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经中的浪漫爱情诗词
诗经中的浪漫爱情诗词
诗经中的.浪漫爱情诗词1《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诗经中的浪漫爱情诗词2《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第二篇:浪漫爱情生活中很美的句子
浪漫爱情生活中很美的句子
1、人是可以快乐地生活的,只是我们自己选择了复杂,选择了叹息!
2、我还是会相信爱情,只是不会再相信爱情能永远。
3、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假如”,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重新设计。
4、总要等到过了很久,总要等退无可退,才知道我们曾亲手舍弃的东西,在后来的日子里,再也遇不到了。
5、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不要用恨来结束一段爱。
6、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获雨,错过这一个,你才会遇到下一个。
7、人在最悲痛、最恐慌的时候,并没有眼泪,眼泪永远都是流在故事的结尾,流在一切结束的时候!
8、人生没有失败,只有粉碎!
9、陪你走完这一段路,你也变成我路过的路。
10、一直股指的以为面对什么事情我都能够坦然的微笑,可是,终于在你转身决定离去的一刹那,我泪如泉涌,不可抑制。这是,过往的幸福嘲笑着心中的疼痛,原来,世界上最痛的痛是离开。
11、在爱的世界里,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
12、回家的路上我哭了,眼泪再一次崩溃了,我无能为力这样走着,再也不敢骄傲奢求了,我还能够说些什么?我还能够做些什么?我好希望你会听见,因为爱你,我让你走了。
13、望穿你眼中的流年,我相信你真的爱过我,就像我当初真的为了你,可生可死。
14、我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以彼此为不可替代;我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那样用力的爱,直到哭了出来。
15、再见了,我那么那么爱你,虽然笨拙,但也努力做了好多,所以我不遗憾了。现在,我把爱情还给你,你把我仅有的一点点骄傲还给我好不好?
16、一天,我终于不再思念他,因为他离开太久了,我的习惯已经不再是习惯。
17、你突然点醒我,我们相识的时间能够以年计算了,你找到了你爱的,而我,还在原地徘徊着。
18、我相信我爱你。依然。始终。永远。
19、恨,能挑起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20、不受天磨非好汉,不遭人妒是庸才。
21、如果可以请不要念念不忘,伤口好了,就要舍得离开。
22、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
第三篇:《诗经》三首中《氓》
北京市翠微中心 常丽丽 总的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通过三首诗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
4、了解卫、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第一首诗《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课时安排:两课时,每节课40分钟。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 教学目标:
1、请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要老师来示范,让他们自己亲自体验,老师不要代劳他们的工作。2、明确字音和个别词语的意思并牢记。
3、请学生示范读课文,进一步明确字音和意思,请大家识记,当堂课掌握。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们要结识的来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让我们走近他们!
一、新授:
1、请一位学生读文题。(2分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①读对了字音,méng, 及时表扬,大家齐读。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含义,明确这是“古今异义”,把“古今异义”四个字写在注释处。
第二种情况是读成了máng,请其他同学纠错,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含义,读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的内容读课文。明确字音,读到顺畅为止。(15分钟)
(一定要让学生独自的自己来读,有的学生读的快,有的学生会读的慢。照顾多数学生,甚至于照顾到最慢的那个学生的速度。)
3、请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示范读课文(10分钟)
(请大家仔细的听读,用笔画出有读音出入的词语,等同学读完之后,一起订正,不要打断学生的朗读的过程。培养学生彼此尊重的精神。)
