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和职业技能培训交流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4 09:2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衢州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和职业技能培训交流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衢州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和职业技能培训交流汇报材料》。

第一篇:衢州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和职业技能培训交流汇报材料

衢州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和职业技能培训交流汇报材料

乌什县党政代表团:

尊敬的申书记及代表团成员,我就衢州市的就业再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一个汇报。

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发挥政策扶持功效,力促就业形势稳定。一是鼓励企业招用困难人员就业。贯彻落实《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衢政发„2009‟60号)及操作细则(衢市人劳就„2010‟91号)文件精神,鼓励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对企业缴纳部分的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实行全额补贴。二是对困难企业实施“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扶持政策。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对企业除养老保险外的四项保险费费率实行集中减征;出台《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衢市人劳就[2009]81号),各县(市、区)也纷纷出台文件,全市补贴企业543家,补贴人数17433人,补贴金额2514.86万元,其中市本级补贴企业12家,补贴人数2466人,补贴金额403.93万元。三是推行培训经费直补企业机制。为进一步提高企业开展员工职业能力培训积极性,探索职业培训补贴直补企业机制。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制定年度职工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包括培训专业、人数、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培训方法、目标、提取职业培训经费等,并报我局备案。我局相关职能科室对符合条件的培训进行审核、确认、审批,直接给予企业相关培训补贴。

(二)做实做强就业服务平台,延伸就业再就业工作网络。一是发挥四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我市市本级、县(市、区)、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建立乡镇(街道)公共就业服务平台106个、农村(社区)个公共就业服务平台1768个,工作人员队伍1918人。为基层群众提供零距离面对面的全方位就业再就业服务。重点抓好乡镇(街道)社区(村)就业服务联络员、企业招工信息联络员(人事干部)、外来务工带头人联络员三支队伍,有效发挥联系沟通的桥梁作用。二是发挥网络服务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衢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衢州就业网、衢州人才网、衢州就业QQ群等网络服务平台作用,及时了解企业招工用工需求,做好网上招聘等相关服务工作。按照服务平台建到哪里,信息网络延伸到哪里的要求,衢州作为浙江省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试点城市,到2011年8月底,衢州市劳动力市场信息四级网络共469个网点联通运行,配备劳动保障专用电脑906台,打印机204台,LED电子屏幕77块,市本级累计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部使用统一管理软件,与上一级就业部门实现联网;农村社区使用统一管理软件、与上一级就业、社保1411个,占已建农村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总数的80.6%。三是发挥与企业动态联系机制作用。我局各处室、下属单位工作人员每年都对市本级企业专门进行分组走访调研,宣传就业政策,了解企业需求,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建立了人劳部门与企业的动态联系机制,编订了衢州市企业用工信息联络员名册,为缓解企业招工难,互通信息开展服务。

(三)建立健全三大监测网络,夯实就业工作基础。就业数据是反映就业发展状况的信息窗和晴雨表,是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我市坚持充分发挥就业信息监测、失业动态监测、企业用工监测三大监测作用,为准确研判就业形势、制定就业政策提供依据。一是要按照人社部、省厅统一要求做好就业信息监测试点工作。按照数据采集要求,输入全市四级联网公共就业信息系统,实现就业数据实时上报、实时监测。建立并夯实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准确掌握全市劳动力资源状况、主要分布、动态变化等,引导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二是失业动态监测。目前我市建立了对230家企业59833名就业人员的动态监测制度,监测企业分布20个门类,监测范围实现市区行政区域全覆盖,为更好地掌握市区支柱性产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企业员工增员减员情况提供依据。三是企业用工监测。从2011年7月起,我市启动百家企业用工情况监测上报制度。全市采集规上企业46家、规下企业54家,员工总数分别为19555人、4856人。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有效对比和分析,围绕就业工作存在的热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各类调研活动,如《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企业用工形势分析及对策》、《公益性岗位开发》等调研,为领导决策和职能部门出台相关就业政策提供依据。

(四)不断加强公共职介工作力度,服务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一是做大做强每年正月十三春季人力资源交流大会和8〃8人才交流大会招聘品牌。这两个招聘品牌,随着宣传力度和组织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已经成为衢州人力资源和人才交流的盛会,更是辐射江西等周边地区人才集聚的盛会。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三的交流大会自2003年举办至今已有9年,今年共有619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35106个,意向成交19653人,为历年来规模最大成效最明显的一次。二是发挥每周六人才招聘日、每月15日开发区招聘会和每月28日劳务集市日作用,精心组织精心谋划,以每月固定日期举办招聘活动的形式,为企业临时性缺工和劳动者求职搭建平台。三是举办企业招工专场招聘会,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对规模以上企业特别是招商引资企业,主动对接,上门服务。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招商引资企业,我们采取主动上门服务,集全市之力为企业招工做好服务。

