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学院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概要
在学院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杨向群
(2006年7月1日)
各位校长、同志们:
这次学院召开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各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经验和做法,分析校企合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工作新思路和新途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这次会议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安排紧凑,效果较好,可概括为“五个好”:一是交流的经验和作法好。会上我们分别听取了无锡机电分院等10所学校的交流发言,他们各自从不同角度,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就校企合作的意义、模式、机制、成效及体会和建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重点的阐述,经验实在,各具特色;这次会议我们还邀请了4个企业代表分别从现代制造业、现代信息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层面,就企业为何与学校合作、如何与学校合作,以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校企怎样联合培养人才等方面作了专题介绍,实话实说,言 真意切。二是参观的现场好。我们分别参观了无锡机电分院,是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的参观现场,他们的办学理念、教学思想、学校建设及校企合作成功的经验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所参观的两个企业,使我们大家深切感受到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学校的发展需要企业的支持,二者互动,相得益彰。三是领导的讲话好。周厅长从职业教育基本特征和属性的角度、从学校人才培养和改革发展的深度深刻阐述了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对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四是大家议论的话题和思考的问题好。会议期间,大家想得多和谈得多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如何”,即如何激发和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如何把校企合作工作切实深入到教学和科研领域、如何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都能受益等,深入思考,结合实际,推动工作。五是大家的精神状态好。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强化了意识,增强了信心,为搞好校企合作工作奠定了基础。从总体上看,整个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借此机会,下面我就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开展校企合作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不少学校能注重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创新校企合作思路,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校企合作成效,通过校 企合作带动和促进学校的发展。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校企合作数量有了较快增加。目前,我院27所分院共与570多家行业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有不少办学点也与企业进行挂钩,开展合作办学。从合作单位数量上看,与前几年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如无锡机电分院今年就新增了10多个合作企业,徐州机电分院现已与106个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从合作对象数量上看,既有与企业合作,也有与相当多的行业和部门展开了合作;从合作专业数量来看,不但工科类学校、理工类专业与企业联姻,一些应用类文科学校、文科类专业也走出校门,结合实际,积极与行业、社会各有关单位开展合作,据初步统计,开展校企合作的专业已基本涵盖了学院现已开设的100多个专业,合作办学面在开设的专业中占有很大比例。
二是校企合作模式在不断创新。多数学校能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探索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从这次10个学校的介绍中,大家就可以看出,通过实践,已逐步形成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如无锡机电分院全面介绍了创新订单培养模式,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心打造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共建产学结合基地,共建软件研发中心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常州刘国钧分院通过探索和实践,在订单培养上实行长短结合,上课实行日夜结合,目标实行培养与培训结合,以及合作的企业可以国有私营结合等,很有新意,别具一格。如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引进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24年,运用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就业练技能,对准岗位考证书,确保学生高质量就业。常州建设分院的“5+2”校企合作模式。即一周七天,有五天在校内上课,有两天在公司上班,即5天是学生,2天是员工,按“准员工”的模式进行轮岗实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常州铁道分院、徐州机电分院通过订单式、委培式、超前式等校企合作方式,实现“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零距离、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培养的学生获得企业信任和好评;镇江机电分院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合作成功开发教学机器人项目,为学生专业技能学习提供直观平台和研究开发平台。徐州医药分院等学校实现工学交替,反响很好。另外,张家港职教中心的校企互动“七合一”模式;连云港工贸分院的厂办校模式等也都各有特点、各具特色,当然,这些学校的介绍仅仅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一个缩影,各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作法很多,经验不少,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介绍,我们今后还要多举行这样的活动,给大家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但不管是何种合作模式,这些都是大家在实践中的创举、创造和创新,应予充分肯定,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
三是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不少学校能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推进学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如有些学校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参与学校专业开发、教学计划制定、指导 课程内容更新;有些学校在企业中常年聘请技术骨干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些学校则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还有的学校已从借企业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始,把学生实习与为企业输送人才相结合,以“借鸡生蛋”开始向“返蛋孵鸡”方向探索,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发展。
四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奠定校企合作基础。大多数学校能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开展教育培训、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有些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短期培训,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如常州铁道分院每年为企业培训员工近6千人次,创收300多万元;有的学校利用校办工厂和教科研产品,为企业设备升级换代服务。有的学校则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在推进校企合作的同时,也获得较高的利益。如徐州机电分院利用校办企业和教科研产品,生产矿用电开关柜,年产值就达700多万元,已走出了一条“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从整体上看,多数学校能注意结合办学特点和专业特色与行业、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合作的渠道在不断拓宽,合作的关系在不断明晰,合作的成效也在不断显现,整个校企合作工作正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 到,由于受环境、资源及政策的制约,有些学校对校企合作工作仍存在着“三个不够”现象:一是对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不够主动。对校企合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存在着 “恪守固定模式”、“关门办学、闭门造车”等观念上的问题,合作不够积极主动,要么强调客观,原地踏步;要么被动跟风,搞花架子,反映在行动上,必然会是“坐等企业上门”,缺乏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目前,不少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聘请企业专家上课,举办企业家报告会,送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等浅层次合作,校企双方还是两张皮,离互动介入,相互交融,深度合作,形成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还有较大差距。三是校企合作发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为苏南地区的学校好于苏北地区的学校,工科类学校好于文科类学校,工程类专业好于管理类专业,另外,校企合作的地方特色、专业特色也体现不够等。
虽然,这些问题与不足是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有的也不完全是学校自身的问题,但是我们要从主观上找原因,在困难中想办法,从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扎实推进校企工作的开展。
