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基层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问题研究
从基层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问题研究
一、研究意义
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就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选拔干部,就是在人民群众中培养选拔干部,就是在艰苦环境中培养选拔干部。党的十七大报告再一次强调,要“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这一重大决策,对于新形势下深化我国干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树立和强化正确的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干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充分认识在基层一线培养干部的重要意义,树立战略眼光,从源头上抓好党政人才培养工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优秀青年干部到基层一线去,进一步做好选派党政机关年轻干部到农村、企业、社区挂职、任职等工作。
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就近年来的实践而言,主要有“选派下派”和“选拔上挂”两种形式。“选派下派”就是从机关选派年轻党员干部下基层、到一线、进乡村挂职、任职,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以培养他们能屈能伸、能上能下、能文能武的品德与本领;“选拔上挂”就是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领导干部到机关、到部门,以强化他们的大局意识和宏观意识,以提高他们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
近年来,一些地方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也有一些地方从党政机关选派年轻党员干部到农村基层挂职、任职,还有一些地方面向优秀村干部招考公务员。这些措施,对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它确立了在基层、在一线培养干部的正确导向,是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大批传承党的事业的接班人的创新之举,值得大力倡导。
在基层一线培养干部,就是在社会实践申培养干部。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农村、工厂等基层和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基层是社会的缩影。基层事务虽然繁琐,但桩桩件件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工作虽然细微,但事事处处关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基层工作,需要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各项工作都要亲自动手,亲历亲为,很能锻炼人。年轻的同志到基层去实实在在地生活一个时期,直接做一做基层工作,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实践证明,经过基层一线培养锻炼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明显提高。他们进入党政机关后,在制定政蓑、开展工作的时候,能够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十分有利于提高党政机关的工作水平。在基层一线培养干部,就是在人民群众中培养干部。基层一线是与人民群众距离最近的地方。年轻干部到基层去,零距离地接触普通群众,与工农群众较长时问地一起生活和工作,能够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也能够比较深切地了解国情。通过在基层一线培养干部,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使干部队伍中有一批真正与工农群众一起摸爬滚打过、真正了解基层、熟悉国情的同志,对于更好地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大批在亲身实践中与工农群众建立了鱼水感情和血肉联系的年轻党员干部,就为将来从中选拔政治可靠、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的领导干部打下了基础。
在基层一线培养干部,就是在艰苦环境中培养干部。比较而言,基层各方面条件较差,尤其是许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不发达,文化生活贫乏,生活、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然而,越是条件艰苦、困难较多,越能磨练人的意志,越能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年轻的同志到艰苦复杂环境中去经受一番摔打磨练,能够更好地砥砺思想品格,对于增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大有裨益的。
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干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充分认识在基层一线培养干部的重要意义,树立战略眼光,从源头上抓好党政人才培养工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去,进一步做好选派党政机关年轻干部到农村、企业、社区挂职、任职等工作。对这些年轻干部,各级党组织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多方创造条件,为他们施展才华、干事创业提供帮助和服务。要加强对这些同志的教育和管理,保证他们健康成长。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的要求,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和党政机关干部选任等工作中都要适当向基层一线人员倾斜,注重选拔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担任各级领导职务,使基层一线真正成为培养干部特别是年轻千部的主阵地。这是党的事业的长远之计。
二、目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存在问题 1.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措施落实有漏洞
尽管各级政府和组织部门在选拔和培养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但多数只是在宏观层面进行规范,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相关部门的责任还不够明确。一些政策的约束力不强,普遍存在禁止性规范和预防性规范多,惩罚性、监督性规范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管理制度尤其是对年轻干部的跟踪培养制度不健全既存在“重选拔轻管理培养”的问题。尚缺乏组织部对用人单位监督的制度,对年轻干部的跟踪管理随意性较大。造成了一些年轻干部在基层单位得不到重用,又找不到上级组织反映情况的尴尬局面。对年轻干部出路的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偏差较大。各级的文件中都强调要处理好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等,但在职务晋升时不好掌握尺度,在部分地区轮岗、多岗锻炼机制更是无从谈起。“任何法定的权力都具有权力的自由度,但是相对于司法权力来说,行政权力具有管理领域广、能动性强、自由裁量权大等特点,因而更容易被滥用”。国家机关、行政管理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可能会在招工用人、干部提拔中出现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他们为了实现私人目的而不作为或乱作为。往往受官场潜规则的影响,出现靠关系提拔为干部或调动工作的现象,特别是个别官宦子弟或富家弟子,在基层混一年半载,直接调入上级单位,职务还来得容易。有些真正踏踏实实工作的同志由于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得不到提拔,甚至有可能在基层呆一辈子,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挫伤了年轻干部做好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为用人单位的乡镇政府实力不厚,落实年轻干部政策的力量薄弱。基层政府限于财力、物力等一些因素(有些是历史遗留的、有些是人为的)的制约,执行年轻干部的有关政策显得力不从心,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对待年轻干部的有关政策,使年轻干部的各种文件规定常常不能落实。虽然有着中央与省委的红头文件,但是在基层的具体操作上则受制于当地的政治生态和经济条件,这往往使得一些承诺最终落空。一是编制难落实。有一定比例的年轻干部使用事业编制或尚无编制。二是职数难解决。随着乡镇合并、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行实施,乡镇领导职数一减再减。目前,职数缺乏已成为年轻干部提拔使用的一大障碍。一些优秀的年轻干部往往因为职数原因不能及时得到提拔任用,拉长了成长周期,降低了成才率。三是年轻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地方化、随意化。2.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偏低。以目前统计的本市青年干部的人员结构为例,2006年在本市的青年干部队伍中,硕士研究生仅占2%。2008年在××市工作的206名青年干部中,研究生学历13人,占6.3%。
二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比例偏低。青年干部的毕业院校占最大比例的是二、三类院校,重点高校较少。
三是专业结构不尽合理,部分急需的专业人才较少。我市206名选调年轻干部中,毕业于文科类专业149人,占72.3%,理科类专业57人,占27.2%;其中文秘相关专业108人,占52.4%;法学专业41人,占19.9%;计算机专业13人,占6.3%;会计、审计专业14人,占6.7%;化工、机械、城环、路桥建筑专业10人,占4.8%:金融、贸易、市场营销专业10人,占4.8%;教育教学、临床医学、艺术设计等专业7人,占3.4%;种植、水产、农村经济管理专业5人,占2.4%。
四是青年女干部逐年增多,滞留乡镇比例偏大。本市206名年轻干部中有女生75人,占总数的36.5%。近几年,每年新招录的青年干部中,女生比例偏大。05届59名青年干部中,女生17人,占28.8%;06届51名青年干部中,女生29人,占56.8%;07届52名青年干部中,女生24人,占46.1%。目前仍在乡镇街办工作的163人,占79.1%,在县市区工作的9人,占4.36%,在市直部门工作的34人,占16.5%。3.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
一是组织部门对通过年轻干部管理制度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地方存在重选拔、轻培养,培养与使用脱节,因此,对年轻干部的管理、培养、使用不到位,导致了年轻干部成才周期长,成才率偏低。主要表现在:对年轻干部的管理不够细致,措施落实不力,在培训、轮岗等方面不到位;在破除论资排辈旧俗、大胆起用年轻干部方面缩手缩脚,使一些优秀的年轻干部不能及时地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年轻干部工作单位的监督需要进一步加强。
由于社会上对女干部的认识和成长仍存在一些偏见和误区,造成了女性年轻干部在培养选拔上的不利环境。例如,在有些部门招考录用干部时,对女青年有性别歧视现象,致使大量的女性年轻干部仍在基层工作难以得到提拔重用。
二是用人单位对年轻干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对年轻干部存在“过客”思想,在工作安排上有临时观念,认为年轻干部是来镀金的,属“飞鸽牌”。将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等同于其他公务员一样管理使用,不给他们安排有利于锻炼提高和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不愿把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交他们去承担,致使年轻干部在基层锻炼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在极个别的基层单位还存在着对年轻干部的抵触心理,在工作安排上限制他们的成长。
三是部分年轻干部对参加选调的目的不明确或不正确,造成预期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常常形成强烈的失落感。
迫于就业形势的严峻,许多大学生把公务员作为考研不成功或就业不理想后的一种就业选择。随着高校扩招,大量的学生涌入城市人才市场,造成就业市场相对饱和的状态。先就业后择业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主流就业观,年轻干部选择进基层是为了躲避现实的就业压力。在调查中,有一定比例的年轻干部认为就业压力大,工作不好找,只有选择进基层,至少这还算是一条不错的就业之路。
部分年轻干部不能适应基层的工作环境,影响了正常成长。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生活环境差、精神孤独苦闷、沟通不畅等等。作为最低一级政府,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制约,但一些乡镇干部在具体操作中却执行不力,难免为年轻干部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沓、效率低下、作风浮夸、形式当道的旧政治生态环境不适合年轻干部成长与发展。还有,机关的公文多、会议多、形式主义多。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生活和工作,人会显得很烦躁,觉得是在浪费青春和生命。
(我也这么觉得,觉得在办公厅机构臃肿,人心复杂,无形的压力,工作多,文件多,规矩多,办事效率低下,程序多,年纪大的人多,摄像头多,小心翼翼的多,很累,心累,领导多,当小兵特累,觉得那是个华丽的笼子,我们就是鸟儿,整天被困在这个漂亮的笼子里飞不出去。24小时电话随叫随到,节假日不能乱跑,得值班,加班,请假难,领导脸难看,老同志推脱工作多,人很容易烦躁,人浮于事。虽然有时候会想起那个华丽的笼子,觉得在里面不愁吃不愁喝,但是被关着没有自由,当小兵使唤是也累,还是宁愿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吧。)4.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原则不够全面
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及培养原则,是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干部工作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的总的规范。我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针对不同时期的任务和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工作原则,比如“德才兼备”标准、“干部四化”方针、“任人唯贤”、“走群众路线”等等。1995年2月,中央制定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及2002年7月修订下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鲜明地提出了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党管干部,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民主集中制、依法办事六项原则。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民主集中制,依法办事这六项原则,既继承了我们党的好传统,好经验,又充实了现实的新鲜经验和做法,其核心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群众公认原则、依法办事原则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干部工作中的体现,是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需要的后备干部管理体制、选任方式的总的规范和指导方针,是优秀青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以贯之地遵循的。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对干部工作原则理解不全面,不深刻,贯彻执行不到位和运用过于灵活的问题,甚至个别存在原则“为我所用”的现象。比如,有的地方对“德才兼备”原则的把握有片面性,往往对“才”要求很高,注重选拔对象有能力素质,而对其政治态度,思想品质和作风等“德”的方面不太重视,选拔所谓的“能人”,这些人走上领导岗位后,往往出现缺乏整体观念,全局观念,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强调小集团利益,局部利益。有的地方片面强调党管干部原则,以为在干部问题上就是领导说了算,上级定了就完事,对群众的意见尊重不够,接受群众监督不主动,有的则以发扬民主为名忽视党管干部原则,简单地以群众意见定干部,还有的人认为,搞经济建设应当管人与管事相结合,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无法管好经济系统的干部,要按价值规律选能人。有的地方在选拔干部时,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上难以突破,论资排辈、封闭神秘、暗箱操作、在少数人中选干部,由少数人选干部,优秀青年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长期以来,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好” 5.年轻干部选拔方式相对单一
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考任制是当今世界对领导干部选拔的基本方式,根据现代管理原则和各国的实践,任何一种领导干部选拔方式都有长有短,并没有一种在任何条件下,对任何对象都适用的选拔方式。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弥补和制约其缺陷,形成合理的、严密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干部选拔制度体系。当前在我国,虽然公开选拔作为考任制的一种主要形式,在近十年内有了较大的突破和进展,特别是《条例》规定,以公开选拔方式提拔的干部要占一定比例,公开选拔成为各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一种范围比较广、数量比较大的方式,但是在公开选拔过程中往往存在岗位不重要,设计不严密,成本高,结果不理想,甚至逆向淘汰的问题。
三、全市从基层选拔培养优秀干部的现状 **市级机关青年干部专项调查问卷 青年干部朋友:
此问卷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将着重倾听您的声音、关注您的工作状况、了解您的需求。本调研课题最后形成的成果将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出台符合青年干部选拔和培养标准的的政策提供依据。因此,请您认真如实填写,您的信息只作研究之用,我们将严格为您保密!谢谢配合!注意:请在选项的序号上直接打“√“。如无说明,都为单选。
(一)背景资料 1.您的性别:(1)男(2)女 2.您的年龄:
(1)22—25岁(2)26—30岁(3)31--35岁 3.您的学历:
(1)高中及以下(2)大专(3)本科(4)研究生及以上 4.您的政治面貌:
(1)共产党员(2)共青团员(3)民主党派(4)普通群众 5.您的职级:
(1)正科级(2)副科级(3)科员(4)办事员
6、您参加政府机关工作年限:
(1)一年(2)两年(3)三年(4)四年(5)五年及以上
(二)相关状况 1.您认为目前的工作状况是否与自己当初的期待相符合?(1)很符合,感觉良好(2)基本符合,感觉一般(3)不符合,落差很大(4)说不清
2.您认为目前在工作方面哪些与您原先的期望不符合?(1)人际关系(2)社会地位(3)能力发挥空间
(4)晋升机会(5)工作压力(6)培训机会(7)收入与福利待遇
(8)其它【请注明】
4.加入干部队伍后,您最不满意以下哪一项?