(五)积极开展三大招工工程,为企业用工广开渠道。一是积极开展外省市劳务合作工程。每年春节期间,在国道、车站等人员流动密集地设立服务点,宣传衢州经济发展概况、企业招工用工条件,吸引过往农民工到衢州就业创业。积极与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外省市劳动就业部门联系,按照“稳定、管用、有效”的原则,在江西、安徽、甘肃、云贵川和青海等地,建立我市劳动力外招基地25个,累计引进各类技工人才10672人。市本级及各县(市、区)每年分别组织企业赴外省市开展校企对接及劳务对接活动,广泛宣传衢州生活工作环境、企业待遇文化,为我市引进了一大批素质较好的普工和技术工人。二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程。建立本地企业和本地职技院校岗位对接基地,如市本级以衢州中专、市技工学校为主与元立公司、煤机厂、开山集团、浙江开关厂等企业建立联合培训办班基地,毕业生优先推荐合作企业;开展校企对接座谈会,每年举办“校企对接专场招聘会”,既培育了毕业生就业市场,又使用人单位招聘到自己急需的毕业生。通过合作办班等形式推进本地企业与外地学校的对接合作,吸引外地职校毕业生来衢就业,如常山轴承企业与河南洛阳轴承学校联合办班、开山集团与山东荷泽技术学院、广西桂林航天专科学校建立长期招工合作关系等。三是积极实施回归就业工程。衢州是劳动力输出大市,为缓解企业熟练技能工人短缺问题,全市人力社保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就业创业上。利用春节回家过年期间,举办外出人士座谈会等形式,宣传衢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就业创业政策,把衢州经济发展情况和企业用工信息送到外出务工人员手中,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六)以创建活动为抓手,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再上台阶。一是开展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创业创新,富民强市”的总战略,我市从2010年开始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建立五大体系,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组建创业指导专家团,开通创业指导服务网,举办创业文化周、创业项目征集展示及推荐、创业项目评选洽谈、创业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形成了“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全民自主创业”的良好创业氛围。二是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建立社区就业超市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帮扶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就业困难人员得到妥善安臵。全市67个社区全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并达标,其中4个社区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三是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村活动。我市自2009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以来,创建村村村成立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劳动力资源数据调查、失业人员情况调查、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等各项工作并建立相关台帐资料。充分就业村的创建,使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零距离、规范化、全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共享公共就业社会化管理成果。2010年,全市创建充分就业村767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0%左右,共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9858人次,开展职业介绍10798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3268个,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达95%以上。

(七)利用各类宣传媒介,促进就业工作深入人心。一是通过自身的宣传媒介,加大对就业再就业政策及工作动态的宣传力度。除利用衢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衢州就业网、创业指导服务网、各级公共就业服务窗口宣传就业政策外,为方便与企业实时在线交流服务,衢州就业局在2007年8月全国首创建立“衢州就业44594366QQ群”(现改为衢就工企联盟群),包含工企群2个、商务群3个、中小企业群1个、创业群1个,会员人数达1200余人。二是通过与衢州电视台、衢州日报、衢州晚报、农家报、衢州电台、衢州新闻网等新闻媒体合作,通过就业快车道、就业之声等就业专栏节目,对就业政策、就业形势进行解读宣传,对有关劳务招聘信息进行广泛宣传发动。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的招工信息,我们还通过在固定宣传牌上张贴大型海报予以免费宣传,全方位的服务举措一直以来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三是拓宽宣传渠道,与电信114号码百事通开通了就业求职招聘信息查询平台;与移动12580开展合作,免费向移动用户发送求职招聘信息,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仅电信114号码百事通,自今年2月初开通以来,共收集有需求企业234家,求职登记 5677人次,接受信息查询175443 条(人次)。

另外,按照“少数民族普通高校毕业生对口援疆省市培养计划”,我市将接收培养28名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目前我局已经基本落实了食宿地点,计划放在市委党校。培养地点计划安排在柯城区的荷花街道和新新街道,衢江区的浮石街道和樟潭街道,两个区各安排14名。

二、经验交流。

回顾几年来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实践,我们的经验和体会是,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必须把握好“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工业立市”主战略,服务工业立市主战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着力扩大就业容量和就业渠道,实现了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市劳动者就业再就业的主渠道。

