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删繁就简三秋叶,求同存异二月花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华南师大附属中学 李芸
教学目标:掌握现代文阅读部分的一般论述类文本(必考)的阅读方法,重点是快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书切戒太慌张,涵咏工夫兴味长。——南宋·陆九渊)做题切戒太慌张,涵咏工夫兴味长。把握文意方动笔,磨刀不误砍柴忙。
二、具体过程
(一)明确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三步骤,指出本节重点是第一步(从标题入手梳理思路),及该步骤的具体用时。
(二)针对“标题入手,梳理思路”进行具体指导 1.按图索骥
明确论述类文章文体特征,包括“针对何问题”“论述何观点”“怎样论述”。2.删繁就简、求同存异
(1)以2007年语文高考广东卷《创新与想象》一文为例,要求学生在3—5分钟内画出大概的思路层次图。
(2)请学生到黑板上公布自己的答案,进行集体讨论,重点是总结规律:如何“快”。注意引导他们如何删繁就简、求同存异。
(3)当场梳理、总结学生的思考,形成数条规律。不求全尽,但求能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大致如下:
关注文体,抓“总分”(“分总”)构思。关注位置,抓总起句、总结句等的位置。
关注标志词,筛选重要语句中的关键词,比如关联词、反复出现的同(或近)义词等。注意有详有略,比如“总说为主,阐述(例)次之”等。3.咬文嚼字,消除难点
(1)再以2008年语文高考广东卷 《诗与直觉》一文为例,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思路分析,把握文意。
(2)在学生普遍反映困难的情况下,再进一步指导学生:①平时要多关注相对较难的层进式结构的论述类文本。②巩固“从标题入手”的观念,本文关键词依旧是“诗(诗境)”“直觉”。③学会使用“概念替换”,例如将文中看似眼花缭乱实则皆为“直觉”的诸多表述,替换成“直觉”,降低阅读难度。④若有时间,可考虑介绍“句式变换”(如何掌握表述不同实则大意相同的句子)。
(三)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一个“三无”人员的教学反思
华南师大附中 李芸
对于一般论述类阅读,我可谓是个“三无”人员:了无经验,毫无兴趣,暂无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到市中心组的这一节教研复习课任务,我实在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实事求是地说,不要讲学生倍感枯燥,就是我自己也对此题型兴趣索然,加之又是第一次完整地接触新课程新高考,本身还没很好地对近年来的所有高考题型进行梳理,自己感觉压力巨大,头绪多,无从下手。好在中心组的李月容老师、尹燕宏老师,我们学校的科组长邹寿元老师一再地鼓励我,并且在讲课思路方面给以我非常多的启发。10月份的这一堂公开课,我总算是勉强完成了任务。在此,务必向他们,向诸位热心的前辈们表示衷心感谢。
这一次课,我有几点收获和思考,特记录在此,不讳浅薄,以求众人斧正。
一、整体把握,是阅读的重器。
几年来的教学,前辈们的提点,让我对这样一个观点的感触越来越深刻:语文教学应该是语感教学,整体教学。寻章摘句,拘泥于细枝末节的解释分析,往往叫学生抓不住整体,抓不住中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此教学,很可能使学生与生活中的阅读实际相背离,形成一种非良性的阅读习惯,这样不但对高考的阅读备考无利,而且对孩子本身的未来发展也多有阻碍。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强调整体把握文章,只是在考试中在阅读题中如何去实施,如何去强调,却还没有很好的想法。这一次课,正好强迫我提前去思考,相对系统地思考,相对完整地思考。
尽管是摸索,尽管还是遗憾多多,但对于我那两个先于年级其他班接触一般论述类阅读的班级来说,却是一次相对成功的启发,颇有一点小效果。记得第一次月考时,两个班的一般论述类阅读得分都比年级平均分略低;到讲完课后的第二次月考时,居然暂时位列于省招的创新班后,比平均分高出一分多。学生们普遍反映,这一次读起文章,感觉快很多,顺很多。这对我来说,不啻是一次非常大的鼓舞。
二、快速阅读,是阅读的利器。
当时备课,尽管很快确定了重点,只讲“整体把握”,但如何去讲,还是头绪太多。无法做到一课一得,是我心头最为惴惴惶恐的事情。这种“便秘”感,直到中心组李老师、尹老师第一次来听准备课前的半小时,我才忽然灵光一闪,骤然消除,有了一点主意:“快”。抓快速阅读,抓限时阅读,对学生来说有一点点新鲜感,同时也更符合高考应考的实际。在这样的前提下,要求他们去寻找快速确定文章思路的规律,他们也更有动力。
由于想法是最后时刻才“便秘”出来,所以非常粗糙,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依旧出现了不少拖沓、重复的环节,对学生的一些疑问还是不能做到应对自如。这一点,应该要通过阅读一些如何快速阅读的资料来获取更多灵感,对“快”字做法做更准确、更系统的思考和梳理。
三、虚心凝听,是阅读的态度。
本次教研课,前辈们的意见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启发,常常让我有拨云见日、恍然大悟之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让我更为明白,即使是高考备考的过程中,也务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用心凝听的态度,究竟有没有道理,听了再说。若是正确,自然收获甚大;纵然不妥,也须用心凝听方知其不妥处,以便日后避免。
第二篇: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4
社会热点篇——广州亚运会作文素材例析
2010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广州亚运会共设42项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本届亚运会创造了优异的运动成绩,477枚金牌各归其主,中国军团以199枚金牌、416枚奖牌创下亚运历史新高,连续第八次蝉联亚运会奖牌榜首位。36个国家和地区代表队获得至少一枚奖牌,中国、马来西亚、约旦、中国澳门、阿富汗、孟加拉和中国香港7支参赛代表团取得了历届亚运会上的最好成绩。共有2人3次超3项世界纪录、1人1次平1项世界纪录、1队9人14次打破12项亚洲纪录。
