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帐乡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村帐乡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村帐乡管”工作开展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实施村账乡管的重要性,分析了“村账乡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相关实践经验出发,从多方面提出了个人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村帐乡管;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作为村帐乡管开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存在的问题在近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村帐乡管工作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其最终整体效果。本文从介绍实施村帐乡管的重要性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一、实施村账乡管的重要性
1.实施“村账乡管”改革,是保障财政资金安全的必然选择。为保证基层正常运转,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财政投入的资金逐年增大,只有财政监管到位,才能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安全。因此,实施以财政部门为主的“村账乡代管”成为必然选择。
2.实施“村账乡管”改革,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客观需要。近年来随着农民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的增强,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呼声越来越强烈。实行以财政部门为主的“村账乡代管”改革,可以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业务力量强,且已全面实行了会计电算化和管理网络化的优势,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及财务公开。
3.实施“村账乡管”改革,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现实要求。长期以来,由于村级财务缺乏监管,大部分村级组织财务管理较为混乱,突出表现在集体资金使用上缺乏程序化,没有透明性,收支随意性大,漏洞多,支农资金挪用现象严重,滋生腐败问题,导致群众意见较大,严重影响干群关系。通过“村账乡管”改革,可以有效堵塞财务管理漏洞,预防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有效控制村级组织的债务膨胀,防范债务风险,增强村级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村账乡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乡镇领导认识不够,疏于管理。一些乡镇领导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的片面认识,担心财务管理严了不利于搞活经济,不利于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和增长,导致部分村两委干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搞形式,走过场,没有把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当作一回事,人为加大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现在全国各级政府都在忙招商引资,部分乡镇领导认为村级财务管理严格了,就不利于各村的招商引资工作。因此他们认为要能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村帐就必须“灵活”乡里就不能管。
2.民主理财不规范。村级财务问题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一而再,再而三强调要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重大事务和焦点问题都应向村民及时、逐笔公开。在“村账乡管”模式中仍然存在民主理财不到位的现象。一方面是公开不实,部分村的村民主理财流于形式,半公开、假公开和不及时公开的问题普遍存在。有的村经济收支大的事项不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村主要领导与乡镇领导、经管站沟通了以后再渗透给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民主理财形同虚设;一些村只是在公开橱窗内摆个样子,应付上级检查。另一方面是民主监督不力,很多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没有专业知识,不会监督。有的成员没有通过选举,不敢监督。
3.代理会计业务素质低。大部分乡镇代理会计身兼数职,每天忙于日常事务,缺乏业务培训,对工作不熟悉,致使有关规章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村级财务的内容项目繁杂,不少会计人员没有经过专职培训就上岗,不太熟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造成账目处理的随意性。影响了“村账乡管”制度的运行质量。
4.会计监督不严。一是事前监督不到位,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甚至理财小组的章都是由村委或农经办保管,村民对村级财务的监督作用丧失。二是事中监督不到位,在“村账乡管”中,乡镇代帐人员认为,他们的作用只是“代理”,只要原始凭证上有村民理财小组的签章就行,不需要他们来对资金的实际用途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把关。同时,经管站对村级财务监督职能蜕变成了内部会计核算职能,出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不利于监督作用的发挥。三是事后监督不到位,在实施“村账乡管”之后,有些村干部、村民认为村帐乡里代管后,村级财务就和自己没多大关系了。不再主动关心村级财务。