二是坚持把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重点帮扶相结合作为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的基本策略。一方面,我们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机制,从过去的包揽就业转变为依法监管和调控人力资源市场,积极引导失业人员通过市场实现就业。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加强了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完善了集基本生活保障、岗位开发、职业培训、就业援助为一体的就业困难群体长效帮扶机制。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作为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深入开展以优质高效服务、办事公开透明、监督机制完善等为内容的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推动各类服务窗口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意识逐步增强,就业服务环境明显改善。民办就业服务机构信用等级评定逐步完善,监管得到加强。

四是坚持把建立就业工作与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相结合作为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的基本原则。我们着力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办法,规定下岗失业人员不论以何种形式实现再就业,都要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为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以多种方式实现就业再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是坚持把建立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作为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的重要推力。我市建立了由分管市长牵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20个部门组成的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将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动机制。同时,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宣传,让全社会了解支持就业再就业政策,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衢州市人力社保局认真履行职业技能培训职责,深入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构筑培训平台,健全培训体系,拓展鉴定领域,有效地推进了我市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培训技能人才22.13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1.64万人,其中获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18.63万人。技能人才队伍的壮大有力地推动了本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围绕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台了不少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文件,逐步健全和完善了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例如,我们通过企业技术蓝领培训、企业紧缺工种培训、企业高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企业职工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培养企业技能人才;通过“企业订单、培训机构出单、农民点单、政府买单”的四单培训方式开展紧缺工种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劳务技能培训。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了一大批适应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全市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数量和比例有了明显提高,初步建立起以中级工为主体、高级工以上为骨干的技能人才队伍。

(二)建立灵活的技术蓝领和紧缺工种培训方式。针对不同对象的需求,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办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一是与学校企业联合办班,充分依托学校和企业的师资,以及场地、教室、设备等硬件设施,采取外聘教师,租用设施的办法,举办企业在岗技术蓝领培训班。二是学校培训,对岗前培训及设备要求高的工种,具体教学任务委托相关学校承担。三是企业培训,对金属加工、纺织等专业性较强的工种,采取由企业组织培训、送外地培训或聘请学校、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企业上课的形式进行。同时,我们每年都会深入企业开展用工需求调研,了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技能人才培训、人才结构、紧缺工种和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方向,公布当年度紧缺工种目录,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企业需求。“十一五”期间,共举办技术蓝领培训班686期,培训企业在岗技术工人38511人,开展紧缺工种培训89710人,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建立全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一是政策支持。对当年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分别给予500元、800元、1000元的补贴。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的奖励机制,鼓励校企合作,形成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极大地激励了一线职工学技能的积极性。二是开展高技能人才企业自主评价。在2009年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扩大企业内高技能人才评价范围,2010年在机械、纺织、电子、水泥选择规模大、用工规范的企业开展企业内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在执行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生产现场的能力考核和工作成果的业绩评定等办法产生高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三是广泛开展技能竞赛。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考核、选拔机制,“十一五”期间,联合总工会、教育局、质监局、旅游局、市经济开发区、团市委等部门陆续开展了72 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竞赛,全市共有3000余名技能人才参加市级技能竞赛,30000余名职工参加了各类技能比武,2000余人通过竞赛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我们今年就刚刚举办了第三届职工技能运动会,开展了普通车工、数控铣工、钳工、网络管理员等工种的技能竞赛,效果很好。部分选手选送到省里参加全省职业技能竞赛,其中车工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四是积极营造重视高技能人才的氛围。各县(市、区)先后开展了“十大技能人才”的评选活动,2006年首次将高技能人才列入衢州市拨尖人才评选范围;2008年开展了“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活动。今年省里也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展了一系列高技能人才评选活动,我们根据省里要求,组织推荐了省钱江技能大奖候选人和省首席技师候选人,申报了4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此外,开展了衢州市首届首次技师评选活动,对象为本市各级各类所有制经济、社会组织中具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在本市生产一线岗位上工作满2年以上且仍直接从事技能工作,有良好职业道德、高超技能水平、丰富实践经验、贡献特别突出,在我市本行业、领域中影响较大、得到广泛认可的优秀高技能人才。衢州市首席技师评选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评选10名。对获选的选手授予“衢州市首席技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目前评选活动正在组织报名中,很多高技能人才都积极报名。

(四)建立规范的职业培训和鉴定机构管理。全市目前有技工院校4家,民办职业培训学校38家,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设立、审批、管理我们都有规范的制度。这几年来,本市的职业技能鉴定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扩大,鉴定人数从八十年代的几千人上升到2010年的46605人。截止目前,全市已建立职业技能鉴定中心5家、职业技能鉴定所7家、职业技能鉴定站18家,鉴定工种300余个,考评员队伍375人,形成了多层次、多工种、多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网络体系,进一步扩大了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面。为保证鉴定工作的公正性,我市对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考评员的考德考风教育和现场考核鉴定的监管。开展衢州市职业技能培训定点培训机构认定工作,全市确定42家定点培训机构。