5、请学生订正个别字音。(5分钟)容易出现问题的字音是:(板书)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6、集体读订正的字音,明确课下注释的位置。(3分钟)
7、体会四字句两两停顿的朗读方法。
二、布置作业:(3分钟)
1、回家自己读课文,复习课堂上订正的词语,识记词语的含义。下节课在听写本上听写。
2、通过注释一,介绍诗经的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填空。
《诗经》是我国___的诗歌总集,又称《 》和《
》,搜集了从公元前__世纪到__世纪的诗歌,《诗经》的“六义”是指: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本文的故事,至少写300字。
第四篇:《诗经》中的幽默
《诗经》中的幽默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可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诗经》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祭祖颂歌、周族史诗、农事诗、燕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诗、婚姻爱情诗等等。其中,由于雅、颂分别是朝廷正乐和宗庙祭祀之乐,都比较庄重舒缓,所以幽默成分便主要集中在反映地方乐调的“国风”中。内容则多为怨刺诗与婚姻爱情诗。幽默表现为怨刺诗中讽而不刺的硬幽默与婚姻爱情诗中男女欢乐之软幽默。
国风中的怨刺诗辛辣犀利地对统治者进行了揭露与嘲讽,描述统治者的种种违反常情常理的丑行,并采取嘻笑、嘲弄的态度,通过夸张的手法,从而产生一种戏剧化的黑色幽默效果。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艺术手法,将统治者的滑稽、丑恶、畸形、阴暗等放大、扭曲,使其更加荒诞不经,表现有意志的劳动者们的嘲讽态度。虽然总体上也有“讥刺”的目的与作用,但它更接近于“嘲”与“谑”,因此可看作是介于攻击性较强的刺骂与温软调侃性喜剧之间的硬性“幽默”。
这一类诗中,有对某一群体或阶级的嘲讽,比如《唐风·山有枢》:“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这是一首讽刺贵族们要懂得及时享乐的诗,诗中刻画了贵族阶级一副守财奴的可笑嘴脸,借反语嘲笑了剥削者守财至死的可笑心理,使读者读来亦不由觉得可嘲可讽。同样的,还有《曹风·候人》等。还有一些针对具体的人或事而发的讽刺诗,直接揭露了统治者的无耻丑行,例如《邶风·新台》:“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揭穿了卫宣公替其子伋迎娶齐女,听说齐女很美,便在河上筑台把她拦截下来占为己有的丑行。人们对此事极为憎恨,就作此诗讽刺他,将其比作“蘧篨”,即蟾蜍,俗称癞蛤蟆,用比喻的手法对卫宣公进行了犀利的嘲讽。同类的作品还有《陈风·株林》等,对陈灵公等具体人事进行了嘲讽。
软幽默可见于另一大类富有幽默传统的诗——婚姻爱情诗。这一类诗作由于多反映的是人们和乐欢愉的爱情家庭生活,所以它不同于怨刺诗中的“硬”幽默,而是一种和缓欢乐、温软调侃的喜剧性的“谐”,是一种软性幽默。幽默成分多表现为夫妻生活或男女交往过程中由于关系亲密而故意以骂语或诙谐幽默的对话来相互打趣、调侃,或是在处理爱情交往时的调笑,亦或是男女嬉戏游玩时的欢乐场面,都因《诗经》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例如反语、故意不恰当的比喻、错位等手法,创造出许多喜剧化的矛盾,营造出一种貌似违和而又和谐欢乐、可笑幽默的喜剧氛围。另外,在男女调笑的诗作中,大多是从女性角度出发进行叙写,表现出了恋爱中的女性的娇嗔可爱、爽朗活泼,亦或是热情、大胆的小儿女情态,形象鲜明,跃然纸上。
婚姻爱情诗中的幽默,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夫妻对话。比较典型的有《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这一首诗描写了一对夫妻之间温馨幽默的家庭生活,是一首极富情趣的对话体诗,夫妇二人一唱一和,情投意合,恩爱甜蜜的对话,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充满趣味,浪漫温馨。并且对话由短而长,节奏由慢而快,情感由平静而热烈,人物个性也由隐约而鲜明。此类诗作的典型还有《齐风·鸡鸣》,这也是一首对话体诗,妻子催夫早起,丈夫却找理由推托,夫妻对话幽默诙谐,夫妻依依之情由此可见。其次,是男女爱情交往中无伤大雅的调笑打趣之辞或行为。典型之作如《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这一首诗看似描写一个女子找不到如意对象而发牢骚,实际上写女子会见情人,对情人的打情骂俏。诗中“狂且”即狂徒,“狡童”即小滑头、美少年。女子这般打趣自己的情人,显得诙谐风趣,可见二人关系亲密,情谊深深。小儿女的情态在诗中确实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还有《邶风·静女》里女子捉弄男子,男子抓耳挠腮的逗趣场面。或是《郑风·狡童》《郑风·褰裳》等。这一类诗作表现的男女交往时的欢乐幽默,虽为调笑戏弄却不显轻浮,无伤大雅。并且,这几首诗除了《静女》,其他都是从女性角度展开的描写,表现了民间女子的爽朗热情、娇嗔可爱。而《静女》虽不是从女子角度叙述,但诗中的女子形象同样刻画得十分成功,读来仿佛可见一个身姿窈窕、美丽动人而又活泼娇俏、会捉弄情人的女子身影。