三、几点建议与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村账乡代理”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村级财务管理的混乱局面,村级财务开支做到了花钱的不管账,管账的不花钱,逐步完善了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切实保证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有效地维护了村级组织和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乡镇主要领导要重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使其树立“村社财务无小事的观念”。配备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做到机构独立,工作规范,管理到位。逐步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列入干部考核的内容,保证“村账乡管”工作的以顺利开展。
2.各乡镇应制动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村级财务的主管部门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结合《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制定出本地区村级财务管理的实施细则,作为村级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指导性文件,财政部门要积极参与到村级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去,按照财务管理的要求,整合本地区“村财乡代理”的各种模式,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村财乡代理”业务操作流程,作为本地区乡镇“村财乡代理”的统一模式,推广应用到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去。
3.推行村务公开,搞好民主理财。各乡镇经管站要定期将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公开,时间要及时,程序要规范,内容要全面。重点解决村级财务“半公开”、“假公开”的问题。抓好细节,真正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可制定一系列指标来考核财务公开的效果。并将此作为考核村干部以及经管站工作绩效的内容。
要集中民智,推行民主理财。推行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村级的各项支出,各村应逐月召开民主理财小组会议,通报上个月主要财务收支情况及重大事项执行情况,并核查凭证。对以后的重要收支项目进行预报,贯彻重大事项的进行“一事一议”制度。对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要规定任期,实行公开招聘与群众推荐相结合。让群众真正参与理财。
4.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首先应对“村帐乡代理”的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通过考核,将一批专业知识缺乏的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要求持证上岗。同时也要做好“村帐乡代理”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将《会计工作基础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经法规》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并且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各地区也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村帐乡代理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是培训更具有目的性,培训效果更佳。从而提高村帐乡代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结语
通过对“村帐乡管”工作开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各种条件下,村帐乡管工作中依旧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有关人员应该从其客观实际要求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应对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 肖静.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0(01):112-113.[2] 曾朝辉.浅谈以政务公开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财政监督[J].2010(02):80-82.
第二篇:村帐乡管工作情况
大庸桥街道办事处社区财务管理
情 况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财政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社区财务管理,形成有效统一的财务精细化管理监督体系。根据永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永定区村帐乡代管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文件精神要求,我处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按照“村帐乡管”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及财务制度开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坚持“村帐乡代理”的基本原则
1、坚持四权不变的原则:即坚持所有权(归全体村民所有)、使用权(村委会代行使用)、监督权(村民主理财小组监督)、核算权(以村为单位核算)不变;
2、坚持代理原则:代理不是包办,保持村民自治性质不变。农村财务是集体经济,不是国有资产,不平调、不划拨、不占用、不克扣,不能与国家财政混为一体;
3、坚持民主自愿原则:必须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与代理中心签订委托协议
二、“村帐乡代理”工作程序严格把关
1、成立专户,集中管理。在永定区财政局的要求下,自2009年10月开始全部撤销了所辖5个社区的银行账户,由办事处财政所统一成立了村帐乡代理基本结算账户,设立
了会计核算中心。自此,村级财务全部收归到该中心集中管理。各社区不再保留会计、出纳,只设一名报帐员,具体负责整理、完善、保存原始凭证,进行报账。会计核算中心对各社区的资金实行统管,资金管理坚持“四权不变”原则。村里的所有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必须及时缴存到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设臵的银行资金专户中,严格控制“坐支”现象的发生。
2、加强监督和印鉴管理。财政所长任中心主任,由财政所工作人员任出纳和会计,加强印鉴和现金的管理,所长管理该中心财务公章,会计和出纳分别管理私章,有效地杜绝了印鉴由一人保管,存取自由公存账户无人监管的现象,避免了账户资金挪用的情况。
