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宗教改革 教案

时间:2019-05-13 21:3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欧洲的宗教改革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欧洲的宗教改革 教案》。

第一篇:欧洲的宗教改革 教案

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

教案

第一部分 专题概述

一、专题综述

本专题讲述了14—16世纪,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人文主义的复兴,天主教神权受到有力的挑战。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君主也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的民族化,欧洲宗教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欧洲宗教改革前后持续近一个世纪。这场改革从表面上看反对的是罗马教皇、天主教会,实际上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形式展开的资产阶级文化革命。与文艺复兴运动不同的是,宗教改革不纯粹是一场文化运动,还是一场社会运动,其形式更为激进,其影响也更为深远。

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其中以德国的改革影响最大。欧洲的宗教改革提出了以“因信称义”为中心的新的宗教思想,要求建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服从于国家主权的民族教会。宗教改革推翻了罗马教皇在新教国家宗教生活中的至上权威,大大削弱了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加尔文、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探究和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感悟改革家敢为天下先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3.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1.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2.理解宗教改革的有关主张。

三、专题教学建议

适度回归单元,做好知识整合,形成较为完整的时空框架;认真梳理知识结构,打牢知识基础;扣准重点、解析难点,实现知识掌握的螺旋上升。

1.模块间的知识整合 模块 专题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专题五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知识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必修一

必修二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必修三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一可联系必修二中世纪末期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与宗教改革之间的关系;二可联系必修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的关系;三可联系必修一宗教改革与尼德兰革命、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体会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关系。

2.构建专题知识结构(见PPT)

3.扣准重点、解析难点,实现知识掌握的螺旋上升

4.注重知识运用,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能力。尤其重视从多种途径中获取历史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提升并用历史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构成历史画图;或将信息与一定的问题情景相结合,解决相关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第二部分 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一、教学要求和重难点 教学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殊地位以及天主教对欧洲民众生活产生的影响。

2.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3.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理解宽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特殊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宗教“异端”一词的内涵;分析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关系

二、教材内容解析及教学建议

◇教师需要对本课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1)天主教的特殊地位;(2)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同时注意突出重点,恰当地处理有关内容,如天主教的教义教规,千万不能忽视教学的层次性。

◇由于学生对宗教现象缺乏了解,教师可以利用材料,创设新情境,从现今宗教在西方社会中的作用来导入新课。

一、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地位: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有支配地位,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基督教产生、发展的线索(产生、分裂、罗马教廷)2.特殊地位:◇教师要归纳罗马教会封建神权统治的表现。

(1)经济,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土地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2)政治,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由于当时各国王权软弱,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

◇教学中可以“卡诺沙觐见”为例,着重分析罗马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关系。设计问题:罗马教廷是如何取得凌驾王权之上的权利的?

(3)社会生活、思想,天主教会控制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实施严密的精神独裁,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理解恩格斯所说的这句话:“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神学”。◇教学中应着重分析宗教“异端”一词的涵义,分析反对宗教“异端”出现的原因。

二、天主教面临的挑战(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1)经济方面:14一15世纪,资本主义兴起与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教师要点明: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它为西欧资本主义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2)政治方面:14-15世纪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和适合本阶级需要的世俗化的文化体系,而教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肆意阻挠欧洲各国的统一,残酷迫害异教徒和其他进步人士。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3)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天主教会造成巨大冲击。

(4)直接原因:教会贪婪腐败,对人民群众名目繁多的搜刮。教会兜售“赎罪券”成为导火索。(5)德国因素: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教皇的奶牛”。因此,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

◇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探究改革的必要性:(1)从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角度去探究;(2)从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角度去探究改革的必然性(向近代过渡时期西欧社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上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政治上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君主结成政治联盟,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思想文化领域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天主教神权)。

◇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从宗教斗争(“异端”与宗教裁判所)与政治变革(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文艺复兴的影响)两个层面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本课也可以采用分小组进行问题探究方式展开:(1)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势力发展的原因?(2)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势力发展的表现?(3)天主教的统治和宗教改革的关系?