(1)报酬收入(2)人际关系(3)领导素质(4)福利保障(5)能力发挥(6)工作环境 5.您认为目前您的工作状态主要是:
(1)愉快(2)平淡(3)紧张(4)焦虑(5)烦躁 6.下列哪种情况下,您的工作积极性最容易被调动?(1)收入上升10%(2)奖金体现按劳分配(3)工作得到领导关注
(4)面临减员增效的压力(5)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7)工作自主性比较强(7)有明确的考核指标(8)有晋升的机会(9)其它【请注明】
7.您认为取得晋升机会,最主要取决于哪一个因素?
(1)个人工作能力(2)学历(3)人际关系(4)家庭背景(5)受领导赏识(6)个人运气(7)不知道
8.如果您的同事由于个人背景关系,而非能力因素,获得属于您的晋升机会,您会:
(1)认为不公平,据理力争(2)发奋图强,用实际成绩证明您的能力
(3)认为不公平,但表示无奈(4)认为是他人的优势,心平气和(5)不知道
9.您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成就感,如果有,是来源于:(1)没有成就感(2)高薪水(3)高职位(4)对社会的贡献程度
(5)获得领导的赏识(6)获得同事的尊重和信任(7)自身理想和价值的实现(8)不知道 10.您觉得现行制度中,以下那一项最需要改进?(1)收入分配制度(2)办公条件(3)部门考评制度(4)部门晋升制度
(5)工作假期(6)培训制度 11.您认为自己最突出的性格是:
(1)成熟稳重(2)幼稚调皮(3)内向害羞(4)外向开朗(5)心地善良(6)积极进取(7)小心谨慎(8)郁郁寡欢(9)淡泊名利(10))快言快语(11)少言寡语(12)务实实际
(13)老实巴交(14)圆滑老练(15)慢条斯理(16)急性子
12.您认为自己的性格是否适合现在的工作?(1)适合(2)不适合(3)说不清
13.当您遭遇工作挫折时,您最可能会找谁诉说?(1)亲友(2)同事(3)同学(4)网友(5)部门领导(6)党组织(7)团组织(8)其它【请注明】 14.您认为您与周围同事的关系如何?
(1)亲如家人(2)一般同事关系(3)面和心不和(4)极不融洽(5)说不清
15.您认为与同事关系不融洽的主要原因是:
(1)性格不同(2)利益冲突(如晋升冲突)(3)在工作上曾经有过矛盾
(4)年龄代沟(5)对方能力差(6)没有不融洽(7)其它【请注明】(8)不知道
16.您与部门领导的关系如何?(1)亲如家人(2)一般上下级关系(3)面和心不和(4)极不融洽(5)惟命是从(6)其它【请注明】 17.您认为与领导关系不融洽的主要原因是:
(1)没有不融洽(2)性格不同(3)对下属不公正(4)偏听偏信
(5)领导不关心我的发展(6)其它【请注明】
18.您新到一个同事关系不融洽、工作效率低的科室,您会:(1)自己努力,带动他人(2)向领导提出建议(3)努力适应这种氛围
(4)做好自己的事(5)申请调到其它部门(6)不知道 19.您认为自己的工作热情如何?(1)积极主动(2)但求无过(3)得过且过(4)消极应付(5)懈怠散漫(6)其它【请注明】 20.您对干部岗位轮换制度的主要看法是:
(1)能切实提高干部能力(2)能保持干部的工作热情(3)能了解更多部门的运作情况(4)能拓宽自己的交友圈子(5)不能收到什么实际效果(6)不知道 21.您已经在目前的岗位上工作了多长时间?(1)一年(2)两年(3)三年(4)四年(5)五年及以上 22.组织调派您到部门下属的企事业单位工作,您的态度是:(1)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投身到新的岗位中去(2)有所顾虑,但会服从组织安排(3)目前自己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内心不愿意去(4)不知道
23.如果让您重新选择工作,您选择在哪里工作(1)外资企业(2)民营企业(3)国有企业
(4)自主创业(5)高校(6)中小学(7)律师事务所(8)非政府组织(9)其它【请注明】
24.目前,您是否想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1)想过(2)没想过(3)说不清 25.如果有机会,您最愿意和哪些人交友?(1)上级(2)同事(3)白领职员(4)企业经理人(5)学者(6)自由职业者(7)其他【请注明】 26.您的人生态度是什么?(1)随遇而安(2)努力拼搏(3)及时行乐(4)适可而止(5)其它【请注明】
27.您对“小政府,大社会”的看法是:
(1)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难以实现
(3)对其内涵不清楚
28.您对“行政领导问责制”的看法是:
(1)很有必要,应该切实落实(2)难以执行,没有什么实际作用(3)不了解这一制度 具体措施: 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和队伍建设,是整个干部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年轻干部就其成长条件而言,是个体素质、组织培养和社会环境综合塑造的结果;就其成长途径而言,是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自我修养与组织培养相结合,组织选拔与群众推荐相结合,政策导向与制度保证相结合等方式综合运用的结果;就其成长周期而言,需要经历知识准备期、素质磨砺期、优势发挥期、成熟发展期等阶段。对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系统思维,把握规律,科学谋划,创造性的抓好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和队伍建设。
现行年轻干部培养与选拔制度的许多共性问题的存在既有年轻干部自身思想方面的原因,也有制度上的缺陷和弊端。解决这些问题要对年轻干部培养与选拔制度有更明确的定位,对参与培养与选拔的对象要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在制度和措施上要强化可操作性和刚性力度,要实行动态性的科学管理和改进乡镇基层工作条件。1.认识层面
我们生活的组织中,无论大组织还是小组织,只有各个组织成员间的和谐、和睦和合作,组织的整体能力才能达到最强。在年轻干部培养与选拔工作中,只有组织部、工作单位、年轻干部、社会等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正确认识,才能将工作做好。(1)组织部门
一项制度的制定、实施、完善的过程是漫长的,它的正确与否会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命运。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当务之急。各级党委组织部要切实加强对年轻干部工作的领导,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同程,经常分析研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I.创造有利舆论导向
要大力宣传中央及各地对年轻干部培养与选拔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优秀年轻干部的典型,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舆论坏境。II.加强监督考核力度
要建立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逐级负责,层层抓落实。要加强督促检查,把选拔培养使用年轻干部的情况,作为考核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对各地区、各部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完不成规定目标要求的,下一级党委要负责地向上一级党委作出说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悉心做好年轻干部培养与选拔工作。为确保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要有相应的机构并挑选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干部负责这项工作。III.完善机构设臵
要完善组织制度,明确管理、培养机构和人员,而且规定有关机构和责任人的责任,并将其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2)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对年轻干部工作要有正确的定位。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实现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根本在人才。为了使优秀年轻干部“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在当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工作单位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全方位、常态化的长效服务机制,为年轻干部的成长与发展搭建平台,精心打造优质的软硬件环境。人力资源学的几个基本原理对用人单位应该有很好的启发,尤其是以人为本、能级对应、系统动力等。I.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理即人本原理,是指人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管理活动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人本原理是近百年来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总结,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人本原理一直是公共管理部门中所缺乏的。以人为本是个很好的原理,人只有在得到尊重、关心、爱护的情况下,其工作的潜能才能极大地发挥出来。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大环境下,一些单位也懂得以人为本,知道为职工们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了。II.坚持能级对应原则 “能级对应原理是指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根据人的能力安排工作,使能力和职位良好匹配,入尽其才,物尽其用。”承认人具有能力的差别,人的能级不是固定不变的,能级原理承认能级本身的动态性、可变性与开放性。有些用人单位认为年轻干部素质高、知识丰富,一开始就对其委以重任,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有的单位领导觉得,年轻干部还是学生,不堪重用,让其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务,令部分年轻干部丧失信心。因此,用人单位对年轻干部的“高估"与“低视”,都十分不利于他们成长,也与培养年轻干部的初衷背道而驰。III.坚持系统动力原则
系统动力原理。无论是物质动力还是精神动力、信息动力,都足以激发年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干部们清楚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得到了管理者的肯定,从而达到激励年轻干部内在的工作动力。年轻干部们重视的不是发的那点儿奖金,那份荣誉,而是上级对他们辛辛苦苦工作的肯定,物质的、精神的奖励对他们的工作动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制度层面
制度真实的影响、制约、塑造着人们的活动,为人的活动提供了规则、标准和模式,给人们提供了从事活动的实际空间。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优化年轻干部管理工作,必须考虑制度完善,通过制度完善给年轻干部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1)健全完善青年干部招录机制
一是要加大青年干部招录的宣传发动力度。要尽早开展宣传工作。在时间上,做出适当调整。如在大学毕业生毕业离校头年的9、10月份就开始发动;在方式上,渠道要多。如宣传手册、宣传海报、电视、网络媒体等方式让更多的优秀青年学生了解报名的条件、工作的性质等,真正达到“优中选优”,防止出现绝大多数人不知情现象。
二是要不断规范青年干部调剂分配制度。调查反映,在基层工作不安心的青年干部中,以非第一志愿调剂的青年干部居多,因此,建议在地区招录名额未满的情况下,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避免出现考试分配后不到岗或到岗后不安心工作,甚至急于外调的现象,从源头上保证青年干部队伍的稳定。
三是要改进完善青年干部招录办法。要在实行笔试、面试综合评分的基础上,对青年干部报考人员考察情况进行量化评分,计入综合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改“考调”为“选调”,扩大市区组织部门在青年干部招录工作中的选人权,进一步增强青年干部招录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适用性。(2)健全完善年轻干部培养激励机制
一是健全完善评先选优制度。每年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和市直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结合年度考核,评选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并及时将名单报送市委组织部备案。优秀年轻干部数量,一般掌握在本地本单位年轻干部总数的30%以内。优秀年轻干部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调整补充。对政治素质高、表现突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应及时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培养。
二是健全完善定向培养制度。在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3个月后,县市区委组织部要会同年轻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根据年轻干部的专业、特长及发展潜力,按照领导干部、专业干部、机关干部等类别,确定每名年轻干部的培养方向,科学制定培养计划,落实措施,抓好定向培养,增强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健全完善主题活动制度。在全市年轻干部中组织开展“讲学习、比奉献、创业绩”主题活动,架设舞台,表彰典型,进一步激发广大年轻干部热爱基层、服务群众、爱岗敬业、勤于学习的热情。
四是健全完善教育培训制度。要把年轻干部的培训纳入市、县(市、区)干部培训的整体规划,定期开设年轻干部培训班或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各类院校进行系统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的2年中,应到县级以上党校培训一次,五年内累计培训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鼓励年轻干部参加高学历培训和技术职称学习。培训中要注重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理论灌输、政策教育、工作方法、领导艺术、公文写作等教育,着力提高实际工作水平。
(3)健全完善年轻干部管理使用机制
一是要健全完善考核考察制度。每名年轻干部要结合年度考核,对自己全年的学习、思想、工作等情况认真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分别报送市、县(市、区)委组织部和本单位党组织。年轻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要从德、能、勤、绩、廉、学等方面搞好年轻干部的年度考核。县(市、区)委组织部每年要对年轻干部进行一次全面考察,逐人形成考察材料。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和市直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每年2月底前,要将本地、本单位年轻干部上年度年度考核考察情况形成书面总结报送市委组织部。
二是要健全完善调配借用制度。年轻干部在乡镇等基层锻炼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两年。在此期间,年轻干部原则上不得调动或借调到县级以上机关工作。确需调动或借调的,须报经市委组织部同意。县以上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要优先从经过乡镇基层锻炼满2年的年轻干部中选拔调任。年轻干部在本县(市、区)内调动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批,报市委组织部备案;跨县(市、区)调动或调到市直单位的,由市委组织部审批。
三是要健全完善选拔使用制度。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既要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又要体现同等优先原则。选拔领导干部时,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拔使用年轻干部。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根据岗位需要,择优选拔任用。要把年轻干部培养与后备干部工作结合起来。对思想素质好、表现突出,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要及时列入后备干部名单。四是要健全完善动态管理制度。对那些经年度考察,在政治思想、工作作风、组织纪律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不适合继续作干部工作的,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提出书面调整意见,经市委组织部审定同意后,报省委组织部审批,不在作为后备干部管理。(4)健全完善年轻干部工作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年轻干部专项编制制度。建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编办联合下发文件,规定每个乡镇要确定1-2个编制为专用编制,专门用于安臵优秀年轻干部。对因超编严重无法解决年轻干部编制的地区,可给予一定的优秀年轻干部专用周转编制。二是建立年轻干部公务员登记制度。对因地方行政编制紧缺,在乡镇机关工作、使用事业编制或暂无编制的年轻干部,可先进行公务员登记。
三是建立经济困难地区年轻干部待遇保障机制。建议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出台政策,对分配到经济条件比较艰苦的山区、老区工作的年轻干部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
四是建立年轻干部工作督办制度。由市县组织部门定期对年轻干部政策执行情况、年轻干部工作及年轻干部教育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工作落实。3.社会环境
“一个和谐、宽松的社会环境和自由民主的政治环境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
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我们在对待社会问题上一定要有系统思维。所谓系统思维,就是认识到事物是一个系统,系统中的各种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每个系统都有其存在或运行方式,和谐是一个系统存在或发展的必要条件。系统思维同唯物辩证法在实质上是一致的,是后者一种较高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思维形式。系统思维具有这样的特征:承认事物及其组成要素的多样性;重视系统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同外部环境的变化协调与发展均衡;对系统的具体运行不是简单地进行干预,而是遵从其内在机制加以调控,为其运行发展创造条件。
社会系统思维除了上述特点之外,对于现代社会管理机构和管理者还要有这样一些基本要求:高度重视公民的基本权利,因为不尊重基本权利社会就不可能有差异性、多样性,就无法生生不息地自我运行;既维护必要的竞争,又为促进各方面的社会协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良好的秩序服务;重视和促进社会发展必要的协调与均衡,但绝不是强求人们行动一致和利益平均化;加强社会管理,但同时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服务重于管理。