二、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不断更新校企合作观念,加大校企合作力 度,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丰富校企合作内涵,不断深化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切实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服务创新能力,着力培养和造就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有效服务。
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总体思路可概括为:坚持一个方针、把好三大环节、办求五个突破。
所谓坚持一个方针:就是深化认识、积极主动,因地制宜、实践创新,联合共享、促进发展。所谓深化认识、积极主动,就是指学校要把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作为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作为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克服等政府牵头、靠政策支持、要企业上门的消极思想,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实行开门办学,校企合作,真正做到以合作创新路,以合作促提高,以合作谋发展;所谓因地制宜、实践创新,就是指开展校企合作,各校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应行业特征、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并注意总结,注重凝练,形成经验,形成特色;所谓联合共享、促进发展,就是指各校要发挥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优势并对企业开放;企业发挥生产环境、先进设备、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的优势并对学校开放,实现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双赢。同时,学院要加强各分院与办学点之间协作,发挥联合优势,共享校企资源,提高合作成效,共同培 育人才,促进校企合作事业的发展。
所谓把好三大环节:就是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各校必须重点把握:一是以诚信为基础。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共谋发展的事业,要搞好校企合作必须以诚信为基础,校企双方要注意相互理解,互相支持,以诚相见,“心诚则灵”,努力做到校企合作双方的态度要诚恳,对开展合作的项目要有诚意、对签订的合作协议要诚实,以诚信搞好合作。二是以互惠为核心。互惠互利是校企双方都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只有校企合作的各参与方都能受益,这种合作才有可持续性。根据经济学理论,合作的基石是寻找利益的交汇点,只有存在利益的交汇点,才能够合作,离开利益这个基点,合作就会分崩离析,要提高合作能力,关键在于善于处理利益关系,只有互惠互利,这样合作才能成功,合作才能长久。三是以合作为关键。要在合作领域上有所拓宽,合作层次上有所提升,合作内涵上不断丰富,积极开展宽口径合作、多样化合作、深层次合作,真正做到以联合推动合作,以整合促进合作,以融合提升合作,达到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规划、共同设置岗位课程、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等功效。
所谓力求五个突破:就是各校在今后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力求:一是校企合作的观念有明显增强。各校要深刻认识校企合作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树立和增强“三个观念”,即一是“经营学校”的观念:所谓经营学校,就是指 学校要用两个轮子运行,既要遵循教育规律治校,又要按市场规律办学,前者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成长为本,体现了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和历史责任。后者强调的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体现的是成本意识、竞争意识和投入产出的意识。两者的结合点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必由之路,经营学校的本质就是精细地管理学校,让服务的需求、就业的需求成为学校改革、教育发展的真正驱动力。二是“技术立校”的观念:第一,技术立校是教育任务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教育有三大任务即人才培养、构建体系和知识贡献,而知识贡献具体落实到职业教育上就是技术贡献;第二,技术立校是人才市场的需求,学校要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与企业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要求零距离;第三,技术立校也是教育个性的追求,在泛文化科学教育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尤其要突出专业个性,增加技术含量,对职业学校而言,没有技术的学校是空壳,没有技术的学生是空身,是难以立足社会的,因此,技术立校是教育个性的本质彰显。而坚持技术立校,突出技术教育,显现技术效应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和合作。三是“生产育人”的观念:所谓生产育人,是指学校与生产单位相结合,以生产单位为主体,以开展生产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育人新理念,主要是强调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把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同时,通过企业的生产环境和文化熏陶,加强 学生的职业人格教育和创业素质培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也需要我们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生产和环境优势,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学到真本领,练就真才干。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生产育人等综合效应,达到努力培养人格完整、学有所长、知行合一、实践为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是校企合作范围有明显拓宽。各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合作情况,力求实现“三个拓宽”,即由单个企业向企业群拓宽,由单纯安排实习向与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拓宽,由简单推荐就业向订单式培养及工学结合拓宽。今后,有条件的学校主干专业至少要开拓3个紧密型企业。三是校企合作层次有明显提升。各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不断提升合作层次,丰富合作内涵,逐步实现“三个转变”:第一,要从软性合作向硬性合作转变。即从企业参与学校设置,课程确定到投入技术和设备,直至投资办学;第二,要从单向合作向双向合作转变。即从企业参与办学,录用毕业生,转向学校参与市场开发,技术进步和职工培训;第三,要从近期合作向长远合作转变。即从满足企业暂时性、松散性合作关系转为稳定性和紧密性关系。我们希望,每个学校都能结合实际,在现有的合作层次上有明显提升。四是校企合作的成效有明显提高。我们想,通过校企合作,能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体现:第一,通过探索,各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上能有一套成熟的作法和成功的经验;第二,通过实践,要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适用性和 推广性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第三,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内涵建设能得到加强,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第四,通过校企合作,能进一步提高学校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第五,通过校企合作,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0%以上。五是校企合作的研究有明显进展。各校要把校企合作的研究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研究意识,突出研究重点,提高研究能力。各校要加强研究工作,力争做到“五个一”,即要有一个统筹管理,具体运作的研究组织;要有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研究队伍;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要有一套管理的制度和运行机制;要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职教特征、五年制高职特点及联合学院特色的应用型研究成果。
三、对搞好校企合作工作的几点要求
校企合作工作是学院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各校要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1、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校要确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合作理念,切实把校企合作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并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各校可结合实际,成立由校长负责、各系科、部门负责人以及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的校企合作委员会,或相应的组织机构,定期研究校企合作工作,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 问题。同时,要制定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工作的相关制度,如《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规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研发中心管理办法》等。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和新途径。要将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切实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把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及时总结、不断创新。同时,要积极寻求行业企业等多方资金投入,并设法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学院也将进一步加大宏观统筹,综合管理的力度,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专题汇报会、经验交流会、实地考察、参观互访等活动,加强对各校工作的检查与视导,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并将校企合作成效作为今后审核专业设置、下达招生计划及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2、要加强探索,大胆实践。各校要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多形式、多途径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并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一是建立健全专业教学指导性组织。