◇本课内容和能力的要求上还可以进行提升与拓展,提出以下问题:(1)归纳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实质。

(2)我们能否从新旧文明的冲突和欧洲近代化的角度来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然呢?(3)封建时代中国皇权和教权的关系如何?为什么?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教学要求和重难点 教学要求:

1.认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

2.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因信称义”、“人人皆祭司”等。3.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4.理解卡尔文“先定论”宗教思想;了解卡尔文的日内瓦教会改革。5.了解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至尊法案》。6.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和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难点: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的宗教主张;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

二、教材内容解析及教学建议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本课的重点)

(一)背景(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生的原因)

(1)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2)政治因素: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3)现实因素: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量苛捐杂税,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4)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5)导火线:“赎罪券”的兜售。(6)路德立志改革(主观)

◇关于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教师可以利用材料,帮助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路德的宗教主张 1.“因信称义”及其实质

◇关于“因信称义”及其实质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补充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的来源、与教会的“因行称义”主张的区别从而分析其实质。

◇路德的改革主张在必修三的相关专题中已有讲授,可将重点放在对其实质的认识之上。

◇联系必修三专题六《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提问:马丁·路德观点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比较文艺复兴时期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不同点。2.“信徒皆为祭司”的主张

◇教师教学的另一重点是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 ”“人人皆祭司”等宗教主张内涵、意义的分析。3.廉简教会和民族教会的主张

◇联系必修二有关资本主义经济萌生的内容,分析路德的宗教主张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关系。

(三)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影响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2、推动了广大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3、《奥格斯堡和约》的签署,促进了路德教派合法地位的确立

4、打开天主教神权体系的缺口,为欧洲其他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先定论及其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之一。不应过度强调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理论辩护的一面,要突出这一主张积极意义。◇通过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不同之处是:

(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 “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

(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2.民主教会的建立

3.日内瓦共和国

◇设问:加尔文是怎样建立民主教会和改造国家的?加尔文的政治实践有何意义?

◇对神权与政权合一的日内瓦共和国以及塞尔维特被视为“异端”而处以火刑的史实,教师应该如何分析?应该联系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长期的宗教迫害以及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尖锐矛盾等因素来认识加尔文作为激进的宗教改革家的局限性。

三、英国宗教改革

◇注意分析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①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②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残余。③清教属于新教派,实际上是加尔文教派,后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设问: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与德国和瑞士的宗教改革相比有何独特之处?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应该在掌握欧洲宗教改革全貌的基础上,分析欧洲各国改革的特殊性。指导学生列表比较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特点,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新教“新”在何处。

四、尼德兰宗教改革

◇本目可以略讲。点明:尼德兰宗教改革的双重性质即可。

五、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教师首先要点明宗教改革的性质,并综合分析宗教改革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分析使学生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从反天主教神权统治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它最直接的作用是打破了罗马教廷的封建神权统治,结束了罗马教会的大一统局面;产生一批民族教会,促进近代国家的形成;解除了思想束缚,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使语言、文学、教育等领域出现了深刻变化)。

◇结合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分析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补充材料,如《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分布图》,引用马克斯·维伯的观点:“新教伦理催生了西方资本主义”,分析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史学两大新范式来认识宗教改革的地位和作用:

从文明史观看:宗教改革是通过改造落后而专制腐朽的天主教神权统治,来建立适应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督教新教派,最终实现“教随国定”原则和“宗教宽容”,从而促进基督教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

从近代化史观看:宗教改革预示着近代社会的到来.它是欧洲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从文化思想、政治上冲击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统治,为实现社会转型和近代社会的到来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专题小结:构建知识网络,进行专题总结。

◇拓展延伸:回顾必修三有关文艺复兴的知识,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不同点,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

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

以上这些相同点说明两者之间存在顺向关系,它们在同一时代的社会矛盾推动下,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地发展起来。

不同点:

(1)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

(4)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5)从实质和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第二篇:欧洲宗教改革教案