社会环境对年轻干部政策和年轻干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社会环境包括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工作环境和家庭环境。因此,全面提高社会环境的水平和素质对于促进年轻干部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改善年轻干部工作的政策环境;加强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培养,改善年轻干部的工作环境;加强社会文化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改善年轻干部的生活环境。从而促进年轻干部管理工作的全面提高。
第二篇: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问题研究
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问题研究
丁玉标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希望,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全局、关乎未来的重要战略任务,是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我们党始终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事关前途命运的战略问题,想得很深、很远,抓得很紧、很细,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年轻干部。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告诫全党:“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严肃指出,培养党和人民放心的接班人,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庄严责任。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就难以向革命先辈们交代,难以向党和人民交代,就难以保证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不变色。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与时俱进地推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大规模地培训干部,大力提高年轻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建立来自基
“选贤任能也是革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解放思想,拓宽渠道,不拘一格。我们要从党的事业的大局和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出发,大胆破除妨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思想束缚,坚决抛弃求全责备、论资排辈和凭个人好恶选人等种种陈旧观念和错误做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年轻干部。既要清醒地看到他们的不足和缺点,更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既要看年轻干部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更要看政治素质、品德修养;既要看工作实绩,更要看廉洁、团结和作风方面的情况;既要看平时的表现,更要看关键时刻能否经受住重大政治斗争的考验,做到讲台阶不抠台阶、论资历不唯资历、看学历更看能力。要把群众公认贯穿培养选拔的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把在群众中有没有较高威信,多数群众是不是认可和拥护,作为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重要依据。真正把那些群众公认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有实绩的优秀年轻干部大力选拔起来。
(三)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项长期任务,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根据年轻干部的特点,加强培养教育。年轻干部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同志缺少对党的历史和党的优良传统的真正了解。因此,要引导教育他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展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要完善和改进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形式和方法,采取下派上挂、养其专业思维。二是“党校+基地”模式。在全疆内外建立八大教育培训基地,注重对年轻干部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如:在山东潍坊党校建立培训基地,由当地专家教授讲授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利用援疆资源在龙岩市古田县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基地,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在县内大丰镇万亩机采棉合作社建立培训基地,帮助年轻干部熟悉和掌握新型土地流转形式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三是“党校+实践”模式。坚持把年轻干部培养与岗位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将下派挂职锻炼作为历练干部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基层一线岗位上锻炼提升年轻干部能力素质。近三年,已选派64名县直机关、部门年轻干部到乡镇、村(场)、社区挂职锻炼,选派4名副科级后备干部到县信访局挂职,筛选19名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到援疆省市培养。坚持“挂用结合”,即对到乡镇、社区挂职锻炼的年轻干部,成熟一批,提拔一批。
(二)强化竞争“储”。注重引入竞争的机制,开辟多种渠道,发现、储备更多的优秀年轻干部。一是公推公选优秀年轻干部。打破身份、资历、学历等界限,通过广泛推荐、科学比较、综合评价等步骤,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后备干部。对入库年轻干部实行重点培养、跟踪考察,扩大年轻干部选拔基数。二是梯次管理分类培养后备干部。按照后备干部综合素质、个人能力、岗位需求、结构要求等将后备干部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梯次,实行梯次管理,形成既有近期可提拔使用的“应用型”人才,又有面向中远期的“储备型”人才。按照党群、经济、科教文卫、政法、农林牧等类别,实行分类培养。同时,强化动态管理和跟踪考核,对培养效果不明显、年
求全责备的思想,形成了择优选才机制,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全面畅通选拔年轻干部的渠道。2010年以来,共公开选拔干部2次,公开选拔科级干部15人,其中年轻干部8人。
(五)严格要求“管”。针对年轻干部既处于干事创业的“黄金期”,也处于容易犯错的“危险期”,呼图壁县建立严格的教育、管理、约束和奖惩制度体系。一是定期汇报制度。年轻后备干部定期地向单位“一把手”和组织人事部门书面或口头汇报自己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学习状况,自觉接受组织的教育和监督。二是定期谈话制度。县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年轻干部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给予指导,及时“纠偏”。三是定期考核制度。推行年轻干部常态化考核,每年公开、民主地对年轻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考核意见,存入干部成长档案,并在年轻干部中进行横向比较,为优秀年轻干部的及时发现、快速成长提供条件。
三、年轻干部培养和选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拔年轻干部的视野不宽,渠道不畅。闭关自守,画地为牢是影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主要障碍。过去在选拔干部上,习惯于在熟悉的人中选人,在领导身边选人,在本单位、本系统选人,选人的范围窄小,甚至有时觉得无人可选。
(二)用人观念陈旧,缺乏胆识和气魄。具体表现为:“不放心、不放手、不放宽”这三种心态。不放心,就是担心年轻干部缺少经验,怕一旦用人失误,会造成影响和损失;不放手,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牢固确立事业成败关键在人的观念。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胸怀一定要宽广,牢固树立事业至上的观念,确立选人、用人、育人是领导者一种责任的观念,要敢于使用比自己年轻的干部、比自己能干的干部,甚至是反对过自己的干部,只要是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就可以选拔使用。
其次,要用时不我待的心态对待年轻干部。使用干部与高经济建设一样,也有个机遇的问题。用干部要用当其时。一个人的才能发展过程就像一条抛物线,处在上升阶段,特别是发展到“最佳时期”,他的精力最充沛,创造力最强。这时,领导者如果能及时重用就能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获得较高的用人效益。如果错过时机,这个干部就可能会碌碌无为,平平凡凡地过一生,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我们一定要确立“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耽误人才也是过错的观念”,要有唯恐埋没和耽误人才的惜才、怜才之心。选拔干部要讲台阶、论资历,必要的台阶和资历是干部积累领导经验所必需的,但要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奖历而不唯资历。如果台阶过细过繁,太看重资历,人才就难以脱颖而出。对看准了的苗子,要加大培养力度,要实行小步快跑的形式,对特别优秀的干部要敢于破格提拔。
再次,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年轻干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缺点,一个干工作的干部也不可能没有失误,用干部要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当前,要特别注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牢固确立“领导经验来自实践,早压担子,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出题目、组织专题调研以及每年一次的虚拟性全县工作思路务虚会,帮助年轻干部想大局、议大事、出思路。把课堂教学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也要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另一方面,培养学员对理论的运用和对实际问题理论思考的能力,通过经常举办诸如知识经济、社会管理知识、招商引资以及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一系列双休日专题知识讲座,组织学员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研讨,拓宽年轻干部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既加深对理论本身的理解,又提高学员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每年分期分批安排一定数量的年轻干部到高等院校接受培训。
二是强化实践锻炼,提高工作水平。下基层锻炼和多岗位锻炼是培养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使年轻干部的加速成长,在实践锻炼上应加大力度。要积极鼓励和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特别是环境艰苦、困难较多的地方去锻炼。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推到重大任务第一线去,让他们在现实的风浪中经受考验、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把年轻干部选送到基层去锻炼。坚持每年从县直机关选派一批基本素质好,有培养前途,但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或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适时选派一些优秀年轻干部上挂锻炼。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政策水平和宏观思维、决策能力。有计划地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外省、市和援疆省市锻炼。培养他们高层次交流能力及把外地的先进技术、经验和管理方式与县域实际相结合能力。抽
1得失,不顾党和人民利益,甚至以权谋私的人;那些只说不做,弄虚作假,热衷于搞形式主义、花架子的人;那些拉拉扯扯,热衷于跑官要官的人;那些无中生有、制造矛盾、吹嘘自己、打击别人的人,决不能选拔到领导岗位,已经在领导岗位上的,要坚决调整下来。二是要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全面考察。要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否知人善任,作风民主;是否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处理复杂矛盾、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否具有担任更高层次领导职务的发展潜力。特别要更加注重对年轻干部德的考察。三是要注重工作实绩。要看他们是否具有强烈的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事,既重视当前,又考虑长远,勤奋工作,注重实效,不急功近利,不做表面文章,不虚报浮夸,在本职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四是要坚持群众公认。要看他们能否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否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在个别谈话和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意测验中得到多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过硬措施。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任务要落到实处,在一定时间内必须有一点硬性要求,要有过硬的措施作保证。一是定方案,列名单。即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名单,特别是适合担任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干部名。二是铺台阶、搭梯子。要切实解决目前领导班子中正职年轻干部少的问题,重视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的选拔。对于新进班子的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作为一把手人选培养的,应当适当往前排,也可以直接放到副职岗位上。调整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实行进出同步,也可先
3要探索建立直接选用优秀年轻人才的“绿色通道”,让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要实行目标管理,把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长效机制来抓。各级党委要按照上级有关领导班子建设规划和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规划要求,定期研究制定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规划。要根据不同类型班子的特点,着眼优化年龄、文化、专业、气质、智能等方面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要抓住各种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把优秀年轻干部推上领导岗位,做好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工作。班子换届时,优先选配年轻干部;职位空缺时,优先充实年轻干部;班子调整时,优先配备年轻干部;机构改革时,优先安排年轻干部。推荐的任用意向也不要很明确,大范围的无明确目标推荐,力争把优秀人才都网罗进来,成熟的马上可以提拔使用,目前还不适应进班子,但有培养前途的可以列入后备干部队伍。推荐的范围可以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团体(妇女干部、党外干部)、一个群体(80后干部),也可以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二是要加大公开选拔干部的力度。公开选拔干部是促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有效形式,公开选拔干部工作要制度化,常态化;选拔的对象和范围可以是一个单位的副职领导干部,也可以对一些部门正职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对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可以面向更大范围进行公开选拔。三是要加大竞争上岗的力度。通过竞争上岗,可以使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干部走上中层领导岗位,为年轻干部建功立业提供了机遇。要逐步形成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职位竞争上岗制度化。
三是要激活干部队伍,促使干部始终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经济工作要不断攀登新台阶,干部队伍必须始
5到基层锻炼,这是培养高素质年轻干部的“源头工程”。我们要加大对选调生进行跟踪了解,对表现优秀的要及时培养使用,争取他们早出成绩。三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来源于高质量的后备干部队伍。在培养选拔后备干部工作中,可采取依靠各级党组织推荐一批、发动群众举荐一批、组织部门深入基层发现一批的办法,将80后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二是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既注意防止“备而不用”,又不搞“备而必上”,坚持每年定期调整和适时补充,在滚动发展中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要积极推行后备干部公开选拔。县委组织部可以按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程序,按笔试、面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对象。综合笔试、面试成绩和全面考察结果筛选出若干名素质优秀的年轻后备干部人选。只有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符合科学跨越和长治久安建设的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级领导干部队伍才有希望。