各校五年制高职专业,应按照专业或专业大类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或相关指导性组织,专业教学指导性组织的组成人员中相关行业或部门、社会用人单位管理和技术人员必须占50%以上;要建立和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活动,共同研究解决培养目标定位、专业教育改革、学生职业素质培 养、实习实训及毕业生就业等问题。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学指导性组织的作用,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积极开发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嫁接先进专业,培育特色专业,增强复合专业。同时,学院将通过已建立的数控等4大专业协作委员会,推动各分院专业教师的互聘、学分互认,促进校企结合、科研开发、设施设备等资源共享。二是推行“契约式”校企合作。由于校企合作关系具有动态性,一个学校或一个专业可以对应多个企业,反之,一个企业也可以对应多所学校,因此,在学校和企业相互选择过程中,必然存在竞争。为保障校企合作关系的相对稳定和健康发展,各校与企业要建立“契约式”的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探索订单合作、资金合作、教学合作、研发合作及产业合作等多种校合作。通过签订契约,确保校企合作的目标,具有稳定性,有利于双方的长期合作;合作内容具有,确定性,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合作形式等方面有明确的方向;合作权益,具有保障性,双方均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信守做出的承诺。通过建立“契约式”合作关系,有效规范双方合作的行为,保障校企合作的稳定开展,防止短期行为和流于形式。三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各校要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体现特色、注重效益”的原则,根据学院“十一五”规划的有关要求,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必须由“双师型”教师担任基地负责人;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学校建设实训基地要充分听取企业意 见,聘请企业专家作为项目建设顾问,在方案制订、设备选型、物品采购、安装调试等环节上全方位参与、全过程跟踪,切实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各校高职主干专业必须建有1个综合型、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其他专业可按大类建校内仿真模拟复合型实训基地。同时,在“十一五”期间,各校每个专业都必须建有2个以上校外实训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以及学校教学要求,在合作企业厂区内设立“生产与教学合一型”校外实训基地,并要求每年都能接受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且至少连续3年能按当年毕业生的一定比例安排学生就业。同时,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及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注重提升实训基地建设的综合效益。学院将在下半年对各校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抽查。四是校企联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各校要加强宣传,大力营造“崇尚实践,不尚空谈”的氛围,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知识,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每位专业教师要至少有1个以上稳定的行业或企业联系点,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的一线实践经历。各校每年要争取安排10%左右的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其它教师和管理人员也要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和调研,真正使教师做到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结识一批专家,带好一批学生。要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或职业技能大赛。要在教师职称评审中重视校企合作能力及 实绩考核,鼓励和支持教师评聘第二专业技术职务。我们要求,“十一五”期间,各校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应达到50%以上。同时,各校要力争引进行业、企业和社会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能工巧匠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另外,各校从行业企业聘请的专业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应不少于专业教师总数的15%。五是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各校要大胆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和顺利实现就业等创造条件。要加强与企业等实习单位的合作,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当前和未来我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指导思想。教材内容要紧密联系职业实践,要将从企业了解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及时引入专业教材,使课程、教材更具先进性和实用性。要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要积极利用校企已有的技能鉴定站(所)开展技能鉴定工作,同时,还要主动与劳动、人事及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积极参与新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的制定,把教学计划和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今后,凡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专业,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原则上多要求取得行业或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证书。
3、要加强服务,稳固支点。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和企业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互利共赢是校企双方都应遵守的基本规则。要真正建立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就必须使企业感到与学校的合作是双赢的事业,学校不只是一个企业资源的“索取者”,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学校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各校要不断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一是要支持企业生产。在企业遇到阶段性、临时性的突击生产任务时,如果人手紧缺需要学校支持,学校要在不影响学生学业的情况下,对课时安排作适当调整,派出学生支援企业生产,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二是给企业以技术支持。各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人才集中、技术集中的优势,派出教师帮助企业做市场调研、信息咨询,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联合成立攻关小组、校企合作工作室、研发中心及科研生产联合体等,进行新产品开发和设计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合作,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把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作为提升校企合作层次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三是为企业培训员工。各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专业特点,要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培训计划,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的设施和场地,选派骨干教师,用学校科学正规的管理规则、健全完善的教学体系、行之有效的育人方式,帮助企业开展各类人员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各校为企业培训原则上每年不少于3期,或培训各类人员的数量不低于当年在校生人数的10%,为企 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以学校的实力和服务的水平稳固校企合作的支点。
4、要加强研究,深入探讨。从总体上看,目前校企合作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专业可借鉴的成熟模式,对现状研究及模式研究也才刚刚起步,定性研究少,定量研究更少,加之,五年制高职教育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的研究又相对滞后,更需要加快研究步伐。因此,各校要认真重视,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加大力度。要强化科研意识,成立研究组织,明确研究专题,并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共同研讨。要结合行业协会、职教学会下达的研究课题,针对本校工作的特色,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系统研究、深入探讨,并划拨一定经费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而又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意对校企合作的做法、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实践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分析和剖析,并着重对校企结合的合作模式、实现途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层思考,深入探索,努力形成一批理论水平较好,实用价值较高的应用型成果。学院最近下发了加强学校科研工作的意见,对开展科研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我们将利用省职教协会五年制高职分会的平台,组织校企合作的课题研究和理论研讨,并开展论文评选等活动,加大理论研究的 力度,真正做到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理论。
同志们,校企合作工作是五年制高职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创新之路,推进校企合作,也是学院“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家一定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把校企合作工作抓细、抓实、抓新,把原则的要求具体化,把共性的要求特色化,把措施的要求明确化,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用出色的校企合作工作业绩为我院在“十一五”时期的大发展增光添彩,多作贡献!
