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3 21:4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犯罪学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犯罪学教学案例》。

第一篇:犯罪学教学案例

案例

刘某,女,1979年出生致聋原因不明,在聋校读至四年级时因父亲病逝退学,家境困难,刘某试图找份工作供妹妹继续上学,后来在街上遇到一聋人(同案),在交谈时同案告诉刘某,可以带她去找工作,刘某没有多想,也没告诉家人,就跟着同案一起来到深圳。2004年12月26日,刘某在103公共汽车上,趁人多拥挤之即,拉开失主的红色背包,盗取钱包和手机后下车逃跑,刘某最终被群众抓获。公诉机关认为刘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一、犯罪原因

从刘某实施犯罪的特点分析:

1:从刘某的犯罪的动机上看,刘某无稳定收入,缺乏谋生技能和就业机会,无经济来源,求职谋业无门,遂产生了“以偷为职业养活自己的”的犯罪动机。

2:从犯罪的类型上看,作为聋哑人的刘某犯罪主要是侵财型的盗窃。刘某无稳定的经济来源,文化程度低,受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侵蚀,认为“有钱就有一切”,对金钱的盲目追求致使私欲极度膨胀,将盗窃作为获取钱财的手段,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3:从犯罪的组织形式上看,其一,刘某固有的生理缺陷,加之家庭对的放任,加入到犯罪团伙,她有种归属感。跟别人一起作案,具有纠合性的特点[2]。其二,作为外地到深圳后,陌生的环境以及固有的“从众心理”导致其对犯罪团伙的依赖。

4:从犯罪的手段上看,刘某把盗窃、侵财作为获取钱财的手段,作案过程中很少顾及后果,结合案例分析,刘某刑事犯罪暴力性倾向不明显。

二、刘某刑事犯罪心理成因分析:

1:犯罪的主观心理因素

A、认知片面带来的偏执与模糊心理

刘某缺乏听觉的认知来源,对道德事理的了解与观察难周全透彻。因此,刘某的道德认识相对片面。刘某从个人的需求出发去考虑问题、支配行动,只考虑自己的生存需要,而不顾国家法律及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B、意志薄弱带来的消极模仿心理听觉与语言的障碍,致使刘某思维水平较低,自我控制能力差,行为更多的受自我心理倾向和喜好所左右,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在物质动机的驱使下,为了满足个人的任性与欲望,滋生了消极的模仿心理,加之薄弱的意志力,所以,刘某成为了不法分子“引诱”的对象。

C、言语障碍带来的“从众心理” 刘某心理发展特殊性的最主要因素是由言语障碍带来的,她心理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也在于此。刘某的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她往往采取“从众心理”,去寻找“安慰”与“理解”,这也是刘某轻易勿入聋人犯罪团伙的主要因素。

2:犯罪的客观心理因素

A、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带来的逆反与好奇心理。首先,为了聋生安全起见,聋校多采用封闭式管理,使聋生交往范围缩小,交往对象局限于聋生之间。刘某在聋校交往能力尚未得到发展,社会经验也不丰富,在生理上逐渐成熟而精神和人格尚属萌芽状态,虽然刘某独立判断行事,但自身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旦和不良习气为伍就容易走上不归路。其次,我国现在的聋校在对聋生进行法制教育上,还没有专门为聋人编写,适合聋人身心认知特点的法律教材。对聋生的法律教育还停留在思想品德课上的道德要求,法律意识没有很好地树立起来,不知法、不懂法,在聋生中是普遍现象。再次,对聋生的教育手段传统、单调,忽视聋生的心理健康,很少聋校定期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咨询与疏导。因此刘某也属于这种不懂法的类型。

B、社会歧视带来的报复与反社会心理。他们往往是人们嘲笑、可怜的对象,这样就造成心理失衡,产生不满、怨恨,对社会和健听人产生抵触情绪与报复心理,而对他们同类却倍加信任与信赖。所以刘某很容易受社会上少数成年聋人的教唆与诱导,成为了违法犯罪的后备军。

