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规则在哪里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规则在哪里》教学设计
下城子第二小学 刘琪
一、教学内容:本课为《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中的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规则,认识规则。由学校到家庭到社会的各项规则都有一个认识,而且懂得遵守。本课将利用游戏、图片以及儿歌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认识规则从而懂得遵守规则。以达到本课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中的第一课。《我和规则交朋友》分为三个板块《规则在哪里》、《规则有什么用》、《我们给自己定规则》对规则进行了详尽的阐释。首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知道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规则,认识规则的重要性,知道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教材在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了解生活中的各种规则,有了以上的认识,促使学生由对外来规则的服从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自觉的行动。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具有初步的小组合作能力。
3.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
三、教学重点: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规则。
教学难点:对违反规则的事件进行准确的判断。
四、教学准备:游戏所需道具以及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游戏导入,认识规则。(传球接力)1.接力游戏。
挑选两组人数不等的同学,每个组第一个同学上老师这来取道具。(第一组是一个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第六组是一个带边缘的托盘和一个乒乓球)。站好以后咱们就开始做游戏了,做游戏的同学要听好,音乐声想起以后你们就可以跑了,要绕着你们那一组的桌子跑一圈然后把你手中的拍和球传给下一个人,下一个人再绕着跑一圈,这个大家都听明白了吗?那么准备好,老师要放音乐了。其他人可以给喜欢的组加加油。游戏结束时宣布最先完成的那组胜利。(这时等同学们发现问题,这个游戏并不公平)2.给游戏定规则。
那么,同学们都觉得这个游戏并不公平,那么要想让游戏公平一点,你觉得应该怎么样,咱们给这个游戏定下几条规则吧!(由学生定规则,老师捋顺出来几条必要的规则)。
(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导入新课,激发他们的参与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做游戏、体验,感知如果在生活中没有规则,就连一个小小的游戏也无法公正的进行,进一步体会规则的重要性。)
这个游戏添加上了同学们提出来的这几条规则之后,这个游戏是不是就公平了呢?嗯!对!有了规则,咱们的游戏才能更好地进行,咱们同学也能玩的高兴、玩的快乐。那么,一个小小的游戏都需要规则,那咱们的生活当中又有哪些规则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讨论生活当中的各项规则,也就是,规则在哪里。(板书:规则在哪里)。
(三)新授,认识规则。
(展示出一组学校里关于规则的图片)1.学校里的规则。
① 同学们,这几幅图片你们熟悉吗?在哪里的规则呀?对!是咱们学校里贴出来的规则。我们生活在学校这样的优美的环境中(板书:学校),每个人都要遵守纪律,遵守规则,那么除了图片上的这些,通过你们课前的调查,你还知道学校中的哪些规则呢?
② 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说明大家认真的去调查了。那么这些规则和纪律,你都做到了吗?
③ 那么好,咱们来检验一下你们到底知不知道这些规则。(出示一组学生不遵守规则的图片让学生辨认)。
④ 看来同学们真的懂得了学校里的规则。那么咱们听一首儿歌来激励激励自己。(放儿歌:我会守规则)。2.家庭里的规则。
刚才我们讨论了在学校里的各项规则,那么当我们放学以后回到家里(板书:家庭),会有什么规则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来说一说。(出示一组关于家庭规则的图片)3.社会里的规则。
① 那么同学们,在学校里我们遵守规则会变成一个个小绅士、小淑女,回到家里遵守规则我们会成为一个好孩子,那么除了在学校里和家庭中,我们还生活在一个什么环境中?对了,就是社会的环境中(板书:社会),那么在社会中我们要遵守各项规则(出示一组关于各项规则的图片)。②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是不是啊!那么我们来看一个动画,看看他怎样安全到达目的地(出示动画)
③ 刚才老师说道我们最重要的是要遵守的是交通规则,那么我们再来听一首儿歌,叫安全乘车,咱们同学有很多放学都乘坐校车,听听儿歌里唱的你都做到了吗?
(四)随堂小测试
① 挑选学生表演关于规则的小情景剧。② 再来看一组图片,看看他们哪里不对。
(五)结语
好了,咱们开始做游戏了,又听儿歌了,讨论了学校、家庭、社会里的规则。那么说明咱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处处有规则呀!(板书:生活处处有规则)那么面对生活的规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对了,就是要遵守这些规则。这节课,我们交流了很多规则
六、板书设计
规则在哪里 学校 家庭 社会 生活处处有规则
七、作业延伸
学校搬入新楼之后,你是怎样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则的?
