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笔记-让孩子走进生活中科学
教育笔记-让孩子走进生活中科学
现在的儿童类药物多带有香甜的水果味,易误导孩子超量服用,孩子们在学会看量尺后,对刻度也很感兴趣,有时还会在吃药时说:“我吃15毫升。”因此我从幼儿的生活中生成了《神秘杯》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品的探索兴趣,了解服药杯的作用并学习使用带刻度的杯子,让孩子们在帮助小动物送药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要按量服药。教材难易程度适中,幼儿对此内容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案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也始终围绕我班子课题《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如何进行有效的介入》,活动中主要从教师设置问题的直接介入及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提供的隐形介入这两方面着手。
以下是我开展磨研活动的磨研记录:
第一次的教案
初次备课,我为大班科学活动《神秘杯》设定的目标是:
1、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进行测量,并体会刻度的作用。
2、教育幼儿正确服药,提高安全意识。
3、培养幼儿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良好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进行测量。
难点定位:理解目测结果与杯子大小的关系
活动的第一环节活动: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通过创设给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喂药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的眼球,又贴切幼儿的生活实际。
活动的第二环节:引导幼儿认识量杯,并能准确读书
为了让给幼儿通过自身的自主观察去发现量杯上的秘密,在问题的设置中我始终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灵活地修改和设计问题,如孩子发现了量杯上的刻度时,我及时的进一步引导幼儿加深认识“你们注意到了吗?谁还有不同的发现”等语言,刺激了更多的孩子去细心观察,从而让更多的孩子也发现了量杯上更多的秘密,对量杯有了更深的认识。
活动的第三环节:幼儿操作,正确使用刻度杯
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刻度的读取反映了幼儿的分析能力在引导幼儿先进行初步尝试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并让幼儿通过操作达到理解,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操作中,对于大小量杯投放的量,我进行了反复的思考与尝试,为幼儿的实验过程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操作空间,暗中支持幼儿更顺利地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同时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意外。
活动的第四环节:理解目测结果与杯子大小的关系
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活动的难点,我将整个难点巧妙的'渗透到给小动物喂药的情境中,引导幼儿发现“为什么同样是20ML的药在两个杯子里看起来会不一样呢?”孩子在交流讨论中很快就发现了液面高度与杯子大小的关系。
第一次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环节没有设想的那么清晰明了,在第二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会正确使用量杯时,也应做到操作严谨,应该蹲下来,眼睛与液面齐平,纠正不规范的操作示范。在操作环节中,教师提供的大量杯超出了大班幼儿的认识范围,因此在操作中也导致了幼儿不会认读大量杯上的读数,不会正确使用大量杯。在操作前教师要求交待不清楚,幼儿在拿到操作材料后,太多的材料搞的幼儿有些晕头转向,不知如何下手,教师应通过小组操作或是合作操作缩减操作材料。
第一次研讨:
调整一:纠正不规范操作——在第二环节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应做到严谨规范,在倒药时要蹲下来,眼睛与液面保持平行。
调整二:调整材料的投放——大量杯的刻度超出大班幼儿的认知范围,应摒弃,只采用中号量杯和小号量杯即可。
调整三:调整活动环节——在操作前教师不要一股脑的把多个要求一次提出后请幼儿操作,这往往会使幼儿面对过多的要求及材料后无从下手。可将操作分成两次:第一次为根据自己操作单上小动物的药量,给其选择合适的量杯;第二次操作为给选好量杯的小动物喂药。
研讨后我对教案进行了“第二次修改”
活动的第一环节活动: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通过创设给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喂药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的眼球,又贴切幼儿的生活实际。
活动的第二环节:引导幼儿认识量杯,并能准确读数
为了让给幼儿通过自身的自主观察去发现量杯上的秘密,在问题的设置中我始终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灵活地修改和设计问题,如孩子发现了量杯上的刻度时,我及时的进一步引导幼儿加深认识“你们注意到了吗?谁还有不同的发现”等语言,刺激了更多的孩子去细心观察,从而让更多的孩子也发现了量杯上更多的秘密,对量杯有了更深的认识。