三、如何预防此类犯罪

1:学校应采取的措施。a 实施价值教育。因此,让学生真正明白偷窃行为的价值观到底是对还是错,也许从转变错误的道德评价认识着手,才是对青少年刑事犯罪的根本性矫治。b加强法制教育。促使他们逐步养成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并用法律武器来提高防御能力,增强自护意识。c 设置心理咨询机构。由心理医生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专门的系统调研,掌握现状,研究控制不良心理的对策,提供预防犯罪和犯罪预测的实践依据,对学生心理教育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

2: 家庭应采取的措施。a家长要转变观念。不要因为语言上的障碍就放松甚至放弃对耳聋孩子的管理和要求。要以正常的心态对待他们,对他们的过错行为更要及时给予制止和纠正。b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传播和学习文化及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家庭气氛和教育方法才能拥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以民主、平等、宽容取代独断、专横,要充分运用形体语言和眼神的交流,倾听他们的烦恼,了解他们的忧虑。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促进聋人健康人格的形成。3:社会应采取的措施。加大法律的监督与量刑。我认为聋人犯罪应区别于智力和精神类残疾的人,在量刑上应该从重处罚,不给他们可乘之机。

4:加大就业率与社会的保障措施。政府应采取一些相关的强制手段与措施,使那些品学兼优又具有一定社会适应能力的聋人就业,同时在待遇上与健听人一样享受同工同酬。如果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都来爱护与关注聋人群体,采取适合他们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教育,那麽,聋人成为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将不再是空谈。

第二篇:关于王怀忠受贿案件的犯罪学案例评析

王怀忠受贿案件的犯罪学评析

【摘要】被告人王怀忠,男,1946年8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亳州市,汉族,大学文化,原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安徽省九届人大代表(2002年9月28日被罢免),曾任中共安徽省阜阳地委副书记、阜阳地区行政公署专员、中共阜阳地委书记、中共阜阳市委书记。住安徽省合肥市舒城路2号3栋102室。2002年10月14日被逮捕。现在押。

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王怀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案,于2003年12月29日作出(2003)济刑二初字第32号刑事判决,认定被告人王怀忠犯受贿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宣判后,王怀忠不服,提出上诉。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4年1月15日以(2004)鲁刑二终字第6号刑事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送本院核准。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复核。现已复核终结。

本院经复核认为,被告人王怀忠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人民币275万元,非法收受他人人民币230万元、澳币1万元,共计折合人民币517.1万元,为有关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王怀忠的财产和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本人对价值人民币480.581103万元的巨额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其行为已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王怀忠受贿数额特别巨大,并具有多次索贿的法定从重处罚情节。更为恶劣的是,王怀忠为逃避法律制裁,在有关部门查处其涉嫌经济犯罪期间,仍继续向他人索贿,且将索取的巨额贿赂用于企图阻止有关部门对其经济犯罪问题的查处,受贿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罪行极其严重。在法院审理期间,王怀忠检举他人犯罪,经有关部门查证,其检举或者无时间、地点等具体情节,不具备立案查证条件,或者所涉人员在王怀忠检举之前已经被举报、查处,或者不构成犯罪,王怀忠的行为不符合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关于立功的规定,不具有法定的从轻处罚情节。在一审期间,王怀忠拒不认罪;二审期间,王怀忠对其所犯大部分罪行予以供认,但对有确凿证据证明的其他犯罪事实仍予以否认,不足以从轻处罚。一审判决、二审裁定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一)项的规定,裁定如下:

核准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04)鲁刑二终字第6号维持一审对被告人王怀忠以受贿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刑事裁定。

2004年2月12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王怀忠被执行注射死刑。

【关键词】:王怀忠,贪污受贿,安徽省副省长,拒不认罪,死刑 【王怀忠的犯罪事实]】:

经复核查明,一审法院判决认定:

