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时间:2019-05-13 21:1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第一篇: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体育:杨黎明

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全面的具有创新开拓能力的人才,这是体育课堂改革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我认为只有在课堂中不断地探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由被动接受变主动探索、由浇灌式吸收到有选择的吸收和创新、由单个记忆到合作讨论学习,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需要,这样学生的路才会走得更远、风景才会更绚丽。

一.自主学习中的指导

针对自主学习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要结合老师的示范动作、教师准备的学习资料以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在此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又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揣摩练习,遇到学生想不通或者思路错误的时候老师应旁推测敲,也可以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问题等等。例如:学习武术操时,在上一节课结束前,告诉学生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把各个动作的名称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课后根据名称想想动作,在做动作时会有那些困难,怎么做更美观?然后根据学生的动作和理由老师对各类动作进行鼓励点评,最后老师示范,同学改进自己动作。

二.合作学习的指导

团结协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体育本身而言,各项运动不论是双人的还是多人的都需要彼此的信任彼此的配合才能正真的取胜,才能体现体育的价值和精神。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引导学生组成相应的学习小组,并相互观察、相互帮助、彼此纠正动作、相互学习。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组织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并且可以提高他们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能力。例如:在排球传垫球的学习时,有学生认为,触球时双手大拇指应是呈“一”字形的。我就适时引导大家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结果大家都认为拇指、食指、中指等距离分配并且同时触球是最重要的。这样,学生对这一技术要领有了准确深刻的认知,在练习过程中很容易掌握动作要领,并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乐趣。

三.创造性学习中的指导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所以在所有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足够够大的平台、足够宽阔的空间让他们想象、让他们展现,正真的让他们的双臂变成翅膀能飞多远就给他们放多长的线,但是要把线攥在自己手里。比如:在武术操的教学中,可以分组进行练习,由各个组长负责,集体讨论排出自己组的队形,喊出自己的口号,也可以根据所学的武术操自己编排认为最有特色的动作。这种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互换角色(学中教教中学)学习中的指导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课堂以外的学习和活动,是对有限的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校外的课程资源积极进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促使其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每月我设置一节学生展示课,选取一名或者两名学生把自己的特长展示给大家,并用自己的方式教给大家。这样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主动思考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够扩展学生和老师的知识面,实现多样化课堂教学。比如,在我班中有些哈萨克族同学、维吾尔族学生,他们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舞蹈,教给大家、讲授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内涵,使我大开眼界,每节展示课都充满着不一样的诱惑,散发同样耀眼的光芒。

第二篇:小升初体育教学衔接学法指导

新学期做好小升初体育教学衔接的四个注意点

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进入初中后,周围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学科的学习也在其中,初中体育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和小学体育课程就有很大的区别,从教材的角度看,小学教材多于小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这使学生很容易产生亲近感。而初中的体育教材技术技能含量相对较多,内容相对枯燥;教学方法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常利用游戏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在游戏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便被激起。而到初中后,多数的体育教师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练习;评价内容和方法上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小学阶段,体育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正面表扬与鼓励,“你真棒!”“你是最厉害的孩子!”等的表扬在小学体育课中随处可见,学生的体育成绩常以几颗“☆”的形式体现。进入初中后,因为要迎接体育中考,教学中体育教师多表现的很“严肃”,在体育成绩的评价方面,分数和名次取代了原先的“☆”,学生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除了上述这些变化外,初中体育教师也常常埋头干自己的教学,很少顾及低一阶段或高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也就导致相互之间的教学出现脱节。学生如果不能尽快的适应这种种变化,就会导致对体育课以及体育课外活动产生抵触甚至厌烦的情绪。因此新学期做好小升初体育教学的衔接工作是初一体育教学中现实而又关键的问题。

一、钻研教材,注意中小学体育技能知识的衔接

要做好小升初体育教学的衔接工作,初一体育教师首先应当利用节假日或课间的时间仔细钻研小学体育教材,确定教学内容上的衔接点。通过对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初中一年级上90%的教学内容都在小学体育教材上出现过。因此我们应设法降低初中体育教学的台阶,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的阶段,而不是一开学便是课内课外都在赶时间学习广播操、特色操、武术操、体育中考的技术技能。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小学体育里学习过的技能为导入口,从学生熟悉的运动项目入手,这样不仅易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但是这种教学内容上的相似并不意味着教学目标也一样,中学体育教学侧重体育技术技能的学习,而小学体育教学则侧重于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这种内容相似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便是我们应当注意的教学衔接点,体育教师应瞻前顾后,做好体育教学的平稳过渡。