二、经验交流。

经过几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践,我们的经验和体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经过总体规划,“十二五”时期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将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促进就业再就业为目标,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宗旨,加快建设一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队伍,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到2015年,我市将建成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3所,优质特色校2所,国家级重点职校达到8所。省市级示范专业基础上,建成省特色专业和新兴专业达5个,省骨干专业达5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5个,全市中职学校在校生保持在4万人左右,职校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85%。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企业在岗职工培训力度,积极推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培训,努力为失业人员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全市每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5000人次,到2015年全市技能人才达到25万人,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比例达到技术工人总数的22.3%以上。

第二篇:就业再就业交流会汇报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工作目标,想了很多法子,做了许多努力,现就我县上半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上半年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及措施。

(一)、上半年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截止6月底,全县新增就业人员6567人,占全年目标的91.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72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15.2%;其中,“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人数1120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二)、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后,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县领导班子会议,明确了职责。随后,迅速召开了全县劳动保障工作会议,对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有关部门立即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抓好落实。我县把就业再就业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各有关单位鉴定了责任状,定期考核,随时监督。4月份,调整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班子,把几名年轻有为、干事创业的优秀干部充实到了劳动保障局领导岗位上。上半年,在县财政十分吃紧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落实就业再就业资金,并更换了我县劳动保障系统的办公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进一步宣传和落实再就业政策。

我县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一是通过举办咨询会、发放“明白卡”进行宣传,二是通过招聘会进行宣传;三是借助新闻媒体和网络,大张旗鼓地宣传国家、省、市就业再就业政策;四是开展了“送政策上门”服务活动,上半年累计发放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资料20000余份,并开通了政策咨询热线,随时为群众答疑解惑。

在落实政策上,我县依据国家、省、市现行再就业优惠政策,制定出再就业扶持资金需求计划,建立了就业和再就业专项资金监督办法等一系列符合本地特点且操作性强的延伸性保障措施。1—6月份,我县发放《再就业优惠证》470个;享受社保补贴的840人,补贴金额59.8万元;享受岗位补贴的410人,补贴金额57.46万元;免费培训1600人;免费职业介绍2782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76万元。我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形式更加灵活,从总体上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四)、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一是通过税收减免和保险补贴的方式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就业容量; 二是积极开发机关事业单位后勤保障等公益性岗位,安置“4050”人员,政府适当拿出一笔资金用于这批职工的岗位补贴和保险补贴;三是鼓励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等多种形式实现再就业。

(五)、深入开展“创劳务输出品牌、促劳务经济发展”活动。截止6月底,全县实现劳动力转移27.3万人,占年总目标的101%,其中劳务输出14.7万人,完成市下达总任务的98%,劳动力就地转移12.6万人,占年任务目标的105%。6个月实现劳务输出劳务收入4.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为16.7%。建立和巩固驻外办事处23个,其中今年在上海、山东新建2个。

(六)、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就业服务。一是利用紧紧抓住国家推行“金保工程”的机遇,建立了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数据库、未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数据库、办理再就业优惠证数据库、办理小额担保贷款数据库、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扶持政策数据库、个体经营享受扶持政策数据库等6个数据库。并设置了六本台帐(下岗失业人员、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用人单位、求职安置、职业培训、动态管理)。二是依托七个劳动保障事务所,做到了“五清”,即家庭状况清、收入情况清、就业愿望清、技能水平清、安置去向清。

(七)、坚持就业导向,强化职业培训。今年上半年,我县加大了培训力度,确定再就业培训学校9所,专业设置有厨师、面点、美容美发、按摩、装饰装璜、驾驶等,通过培训,极大地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截止6月底,培训人员1600人,有1300人通过再就业培训走上了工作岗位。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部门之间联动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这几年,省、市和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围绕推进再就业工作制定推出了一些优惠和帮扶政策,并带头减费、免费。但由于政策是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制定,而政策具体内容涉及到各有关部门的利益,一旦遇到问题和矛盾时,劳动保障部门的协调与组织能力就显得比较薄弱,使一些优惠政策和办法在落实上打了折扣、或拖延了办理时间。

2、“4050”人员就业难度增大。“4050”由于年龄偏

大,文化程度较低,就业技能单一,就业机会减少,就业难度增大。

3、再就业资金缺口严重,社会就业压力进一步扩大,再就业援助工作进展缓慢,公益性岗位开发难度较大。

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下半年将采取的推进措施。

(一)、加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协调配合。对涉及到再就业优惠政策的有关部门,要加