第三篇: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和培养选拔问题研究
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和培养选拔问题研究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一个富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怀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高瞻远瞩的政党,总是把培养青年看作义不容辞的责任。21世纪,我们的国家在未来激烈的较量与角逐中何以取胜,我们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何以立足,关键在人。干部,尤其年轻领导干部,是所有宝贵资本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因此,探索和认识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造就一批能够在新世纪担当重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要求的年轻领导干部,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年轻干部成长规律的初步探索与总结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规律,年轻干部的成长也不例外。年轻干部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年轻干部自身的内因基础条件;二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外部客观环境。两者的有机结合和交互作用,决定着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过程。
(一)内因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基础因素
一个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内因基础条件。智能、品行、学识、动机、阅历等,都是年轻干部应该具备的内在基础素质。这些基础因素,决定着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方向。
智能是年轻干部成才的前提条件。智能是一个人智力和能力的通称,它决定一个人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高低。年轻干部能否站在一定的高度,及时合理地解决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智能条件。可以说,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过程,同时也是年轻干部不断运用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因此,年轻干部要想尽快地成长成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智能条件。
学识是年轻干部成才的基础。一般来讲,现在的年轻干部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都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现有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其中既有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还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提高理论水平的问题。因而,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与学识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息息相关。
品行是年轻干部成才的重要保证。宋朝司马光说:“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一个年轻干部要想健康成长,必须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坚持做官先做人,努力塑造高尚的人格。当前,少数年轻干部受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道德水准下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思想严重,有的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有的为达到个人目的,做事不计后果、不择手段;还有的利用手中的职权,搞权钱交易,贪污腐化,以致跌进犯罪的深渊,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所有这些,都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
成长动机是年轻干部成才的原动力。一个年轻干部的成长,与自身是否具有强烈的动机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在大体相近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干部,成长的速度却大不一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各自成长的动机不同。纵观优秀年轻干部成长的过程,他们无不具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正是因为具有强烈的成长动机,他们才会在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改造自我。如果一个年轻干部没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没有努力的方向,自学成长的意识较差,即使外部环境再好,他取得成功可能性也不大。
阅历是年轻干部成才的现实条件。任何人才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俗话说:“经历就是财富”,“经一事长一智”,指的就是人生经历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只有多经历一些困难,多处理一些复杂的问题,才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提高素质。一方面,丰富的人生经历是提高年轻干部工作能力的主要渠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个人工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坚实的学识功底,更离不开靠自身经历获得的直接经验。另一方面,丰富的人生经历可以磨练年轻干部的意志,砥砺其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无数事实证明,年轻干部要想早日成长成才,没有坚强意志和进取精神是不可能的。
(二)外因是年轻干部成才的必要条件 年轻干部的成长和发展,其自身内因基础因素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外部的客观环境。有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外部客观环境所起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影响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客观条件很多,主要包括任职环境、组织培养、工作经历、成长机遇、社会关系等。
任职环境的影响。工作实践表明,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更依赖于任职环境的支持力度。在所有的人才成长环境中,对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影响最大的是任职环境。与一般领导干部成长道路不同的是,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受制外部环境因素干扰较多,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受干部政策是否有利、组织要素是否良好、领导群体结构是否优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它们决定着年轻干部能否脱颖而出。其中,政策的起伏直接影响着年轻干部成长的数量、速度和质量;不同的组织要素决定着年轻干部成长的方向和成长的类型;优化的领导群体结构对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起到催化作用;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支持。
组织培养的影响。一个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除靠自身努力外,组织的培养非常重要。从组织的角度看,一个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从发现苗子,到适时放到一定的岗位平台锻炼,到及时的教育、鼓励和给予严格的管理、监督、严格要求,使其思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对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组织的教育培养和适时使用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外因。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只有在充分利用组织提供的良好外部环境、公平竞争环境、监督约束环境等,他的成长才会如虎添翼。
工作经历的影响。丰富的岗位经历是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必备要素。调查显示,有80%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经历是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其中,工作起点、工作岗位对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工作的起点、工作的岗位往往与工作的范围、工作标准、工作环境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而言,工作起点高,工作岗位较为关键的年轻干部,成长得就快一些;工作起点低、工作岗位较一般化的年轻干部,成长得就慢一些。但这种影响不是绝对的,要辩证地看这个问题。一方面,工作起点高、工作岗位好,对年轻干部个人素质、工作能力、领导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容易使年轻干部产生优越感,滋长骄傲情绪;另一方面,工作起点低、工作岗位差,对年轻干部的成长虽有不利因素,但同时却能使年轻干部经受磨练,激发进取心,不利因素又可能变成有利因素。因此,工作起点、工作岗位究竟对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关健要看年轻干部自身如何对待。
成长机遇的影响。所谓成长机遇就是一种良好的时机和境遇,是人的才能得以显示和发挥的机会。如同其它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一样,机遇也具有蕴藏期、显现表露期和消失转化期。因此,每个人都有发现机遇的可能,人们只有及时抓住它,才能借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机遇的出现又具有偶然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把握住,它只偏爱有准备的人。年轻干部在成长过程中,要想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必须培养一个“有准备的头脑”,即锻炼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科学的预见性。在肯定青年干部成长成才过程中机遇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机遇仅仅是一个外部条件,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还是取决于年轻干部的自身素质。如果一个年轻干部不具有良好的自身素质,机遇再多,也是难以抓住的。
社会关系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讲,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年轻干部在社会交往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社会知识,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从消极的方面讲,如果一个年轻干部把社会关系的作用庸俗化,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完全寄托在社会关系上,并以此作为个人成长成才的“捷径”,这对于年轻干部的成长不仅不利,而且十分有害。现实生活中少数人利用社会关系到处跑官要官,不仅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形象,同时也败坏了社会风气,为党纪国法所不容。因此,年轻干部对社会关系所起的作用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在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把有利的外部环境与自己的努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自己尽快成长成才。
(三)内外因的交互作用决定年轻干部成长结果
年轻干部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综合化、系统化的过程,它既包括内化过程,也包括外塑过程,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过程。尽管内外因在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但对年轻干部成长成才而言,二者都是应该重视的。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两方面,摆正内外因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防止将内因的决定作用绝对化,否认外因所起作用,又要防止片面夸大外因所起的作用,否认内因的决定作用,才能使年轻干部成长的速度和质量得到保证。因此,年轻干部要想健康成长,必须在充分运用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各项基本素质,缩小自身素质同社会现实需要之间的差距,通过实践,把自身成长成才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二、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培养和选拔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坚持以实践为本位,进行科学的培养锻炼,切实转变选人用人观念,加快选任工作步伐。
(一)转变选人用人观念
事实表明: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做得怎么样,关键取决于党委及组织部门特别是党委主要领导同志的决心,而领导者的决心来自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高度。因此,要使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在选人用人的观念上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最主要的是要确立和强化“三种意识”。
1、责任意识。第一,要牢固确立事业成败关键在人的观念。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八十年代,我们国家之所以能提前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战略目标,一个十分重要原因就是早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们遵循了邓小平同志关于领导干部“四化”的要求,及时地抓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提拔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地方发展的历史关键期,迫切需要造就一大批能够担当重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而我市领导干部队伍又处在整体性的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一批七十年代参加工作的领导干部在未来二三年内将相继退出领导岗位。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政治、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第二,要确立选人、用人、育人是领导者一种责任的观念。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者的责任,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邓小平指出,善于发现、团结、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一定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来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下大力气做好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要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纳入党委特别“一把手”的任期目标,考核一个党委特别是“一把手”的政绩不仅要看其是否有“造福一方”的工作成绩,还要看其是否有“育人一批”的用人业绩。如果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党委主要领导调离后,留下一大批优秀的干部,留下一个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要比盖几幢高楼,修几条马路,出几个数字宝贵得多,只有培养出优秀的年轻人才,事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第三,领导者要用宽广的胸怀来处理选人用人问题。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胸怀一定要宽广,要有政治家的风度,要抛弃一切成见选人,要超脱自我选人,要摒弃个人恩怨选人,要敢于使用比自己年轻的干部、比自己能干的干部,甚至是要用反对过自己的干部。