1994年9月,被告人王怀忠利用担任中共安徽省阜阳地委副书记、阜阳地区行政公署专员的职务便利,指使原阜阳市长王汉卿等人,为涉嫌偷税犯罪的阜阳飞龙皮革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晓明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同年12月,王怀忠收受杨晓明人民币6万元。

1995年至1997年,被告人王怀忠先后利用担任阜阳地区行政公署专员、中共阜阳市委书记的职务便利,多次主持召开阜阳行署、阜阳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为安徽国

银阜阳国际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在阜阳市开发的国际工业园、银海花园等项目,解决建设用地、减免银海花园二期工程城市建设配套费等。1997年7月底,王怀忠收受该公司董事长相坤1万澳元(折合人民币6.1万元)。

1997年至2000年,被告人王怀忠利用担任中共阜阳市委书记的职务便利,多次主持召开阜阳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为安徽省阜阳汇鑫发展有限公司解决阜阳商贸城和敬贤山庄的开发用地、拆迁、安置等问题,先后4次收受该公司负责人姜旭、余永强、王忠人民币共计40万元。

1998年10月,被告人王怀忠利用担任中共阜阳市委书记的职务便利,要求阜阳市有关部门解决安徽省阜阳市龙腾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腾公司)在开发静馨山庄过程中所遇到的拆迁问题,收受龙腾公司董事长马萍、总经理卢强(马萍之夫)人民币30万元;1999年1月,王怀忠利用担任中共阜阳市委书记的职务便利,要求阜阳市公安机关不追究龙腾大酒店员工砸坏白金汉宫大酒店玻璃橱窗及车辆的责任,事后收受马萍、卢强人民币40万元;同年2月,王怀忠在龙腾公司《关于建设龙腾购物中心的报告》上签署要求阜阳市有关部门给予支持的意见,事后收受马萍、卢强人民币20万元;同年5月,王怀忠给阜阳市颍州区有关领导打招呼,为龙腾公司办理龙腾加油站的土地使用证手续,收受马萍、卢强人民币20万元。

1998年8月至1999年8月,被告人王怀忠利用担任中共阜阳市委书记的职务便利,先后7次在阜阳市东方宾馆董事长周伟关于买断东方宾馆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的报告上签署意见,帮助周伟买断东方宾馆和协调解决贷款人民币1496.3万元,先后4次收受周伟人民币共计50万元。

1997年4月,被告人王怀忠利用担任中共阜阳市委书记的职务便利,主持召开阜阳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要求对安徽省天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汽运大厦的城市建设配套费、土地出让金以及汽运税收等予以减免。1999年8月,王怀忠收受该公司董事长王新华人民币10万元。

1996年下半年至1999年1月,被告人王怀忠利用担任中共阜阳市委书记的职务便利,主持召开阜阳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为阜阳市白金汉宫大酒店有限公司解决扩建白金汉宫大酒店过程中遇到的拆迁问题,并先后两次要求安徽省信托投资公司阜阳办事处为白金汉宫大酒店解决建设资金共计人民币320万元。1999年8月,王怀忠收受该公司董事长刘士强人民币20万元。

1996年2月至1998年11月,被告人王怀忠利用担任中共阜阳市委书记的职务便利,通过召开协调会、签批文件等方式,为倪超所在的阜阳市绿洲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减免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费用共计人民币149.29万元。2000年5月,王怀忠在天津市开会期间,向倪超索要人民币5万元。

1996年7月至1999年,被告人王怀忠利用担任中共阜阳市委书记的职务便利,通过签批文件、召开协调会等方式,为李洲任法定代表人的安徽省阜阳国贸商城有限公司、安徽国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安徽亚杰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减免城市建设配套费、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等费用共计人民币587.448万元。2000年12月,已升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的王怀忠得知有关部门正在对其涉嫌经济犯罪问题进行调查,向李洲索要人民币200万元,并将其中的120万元作为“活动经费”交给侯万清(化名“陈思宇”,已因犯诈骗罪被判刑),企图阻止有关部门对其经济犯罪问题的查处,另80万元让杨应宇代为保管。