思维发散
发散一多角度思考
2006年11月26日,第十六届亚运会组委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2010年亚运会会徽发布仪式,由广州设计师张强设计的象征“羊城”广州的会徽设计方案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该会徽设计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合,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既体现了广州的城市象征,又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并且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进一步突出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主题: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广州亚运的吉祥物有五个,为历届亚运会中数量最多的吉祥物。“五羊”是广州市最为知名的标志,广州也被称为“羊城”,以五只羊作为吉祥物,充分体现了东道国、主办城市的历史底蕴、精神风貌和文化魅力。这五只羊有着与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北京欢迎你”类似的名字,形象是运动时尚的五只羊,分别取名“阿祥”、“阿和”、“阿如”、“阿意”和“乐羊羊”,合起来就是“祥和如意乐洋洋”,表达了广州亚运会将给亚洲人民带来“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传达了本届运动会“和谐、激情”的理念。
2010年广州亚运会办会宗旨:弘扬奥林匹克和亚运精神,促进亚洲各国(地区)的团结、友谊和交流,致力于构建和谐亚洲。
2010年广州亚运会办会目标:
1.以一流的组织、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把本届亚运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祥和、精彩的体育文化盛会,为提高亚洲体育运动水平做出贡献。
2.充分展示中国、广东、广州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表达对亚洲各国(地区)人民的友好情谊。
3.加快广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进程,促进广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广州的综合竞争力、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0年10月12日10:18分,北京天坛祈年殿前广场,随着游泳世界冠军、北京籍运动员张琳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点燃的亚运火炬,广州亚运圣火北京传递也随之拉开了帷幕。中山将作为本届亚运会火炬传递的第一站,在历经珠海、深圳等20个地级以上市后,于2010年11月10日到达广州。
广州亚运会首枚金牌13日上午诞生,中国武术运动员袁晓超在武术男子长拳比赛中以9.78分成功卫冕。这也是中国军团在本届亚运会上的第一块金牌,也是本次亚运会的首枚金牌。第十六届亚运会是亚运会历史上设项最多、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是亚洲各国、各地区体育运动发展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在本届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充分展示了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圆满完成了参赛任务,实现了预定的参赛目标。武术运动员袁晓超拿下了首金,中国女排则摘下了最后一枚金牌。羽毛球名将林丹当选为本届亚运会最有价值运动员。中国体育代表团总共获得199金119银98铜,奖牌总数416枚,第八次蝉联了亚运会金牌和奖牌榜首位,取得了参加历届亚运会的最好成绩。在举重、射击、游泳、自行车等项目比赛中,共有1人2次超2项世界纪录,1人1次平1项世界纪录,6人9次创8项亚洲纪录。
尽管中国体育代表团整体取得优异成绩,但一些项目表现不理想。射击、击剑、举重、柔道、艺术体操、静水皮划艇、摔跤、田径等项目成绩比上届亚运会有所下降,一方面反映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选手水平在快速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我们一些项目在训练观念、梯队建设、参赛组织、比赛作风、团队精神等方面还存在差距。这些问题都反映出对竞技体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上存在差距。
篮、排、足三大球等集体球类项目群众喜爱,社会影响大,受关注多。本届亚运会男女篮球和女排夺冠,但有些项目表现不理想,男女足球、男子排球成绩下滑,男子手球、棒球没有起色。虽然一些项目获得了金牌奖牌,但技战术水平与世界强队的差距还在拉大。
2010年11月27日晚是广州亚运会的最后一夜,已燃烧16天的圣火要告别26米高的圣火台。繁星点点,皓月当空。珠江之畔、“小蛮腰”侧,海心沙上再度响起童谣:“月光光,照地堂……”一首脍炙人口的广东童谣《月光光》,揭开了广州亚运会闭幕式文艺演出的篇章。
八块帆屏上,亚洲各地风土人情一一掠过,舞台中,东亚、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的代表歌舞依次登台,时而热烈欢快激情四射,时而清幽曼妙含情脉脉,时而雄健有力激昂磅礴,时而缠绵悱恻清新浪漫……国家有界,艺术无界。一首首代表亚洲各地风情的歌舞,凝聚着亚洲人民之间的深厚友情。过去16天里,广州为整个亚洲带来一场体育盛会,其中有多少荣耀和梦想,多少欢笑和泪水,有多少瞬间被铭记,有多少历史被书写……