再次,是男女在劳作之余载歌载舞或一同游玩的娱乐生活。例如《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这首诗描写了男女共舞的欢乐场景,男子左手拿着乐器,右手邀请心爱的女子一起跳舞,显得十分有趣、欢乐非常!这类的还有描写男女一同享受春游之乐的《郑风·溱洧》,郑国风俗,三月上巳之辰,采兰水上,祓除不祥,这首诗里女方热情大胆,主动邀请情人再去观赏,显得活泼风趣、十分欢乐。
诗经里的爱情,就像是田野乡间随处可见的野花野草,清新自然,不像《凤求凰》那般浓墨重彩、炽热大胆,也不像《孔雀东南飞》那样令人感慨唏嘘,亦不如《长恨歌》里的缠绵悱恻,多得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世俗化、生活化的爱情,散见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却有一种特别的纯净美丽、自然脱俗。《诗经》里的男男女女,也如乡间自由奔放的精灵,天真烂漫,自由而不放纵,亦没有矫揉造作之感,他们纯净美好,显示了人性、爱情美好的一面。《诗经·国风》的诗篇是普通民众的诗篇,与其中的幽默成分相应的,是普通劳动人民无论是在遭遇压迫还是眼见不平又或者爱情婚姻和乐之时,都能够自我宽慰、自娱自乐的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的心境。
第五篇:诗经中的爱情
一、婚姻的祝福..........................................................................................................................................................2
二、桃花盛开的时候...................................................................................................................................................7
三、美丽的新娘.........................................................................................................................................................11
四、家有贤妻.............................................................................................................................................................15
五、千年不变的相思..................................................................................................................................................18
诗经中的不老爱情
一、婚姻的祝福
《诗经》是最早的文学。
离我们并不远。独领风骚,风就是《诗经》有关的。当然说人风骚,就不好了。还有这样的词。像开小差,逃之夭夭。意思已经改变但这就出自《诗经》。提携教会一个人,还有说人耳提面命。也出自《诗经》。还有立场不同,表达鲜明,说是泾渭分明。这也是出自《诗经国风》。《诗经》虽然古老,但是离我们近。这就是经典。
实际上,文化的血液中,《诗经》的因素是始终在灌注着的。那么《诗经》是什么?简单的定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么三百多首诗,编纂成了一部书,这就是《诗经》。是文化的发祥期产生的精神花朵。随着民族发展不断伴随着我们,参与到我们精神的建构中去。孔子说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读书能明理,长知识。还能增加审美判断能力。
《诗经》的时代时间是从西周到春秋的中段。大约有五百年左右。之前有没有诗,不知道。之后,有。最晚的一首是前600年,以后就进入了战国诸子与屈原的时代。这与唐宋的时间差不多。简单地说,是中华民族最要紧的那点东西。人与人怎么处,恰恰是这时立下的基本规婚。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来自各地的歌谣,雅是,宫廷的乐歌颂是祭祖的诗篇。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就是诗经的六义。
<关雎>说的是什么? 《诗经》头一篇就是《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三声)逑,这首诗,虽然放在开头,误解却严重。