强协调配合,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要动员企业、人民团体等社会各界的力量,来献岗位、献计策、献爱心,共同做好再就业工作。

(二)、拓宽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的领域和渠道。一是在民营企业岗位开发有新的进展,争取在招工用人较多的民营企业中建立起就业基地,由劳动局授牌,并逐年发展扩大。二是在自谋职业开发岗位有新的进展。要通过政策推动,资金拉动,典型带动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推动自谋职业的全面开展。

(三)、进一步做好“4050”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就帮扶范围来讲,要在普遍解决好“4050”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夫妻双方失业、一户两代人失业、单亲扶养子女失业人员这三类就业困难家庭身上,摸清底数,确定帮扶目标,完善制度,建立机制,争取取得一定成效;在就业安置范围上,要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和使用办法,对财政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岗位、社区公益性岗位、医院等使用的后勤服务性辅助岗位出现空缺和新增岗位,实行用人申报制度,确保就业困难群体优先。

(四)、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措施是以市场职介、劳务输出为基础,搞活市场,要争取做到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每1月组织一次小型交流会活动,县劳动就业处每半月举办一次小型交流会活动。

(五)、进一步搞好劳务输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重点是品牌资源的整合,要按照工种、岗位把外出人员整合到一起,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确定1-2个品牌,实行劳动力资源的整合和匹配。

四、对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应以政策为主线,形成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建议财政部门在落实资金项目上要保证再就业专项资金的投入逐年上升;税务机关在认真执行国家减免税收优惠政策,要进一步放宽社区服务业的扶持范围;工商部门对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要简化手续,减免相关费用。

(二)、切实抓住安阳市建设豫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契机,用好用活相关扶持政策,通过优惠政策引导鼓励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免费、减税来兑现相应政策,充分发挥他们对就业再就业的拉动作用。

(三)、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要充分利用辖区内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阵地,利用全社会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转岗培训,不断提高下岗人员的技能,并从思想认识上转变就业观念。

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初,我市召开这次就业再就业工作交流会,对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作出的就业再就业决策进行部署安排,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认真领会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的有效做法,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切实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推动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更大发展。

第三篇:关于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的汇报材料

关于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公司是一个有 名员工和15年历史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民营企业,也是拉萨市农牧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我公司按照“抓重点、夯基础、促发展、上台阶”的发展方向,在加快企业发展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安置当地的农牧民群众,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我就企业的基本情况及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有关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及现状

公司于1997年4月成立,其前身为西藏信通工贸有限公司,XX年因组建企业集团更名为 有限公司。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紧紧围绕自治区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遵循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一家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集团企业。公司资产总额近3亿元,员工700余人,85%以上的职工原身份是拉萨市周边县区的农牧民群众和待业青年。经营范围涉及建材制造业、医药研制业、旅 游服务业、纺织业、建筑业和草原保护业。目前,集团拥有8家下属企业。

自XX年以来,公司连续多年被授予区、市两级“纳税大户”、“优秀民营企业”、“就业再就业先进单位”、“农牧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吸收农牧民就业转移先进集体”、“工业经济八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企业就业再就业情况

目前,我公司共有就业人员712人,员工主要来源于大专院校、职业学校和社会青年,其中85%是来自 周边县区的农牧民群众和待业青年,年平均工资为 元,公司每年为他们支付工资1538余万元。公司下属企业水泥公司的员工90%来自曲水县聂当乡的农牧民群众。公司下属企业西藏金哈达药业公司的在职员工也以具有藏医药专业知识及藏医药背景的农牧民待业青年居多。

三、企业参与社会保险情况

“员工是我们企业最大的生产力。”近年来,我公司在加快发展、提高效益的同时,坚持以保障和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为出发点,稳步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从而构建和谐企业关系,创造和谐企业氛围。

我公司在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尽可能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这些工作应该走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前面。目前,员工的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60%,水泥公司由于行业原因,工伤 参保率达到100%,其他企业工伤参保率超过60%。药业公司、水泥公司的大部分员工由于来自拉萨市及周边县区的农牧民群众及待业青年,已经就地参加了医保和社保,部分员工不愿参加企业的养老保险,致使参保范围无法实现全员化。由于企业的一些实际情况,企业在参与其他保险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跟进,这些工作正在逐步健全。

四、主要做法

1、加强针对性培训,提高员工就业的能力

针对大部分员工学历偏低、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的情况,集团下属水泥厂、药业公司每年通常利用大修期间和生产淡季,组织除大修以外的员工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期原则上为一个月,培训期间按岗位基础工资的标准发放生活费,从而提高员工的就业能力,满足了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2、构建内部人力资源部门,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