第二篇:在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在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2011.5】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了我们初一级部的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有三名同学做了学习经验介绍,他们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借鉴。
这三名学生之所以在学习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坚强的学习意志,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都选择了较好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人的大脑的潜能是无限的,从脑科学分析,人脑有300万亿个细胞,而有记忆能力的细胞是1000亿个,每一个记忆细胞相当于40G的硬盘。所以我们每一位同学的智商先天是一样的。那么之所以会出现成绩差异,那是后天的因素。
1、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遗臭万年】
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抓紧时间干些事情,充实,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2、小组分布:右表
学习有法,而无定法,重在得法。学习方法有上百种,文科有文科的学习方法,理科有理科的学习方法,每一个学科又有每一个学科的学习方法。预习有预习的方法,复习有复习的方法,听课有听课的方法,包括记笔记都有好几种方法。
我不能把这些学习方法都一一地介绍给大家,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获取学习方法的途径很多,也很便捷,只要你打开电脑,不被网上的游戏所吸引,浏览一些关于介绍学习方法的网页,各种学习方法介绍得非常详尽。
下面我想和同学们谈一谈我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叫方法?我认为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样一个问题,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多,哪个办法最好也就是最好的方法。
方法也是规律,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好的方法。
什么叫学习方法呢?我理解就是要符合学习的规律,寻找学习的最佳途径和策略。其实真正的学习方法是靠自己的学习不断感悟出来的。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看护果园的老者坐在一个高大的梨树下,有一个最大的梨子长在树的最顶端,有一天,三个小男孩从这里路过,这位老者朝这三个孩子摆摆手,三个孩子来到老者面前,老者对他们说:“你们三个人谁愿意帮我把长在树梢上的梨子摘下来,不许把梨子摔坏了。”第一个孩子看着老者,皱皱眉头走开了,第二个孩子看了看树上的梨子,朝老者笑了一笑,也走开了,只有第三个孩子对老者说:“我有爬树的本领,等我爬上树帮您摘下梨子”说着就爬到树上,可是还没有摸到梨子,就觉得树枝左右摇摆,承受不住孩子的身体,这个孩子只好从树上下来,面带愧色地离开了。这时候只见第二个孩子手里拿着两根长长竹竿、一根竹竿的顶端挂着筐,另一根竹竿的顶端绑着铁钩,来到树下用筐接住梨子,用钩子把梨子慢慢地钩下来,梨子落到筐子里。孩子把梨子送到老者面前,仍然朝老者笑了笑,走开了。
这个故事讲给你们听,是为了教育同学们做事要善于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个孩子不仅有良好的心态,而且善于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一个孩子既没有良好的心态,也不善于动脑筋,不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个孩子心地善良,心态不是很好,做事急于求成,方法不恰当,导致最后失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心态+科学的方法=成功。
今天的大会主要是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如同找到了开锁的钥匙,同时也就打开了学习的大门。
我们可以用挖沟的两种方法来比喻文理科学习的方法。理科的学习方法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不能跳跃,重点突破(定理、定律、定义),反复练习、增长能力。而文科的学习方法是:鬼子扫荡、不要在不懂的地方停下来,大面积反复、温故而知新,充分联想、掌握真知,整体把握、悟透道理。
我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我能行”“我能干”“我能学好”“别人行,我为什么不行”的信念。
所以说学习最大的规律:不是单靠毅力刻苦学习,还要在学习上找到快乐,进入乐此不疲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快乐的学习。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注意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培养自己遵守学习纪律的好习惯,逐渐克服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
有一次我和一个班级的学生交流,我对学生说:“老师一手拿着网,一手拿着鱼,你们是愿意要网呢,还是要鱼呢?”。
大部分学生都说愿意要网,理由是要鱼只能得到一条,要网可以得到很多鱼。”
我说:“同学们,你们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是很可贵的,古人云:“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但是,在你们的学习实践中,我发现你们希望老师给你们鱼,而不愿意从老师手里接过网。你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把知识灌输给你们,而不愿意接受老师给你们的方法。
另外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不是灵丹妙药。我希望同学们得到了网,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噢!那样最后还是一无所获的。”刚才介绍学习经验的三名同学,我希望大家不仅要学习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那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劳则不获。只有目标明确,一步步靠近并达到目标才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和定立更高的目标,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通过这次学法经验交流会,我希望各个班级也要经常召开学法经验交流会,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以自己身边的同学为榜样,在班级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同学们:今天我想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5周年之日,致信给中国青年群英会,信中在表达对广大团员青年的殷切期望时谈到了“四个新一代”作为我今天的讲话的结束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最后我想送大家一句话: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祝愿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刻展现青春的笑脸!