二、深入小学课堂,研究教学方法的衔接

为了让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更加顺利,同一乡镇的中小学可以采用中小学体育教学合作、教学资源共享的方法来帮助中学体育教师发现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找准衔接点。通过深入小学体育课堂,让初一体育教师了解小学体育教师是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利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了解初一的学生由于生理心理上处在一个特殊时期,在课堂上应该尽量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保持学生已有的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潜移默化的渗透新的教学内容。并且随时注意把小学体育的相关内容作为引入新的体育技能内容之前的铺垫,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了解认知特点,探索学习方法的衔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初中阶段的体育学习,初一年级的体育教师尤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是“预习”方法的指导,“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例如学习篮球运球的内容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去运用自己的方式去运球,同时布臵给学生预习作业:探索总结运球稳的动作要领和运球时最佳的身体姿态等。这样在接下来的讲解示范时,学生便能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变盲目听教师讲解为带着问题听教师讲解,学生学起来就会变得比较轻松。其次,是练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在进行投掷单元教学的时候,不能是教师讲解示范以后,便让学生一味的反复模仿,反复练习,而是应当引导学生总结提炼投掷时的重难点,如出手角度、出手时机和用力顺序等,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够在练习的时候事半功倍。最后,体育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课外锻炼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们了解到,要想练好体育,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仅靠45分钟的体育课堂是不够的,还应到利用好大课间、课外活动及课间。

四、把握学生心理,注意评价方法的衔接

每一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期望值,十一二岁的初一孩子也不例外,而高于期望值的表扬、鼓励会使学生找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会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一方面,在初一学期的衔接阶段,体育教师应对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大课间中的表现、课外活动中的表现、体育比赛中的表现以及参与体育锻炼时的态度、策略等方面的表现做出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帮助学生有效的调控自己锻炼的心态,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在初一上学期的衔接阶段,有关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要求不宜过高,避免学生因为测试的难度高而挫伤起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各种体育方面的评价和测试都应当是有利于学生产生成就感,能对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起到激励和强化的作用。

总之,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有助于初一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师生的的双向适应,初一体育教师只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就会顺利适应初中体育学习,为初二初三的体育学习乃至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龙镇学校小学部:邵捷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自课改以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培养他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走向社会以后,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积极主动地发展。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重点要把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把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

一、教会学生自读

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深信学生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可见,狠抓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千古不变的道理。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中要在“读”字上做文章。我把大量的时间释放出来。让学生去读,读,可分为初读、再读、精读、熟读四个环节。

初读感知,在第一次读文时要求学生把字音和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添字。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使学生对课文的大概意思有了一定的了解。

再读生疑,学生通过读课文,都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教师通过“再读”引导,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精读感悟,每一篇课文都有重点和难点,教师应通过精读,引导学生弄懂,深入理解,领悟课文的中心思想,做到有所“悟”,有所得。

熟读的积累,学生在经历了“初次感知,再读生疑,精读感悟”三个过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四字成语和自己喜欢的词语。为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库做储备。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段落读熟即可,如我在教学《梅花》,初读时,引导学生理解“凌寒,数枝,暗香,”等词的意思;精读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梅花的图片,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及诗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经过多次地朗读之后,便及时引导学生看图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二、教会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围绕重难点展开交流和讨论。也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建立以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为基础的师生交互的教学模式。

如《狐狸找朋友》一课。我在学习课文时提出“读了这一课,你们是喜欢白兔还是狐狸?”有的说喜欢白兔,有的说喜欢狐狸。双方各持己见,议论纷纷。这时,我抓准时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有的说“: 狐狸真聪明,很会动脑筋。”有的说“: 小白兔太笨了,狐狸说的话它都相信,缺少独立思考能力。”不管怎么样,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又一次深入地了解了课文,体会了课文的主题思想,都有了一定的收获。