2、机遇意识。首先,应认识到使用干部与搞经济建设一样,也有机遇的问题。当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正面临着十分难得的机遇。一是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对年轻干部的配备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应该在调整干部时,多考虑县(局)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梯次配备,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二是在干部考核和调研过程中,各地各部门干部群众就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提了不少意见建议,大家对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思想更加统一。三是县(市)区领导班子在2010年面临换届,这正是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班子的极好时机。我们一定要像抓改革、抓发展一样,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力求经过二、三年的努力,使我市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其次,用干部要用当其时。一个人的才能发展过程就像一条抛物线,可以分为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处在上升,特别是发展到“最佳时期”,他的精力最充沛,创造力最强。如果能及时起用就能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获得较高的用人效益。因此,我们一定要确立“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耽误人才也是过错”的观念,要有唯恐埋没和耽误人才的惜才、怜才之心。必要的台阶和资历是干部积累领导经验所必需的,但选拔年轻干部应该做到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对看准了的苗子,要加大培养力度,要实行小步快跑的形式,对特别优秀的干部要敢于破格和越级提拔。
3、发展意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缺点,用干部要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一个干部只要基本素质好,本质好,就可以大胆地使用,不要求全责备。当前,要特别注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牢固确立领导经验来自实践,早压担子,早成长的观念。对此,邓小平同志已作过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他说,“有些同志担心年轻人经验不够,不能胜任。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经验够不够,只是比较而言……。应该承认,现在一些中青年同志的知识,比我们那个时候并不少。经过的斗争考验少一点,领导经验少一点,这是客观条件造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放在那个位臵上,他们就会逐步得到提高。”二是要注意防止把那些有知识,有才能,有见地,勇于发表意见,富有创新精神的干部说成“骄傲”。邓小平曾经说过,“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这个并不坏。三是要注意保护工作有闯劲,有改革开放精神,能把工作搞上去,但因经验不足有过某些失误或在小节、支流上有些缺点、毛病的干部。对他们的缺点、毛病要作具体分析,只要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就要大胆地把他们放到恰当的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敢于为他们说公道话。当然,对他们的缺点、毛病也不能迁就,要满腔热情地给予帮助,在使用当中帮助。听到一些反映,要及时地给他们指出来,帮助他们改进。
(二)加快选任工作步伐
1、要进一步明确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目标要求。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应该努力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改善年龄结构。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至少各有1名,要有一定数量40岁左右的正职;市直局级领导班子中要有一定数量40岁以下的正职。街道、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凡没有30岁左右的干部要抓紧配备,在县(市)区直单位,要有一定数量的30岁左右的党政正职。二是改善“三方面”(女干部、党外干部、少数民族)结构。在选拔年轻干部时,要注意选拔一定数量的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以保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合理结构。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要各配1名女干部,市直部门中有一半以上的领导班子至少选配1名女干部;县(市)区政府班子要有一名党外干部,市直有关部门也要配有党外干部;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和有关市直部门要配齐少数民族年轻干部。三是完善专业结构。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部门领导班子,应配备具有较强专业造诣的年轻领导人才。针对我市大发展快发展的目标要求,要特别注意培养选拔熟悉财政金融、外经外贸、资本运作、信息网络、城建城管、宣传文化、政治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年轻领导干部,使县级领导班子干部专业配臵多元化。
2、严格按照标准选拔年轻干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必须坚持高标准,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科学文化水平高、组织领导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一是要坚持把革命化放在首位。重点看他们是否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否忠诚于马克思主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否具有强烈的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否具有改革创新精神;是否具有健康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受住名、利、权、色的考验。二是要重视对领导才能的全面考察。要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否知人善任,作风民主;是否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处理复杂矛盾、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否具有担任更高层次领导职务的发展潜力。三是要注重工作实绩。要看他们是否既重视当前,又考虑长远,勤奋工作,注重实效,不急功近利,不做表面文章,不虚报浮夸,在本职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四是要坚持群众公认。要看他们能否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否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在个别谈话和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意测验中得到多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3、制定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任务要落到实处,在一定时间内必须有一点硬性要求,要有过硬的措施作保证。一是定方案、列名单。党委组织部门应在推荐考察的基础上,尽快形成三份名单。一是近期可进班子的后备干部名单;二是79式(70年代出生、90年代大学毕业)适合担任区、县(市)党政一把手的干部名单;三是到2010年县(市)区换届时,年龄尚未超过35周岁的干部名单。在此基础上,尽快形成一个届中调整的方案,提交市委讨论决定。二是铺台阶、搭梯子。要切实解决目前领导班子中正职年轻干部少的问题,重视党政正职年轻领导干部的选拔。对于新进班子的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作为一把手人选培养的,应当适当往前排,也可以直接放到常务副职岗位上。对少数在下一级正职岗位上,尤其是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正职岗位上工作了几年,政绩突出、发展潜力比较大的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可以直接放在上一级党政常务副职岗位上。调整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实行进出同步,也可先进后出,待班子成员任职年龄到限或换届时再恢复到领导班子原职数。比较成熟的在届中调整时可以先进班子,尚不成熟,可以先安排县(市)区长助理职位,锻炼二年后,待换届时再安排进班子。三是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继续组织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跨地区交流。要加强市直机关和县(市)区干部的交流。当前,结合届中调整,可以从市直单位挑选一批35岁左右,素质好,学历高,有较大潜力的处级干部到县(市)区党政班子任职,担任副县(市)区长或常委。四是加大公开选拔干部的力度。公开选拔干部是促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有效形式,我市三次公开选拔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使公开选拔干部工作该制度化;选拔的对象和范围可以是一个单位的副职领导干部,也可以尝试对一些部门正职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对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可以面向全省甚至全国进行公开选拔。还可以面向一些特殊群体,如高校、企业,选拔一些急需的外经外贸、财政金融和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另外可以结合机构改革,推出整个班子的公开选拔,一些市直部门的领导班子特别是合并或新组建的也应该探索采取公开选拔的形式组建班子。
(三)改进教育管理方式
1、提高培训实效。一是进行比较系统理论培训。对年轻干部加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教育。要以各级党校为依托,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年轻后备干部普遍轮训一遍,时间不少于3个月。二是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党校教学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学员的思想、工作实际,着力提高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培养学员对理论的运用和对实际问题理论思考的能力,每期培训班都要确定一些专题,组织学员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研讨,既加深对理论本身的理解,又提高学员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课堂教学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员回到工作岗位,边工作,边调研,边思考,撰写体会文章,然后再进行研讨,以提高学习效果。三是要举办知识拓展班。要鼓励年轻干部通过自学提高学历层次,举办双休日各类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年轻领导干部的知识更新教育。要有计划选送40岁以下,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较好外语基础的中青年干部到境外、国外进行培训,掌握现代经济和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技能,熟悉国际运作规则和方式,为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准备一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四是要严格考学考纪。把学习知识与加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党校考核可实行双百分考核(即学习考试考核成绩100分和党性党风考核100分)。要把考核结果的前几名和后几名报市委组织部门备案,以增加学员学习的动力和压力。
2、强化实践锻炼。下基层锻炼和多岗位锻炼是培养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使年轻干部的加速成长,在实践锻炼上应加大力度。一是选送到复杂环境锻炼。坚持每两年从市级机关选派一批基本素质好,有培养前途,但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进行挂职锻炼,有的可以采取点名下派的形式,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把大批优秀年轻干部选送到企业,使他们在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经济活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素质。二是到市直综合部门进行上挂锻炼。坚持从县(市)区直机关、乡镇、街道和市直各专门部门选调年轻干部到市直综合部门挂职的做法,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政策水平和宏观思维、决策能力。这项工作可每两年进行一次。三是选派到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开发区和外省、市锻炼。经济发达地区集聚着大量的外商投资、外商独资和个体私营企业,集聚着为数众多的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集聚着大量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应坚持有计划从市级一些经济综合部门选派优秀的年轻干部到发达省区、市进行挂职锻炼。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实习和调研的时间也可以放到省级以上开发区,及时选送优秀年轻干部到那里学习甚至挂职锻炼。四是抽调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帮助他们熟悉、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和党内生活的基本规则,提高从政治、全局高度分析、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党性修养。
3、实行动态管理。一是滚动调整。根据后备干部培养目标和成熟程度把后备干部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近期可进班子的人员;第二层次为经过几年培养可进班子的人员;第三层次为中长期培养的人员。结合干部考察工作,实施动态管理。把第一层次作为班子平时调整和换届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将第二层次向第一层次、第三层次向第二层次根据成熟度的变化滚动调整及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调整,形成新一轮的后备干部分层名单。二是备用结合。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认真制定并执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的制度,根据后备干部的专业特点、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打破部门、系统和地区条块分割状况,实行全局统一调配,交流使用,使后备干部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找准位臵,走上与自己德才素质相适应的领导岗位,最大限度地实现后备干部资源的优化配臵。要建立与后备干部工作密切联系的领导班子合理配备的有关制度,明确规定中青年干部在各级领导班子中的合理比例,真正把备用结合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考核淘汰。对后备干部队伍原则上应每隔一年或两年进行一次考核调整,做到选优汰劣、优进劣出、好中选优、保持常数。实行最长备用期制度,对不同层次的后备干部分别规定最长备用期,在最长备用期内得不到提拔使用的,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不搞“终身制”,以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先进性。
(四)扩大后备干部来源 要确立大后备的思想。传统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以党政干部为主体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人才专业类别过少、专业面过窄的现象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拓宽思路,重新界定后备干部的范围,把后备干部的内涵拓展为包括传统专业在内的经济、法律、科技、外语、金融等各行各业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队伍,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求多元化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1、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各级领导干部一般都是由普通公务员逐步成长起来的,因此,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各级领导干部队伍的优劣。近几年来,因机构改革,公务员入口收紧,致使公务员队伍年龄呈老化趋势,素质提高不快。因此,要继续有计划地面向社会招考公务员,在录用上要从严,宁缺毋滥。要特别注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领导干部队伍紧缺专业公务员的录用。同时,注意发现他们中有潜质的优秀份子,做到早发现、早培养、早成才。
2、抓好选调生的培养选拔。选调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这是培养高素质年轻干部的“源头工程”,是今后年轻干部的重要来源,抓好这部分干部的培养选拔意义十分深远。除省委组织部每年分配给我们的名额以外,市里可直接到省内外高等院校去物色优秀应届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作为人才引进,可先放到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作,组织上进行跟踪了解,经过几年培养锻炼,对表现优秀的可以选拔到机关或直接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
3、抓好科级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建设。市、县机关科级干部是县级领导干部最主要的来源。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地方和部门中层干部的平均年龄比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还大,出现倒挂现象,这种情况势必制约县级领导班子的年轻化进程。应当采取一些果断措施:一是应明确规定,市级机关中层干部和县(市)区局(科)级干部中35岁左右的要占到30%。二是当前要特别注重培养选拔一批80年代出生,2000年代毕业,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县(市)区和市直单位中层干部队伍中来。
4、抓好企业年轻人才的发现培养。把企业作为领导干部成长的重要源头来抓,大力实施人才库工程,应该结合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对企业人才库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要建立起由企业优秀年轻高级管理人才组成的市级企业年轻高级人才库,把大批年纪轻、学历层次高、有专业特长的人员纳入年轻领导干部选拔视野。应该认真研究解决企业与县以上党政机关之间干部相互流动的体制问题,从而打破年轻干部从“学校”到“机关”,又从“机关”到“机关”的单一成长模式。
