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陶渊明作文300字
精选陶渊明作文300字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渊明作文300字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陶渊明作文300字 篇1我心中的陶渊明是清高的。陶渊明多次辞官,厌倦勾心斗角的官场,而向往静谧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早年没有做官,二十九岁时,因为亲人衰老、家道贫困的缘故,他出仕做祭酒,由于不能忍受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没过几天便辞职不干了。州里又召他做主薄,他也是“辞不就”,在柴桑过起了自给自足的隐居生活。七年之后,陶渊明又出任桓玄镇军的参军。母亲去世后,他辞官奔丧,守制两年。
后来,陶渊明又做了彭泽县令。
陶渊明当上彭泽县令没多长时间,有一天,浔阳郡郡守派一个督邮到县里视察,县吏告诉他:“您应该穿好衣服,束好衣带前去拜见。” 陶渊明听后,叹了口气说:“我岂能为了五斗米,就向那些乡里小儿卑躬屈膝?”当天便辞了彭泽县令这个职务,回归故乡。
陶渊明只当了八十五天的彭泽县令,从此就没有再做官,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是生活的积极者,他不追求名利,不向往金山银山,始终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让自己处于一种主观美好的境界。我佩服陶渊明的毅然决然,他不被名利所诱惑,虽然他在事业上没有取得成功,却在后世留下良好的口碑。
陶渊明作文300字 篇2陶渊明,一个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一生创作了数不清的诗篇,每一首诗中都蕴含着他对人生的态度。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退出官场,选择了恬静平淡的生活,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他是快乐的。因为他知道,这才是适合自己的。
他独爱那秋风中绽放的菊花,因为菊花不与其他花一样争芳斗艳,这正与他的人省观相似。敢问世间又有几人与陶渊明一样独爱菊呢?
他曾受到孟浩然的崇拜,李白的仰慕,杜甫的欣赏与白居易的敬仰。
也许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个不懂的追求荣华富贵,只过平淡生活的人,但在陶渊明眼中,他的生活每一天都是快乐的,他的精神已经超脱世俗,他不想世人一样被金钱冲昏了头脑。
陶渊明的淡薄有几人能比?他的精神又是几人能够超越的?
他的生活虽然平凡,但这才是人们所向往的生活吧。
陶渊明作文300字 篇3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作文300字 篇4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超凡脱俗,是我给陶渊明的定义,他是安贫乐道,他自得其乐,他淡泊名利,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他宁愿过清贫的生活,也不愿生活在世俗中,他宁愿“夕露沾我衣”也要“但使愿无违”。我崇尚陶渊明的精神境界,我向往陶渊明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注定不可能如同陶渊明一般,放弃红尘,舍弃所有,隐居深林,因为这只有心境自然平静的人才能做到,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像陶渊明一样呢?
现在是21世纪,当然不能同很久很久前那个社会相比较,现在处处需要竞争,而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在当今社会,不竞争是不行的,然而在竞争中却要做到像陶渊明一样的不慕荣利,在竞争中,不仅要为自己想,也要为他人着想,做到共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
不过,每天生活在百花间,看百花齐放,听百鸟共鸣,观日出日落,又是何等的享受呢?