这是时隔20年中国再度举办亚运会,从当年的举国之力办亚运,到如今的举重若轻,中国用20年完成了一次蜕变。美丽的广州让世人再次惊叹,弹指20年,中国又向亚洲呈现了一届规模空前的亚运会!但竞赛本身,永远不是竞赛的目的。我们会记得刘翔林丹朴泰桓们实现梦想的骄傲,也会记得中国香港姑娘黄蕴瑶坚持梦想的泪水,会记得“老太太”张山和“不老传奇”伊达公子超越梦想的淡然,还有众多根本不可能拿到名次的选手,他们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诠释了和谐亚洲理念,他们站在这里本身就是一种骄傲。激情盛会,和谐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代表陆续走进海心沙广场。终于到了告别的时刻,赛场上,他们曾是对手,此刻却兄弟姐妹般亲如一家。
亚奥理事会会旗缓缓降下,韩国国旗升起。第一届亚运会火炬、第一届亚运会会旗和亚奥理事会会旗传递到第17届亚运会举办城市手中,亚运会至此进入下一个周期——那是“仁川时间”。在所有人不舍的目光里,在主题曲《温暖》的歌声里,“芭蕉男孩”再度乘着一片芭蕉叶飘然而至,他擎起“木棉花”灯,深情凝望着火炬塔。随着童声唱完歌曲,燃烧了16天的圣火缓缓熄灭,与此同时,男孩手中的“木棉花”随着圣火的熄灭亮起来,帆屏上同时绽放出朵朵木棉花。
亚运之火,生生不息。对广州和中国来说,一届亚运会的结束是另一个起点。
发散二 多思路导航 【参考思路】
【思路一】围绕2010广州亚运会主题口号“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表达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弘扬奥林匹克和
“阿如”、“阿意”和“乐羊羊”,合起来就是“祥和如意乐洋洋”,表达了广州亚运会将给亚洲人民带来“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传达了本届运动会“和谐、激情”的理念。
【思路五】从2010年广州亚运会办会目标着手,进一步突出中国为提高亚洲体育运动水平做出的贡献;充分展示中国、广东、广州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表达对亚洲各国(地区)人民的友好情谊。【思路六】围绕2010广州亚运会的火炬“潮流”及志愿者,可以运用书信的形式表达自己希望做一名火炬传递手,为亚运加油的热切愿望,写出手持火炬的独特感受。更可结合中山将作为本届亚运会火炬传递的第一站,历经珠海、深圳等20个地级以上市后,于2010年11月10日到达广州的传递路线,去设想沿途家乡的建设、人民积极迎接亚运的文明风貌。
【思路七】围绕亚运的体育精神、广州申办亚运会历程进行构思,写出自己对亚运会的理解。
【思路八】围绕本次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总共获得199金牌,总数416枚,第八次蝉联了亚运会金牌和奖牌榜首位的最好成绩,在盛赞国力增强,体育腾飞的基础上,畅想中国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也可以展开自己对发展“明星体育”和“全民体育”的思考。
【思路九】围绕本次亚运会的开闭幕式,畅谈体育盛会与文化交流的关系,表达举办世界性体育运动会最积极的意义。通过众多根本不可能拿到名次的选手,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诠释了世界大同和谐共处的理念。亚运之火,生生不息,对广州和中国来说,一届亚运会的结束是另一个起点。素材广角 经典素材
广州亚运会吉祥物
广州亚运的吉祥物有五个,形象是运动时尚的五只羊,分别取名“阿祥”、“阿和”、“阿如”、“阿意”和“乐羊羊”,合起来就是“祥和如意乐洋洋”,表达了广州亚运会将给亚洲人民带来“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传达了本届运动会“和谐、激情”的理念。
“阿祥”是一只英俊潇洒、真诚勇敢的小羊,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蓝色,象征绵延流淌的珠江,代表广州人民平和亲切的性格,宽广包容的胸怀。珠江水,中国心,亚洲情,让爱与微笑播撒永恒的和平与友谊。
“阿和”是一只朴实谦逊、沉着坚定的小羊,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黑色,象征岭南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千年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奋发进取的广州人正发扬务实、兼容、开放的岭南精神,用智慧和汗水演绎新五羊传奇。“阿如”是一只美丽时尚、聪颖热情的小羊,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红色,象征广州的市花木棉花。锦绣花城见证着又一个盛会的隆重举行。代表在这座英雄的城市里,广州人正以饱满的热情、充足的干劲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亚运的筹备进程中,展现动感与活力。
“阿意”是一只俏皮可爱、活泼开朗的小羊,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绿色,充满朝气的绿色赋予她飘逸灵动的气质,象征白云山。“阿意”享受运动与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梦想,寓意广州这座古老而年青的城市正焕发新生的魅力,欣欣向荣。
“乐羊羊”是一只高大帅气、阳光自信的大羊,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黄色,象征主办城市“穗城”(稻穗颜色),有丰收、喜悦之意,表达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将是亚洲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乐羊羊”领着四只小羊乐呵呵地阔步向前,寓意广州人民以积极乐观、昂扬进取的精神面貌,迎接亚运盛会的到来,拥抱亚洲美好的明天。
创意来源城市传说
广州亚运会吉祥物的创意,来源于广州的城市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广州曾一度出现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天,天空飘来了五位仙人,分别骑着口衔稻穗的五只仙羊,降临广州。仙人把稻穗给了广州人,并祝愿此处永无饥荒,五只仙羊则化为石头留在广州。从此,广州变成岭南最富庶的地方。千年前的“五羊衔谷”传说,使得“五羊”成为了广州市最知名的一个标志。