第四篇: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和培养选拔问题研究
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和培养选拔问题研究
市委组织部课题组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一个富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怀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高瞻远瞩的政党,总是把培养青年看作义不容辞的责任。21世纪,我们的国家在未来激烈的较量与角逐中何以取胜,我们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何以立足,关键在人。干部,尤其年轻领导干部,是所有宝贵资本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因此,探索和认识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造就一批能够在新世纪担当重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要求的年轻领导干部,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近年来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基本实践
近年来,四平市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坚持“早发现、早培养、早选拔、早修正”的思路,在“备、育、管、用”四个环节下功夫,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年轻干部队伍。目前,全市共有县处级领导干部592人,干部平均年龄49.8岁,其中45岁以下领导干部148人,占25%,40岁以下领导干部51人,占总数的8.6%。
1、加强后续力量储备,确保年轻干部来源充足。一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选拔年轻干部纳入全市各级党委重要工作日程。市委多次研究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先后制定了《四平市2001--2003年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规划》、《四平市2004--2006年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规划》和《关于2007年调整充实副县级后备干部队伍的意见》等,任务逐年分解,措施具体,要求明确,使这项工作趋向规范化、制度化。二是扩大视野、广开渠道,公开选拔了副县级年轻后备干部。2004年,组织了一次全市性大规模推荐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经过各地、各部门的两轮组织推荐和群众举荐,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确定567名年轻后备干部。2007年,结合县级班子考核,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推荐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使近216名40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新纳入市管班子的后备队伍。
2、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促进年轻干部能力提升。在对年轻干部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自然情况、社会经历、培养目标和方向等,按照“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培养教育,使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培训。根据四平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对年轻干部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的计划,按计划组织年轻干部分期分批进行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年轻干部运用科学理论、基本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2003年以来在市委党校共举办6期年轻干部培训班,培训年轻干部362名;积极选派年轻干部到省委党校培训,五年来全市共有30多名年轻干部到省委党校进行深造培训。二是在年轻干部中大力开展自学活动,根据形势和任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为年轻干部指定学习内容,以考试、检查读书笔记、召开理论研讨会等方式进行督促检查,促使年轻干部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三是强化职业技能教育,以各级干校为依托,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一部分年轻干部离岗进修,提高年轻干部领导项目建设和农业经济的能力。2003年以来,在苏州和山东寿光建立四平市域外干部培训基地,先后举办现代农业、外向型经济等专题培训班15期,其中培训年轻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303人。四是采取多种途径培养锻炼年轻干部。(1)下派锻炼。2003年下派30名年轻干部到企业锻炼;2007年结合实施百名大学生培养工程,先后下派了120名县、乡级年轻后备干部到乡镇、村任科技副职。(2)上挂学习。2003年以来从年轻干部中精心选调了20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乡镇班子中的年轻干部到市直机关挂职锻炼。(3)外派锻炼。2003年以来先后选派了10名年轻干部到山东、广东、云南等地任职,进一步提高了年轻干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4)抽调搞中心。先后抽调了近百名县处级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参与 “先进性教育”组织指导协调工作。抽调了126名年轻干部参加四平市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抽调了26名年轻县(处)级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了企业整顿工作。抽调了19名年轻后备干部参加了全市治理经济软环境工作。(5)组织开展专项调查。有计划地组织年轻干部,分批分期深入到农村、企事业单位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撰写的一批有价值、有建设性意见的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参考。(6)情景模拟。把县处级领导干部经常遇到的问题归纳为案例情景体系,让年轻干部模拟处置,通过这种方式弥补了年轻干部经历有限、直接锻练的机会少、领导岗位知识与能力不足的缺陷。
3、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主要完善了七项管理制度。(1)日常管理责任制度。把培养年轻干部工作切实列入各部门领导班子的议事日程,每位班子成员都要与年轻干部结成对子,切实担负起日常培养、管理和教育的责任,并将这项工作作为班子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2)学习检查制度。由市委组织部规定学习内容,列出必读书目,提出要求,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调阅学习笔记、考试、举办读书报告会或理论研讨会等方式进行督促检查。(3)跟踪考核制度。深入到后备干部所在单位对其德、能、勤、绩、廉表现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考察。对下派到乡镇、企业挂职锻炼的年轻干部进行半年考察,到年底进行全面考察,考察结果装入本人档案,作为今后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4)思想工作汇报制度。年轻后备干部每半年要形成一份书面思想和工作情况汇报,分别报送本单位党组织和市委组织部,以便党组织部门随时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帮助和教育。(5)谈话制度。每年市委和组织部门的领导与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工作谈话。对有问题的年轻干部进行组织诫勉谈话。(6)专题党课制度。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重大部署以及社会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后备干部上专题党课,由市委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学者进行宣讲,促进后备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7)动态管理制度。及时把新成长起来的素质比较好、群众公认的后备干部补充进各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把不思进取、自身形象不好、群众意见比较大的坚决调整出去,以此保证队伍整体质量。
4、创新干部选拔方式,确保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一是对采取公开选拔方式,为优秀年轻干部提供“上岗平台”。在2000、2001、2005年先后3次开展了公开选拔副县处级年轻干部工作,有53名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副县级领导岗位。这三次公开选拔副县级年轻领导干部工作,组织严密,程序规范,透明度高,切实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落到了实处,体现了市委凭真才实学选人、凭政绩用人的正确用人导向,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年轻干部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的热情。二是对有潜力的年轻领导干部重点培养,优先任用。2003年以来,市委利用市县领导班子换届的有利契机,重点选拔了一批45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先后担任县级领导班子党政正职共有19人,其中担任县(市)区党政班子正职的4人(公主岭市委书记、市长,双辽市市长、铁东区区长),占县(市)区党政班子正职的三分之一;市直部门(单位)任正职的15人。在乡(镇)换届时,县(市)区党委选拔了7名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担任了乡(镇)党政正职,占同级干部总数的10%。
虽然在近些年的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但在工作中和抓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是:一是在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方面还存在渠道不宽、对年轻干部的培养规划的研究制定还不够科学完善等问题。二是配备任用力度不够的问题,在年轻干部配备上,除了换届时省委硬性要求配备年轻干部,可以集中配备外,平时选拔配备年轻干部,由于受领导职数的限制等因素,难以在更多的领导岗位进行配备,造成一些优秀年轻干部耽误了上岗担当重任的最佳时机,客观上也造成了各级班子年龄结构的进一步老化。三是对年轻干部成长规律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研究。就年轻干部本身来看:年轻干部年富力强,大多数文化程度较高,眼界比较开阔,思想比较活跃,开拓进取精神较强,但也存在值得重视的缺点和不足。主要是:一是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缺乏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和群众工作经验,党性观念弱一些。在运用理论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弱,缺少驾驭全局、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二是部分年轻干部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较大,吃苦奉献精神不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发扬还显不够。三是部分年轻干部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意志。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个人英雄主义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二、年轻干部成长规律的初步探索与总结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规律,年轻干部的成长也不例外。年轻干部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年轻干部自身的内因基础条件;二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外部客观环境。两者的有机结合和交互作用,决定着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过程。
(一)内因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基础因素
一个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内因基础条件。智能、品行、学识、动机、阅历等,都是年轻干部应该具备的内在基础素质。这些基础因素,决定着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方向。
智能是年轻干部成才的前提条件。智能是一个人智力和能力的通称,它决定一个人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高低。年轻干部能否站在一定的高度,及时合理地解决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智能条件。可以说,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过程,同时也是年轻干部不断运用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因此,年轻干部要想尽快地成长成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智能条件。
学识是年轻干部成才的基础。一般来讲,现在的年轻干部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都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现有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其中既有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还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提高理论水平的问题。因而,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与学识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息息相关。
品行是年轻干部成才的重要保证。宋朝司马光说:“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一个年轻干部要想健康成长,必须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坚持做官先做人,努力塑造高尚的人格。当前,少数年轻干部受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道德水准下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思想严重,有的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有的为达到个人目的,做事不计后果、不择手段;还有的利用手中的职权,搞权钱交易,贪污腐化,以致跌进犯罪的深渊,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所有这些,都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
成长动机是年轻干部成才的原动力。一个年轻干部的成长,与自身是否具有强烈的动机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在大体相近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干部,成长的速度却大不一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各自成长的动机不同。纵观优秀年轻干部成长的过程,他们无不具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正是因为具有强烈的成长动机,他们才会在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改造自我。如果一个年轻干部没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没有努力的方向,自学成长的意识较差,即使外部环境再好,他取得成功可能性也不大。
阅历是年轻干部成才的现实条件。任何人才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俗话说:“经历就是财富”,“经一事长一智”,指的就是人生经历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只有多经历一些困难,多处理一些复杂的问题,才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提高素质。一方面,丰富的人生经历是提高年轻干部工作能力的主要渠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个人工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坚实的学识功底,更离不开靠自身经历获得的直接经验。另一方面,丰富的人生经历可以磨练年轻干部的意志,砥砺其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无数事实证明,年轻干部要想早日成长成才,没有坚强意志和进取精神是不可能的。
(二)外因是年轻干部成才的必要条件
年轻干部的成长和发展,其自身内因基础因素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外部的客观环境。有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外部客观环境所起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影响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客观条件很多,主要包括任职环境、组织培养、工作经历、成长机遇、社会关系等。