根据公司实际经营生产的需要,各子公司组建了内部人力资源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为企业提供岗位需求信息,为用人单位发布人员招聘信息。并通过内部招聘、对外招聘渠道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

3、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工作,力促企业管理提升。

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员工思想工作的重要保证。公司坚持以党建带团建的模式,依托党建的良好基础,借鉴成型经验,来促进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公司从抓学习、抓 制度、抓管理入手,建立健全了规则制度,开展团员青年思想教育工作。针对团员青年们思想活跃、一腔热情、三分热血、吃苦耐劳意识淡薄的特点,公司团组织积极开展“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人生观”教育,经常性的组织团员青年学习先进人物,写出学习体会,进行学习讨论。通过这些教育,使青年团员在思想上有提高,使他们增强了爱岗敬业,争创优秀的意识。

4、开展主题活动,培养企业优秀人才。

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公司积极拓展员工实践舞台,先后组织团员开展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组织职工学技术、学知识、学管理,争先创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歌咏比赛、演唱会,同时企业还开展“五•四”职工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活动,通过活动增加他们的兴趣感,并把火热的激情化作工作的动力。水泥公司包装车间劳动强度最大,年轻人开始干这项工作都有厌倦情绪,经过传、帮、带,青年人都把工作看成是贡献力量的平台,现在这个车间基本每年都被评为先进班组。青年人有激情,但是思想波动大。针对这种情况,公司组织“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的专题培训活动,让员工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大家都受到心灵上的震撼,都踊跃表态要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回报企业。目前,“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已成为每一个 人的自觉行动。

我公司能够持续、稳健发展,受惠于国家的好政策,得益于社会各界的支持,感恩于金哈达人的智慧,致力于明确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将满怀对国家感恩、对社会回馈、对责任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建设“百年老店”和上市公司为发展方向,以解决农牧民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构建和谐西藏、和谐社会为己任,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实现公司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四篇:全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交流材料

积极探索 努力创新 不断推动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XX市妇联 XXX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组织把帮助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推动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发挥系统优势、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效。

一、立足市情,着眼长远,推动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发展

为准确把握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的现状、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年,市妇联组织课题组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我市部分乡镇、村社、社区和企事业单位,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等途径,获取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实证的分析与研究,基本掌握了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一方面,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妇女流动加速,就业需求强劲,就业空间扩大;另一方面,受主客观因素制约,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面临着诸多矛盾与问题,集中表现在“三多三少”。“三多”即城乡富余妇女劳动力多,失业失地的“4050”妇女多,文化技能普遍缺失和单一的妇女多;“三少”即愿意离土离乡离家的妇女少,愿意从事第三产业特别是家政服务业的妇女少,愿意吸纳大龄妇女就业的用工单位少。

妇女的现实需求就是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妇女就业再就业面临的难题就是我们工作新的课题。通过分析市情,吃透市情,各级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市妇联紧紧抓住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难,特别是“4050”妇女就业再就业这一主要矛盾,提出“组织带动、层层促动、整体联动”的工作思路,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人事局等部门研究制定促进我市妇女就业再就业的五年工作规划与推进计划,集系统之力,全力推动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发展。

二、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开辟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新途径

(一)打造“家政”品牌,实施重点突破

针对我市存在的“三多三少”实情,我们把解决“4050”妇女就业再就业作为推动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牛鼻子”。近年来,通过单独率团或联合组团,三上深圳、两上北京、一上广州考察了解当地劳务市场与用工市场,和当地妇女组织及部分用工单位广泛接触和交流,初步掌握当前家政服务业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家政服务员特别是优秀的家政服务员供求相对短缺这一基本矛盾。通过分析论证,我们认为:一是家政服务业市场容量大,需求层次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比较适合我市“4050”妇女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二是妇联“娘家人”的独特地位,使妇联较容易赢得妇女群众的支持与信赖,便于组织群众与发动群众;三是妇联具有较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特别是在与妇女群众进行沟通、交流、联系等方面具有传统优势,便于工作的层层推动;四是必须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品牌含金量,用“品牌”聚集人气,整合资源并拓宽家政市场。通过分析论证,进一步理清了思路,进一步坚定了各级打造打响“XX妹子”家政品牌,走“培训——输送——跟踪管理”一体化服务的路子,实现以“XX妹子”带动并促进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的信心与决心。市妇联随即与北京市“三八”家政公司及深圳市“三八”家政公司达成家政服务员定向输送的长期合作协议。省“川妹子”工程启动后,又及时把“XX妹子”纳入“川妹子”序列。