3、财务公开得以落实。会计核算中心结合各社区实际制定了《大庸桥财政所会计核算中心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大庸桥财政所会计核算中心办事公示栏》以及《大庸桥财政所财、务委托代理及报账业务流程图》,并上墙公开。各社区也严格按照办事处给各社区下发的《关于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配合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财务管理。并要求各社区将会计核算中心定期出示的报表进行张榜公布
三、“村帐乡代理”财务制度规范化
1、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实行了双重监督。理财小组由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推选3人组成,社区居委会成员或近亲属
不得担任,组长由有威望并懂财务知识的居民担任,并负责管理民主理财印章。民主理财小组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有违反财务制度行为的应当立即提出处理意见,情节严重的应当向社区居民会议报告,并向办事处会计核算中心等有关部门反映,同时制定专门的议事规定,每月或每季定期开展社区监督理财工作,2、签字审批严格把关。严格执行社区居委会主任或书记“一支笔”签字的审批制度,并报办事处会计核算中心主任复审签字后才能入账,严禁越权审批或无人审批付款。
3、备用金定额管理落到实处。要求各社区备用金不得超过3000元,但对于重点工程、大型公益性建设等项目可按进度在合乎财务制度的条件下先行预支工程款。
4、公务接待定额控制。实行定额管理招待费,各居委会一年不超过50000元,并纳入年终考核。一旦用完本接待费控制总量,财务人员必须即使向领导提醒,并且禁止报销任何接待费用发票,一旦发现有超额度报销接待费用的,除征收超支30%的超支金外,还将按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原则上一次性消费不得超过500元,超过1000元的必须由社区居委会书记审核同意,主任才能签字同意报销。
5、严格票据管理制度。各社区向农户收取的各种承包款以及“一事一议”的筹资款,必须使用省税费改革办统一
印制的收款收据,其他票据一律禁止使用。各社区使用的收款收据由办事处财政所统一开具。
6、社区居委会集体发生的财务事项,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有经手人和证明人的签字,由村民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原始凭证,报经社区居委会主任或书记审批签字同意后报账员方可报账。
7、财务事项定期公开。要求各社区集体公开的内容包括:社区集体财务收支,居委会干部报酬,土地和企业承包,土地补偿,“一事一议”筹资投劳情况,粮种补贴,优抚,福利,民政救济,各项资产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社区居民对公布的财务内容有异议的可直接向社区集体询问或题意见,也可以通过民主理财小组要求社区向社区集体作出解释。
8、澄清底子,及时报帐。各社区报帐人员要督促经办人员及时结清财务收入,清点票据用存情况。审查收支凭证,逐笔分类登记处理相关帐务。汇总本期发生的收支凭证,分类登记,核对无误后,编制原始凭证汇总报帐单两份,按时到办事处会计核算中心办理报帐手续。会计核算中心出纳按规定对各社区所报原始凭证进行审查,符合财务规定的单据方可入帐,并在原始凭证汇总单上签章,同时返还一份给村报帐员作为备查依据。各社区每月25-30日必须与会计核算中心办理一次财务结算(特殊情况可另行处理)。
四、“村帐乡管”工作步入新的台阶。
通过几年的不断规范和完善,村帐乡代管电算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三个减少,促进了三个提高,体现了三个转变、健全了三个规范。
1、三个减少:一是减少了村干部的职数。在过去的体制下,村上要配备村会计、村出纳两个岗位,代管后,只要一个报帐员。二是减少了村上的开支,减轻了农民负担。原来一个村会计每年工资开支至少4000元,现在村报帐员可由村干部兼任,则减少了一个人的工资开支。另外,村干部更换比较频繁,财务人员变动大,易造成较多村财务人员业务不熟,加上村干部对财务不熟悉,经常出现清不完的糊涂帐、断头帐,教不完的新手,导致村级财务难规范,推行村帐乡代管后,只设一名报账员,不需要考虑其他业务核算和管理的问题,相应地减少了村干部的工作压力。三是减少了上访事件,推行村帐乡代管后,规范了管理,改善了干群关系,减少了因财务问题、涉农收费问题上访的案件,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2、三个提高:村帐乡代管推行后,不仅规范了管理,同时也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干部廉洁自律的精神;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民主监督力度促进了村务真正公开。过去有些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对公开的内容避重就轻,对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遮遮掩
掩,导致群众意见很大。村帐乡代管后,村务公开每年至少2次,并且公开内容由代管中心提供,对村上的每一笔业务都详细具体,不再有任何隐瞒,真正做到透明操作。
3、三个转变;一是由传统的手工记帐管理向科学的电脑记帐转变。二是由松散随意管理向规范管理转变。三是由单层监督向多层监督转变。过去村帐是村干部说了算,推行村帐乡代管后,村级财务必须接受群众、民主理财小组、上级业务部门的多层监督。
4、三个规范:通过实行村帐乡代管,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一是规范了农村财务核算方法,解决了帐本不齐,科目不全的现象;严格按程序操作,避免了坐支、乱支、挪用的现象。二是规范了票据管理。克服了“白条子”和不整齐的票据报帐问题;三是规范了会计资料的管理,杜绝了“包包帐、坨坨帐”的问题。
大庸桥街道办事处会计核算中心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村党支部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11999
二稿:
1、按电大最新格式要求来。(一、二、三之间不需要空)
2、内容提要加一句话。
3、定稿。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农村干部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姓名:王 盛 华
学号:所在分校:
指导教师:
2011 年4 月30日