到底在说什么?经典的东西尽量寻找本意。《关睢》头四句,关关睢鸠,“关关”是象形词,其实就是呱呱。睢鸠相当于绿头鸭。这是春天的光景。“在河之洲”,古代河多指黄河,洲是沙洲,这是鸟待的地方。春天,大河在流淌,鸟落在沙洲上,关关地叫唤。这是它们在恋爱。《关睢》营造的是春天的光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代窈窕更强调的女子的气质,动人之心。窈窕作为叠韵词,表达一个意思,外形好气质好。君子好逑,君子是指有身份的男子,好逑是男子的好配偶。这是一种自由联想。睢鸠叫的时候,动物在求偶。春天来了,映现了一种时令。这是兴,自由联想。营造的氛围,能让人感受到。想象这种婚姻与这光景间有一种联系。“求之不得,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到底是思绪长,还是失眠?古代人说时间长就像一个人失眠的夜那么长,文字,活络你的心思,这就是文学,要文学干什么?秦始皇不要文学很快就灭亡了,“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莱,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后来琴瑟指夫妻和谐。琴瑟和谐,用的是《诗经》典故,琴瑟友之,可能是比喻,写时就有这种说法,夫妻好合好像琴瑟和谐。诗经中就有夫妻好合,如鼓琴瑟。琴弦有高音、低音,生活也是如此,琴瑟也引申为另外的说法,丧偶后续弦,就是从这儿开始。“参差荇xing莱,左右芼mao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里不是写一般人物,敲锣打鼓不是平民。
《关唯》的误读:
这首诗从古到今误解有三种:一是把这首诗理解为讽刺诗,也是诡诈。周康王有天与夫人休息,第二天起晚了。身边的人发现他没起来,有关人员怎么批评他?不能太直白了。只能念诗,夫妻要和谐,就得有节制。这是谲谏。大臣念这首诗,就是有讽刺了。这种说法流行于西汉。西汉把三百篇诗都看作是谏诗。汉武帝死后,立了小王子后来夭折,霍光秉政,立了昌邑王。昌邑王不行,暴戾恣睢baolizisui被霍光废掉。有许多经生们要讲课,教育昌邑王,后来追究这些老师的责任。结果查到了王式。查查档案,看他有没有谏书。王式说,三百篇,篇篇是谏书。霍光他们没辙了。这表现了西汉时治经的倾向。借此限制君主的行为。这首诗就是作为刺诗出现的。
直到清代,有些学者换了一种说法,讲的是“文王之德”。这是从欧阳修、朱熹等人处坚持。找不到文王的字样,怎么说是这样?写深挚的感情,没有文王哪行?说文王之德是万民的榜样。往文王身上拉,是承认他是我们的榜样。这就成了教化的教材。夫妻和谐,没有错。经,经典的作用就是给人生提供理论依据。能指导人生。不能当简单的山歌集子,明清有山歌集子,没拿它来当作教化。经学,却成了行动准则。《诗经》参与了民族的精神建构,这是第二种说法。
近代第三种说法是它是爱情诗。这是完全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很稳定的一种思维方式,跟古人比这对理解《诗经》未必进步多少。
《关唯》为什么不是营恰诗?这首诗不是爱情诗,为什么这样说? 一是人称形式不对。淑女配君子,这从人称形式上看,是第三人称。写爱情诗,不是这样写的。
二器物也不对。钟鼓乐之,这不像求爱。从这两项看,不像爱情的表达方式。说成爱情诗,也有原因。想女子,想得辗转反侧,仅此一句,定义为爱情,有一定毛病。夫妻也要深情。说成是恩情诗,更合适。这是一个祝愿新婚男女感情深挚的祝愿诗。婚礼上唱给新人的,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唱的。父母之命下的婚姻,婚后两口子,不和谐的事常有。因为有这样的社会经验,夫妻和谐的事就重要了。淑女,好女子难得呀。所以才祝愿。这种辗转反侧,其实是祝愿得到好女子。这首诗,是在祝愿,是爱情更准确地说是恩情。恩情是伦理意义上的,爱情是生理意义上的。这放在《诗经》开首,意味着人们对婚姻关系的重视。理解成爱情诗,就偏了。歌德70多岁喜欢一小女孩,恋爱没成,转移了感情写了很多作品。
婚礼中的筠:《诗经》把它放在开始,说明对婚姻寄寓了厚望。
古代婚姻有六礼。六大步骤:下达,纳采,问名。纳采间名,是抱着雁,拿着礼品送给人家,间人家的名字。二是占卜,算卦,吉利,再派媒人去,纳吉。五是纳征,拿玄熏束帛,拿丝绸,十丈。两张鹿皮。这是正式送礼。送完了,两家成了亲家了。第六是请期。商定日期,男子家派媒人到女子家商量日期。定下日期。这就是六礼。亲迎时,才唱的是次首诗。
二、桃花盛开的时候
有首诗有名,崔护的《题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写得非常好。桃花还有一个笑,诗看得懂,实际是用了典故的。用的是《诗经》中的“桃之夭夭”。
古代对婚礼的歌唱,在《诗经》中许多篇,其一就是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今天意思用反了,叫逃之夭夭。实际上这儿的桃之夭夭,讲的是结婚的时令性。《诗经》诞生于北方,桃花开放是在三四月份。桃花开放时,“夭夭”写出了桃花盛开的情形。还有解释的是桃花绽放时,风一动,微微摆动的动人形象。也有说“夭”是笑的意思。这三种解释,都可以。诗无达诂。(《诗经》从成书起,注解就众说纷纭。汉人董仲舒说过“诗无达诂gu”的话,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有鉴于此,注释者权衡众说,选取自认为最贴切、最能反映原意的那一种说法,介绍给读者。)桃花主要是红的,红喜事就是指婚姻。所以这种颜色择红。灼灼其华,指的是红的特点,灼人眼睛。(之子:人。)之子于归,这里讲的是出嫁的人,归在这儿指的是女子的出嫁。娘家只是暂时的。嫁才是归。