(二)发挥自身优势,注舆论带动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4050”人员普遍存在的“三个放不下”心结,即一是面子放不下;二是家里放不下;三是权益保障放不下的问题。去年以来,我市各级妇联组织挖掘组织潜能,利用妇联在群众心目中特有的公信力与感召力,借助妇联健全的组织体系与工作体系,上下联动合力推动。一是组织小分队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深入宣传;二是抓住赶集、重要节庆日、大型集会等契机,采取文艺表演、专题讲座、专家咨询、典型宣讲等方式深入宣传;三是发挥XX主流媒体与“XX女性网站”的宣传放大效应深入宣传。在宣传动员中,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把宣传动员与促进妇女就业观念的转变结合起来,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讲结合起来,与《两纲》宣传结合起来。仅今年6至7月,在“川妹子”招生过程中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万余份,在市级媒体和网站上刊载相关信息和报道56篇(条),举办专题讲座30余场,催生了“家政小天地,就业大舞台”、“家政服务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等就业理念的形成,营造了鼓励支持妇女从事家政行业的积极舆论环境。今年6月,我市报名参加“川妹子”家政服务培训班的妇女就达150余名,首次实现报名人数大大超过应招名额的局面,初步扭转了过去家政服务输出组织动员难、稳定输出难等被动局面。同时,参与首期家政服务员培训班的34名学员中,“4050”人员占60%以上。

(三)完善运行机制,注重规范管理

做好推动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特别是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工作,机制建设是关键。经过总结、思考与探索,我们着力构建了三项机制。一是培养机制。今年,借助省上打造“川妹子”品牌的势头,市妇联借力而行、乘势而上,争取市委、市政府解决了市妇联抓家政培训无阵地、无经费、无教材等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批示、亲自过问,协调解决了家政培训的专门场地,划拔专项工作经费。目前,XX市妇女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即将正式挂牌成立。自编培训教材正在酝酿之中。同时,我们积极探索集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为一体,观念引导与素养提高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并在首批“川妹子”培训中进行了初步尝试。首批“川妹子”培训班学员经过20天集中正规培训培训已全部结业。二是政策机制。市妇联争取到与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联合对家政服务员进行资格认证并颁发中级家政服务员资格证书的政策。这为妇联争取主动,拓展家政服务市场,提高家政培训质量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工作机制。注重建立稳定、通畅、高效的快速输送通道。今年七月,输送到北京的34名“川妹子”仅一天半时间,就全部实现就业与再就业。其次,注重实施动态管理。为了让家政服务员走得放心、干得安心,各级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家政服务员个人档案,努力做好与家政服务员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与协调维权等具体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解决了后顾之忧。

(四)整合社会资源,注重协调推动

妇联关起门来搞家政肯定行不通。近年来,市妇联一方面抓系统内资源的整合,通过纳入目标管理,支持一定工作经费,给予正面激励等举措,调动各级妇联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抓系统外资源的整合,即把巾帼文明岗、妇女法律援助站、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等资源纳入支持帮助系统,为家政服务培训与输出提供便利条件。我市首批“川妹子”家政服务员培训班的全部技能培训课都由上述部门和集体无偿承担,既树立了上述部门良好的公众形象,又解决了市妇联抓家政培训的实际困难,为市妇联实施“三包四免”(即包体检、包培训、包输送,免体检费、免培训费、免路费、免培训期间的食宿费)创造条件,取得多赢的工作效果。

三、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实现我市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新突破

近年来,在省妇联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各级的共同努力,市妇联先后输送五批家政服务员到深圳,一批家政服务员到北京,全市各级累计输送家政服务员300余人次。解决了部分妇女就业再就业的难题。我市的家政工作,各级党政极为关注,社会反响比较强烈,辐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特别是首批“川妹子”成功输送后,报名参加家政培训的小高潮及“搞家政,找妇联”逐步形成。

当然,抓家政培训与输出,仅仅是妇联工作的一部分,仅仅是妇联推动我市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要实现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新突破,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就我市而言,一是要把就业与创业结合起来。依托市妇女培训基地,针对不同层次妇女的就业愿望与创业需求,实施分类指导与分类培训,引入“SYB”创业培训,在更新观念、提升素养与培养能力上着力。二是要把典型引导与政策引导结合起来。既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市妇女就业创业典型,树立身边的榜样与标杆,又要争取政府制定出台有利于妇女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如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给予创业妇女资金扶持,建立我市妇女就业创业培训专项基金等。三是要把组织推动与社会联动结合起来。要推动促进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成为党政行为与社会行为,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妇女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支持妇女就业创业工作的初始阶段,采取“包”起来的方式,如我市在实施“川妹子”工程中的“三包四免”方式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要真正帮助更多妇女实现就业与再就业,必须紧紧抓住“二头”,即一头紧紧抓住市场,走“培训市场化,输出市场化”的路子;一头紧紧抓住政府,争取政府对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更进一步支持,才能实现以“家政”为龙头,带动全市妇女就业创业工作全面深化的目标。四是要把推动妇女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与妇联的其他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工作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推动妇联整体工作的全面活跃。

