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阅读活动教案只猪和只狼
幼儿园大班阅读活动教案《只猪和只狼》
幼儿园大班阅读活动教案《1只猪和100只狼》
教师:屈老师
设计意图:
《1只猪和100只狼》是日本着名绘本作家宫西达也的又一力作。作品秉承了宫西达也一贯的创作风格,充满原生态的生存智慧和童稚童趣的游戏精神。作品描写了1只小猪被100狼追捕、围困,最后却因为狼的贪婪和愚蠢而幸免于难的故事,急剧转折的情节设置和出乎意料的结尾,让人读来忍俊不禁。作者在画风方面则沿袭了他一贯的富有力度、夸张、变形的画法,巧妙地运用黄绿、棕、白三种简单的色彩,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
在这本绘本中,宫西达也运用了文字的变形、画面方向性的逆转、多种视角的呈现等多种艺术创作手法,使整个作品如同动画片般形象生动,让人读来妙趣横生。而在内容的安排上,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看似荒诞,却蕴含了充满原生态的生存智慧,那就是,对于生活中的艰难和险境我们不必太过紧张和在意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化阅读,借助创造性表演,体验绘本阅读的乐趣。
2.采用单页、多页、跳页多种阅读方式,感知绘本中文字及方向性等特质。
3.对故事情节展开大胆地猜想,提高解读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大书。
2.PPT。
活动过程:
1.引题。
教师:绘本的扉页上有谁?小猪它要去哪儿?树林里有什么?
2.阅读绘本的开始部分。
教师:树林里到底有什么,让我们绕到小猪的前面去看看吧!
观察画面,通过模仿活动进行角色体验。
--教师:这么多狼躲在树背后一动不动,它们想干嘛?它们又会怎么说呢?
小猪越走越近,它们会对旁边的同伴说什么?
体验文字变形带来的阅读乐趣。
--教师:狼怎么了?它们一边冲一边嘴里还说什么?为什么要把狼说的话变红变大呢?
--教师:为什么小猪会说两个“大”字呢?
3.阅读故事的发展部分。
感受绘本的方向性特质。
--教师:我们一起来连翻三页,这三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小猪东逃西窜,害怕极了边逃边会喊什么呢?它的表情又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猜想小猪逃生的办法。
--教师:小猪怎么了?你们赶紧替小猪想想办法哦!这只可怜的小猪看着狼群慢慢逼近,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看它的手和脚都怎么了?
猜测故事的高潮部分。
--教师:结果怎么样?狼呢?狼怎么会在月夜下等待呢?这可是一群饿了三天三夜的狼啊,在这当中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来猜猜看?
--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真棒,遇到
危险的时候能够动脑筋脱离险境。
结尾:留下悬念,结束活动。
--教师:这个答案就藏在这本《1只小猪和100只狼》绘本里面,等会儿请小朋友自己去书中找找答案吧!
4.延伸活动:分享阅读。
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这本绘本,可是,这么多绘本不够全班小朋友看的,怎么办呢?现在就请大家带着绘本,回到教室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分享好吗?(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教案俩只老虎
幼儿园大班教案
老师:小朋友们好。小朋友:老师好。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都听过《两只老虎》这首儿歌吗? 小朋友:听过。
老师:小朋友们全体起立,下面和老师一块拍手唱一遍这首歌。
老师、小朋友:齐唱。老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吗? 小朋友:学会了
老师:下面呢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动物呀?(出示道具)小朋友:老虎。
老师:对了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你们在那见过大老虎啊? 小朋友:在电视上、动物园里。
老师:那大家想不想学老虎的英文名字呀? 小朋友:想。
老师:那老师念一遍,小朋友们跟着念一遍,好不好? 小朋友:好
老师:老虎、老虎
Tiger 小朋友:老虎老虎
Tiger
老师:那小朋友一块和老师念一遍
老虎、老虎 Tiger 小朋友、老师:老虎、老虎 Tiger 老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吗? 小朋友:学会了
老师:那你们自己来念一遍。老虎、老虎 小朋友:老虎、老虎 Tiger 老师:对了,小朋友们真棒。