对女子出嫁的祝福:桃花绽放时,女子出嫁,之后是“宜其室家”,宜就是给这个家庭带来兴旺的意思。这是古代婚姻的意思,娶女子是带来兴旺。有蕡fen其实(fen大的意思)。花朵旺盛,意味着果实多。蕡有人说是斑斓的意思,桃子熟了一面红一面绿。接着讲蓁zhen蓁然。有花有果是当年的事,叶子旺盛是长久的事。荫泽子孙。这首诗整个地说是,送亲时歌唱的,祝愿她到归宿后,做好主妇,传宗接代。这是美好的祝福。这种意象,灼人眼睛,让人读了后觉得有了鲜明的印象。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先民在春天的审美。这是大自然的美好赏赐。后来用桃花写诗的多,“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白居易的。还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人面桃花写美人。写桃花是不是写女子的美?唐诗是这样。《诗经》中却只是象征,春天时生机绽放鲜艳夺目的灵气。象征的是生命力。与唐诗的区别是,这首诗是从天地的特有的灵光与生机来形容女子的特质。这不是比喻。这就是诗独有的魅力。与《尚书》《周礼》《论语》不同。我们仿佛置身于桃树面前。不是价值的判断。这里讲的是送女的部分。
那么迎亲呢?男方怎样迎亲?再看《诗经-少男-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这里涉及到鹊与鸠。鹊是什么?就是喜鹊。鸠是八哥。鹊搭好窝,八哥跑到喜鹊窝里去。喜鹊回来一看,窝脏了,就再盖一个。八哥就住进去。这首诗让我们觉得他们离自然的近。而我们离得太远了。我们今天对它们的习性,不知道。因为我们对自然太遥远了。这里将女子发嫁个好婆家,比喻成这些。有福的女子嫁到婆家,有房有地,是祝福。拿自然的现象来比喻结婚的事。百两御之,百辆车迎接。这是场面。阶层不同,追求是相同的,是属于民族性的。要这么多车,还有拉的人多。
古代的婚姻,一娶九女。这是媵
ying嫁制度,像嫁女儿,得陪嫁一个妹妹一个侄女。姬姓的亲戚国家还有两个国家陪嫁。加起来是九个女子。实际这是婚姻的政治上的保障。与三个国家有婚姻关系,也是为了保证生儿子。政治的联盟就有了保障。还有齐国娶媳妇,填满了后宫,也是一种保障。省得后宫里斗。维鸠方之,“方”字什么意思?是不是并排着站着?不太对劲。清代有人说是“放”,依靠的意思。祝愿过上安生的日子。这首诗的要点是,有强烈的政治因素。让人感兴趣的是古人对自然的关系。这是讲的迎亲。
对新人的祝福:婚姻的典礼高潮呢?《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吗?有,《著》:“俟si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乎而,象声词。俟是等待。著是古代南房的小房子,叫塾。两门间叫著。由著到庭到堂,是一步步走向屋里。先在著这儿等。素是古代男子戴的冠,插到耳朵中的东西。她看到绳子是白色,石头是琼华。石头像玉。这是婚姻典礼上唱的这个诗。是别人在唱。看到了脸旁边的耳塞与绳子。这就把女子的羞涩写了出来。女子偷看男子,光看到脸边上的东西。这是妙的。到庭院了,绳子变成了青色的了。青字指颜色的黑。变着法儿说的,这是对婚姻唱的,各种情况不同。适用性就广,下文就变成了黄的了。仪式要描写的偷着看到的东西。看到的不是同一个人。这是戏谑成分。中国人是乐观的,质朴的乐观,在喜事中充满玩笑。乎而的语调,也充满快乐与趣味。古人说齐风舒缓。曲子舒缓。我们就看到了送、迎、典礼上的过程。场面的喜庆可见一斑。还有一些活动,像宴会招待新人。
《诗经》中的“闹洞房”:“闹洞房”今天还有保留。叔嫂间可以开玩笑,大伯子与弟媳间是不能开玩笑的。可是结婚的这三天,就不间了。这个习俗起码在西晋时有书《抱朴子》就记过了。邻里间与新媳妇开玩笑。《诗经-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是捆绑起柴火。三星在天上,指晚上。今晚是什么晚上,见到这么好的人。开玩笑就来了。跟男的说,小伙子,今晚你怎么对待她呀?二三章也是这样,都在开玩笑。这就是闹洞房。
三、美丽的新娘
《诗经》中对女子不幸抱有万分同情,这是文明。也特别谴责拿女子当玩物的。
写美女,达到了火候高的程度。里面涉及到许多人物形象。审美倾向是什么?散乱的句子多,“ 鬒发如云zhen,”戴假发的现象。有这种变味的事情。美女一头乌黑的亮发,不屑于戴假发。《诗经》里有“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清扬:额头到头发的地方,额头要明亮,眼睛要有神,看着要清灵。还有“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卷有人解释为双下巴。古人认为这样才美丽。这几句,以大为美,以胖为美,像唐代。后来有点极端。也有学者说,《诗经》时代是不是就是以胖为美,不过几次都提到硕人。高大的。这是最朴素观念相和的。描写美人,《诗经》中也许多。“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把初生太子与女子联系起来。像朝阳的气质,美。喻成东方之日。曹操说洛神赋,就写成有朝霞的太阳。这实际上有了想象力。还有“大邦有子,伣天之妹。”
新娘子惊人的美丽:看看新娘子,郑国的男人们镇住了,“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车是一样的。寄寓了古代对妻子地位。妻者齐也。是与丈夫一般齐的人。周家写太王带着夫人,一块看周原,越往古时,淳朴时代,男女的差别不大。这是好观念。颜如舜华,舜是木槿。开花花期长,单个却短暂。强调花朵的漂亮。下车时,“将翱将翔”,像飞一样风度翩翩。这是有教养。“佩玉琼琚”,说的是佩戴。“彼美孟姜,洵美且都”,孟泛指老大。洵,实在是,美且都,美丽且高雅。都是大城市,引领风尚。是雅,是合乎标准。诗人看这场婚姻,先是看到美人来了,美若木槿花,下车走路好有仪态。接着说她入时。“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祝愿永远。这是讲郑国的婚姻。描写新娘子下车的一刻。“都”字与齐国有关,当时齐发达。姜走的是文化路线,女孩子们就美丽。开放型的城市,各种思想交融,能造就人。也庆幸与齐国联姻的值得。