第五篇:职业技能培训及就业情况汇报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职业技能培训及就业情况汇报

自2005年以来,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培训就业工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上级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富民为主题、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严格管理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狠抓培训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促进了我县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广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推动了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主要工作:

一、培训就业基本情况

自2005年来,职业技能培训共计培训 人。其中农民工培训人,就业再就业培训人,创业培训人。通过培训,人实现了就业。开发就业岗位个,安臵人就业。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局领导对职业技能培训及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为了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推荐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由局长亲自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培训就业相关工作人员为组员,下设办公室在劳动就业服务 1

中心,由就业中心任办公室主任,形成了工作相互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二)落实目标,明确责任。

为了明确目标,强化责任,把培训就业工作落到

实处,培训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职业技能培训站(学校)达成共识,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下发文件,进一步加强对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确保培训就业工作顺利进

行。

(三)广泛宣传,形成舆论。

利用专门时间,采取召开会议、张贴标语、电视

广告等宣传形式,广泛宣传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并对广大未就业人员择业观进行了正确引导,既让他们知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好处及其优惠政策,推荐就业的安全性,又了解职业技能培训后的相关岗位、就业去向,激发了广大未就业人员自愿参加学习,勇于外出创业,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四)整合力量,狠抓培训就业。

我县求职者普遍存在自身素质较低的情况,一方面是有大量人员难以就业,另一方面却是好多用人单位招不到适合本单位需求的员工,为解决这个两难问题,我县职业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把加快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作为我们工

作之重,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各类未就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整合培训机构力量,实行部门学校配合、校企联合,围绕培训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做好文章,改革教学模式,科学设臵专业,大力开展各类未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多方协调,一是通过与企业和用工单位联系合作、购买公益性岗位、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就业安臵、劳务输出等方式开发就业岗位,为培训合格人员创造寻找就业岗位。从2005年至今,共开发就业岗位个;二是广开就业渠道。通过县劳动力市场和春季、秋季、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援助月活动等形式,组织学员参加现场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保证了就业学员的就业稳定性

(五)规范劳动力市场,维护劳动者权益。

加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活动,加强对各类职业中介机构职业介绍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违法乱纪行为,规范劳动力市场,为求职人员提供安全、有序、放心的就业环境。

下载衢州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和职业技能培训交流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衢州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和职业技能培训交流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卫生工作和国防教育汇报材料

    学校卫生工作和国防教育汇报材料 新的学期,我校卫生工作和国防教育工作始终以贯彻、落实上级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切实抓好健康教育活动,搞......

    2011.5卫生工作和国防教育汇报

    槐树庄小学 学校卫生工作和国防教育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上午好! 首先,对各位亲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和最热烈地欢迎。 槐树庄小学位于阜平县城南7公里处的槐......

    最近的工作和生活汇报

    最近每天的工作都是满满的.唉~因为每天工作量很大,所以经常第二天都想不起来前一天拍了什么内容.本来是想通过拍戏背词练习记忆力的,结果健忘证却更厉害了.我在戏里叫一支......

    XXXXX2014-2015年职业技能培训及“80、90后”就业培训汇报材料

    XXX县2014-2015年职业技能培训及“80、90后” 就业培训汇报材料 近年来,XXX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80、90后”人员培训就业工作,不断完善就业服务......

    供水调度工职业技能培训

    供水调度工职业技能培训 一、供水调度原则: 1、优先满足城乡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及环境用水。 2、以地表水为主,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形成稳定经济和科学的供水模式......

    铝电解工职业技能培训教案

    铝电解工职业技能培训教案(初级工) 本次培训主要内容 一、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二、铝电解生产基础知识 三、电解槽通电、焙烧、启动 四、预焙阳极电解槽换阳极作业一、安全生产......

    关于莘闵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再就业培训调查报告

    关于莘闵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再就业培训调查 报告 为了积极响应上海市再就业培训工作三年计划,应对金融危机可能给我区企业职工带来的影响,最近,莘闵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由杨怀西和林......

    2009(简介)评估工作和自我评估结果汇报

    强化学校质量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近年来,在市教育局、镇教办的直接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学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我校先后被评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