五只仙羊的故事让无数专家和设计者有了将吉祥物定为五个的想法。从文化角度考虑,在西方一些国家,数字“5”有超凡、完美之意。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大量使用数字“5”,如阴阳五行学说等。
在中国古代文字中,“羊”通“祥”,“吉祥”也可写作“吉羊”;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是“羊大”为“美”。在亚洲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中,“羊”也是吉祥之物,能给人带来幸运。因此,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取“羊”的创意,为亚洲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们所接受和喜爱。此外,“5”也是奥运会的五环旗帜的数字,这个数字也是历届亚运会吉祥物中数量之最。
圣火传递从北京正式开始
2010年10月12日10:18分,北京天坛祈年殿前广场,随着游泳世界冠军、北京籍运动员张琳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点燃的亚运火炬,广州亚运圣火北京传递也随之拉开了帷幕。今天的北京晴空万里,秋高气爽。亚运火炬点燃暨传递启动仪式在天坛祈年殿前举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主持仪式。在国歌和亚奥理事会会歌奏响后,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和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进行了致辞。
随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从火种卫士手中接过引火棒,点燃祈年殿前的火种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火种盆中点燃了主火炬,亚运北京首棒火炬手张琳从胡锦涛手中接过了火炬“潮流”。
随着胡锦涛宣布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开始,张琳开始跑出了广州亚运会圣火传递的第一棒。
广州亚运会“亚运志愿信使”创世界之最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推出“亚运志愿信使团”。通过动员外出旅游的市民担任志愿信使宣传亚运会,在大型赛会中尚属首次。所有志愿信使团都将统一标志、统一口号,参与志愿信使团的市民除了旅游的行程之外,还将参与递交亚运邀请函、访问当地有关机构、与当地市民互动等有关活动,宣传推广亚运,传递广州友谊。
2010年12月之前,将动员10万外出旅游的市民组建成1000个亚运志愿信使团,分赴全球100个城市宣传亚运会。广州亚运会“亚运志愿信使”人数创世界之最。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
广州亚运会首金诞生
广州亚运会首枚金牌13日上午诞生,中国武术运动员袁晓超在武术男子长拳比赛中以9.78分成功卫冕。这也是中国军团在本届亚运会上的第一块金牌,也是本次亚运会的首枚金牌。
中国代表团夺亚运第1000金
11月13日,在刚刚结束的体育舞蹈探戈单项决赛中,冠军由中国选手沈宏/梁瑜洁获得,十分钟前两人刚获得华尔兹舞单项冠军,而为了更好的视觉效果,梁瑜洁已经把白色舞衣换成红色红衣迎接这历史性时刻的到来。同时,这也是中国军团亚运会上的第1000枚金牌。在此前的9届亚运会上,中国选手已经获得了991枚金牌。
刘翔飞回巅峰 新华社广州11月24日体育专电(记者刘卫宏、沈楠)刘翔回来了,不仅仅是回到赛场,更是回到巅峰。24日的广州亚运赛场,在万千目光聚焦下,刘翔以令人震惊的13秒09实现亚运三连冠,并连续三次打破亚运纪录。
当刘翔在起跑点蹲下时,田径场的空气仿佛突然凝固。数万观众非但汗不敢出,甚至连气都不敢出。广州的大街小巷,但凡门口有个电视机的地方,都有一群人驻足围观男子110米栏决赛,收看的盛况不亚于开幕式直播。
便在此时,刘翔嗖的一声冲了出去,越冲越快,仿佛飞过一道道跨栏。座无虚席的8万人田径场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看台上,翔爸爸终于按捺不住,噌的一下站了起来,而翔妈妈孩子般拍着手,又蹦又跳。
没有什么事情,比亲眼看到经历人生重大低谷的儿子顽强崛起更令人兴奋刘翔以13秒09的成绩夺冠,实现了亚运三连冠,更是创造了在连续三届亚运会上打破纪录的奇迹。刘翔用他运动生涯第四好的成绩,向全世界宣告:刘翔王者归来!刘翔正重返巅峰!
“起伏之中有很多不顺,我最大的动力就是,每个人看到我都跟我说加油。”刘翔赛后说,“什么时候能回到奥运前三,把世界纪录抢回来,就算康复了。我的目标是伦敦奥运会。”
悬崖边的中国女排拼下亚运最后一金
新华社广州11月27日体育专电(记者何军、徐征、李丽)女排姑娘们又哭又笑地抱成一团,全场观众用排山倒海的欢呼声为她们伴奏这不是中国女排20年后在雅典重夺奥运冠军一幕的重播,这是27日伤痕累累的姑娘们绝地反击拼下广州亚运会最后一金的动人时刻。
李娟的扣球重重砸在韩国队界内,将决胜局的比分定格在16:14!深陷困境的中国女排在落后两局、决胜局对方曾手握两个赛点的情况下实现惊天逆转,捍卫了亚运“四连冠”,并为中国代表团完美收官。
31岁“高龄”的周苏红失去了往昔从容,身材高大的王一梅像个孩子般被队友搂在怀中安慰姑娘们紧紧相拥在一起,久久没有分开,她们的肩、肘、手腕、膝盖和脚踝上都缠着厚厚的黑色胶带,映着红色的队服触目惊心。
“我觉得我们又回到了2004年,虽然现在我们女排非常困难,但今天中国女排又回来了。整场比赛我从没想过会输,我觉得一定能够扳回来。”作为这支队伍中唯一的现役奥运冠军,周苏红的眼泪和笑容齐飞。
这不是6年前的辉煌瞬间,但时光在同样的眼泪和笑容中交错。在雅典,中国女排同样是0:2落后但最终逆转,重新攀上巅峰。在广州,在女排连连受挫的艰难时刻,代代相传的“女排精神”再现了“雅典奇迹”。
在亚运会之前,中国女排在世锦赛仅获第十,遭遇36年来的最差战绩,并在小组赛上0:3不敌韩国,八年来首次输给对手。
但在广州体育馆,现场一万多名观众见证了女排的屡败屡战、越挫越勇。
在亚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女排姑娘们眼圈还通红着,但她们同全场观众一起放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曾经激励了中国数代人的“女排精神”今犹在!