内 容 摘 要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乡镇党的委员会和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镇、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就需要加强对村党支部的民主建设,而民主选举是民主建设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是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农村党支部的选举状况总体是上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候选人提名方式的不足;对候选人的介绍不到位;选举中的差额竞争原则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存在拉票行为等。这不仅制约着村党支部选举的建设,从而阻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这些问题是由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村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选举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造成的。只有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村民的政治民主教育,健全和完善选举制度,才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最终实现村党支部选举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本文分村党支部选举中存在的问题、村党支部选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健全和完善村党支部选举的途径三个部分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村党支部,选举,候选人,选举人
目录
引言 …………………………………………………………1
一、村党支部选举中存在的问题……………………………2
(一)候选人提名方式的不足 „„„„„„„„„„„„..2
(二)对候选人的介绍不到位 „„„„„„„„„„„„..3
(三)不正当拉票行为的严重存在 „„„„„„„„„„..3
(四)选举中的差额选举原则没有得到有效贯彻 „„„„..5
二、村党支部选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
(一)农村经济发展落后 „„„„„„„„„„„„„„..6
(二)村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 „„„„„„„„„„„..7
(三)选举制度的不健全 „„„„„„„„„„„„„„..8
三、健全和完善村党支部选举的途径 …………………….11
(一)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11
(二)加强村民的政治民主教育„„„„„„„„„„„...........12
(三)健全和完善选举制度„„„„„„„„„„„„„...........13 结论…………………………………………………………16 参考文献………………………………………………………1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课题:关于乡(镇)行政管理的现状和特征的调查
姓名:王 盛 华
学号:所在分校:指导教师:
2011 年 5月
第四篇:高校资助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即(国发[2007]13号)颁布,我国开始全面实施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标志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一些难点:困难生认定缺乏科学合理的机制、各种资助项目之间缺乏优化组合、勤工助学岗位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精神帮扶与经济资助力度不平衡等。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科学的困难生认定体系,优化配置各种资助资源,积极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努力发挥助学工作的育人功能。为了保证优秀的困难学生能够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国家对高校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这一政策也得到了高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就从目前存在的问题谈起,对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以后的资助工作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存在问题、解决建议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贫困生逐渐成为高校的一个突出、特殊群体,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帮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学的资助制度和扶持政策等,保障所有孩子都有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同年5月,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家和高校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贫困生资助措施,我国逐渐形成了“奖、助、补、减、贷、勤”多种方式有机组成、无偿与有偿手段相辅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高校的资助工作能否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关系到国家的奖助学金政策能否得到实施,关系到奖助学金能否发放到真正需要的贫困生手中,对于解决贫困生的问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及意义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已逐步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包括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困生补助、通讯、洗澡补贴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教育部2009年第5次新闻发布会的数字显示,2008年,全国公办和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包括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总数为2103.27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为473.96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2.53%;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为158.3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53%。