第三篇:学院校企合作协议
校企合作协议
甲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乙方:?////////术学院(以下简称乙方)
为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丰富合作方式,协助学校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的高职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感情,达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无缝隙”对接的效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技术性人才,甲乙双方本着互相协作,各施所长,互利共赢的精神,建立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内容:
1.在不影响甲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乙方自主安排、以甲方为主组织学生实训、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实践。定向委托培养甲方员工专业基础知识。
2.为乙方校内生产性实训提供支持。
3.双方资源共享、互派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在教学、学术交流、科研、市场拓展等领域的合作。
4.吸纳乙方优秀毕业生为甲方员工。二.甲方责任
1.甲方为乙方提供就业顶岗实习岗位,并向乙方毕业生提供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的就业顶岗实习环境。接纳乙方学生生产体验性实训,提供教师顶岗实践岗位。
2.甲方提供??平方米的场地作为乙方能源工程学院实训基地供学生实习、教师顶岗实践使用。
3.甲方在乙方协助下制定实训、实习计划。甲方派出高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为乙方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兼职教师、顶岗实习指导教师。
4.甲方不定期派管理干部或专家到乙方举办讲座,传播企业文化与理念,介绍行业动态及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等,帮助乙方师生认知企业、热爱企业。
5.甲方对于就业顶岗实习合作中表现优秀的同学,将给予表彰和奖励,甲方优先录用表现优秀学生为工作人员。二.乙方责任
1.乙方聘用甲方高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为乙方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兼职教师、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并由乙方人事部门给予颁发聘书和发放酬金。
2.乙方为甲方培训员工。甲、乙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甲方选择乙方作为员工的培训基地。乙方为甲方培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转岗工人提供培训服务。
3.乙方为甲方提供技术服务。乙方根据甲方的技术需求,优先为甲方提供有关专业的新信息,技术咨询和开展技术协作。
4.乙方为甲方培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转岗工人提供服务。
三、其他
1.甲方与乙方共同派出人员,建立实训基地管理办公室,共同组织、管理各类教学活动、实训活动以及顶岗实习,并协调相关合作事宜。
2.甲方与乙方不定期进行管理与技术交流。3.甲乙双方共同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
4.甲方与乙方共同开发科研项目。乙方根据甲方的技术需求,共同开展科研活动,由甲、乙各一方主持,或由双方共同主持,或由第三方主持。
四、合作时间:
2019年8月1日至2033年12月31日
五、本协议一式四份,甲方持一份,乙方持三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六、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商议。
甲方限公司 乙方:???/学院
授权代表: 授权代表:
20100年8 月1 201999年8月1日
第四篇: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结合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和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理念,为进一步提升学院办学水平,走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地方和行业经济建设服务,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校企合作是指学院(各系处室)与国(境)内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就业、招生、科研、技术服务、培训、文化建设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校企合作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校办学优良传统和特色的重要体现。
第三条 校企合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校与企业在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先进技术信息平台,引进现代企业的先进理念、先进装备、先进技术、先进管理,重点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现代企业场景化的实验实训环境,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
第二章 合 作
第三条 建立校企合作的条件是:
1.校企合作的企业必须是进行了国内工商注册的法人单位,应属国家和地方的支柱产业企业或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企业,具有持续提供同类产业先进技术信息的能力,提供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学、科研平台,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较好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
2.校企合作的项目应符合学院的定位和发展需求,基本符合学院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的设备仪器的配置条件,合作企业提供的设备、技术、管理应达到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3.拟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中不能含有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设备、材料、工艺、技术,也不能单纯进行商业性生产经营;项目要结合学院专业发展,有利于推进学院产、学、研结合工作;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项目不能进行校企合作。
第四条 建立校企合作的原则
1.服务原则。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学院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要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人员培训,做好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2.互利原则。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通过合作,企业应达到增加经济效益、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员工素质等目的;学院应达到增强教学实力,促进产学结合,提高学生技能的目的。
3.统管原则。校企合作是双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一致,要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互动原则。学院以教学为中心,服务企业,企业以经营为中心,为教学服务,以服务换服务。合作企业具备在学院选拔学生的优先权。
第五条 合作模式:
(一)工学交替模式。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院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院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准备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工作技能训练,按双方共同制订的教学计划实施交替。
(二)“订单”合作模式。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取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招生、实习、就业联体同步。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由学院为主完成,专业课由企业为主负责完成,学生的院内实训环节企业参与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院派人参与管理。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
(三)教学见习模式。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程序及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顶岗实践模式。顶岗实践也称“2+1”教学模式,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学院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五)产学研合作模式。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科研开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进专业发展,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六)共建实训基地模式。学院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学校还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企业也可以从实训学生中优先选拔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共建实训基地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