从几年前的天下无敌到如今的亚洲艰难卫冕,中国女排迅速下滑的原因很多:后继乏人,伤病过多,频繁换帅。但从未丢失的女排精神再次创造了奇迹。
经历了两次“奇迹”的周苏红哽咽着说:“每次夺冠后都要唱国歌,但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和这次夺冠,我唱得最大声。”
时文在线
女排为何能逆转胜
今夜,广州烟花灿烂,是欢乐的海洋、喜庆的天堂!为期两个星期的亚运会,顺利闭幕。中国代表团创记录地夺得199枚金牌,可谓写就新的辉煌。而更让主办者欣喜的是,当他们破天荒地将最后一枚金牌安排在了女排决赛上,女排的姑娘并没有让他们失望!经过五局苦战,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韩国队,勇夺得这枚沉甸甸的金牌。从首局6:1的开局,到连失两局,女排姑娘们的表现,让人看得揪心,甚至失望!但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不到最后一刻,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知齿而后勇的女排姑娘们终于奋起,且越战越勇。不仅大比分地扳回两局,让比赛进入到决胜局。更在第五局的最后时刻,当周苏红最后站上发球线之时,场上的比分是12:14,中国队落后。韩国人只要接好发球,打好一攻,只需要那么一分,就可以拿走金牌。但“奇迹”就此发生,落后的女排姑娘们竟然连得4分,16:14,女排姑娘们成功逆转、取得最后的顺利!
这样的胜利,当然让人欣喜、甚至疯狂。那一刻,央视解说员的声音因激动而沙哑,女排姑娘们因喜悦而哭泣……也相信现场观众、电视机前的无数观众,在那一刻,热血沸腾、激动难抑!
女排姑娘为何能再次逆转胜,就像上届奥运会一样,成功登顶?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肯定是不可少的因素。无论如何,这场女排决赛是在中国进行、是在广州举行。东道主的优势、主场观众的呐喊助威,肯定会给女排姑娘们更多的勇气与动力!
其次,不该忽略的是女排本身的实力。尽管这些年来,女排的成绩已不再像当年辉煌。甚至还在前段时间的世界锦标赛“创造”了最差战绩。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回到亚洲,尽管日本、韩国、甚至泰国女排进步惊人,但从整体实力而言,中国女排或许在战术、细节方面与这些亚洲强队相比,或许占不了什么优势,但也应该和她们在伯仲之间。有实力,才有对抗的资本。不然的话,也就只能像所谓的“男足”,一碰到“强”敌,便立刻稀里哗啦地败下阵来。
更重要的,这样的胜利,原本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总有人失败,当然更有人会胜利。今天,亚运会女排决赛,胜利的,是中国姑娘们!获胜的中国姑娘未必因此就能高韩国姑娘一等,韩国姑娘也未必就见中国姑娘而俯首称臣!
前段时间,媒体很热烈地探讨了一个问题,究竟我们该不该夺取这么多的金牌?没有人会嫌金牌烫手,不管是对于运动员而言,还是对于国家来说,拿金牌,当然是多多益善。毕竟,竞技体育除了所谓的“参与”精神,当然也要分出高下!而唯一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究竟以“金牌”为纲,用追求GDP数字来发展经济的方式去开展体育事业,还是以“体育”为纲,让体育回归体育,成为更多国人强身健体、提升整体运动水平的内容。
从这样的意义来看,女排姑娘的胜利,当然让人激动,但也只是一场胜利!逆转胜的背后,原本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经历过,才会明白!至于所谓的“女排”精神,所谓的“金牌”辉煌,还是点到为止!别再“乱花渐欲迷人眼”……而忘却了体育本身的东西!