活动的第三环节:根据小动物的要量表选择合适的量杯
在操作前通过增加此环节,减轻了孩子一次操作的负担,使操作目的更明确、清晰,也为下一环节的成功操作奠定了基础。
活动的第四环节:幼儿操作,正确使用刻度杯
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刻度的读取反映了幼儿的分析能力在引导幼儿先进行初步尝试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并让幼儿通过操作达到理解,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操作中,对于大小量杯投放的量,我进行了反复的思考与尝试,为幼儿的实验过程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操作空间,暗中支持幼儿更顺利地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同时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意外。
活动的第五环节:理解目测结果与杯子大小的关系
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活动的难点,我将整个难点巧妙的渗透到给小动物喂药的情境中,引导幼儿发现“为什么同样是20ML的药在两个杯子里看起来会不一样呢?”孩子在交流讨论中很快就发现了液面高度与杯子大小的关系。
第二次的自我反思:
修改后的活动整个环节比前一次更加清晰明了了,而且幼儿操作的效果也比第一次好多了,但对于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而言似乎有简单了一些,在操作中没有做到提升,应对教案的难度水平再做一个提升。
建议:
1.在操作环节,可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给同一种小动物喂药,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在活动延伸部分,教师应出示不同种类的量杯,引导幼儿继续探索。
研讨后我对教案进行了“第三次修改”
活动的第一环节:引导幼儿认识量杯,并能准确读数
我摒弃了繁琐、复杂的言语,采用直接开门见山的方式:出示量杯,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在幼儿的观察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提问、围绕孩子的兴趣进行提问介入,逐一突破量杯上刻度的认识、单位的认识等。
活动的第二环节:学习正确使用量杯
为了让孩子真真正正的学会使用刻度杯,我摒弃了以前的教师手把手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先引导幼儿先上前尝试操作,在操作中将自己遇到的难点及问题表述出来,再由老师和同伴一同商讨解决,真正让科学走到了孩子的身边。
活动的第三环节:知道液面高低与量杯大小的关系。
为了突破这难点,我通过语言的巧妙介入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同样是20ML的药在两个杯子里会不一样呢?”
活动的第四环节:幼儿操作,采用不同的方法给小动物喂药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激发幼儿更多的思维灵感,在操作前,我与幼儿进行了一次共同的操作示范,引导幼儿运用更多的方法给小猴喂药,在引导中我将操作要求逐一的渗透到其中,使幼儿在无形中感知了操作的要点,为幼儿的操作降低了难度。
总的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计贴近幼儿的生活,循序渐进,并围绕我班的子课题——《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如何进行有效的介入》。活动中主要从教师设置问题的直接介入及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提供的隐形介入这两方面着手。如:在问题的设置中我始终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灵活地修改和设计问题,如孩子发现了量杯上的刻度时,我及时的进一步引导幼儿加深认识“你们注意到了吗?谁还有不同的发现”等语言,刺激了更多的孩子去细心观察,从而让更多的孩子也发现了量杯上更多的秘密,对量杯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材料的隐形介入中,我不断的进行调整,从一开始的采用大、中、小三种量杯,到二磨只采用中、小两种量杯到后来的在操作活动中同时采用大、小量杯,这让孩子在操作中真正做到了认识量杯并学会使用量杯,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
第二篇:让科学走进生活
让科学走进生活
学,就像一只钻头,去开掘知识的深井;问,就像一把钥匙,去启开疑团的大门。生活就这样不断的在学与问中漫过。
当从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传来核电站发生事故的消息时,中国的众多国民诚惶诚恐,甚至引发“哄抢”事件。人们面对自己并不了解的灾难的第一姿态竟是惊慌失措。可当我们真正了解科学知识时却发现其实我们并不需要紧张,这次核事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并不需我们国民做出这么强烈的反应。且退一步讲,就算这次事故对我们有所影响,那我们应该做的也不是这些毫无作用的惊慌。我们需要的是拥有保护自己的武器——科学知识。