永远的陶渊明,永远的五柳先生,永远的活在我心中,永远是我心中的天枰。
陶渊明作文300字 篇5在语文课上,语文老师用了落寞两个字评价他辞官归隐后的心情,我有不同的理解。陶渊明从小就深受儒家和道家两大学派的影响,逐渐的思想产生了达则兼济天下和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在家人及朋友的鼓励下,他五次出仕。然官府的黑暗,兵祸连年不断,根本无法实现心中的理想。
十三年的宦游生涯,对陶渊明来说,仅仅是一场噩梦,他的《归去来兮辞》写得再明确不过了。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这是心性与出仕的矛盾;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这是心性与世俗的矛盾;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是心性与时代的矛盾。既然如此,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更何况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呢!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理性抉择。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告别仕途,戡破宦海,归隐田园,是情之所致,性之必然。所以即便是晚年的穷苦潦倒,但内心仍是甘之如饴。所以他是幸福的。
陶渊明作文300字 篇6今天是放假的第三天,心情还是很烦躁,如果真的能继续上学的话,那我就真的会谢天谢地了,哎,不想再玩游戏了,不知不觉间,快初三的我变了许多,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对于生活我也缺少了幼时的幻想,而多了一分对生活的无奈。曾几何时,我还告别了童年。
早晨的阳光透过玻璃射到了屋内,让人有种隔世之感,可在这个世界里,哪里有真正的宁静呢,恐怕即使是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在山林里时,也会有一种噪音一直缠绕着他的吧。忽然有些佩服陶老,尽管他的隐居不会对那个动荡的社会产生任何影响,但最起码他能够有一方净土可以歇息,但这个时代到哪里去寻找这个地方呢?恐怕是永远都找不到吧。
陶老,九泉之下的你看到了我的`这篇文章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呢,不会追着我打吧。
呵呵,陶老,我,在这里向你致敬,学校的时光很快就会过去了,但愿我能用我这16年的学习时光来换取我64年的幸福。
陶渊明作文300字 篇7在语文课上,语文教师用了“落寞”两个字评价他辞官归隐后的心境,我有不一样的理解。陶渊明从小就深受儒家和道家两大学派的影响,逐渐的思想产生了“达则兼济天下”和“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在家人及朋友的鼓励下,他五次出仕。然官府的黑暗,兵祸连年不断,根本无法实现心中的梦想。
十三年的宦游生涯,对陶渊明来说,仅仅是一场噩梦,他的《归去来兮辞》写得再明确可是了。“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这是心性与出仕的矛盾;“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这是心性与世俗的矛盾;“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是心性与时代的矛盾。既然如此,“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更何况“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呢!“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理性抉择。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告别仕途,戡破宦海,归隐田园,是情之所致,性之必然。所以即便是晚年的穷苦潦倒,但内心仍是甘之如饴。所以他是幸福的。
陶渊明作文300字 篇8人生在世,始终一帆风顺是天方夜谭的,面对挫折坚信,我们绝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积极者,应像陶渊明一样为自己的志向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于浊世中,洁身独立。
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写出了他不涉官场的尔虞我诈,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娴静少言,不慕容利,点点风骨,跃然纸上,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娴静少言,不慕容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
陶渊明在归隐田居后写了许多以山水田园为题的题材的诗作,他应该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写的每一首诗或词,语言都让人感到很质朴、简练。
陶渊明,他的一生不知该用怎样的词去描述,或悲或喜吧,这只有他本人所能领悟到的,但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给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文学。
他的成功和喜悦让我们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败和悲伤让我们一同陪他承担;至于他的一生中的遗憾,就让后人来弥补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我想:陶渊明也在其中吧!
第二篇:陶渊明作文
陶渊明的飘淡,即使到了今天,也仍能从几页文字中读出,一种隐逸之美。他就是隐士,在残破简陋的草庐里也能饮酒赋诗自得其乐的人。
很难想象,在一个无米无炊的境地怎么才能活得如此自在。没有大悲大怨,反而还透出几分乐的味道。也许这正是陶渊明之所以为陶渊明的原因吧!东晋,一个遥远且陌生的年代,从容不迫地走出了中国文化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物,陶渊明首当其冲。《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无不是脍炙人口的佳文,而每一篇的内容虽不一样,但作者对美好的向往却始终如一。正因为这种追求,他才毫不犹豫地辞官隐居。
后来的中国文人仕途失意时首先想到的便是陶渊明,苏东坡也曾说过“渊明吾师也”是否也是因此?恐怕更多程度上还是他的文章吧!陶渊明从来就是为自己而写,这在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因为隐居才可能这样,以此来舒展自己。读别人文章的时候,总觉得有一道门槛客客气气地把人挡在外面,而读陶渊明的,却就像在叩问自己的心灵,使得心灵深处无法表达的部分得以舒缓。正是这种心灵的共鸣,才让这千百年来无数的士大夫这么推崇陶渊明。陶渊明的文章就像是冷雨的街头永远温馨的客栈,暴雨狂风大海上的安宁港湾。