素材运用
【用法提示】这是一篇首尾呼应、满怀畅想、充满激情的学生作文。该文写在广州亚运会举办之前,文章以“我心中的广州亚运会”为题,表达小作者对广州亚运会的渴盼和憧憬。行文中,作者用“这里更加美丽,也因为……”“这里更加美丽,更因为……”“这里不仅美而且充满着前进的勇气……”等排比段落,语言整齐,表达连贯,富有气势。文章开头“这就是我心中的2010年,……在2010年的广州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美丽!”,结尾“这就是我心中的2010年,……在2010年的广州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美丽!祝愿亚运会举办成功!”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表现出作者极强的驾驭语言和布局谋篇的能力。【佳作引路】
我心中的广州亚运会
这就是我心中的2010年,我心中的亚运会。也许我们这里没有礼炮鲜花,但是人们心中的花却永不凋谢,相信我们的亚运会会伴着这些心中的花,在2010年的广州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美丽!2010年,对我们广州人们而言,这是特别的一年,因为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我们每一位心系广州的人们都翘首以盼,等待亚运的光辉照耀在我们美丽的花城,照耀在我们的心中。
作为广州市一位普通的高中生,我的力量是渺小的,我仅能以我的想象刻画出2010的亚运会。我心中的亚运会,是美好的,是震撼人心的。也许这里不似昆明四季如春,不比蓬莱空气清新,没有更现代化的堪比香港的高级商城,但客人走进这历史悠久的古城就会被震撼。因为这里更加美丽!这有充满古风的老城区,老城区里小商贩在叫卖,他们热情的邀请路人来品尝古老又美味的小吃;又或者老邻居们在路边摇着大扇子闲话家常,偶尔又一阵大笑平添一些乐趣。亚运的到来,给市民添了更多的生意和话题,这是一种可感可见的祥和。怎能不令人震撼呢!这里更加美丽,也因为这有热闹的步行街和广场,它们是广州青春与活力的所在。当步行街上人来人往,各种人在其中穿行,有穿西装打领带的精英人士、有穿着流行的青年人士、也有身穿校服的学子,有独自行走的人、有成群结队的朋友、更有手牵手的青涩情侣。走在街上可以切实的感到什么是人山人海什么是摩肩接踵,现代化的进行时清晰的表现在眼前。
这里更加美丽,更因为这里的人们的淳朴和善良,对每一位人都报以真心的笑容,使每一位来参与盛会的人,都能感到这的美丽感到人们对此的骄傲,更能感到广州这如同家般的温暖,使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
这里不仅美而且充满着前进的勇气,亚运会的到来为广州的人民注入了前进的力量。为展示这的美丽人们不断前进,就像即将来临的运动会中,运动员不断前行的精神。2010年时,亚运会在举行,运动员在不断拼搏前进,争取站上领奖台的光辉一刻,在万众瞩目下高举自己的荣耀接受众人的祝福。运动会举行前,人们在不断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想象未来亚运的成功,感受代表自己的荣耀。也许我与同学会在亚运期间,不求回报地为人们服务,为我们美好的广州服务,为亚运会服务,默默祝福着我们心系的广州,展示我们的广州最美好的一面。
这就是我心中的2010年,我心中的亚运会。也许我们这里没有鲜花满地,但是人们心中的花却永不凋谢,相信我们的亚运会会伴着这些心中的花,在2010年的广州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美丽!祝愿亚运会举办成功!
第三篇:一般论述类阅读教学设计
一般论述类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考纲对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掌握解答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教学重点:掌握一般论述类阅读的解题方法及技巧。教学方法:题组训练—方法总结—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从一般论述类文章的特点说起
二、考点解说:
《考试说明》明确规定对科技说明文的考察,改为对一般论述类文本的考查,考查角度上,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整合、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考查的重点,注重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辨认、筛选整合、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题组训练,方法探究
例题训练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2010全国课标卷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C.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试题答案】 B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试题解析】语词是构成语篇的基本单位,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准确把握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衡量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所谈的“书”究竟指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求考生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本题的四个选项从不同角度分别表述“书”,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案是B。B项原文是说由于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才使得“书”“金”“石”“画”并称,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原文并没有说“金”“石”“画”在历史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而B项与原文意思不符,属“无中生有”。从文化常识看,虽然在历史上“金”“石”“画”的影响也较深远,但是跟书法相比还是有相当的距离。
例题训练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题。2011全国课标卷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文言文艺术 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 在社会上的实际 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 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 ?孟子回答 道:“国群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 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2、下列 理解 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 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有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来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文言文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了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的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 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试题答案】 C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
【试题解析】 “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有误。原文中说:“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表意不符,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例题训练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2008全国课标卷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显示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五香反映带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显示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边县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氛围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形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不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湖带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曲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怒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诚,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鸣鱼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试题答案】A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A。A项的表述,“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是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正确归纳;但是“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则脱离了原文的话题背景,偷换了概念。