《诗经》时代新锥子穿什么?有时诗人拿文字作画笔,工笔描写人物。这是《硕人》篇。《左传》记,“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这是不幸的。《诗经》里写的“采采苯苡,”(:“芣苡”(fúyǐ又作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表达了“生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芣苡”古时本字是“不以”。“不以”也是今字“胚胎”的本字。“芣苡”即是“胚胎”。)老是重复。用衣服兜起来,易于怀孕。牢牢放在衣服中,实际上有祈祷仪式。读过那首诗,让人觉得压力。“和平则乐有子。”女子办不到,麻烦大了。没儿子,卫庄公去陈国娶了太太,生了儿子,庄姜过继了过来。不过后来另一个妾生的儿子夺了权,杀了他。这首诗时,可没有写这个故事本身,只写她的美丽。刻画她一美丽。“硕人其颀qi,衣锦襞jiong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uqi,齿如瓠hu犀腠zhe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穿的是锦,绸缎。罩着一层纱。罩上,防尘。这个纱,考古中见过。古代的纺织技术,高。这让人震惊。“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手像柔荑,柔软的草根。秋天的野草根,白而嫩。还有人说是苇子的根。肤如凝脂,写皮肤的细腻。脖子像一种肉虫子。形容它有质感。齿如瓠犀,像瓠瓜子壳一样。螓首是小知了,头向两边翘起来。长眉毛。都是工笔描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笑露出牙齿,称为典范的描写。中国古代写美人,这只是一态。不常这样。没有后边的媚,.
美女罗敷:后来写美女还有另外的写法。像《陌上桑》写美女,秦罗敷,太阳照在高楼上,自己叫罗敷。充满了自信与喜剧。出来后,美。“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是髻,欹yi斜之美。汉代就有模特步。还有啼汝。这个女子,“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侧面写她的美吸引人。行人走不下去,影响了家庭的安定。这种笔法,古希腊也有。荷马史诗中写海伦的美,两军要决战前,她出场,城里的老人们见了她,一个个癫狂了。还有一态,是宋玉,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赋》,他说到一些美人,楚国美人,邻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自然天成的美。用数学的方式来写。“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回到了《诗经》的写法。宋玉对《诗经》熟悉得不得了,一下笔就活用了。《诗经》中国君娶夫人的场面:《诗经》中有一段,最令人关注的现象。关注到的形象,与爱情无关。只站在旁边说她的长相。君主在娶媳妇。“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帻镳镳,翟荛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硕人停下来,在农耕地,休息一会儿,坐上四匹马拉的车,马的旁边系着红绸子,飘飘然。车上画的是羽毛。来朝见君主,卫庄公。大臣们说早点退朝吧,不要让他太辛苦。这是人情味。往下拓展,“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甩滤滤,鳢鲔发发。葭茭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竭。”转向山川大地,喜庆的事,是卫国的喜事。婚姻时,水流得欢快,人们撒网,鱼们上网。苇子长得茂盛。众多美女陪嫁。护嫁的武士们走进了卫国。这首诗,以大国之女的教养与特殊的美丽,感动过卫国人。诗写得有激情。这就是祖先的生活。这种特殊的日子中,显出特殊的热爱。
四、家有贤妻
婚姻是人类社会一定时期出现的社会形式。女子以什么样的操守处婚姻?这不是天生就会的。要经过文明的熏陶才有。
《诗经》针对女性。当时妇女有四大德行。见于《诗经》的注释。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女孩子要讲究这四个。妇德是什么?古代讲女子为坤,女性偏于阴柔。对公婆,要懂得尊敬。对邻里,要客气,要会为人。《诗经》里有一首诗,说凡是别人有难,匍匐救之。好妻子会带来社会的祥和。妇言是指说话。说话要注重内容与场合。妇容指举止,容貌等。容貌没法决定,但是表情是文化。表情是文化熏陶而来。综合古代说法,端庄为重。你庄重,别人不敢不严肃。儒家强调的这个,今天在不自觉地延续。韩国人表情与我们不太一样,他们有他们的历史与文化,是慢慢养成的。妇功指的是女织,还包括许多方面,针线活是最突出的。男耕女织延续了几千年。崔浩是大臣,写过母亲腌莱。实际生活中,女子是半边天。这四样都是要教诲的。