2008年,全国公办和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总金额约为293.7亿元,比2007年的272.92亿元增长7.6%;共资助学生4156.24万人次。具体资助项目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校内学生无息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伙食补贴、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9项内容。2008年,全国用于高校学生资助的总投入为304.13亿元(含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共10.4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直接投入154.07亿元,占当年资助总投入的50.66%,比2007 年的75.28亿元增长104.66%。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解决路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解决学生的生活费问题;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还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入学。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分别设立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既帮助了困难学生,又鼓励了优秀学生。二是确立了合理的资金分担机制。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中央所属院校由中央负担,地方所属院校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三是体现了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促进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促进人才资源分布更趋合理。
1.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
现阶段,在我国助学的途径和方式大致只有两种。
(1)国家助学渠道。多年来,在政府方面,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和地方政府一直致力于制定和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现已建立起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学生贷款制度;以国家助学奖学金为主的奖学金制度;勤工助学制度;临时困难补助制度;减免学费制度。为保证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贫困学生按时入学学习,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还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学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资助。这个体系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考入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的贫困学生。
(2)民间助学渠道“不让一名贫困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是高校助学的宗旨。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不仅要完善高等教育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还要大力鼓励社会捐资助学,也就是民间助学,也叫个人助学。民间助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也更加复杂。从助学主体来说,有的以个人形式,有的以团体形式的:从助学目的来说,有的是无偿的,有的是有偿的;从助学范围上来说,有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性的;从被资助对象来说,有针对公办高校的,也有针对职业教育的。2.高校资助工作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资助政策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解决路径——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为辅;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此外,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入学。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后,高校逐步形成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补助、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总体上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有效落实基本保证了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较好地解决了他们的经济难题.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各层领导都非常重视资助工作,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以期能够为以后的资助工作提供建议,保障资助工作的有效展开。
1.贫困生资格认定难度大。
高校贫困生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难的学生。贫困生一般分为困难生和特困生。在实践中,多数高校认定贫困生的依据如下:一是学生有无乡、镇、区、县的贫困三级证明以及民政局下发的低保证、最低生活保障和低收入证;二是学生所在院校填写的困难家庭月收入、年收入概况认定表;三是学生支付各种费用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日常开销。但由于某些因素很难量化,导致认定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例如,对不同级别(乡级、镇级、区级、县级)的贫困证明所代表的贫困程度的理解影响着学生贫困等级的划分;一些生活并不贫困的学生却持有贫困证明要求申请助学金;很多贫困学生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如实说明等。这就使得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未能得到帮助,一些非贫困生却占用了宝贵的经济资源。