三、教会学生质疑问难

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方是长进。学贵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语文课堂教堂中,就必须让学生质疑。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题问的方法,教师可根据课文的不同,因文而宜,如对课题质疑,对文中人物做法质疑……提供给学生质疑的途径。其次,要保护学生的问,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达到最大的发挥。学生在自主阅读课堂里,其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都处于最活跃状态,但由于受知识和年龄的限制,他们经常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教师应保护学生的质疑积极性,把他们的好奇诱导到科学轨道上来,让他们想问、敢问、善问。

四、教会学生释疑解难

质疑伴随课堂教学的始终,自悟也应贯穿课堂的整个过程,因为成功的体验所产生的内驱力是继续学习的强大动力。课堂教堂中,教师要抓住契机,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释疑解难。

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我先让学生读课题,问“同学们看到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通过发散思维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再让学生快速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进行交流释疑,整体了解课文内容。问“你读懂了什么?”最后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中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懂得任何人和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尊重他人,与人和睦相处。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应放手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要给学生学习的自由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主合作中去张扬个性,我们的课堂必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学法指导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运用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策略在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要的学习就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学习。多年来,我们对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了许多努力,但有时收效不大,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学生因为不知如何学而导致的不愿学、不会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个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因经常获得成功,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于是,他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有乐趣。久而久之,他很可能成为一名爱学,会学,学得好的学生。反之,如果没有好的习惯和方法,那么,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很难获得成功,难于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因此,他感到学习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是一件没有意思的苦差使。久而久之,就很容易成为差生甚至辍学。我国古代就有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的精辟论述,不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吗?现实生活中那些会学又乐学的学生不也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吗?由此可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教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更应成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主攻方向。但是,单纯的为教学法而教学法是行不通的,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把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渗透到整个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学法指导的根本途径,也是学法指导经常化、具体化、出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学法指导必定走渗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支离破碎、杂乱无章、随意组合的复合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导向,教学生学会学习。为此,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为中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导”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按此结构,语文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有机渗透学法指导。

一、明确学情,备好学法

通常,教师在上课时大多都把精力花在“教”的方法上,而很少去思考学生的“学”。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这种传统的做法,要改变观念,以“学”定“教”。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就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学生学力,明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法训练、学法指导措施、指导步骤等。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使每一堂课都能产生良好效益,使学生学有所得,从中不断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科学性,从根本上获得学习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学习情况各有不同,即便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课文篇目的学习情况也是有所不同的。因而,我们在分析学习情况时要客观、具体地加以分析,决不可千篇一律。在确定了学生学习实力之后就可以针对实情设计课堂学法指导方案。设计时要力求使学法与学生的学力相当,不可偏废。同时,也要注意指导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不能空摆架子、走过场。

二、设计预习,指点方法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课前预习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通常,很多教师都易忽视这个环节的学习指导;大多学生预习时也都只限于“读一读,看一看”的方式,却不懂得采用一些较好的预习方法。这样,预习达不到预先学习的目的,课堂教学效果显然不会理想。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当在课前具体地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指导,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为课堂学习作好学习预备。

一般地,教师可教给学生如下预习方法:

1、对全文进行整体阅读,利用工具书(字、词典)查阅生字生词,依据上下文揣摩词意,并批注于文中。“不动笔墨不读书”,用“□”标出生字、生词;用“——”画出重点词语;用“~~~”画出优美语句;用“„„”标示重难点和注意点;用“ √”标示自己的补充和理解;用“?”标示疑点;用“‖”表示文章结构的划分;用“|”表示对段内层次的划分;用“△”标示要特别引起注意的地方。

2、重点阅读,结合课文背景介绍、课前提示和文中注释,对重点内容进行反复阅读,了解作者思想。如: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使用的写作方法、运用的表现手法,中心是什么?语言特点怎样?

例如,我在对《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教学时,给学生的预习指导是:

(一)借助资料和参考书了解孟子生平及其思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

1、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给文中出现的生字注音。

3、勾画、圈点文中关键词句,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作解释、翻译全文。

4、勾画出疑难之处。

(三)思考:

1、本文中梁惠王和孟子谈论的话题是什么?