三千年前的初嫁新娘:讲一首诗,第二篇《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漠,为稀为络,服之无黢。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擀我衣。害擀害否?归宁父母。” 葛是植物。古代用它来抽麻,纺布。葛之覃,是指它一节节地蔓延。跑到院外的山谷。指的女儿大了,像葛一天天爬出墙外了。女儿大了不中留。“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可能是黄鹂,暮春时,黄鹂漂亮,喜欢在灌木中待着,叫声喈喈,有一声没一声地叫。这里面有境界,暮春,到处是绿色,黄色的鸟出现,颜色丰富,落在树上。怅然的情调就出现了。用了一个段落来描写。有动静有声音。让人读得出惆怅。这是女儿大了的惆怅。
第二段,“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漠,为稀为络,服之无黢。”写割它煮它泡它,要把葛割回家,与女红有关。粗麻布与细麻布,织成各种布。最后落在“服之无黢”上,穿上永远不厌倦。这是入实了。做布是实用价值。妇功是重大的比例。接下来,“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擀我衣。害擀害否?归宁父母。”这一段写的是,师是保姆,要出嫁时,有一个人身份尊贵,陪伴着女儿到新的家庭去。前边写半天,割葛织布,是婚前教育。出现了保姆的人物。鲁国一个姑奶奶嫁到宋国去,失火时,她不跑。离开了保姆,自己不能跑。不合礼法,结果她被烧死了。这个材料告诉我们这种人物的存在。
婚礼上讲女子从娘家出门,最后一道是保姆将罩纱穿上,就走了。污字这儿也可以指治脏。内衣为私。“薄污我私,薄擀我衣。”指洗外衣与内衣,这是一个线索。这个过程是割葛抽麻织布,到穿衣服,象征了女孩子从姑娘跨越到新娘子的身份,再到做主妇成功,含着这个意思,诗却不露声色。写这个光景的美好。再回头看,洗内衣外衣,“害擀害否?归宁父母。”一切掌握了,就可以回娘家看母亲了。今天还有回门的礼俗。站稳脚步了,回娘家汇报了。暗含了女孩身份的转变。这贴着当时的大背景。古代婚姻,三个月内不能进祖庙。得观察你,看你有没有毛病。可以悔婚。就是没有承认合法主妇的地位。这个诗是强调妇德教育的。
有了妇德后,进入到日常状态了。《诗经》表现幸福家庭,怎么表现? 德行往往是由女性发动的。《诗经》中有些诗写的是这个。有两首与鸡鸣有关的。《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yi凫fu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自之,杂佩以间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采用了对话体,女的说鸡叫了,该起床了。男的说,天亮了,或者说是还早呢。不愿意起。后者比较好。这是常态。也是普遍的现象。女的又说了,你起来,看看夜。一看启明星出现时,天快亮了。这也体现了生活经验。催男的去打雁。古代狩猎,有打天上的雁。射雁,用的是弋,古代人打雁用的方法。用绳子拴在箭头上,箭头不是太尖,是用它碰撞,绳子绕上它的身体,拖下来。中馈:厨房。弋下来后,我负责烹饪。宜之,是讲配料。用恰当的方式来烹饪。再是饮酒,是一种情趣。这种日子过到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不是女子的口吻,是诗人的点染。下边又是女子的口吻。知子,到今天还有争议。欧阳修说是了解你的人。你的知己来了,我用杂佩赠送给他。不能怠慢。好友与你关系和谐,赠送他。你们关系好,报答他。这儿,好丈夫在社会上交友,家里的女子是起了重要作用的。这是贤内助。帮助男人完成社会身份的。
原来古人也赖床:《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女的说,鸡已经叫了,朝廷上满了人,男的回答,不是鸡鸣,是苍蝇在叫。这是懒汉。接着女人说,“东方明矣,朝既昌矣。”男的说不是,是月亮的光。女的说:“虫飞薨薨hong,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讲道理了。各种昆虫都起了,朝廷上的人多了,我愿意跟你一起睡懒觉,可是你耽误了朝会,大家会恨你,我也就有了责任。这首诗突出了男子的懒与滑。诗人采取的是喜剧的方式,将男人的不好展示展示。两首诗看到的是好妻子的积极作用。
五、千年不变的相思
爱情离不开相思。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诗经》关注的一个现象是,许多人为了国家,守边防,或服劳役等。《诗经》替他们发出声音。这是人道精神的体现。
《诗经》中有许多闺中人的吟唱。像《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陵。我姑酌彼金晷,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殂矣,我马疳矣。我仆痛矣,云何吁矣!”一共四章。“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真彼周行。”是女性在采卷耳。后文中,是男性在骑马喝酒。所以分析就有分歧。采采,是采集。这事往往是女性的事。一直到《古诗十九首》都有指采是思念远方。这是继承了《诗经》的传统。卷耳是苍耳。北方到处都是。不盈是不满。总是采不满筐。嗟是感叹,怀人,是所怀的人。置彼周行,一种理解是将筐放在大路上。也指怀人。后者可能更妙。男人更像是扔在大路上,在外奔忙。这一段是女性采卷耳,想念远方的丈夫。下边,“陟彼崔嵬wei,我马虺陵huitui。我姑酌彼金晷lei,维以不永怀。”想登高望远,就往高处爬,以至于马都爬不上去。只能借酒浇愁,金晷是一种酒器。永怀是长长地思。