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一、综述

本课讲述了14—16世纪,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人文主义的复兴,天主教神权受到有力的挑战。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君主也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的民族化,欧洲宗教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欧洲宗教改革前后持续近一个世纪。这场改革从表面上看反对的是罗马教皇、天主教会,实际上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形式展开的资产阶级文化革命。与文艺复兴运动不同的是,宗教改革不纯粹是一场文化运动,还是一场社会运动,其形式更为激进,其影响也更为深远。

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其中以德国的改革影响最大。欧洲的宗教改革提出了以“因信称义”为中心的新的宗教思想,要求建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服从于国家主权的民族教会。宗教改革推翻了罗马教皇在新教国家宗教生活中的至上权威,大大削弱了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三.教学目标:

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探究和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感悟改革家敢为天下先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即原因。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3.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

1.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2.理解宗教改革的有关主张。五.教学建议

作为高三一轮复习,本节结合选修部分内容一并学习,适当拓展。注重知识运用,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能力。尤其重视从多种途径中获取历史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提升并用历史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构成历史画图;或将信息与一定的问题情景相结合,解决相关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六.教学过程

本节我们学习“人性的复苏”第二部分:宗教改革 一.宗教改革的原因

1、基督教特殊地位:

(1)经济,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土地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2)政治,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由于当时各国王权软弱,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

(3)社会生活、思想,天主教会控制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实施严密的精神独裁,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2、天主教面临的挑战(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1)经济方面:14一15世纪,资本主义兴起与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

◇教师要点明: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它为西欧资本主义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2)政治方面:14-15世纪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和适合本阶级需要的世俗化的文化体系,而教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肆意阻挠 欧洲各国的统一,残酷迫害异教徒和其他进步人士。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3)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天主教会造成巨大冲击。

(4)直接原因:教会贪婪腐败,对人民群众名目繁多的搜刮。教会兜售“赎罪券”成为导火索。

(5)德国因素: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教皇的奶牛”。因此,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

◇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探究改革的必要性:(1)从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角度去探究;(2)从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角度去探究改革的必然性(向近代过渡时期西欧社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上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政治上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君主结成政治联盟,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思想文化领域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天主教神权)。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本课的重点)1.“因信称义”及其实质

◇关于“因信称义”及其实质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补充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的来源、与教会的“因行称义”主张的区别从而分析其实质。

2.“信徒皆为祭司”的主张 3.廉简教会和民族教会的主张

◇联系必修二有关资本主义经济萌生的内容,分析路德的宗教主张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关系。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先定论及其实质

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不同之处是:

(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 “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

(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2.民主教会的建立 3.日内瓦共和国

◇设问:加尔文是怎样建立民主教会和改造国家的?加尔文的政治实践有何意义?

◇对神权与政权合一的日内瓦共和国以及塞尔维特被视为“异端”而处以火刑的史实,教师应该如何分析?应该联系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长期的宗教迫害以及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尖锐矛盾等因素来认识加尔文作为激进的宗教改革家的局限性。

(三)、英国宗教改革

改革的特点。①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②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残余。③清教属于新教派,实际上是加尔文教派,后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设问: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与德国和瑞士的宗教改革相比有何独特之处?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应该在掌握欧洲宗教改革全貌的基础上,分析欧洲各国改革的特殊性。指导学生列表比较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特点,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新教“新”在何处。

三、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1.教师首先要点明宗教改革的性质,并综合分析宗教改革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分析使学生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2.也可以从反天主教神权统治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它最直接的作用是打破了罗马教廷的封建神权统治,结束了罗马教会的大一统局面;产生一批民族教会,促进近代国家的形成;解除了思想束缚,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使语言、文学、教育等领域出现了深刻变化)。

3.以史学两大新范式来认识宗教改革的地位和作用:

从文明史观看:宗教改革是通过改造落后而专制腐朽的天主教神权统治,来建立适应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督教新教派,最终实现“教随国定”原则和“宗教宽容”,从而促进基督教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

从近代化史观看:宗教改革预示着近代社会的到来.它是欧洲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从文化思想、政治上冲击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统治,为实现社会转型和近代社会的到来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第三篇: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课题:欧洲的宗教改革