任职环境的影响。工作实践表明,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更依赖于任职环境的支持力度。在所有的人才成长环境中,对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影响最大的是任职环境。与一般领导干部成长道路不同的是,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受制外部环境因素干扰较多,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受干部政策是否有利、组织要素是否良好、领导群体结构是否优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它们决定着年轻干部能否脱颖而出。其中,政策的起伏直接影响着年轻干部成长的数量、速度和质量;不同的组织要素决定着年轻干部成长的方向和成长的类型;优化的领导群体结构对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起到催化作用;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支持。
组织培养的影响。一个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除靠自身努力外,组织的培养非常重要。从组织的角度看,一个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从发现苗子,到适时放到一定的岗位平台锻炼,到及时的教育、鼓励和给予严格的管理、监督、严格要求,使其思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对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组织的教育培养和适时使用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外因。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只有在充分利用组织提供的良好外部环境、公平竞争环境、监督约束环境等,他的成长才会如虎添翼。
工作经历的影响。丰富的岗位经历是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必备要素。调查显示,有80%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经历是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其中,工作起点、工作岗位对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工作的起点、工作的岗位往往与工作的范围、工作标准、工作环境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而言,工作起点高,工作岗位较为关键的年轻干部,成长得就快一些;工作起点低、工作岗位较一般化的年轻干部,成长得就慢一些。但这种影响不是绝对的,要辩证地看这个问题。一方面,工作起点高、工作岗位好,对年轻干部个人素质、工作能力、领导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容易使年轻干部产生优越感,滋长骄傲情绪;另一方面,工作起点低、工作岗位差,对年轻干部的成长虽有不利因素,但同时却能使年轻干部经受磨练,激发进取心,不利因素又可能变成有利因素。因此,工作起点、工作岗位究竟对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关健要看年轻干部自身如何对待。
成长机遇的影响。所谓成长机遇就是一种良好的时机和境遇,是人的才能得以显示和发挥的机会。如同其它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一样,机遇也具有蕴藏期、显现表露期和消失转化期。因此,每个人都有发现机遇的可能,人们只有及时抓住它,才能借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机遇的出现又具有偶然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把握住,它只偏爱有准备的人。年轻干部在成长过程中,要想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必须培养一个“有准备的头脑”,即锻炼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科学的预见性。在肯定青年干部成长成才过程中机遇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机遇仅仅是一个外部条件,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还是取决于年轻干部的自身素质。如果一个年轻干部不具有良好的自身素质,机遇再多,也是难以抓住的。
社会关系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讲,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年轻干部在社会交往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社会知识,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从消极的方面讲,如果一个年轻干部把社会关系的作用庸俗化,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完全寄托在社会关系上,并以此作为个人成长成才的“捷径”,这对于年轻干部的成长不仅不利,而且十分有害。现实生活中少数人利用社会关系到处跑官要官,不仅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形象,同时也败坏了社会风气,为党纪国法所不容。因此,年轻干部对社会关系所起的作用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在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把有利的外部环境与自己的努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自己尽快成长成才。
(三)内外因的交互作用决定年轻干部成长结果
年轻干部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综合化、系统化的过程,它既包括内化过程,也包括外塑过程,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过程。尽管内外因在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但对年轻干部成长成才而言,二者都是应该重视的。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两方面,摆正内外因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防止将内因的决定作用绝对化,否认外因所起作用,又要防止片面夸大外因所起的作用,否认内因的决定作用,才能使年轻干部成长的速度和质量得到保证。因此,年轻干部要想健康成长,必须在充分运用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各项基本素质,缩小自身素质同社会现实需要之间的差距,通过实践,把自身成长成才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三、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培养和选拔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坚持以实践为本位,进行科学的培养锻炼,切实转变选人用人观念,加快选任工作步伐。
(一)转变选人用人观念
事实表明: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做得怎么样,关键取决于党委及组织部门特别是党委主要领导同志的决心,而领导者的决心来自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高度。因此,要使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在选人用人的观念上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最主要的是要确立和强化“三种意识”。
1、责任意识。第一,要牢固确立事业成败关键在人的观念。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八十年代,我们国家之所以能提前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战略目标,一个十分重要原因就是早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们遵循了邓小平同志关于领导干部“四化”的要求,及时地抓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提拔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地方发展的历史关键期,迫切需要造就一大批能够担当重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而我市领导干部队伍又处在整体性的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一批七十年代参加工作的领导干部在未来二三年内将相继退出领导岗位。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政治、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第二,要确立选人、用人、育人是领导者一种责任的观念。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者的责任,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邓小平指出,善于发现、团结、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一定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来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下大力气做好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要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纳入党委特别“一把手”的任期目标,考核一个党委特别是“一把手”的政绩不仅要看其是否有“造福一方”的工作成绩,还要看其是否有“育人一批”的用人业绩。如果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党委主要领导调离后,留下一大批优秀的干部,留下一个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要比盖几幢高楼,修几条马路,出几个数字宝贵得多,只有培养出优秀的年轻人才,事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第三,领导者要用宽广的胸怀来处理选人用人问题。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胸怀一定要宽广,要有政治家的风度,要抛弃一切成见选人,要超脱自我选人,要摒弃个人恩怨选人,要敢于使用比自己年轻的干部、比自己能干的干部,甚至是要用反对过自己的干部。
2、机遇意识。首先,应认识到使用干部与搞经济建设一样,也有机遇的问题。当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正面临着十分难得的机遇。一是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对年轻干部的配备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应该在调整干部时,多考虑县(局)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梯次配备,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二是在干部考核和调研过程中,各地各部门干部群众就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提了不少意见建议,大家对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思想更加统一。三是县(市)区领导班子在2010年面临换届,这正是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班子的极好时机。我们一定要像抓改革、抓发展一样,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力求经过二、三年的努力,使我市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其次,用干部要用当其时。一个人的才能发展过程就像一条抛物线,可以分为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处在上升,特别是发展到“最佳时期”,他的精力最充沛,创造力最强。如果能及时起用就能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获得较高的用人效益。因此,我们一定要确立“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耽误人才也是过错”的观念,要有唯恐埋没和耽误人才的惜才、怜才之心。必要的台阶和资历是干部积累领导经验所必需的,但选拔年轻干部应该做到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对看准了的苗子,要加大培养力度,要实行小步快跑的形式,对特别优秀的干部要敢于破格和越级提拔。
3、发展意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缺点,用干部要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一个干部只要基本素质好,本质好,就可以大胆地使用,不要求全责备。当前,要特别注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牢固确立领导经验来自实践,早压担子,早成长的观念。对此,邓小平同志已作过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他说,“有些同志担心年轻人经验不够,不能胜任。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经验够不够,只是比较而言„„。应该承认,现在一些中青年同志的知识,比我们那个时候并不少。经过的斗争考验少一点,领导经验少一点,这是客观条件造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放在那个位置上,他们就会逐步得到提高。”二是要注意防止把那些有知识,有才能,有见地,勇于发表意见,富有创新精神的干部说成“骄傲”。邓小平曾经说过,“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这个并不坏。三是要注意保护工作有闯劲,有改革开放精神,能把工作搞上去,但因经验不足有过某些失误或在小节、支流上有些缺点、毛病的干部。对他们的缺点、毛病要作具体分析,只要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就要大胆地把他们放到恰当的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敢于为他们说公道话。当然,对他们的缺点、毛病也不能迁就,要满腔热情地给予帮助,在使用当中帮助。听到一些反映,要及时地给他们指出来,帮助他们改进。
(二)加快选任工作步伐
1、要进一步明确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目标要求。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应该努力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改善年龄结构。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至少各有1名,要有一定数量40岁左右的正职;市直局级领导班子中要有一定数量40岁以下的正职。街道、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凡没有30岁左右的干部要抓紧配备,在县(市)区直单位,要有一定数量的30岁左右的党政正职。二是改善“三方面”(女干部、党外干部、少数民族)结构。在选拔年轻干部时,要注意选拔一定数量的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以保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合理结构。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要各配1名女干部,市直部门中有一半以上的领导班子至少选配1名女干部;县(市)区政府班子要有一名党外干部,市直有关部门也要配有党外干部;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和有关市直部门要配齐少数民族年轻干部。三是完善专业结构。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部门领导班子,应配备具有较强专业造诣的年轻领导人才。针对我市大发展快发展的目标要求,要特别注意培养选拔熟悉财政金融、外经外贸、资本运作、信息网络、城建城管、宣传文化、政治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年轻领导干部,使县级领导班子干部专业配置多元化。
2、严格按照标准选拔年轻干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必须坚持高标准,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科学文化水平高、组织领导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一是要坚持把革命化放在首位。重点看他们是否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否忠诚于马克思主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否具有强烈的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否具有改革创新精神;是否具有健康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受住名、利、权、色的考验。二是要重视对领导才能的全面考察。要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否知人善任,作风民主;是否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处理复杂矛盾、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否具有担任更高层次领导职务的发展潜力。三是要注重工作实绩。要看他们是否既重视当前,又考虑长远,勤奋工作,注重实效,不急功近利,不做表面文章,不虚报浮夸,在本职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四是要坚持群众公认。要看他们能否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否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在个别谈话和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意测验中得到多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3、制定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任务要落到实处,在一定时间内必须有一点硬性要求,要有过硬的措施作保证。一是定方案、列名单。党委组织部门应在推荐考察的基础上,尽快形成三份名单。一是近期可进班子的后备干部名单;二是79式(70年代出生、90年代大学毕业)适合担任区、县(市)党政一把手的干部名单;三是到2010年县(市)区换届时,年龄尚未超过35周岁的干部名单。在此基础上,尽快形成一个届中调整的方案,提交市委讨论决定。二是铺台阶、搭梯子。要切实解决目前领导班子中正职年轻干部少的问题,重视党政正职年轻领导干部的选拔。对于新进班子的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作为一把手人选培养的,应当适当往前排,也可以直接放到常务副职岗位上。对少数在下一级正职岗位上,尤其是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正职岗位上工作了几年,政绩突出、发展潜力比较大的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可以直接放在上一级党政常务副职岗位上。调整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实行进出同步,也可先进后出,待班子成员任职年龄到限或换届时再恢复到领导班子原职数。比较成熟的在届中调整时可以先进班子,尚不成熟,可以先安排县(市)区长助理职位,锻炼二年后,待换届时再安排进班子。三是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继续组织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跨地区交流。要加强市直机关和县(市)区干部的交流。当前,结合届中调整,可以从市直单位挑选一批35岁左右,素质好,学历高,有较大潜力的处级干部到县(市)区党政班子任职,担任副县(市)区长或常委。四是加大公开选拔干部的力度。公开选拔干部是促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有效形式,我市三次公开选拔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使公开选拔干部工作该制度化;选拔的对象和范围可以是一个单位的副职领导干部,也可以尝试对一些部门正职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对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可以面向全省甚至全国进行公开选拔。还可以面向一些特殊群体,如高校、企业,选拔一些急需的外经外贸、财政金融和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另外可以结合机构改革,推出整个班子的公开选拔,一些市直部门的领导班子特别是合并或新组建的也应该探索采取公开选拔的形式组建班子。