第二篇:开荒小学《品德与生活》《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
科德育精品课程参评
教
案
单
位:寿县保义镇开荒小学
学 科:
品德与生活
姓 名:
陶 刚
时 间:
2014-4-12
/ 8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 寿县保义镇开荒小学 陶 刚
【教材分析】
《春天在哪里》是《品德与生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二册第二单元)中《春天来了》的内容。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在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寻找春天的脚步,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体验寻找和发现春天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保护大自然、实现伟大梦想的情感。【学情分析】
本校是所偏远的瓦埠湖畔的农村小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周围农村村,学生留守儿童多,虽在农村实践却较少;一年级的孩子年幼,但处处充满好奇,处处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求与探索精神。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形象、直观认识为主,所以教师组织学生仔细听、唱、观、读、画,发现春天之美,引导儿童与文本交流,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让学生对春天有更深的了解。【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的美好,加深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2.通过观、找、读、画,认识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诗一般的 2 / 8
旋律,培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
3.学习观察春天的特点和播种春天,探究春天自然界的变化,培养学生实现美丽梦想和在美的环境下触发初步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教学难点:学习搜集与春天活动相关的资料,并在课堂上能充分运用这些资料。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感受美、创造美、实现美的梦想和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与策略】
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亲身体验中完成多种能力的培养。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习形式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学习、探究学习,突出在活动:听、观、找、读、画中的感悟和体验。【教学准备】
1、动员学生家长,在他们的帮助下,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到野外踏青发现春天,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找到的最美的春天留下来,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如:图片、歌曲、儿歌、古诗、植物等)。
2、教师搜集反映本地春天特征的图片资料,音视频资料,制作相关课件。
/ 8
【教学过程】
一、唱一唱,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新的一年开始了,新的春天到来了,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里,暖暖的风,细细的雨,滋润了大地,唤醒了沉睡一冬的花草树木。太阳渐渐朗润,阳光渐渐明媚,鸟儿开始歌唱,大自然中的万物演奏着春天的圆舞曲。
请你竖起小耳朵,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请你边听边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会唱的跟着唱。(播放《春天在哪里》)
生:……
教师板书课题:春天在哪里 小结:
师:这首歌唱了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
二、找一找,感受春天
师:春天到了,一走进校园,我们就看到校园里嫩绿的小草,各色的花儿,还可以闻到阵阵的花香,可是春姑娘在和我们捉迷藏,我们一起去找找她吧!
1.观察准备。
(1)准备flash课件:《春之图》、《寻找春天》和《春天的变化》。(2)观察春天。
①春天给植物带来哪些变化?
/ 8
②春天给动物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③春的气候有哪些变化?
(学生活动: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通过课件和之前同学与家长课前准备,寻找春天的足迹,把美丽的春天记在心里。)
2.寻找春天。
让我们通过音画视频,听、看、找、想,去寻找春天。3.汇报感受。
师:你找到春天了吗?你发现了什么? 生:
春天到了,燕子飞回来了; 春天到了,美丽的小花开了; 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 …… 小结:
师: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大自然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到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滴滴答、沙沙沙、轰隆隆、呱呱呱……你还知道什么声音啊?是谁发出来的?
三、读一读,赞美春天 1.出示课件,读儿歌。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5 / 8
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吹得小雨轻轻下,大家种豆又种瓜。
2.继续出示儿歌,赞美春天。
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红的桃花,黄的迎春花,绿的柳叶,白的梨花……
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小朋友笑了,笑脸象春天的花……
春天,是一本会唱歌的书,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叽叽叽,青蛙呱呱呱……
① 指名读; ②全班齐读。3.小结:
师:春天这么美丽可爱,同学们能不能用一句话、一首诗、一首儿歌、一首歌、一个舞来赞美春天来表达你对春天的喜爱呢!(生尽情抒发感情)生:……
师:春天早已来到我们身边,细心的小朋友就发现了它,感受了它。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是啊,春天有好多好多的美景,重要的是用我们的眼、用我们的手、用我们的心去观察和体验,这个时候你就会知道春天在哪里。
/ 8
美的春天,春的气息,播种春天,使我们更加感悟到,春天不但给植物带来了变化,也给小动物、给我们人类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天地,“一年之计在于春”,亲自感受春,感受到美,在美的环境下产生美的愿望,要实现美丽的梦想从春天开始!在这春天里,同学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建设我们的国家。
四、画一画,感悟春天
师:刚才我们用儿歌和诗,用歌来赞美春天,现在你能不能拿起你的笔,画一幅春天美丽的景色呢?(生动手画)图画展示:(学生画完了先让学生先说说画的意思,再把画贴在黑板上)师:同学们画的真美,以后每天同学们在什么地方看见美丽的景色就把它画下来,贴在我们后面黑板报《春天来了》专栏里。
五、忆一忆,总结提升 1.同学们今天的课有趣吗?