2000年12月和2001年2月,被告人王怀忠利用担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分管农业工作的职务便利,先后向拟在安徽亳州建农业基地的安徽牛王皮业服饰(集团)公司董事长王静索要人民币20万元,向正在筹建常青镇农业高科技园项目的安徽云鹏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双梅、于旦生夫妇索要人民币50万元,并安排于旦生将其中的30万元交给北京新

世纪四环投资有限公司副经理余永强,20万元交给个体户苏辉满,用于寻找关系,试图阻止有关部门对其涉嫌经济犯罪问题的查处。

案发后,侦查机关依法扣押、冻结了被告人王怀忠的财产。除受贿犯罪所得和合法收入外,王怀忠对价值人民币480.581103万元的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

上述事实,有一审庭审质证的证人证言、书证、鉴定结论等证据证实,确实、充分,一审法院予以确认,遂作出一审判决。

【王怀忠案件的犯罪特点】:

(一)从王怀忠问题的性质看,这是一起高级领导干部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作风专横于一体的全方位腐败的典型案件。

(二)王怀忠不仅经济上贪得无厌,而且政治上蜕化变质,工作中滥用职权,作风上专横霸道,生活上腐化堕落。

(三)王怀忠表面上谦和、仗义,但骨子里却霸道专横、阴险狡诈。许多与他共过事的人评价王怀忠“老谋深算,善于搬弄权术,玩弄手腕,是一个十足的政治流氓”。

(四)在组织人事方面,王怀忠独断专行,任人唯亲,拉帮结派。他经常把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和组织部长找来,当场口授干部任职名单,并安排作为组织部的意见提交书记办公会。1998年12月,王怀忠一次就提出了75名干部的职务安排意见,让组织部长将此作为组织部的意见向书记办公会汇报。对于有不同意见或考察中明显不合格的干部,王怀忠仍强行安排。如1998年7月,王怀忠不顾他人反对意见,强行将口碑极差的原蒙城县委书记王保民、阜阳市公安局长付洪杰作为副市长人选上报省委组织部。二人在选举中落选后,王怀忠仍不罢休,又安排第二次选举,终使二人成为阜阳市副市长。王怀忠还违反政策,擅自决定增加编制,乱设机构。王怀忠在阜阳任职期间,阜阳市委正副秘书长最多时配到23人。截止1999年底,阜阳市直机关超编46.5%,事业单位超编27.8%。2001年安徽省对全省超编干部的统计结果显示,阜阳一市超编干部人数占全省总数的一半。

(五)在土地批租方面,王怀忠违反法律和规定,越过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直接插手干预出让事务。他长时间将阜阳城区一些黄金地段出让的决定权垄断在自己手中,拒绝实行招标拍卖,并打着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旗号,采取多种违规手段把个人意见上升为市委市政府意见;不经评估,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以种种理由和借口擅自减免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建设配套费;擅自以经济适用房政策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优惠;随意决定出让土地位置和用途,为不法开发商谋取巨额利益,自己从中收受贿赂。如,不法开发商丁佩琦看中了地处黄金地段的阜阳少年宫的土地。王怀忠收取丁的巨额贿赂后,不顾市委常委会议的多次反对,擅自决定将少年宫土地交给丁佩琦开发,并授意丁佩琦宴请有关单位领导吃饭,还亲自到场敬酒。之后,丁佩琦杜撰了一份“会议纪要”,称少年宫开发问题已由王怀忠在某酒店主持召开协调会进行了研究,决定在土地出让金收取、城市建设配套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王怀忠竟签批了此“纪要”并以阜阳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下发,要求有关部门认真执行。由于王怀忠擅自减免土地出让金和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高达13676.04万元。