(七)共建园区模式。充分利用好职教园区建设的有利时机,促进学院产、学、研工作的有力开展。按照园区建设的“先进性、系统性、持续性”原则,积极引导符合学院专业发展的企事业单位和团体,来“园区”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院所。对提升学院办学实力,提高教师科研实践能力,实现产、学结合有重大影响的“入园”项目,学院将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八)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各种形式的职工培训基地,职工培训基地的地点可以在企业也可以在学院。
第三章 管 理
第六条 学院由院领导、产学结合办公室、就业办、招生办、院办、人事处、资产管理处、财务处、教务处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领导学院的校企合作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二)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审批重大校企合作项目;
(三)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管理机制,加强校企合作的宣传。
第七条 学院校企合作日常工作由产学结合办公室(校企合作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归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加强学院与企业、社会的联系,拓宽和企业的合作渠道与途径,拓展、提升校企合作项目内涵并组织开展校企合作与生产性基地(园区)建设项目的调研;
(二)根据国家科技、教育、经济发展方向和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需要,负责制定中长期校企合作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统一协调和管理学院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
(三)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各项管理制度;
(四)策划并提出各种开展校企合作与交流的意见、建议,推动、协调教学分院(部)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推进校企合作项目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负责对各校企合作项目的指导和考核;
(五)负责校企合作协议的签订(校外实训基地由教学分院(部)具体经办);
(六)负责校内外实训基地总体规划与建设工作,完成院(省、国家)级基地建设项目的立项、申报和建设工作,指导各教学分院(部)做好校内各实训基地建设的立项、论证、建设及验收等各项工作;
(七)做好校企合作项目质量信息反馈,在校园网上进行校企合作动态报道,做好校企合作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第八条 对于每一个校企合作项目。有关系(部、厂)应成立工作小组,确定专人具体负责该项目的校企合作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努力挖掘资源,联系更多更好的企业来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原则上要求每个专业要有实质性校企合作项目,学生较集中的专业可开设多个项目。
(二)对合作企业的信誉与实力做详细的调研并将调研报告送交校产学结合办公室审核,必要时会同产学结合办公室赴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论证,提出立项申请。
(三)与合作企业草签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提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四)校企合作项目立项通过后,协助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实施、管理工作,并确定项目联系人,及时向产学结合办公室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五)配合产学结合办公室做好校企联谊工作以及项目的评价和验收工作。
第九条 校企合作的管理主要有日常管理、立项管理、合同管理、经费及资产管理、效益评价和周期评估等。由有关处室对口管理,其它部门予以协助。
第十条 日常管理。实行每月一次的校企合作例会制度,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与各分院(部)进行信息交流,共同做好校企合作工作;院内合作部门每个学期末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时反映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及时总结,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学校不定期举办校企联谊会,增进校企相互了解、促进校企合作;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第十一条 立项管理
1.立项。承接校企合作项目的部门按《*****学院校企合作立项申请表》逐项填写,报产学结合办公室办理申请立项手续。2.审查。由产学结合办公室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初审,评估合格可行的,则提交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审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根据项目建设内容、档次、内涵、培养目标、可操作性等各方面进行审查(产学结合办公室重点审查校企合作项目合作企业资质,是否符合学校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学校定位和发展需求,是否符合学院学科建设规划;审议学科先进性、装备先进性、技术先进性,评价本校教师科研参与度,评价对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审查是否符合实践教学需求,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评价学生实践教学参与度。教务处审查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适用性、可行性。财务处进行成本效益审查,审查占有资源总量和成本的合理性,审查运行成本承担单位和方式,以及运行收入分配方式的合理性)。校企合作项目占用学校资源量范围广、数量大,或学校一次性投入(含年运行成本)大于50万人民币(含),应由校企合作办负责组织业内专家评审。
3.批准。根据合作项目的内涵,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组评定该项目的等级(院级、省级、国家级立项项目),分别给予项目建设专业不同档次的配套常规运营经费、扶持经费等后,报院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正式行文下达项目批复文件。
第十二条 合同管理。凡批准立项的校企合作项目,应签定合作协议(合同书)以及项目方案,承担校企合作项目的部门应按合同规定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1.校企合作项目合同(或协议)应具有以下基本内容:合作项目名称和合作范围;合作目的和合作目标;合作方式和合作具体内容(包括合作双方科研人员比例和学生实践教学机位、人机时数);
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作企业投入方式和投入装备、技术的明细清单;合作项目占有学校资源(房屋、设备、动力、人力等)的明细清单;基本设施配套和运行成本承担方和承担责任;合作项目开放服务收入的分配方案和财务管理;合同终止条件、违约责任及合同期限。
2.校企合作项目合同由产学结合办公室组织审核,初审后报主管副院长审定。最后由院长或院长委托的分管院长签字确认后生效。第十二条 经费及资产管理。各项目单位在立项申请书中应详细说明项目预算,报送产学结合办公室,经学院审核批准后,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分期分批投入;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均应建立台帐,单独收支和核算。未经批准,一次性的投入和运行成本(材料、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能源费和其他管理、服务支出)不得占用其他专项资金。开放服务收入中学校的收益部分应按财务规定执行,不得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
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期间,产学结合办公室和各实施部门应明确协议书(合同)所涉及的固定资产的权属,并明列仪器设备清单。属合作企业承诺或书面约定赠予学院的仪器设备,应办理入帐手续。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的收益部分应按财务规定执行,不得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合作项目自然终止或违约终止,学校固定资产(包括捐赠仪器设备)均应收回,不得以任何理由交由合作企业处置。事先约定属于合作企业的资产,应由资产管理处按明细清单清点后,出具出门单予以放行。承办项目的部门不得擅自处理。
第十三条 效益评价和周期评估工作。校企合作项目应坚持效益评价和周期性评估工作制度。
1.校企合作项目的效益评价。校内合作部门应对合作项目的利弊大小、人才培养、服务收入、功能利用等情况进行效益评价,并按照方案以及合同(协议)规定检查方案及合同履行情况,于当年12月30前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校企合作项目的周期性评估。合同期限在3年(含3年)以上的合作项目,合作中期应由院内合作部门申请,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周期评估工作,全面审查合同履行情况。
第四章 奖励及惩罚
第十四条 奖励。为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学院校企合作中,对成功引进合作项目的教职员工以及本校学生,视项目具体情况予以500—5000元的奖励。学院每年召开校企合作工作总结会,对当年的校企合作工作进行总结,对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并与年终处室目标考核、个人职称评定及评优挂钩。
第十五条 惩罚。由于违反规定,在校企合作工作过程中给学院造成损失和影响的责任人要予以处理和惩罚。