授课人:谢红春

授课时间:2016-12-14

类型:新授课

授课班级:高二22班 授课方法:概念解读、分析归纳、联系对比

授课教具:多媒体 学习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学习重点: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叙述本单元在教学中的地位,与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联系。通过多媒体对本单元所呈现陌生概念的新认知。有:宗教,宗教信仰,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中世纪等

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宗教信仰 : 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通过世界主要三大宗教的分布图,直观认识基督教在世界上的影响。引出:

老师分析解读图例,引出本课学习的核心,16世纪的宗教改革。

二、宗教改革的背景

本着学生自主学和教师归纳分析相结合的原则,配合多媒体的辅助,多种方法分析并阐释改革的背景:

1、天主教会对欧洲的神权统治

神权统治的确立和神权统治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并理解。

2、宗教“ 异端 ”

包括“异端”思想和异端运动

2、宗教“异端” :

(1)含义:中世纪时,天主教会对各种不符合传统教义的思想的蔑称。

(2)实质:市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3)矛头:天主教会

(4)手段:利用宗教 “异端”思想

(5)表现:

表现部分,让学生看书找出,并阅读归纳宗教“异端”的共同之处,深刻领会这些异端思想及行为是反封建、反天主教会的反映,表达了市民阶层的反抗诉求和社会的进步。由此,分析宗教“异端”的影响

(6)影响:

①挑战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②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③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3、向近代过度的欧洲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合作探究:结合教材图片和上述材料说明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结构和社会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中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

学生表述回答阅读效果(略),教师多媒体展示解读近代欧洲的发展变化图

总结背景知识结构图,由学生阐释

总结及原因实质:

①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③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形成和民族国家崛起,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斗争。

三、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重点分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原因,标志,内容,作用及影响。

思路:鉴于有必修三学过的知识基础,原因标志内容部分,有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把握,作用及影响通过内容分析得出:

3.作用:因信称义”:a 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罗马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b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c 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d 建立廉俭教会,否定了教会的奢侈腐化,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e 建立民族教会,否定了教权高于王权,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4.影响:

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

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思考: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代表的什么人的利益,为什么?

(二)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

学生自主学习。综合思考解决:

结合欧洲历史上的三次宗教改革,思考这些宗教改革有什么特点?对历史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经过宗教改革后的欧洲,到17世纪时,宗教势力的分布情况,认识该改革。

作业布置:练习册37页例题

谢红春

2016-12-14

第四篇:教案 __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 __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学建议

本课的重点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难点是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对人文主义这一核心思想的分析,建议先学习文艺复兴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引导学生关注其注重人性的特点,增强感性认识,然后归纳其概念。根据学生的特点,也可以先明确概念,再由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史实讨论说明。还可以与基督教神学加以对比分析,加深认识。对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讲授,可以采取由学生撰写马丁•路德小传或者分组扮演路德派和教皇派展开大讨论的课堂活动方式,以人物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带动对宗教改革过程的讲述。教师要当好导演,并对信仰耶稣就可得救这一观点作出明确的解释。可分层次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如:教会为什么要规定复杂的宗教仪式?这一观点的实质是什么?与人文主义有什么关系?对于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可由学生回顾本课内容,分组讨论解决。

独立试航(预习教材,提取教材关键信息,记下发现的问题,准备参与合作探讨)问题导读 1、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反封建斗争,_______和________是两种主要形式,该时期所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被称为--------。

2、由于最早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新兴资产阶级鄙视以________为中心的封建文化,最终,文艺复兴运动超越古典文化复兴的界限,产生了___________社会思潮。

3、_________和薄伽丘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成就的高峰,前者被称为_______,其最优秀的作品是抒情诗集《歌集》。后者最著名的作品是_______。4、1517年,宗教改革的序幕在______拉开,_________在教堂门口张贴《_______》,反对罗马教皇兜售________,斗争矛头直指________。

5、马丁•路德和_________是宗教改革中影响最大的两位代表人物。后者以_________为主要传教基地,并于1536年发表重要著作《________》。他的基本思想同路德相似,主张________,但其更进一步,提出了________的神学学说。关键信息