(六)在国有企业改制、大型项目建设过程中,王怀忠丧失原则,以“支持个私企业发展”为由,大搞权钱交易。如私营业主杨晓明想买阜阳肉联厂,王怀忠在收取其6万元的贿赂后,在杨晓明连资信证明都无法提供的情况下,就责令有关人员数次接受杨提出的苛刻条件,将肉联厂保留国有企业性质交给杨经营。22个月之后,杨将肉联厂甩包袱交给了市政府。经审计,杨接手时该厂资产为4800万元,杨退出时该厂资产为负2656万元,一进一出,国家损失数千万元。

(七)在作风上,王怀忠好大喜功,为追求个人“政绩”,捞取政治资本,不惜脱离实际、劳民伤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他直接干预并盲目制订不切实际的高指标。1995年,阜阳地区在制定“九五”规划时,王怀忠对市计委提出GDP要增长13%的目标十分不满,认为这个数字“太低”、“不符合政治需要”,市计委无奈调到1596,但仍达不到王的期望,只好第三次调整,即从15%提到18%,却再次遭到王怀忠的否决。在王怀忠的主持下,最后制定了“九五”期间阜阳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296的规划,而到2001年阜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确认,实际执行情况年均增长仅为4%。为了达到这不切实际的“目标”,王怀忠逐级分解指标,层层加码;各级政府采取财税“空转”的办法凑数,有的还虚构纳税人。于是在蒙城县出现了秦始皇、叶利钦、克林顿等古今中外名人交税的闹剧。

(八)在生活上,王怀忠道德败坏,大搞权色交易。从1995年至2000年,王怀忠利用职权,与多名女性发生不正当两性关系,并为其中的某些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如其情妇马某原是一名护士,因与王的特殊关系,先是由王安排到阜阳市土地局做会计,不久又安排进某区公安分局,一天班没上就派到公安大学学习,回阜阳后不安心工作,王又将她安排到国贸大酒店任副总经理。王还将马某的弟弟由一名复转军人安排为派出所所长。

综上所述,王怀忠就是这样一个集政治流氓、地痞无赖和高级干部于一身的复杂混合体,是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腐败蜕变的典型;是一个政治野心膨胀、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败坏、作风专横跋扈的典型;是一个官商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的典型;是一个“一把手”缺乏自律又缺乏外部监督而导致全方位腐败的典型。当地老百姓愤恨地称其为“王三亿”、“王坏种”。

【王怀忠案件的社会危害性认识】:

从此案造成的后果看,这是一起破坏生产力、瓦解凝聚力、削弱战斗力、给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多方面造成严重危害的腐败案件。

王怀忠的所作所为,给整个阜阳地区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一是带坏了领导班子。在王怀忠的影响下,阜阳市的一些领导干部收礼受贿成风,买官卖官盛行,一批人落入法网。阜阳市原市长李和中、肖作新,原副市长王保民、付洪杰,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汉卿,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韩希鹏,原市人大副主任孙孔文,亳州市原副市长孙克杰、李兴民等,均因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在此案的查办过程中,专案组查处并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移送案件共计47件,涉及厅级干部11人,涉案金额1285.97万元;处级干部12人,处以下干部10人,私营企业主等其他人员14人。涉案总金额3.55亿元。二是涣散了干部的思想和作风。在王怀忠错误思想和行为的干扰下,阜阳市党政干部一时间思想混乱,正不压邪。1999年春节,因向领导干部送礼的人太多,造成阜阳市领导干部宿舍大院交通阻塞,经交警疏导几小时方才散开。当地一个老干部说,在王怀忠的影响下,有人已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要想当官就要花钱,当上官就要搞更多的钱,有了更多的钱就要当更大的宫。有的基层领导干部浮夸成风,争相搞“形象工程”作为升迁的资本,久而久之,形成“谁不造假谁吃亏”的怪象。三是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王怀忠身为阜阳市主要领导,肩负党的重托,手握人民赋予的权力,却不听党的召唤,置人民利益于不顾。百姓上访、社会问题被曝光,这些他都不关心。王怀忠最热衷的是傍“大款”。王怀忠在一些私营企业主开的大酒店、大宾馆设有专用房间,夫妇二人常以此为家,一住就是数月,用这些“大款”们的钱吃喝玩乐,打麻将、“斗地主”(一种游戏的名称)。王怀忠的种种恶行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遭到严重破坏,阜阳市的对外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四是搞垮了经济。王怀忠为追求个人政绩,不择手段地弄虚作假,劳民伤财,使阜阳市的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有资料显示,阜阳的“数字经济”导致全市各县(市、区)、乡镇债台高筑。1995年至1999年的五年间,阜阳市财政债务总计折合人民币11.1亿元,至2002年尚有债务余额7.8亿元。截止1999年底,阜阳市各县(市、区)财政累计欠发工资近4亿元。巨额债务负担和预算扣