2、孟子是用什么论证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3、孟子在文中阐述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系统地、逐步地把一些好的预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如全册预习法、单元预习法、课文篇目预习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在指导方法的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断地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达到会预习、会学习。

对于预习的具体方法的指导,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按单元、按文体,具体到每一堂课的学习内容,作明确的预习要求、预习设计及方法指导。

这样,只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学生就会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能力,为课堂教学作好最佳预备。

三、灵活引导,展示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动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要重在“导”。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去主动地完成学习目标,从中掌握知识,获取学习方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明确认知目标,也要使学生明确学法目标。其中,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实质上,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才是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正如达尔文说的:“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2]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地展示学习方法,使学生明确怎样学习,怎样获取知识。

例如,在学习《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时教师可作这样的“学习引导”:

(一)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细读全文,完成:

1、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勾画、圈点文中关键词句,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作解释或翻译。

3、勾画出疑难之处。

(二)细读完全文后,完成以下题目: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2、指出下列画线的词的用法并解释

(三)快速阅读全文,完成:

1、本文可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2-4):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5-7):阐述“使民加多”的措施。

2、理清写作思路,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布置学生同桌同学相互进行对话复述。教师鼓励两名学生进行对话复述)。

(四)精读课文第2、3、4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

1、“填然鼓之”中的“鼓”字,与“一鼓作气”中的“鼓”字的用法相同吗?属哪种用法?“之”字是代词吗?(答:相同。属名词用作动词。之,没有意义的衬字)。

2、这三段文字中,含有两个成语,是:(弃甲曳兵。五十步笑百步。)

3、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教师先用多媒体展示“五十步笑百步”图。解答: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轻或重的区别。孟子用它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揭开了梁惠王搞小恩小惠笼络民心于邻国统治者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使民加多”,必须施行“仁政”、“行王道”)。

(五)全班同学一起朗诵课文5、6、7自然段,读完后讨论:

1、在本文中,孟子针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哪些具体措施?(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五幅“孟子和梁惠王围绕‘民不加多’的话题对话”图进行解答。)

2、联系现实,谈谈你如何看待孟子的思想主张?(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板书。解答:本文中,孟子托言古制,提倡“五亩之宅”,“百亩之田”的措施和要求,在当时社会是无法实现的。但主张减轻徭役,发展生产,兴办教育,利民保民,还是反映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积极思想。孟子积极主张“不违农时”,“不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可惜这些仁义治国的主张,根本没有实现的社会基础,最终只能维护剥削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学法,巧妙引导学生按学法去领会课文,掌握知识,最终达到掌握方法、用好方法、善用方法。这样,通过展示学法,使学生明确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在教师的灵活引导之下去掌握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四、示范学法,点拔学法

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学过程,既是老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是有机地、和谐地相统一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生的“学”要以教师的示范为榜样。因此,教师的教的活动就是一个学习示范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要重在学教师的方法示范;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时处处点拔学法,示范学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按明确的学法,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中潜移默化,领会、获取求知的钥匙。比如,在学习古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抓住时机向学生点拔一些古文的背诵方法:“反复读背法”、“耳听背育法”、“图形记背法”、“理解背诵法”等。同时,当教师向学生点拔学习方法之后,教师就要适时地用一定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示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方法的运作,从而真正掌握方法、领悟方法、运用方法。

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两个必不可少的“两者”——学生、老师。从教育哲学规律说,学生是具有强大潜力的活生生的人,是具有强大能动性的学习主体,没有他们主动积极的参与,教育便不可能发生。从认识论层面讲,实践出真知,学习的本质是参与时间,并在参与过程中尝试、发现、体验、感悟,获得新知,实现超越和发展。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成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自始至终地给予关爱、帮助和鼓励。语文教师还应该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示范者,就象体育教练能够做基本的示范动作,体育教练做示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要领,提高运动质量。

语文教师的示范,与体育教练的示范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无非是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语言这种工具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包含有人文因素的熏陶渐染,并且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示范,调动学生对学习对象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对学习对象进行研究、探究。

五、引导自悟,总结学法

“教师为创造而教,学生为创造而学”。[3]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挖掘潜能,创新创造。因此,在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地创新,创造自己的学习方法。