2.贫困生经济资助体系不完善。
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和勤工助学是资助贫困生的主要方式。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入学问题,但随着资助的不断深入,很多问题便逐渐突显出来。从资金施予方来看,一些外省市银行并不支持在本省以外就学的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在很多省市若要申请到助学贷款,必须首先由学校出具申请,而学校则会限制高年级学生的申请名额;在助学金和奖学金名额分配上,学校也倾向于将机会留给低年级的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助学贷款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还贷压力,使得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申请助学贷款。同时,各种助学金和奖学金在很多时候都以成绩为衡量标准,导致一个学生获得多项奖学金的情况。
3.贫困生的心理支持不受重视。
家庭环境和特殊的生活经历,使贫困大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他们也较容易出现自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一方面,他们把自己视为校园中的弱势群体,自卑心理严重;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希望被贴上贫困的标签,自我封闭,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甚至不愿承认自己是贫困生。甚至有些学生视“贫困”为羞耻,自惭形秽,采取逃避、退缩的消极态度。因此,高校也需要高度重视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
贫困学生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去打工挣钱,除了必要的支出,他们会尽量节约生活花费。学生能够额外支配的钱越少,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性往往会越低。这种主动性的降低使得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自卑、不自信、焦虑等特点。但事实上,贫困生本身并不是致贫的原因,因此仅在经济上资助贫困学生是完全不够的,更需要在人际交往、学业、个人成长等方面给予帮助。
此外,很多学校都将学生的日常消费水平作为贫困生认定的标准之一,这一标准被很多学校所采用。这一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贫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曾经有一位贫困生这样诉说:“当我拿到助学金的时候,宿舍氛围就会很紧张。虽然其他人的生活条件比我优越,但看到我领到一下好几千块钱,他们都会有些不高兴,那段时间我很怕会和他们发生矛盾。”由此可见,这种人际关系上的张力使得受到资助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对贫困生进行心理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4.贫困生受助后的管理困难。
对贫困生进行资助的目的是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学习的机会,获得生存的本领。然而,有的受助学生却没有珍惜继续求学的机会,学习状况不佳;有的则是肆意挥霍资助金,甚至产生“等、要、靠”的不良心态。因此,尽管这部分学生的贫困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如果放任其浪费宝贵的社会资源,就无法实现资助贫困生的真正目的。目前,高校只是对资金如何发放、名额如何划分等进行严格把关,却忽略了贫困生受助后的管理问题,这不仅会减弱施予者的信心,也会导致贫困生资助不能长期而有效地实施下去。
三、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必要性
1.“贫困”概念再认识的需要。
“贫困”不是简单的经济概念,它涉及更多难以估量的隐性指标,除了指所拥有的金钱和物质资料达不到某种必需水准这一经济内涵之外,“贫困”的外延还包括贫困主体与所处环境中的物质资源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与知识和技术的关系以及与社会机构的关系等。当个人或者群体失去或者被部分剥夺这些关系,以致其无法得到所需资源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或者没有能力去调动资源和关系时,该主体就是贫困的或者会沦为贫困。可见,贫困生的形成不仅仅是由于物质的匮乏,也由于在精神、能力、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占有不足,甚至还包括其自身素质及受教育状况等方面的不足。仅仅从经济上来理解和消除贫困,则必然导致资助理念和资助方式的片面性。
2.贫困生多层次需求的需要。
贫困生作为社会贫困群体的一部分,既有贫困群体的共性需求,又有不同于一般贫困群体的特殊需求。在思想上,他们积极构建对社会和他人、对自身价值取向的认知;在行为上,他们急于融入社会,证明自己的成人性,试图减轻家人的压力,具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因此,仅仅对贫困生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并不能完全解决贫困生的多层次需求,贫困生在精神世界上的诉求也是学校和社会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其在精神世界上的诉求主要表现为自尊自强的心理需求、人际关系和谐的需求、得到心理支持的需求、自我成长的需求等。
3.贫困生资助体系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
贫困生资助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工程,它一方面增加了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另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优越性,为贫困家庭带去了希望和力量。但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后续发展,不仅缺乏完善的认定体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将经济压力转移到就业初期的年轻人身上,就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情况来看,这种压力必然会迫使学生出现不诚信的行为。