第二段是远行在外的男人。“陟彼高冈,我马玄黄(玄黄:变颜色)。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可以理解为马太疲劳了。像犀牛角一样的酒器,伤是伤怀,还是浇愁。第三段是爬上顶了。“陟彼殂矣,我马疳矣。我仆痛矣,云何吁矣!”上到山上,马病了,仆也累倒了。没看到家乡,遥远。睁大眼睛都看不到家乡。连孔子都看过《诗经》的演出: 上世纪结束时,一批竹简间世。有记载说孔子评价《卷耳》,卷耳:不知人。意思是:不知的人。“以不教民战,是为弃之。”有人说“知”是相接。两人一定是互相了解,沟通得好。《墨子》说知都相交接也。所以,这是背躬戏。如沙家浜里的智斗。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意味着我们在交流。原来这是歌词。孔子认为他们是不知的人。说明当时《诗经》是在演出着。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文本,我们失去了曲调,歌唱的情境。《诗经》原来是演出的。当时有女演员,女乐。春秋时有许多女乐。这首诗应该产生于西周时。这时有没有女演员,也得考古。那个时代,文艺样式中就有女乐,来歌唱。当时还有舞台,来表演相互思念的夫妇。这就有趣了。西周时礼乐文明,有礼还得有乐,这是文雅的时代。因为战争等原因让男人离开家庭,国家就得用这种文艺来补偿。战争总得有这样的精神补偿。对那些为国献身的人致敬。
相思最浓时:《王风》中有《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he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徭役本有期限,不满暴露出来了。诗到此怨而不怒。曷到哉,是到哪儿啦。什么时候到头呀?鸡窝,上架了。羊牛下来,回家了。君子还不回来。让我如何不想。本来不想,可是当黄昏来临,还是想。自己找个理由,怎么能不想呢?让我们想象黄昏时一派热闹场景。仿佛也看得到勤劳的家庭主妇,一边收拾家,一边谛听着丈夫回家的声音。“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jie。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同样反映愤懑。什么时候相会?鸡在木架上,苟无饥渴,不想了。祝愿不要冻着饿着。实际上是无奈之举。总之,过去认为是暝色时回来了,容易想起外边的人。总体格调是黄昏时起的惆怅。诗人多么有同情心。诗人内心不分古今。社会牺牲了这些人的家庭幸福。也是对当局者的一种控诉。这是诗的高明之处。还有秋声中怀人的诗篇。《嘌嘌草虫》: “喓喓yao草虫,暹暹阜螽qiqifuzhong;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gou止,我心则降。陟zhi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惴惴。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jian止,我心则夷。”三章基本是一个平面上的重复。这是歌唱的需要。特点是秋声中。一个人到了秋天,容易怅惘。秋天如同一天的傍晚,要结束了。嘌嘌草虫,titifuzhong趯趯阜螽一一响成一片,草里的蝗虫跳与闹,是内心的惆怅。看到了君子,心平静下来了。这又是一种态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山东长岛有望夫崖,传说。
一个人折腾的相思:看《伯兮》:“伯兮竭兮,邦之桀jie兮。伯也执殳shu,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gao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xuan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mei。”伯,丈夫勇敢,是邦国的杰出人物。执殳shu,拿着长武器。在前线进攻。头四句充满了自家。“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指自己头发像蓬草一样乱,不是家里没有洗浴的东西,丈夫不在家,我给谁修容貌呀?写出了真性情。女为悦己者容。下文写,下雨吧下雨吧。我盼着雨,却总升起太阳。“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整天沉陷在思念中,整天头痛。翻了一层,但是我还去想,愿意让它痛。表达人的心理,力透纸背。“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说的是种草能忘忧伤。这是无厘头,有草能忘忧,种在后堂。解决我的困惑。“愿言思伯,使我心痗mei。”思念让我痛苦得不得了。把一个活泼的女性写活了。无事忙的个性写活了。这是一派。还有一态,思念不思了,无事忙,骂街。“雄雉于飞,泄泄yiyi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说野鸡身上的五彩毛,像男人的折腾。弄得我在家自寻苦吃。想你就是自堵心。“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真让我伤心呀。“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凡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zhi不求,何用不臧。”少点功名心,不好吗?因思念而骂男人,思妇的一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