老师:老虎的英文名字学会了,那我们学一首关于老虎的儿歌,好不好? 小朋友:好。
老师:那老师念一句你们跟着念一句。小朋友和老师一块念儿歌。老师:我们在重复一遍。
第三篇:《哪怕是只丑丑猪》读后感
《哪怕是只丑丑猪》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汤汤老师写的《哪怕是只丑丑猪》这本童话,感受很深。
这部作品精选了汤汤老师的十一篇童话,既有她新创作的短篇《水妖喀喀莎》、《梅和银》等,也有她广受好评的旧作《天子是条鱼》、《鬼的年》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哪怕是只丑丑猪》。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小学生成果从3岁半开始,经常被妈妈叫笨猪,直到叫了11111次时,成果真的像小怪物说的那样变成了小猪,但是妈妈并没有嫌弃她,而是,想像成果在童话里写的那样,捞起第10000次的月光,把最纯净甜美的月光涂在成果的额头,让它变得美丽。成果明白了,妈妈是爱自己的,妈妈也一次次地微笑着对别人说:“她不是猪,她是我的女儿成果。”期待着她说出第1000次时,成果再次变回原来的样子。
妈妈是爱成果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成果却感受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应该是妈妈表达爱的方式不够恰当。面对成果的小疏忽或比别人慢半拍,妈妈没有和成果一起分析,找出原因,给她鼓励,帮她进步,却以难听至极的“笨猪”来叫她。很难想象当成果第一次从妈妈的嘴里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是多么难受!时间长了,又会给她的心灵带来怎样的伤害。怎样表达自己的爱?这个问题应该是所有的妈妈们都要想想的。
母爱是纯洁、无私、神圣的,她不会因为孩子的身体残疾或表现平庸而稍打折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一种惦念,当“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刺在岳飞的背上时,那是一种期待,“孟母三迁”则是一种教育、陶冶。当《天亮了》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多少人为之潸然泪下。母爱的光辉,穿越古今,带给我们多少战胜困难的力量和勇气呀!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父母们当好这第一任老师了吗?当孩子孤独、寂寞的时候,你们有过温暖的话语,轻轻地抚慰吗?当孩子们跌倒、畏惧的时候,你们有过鼓励的眼神,伸出了支撑的双手吗?我想:夕阳下一次手牵手的漫步,月光下一个温馨的童话,雪地上一次纵情地嬉戏,在孩子们心里留下的记忆会比漂亮的衣服,新奇的玩具,可口的美食更加深刻。如果妈妈们拿孩子去盲目地攀比,想让孩子处处高人一头,快人一步,让孩子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却又不去引导、鼓励,只重结果,不管过程,那么结果也就是可想而知的了。
希望所有的妈妈都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读读这个故事,让自己的爱更加清澈、温馨,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明灯。
第四篇:大班语言活动:小猪和十二只蚊子
大班语言活动:小猪和十二只蚊子
活动目的1、初步感知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屋里蚊子多,怎么办?对比小猪和小猴的不同做法,理解 “虽然小猪会算,但在蚊子面前,还是小猴让人佩服。”
2、借助实物操作,尝试将十二平均分成两份、三份、四份;将十平均分成五份……尝试记忆情节发展线索。
3、乐意向小猴学习,懂得遇到麻烦,不仅要动脑筋更需要以实际行动帮助自己和同伴。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幅背景图;可以操作的活动图片小猪、小羊、小兔、小猴各一及十二只蚊子;头饰一套。
2、幼儿人手一套学具:十二个雪花片……
活动过程
1、“嗡嗡嗡,嗡嗡嗡,我们是一群小蚊子,飞到东,飞到西,到处去吸血。”
教师以蚊子的口吻边唱边出示十二只蚊子。
2、刚才是谁在唱歌呀? 你们喜欢蚊子吗?为什么?
3、这群讨厌的蚊子飞到哪儿去了?数一数有几只蚊子。
二、理解故事,师边讲述故事边操作活动图片边插问,引导幼儿操作花片理解。
1、教师讲述故事“小猪正在屋里看电视,……一群围住小羊,一群对付小猪。”
插问:请你猜一猜,会有几只蚊子围住小羊,几只蚊子对付小猪?
引导幼儿用花片尝试分一分,帮助幼儿理解平均分。
2、教师讲述故事“小猪说:‘现在只有六只蚊子咬我了,另外六只咬你去了,……小羊问:‘为什么?’”
小朋友们,你知道为什么吗?
引导幼儿用花片尝试分一分。
3、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第四小节。
插问:再叫个伙伴来,蚊子会分成几群?每群几只?