综上所述,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建立贫困生与高校、社会及其他学生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于促进贫困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形成体现“人文关怀”的资助方式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四、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途径
1.建立科学的高校贫困生认定程序。
第一,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过程。在高校贫困生认定过程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要保持认定过程的动态性。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家庭生活水平和当地人均收入水平都存在差异,这就造成学生的贫困水平截然不同,有的学生交不起学费,且无力承担生活费用;有的学生勉强交齐学费,但无力承担生活费用;有的学生能基本承担生活费用,但无力交付学费等。以上差异要求高校贫困生认定应该设立等级,形成差异性的贫困生认定标准。此外,在大学期间,学生家庭的情况也会发生改变,保持认定过程的动态性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信息,每学年的定期复核可以保证更多的学生获益。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同伴的监督作用,在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原则下,完善监督举报制度,建立监督的长效机制,保证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公正性。
第二,形成初中、高中、大学一体的贫困生认定体系。如果由高校完全承担贫困生认定工作,要想了解贫困学生的真实情况,高校就必然需要派人实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产生高昂的认定成本。由于大部分贫困生家庭的“贫困”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如果能将认定工作延伸至初中或高中,不仅能够节省成本,还可以对贫困生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动态的观察和管理。学生曾就读的初中和高中通常在学生的生源地,初高中教师也比较了解当地的贫困线标准以及高校的教育支出,因此初高中教师能够较为公正地确定该学生是否为需要救助的重点对象,该评价可随学生档案一起进入高一级学校。这样高校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申请、学生初高中的贫困档案、地方的民政证明等进行贫困鉴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认定的准确性。
2.建立更为合理的还贷政策。
建立助学金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在就读期间的经济压力,它是以学生未来的收入作为还款保证的。但目前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而就业市场需求增长率却相对缓慢,供需比例失调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也较低。当前的还贷政策为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在国家、社会和学校多方面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就业的同时,制定合理的助学贷款还贷政策是非常必要的。这一方面能够保证学生顺利还贷;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学生安心工作,不为贷款所累。完善还贷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制定最高全额还款年限;将个体的收入所得与还贷比例相挂钩;个体的年收入低于某一水平后,可以免除当年未还款数额的利息等。
3.建立完善的受助贫困生管理制度。
贫困生工作往往是在入学第一年时备受关注,但在之后的几年里,大部分学校均以第一年的调查结果为准,而并不关注受资助学生入学后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在这种背景下,对受助贫困生的管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明确受助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动态的准入和退出制度;建立勤工助学奖罚制度等。这些措施能使贫困生在接受经济资助的同时,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认真学习,掌握技能,不断成长。建立完善的受助贫困生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促使受助学生珍惜受助机会,而且能保证资助制度得到长效的发展。
4.创造宽松、安全的心理支持环境。
高校对贫困生的帮助不能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更应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对贫困生的精神支持和心理辅导。已有研究表明,贫困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高,其孤独感越小。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创造宽松、安全的心理支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给予学生物质上的帮助,更能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具体来说,学校要重视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注贫困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充分理解贫困生的心理感受。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加强与贫困生的沟通,鼓励其他同学尽可能地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努力营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增强贫困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高校助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的重要途径,当我们看到帮困助学体系的日益完善, 以及该体系所取得的成绩时, 不能忽视了帮困助学所应发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育人作用。因此,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讲,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与心理上的疏导,高校助困体系只有同时发挥出其育人功能时, 才能培养出人格完备、知识全面的高素质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陈柳钦,冯涛;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困境及措施的完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J] 2006(3)。