可以这样说,整部中国历史上像陶渊明这样的,仅此一人。上古隐士的残文断章古怪而深奥,竹林七贤又有一股反叛的情绪。论隐士之文,陶渊明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当然,在西方还是找得出相似的,在千年后的美国,梭罗独自来到了瓦尔登湖旁住下,像极了当年的陶渊明。而他的《瓦尔登湖》也与陶渊明的意向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陶渊明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以及那早已消散的品格。可是这样的人现在却越来越少,这不可谓不是一个悲哀。
当看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是否听到了一个高亢嘹亮的声音在舒啸?“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是乡里小人也——陶渊明。
很早就听说陶渊明很了不起,有骨气,不向权贵低头。
陶渊明又名潜,是东晋伟大的诗人,出生在没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时代有远大的抱负,曾经三次做官,但由于官场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终选择了辞官回乡,过隐居生活。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变得十分贫困,要过年了,别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却还冷冷清清的,由于他爱写诗,于是他挥笔写下一副传于后世的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读过书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联缺“衣”下联少“食“横批没有“东西”,陶渊明用自己的只是创去连宣泄困苦,虽然身苦,看心态乐观,不改初衷。
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华所改变。
比如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写出了他不涉官场的尔虞我诈,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娴静少言,不慕容利,点点风骨,跃然纸上,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娴静少言,不慕容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
人生在世,始终一帆风顺是天方夜谭的,面对挫折坚信,我们绝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积极者,应像陶渊明一样为自己的志向“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于浊世中,洁身独立。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如此地脆弱,需要精心的呵护,无视安全,就无视生命的存在。
当我们在安静的教室中听课时,安全的概念或意识在我们的脑海里荡然无存,就体会不到安全的重要性。而每分每秒都有一些人出生或意外死亡,季节可以轮回,而生命的逝去就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去无返了。
在我们的周围演绎着一场场血淋淋的教训:车祸、火灾、坠楼等等,一个个美好的生命就这样悄然殒失了。
安全第一,警钟长鸣。
我们学校的新校区坐落于郊外,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交通秩序异常纷乱,司机超速行驶,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模糊,在短短的两个月里三个年轻鲜活的生命灰飞烟灭,全校师生陷入了悲痛之中,而受害者的家长更是倍尝生死离别的巨大悲痛和创伤,谁之过?这三起事件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投资修建路面设施,给学生安上了一道生命的防护线。此后,再也没有发生类似事件,每当看到那长长的防护栅栏,每个本校学生都深深地懂得那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为什么只有当事情发生了才想到去修治?防患于未然,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思考。
有一则事例让我终生难忘:在一次交通宣传课上,放映了许多真实的车祸事件,其中有一个七岁的女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下肢,整个上身被安置在一个疲软的蓝球里,两只手拄着木屐一样的木板蜗行爬索,面对记者的采访,她却笑得那么的天真无邪,说她的愿望就是再要一个篮球,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为之动容,泪如泉涌,教室里一片抽噎哭泣,心酸,心痛。
当你正愁你的身体不够好时,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没有下肢的人是怎样度日的?你不觉得惭愧吗?你的烦恼又算得了什么?
认真地遵守交通法则,即是对自己的生命的珍视,也是对他人生命的负责。避免一场车祸的发生,就会避免两个家庭的残损和悲痛。
悲剧,我们谁也不愿看到!
怎样避免,你我他,大家都有责任,都有义务。维系生活的美妙,就要珍视自己的生命,而安全就是第一位的。
点评:
安全第一,警钟长鸣!一念之中,一个鲜活的生命就会消失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留下的是永远的伤痛的回忆。音容笑貌宛在,而生命却逝,抓之不着,欲罢不能,这是一种真正的痛楚,生命是如此的
第三篇:陶渊明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是乡里小人也——陶渊明。
很早就听说陶渊明很了不起,有骨气,不向权贵低头。
陶渊明又名潜,是东晋伟大的诗人,出生在没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时代有远大的抱负,曾经三次做官,但由于官场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终选择了辞官回乡,过隐居生活。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变得十分贫困,要过年了,别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却还冷冷清清的,由于他爱写诗,于是他挥笔写下一副传于后世的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读过书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联缺“衣”下联少“食“横批没有“东西”,陶渊明用自己的只是创去连宣泄困苦,虽然身苦,看心态乐观,不改初衷。
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华所改变。
比如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写出了他不涉官场的尔虞我诈,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娴静少言,不慕容利,点点风骨,跃然纸上,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娴静少言,不慕容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