正如罗蒙诺索夫所说的:“科学给青年人以营养,给老人以慰藉,她让幸福的生活锦上添花,她在你不幸的时候保护着你。”如果我们能够更深地了解科学文化知识,能够让更多的人去学习科学知识,那么悲剧是不是会减少呢?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泄漏就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例子。如果人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更为深刻,没有做出错误的判断的话,相信后果会大不一样的。若不是操作人员没有发现核反应堆内缺水而停止了注水操作,1986年4月29日的切尔诺贝利4号石墨沸水反应堆发生爆炸的历史将不会存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从中学习、探索,完善我们的科学技术。普及科学知识,让科学走进生活将会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要让科学像春风一样,吹进千家万户,给人们带去幸福,在灾难时助人们脱离险境。只有这样才不会湮没科学本身的价值。而当今高等学校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主力军,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更要义不容辞地担起这个重任。我们要以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建造出辉煌的科学宫殿。我们要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勤学多问,并将自身所学传授给他人,推广科学知识。因为科学能让人免于愚昧,免于不必要的灾难。
日本此次核泄漏再次引人深思两个问题:第一,预防不仅要根据以前的经验更要遥想到未来的局势。正是由于日本没有遥想到他们国家会发生9级的地震,致使他们核电站的紧急应急设备被海啸冲毁,是反应堆无法正常降温,才会造成这无法弥补的灾难。第二,增强国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是避免盲从的有效手段。如果国民能够了解科学知识,知道辐射原本无处不在、知道这次事故对我们没多大伤害的话,就不会对这次事故反应过于强烈了。
所以,请用我们的钻头去开掘知识的深井,让知识的源头永不枯萎;请用我们的钥匙去开启疑团的大门,让疑团不攻自破;请让我们走进科融入生活吧!
第三篇:让童谣走进孩子的生活
让童谣走进孩子的生活
——二年级语文X+1小结
识字教学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和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1-2年级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字会写”。低学段识字量大大增加,既是教材的亮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可是当前低段识字教学却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即教师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然而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浓,识字效率不高,生字的回生率也是居高不下。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二年级组语文老师以儿歌为载体,充分发挥儿歌的优势,将儿歌与识字教学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1、拜歌为师 读准字音(1)利用儿歌
纠正方言音
语文课程标准的识字要求中指出:要正确识记常用字的读音,注意常见、常用、易错字的读音。我们地处农村,受地方方言的影响,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很难区分。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些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生字编成儿歌,让学生经常反复地进行朗读。时间一长,让学生便能准确地读出生字的读音,很好地区分它们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案例】在汉字中,凡字根一致的,不管读音是否相似,一般情况下,前后鼻音、平翘音是一致的。比如“艮”字是前鼻音,由“艮”字,加上不同偏旁后组成的字——“银”“很”“跟”“根”等,不论读音是否相似,都是前鼻韵。再比如:“良”字后鼻音,而带有“良”字部件的“粮、娘、朗、浪、狼”等字都是后鼻音。同样平翘音也具在相同的规律,如:“子”是平舌音,由“子”字加上一个偏旁组成的“仔、字”也是平舌音,“中”是翘舌音,带有“中”字的“种、冲、钟”等字也是翘舌音。因此在学习这类生字时,我们可以把它们进行归类,找出规律,然后把它们编成儿歌,进行专门练习。下面几首是笔者在教学中自编的儿歌:
方访放房芳纺 ———四四方方一座房,房里住着纺织娘,高高兴兴去采访,不见她来只见房,房里种着一株花,芳香扑鼻满房飘。
跟根很朋蹦棚 ——小朋友跟着妈妈去凉棚,棚外很热棚下凉,枝叶茂密树根深,蹦蹦跳跳真高兴。
澡操燥躁——有水去洗澡,有手去做操,有火空气燥,有足脾气躁。儿歌朗朗上口,符合儿童的记忆规律。利用儿歌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又能使他们轻轻松松地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纠正学生的方言音。(2)借用儿歌 区分多音字
语文课程标准的识字要求中还指出: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所谓多音字,就是同一个字有几个不同的读音,而且代表着几个不同的意义。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多音字的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教学多音字时,有的教师经常采用的是据词性定音法,据词意定音法,但这些方法对于低年级来说,难懂难记。有的老师在教学时,直接告诉学生多音字有几个读音,或让学生直接说出读音组个词。以为这样就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多音字,但当多音字换个语境,学生又把它搞错了。为此在识字教学中,本人经常运用儿歌教学法辨别多音字。即把多音字分别按不同的读音,各自组词,然后把这些词语编成一首儿歌。