1、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

2、资本主义萌芽 意大利 基督教神学 人文主义

3、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十日谈》

4、德国 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赎罪券 罗马天主教会

5、加尔文 瑞士 基督教原理 信仰得救 先定论 我发现的问题:

合作探讨(师生互动,点拨解疑,共同学习,轻松又愉快。这可是新课标的理念哟!)主干知识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1、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

(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且意大利经济繁荣(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变革(3)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深厚

2、文艺复兴的实质和核心

(1)实质: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兴起(2)核心:人文主义思潮

3、文艺复兴运动中早期的人文主义代表(1)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的作品及思想

①《歌集》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 ②提倡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2)薄伽丘的《十日谈》抨击天主教会,赞美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

4、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1)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2)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享乐主义,重视现世幸福

(3)反对封建等级制度,争取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要求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

(4)反对基督教神学的蒙昧主义,重视科学知识,鼓励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征服自然

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1、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背景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2)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2、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过程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

①核心:主张信仰得救,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交流; ②反对繁缛的礼拜仪式和繁多的圣礼,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③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干涉德意志内部事务(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

①主张信仰得救,进一步提出先定论的神学学说 ②要求建立民主、共和的教会制度

3、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1)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4、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1)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首先表现在以平等观反对教皇权威和封建等级制度,其次表现在肯定人的地位,倡导个人自由(2)由于宗教改革摆脱不了神的信仰的牢笼,故该时期的人文主义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要点透析

1.文艺复兴发端于意大利的原因

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主要包括:

(1)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产生,资产阶级不满现状,且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2)封建神学的各种传统观念与统治地位,不利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3)意大利境内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深厚;(4)意大利人才聚集,名人辈出。2.文艺复兴是否是古典文化的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虽然号称振兴古典文化,但只是借助其形式,内容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实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兴起。因此文艺复兴并不是所谓古典文化的复兴。

因为当时封建神学占据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容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是依据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成果;同时,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神学发生正面冲突,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为名,而行反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1)相同点:

① 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② 都是新兴资产阶级性质的意识形态;

③ 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天主教会。(2)不同点:

① 从核心内容看:文艺复兴宣传人文主义世界观,以人为中心,主张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是按资产阶级的要求改革宗教,仍然承认神的存在。

② 从形式看:文艺复兴是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形式,宣扬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宗教改革则是在宗教外衣的掩饰下,表达资产阶级的要求。

③ 从影响看:文艺复兴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则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政治运动开辟道路。

第五篇:历史试讲教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历史试讲教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 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文学三杰”和“艺术三杰”及其代表作,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2.掌握十四五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史料研读、自主阅读等方法,归纳文艺复兴兴起的时间、主要人物及其作品。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提高对历史问题探究、分析及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人文主义精神(提倡人性、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贡献,认识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是经历磨难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的,树立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勇于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三杰”、“艺术三杰”的主要作品及特点。【难点】

文艺复兴的实质及影响。

三、教学方法

史料研读法,自主阅读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意大利的风光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艺术品,同时由老师进行讲解: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联翩,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和那不勒斯。就在这篇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达克斯、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伽利略、马可·波罗等伟大的人物。这就是意大利——一个神秘的国度。同学们,在14、15世纪的意大利

产生了一个影响欧洲历史进程的文化现象——文艺复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文艺复兴的足迹。

(板书: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

【过渡】通过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文艺复兴运动首先于意大利兴起,那大家是否思考过,为什么会首先在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呢?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6—27页文字并结合课件展示的有关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史料材料,提问: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教师首先请一位同学回答:

14、15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意大利留存有丰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意大利统治阶层广纳贤才。

教师: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全面,说明他对历史信息的归纳总结能力非常强。

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文艺复兴最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历史背景,教师再次追问:为什么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留存丰富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呢?(教师可以适时提示学生从资产阶级与教会的矛盾,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内涵思考)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当时意大利民众对于金钱渴望的图片对比《圣经》中的教义“富人进入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困难”,帮助学生理解当时意大利的资产阶级与教会之间的矛盾。