四、方法总结
选择题答题技巧:
①筛选定位: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
②对照比较: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等是否相同。
③排除确认:每个错误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注意:干扰项的设置方式主要有:过于绝对、以偏概全、混淆时间、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强加因果、答非所问等。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2008全国课标卷
1、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观物象在显示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择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正确答案是B。本题意在考查对于文中的重要概念“变形”的理解。从原文来看,“变形”指的是艺术“变形”。文章主要从艺术“变形”的实质、艺术“变形”在美学范畴的意义、艺术“变形”的广义狭义划分以及艺术“变形”在艺术中的具体表现和功能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变异,虽然与文章中的艺术“变形”相区别,但是原文在谈到他们时也说“这些„变形‟”,可见,这种变异也被一些人称为“变形”。因此,B项的表述“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是不正确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和C级。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出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正确答案是C。C项的表述,原文中与其内容对应的语句是“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照原文,可知这一项的表述实际上将原文中的“常”换成了“只”,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条件关系迥异,也就“变形”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绝对化了。因此,C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
第四篇: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一定的文体知识,整体观照,局部对比分析。理解、筛选、整合、推断与想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一课一得,接受新理念并学会反思。
3、过程与方法:观念就是方法,少讲应试技巧;按“理论升华——应试方法 —— 实战训练”的逻辑顺序进行教学。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的实质,对考纲要求的解读。难点:把握答题的方法,更新做题的理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文字材料 思路设计:
针对高三学生的学习实际,为高考论述类文章的复习打下基础,明确高考复习的性质。一切围绕简洁、实用、易操作来设计。引导学生从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个问题入手,学会做论述类文章的阅读题。我们考虑高考复习容量大,时间紧,因而用多媒体可以避免板书过多影响教学进度。发挥高考真题的“例子”的作用,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试题总结做题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阅读理解”的在高考中的重要性说起,然后界定“论述类文本”的范围。运用多媒体给出考纲对此考点的要求。(多媒体展示如下)考点考纲解读:
能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次B)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次B)
3、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次C)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次C)
二.精到的分析:讲解一些文体知识,从题目设置方面介绍介绍论述类文章的阅读题考查目标及考查方式(见板书)。理念:
论述类社会科学文章的阅读设置为:
客观性选择题,又“答案在原文中”,读懂文本,淡化专业知识。从纯语言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同时须把握起码的常识。明确:
考语文,考运用语言,考阅读能力,考查目标明确。少些纯做题方法技巧的分析,回归本质,轻松应考。用高考真题来训练。
三.师生互动:以板书的形式,给学生简介应试策略。
应试策略:基于“答案在原文中”的命题人思路,引导学生采取以下策略:
1、通读全文,理清思路,勾画有效信息点。
2、针对试题,按照题干指令,锁定有效信息范围。
3、筛选整合,走出设置误区。对照判定。(多媒体展示试题设置误区)
①部分与整体;②已然与未然;③或然与必然;④先期与后期;⑤原因与结果;⑥言此与言彼;⑦言多与言少;⑧客观与夸大;⑨有据与凭空。
四、实战演练 利用文字材料,用2012年全国卷第二套为例,快速印证“答案在原文中”的命题与答题原则。用2011年全国卷第二套为例,学生快速训练,教师及时订正。由于时间关系,在学生做完试题后,教师可以给出参考答案,并做出简要分析。五.理论提升,感悟反思。
教师作小结,让学生消化吸收,总结出适合于自己的解题技巧,同时在课后要多实践,用高考真题来训练,效果会显著的。(见板书)。反思:
在反思中提升自己 在反思中认识自己, 用反思改进学习态度和方法。六.布置作业:
1、作笔记整理论述类试题设置误区。
2、用2010年全国卷二套进行训练,以巩固所学。(分发所印高考试题作为作业)
第五篇: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
4月7日,汕头东厦中学许琪老师在汕头“一模”分析会上,执教了《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公开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点设置及常见题型
2、分析学生实用文阅读答题过程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3、结合文本掌握答题要领,提高答题得分率
【教学重点】
掌握答题要领,重点突破,提高答题得分率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介绍
实用文文本包括传记、新闻(包括访谈)、报告、科普四类。赋分15分,题目三道,考查的能力方面分别是: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结构,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常见的题型及答题注意要点――选材以新闻(含访谈)、传记为重点
1、常见题型:
(1)鉴赏文体表现手法及作用
例题: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擦鞋者说》(汕头市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试卷19题)
(2)分析词语或句子含义,概括内容要点或中心思想
例题:作者称父亲为“逝去的儒者”,综观全文,请指出父亲身上所具有的“儒者”特征。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韶关市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试题19题)
(3)评价的主要观点
例题:梁漱溟说“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许多人认为他“狂妄”“口气大”,你是否认同他们的看法?为什么?(6分)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韶关市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试题21题)
(4)探究本中的疑点和难点,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的深层意蕴
例题:《人民日报》发表本文时,加上边框排在第一版,还加上“编后”语;XX年本文又被评为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短短的通讯得到如此的重视,你认为它具有哪些新闻价值?(5分)
——《擦鞋者说》(汕头市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试卷21题)
2、答题注意要点:
(1)关注答题范围提示语:
①内向型:
a《现代汉语词典》对“特殊”这个词的解释是: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的。文中“特殊”一词一共出现了8次,请你结合文意阐述“特殊”一词在文中的几种特殊含义。
——《留守学子,校园过节别有滋味》(揭阳市XX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高考模拟考21/2)
b邓肯在后来的回忆中谈起芝加哥的这段经历时说:“这个夏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时期之一。”在本文中,你看到她什么痛苦?她又是怎样面对的?