关于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钱梦龙先生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4]也深得广大语文教师的认同。面对新课程,我们固然要用新理念指导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决不能理解为,教师就可以完全不讲了。韩愈《师说》中有句名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教师无休无止、支离破碎地讲解固然不好,而且也不一定会有什么效果,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该教师讲清楚的,也不敢讲或不愿再讲了,生怕有被认为“灌输”“接受性学习”。在新课程实验区或在全国性的课堂教学比赛中,我们看到,近几年,面对新课程,越来越多的教师处理课堂教学时陷入了种种误区,似乎课堂上越活跃越好,问题越开放越好,教师讲得越少越好,学生表现越自由越好。有的教师反映,教了20多年书,现在越来越不会上课了。我们认为,至少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适当的讲解、恰当的点拨还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其他教学形式(包括讨论、辩论、学生的自主活动等)所无法取代的。该讲的地方,老师们不妨大胆地讲,理直气壮地讲。当然,教师的“讲”,重在研读思路的梳理和阅读方法的点拔,代替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包括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通过课内外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日后的继续自修和自我发展打下基础,终生受益。

引导学生自悟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和“导”;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去创造性地学习、总结学习方法。具体地,这个过程可以针对某个学习的知识点,也可以针对一篇文章、一种文体、某类知识。其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使学生大胆地创新,积极地创造。比如,在学习《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归纳展示 “文言文五步自学法”:

(一)初读了解大意(联系背景,整体感知);

(二)细读疏通文句(借助资料,圈点勾画);

(三)速读表述文章(理清思路,复述课文);

(四)精读探究问题(强化知识,拓展迁移);

(五)诵读品味欣赏(深化主题,借鉴创新)。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成功的学法指导应能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并着重总结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已知到未知,由认识到实践,由理解到记忆等方面的转化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为其它渠道实施学法指导打下基础,提供学习方法,明确在不同的情境的学习中,怎样把握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方法的动态展示,它的结构是由互相联系的几个阶段组成的,包括意向、感知、思维、系统化、巩固运用、评价与反馈等阶段,在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时,要考虑这些阶段,使学生认识和掌握这些阶段,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六、运用学法,迁移学法

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和运用。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训练,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学习练习题让学生去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掌握学法、领悟学法、创造学法。同时,学习方法的运用决不能生搬硬套,单纯模仿;而要有所创新,有所拓展,有所创造。

例如,在学习《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时,教师可作如下学习方法指导:“

(一)跳读全文(每分钟约1500字),完成:

1、葫芦僧指的是谁?什么叫葫芦案?

2、有关薛蟠、英莲的人命案情是怎样的?

(二)速读全文(每分钟约1000字),完成:

3、文中的人命案是由谁断理的?为什么作者却要以‘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为题?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从断案的过程看,本文可划分为几部分?

(三)细读全文(每分钟约200字),完成:

5、用横线标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指出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6、在文中用波浪线标出能揭示主人公性格特征的有关语言和表情神态描写的句子,试分析主人公形象。

(四)精读‘护官符’俗谚口碑,完成:

7、一起案由十分清楚的人命案怎么会断成一起‘葫芦案’?

8、讨论;有人认为,贾雨村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他的行动是迫不得已的。请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种方法,自己归纳、总结学习小说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发言自结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四遍八步”读书法:“一遍跳读捕信息,记住梗概人事物;二遍速读抓要点,复述内容理结构;三遍细读细品味,理解词句圈要点;四遍精读破难点,归纳主题与特色。”以此,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并且把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用、迁移的其他课文的学习中去。

通过学法的实际运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索方法的习惯,要使他们真正学会、会学、乐学、善学;最终达到自己会学习的境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6]修订版《大纲》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大语文教学观,努力把语文课堂向课外、向生活实践“迁移”。要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指导学生多读书,多查阅资料,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要采取开读书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不同类型读物所适用的不同读书方法。组织参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促使学生勤动笔、多交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总之,要千方百计让学生用课内得到的“法”与“能”,到课外去创造“效”与“益”,使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不断“投入周转”的过程中实现举一反三,增量、增值。只要善于发现类似,只要多下些“多连”、“博贯”的功夫,去进行相似匹配、相似创造,语文能力就会在广泛的迁移、运用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学习方法指导,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总之,语文的学习要立足于“导”,有利于“创”。马克思早就指出:“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创新。”[7]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我国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大发展,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必须创新教育,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创造型人才。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交流材料