2.同学们看到春天美丽的景色时要怎么做?(爱护花草树木)3.同学们都那么热爱春天,你们能够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吗? 4.春天这么美,同学们有什么美丽梦想,我们要怎么去实现啊?
最后让我们用歌声来结束这节课好吗?
唱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呀 春天在哪里……
/ 8
【板书设计】
春天在哪里
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吹得小雨轻轻下,大家种豆又种瓜。
“一年之计在于春” 实现美丽梦想从春天开始!/ 8
第三篇:《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规则在哪里》说课稿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规则在哪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规则在哪里》。
《规则在哪里》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和规则交朋友”,分为《规则在哪里》、《规则有什么用》和《我们给自己定规则》三课。《规则在哪里》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第44页的“活动天地”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切入点,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做游戏,让学生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建立“规则概念”和“规则意识”。这一点正体现了《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这一理念。“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2、第45页“小记者在行动”,为学生提供了寻找规则的几种方法,即可以到现实生活中看看,找相关的人问问,也可以查有关的资料,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教材第46~47页,分别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呈现出许多不同的规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让他们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按不同的生活场所,找一找身边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规则。体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对人们(尤其是儿童)所提出的要求。让他们体会到“生活处处有规则”。
学情分析
1、该教材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历经了两年的学校生活已经初步了解了学校制定的各种规则,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形成最初阶段的规则意识。
2、在他们平时的社会生活中也知道了一些如交通法规这些基本的社会规则。
3、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调查、搜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4、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调查,并完成书面报告。
5、学生对于许多和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虽然有所了解,但在遵守规则方面做得并不好,对于规则存在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绝大多数孩子没有理解规则的必要性,觉得遵守规则存在着一定困难,难以内化为自觉行动。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和交流,感受生活处处有规则;
2、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懂得人们生活离不开规则。
四、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意识,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2、教学难点: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并将规则内化。
五、活动过程:
活动一:轻松游戏,发现规则。
1、做游戏,放松心情。
2、在游戏中发现规则。
3、小结:轻松做游戏,游戏有规则。有了规则,大家玩得多开心!
活动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则。
1、游戏中有规则,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规则,可规则藏在哪里,你发现了吗?
2、生自由说,教师归纳出规则存在于不同生活领域。家庭生活有规则 学校生活有规则 社会生活有规则
3、让我们看看书中的小记者在家庭、学校、社会找到了哪些规则?翻开书本46页。
4、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调查资料。
5、全班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大家交流分享(师适时归纳寻找规则的方法)。
6、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不守规则不仅给生活带来不便,有时还会造成恶果。你们知道哪些因为不守规则造成危险的事吗?
7、小结:生活处处有规则,规则真重要,少了它可不行。一些法律法规还专门保护我们少年儿童,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活动三:实践活动,体验规则。
1、四个小组比赛:规则大展示(1)制定规则(2)按规则展示
2、一起感受规则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吧!(观看录象)师配音:有了规则,我们的笑容更灿烂;有了规则,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有了规则,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愿大家都成为守规则的小天使!
3、总结: 规则在哪里?处处有规则。人人守规则,生活更美好。
4、有规则地下课。
六、板书设计 生活中 处处有规则
社会
做个文明小公民
第四篇:三年级《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
三年级《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1设计意图:
《空气在哪里》主要使学生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空气的存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地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和游戏活动,让学生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身体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引领学生探究验证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探究实验,懂得空气的有关性质,能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2、知道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懂得空气的有关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
3、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质疑,并敢于想象。
教学准备:
气球、塑料袋、扇子、卡纸、烧杯、饮料瓶、平底烧瓶、天平、打气筒、水槽等。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这儿有个谜语,你们想猜猜吗?请听好:“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到处跑,动物植物都需要。”它是什么呢? 生:---(空气)
师:那关于空气你想研究什么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找找空气到底在哪里好吗?
(二)想办法找空气
1、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粉笔)你们研究过它吗?今天老师就跟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现在老师准备把粉笔放到烧杯里,观察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汇报。
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从粉笔里冒出来的气泡又是什么呢?
生:空气。
师:对,从粉笔里冒出来的气泡是空气,那么还有哪里有空气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好吗?
师: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你感觉那里有空气?
生答。
2、师:看来,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那空气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想出办法找到空气,让大家来看一看?摸一摸?或者感觉一下呢?
师:我想咱们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学生讨论交流。
师: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现在,大家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找空气吧?
3、师:同学们,你们找到空气了吗?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用了这么多方法,表现得非常优秀,现在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了吗?
(三)实验探究“杯子里有空气吗?”
1、师:请大家看看这些杯子,猜想一下它们里面有什么?
学生猜测
师:杯子里面究竟有没有空气?你能想出办法来验证吗?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师:把你们想到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学生交流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么这些办法能否证明空气的存在呢?我们还需要怎么办?