款,使阜阳市财政支出矛盾更加突出,使原本经济并不发达的阜阳雪上加霜。所以阜阳人说,王怀忠的问题,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腐败,更严重的是他带坏了一个地区的风气,给阜阳带来了全方位的灾难,使阜阳坐失了发展良机,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王怀忠案件的社会意义】:

从案件查办的社会政治效果上看,这是一起震动大、反响好、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案件。

王怀忠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三个被处以极刑的省部级腐败高官。王怀忠案件的查处,在阜阳、安徽乃至全国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得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充分肯定。王怀忠在阜阳经营多年,作恶多端,群众对其所作所为恨之入骨。专案组一到阜阳,当地就传出民谣:“红旗飘飘利剑扬,中央纪委到阜阳”、“只要反腐不放松,定能抓住王怀忠”。许多百姓得知王怀忠被中央纪委审查后,自发地燃放鞭炮以示庆祝,并纷纷向专案组提供有关情况及案件线索。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专案组收到群众来信和举报电话700余件次,接待群众来访100余人次,还有50人主动交待了问题。阜阳市一副市长交出违纪违法所得170余万元;一名重要涉案人主动从外省躲藏地赶回阜阳投案自首。王怀忠案件的查办,对净化阜阳的社会环境、扭转阜阳的不良风气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地干部群众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惩治腐败、震慑犯罪、鼓舞人心、教育干部、弘扬正气的作用,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王怀忠被开除党籍和被执行死刑的消息经媒体播发之后,全国各地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坚决拥护司法机关的判决。认为中央纪委对王怀忠案件的彻查再次显示了我们党从严治党、严惩腐败的决心。司法机关依法判处其死刑,罪当其诛。中央纪委发出了《关于王怀忠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通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这对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具有深远意义。

【王怀忠腐败案件的主要原因及教训】:

(一)思想道德防线的失守,导致了王怀忠的人格扭曲、私欲膨胀。

分析王怀忠的演变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长期放弃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思想道德防线的失守、政治信仰的颓废,是其私欲膨胀、自毁前程的根本原因,也是其人格畸变、不可救药的主观根源。王怀忠父母早亡,是乡亲们把他拉扯大,是党的教育和培养使他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一步步成长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他理应为官清廉、奋发敬业,以报答养育他的父老乡亲和培养他的党组织。然而,他却反其道而行,把“宁愿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极端个人主义名言作为自己行动的座右铭。这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蜕变,造就了他野心勃勃、唯我独尊和刚愎自用的狂妄心态,进而导致其人格的严重扭曲。如,当他得知群众称其为“王坏种”、而称自己的亲信王汉卿为“王汉奸”以后,居然在一次大会上当众对王汉卿说:“老百姓叫你‘王汉奸’那是敌我矛盾,叫我‘王坏种’是人民内部矛盾。”平日里,他常把“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这句话挂在口头上,以表白自己对党感情的深厚,但其所作所为却证明,这只是他哗众取宠的一种滑稽表演而已。审查期间,良心稍有发现的片刻,王怀忠讲过这样一段话:“随着职务升迁,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膨胀到极至,与党组织离心离德,我行我素;作风上独断专行,排斥异己,搞宗派主义、小团体;经济上行贿受贿,尤其是利用手中的职权接受贿赂达到惊人的程度;生活上追求吃喝享乐,由一名党员蜕变为严重的腐败分子。”这段话不仅是王怀忠的自画像,也描绘出其思想变质、意志蜕化、直至背弃共产主义信仰、背离党的宗旨、走上严重违纪违法道路的轨迹。前车之覆,不可不鉴。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坚定信仰,牢记宗旨,不断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总实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监督管理上的失控,滋长了王怀忠的狂妄自大、为所欲为。