1、未经校企合作办立项,个人擅自以学院名义私下与企业进行合作,造成学生投诉等恶劣影响者,学院将予以行政记过、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交学院纪委处理。
2、项目实施过程中,未按协议履行职责或合作内容发生重大变化,并未通知校企合作办,造成的后果由项目责任人承担。
3、合作项目直接责任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未进行安全教育,造成学生人身受到伤害者,应承担主要责任。
4、项目实施中期评估不合格,校企合作办有权责令项目负责人会同相关企业整改,并暂停项目经费的投入。在规定时间内仍达不到要求的项目将予以取缔。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学校与国(境)内的事业、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等单位的开展的合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并由校企合作办负责解释。
第五篇:株洲职院校企合作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
学院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就业指导先进学校、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师技能水平认证培训基地、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等荣誉。
学院秉持“立足市场设专业、立足岗位设课程、立足就业抓教学”的办学理念,积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努力探索“学校+公司”的特色办学之路。学院依托“华大菁英教育公司”这一平台,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北京东方标准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北汽控股集团、深圳华强集团、南车时代等百余家公司企业同时开展合作办学。通过多年来校企合作办学道路的探索与实践,学院办学内涵大幅提升,办学特色逐步形成,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自开办职业教育以来,一直注重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先后开展过与株洲汽车齿轮厂、株洲时代集团等几十家企业合作开展的“点对点”小订单培养模式,并与香港中小企业联合会、株洲汽车维修协会等“平台组织”开展了“点对面”大订单培养的合作模式探索。其间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但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由于企业缺乏积极性,校企合作关系不对等,学校与企业缺乏沟通联系的平台,学校培养人才的计划性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市场调节性之间存在矛盾,导致校企合作成本高,合作风险较大,合作关系脆弱,合作很难深入。
2003年,学院调整思路,与中国人力资源专家网(深圳毅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以专业改造的形式,共同开办了计算机主板维修和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两个专业,学生就业品质有了明显改善。我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双方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2006年合作开办了6个高职专业(电子产品质量检测、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力资源管理、高级文秘、大客户服务与营销)。由毅俊公司提供企业岗位人才培养标准,并派出企业专家担任核心课程(含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所有合格毕业生全部由公司安排对口就业。双方合作的结果显示,联办班级的学生培养质量确实优于非联办班级,学生和家长均非常满意,并出现企业来学院争抢联办专业毕业生的现象。
因此,从2007年起,学院决定与深圳毅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多年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共同投资注册成立华大菁英教育有限公司。实行学校主体、企业化机制、市场化运作。
华大菁英教育有限公司推出独创的“6R”职业教育模式,创建一套职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教学管理文件,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IPO”教学方法培训认证体系,旨在联合全国各地高职院校以提高人才培养品质和就业品质为核心,进行深入的专业改造和教学改革,以实现院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理想局面。在具体运作中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学院挑选优秀专业教师参加到华大公司的专业开发团队,通过对人才市场的全面调研及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以岗位资质分析为基础、以形成标准化的文件体系为目标,共同开发相应新专业;并安排了大批教师接受华大公司“IPO”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认证培训。通过“K-S-B”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项目教学、案例分析等12种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学习,使教师逐步完成了从“知识传播者”到培训者、人才开发者、职业教练和心灵导师的角色转变。其次,借助华大公司研发团队,学院与其一道共同研讨国家和省级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紧紧围绕本专业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通过分析、归纳和提炼,确定专业目标和课程目标,以典型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引入企业实际案例组织教学,为学生养成企业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理想途径。在教材开发上,紧扣企业一线的工作任务,着眼于强化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以“职业人”的培养为核心理念,编写适合高职学生需求的职业素养课程教材和专业核心课程教材。
第三,突出对学生就业品质的保障。学院“华大菁英班”的学生从入学进校就开始得到了生涯规划的指导,选择了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并且这种职业指导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因而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更浓,学习质量也更高。由于华大菁英的专业开发和课程建设均从职业岗位TDRS和人才资质“KSAO”标准入手,有效培育了“K-S-A-O”四位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岗位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强,因而学生的就业品质得到了提升,择业空间也得到了充分保障。
因为华大菁英教育公司是作为“学校群”与“企业群”的合作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并整合企业、院校、政府及社会的优势资源,以弥补职业院校本身的资源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推行校企之间“面对面”的大订单人才培养,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解决了校企之间“点对点”和“点对面”的合作模式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华大菁英教育公司与全国10多所高职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硬件与外设、电子产品质量与检测、人力资源管理、高级文秘、大客户服务与营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七个专业,合作培养学生3000多人;先后在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深圳等地开办5期“IPO”师资培训,培训学员达400人次;先后辅导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申报省级精品专业(课程)共5项。
湖南日报、潇湘晨报、湖南教育网、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我院“华大菁英”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报道。科学的培养模式,合理的课程设置,先进的教学方法,广阔的就业平台,使华大菁英教育公司有信心成为创新国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领先者和排头兵。
二、扩大校企合作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层次
华大菁英教育公司作为校企合作平台的有效实践,为学院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为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层次,2008年,学院与北京东方标准人才服务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正式结成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启动合作办学新模式。由北京东方标准投资1000万元,与我院信息工程系整体合作,成立东方标准国际IT学院。