对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内涵的思考,学生可以回顾上节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中的知识来回答。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总结补充:经济基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文化环境——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人才优势——意大利统治阶层广纳贤才;资产阶级与教会阶层矛盾激化。

(二)文艺复兴运动

过渡句:我们学习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那我们现在再来看一下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1.“文学三杰”和“艺术三杰”

【过渡】在文艺复兴时期,有很多体现人文主义的作品涌现出来,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这一时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作品。

请学生阅读教材P27页第3段到P28页第3段的内容,然后完成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2.文艺复兴运动的传播与影响

【过渡】我们知道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但是却在全欧洲都开花结果了,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的呢?在其他地区又产生了哪些成果呢?(1)文艺复兴的传播

教师请学生讲述文艺复兴传播的情况(学生课前有预习),老师总结: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的广大地区。文艺复兴运动在西欧各国开花各国,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的反映人文主义思想的作品,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塞万提斯的《唐吉坷德》,拉伯雷的《巨人传》

(2)文艺复兴的影响

【过渡】文艺复兴运动对于欧洲世界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到底影响了欧洲哪些方面的发展呢?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及多媒体课件出示的资料,思考文艺复兴的影响,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当时和以后两个角度思考。

教师总结: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宗教改革;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3.人文主义

【过渡】大家通过刚才的学习对于文艺复兴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那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到底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人文主义。教师提问到底什么是人文主义呢?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宝座上的圣母》和《草地上的圣母》图片,请学生从人物表情、背景、画面风格等角度对这两幅图画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同点。

高二的学生能够对于两幅画中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有比较强烈的认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两幅画的不同之处在于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体现的了人性的光芒。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薄伽丘《十日谈》中的《裁判官的故事》,学生通过这个故事,了解到中世纪教会的腐败。

教师出示莎士比亚名作《仲夏夜之梦》的片段,学生通过这一片段,认识到人文主义的另一方面——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通过教师讲授哥白尼发表“日心说”的故事,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当时的人们对于科学和理性的追求。【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那么多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相比大家对于人文主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下面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到底什么是人文主义,然后完成课件中的表格,并举例说明。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

最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板书总结: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崇尚理性和科学。

环节四:小结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原因、内容、影响等方面对文艺复兴的知识进行回顾。

教师设计探究问题:请学生回去查阅相关资料,说说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情况,并思考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解放人类思想的作用。下节课请学生回答。(伽利略,“现代物理学之父”,改进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哥白尼,天文学家,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星星运动定律”。作用: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使得天文学从宗教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教案,推荐您阅读: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

下载欧洲的宗教改革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欧洲的宗教改革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欧洲绘画教案

    第三节:在绘画时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 1、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绘画 2、 17世纪荷兰的绘画 3、 17-18世纪西班牙的绘画 4、 19世纪法国的绘画 第一部分 (1) 第一部分,首......

    亚欧及欧洲教案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

    欧洲风情--教案

    音乐课《欧洲风情——桑塔露琪亚》教学案例 教 材 分 析: 1、《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根据威尼斯船歌的风格而改编的,《桑塔.露琪......

    欧洲西部教案

    第六章 认识区域 第三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西欧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 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目前经济发展水......

    欧洲西部教案

    《欧洲西部——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区域》教案 主备人:张慧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2、运用地图描述欧洲西部的地形分布特点及地势......

    欧洲音乐教案

    1、 菜花甜妈:美声唱法,安徽人,帕瓦罗蒂复活了。中国达人秀年度亚军,超 人气女王,新神曲“送你葱”原唱者。 2、 美声唱法源于南欧的意大利,说到欧洲就想到以意大利、法国、德国、......

    教案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欧洲西部地区的位置、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地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学生掌握读和使用地图......

    欧洲音乐教案

    欧洲音乐之旅 实习老师:杨尚军 原任课老师:赵峰老师 实习班级:高一381班 教学课题:欧洲民间音乐掠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初步了解西欧、西南欧和中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