[2]王小敏;对高校资助政策的现状反思。管理观察[J] 2009(35)。[3]程育兰;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J] 2005(11)。[4]胡剑虹;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五篇:也谈如何做好村帐乡管工作
也谈如何做好村帐乡管工作
文栋梁
前几天在长沙晚报上看到了长沙市农村财务管理现场会召开的新间,主要设及到了村帐乡管的问题,并要求全面普及,且在近三年全面验收,我是一个在乡镇基层工作多年,并从事十多年的村级财务管理的同志,就如何做好村帐乡管工作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近几年来湖南省大部份地区推行了农村财务实行村帐乡管的办法,有效地使农村财务实现了规范化,村级月月进行小结,一季度向乡镇经营管理报账一次,并实行每季度进行一次一次账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有效地遏制了村级财务会计人员不想做账,或者一年做一次账,或者就是在任期内只有现金账的混乱现象。加强了乡镇对村级财务的管理监督。建全了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了财会人员素质。坚持了民主理财。真正发挥了村民代表、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逐步减少了因财务管理混乱而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例,基本上做到了村级财务有账可查,收支明确,交接迅速清晰。遏制了村级腐败现象的发生。真正实现了群众满意,领导放心,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和谐局面。
但因一部份地区的条件、环境原因,工作不平衡,有些工作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为此我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仅是个人的观点。
(一)、配备齐乡镇经营管理站工作人员,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给予工作人员权力,经营管理站站长应享受在职副科干部待遇,其他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切实健全经管站工作制度,实行竞争上岗,优秀者提拔重用。
现在一部分乡镇,经营管理站站长和工作人员形同虚设,有的经管站只有站长一人,其他工作人员是挂在该站,但不工作。有的甚至连工作人员也没有。而且经管站长有些几年一换岗。或一年一换岗,素质低下,不懂得村级财务的会计手续和做账方法。他们也懒得去学习,因为待遇不高,工作压力大,时间占用多,责任重大,不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不好来年换一个职位。这样使乡镇经营管理站成为一个没有竞争,没有活力,没有管理能力,村级和群众都不太信任的一个机构。要改变现状,首先只有提高经管站长工作权力,给予他们享受在职副科级干部待遇,固定他们的岗位,最少与乡镇政府领导班子换届同步(五年),并建立健全他们的工作制度,考核制度,且优秀者优先提拔重用。
(二)、给予安全、合适、固定的办公地点
部份乡镇办公地点、办公环境差,几个人挤在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办公室内,并且档案室更是脏、乱、差,出现虫伤、鼠咬、霉变现象。2003我曾对乡镇对党委政府提出建议,即《乡镇经管站管理混乱、丞待提高》,现抄录一部份:
1、档案室现状混乱。应及时改变
档案室地方狭窄、潮湿、不通风透气,部分档案霉变,并有虫伤、鼠咬现象,应及时处理,建议如下:
(1)、乡镇经管站档案室应设政府二楼,占用面积必须有六十平方米以上,并设在通风透气的地方,这样可以防止霉变,而且要加固防盗设施,防止有人盗窃档案。
(2)、乡镇经管站档案室档案整理办法,本会计账务应分村设置固定位置,其他可以打捆分集中放入固定位置,档案管理应设专门负责人:村级会计账务档案的查阅、借用,要及时登记,并及时收回放还固定的地方。
(3)、乡镇经管站档案室,要经常投放防鼠药物和一季度进行一次药物喷洒,严防虫伤、鼠咬。
(4)、档案室各种收入,支出凭证的管理办法,应遵照上级有关部门的管理办法,统一规化、统一印制、统一领取,及时回笼。村级资金管理可以实行村账乡代管制度,统一领导审批,集中审核制度。
2、必须全面实行电算化管理
电算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的一种模式,快捷、方便、准备、容易查阅,可及时向上级汇报情况。电算化管理必须全部弄清和掌握三个方面的情况。
(1)、全面普查村级债权和债务情况:近年通过村级合村并组,有30%以上的村会计没有上下任交接;近又有几届村级换届选举,也没有进行村级上下任交接。现在最主要的是债权债务不清,公开不及时公开,这样会导致村级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有越来越多人有抵触情绪:应交的“一事一议”,不想交。水费抵制交,会使新一轮矛盾出现。
(2)、有条件的地方要一季度向县一级经管局报送一次村级财务报表。
(3)、及时检查按电算化计算的村级资金运用情况,随时抽查村级资金的走向,防止新的腐败现象出现。
3、改变办公备件,健立健全各种制度
办公室应设在宽敞明亮的地方,房屋应有四十平方米以上,站长及工作人员必须每人一张办公桌,内设有站长工作责任制,工作人员责任制,村级财务管理责任制,村级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责任制,村级会计的通讯录(家庭电话和手机号码),现金管理制度,开支集体审核制度,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名单等。
办公室内要有专门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处理各项日常事务,整理村级“一事一议”的申报审批及“一事一议”的资金收支和资金管理,整理村级各种报表,整理每季度的村级财务公开情况资料,整理每的村级财务清理结果资料,整理乡镇对村级会计人员的考核所需资料,及时向乡镇党委、政府、人大汇报工作,争取他们的重视和指导。
(三、村账乡管应考核村级村会人员的工作,直接到村督促。同时村级财务工作要建立各种相关的制度,即村级账务公开制度,村级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制度,民主理财小组人员公开制度,领导签字制度,集体审批制度,“一事一议”审批及管理制度,来客招待制度,外出工作差旅费报销制度等,以明晰一年一度的财务清理结论情况。
我的建议好象有点“下车伊始”了,政府及各级管理部门的档案工作可能考虑得比我更加全面,这篇文章只算为我工作之余的杂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