幼儿动手操作花片。
4、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第六小节。
再来个伙伴就变成----五个伙伴,那十二只蚊子,五个伙伴分,能分吗?用手中的花片分分看。
5、教师讲述故事第七小节。
十只蚊子五个伙伴分,能分吗?那每个伙伴几只呢?用花片分一分。
三、过渡:刚刚老师讲述的`故事就是有关于小猪和十二只蚊子的故事,所以故事的名字就叫《小猪和十二只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蚊子会随着伙伴的多少而分成几群,有趣吗?我们再来听一遍。
1、听录音讲述故事至第七小节“每人两只”,引导幼儿分析讨论:你喜欢小猪吗?为什么?
2、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大家好受一些呢?(幼儿讨论回答)
3、过渡:我们继续听故事,看看有谁采用了我们小朋友刚刚说到的好办法。(听录音讲故事第8-9节。)
4、引发幼儿讨论:
为什么小羊觉得小猴更令人佩服?你觉得呢?
(引导幼儿学习小猴用实际行动帮助自己和同伴。)
四、邀请部分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引导幼儿完整地表演故事。
第五篇:《只听半句》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21课《只听半句》教学设计
四川省自贡市高新绿盛实验学校王珍
教材说明:
本课位于本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扎扎实实地落实识字这一重要任务,指导学生学词学句,体会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对学生进行“诚信”“守纪”等方面的道德教育。本课是一首自由体诗歌,讲了一个男孩儿听谁说话都只听半句,以为自己知道了,结果闹了一场笑话的事。诗歌告诉我们:听人说话要听明白,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设计思路:
1、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运用游戏进行教学。爱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游戏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中,我在随文识字之后,设计了“拍手读”、“开火车”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不但巩固了识字的效果,而且品尝到了学习得快乐。
(3)利用电教创设情境。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在教学中,我利用电教创设情境,直观形象、生动逼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引导学生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学习”:①同桌互读生字;②同桌分角色练读课文。让每个学生都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利用课堂加强口语训练,培养语文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让学生把课文内容讲一讲。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初步认识生字。
2、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提高学生一定的识字能力。
3、朗读、理解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运用一些识记生字的方法,完成识字任务。积累一定的词语。
2、朗读、理解课文。
三、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群鸟学艺》
2、读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故事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中进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同桌互读,合作正音。
3、说说这首诗歌共有几节。
【设计意图:通过安排学生用自由读课文,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特别是引导学生“同桌互读,合作正音”一环节,初步达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策略。】
(三)学习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诗歌第1节。
(1)课件出示诗歌第1节,抽读、齐读。
(2)练习用无论……都……说话。
(3)指名请学生读一读课文中飞出的词语:无论、半句。
过渡:他无论听谁讲话,都只听半句。那么他都听了哪些人讲话呢?
2、学习诗歌2—6节。
(1)默读诗歌2—6节:①圈出课文中小男孩都听谁讲话了?②勾画出小男孩都听他们说了哪半句?
(2)交流反馈:出示相关字幕。(相机了解省略号的用法)
(3)课件出示诗歌第二、三节。
①教师引读,指名读。
②这两节中有两个词宝宝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③指名读:脱了、算术。
(3)课件出示诗歌第四节。
①分角色读,抽读,师生合作读。
②这两节中有两个词宝宝想考考大家认不认识它,你们愿意接受它的考验吗?(指名请学生介绍课文中飞出的词语:儿童场、总不会。)
过渡:小男孩一直都这样幸运吗?(不是)是啊,有一次他就闹了一个笑话。他究竟闹了一个怎样的笑话呢?一起去看一看吧!
(4)课件出示诗歌第五、六节。
①抽读、分小组读读。
②这一节中有好几个词宝宝都想和你们认识,它是谁呢?
③分别让小组读:椅子、园丁、来不及、阻拦、印了。
④指名读,齐读。
3、学习诗歌第7节。
(1)课件出示诗歌第七节。
(2)教师读问句。
(3)学生回答。
(4)你想对小男孩说什么?
4、学习生字,探索方法
①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②拍手读,男女生合作读。
③魔术游戏:词宝宝变字娃娃
④开火车读生字,抢读生字。
⑤学生介绍记字方法,激发识字潜能:引导学生介绍识字方法,师相机引导学生归纳一些识记生字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按自己的方法识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整节课的重点,主要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学习。通过前面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因此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旨在进一步巩固识字的方法与途径,提高识字能力。并根据一年级儿童注意时间短、精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即时安排了各种形式的巩固。整个环节以活动和读为主线,形象生动,充满情趣,促使师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新课学习,掌握识字方法,提升学生识字的能力。】
(四)回归文本,感知文意。
1、指名分角色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语文学科特性,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学习原则,安排了把“生字宝宝”带回到文中去读,并要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这样不但及时巩固强化了新知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