(三)改进教育管理方式
1、提高培训实效。一是进行比较系统理论培训。对年轻干部加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教育。要以各级党校为依托,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年轻后备干部普遍轮训一遍,时间不少于3个月。二是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党校教学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学员的思想、工作实际,着力提高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培养学员对理论的运用和对实际问题理论思考的能力,每期培训班都要确定一些专题,组织学员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研讨,既加深对理论本身的理解,又提高学员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课堂教学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员回到工作岗位,边工作,边调研,边思考,撰写体会文章,然后再进行研讨,以提高学习效果。三是要举办知识拓展班。要鼓励年轻干部通过自学提高学历层次,举办双休日各类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年轻领导干部的知识更新教育。要有计划选送40岁以下,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较好外语基础的中青年干部到境外、国外进行培训,掌握现代经济和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技能,熟悉国际运作规则和方式,为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准备一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四是要严格考学考纪。把学习知识与加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党校考核可实行双百分考核(即学习考试考核成绩100分和党性党风考核100分)。要把考核结果的前几名和后几名报市委组织部门备案,以增加学员学习的动力和压力。
2、强化实践锻炼。下基层锻炼和多岗位锻炼是培养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使年轻干部的加速成长,在实践锻炼上应加大力度。一是选送到复杂环境锻炼。坚持每两年从市级机关选派一批基本素质好,有培养前途,但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进行挂职锻炼,有的可以采取点名下派的形式,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把大批优秀年轻干部选送到企业,使他们在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经济活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素质。二是到市直综合部门进行上挂锻炼。坚持从县(市)区直机关、乡镇、街道和市直各专门部门选调年轻干部到市直综合部门挂职的做法,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政策水平和宏观思维、决策能力。这项工作可每两年进行一次。三是选派到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开发区和外省、市锻炼。经济发达地区集聚着大量的外商投资、外商独资和个体私营企业,集聚着为数众多的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集聚着大量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应坚持有计划从市级一些经济综合部门选派优秀的年轻干部到发达省区、市进行挂职锻炼。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实习和调研的时间也可以放到省级以上开发区,及时选送优秀年轻干部到那里学习甚至挂职锻炼。四是抽调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帮助他们熟悉、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和党内生活的基本规则,提高从政治、全局高度分析、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党性修养。
3、实行动态管理。一是滚动调整。根据后备干部培养目标和成熟程度把后备干部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近期可进班子的人员;第二层次为经过几年培养可进班子的人员;第三层次为中长期培养的人员。结合干部考察工作,实施动态管理。把第一层次作为班子平时调整和换届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将第二层次向第一层次、第三层次向第二层次根据成熟度的变化滚动调整及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调整,形成新一轮的后备干部分层名单。二是备用结合。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认真制定并执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的制度,根据后备干部的专业特点、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打破部门、系统和地区条块分割状况,实行全局统一调配,交流使用,使后备干部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找准位置,走上与自己德才素质相适应的领导岗位,最大限度地实现后备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建立与后备干部工作密切联系的领导班子合理配备的有关制度,明确规定中青年干部在各级领导班子中的合理比例,真正把备用结合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考核淘汰。对后备干部队伍原则上应每隔一年或两年进行一次考核调整,做到选优汰劣、优进劣出、好中选优、保持常数。实行最长备用期制度,对不同层次的后备干部分别规定最长备用期,在最长备用期内得不到提拔使用的,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不搞“终身制”,以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先进性。
(四)扩大后备干部来源
要确立大后备的思想。传统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以党政干部为主体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人才专业类别过少、专业面过窄的现象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拓宽思路,重新界定后备干部的范围,把后备干部的内涵拓展为包括传统专业在内的经济、法律、科技、外语、金融等各行各业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队伍,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求多元化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1、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各级领导干部一般都是由普通公务员逐步成长起来的,因此,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各级领导干部队伍的优劣。近几年来,因机构改革,公务员入口收紧,致使公务员队伍年龄呈老化趋势,素质提高不快。因此,要继续有计划地面向社会招考公务员,在录用上要从严,宁缺毋滥。要特别注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领导干部队伍紧缺专业公务员的录用。同时,注意发现他们中有潜质的优秀份子,做到早发现、早培养、早成才。
2、抓好选调生的培养选拔。选调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这是培养高素质年轻干部的“源头工程”,是今后年轻干部的重要来源,抓好这部分干部的培养选拔意义十分深远。除省委组织部每年分配给我们的名额以外,市里可直接到省内外高等院校去物色优秀应届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作为人才引进,可先放到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作,组织上进行跟踪了解,经过几年培养锻炼,对表现优秀的可以选拔到机关或直接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
3、抓好科级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建设。市、县机关科级干部是县级领导干部最主要的来源。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地方和部门中层干部的平均年龄比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还大,出现倒挂现象,这种情况势必制约县级领导班子的年轻化进程。应当采取一些果断措施:一是应明确规定,市级机关中层干部和县(市)区局(科)级干部中35岁左右的要占到30%。二是当前要特别注重培养选拔一批80年代出生,2000年代毕业,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县(市)区和市直单位中层干部队伍中来。
4、抓好企业年轻人才的发现培养。把企业作为领导干部成长的重要源头来抓,大力实施人才库工程,应该结合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对企业人才库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要建立起由企业优秀年轻高级管理人才组成的市级企业年轻高级人才库,把大批年纪轻、学历层次高、有专业特长的人员纳入年轻领导干部选拔视野。应该认真研究解决企业与县以上党政机关之间干部相互流动的体制问题,从而打破年轻干部从“学校”到“机关”,又从“机关”到“机关”的单一成长模式。
第五篇:探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探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把《决定》精神落到实处,进一步推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当前必须着力解决好以-
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着力突破四个误区,进一步增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误区之一,认识上的片面化。一是用孤立的眼光看待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对年龄条件比较注重,对思想政治素质条件相对来说重视不够;二是用片面的观点看待年轻干部,在选拔上顾虑重重,怕担风险。三是用局部的、眼前的需要来对待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误区之二,观念上的功利化。一是选人用人上的利益原则倾向。选人用人上的“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的深层动因或多或少地掺杂着部门和个人利益。二是受市场经济利益原则的影响,有的年轻干部把“从政”仅仅当作是谋利的一种手段,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缺乏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出现“理想追求虚化、政治信念淡化、生活行为享乐化”的倾向。
误区之三,心理上的极端化。有的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同发挥其他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对立起来,导致心态失衡,产生极端化的报怨和抵触情绪。也有部分年轻干部把个人努力与组织培养教育割裂开来,不能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自负倾向比较突出。
误区之四,价值上的扭曲化。一是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滋长了年轻干部的投机心理;少数年轻干部热衷于串门子,找**,拉关系,跑官要官;二是工作中的虚报浮夸之风诱发了年轻干部的漂浮作风;三是人际交往中的庸俗风气助长了年轻干部的享乐思想。由于年轻干部有文凭、年龄、政策优势,一些思想不纯的人对他们“捧着”、“护着”,影响了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
二、切实解决四个矛盾,不断提高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水平
(一)切实解决好集中选拔与素质优化的矛盾。目前年轻干部选拔工作有一定的突击性,加之没有真正建立起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使集中选拔的弊端益见突出。要解决集中选拔与素质优化之间的矛盾,应改变选任办法,变集中选拔为经常性、常规性选拔。
(二)切实解决好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与培养选拔模式单一性的矛盾。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在年轻干部的培养上,培养目标与培训内容不同步,很难做到备用、备录相结合。因此,既局限了选人用人视野,埋没了人才,又造成了被选上来的年轻干部在素质或能力上难以适应领导班子结构多层次的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应根据各级领导班子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使进入班子的年轻干部用其所长,人尽其才。
(三)切实解决好班子调整的周期性与选拔工作常规性的矛盾。领导班子调整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班子任期内,不能过分拘泥于班子的稳定,要结合班子的日常调整,注意选拔安排优秀年轻干部进班子,给优秀年轻干部压担子,搭舞台。同时,还可以采取设助理或见习岗位的办法,把平常选拔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放到一定的领导岗位上去锻炼,早压担子,等班子换届时,这些年轻干部就可以从容地走马上任,不致于造成大的断层。
(四)切实解决好对年轻干部素质要求的高标准与跟踪培养工作低水平的矛盾。目前,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中,对选拔上来的年轻干部的跟踪培养明显滞后,工作水平不高。
这就要求在对年轻干部大胆使用的同时,要制定优秀年轻干部提拔使用后继续培养教育的周密计划,不能一提了之。
三、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全力加快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步伐
(一)正确处理班子职数限制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关系,优先考虑优秀年轻干部进班子。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的需求扩充与职数供给量之间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会影响年轻干部的选拔质量和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改善。要使这个矛盾得到缓解,就要努力形成和保持各级领导班子的梯次年龄结构,使干部进退有序。
(二)正确处理任职台阶要求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关系,大胆破格提拔优秀年轻干部。在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中,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台阶”要求选拔年轻干部,可选择的对象十分有限,不利于形成领导班子的梯次年龄结构。去年,中央制定了《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并出台了《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对新一轮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进行了部署,为优秀年轻干部能被选拔上来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正确处理干部入口规定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关系,保证高素质人才进入干部队伍。近年来,一些低文化素质的人利用种种关系挤进干部队伍,严重制约了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坚持党政机关进人“凡进必考”的原则,同时,对报考对象要提出明确的学历要求,保证新进党政机关干部的高素质,改善党政机关干部队伍结构,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正确处理干部出口不畅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关系,尽可能为优秀年轻干部腾位子。目前,普遍存在的干部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干部“出口”不畅的现象,制约了年轻干部进领导班子。为此,要严格实行干部任期制。同时,要实行干部辞职、辞退制度,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决定》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落实领导班子选拔配备年轻干部的规定要求为关键,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保证一代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切实加强研究探索,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