【案例】多音字在低段教材中虽然不多,但学生很易出错。在教学中,如果通常采用多音字组词,或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等形式,学生兴趣不大,而且把多音字放在具体的句子中仍然还是分不清。在课堂上我采用“串词成歌”的方法,效果不错。
例如:在学习多音字“乐”时,我先让学生给“乐”组词,学生组出“音乐、乐曲、乐器、快乐”等词语,接着我把学生的组的词编成一首儿歌:(乐yuâ lâ)音乐课上听音乐,听完音乐唱乐曲,唱完乐曲打乐器,音乐课上真快乐。学生读得兴致勃勃,在欢乐的氛围中将多音字的儿歌中的不同读音都读正确了。
在复习的时候,我也经常把多音字归纳出来,然后让学生用它们来串写儿歌,从中挑选出一个写得最生动,最容易记的儿歌,作为全班学生复习多音字的资料。学生创编出了一篇篇佳作:(都dōu dū)北京是首都,你首都,我爱首都,他爱首都,我们都爱首都。我们都是中国人。
(着zhe zháo)看着窗外,听着雨声,心里着急,想着妈妈,在外打工,多穿衣服,不要着凉。
(干gān gàan)我的妈妈爱干活,扫庭院拖地板,洗碗筷擦桌子,收拾屋子整理房,爸爸夸奖真干净。
在教学多音字时,采用这种“串词成歌”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多音字的读音、理解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时,在考试时应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2、交歌为友 掌握字形(1)辅用儿歌
认识象形字
中国汉字源于象形字,然后发展到会意字,最后升华为形声字。教材的识字内容也是遵循了汉字自身的发展规律编排的。因此教学象形字是识字教学的起步。象形字是构成形声字的重要的部件,象形字的掌握直接影响以后会意字,形声字的掌握的正确性。这些象形字虽然具有实物的形象,与图形非常相近,笔画简单,容易识记,但很多象形字中往往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一笔。如果忽视这一笔的教学,会为以后认识会意字,识记形声字埋下隐患。因此在教学这类象形字时,教师要能够根据象形字的特点,结合具体的实物,直观的图形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创编一些浅显易懂的儿歌进行教学。
(2)运用儿歌
领悟会意字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根据汉字本身的规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在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我们在教学生识字时就要根据会意字本身的规律进行教学。所谓会意字,就是会合两个以上的意义表示一种新意义的合体字。根据会意字的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它们串编成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识字,这样便能事半功倍。
学生在课堂中运用创编的儿歌进行识字,让学生了解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而且知道会意字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这样的儿歌不仅读来朗朗上口,既易学又好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识字效率。
(3)使用儿歌
识记形声字
汉字大多数都是合体字,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形声字兼有表音和表意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最多,接触最多的就是形声字,大多数汉字形声字的部首表示一个字的意思,声旁表示一个字的读音。形声字的教学重点在于“形”。教师在教学这类字时,可以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先分析形声字的表意功能,如“三点水”与水有关,“木字旁”与树木有关,“草字头”与植物有关,再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化成一首首小儿歌,有效地帮助学生学生记住字形。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形声字的特点,从形旁和声旁着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创编儿歌的形式掌握学习形声字的方法与规律,不仅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而且让学生在记住这些汉字的同时,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形声字”的“声旁多表音,形旁多表义”。
总之,儿歌是识字教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只要我们善加运用,它就能照亮识字教学的一片天空
第四篇:教育笔记:让孩子学会谦让
教育笔记:让孩子学会谦让
教育笔记:让孩子学会谦让
“李小多分果果,分到最后剩两个,一个大、一个小,大的留给张小弟,小的留给他自己。”这是一首充分体现了分享与谦让的教育思想的儿歌,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在实际生活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做不到将大苹果留给他人,也许经过一定教育问幼儿选哪个时,幼儿嘴上会说选小的,但是实际去拿是一般都会拿大的(除非不喜欢)。幼儿能否理解分享与谦让的道理,有一次,饭后我拿着西瓜准备分给小朋友,孩子们看到老师端着的西瓜兴奋的叫起来:“老师给我一块大的,老师我要最大的!”