邢台开发区东汪初级中学

张永平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教为先导,学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法指导纳入教学视野。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认为应把学法指导的重点放在准确深入地把握教材和联系实际两点上,前者教会学生如何读书,后者教会学生如何有效“迁移”。

一、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关键在于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中的知识点和知识,学生在这方面往往存在:知识点归纳不科学、不完整,比较注重机械记忆,忽视真正的理解和分析,缺乏知识的前后联系,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等问题。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通过学法指导课,在指导学生做到两点。

1、做好纲目教学,纲举才能目张。读史先读纲非常重要,只有记住纲要,才能掌握历史的发展线索,把握知识体系,达到“宏观在胸”。因此,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教师不必急于上新课,应该来个“开幕式”,向学生讲三点:一是本学期历史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即教材的框架,明确其起讫时间,主要章节目录,粗略地了解重大事件的名称,留下悬念,为学生获得系统巩固的历史知识提供前提。二是阅读“说明”部分。现行初中课本中第一页就是“说明”,它告诉学生课文体系、课时安排、标记符号及注意事项等。三是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工具,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把握教材内容系统性、了解历史发展最基本线索的基础上,重视每节课的纲目,层层推进知识体系的落实。现行初中历史教材中每一节课文前都有一段提示语言,教师要注重对提示语言的教学,使学生对本节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在板书

上要精心设计,尽量做到条理清晰,能够简洁、明了地反映本节课的框架结构。

2、以纲带面,指导学生细读课文。历史发展线索是由许许多多历史事件串联而成的,掌握纲要是读史的前提,准确掌握史料则是读史的关键。要使学好历史知识,必须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求学生在领会整体教材的基础上,分课进行钻研,注意一课教材内容在某一历史时期的地位及前后知识的联系,避免学生把某一历史现象孤立起来,产生片面的理解和知识上的支离破碎;二是对教科书中重要内容的字句作一定的推敲,动笔圈点,反复阅读,以便确切地理解历史现象并准确地总结历史概念;三是注意对教科书插图的钻研,因为这是教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学好了这部分内容,还会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读史兴趣;四是深入钻研课本习题,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知识迁移的方法

知识的迁移过程就是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的知识迁移。

一是课文中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其目的在于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融会贯穿,深刻理解,全面掌握。例如学习完“辛亥革命”,可指导学生找出其与“维新变法运动”的联系;学习完唐朝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可指导学生联想西汉与西域地区的联系等等。

二是课文知识与现实热点之间的迁移,即联系实际。联系实际是各科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本身,更好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模,并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解释或回答当年许多热点问题。

下载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资中县马鞍镇中心学校 王仕明 本人从1999年开始教地理学科,经过多年的地理教学,我认为:初中地理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 五完小罗立 摘要: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阅读教学中重人文,轻语言的现状,提出转换教师角色,重视学法指导的观点,并以《撘......

    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语文教师陷入了重教不重学的怪圈。为应付考试,不得不把学生变成“教参的翻版”,变成“长脚的书橱”。然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向......

    体育教学中巡回指导之我见

    巡回指导是在体育教师讲解、示范过学习内容后,学生练习动作时,教师走到学生队伍中,认真观察,积极辅导并及时反馈的一种教学环节。巡回指导过程,是学生体验学习内容,掌握动作技巧与......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教学效率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教学效率 单位: 作者:皂市镇中心学校 来源:本站原创录入:蓝贝编审:gongdc发布时间:2007年03月29日 点击数: 835 次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教学效率 皂市镇中心学校 我......

    有效教学5 学法指导

    有效教学法的基本功5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学法指导技能指导 教 案 岜饶乡云盘小学:曹祖德 2014年7月19日 导引 新课程下学法指导的变化和发展 一、学法指导:新课程教师面临的......

    文科学法指导

    天才总是少数,能成功的,多是在于勤奋与方法。每一个想要成功,亦或是不甘落后的人,都必须付出,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高中文科学习方法要诀 1.高中文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

    学法指导演讲稿

    学法指导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我觉得作为学习班长能在这里给你们讲学法指导,我感到十分荣幸。我也不客气,就开门见山地说了。 首先我认为要学好,那么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