通过这一合作,我们整合东方标准与学院的优势资源,引入东方标准专业培训体系,加快我院IT类专业的专业改造和教学改革进程。双方通过“七共”途径——“专业设置共议、课程体系共订、培养过程共管、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教育资源共享、校企文化共融”,有效地实现了在IT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测评、人才服务、人才派遣和IT项目外包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在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我们依托东方标准,对信息工程系现有的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特别强调课程设置面向企业职位要求,通过对企业典型职位的分析,构建相关职位胜任素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来设置课程,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企业,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信息工程系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置换,2008级的教学计划全面完成了课程置换,取得了很大成功。
——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实行改革。大力推行全真案例和项目教学法。通过采用企业实施的经典项目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到企业项目开发的实际环境,了解一个项目完整的开发流程,不仅学到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出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革新考试方式,取消以简单客观题为主的标准化考试,而引入以企业实际项目为基础、企业参与命题的“案例考试”方式,每个科目的案例考试题目均取自相应技术领域内知名企业的实际项目。
——共同强化师资培训。从双方合作伊始,我院信息系教师就开始接受东方标准的严格培训,包括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到师德修养等多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全系教师在知识更新、业务素养和团队作风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共同完善实训教学。目前,我院信息系与东方标准已完成校内实验室共建工作,并在实训课程中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和工作项目。今后,我们将与东方标准进一步合作,共建校内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做到“实习岗位全真化”,使学生得以亲历企业工作的真实环境,为今后顺利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我院与东方标准的合作办学,提升了学院IT类专业适应市场的能力,促进了专业改革和发展,实现了IT类人才培养与主流软件人才需求的紧密结合。2007年组建的东方标准0501班经过东方标准模式的培训后,班上48人有44人实现对口就业工作,对口就业率达到了91.7%。目前学院信息工程系学生有1300多人,居湖南综合类高职之首。
三、拓展校企合作领域,丰富校企合作内涵
华大菁英教育公司的成功运作,与东方标准的成功合作,使学院“学校+公司”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一步完善,也受到了来自省内外职业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而学院党政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发展的难得机遇,下决心将校企合作办学的领域进一步拓展和扩大,将校企合作办学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提升。
上海通用汽车ASEP项目的申报成功,实现了我院“学校+公司”办学模式的崭新跨越。2009年6月10日,学院接受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ASEP项目合作单位的实地考评;6月18日,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发函确认我校成为上海通用汽车ASEP项目正式合作伙伴和中南地区指定教学院校。随后,上海通用汽车ASEP项目7辆教学用轿车运抵我院。9月14日,我院举行上海通用汽车ASEP项目揭牌暨首期班开班仪式。我院成为湖南省唯一一家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实现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这也标志着我院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新的突破。
ASEP项目是上海通用在中国大陆实施的厂商、院校、特约售后服务中心(ASC)与广大在校学员等多方共赢的汽车修理人才培育体系。这一项目落户我院后,上海通用将向我院提供相关教学设备以及课程资料,并在学院设立“通用汽车教学区”。学院将根据ASC用人标准,采取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为上海通用授权特约售后服务中心培养和输送维修服务技术人员。学生在为期一年的ASEP学习中,将在学院和ASC之间进行两次轮换学习,交替进行课堂教学和企业实习,毕业时将获得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历证书和汽车维修工中级证书,进入上海通用售后服务网络4S店工作。2010年3月9日,我院与北汽控股株洲分公司正式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为北汽控股株洲分公司员工培训中心,同日举行了北汽控股株洲分公司新员工培训开学仪式。通过双方的密切合作,共同开展对公司员工的培训教育,共同开展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共同完善汽车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将使我院汽车类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社会服务、产学结合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与上海通用、北汽控股这两大汽车产业巨头的合作办学,开创了我院汽车类专业最终形成服务于汽车制造和售后的上下游产业链的理想局面,这是我院汽车类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也标志着我院“学校+公司”办学模式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汽车工程系更得到飞速发展,现有学生1400多人。
2010年4月13日,湖南华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与学院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开办“华强动漫班”。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大型投资控股企业集团,是“中国500强企业”,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是其产业全国布局中呼应南北、承继东西的重要战略节点。自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去年在株洲云龙示范区落户后,我院多次和华强公司沟通和交流,双方达成了“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共识,合作开办“华强动漫班”是双方实质性合作的第一步。“华强动漫班”定向培养动漫人才,首期已招3个班。学生毕业后入职华强工作。
继“华强动漫班”合作签约之后,富士康科技集团SHZBG(深圳鸿超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又与我院合作开办“鸿准定向班”。该班学生将在我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定向培养学习,再到公司培训中心进行4至6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进入该公司其他生产基地工作。其后,我院又与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了订单培养暨“时代电气班”签约仪式。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系我国特大型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产值占南车时代集团总量的近六成。我院与时代电气的校企合作由来已久,近年来,我院已有800多名学生前往该公司顶岗实习,其中200多名学生在该公司实现了高品质就业。
短短几年,我院真正进入校企合作教育的学生将近6000人,他们正充分享受着合作办学带来的优越条件和办学成果。
回顾学院几年来的校企合作发展之路,我们深知今天的丰硕成果确实来之不易,艰苦探索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尤其值得总结和记取。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我们将继续在以下方面不懈努力:
1、紧紧抓住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对接“两型”产业,服务地方经济,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内涵。特别注重调整专业结构,强化专业技能教学,有效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
2、继续通过多种途径的校企合作,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品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形成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三赢”的理想局面。
3、继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使我院“学校+公司”的办学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我院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凸显,为国内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益探索和参考模式。
各位领导、同志们,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改革办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质量的必由之路。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前面的道路仍然漫长,改革发展的空间依然广阔。只要我们坚持贯彻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的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之路,我们就一定能够在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