下午区域游戏时,涵涵跑过来说:“老师阳阳要抢我的玩具的?”据我了解,阳阳是看到涵涵手中有很多玩具,自己却只有很少的几块,所以就伸手去拿了。
渐渐地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们乐于分享,家里又好吃的东西,都愿意拿来分给小朋友,可是让他们学会谦让却比较困难,有时虽然在老师的提醒下有谦让的行为,但那不是发自内心的。
怎样才能让幼儿产生主动自发谦让的行为呢?
孩子们年龄小,枯燥乏味的说教往往会使孩子们厌倦,于是我经常为孩子们讲一些礼仪故事,如《孔融让梨》《萝卜回来了》等等,而把良好的礼仪培养溶于故事中,让孩子们从故事中学习,能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愿望,树立学好样、做好孩子的愿望。
第五篇:让环保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环保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常宁市宜阳中心学校石洲幼儿园 许红光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在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了。那么,我们该如何把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呢?又如何把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去,使孩子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去接受这一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呢?又如何让他们的行为去感化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深思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将我园的一些做法与同行进行探讨。
一如何把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去,(一)用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开展环保教育。结合主题 安排活动
我利用大班上册《保护地球妈妈》为基础,有机的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如《植树节》、《我爱花草树木》、《变废为宝》、等系列活动。这其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讲故事比赛、儿歌、游戏、绘画、歌唱等。在看图讲述《窗外的垃圾》中,我们把原来单纯的讲卫生教育扩展为保护环境的教育。在孩子们的认识海洋动物的活动中,我们以原有的教材为基础,自编了《救救蓝鲸》的故事,通过多媒体动画让幼儿看海水被污染后小海鲸在挣扎、在求救,使幼儿自觉萌发珍惜动物,憎恶破坏环境行为的情感。2 实地观察开展活动
幼儿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的支配,而幼儿的情感又十分外露鲜明。而对比观察是情感培养的有效途径,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的阶段。面对这种情况,我经常组织幼儿去实地观察。我园靠近宜水河,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切的体会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1适时的带他们进行参观,当他们看到那一堆堆垃圾让河水断流时,漂在河水上的小鱼发出难闻的气味时,有些女孩子当场就哭了起来。幼儿在马路边观察各种车辆排放出难闻的尾气;在工厂里看到大烟囱冒出刺鼻的浓烟,感受到空气污染让人很不舒服,眼睛流泪、呼吸困难。然后我再带幼儿来到绿化带,绿草如茵、树木茂盛、花儿绽放。孩子们通过比较,体会到这里空气真清新,懂得了树木、小草都有净化空气,吸附灰尘的本领。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他们说:“要是所有地方都这样,那该多好呀!”
(二)通过实践增强环保意识
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我们还组织幼儿开展种植活动,幼儿亲自把种子种下去,经常浇水,捉虫,认真观察各种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同时记录植物生长日记。我们还通过开展废旧物品创作比赛。孩子们积极动脑子,精心创作了许多玩具。如用两只可乐罐做了望远镜;用各色吸管剪成一段段串起一条五彩项链;用牙膏盒、火柴盒做卡车、轿车、楼房;用塑料做小金鱼;用废信封做面具;用核桃壳做小船、小乌龟;还在六一汇演上表演了用废旧物体做成的时装表演。
二如何用他们的行为去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组织幼儿走上街头、村庄,通过散发宣传单,喊口号,演小节目,介绍宣传画等号召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通过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孩子的环保意识,他们不再让父母买青蛙吃、买小鸟玩;还会劝阻爸爸、叔叔别吸烟。他们还能养成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节约用纸。外出游玩时自觉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拉圾、不采摘花草,个个养成了保护环境的习惯。有的幼儿和妈妈用可乐瓶制作了花篮,有的用废铁丝制作了双杠和单杠,还有几个家庭共同制作了喜洋洋和灰太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