B

【解析】由题意可得:.45.D

【解析】

由得,由得,故,选D.46.A

【解析】

利用数轴,取所有元素,得.

47.B

【解析】

由题意可得,故中元素的个数为2,所以选B.48.C

【解析】∵

集合,∴是方程的解,即

∴,故选C

49.C

【解析】

集合,∴是方程的解,即

∴,故选C

50.C

【解析】

因为或,所以,故选:C.

51.A

【解析】

由题意,故选A.52.

【解析】∵,∴故答案为:.53..【解析】由题知,.54.{1,8}.【解析】由题设和交集的定义可知:.55.{3,4}.

【解析】,.56.1

【解析】由题意,显然,所以,此时,满足题意,故答案为1.

下载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近五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03 复数

    近五年(2017-2021)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三、复数一、单选题1.(2021·全国)已知,则A.B.C.D.2.(2021·浙江)已知,,(i为虚数单位),则A.B.1C.D.33.(2021·全国(文))已知,则A.B.C.D.4.(2021·全国(理))设,则A.B.C.D.5.(2021......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2011·黑龙江“五校联谊”期中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2011·黑龙江“五校联谊”期中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

    200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建议

    200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建议 一、指导思想 2007年的高考刚刚结出,2008年的高三复习又开始了。高三备考复习采用三轮次复习策略,一轮复习原则上在春节前基本结束,以“导向正确、......

    近五年冠词高考真题

    冠词 1.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____ Johnsons, please? —Sorry, we don’t have ____ Johnson here in the village. (2007 全国卷II)A. the; theB. the; aC. /; t......

    近五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05平面向量

    近五年(2017-2021)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五、平面向量一、多选题1.(2021·全国新高考1)已知为坐标原点,点,,,,则A.B.C.D.二、单选题2.(2021·浙江)已知非零向量,则“”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

    近五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02 常用逻辑用语

    近五年(2017-2021)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二、常用逻辑用语一、单选题1.(2021·浙江)已知非零向量,则“”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

    100测评网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1.地主阶级:⑴1840年前的明清时期, 出现了早期的反封建民主思想和主要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是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