人生在世,始终一帆风顺是天方夜谭的,面对挫折坚信,我们绝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积极者,应像陶渊明一样为自己的志向“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于浊世中,洁身独立。
第四篇:陶渊明作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风起云涌,那人,那事终究是过往云烟,而你驻足于此,流芳百世。
你经历了八十一天的官场生活,它的黑暗使你不屑与其同流合污,于是你毅然埋葬满是皱纹的过去,融入属于自己的菊花台,月半弯。
你抛离尘杂,返归自然,为我们构造了个心灵的天堂—桃花源。阡陌的田园,你一壶清酒,一醉方休,笑看满园黄菊,遥望那悠然南山,独倚院前五柳,花谢花开,云卷云舒,享受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乐趣。”
你自给自足,咀嚼着怡然自得的幸福,遭受着平穷与饥饿,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成就了你不枝不蔓,不慕名利的伟大人格,造就了你的名满天下。众人夸奖你,敬佩你,欧阳修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苏轼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北宋王安石曾说过,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已”。而他们并不了解你,他们眼里的你是那么伟大高尚,可是他们看不到你的无奈与寂寞。退隐归耕不过是你无奈的反抗。少年时期的你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你期望着用你的智慧去化解恩怨,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可现实的日子里风霜刀剑总相逼,你努力过,你奋斗过,只不过你还是一次次地失败。于是迈出了影响你人生的步伐,归隐吧,归隐吧,改变不了黑暗的现实,只能远离尘世。出乎意料的你被历史记住了,你寄情田园,你引壶觞以自酌,你戴月荷锄,你成了别人眼里视功名如粪土的楷模。
梁启超说自然界是你爱恋的伴侣,常常对你笑。是这样吗,扪心自问,静寂的黑夜里你大声呼喊,不是的,你有你的志向,你有你的天空,你有你的才能,你在诗中写到:“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重华去我久,贫上世相寻”。你隐居的本身就是对于黑暗现实不同流合污的一种反抗。你在农村长期参与田间劳作,感情上越来越贴近劳动人民,更了解人民疾苦,在你的诗中对劳动人民的贫寒生活以及仕途的黑暗虚伪多有反映。虽然归隐田园,但你心中并不平静,你不愿也不可能完全抛却社会现实,他将自己未尽的政治理想寄寓诗中。在《桃花源记》里,你描述了一个心中的理想社会:“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重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人人都“怡然自乐”。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大家过着富庶和平的生活。这个“世外桃源”是你美好的愿望,它和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你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这也足以证明,归隐后的你并未完全脱离现实。山水田园的乐趣还是不能淡化你心中的报复,现实的矛盾让你失望,却又割舍不开,如《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你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你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因此你强颜欢笑,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月光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你孤独地屹立于世,别人将你的悲伤看作是你的豁达乐观,在你的字里行间,我仿佛品味到了你菊花香中的一丝苦涩。
回眸历史沧桑,掩卷长思,荡气回肠,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隐逸中你笑了,笑声中你双眸闪亮,眼神滑过一丝哀伤,不就是一个隐匿疼痛,愿意遗忘的勇者吗?你舞着一曲对荣华享乐的淡泊,以轻蔑的步伐,踏出桀傲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超脱不了现实的你,用一篇篇田园诗麻痹自己去远离尘嚣,孤独的悲伤着。你就是陶渊明,一个无奈孤独的隐者。
第五篇:13、陶渊明
第二单元人物长廊
陶渊明
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陶渊明极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陶渊明思想的复杂性,学习他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积极思想。
3、背诵课本《归去来兮词》节选部分诗句,阅读欣赏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多媒体出示陶渊明的自传小体。学生读文言文部分,鼓励他们熟读并背诵。
教师大概讲解: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曾做过几任地方小官,后辞官回家,隐居不仕。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
二、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他的一篇辞赋《归去来兮词》
介绍辞和赋是两种不同的文体。辞属于一种抒情的赋体,偏重于抒情;赋偏重于叙事。汉代以来,一般习惯于辞赋并称,皆有诗歌散文的特点。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这首辞赋。不认识的字词查工具书。
2、每个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读给大家听。
3、根据译文大体了解辞赋的意思。
4、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看哪个组读的好,背的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归去来兮词》,继续认识陶渊明。
二、温馨点击:学生自读,了解陶渊明艺术成就和复杂思想。
他的诗大致分为两类,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
三、讲故事:陶渊明弃官归隐的故事。了解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洁身守志、不受羁束的高尚志趣和个性。
四、鼓励学生课下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阅陶渊明的著作。
五、成长阶梯:进行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