生:做实验。
师: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你们不容易找到的仪器,请组长到前面来领取。
组长领仪器。
师: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有创意!我们马上动手试一试吧!
你们用什么方法证明杯子里面到底有没有空气?
2、师: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找到了空气,并且也想办法验证了空气的存在,现在你对空气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在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着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那请你们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有没有气味?来,用你的小舌头尝一尝:空气有没有味道?我们知道空气无处不在,那老师和同学们之间有空气吗? 我们再仔细看看周围:空气有颜色吗?是啊,我们再一次证明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一种物体。(师适时板书)
师:大家再想想看:空气跟水、木块、铁块等物体相比,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科学家把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气体。我们来看老师带来的资料卡(出示资料)
(四)自由活动:空气有重量吗?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在想啊,我们去买水果、买菜都要用称来称一称重量,那么空气是不是也有重量呢?谁能猜一猜?
学生猜测。
师:空气到底有没有重量呢?谁能想出办法来称一称?现在我们来做跷跷板的游戏,好吗?大家看这是什么?对,是天平。我们把天平来当做跷跷板。现在我把两个盛满空气的玻璃瓶放在天平的两边,把天平调试平衡,大家看,现在天平两边一样重了。
师:大家注意看仔细了,我在左边的瓶子里打一些空气,好,大家看,现在天平怎样了,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对,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也有重量。
(五)总结评价
拓展活动师: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水里面有空气吗?其他星球上有空气吗?我建议大家课下想想办法,去进一步了解。好!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空气在哪里
无处不在无色 无味 透明 气体
三年级《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利用感官来初步感知空气的性质。
2、能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周围、各种物体中都存在着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愿意合作、科学交流的实验常规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周围、各种物体中都存在着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水槽、矿泉水瓶、方便袋、粉笔、海绵、玻璃杯、纸、气球、硬纸板、乒乓球、肥皂水、纸筒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请大家来猜一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动物植物都需要”。
2、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板书课题:空气在哪里)就让我们先来一起找一找吧!
二、寻找空气
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方便袋、硬纸板、书、饮料瓶、粉笔……谁能利用身边的东西帮老师找到空气呢?
2、学生借助各种媒介寻找空气。
3、巡视。帮助学生实验。
4、交流反馈,总结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感知空气的真实存在。
5、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到底在哪里。
同学们真聪明,利用各种方法找到了空气,那谁能说一下空气到底在哪里呢?(板书:到处有)
三、认识空气
1、观察认识空气的.特点
谈话: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发现我们身边处处有空气,那么同学们就来观察一下我们眼前的空气,有什么样的特点?(跟水的特点比较)板书: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2、认识什么是气体、感受空气会流动,流动的方向的向着四面八方的。
(1)跟固体、液体比较
谈话:我们知道,像木块、橡皮这样不会流动的物体,我们叫它固体,像水、牛奶这样会流动的物体,我们叫它液体,那气体会流动吗?
(2)香水实验,认识气体可以向四面八方流动
老师洒一下香水,问学生:同学们闻到了什么?刚才我们闻到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现在怎么有的香水的气味?我只洒在这儿,那儿的同学怎么闻到了?(板书:会流动)其他同学闻到了吗?你觉得空气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板书:四面八方)
(3)教师小结,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做气体,而空气就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它会流动、而且流动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四、空气占据空间
谈话:同学们觉得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一:
1、出示装纸的杯子:杯子里有什么?(纸、空气)把杯子倒过来,现在杯子里有什么?(纸、空气)如果我把杯子直直地插入水中,杯子中的纸可能会怎样?如果湿了说明了什么,如果不湿又说明了什么?
2、学生实验(强调直直插入,直直提起,杯子不要倾斜)。
3、学生汇报(纸没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的空间)。
4、如果把杯子倾斜,你会发现什么?
实验二:
1、把乒乓球放入水中,拿一空玻璃罩在上面,问学生:如果老师,往下摁水杯,乒乓球会原地不动,还是也被摁了下去?为什么?
2、老师演示实验。
3、学生解释现象。
实验三:
1、谈话:同学们喜欢吹泡泡吗?谁能不吹就制造出泡泡来呢?
2、学生实验并说出理由。
四、谈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拓展
关于空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我们四周到处有空气,那月球上有空气吗?水里有空气吗?空气有重量吗?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下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找到问题的答案,学习更多关于空气的知识。
第五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41人,其中男生占大多数,班级纪律不太好。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投入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媒体教学,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周次 内容 课时 1周 第一课 12周 第二课 13周 第三课 14周 第四课 15周 第五课 16周 第六课 17周 第七课 18周 第八课 19周 第九课 110周 第十课 111周 第十一课 112周 第十二课 113周 第十三课 114周 总复习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