——《舞者之歌》(XX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20题)
c从选文看,李清照创作《乌江》一诗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李清照传》(华南师大附中07-08高三综合测试二19题)
此类提示语提示我们需要从原文筛选信息来答题
②外联型:
a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三部分小林、小王以及志愿者所说的话的理解。
——《留守学子,校园过节别有滋味》(揭阳市XX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高考模拟考21/1)
b对此,你如何评论;
此类提示语提示我们答题时应该结合实际,或者是有自己的想法
③内外结合型:
a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人认为天赋是关键,有人则认为后天的影响更重要。请以邓肯为
例,谈谈你的看法。
——《舞者之歌》(XX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20题)
b作者在读到李清照《乌江》一诗的时候感慨地说:“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
——《李清照传》(华南师大附中07-08高三综合测试二21题)
此类提示语类提示我们把上面两者结合起来答题
(2)关注答题规范提示语:
①从选文看,李清照创作《乌江》一诗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李清照传》(华南师大附中07-08高三综合测试二19题)
此类提示语要求我们不应原文照抄,要在筛选整合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②邓肯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请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
——《舞者之歌》(XX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20题)
此类提示语要求我们答题时要注重条理,分点说明
审题要求:仔细阅读题目,划出相关提示语,按照提示要求规范答题。
三、答题常见错误类型及纠正
1、脱离文本、机械答题
此类错误常出现在鉴赏文体表现手法及作用的题型上。
示例1:人物传记要求真实可信,说说本文从哪些角度体现了这一特点。(4分)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韶关市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试题20题)
学生答案:本文能广集材料,反复考证,能抓住了人物的本质,从环境中去说明人,能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
学生答案分析:此类答案只是将理论机械地套入,忽略了具体文本的具体特点。
解题思路:注意文体“基本特征”应该包含着这样的两个层面:一是作为传记、新闻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另一个是具体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个性的特征。
参考答案:①多处直接引用传主话语、书信及其中的内容,真实可信。②结合了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材料详细而确实。③作者是传主的儿子,对传主了解更为全面客观深刻。
示例2:本文开头引述《三国演义》庞德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青山不老》(惠州市XX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试题18题)
学生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学生答案分析:只注意了通讯文体开头引用故事在结构上的作用,未能根据具体文本所引故事的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①因为他们两人都备下了棺材,表现了决死的勇气,有相似之处(或:用庞德的大丈夫气概衬托高富的忘我精神);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增加读者的兴趣。
题型归纳:①传记的真实性、文学性、概括性如何体现;
②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如何体现;
③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等;
④传记、新闻中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解题是时应注意一般具体相结合。
举例说明: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擦鞋者说》(汕头市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试卷19题)
答案要点:⑴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毛收入10万元”“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经过近百次试验”,(仅举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这个答案还可用于这篇怎么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征)
⑵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XX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鞋蜡对他的重要意义。
(这个答案也可以考察新闻细节的描写的作用)
⑶本文用“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的具体数字进行对比,突出了郭兆松比其他擦鞋者贵一倍却生意红火,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个答案可以回答这篇的导语部分有什么特点)
⑷本文用“1991年”XX年“XX年11月6日”等具体数字显示时间的具体推移,使事件更加清晰。
2、未能整合、大段摘抄
此类错误常出现在概括内容要点,筛选文中信息的题型上。
示例:作者称父亲为“逝去的儒者”,综观全文,请指出父亲身上所具有的“儒者”特征。(5分)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韶光市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试题19题)
学生答案:他常责备自己修养不够,他捍卫孔子,替儒家思想辩护。以“不容自昧”作为自律的底线,面临当时的政治高压,他依然具有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他说:“一切祸福、荣辱、得失之来完全接受,不疑讶、不骇异、不怨不尤。”对他而言人生最重要的是“破我执”、“忘我”,他认为自己对整个中国文化甚至于中国前途,都有所见,甚至有责任。他信奉孔子的“仁者不忧”,“乐天知命”。
学生答案分析:照抄原文原句,这种答案是对内容的“陈述”,不是对内容“特点”的“概括”。
解题思路:在圈定文本有效信息区域的基础上,抓关键词,对具体的描述进行提炼、概述。
参考答案:重视内在修养,推崇儒家思想,勇者无惧,淡泊名利,当仁不让(或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仁者不忧,乐天安命。
解题方法:①整体阅读,通盘把握;
②明确目的,划定区域;
③根据要求,整理呈现。
3、片面理解,草率答题
此类错误常出现在分析词语或句子含义,从不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提出自己的见解的题型上。
示例1:“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一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李清照传》(华南师大附中07-08高三综合测试二20题)
学生答案: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
学生答案分析:只注意到此语句在结构中在作用,没有注意到在内容层面上在作用。
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除了要注意到关键语句在层次结构中起的作用外,还应该重视语句在内容上的深层意蕴,答题时不应草率完成,要学会联系背景,分析语句中的修辞手法,剥开修辞的外衣,找寻蕴藏在当中的抽象道理和深层的含义。
参考答案:从结构角度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内容上讲,这句话表明李清照从此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开始了一个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痛苦历程,感情、境遇也从此改变,这是她一生重大的一个转折点。
示例2:《人民日报》发表本文时,加上边框排在第一版,还加上“编后”语;XX年本文又被
评为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短短的通讯得到如此的重视,你认为它具有哪些新闻价值?(5分)
——《擦鞋者说》(汕头市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试卷21题)
思考点:什么是新闻价值——指刊播事实后引起社会的正面效应
思考的方向:
事件本身有没有宣传价值(什么价值);
事件中的人物有没有示范作用(什么作用,一般可从精神层面去考虑);
与社会现实的联系程度,是否切合时代主旋律。
参考答案:⑴郭兆松生意虽小,但是他肯动脑筋,配鞋蜡,用电吹风吹干鞋,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小革新出效益,这种创新精神具有新闻宣传价值。
⑵尽管郭兆松不具备高学历,原来也没有什么技艺,但是他自强不息,敢于创业,擦鞋“也要擦出点名堂来”,还要“再开新店”,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十分可贵,具有榜样的作用。
⑶关注民生,扶持弱势群体,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报道郭兆松的小小擦鞋店,鼓励普通劳动民众自力更生,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具有社会教育价值。
四:小结
1、审清题干
2、会用技巧
3、规范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