反思王怀忠这个重大案件的发生,可以说与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督措施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再一次提醒我们必须解决好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问题。首先,被监督者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是监督的重要前提。王怀忠就是被监督者拒绝监督的极端典型。他的狂妄心态使他忘记了自己作为党组织的一员、人民的公仆身份,把自己看做不可一世的枭雄、千万人之上的封建君主。他曾吹嘘“阜阳是他王家的天下”,按阜阳1300万人口计算,他就是“世界第58位总统”;他把有人为讨好而送他的“颖(阜阳)亳两州一圣王”的对联视为珍品收藏。可以说,他就是从拒绝监督开始,迈出了走向灭亡的不归路!第二,对一个地方党委主要领导行使权力的监督至为关键。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一旦失控,就会营造出一手遮天的“一把手天下”。王怀忠之所以能够颐指气使、作恶多端,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作为一个地方党委主要领导,其行使权力的行为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督。在重要干部的任免、重要建设项目的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等问题上,常常由他个人说了算,把正常的不同意见视为“杂音”,甚至孤立、打击敢于坚持正确意见的同志。他利用阜阳市主要领导的高位重权,耍人弄术,以牺牲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为代价,通过为他人谋利、谋职、谋官等方式,网罗了一批亲信,编织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关系网,这些人成为臭味相投、利益共生的腐败分子,把好端端的阜阳搞得乌烟瘴气,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第三,党组织的监督工作必须有为有威。王怀忠的胡作非为早就引起了阜阳干部群众的强烈不满,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一些干部和群众不断向上级组织反映王怀忠的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王怀忠不仅没有受到惩处,反而被提拔重,用,这在客观上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使他忘乎所以。他曾多次在一些会议上叫嚣“感谢纪委,查我一次,提拔我一次,查我十八次,提拔我十八次”。一个腐败分子敢于如此亵渎党组织的监督工作,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条教训。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前不久,党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严明党的纪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强调制度建设,强调从党的高层领导做起,强调把“一把手”作为监督重点,重视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明确了不同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突出党内、党外监督相结合,意义深远,操作性强。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遵纪守法,切实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做自觉接受监督的表率。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要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健全工作制度,防范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广大党员要行使好监督权利,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做斗争。各级纪检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的职能作用,对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情况进行监督。我们坚信,象王怀忠这种因缺乏监督管理的全方位腐败的典型会越来越少。

(三)干部考察和政绩考核的失真,助长了王怀忠的弄虚作假、虚报浮夸。

搞清王怀忠的底细我们可以回答许多人提出的一个疑问,王怀忠凭什么在仕途上一路青云直上?好大喜功、搞花架子、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欺上瞒下是他惯用的伎俩。他以工作出政绩为招牌,不惜一切捞取个人政治资本。他大肆借债,留下了巨额债务;夸大产值和有关数字,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并提拔重用虚报者。他经常讲“数字报大一点无关紧要,又不交税,数字能鼓舞干劲”。他一方面利用评比手段,以轿车、现金、提高工资、出国考察,甚至提高干部级别等作为奖励条件,重奖那些所谓完成任务好、实为虚报浮夸的人;而对实事求是、无法完成指标的人横加指责,有时居然在会场上责令这样的基层干部站着开会。1995年9月,为迎接在阜阳召开的全国农区发展畜牧业座谈会,“安排好”到蒙城等地的参观,王怀忠指示蒙城县领导干部,在参观者途经的10个村庄路边,要求所有农户都要建造统一样式的牛棚,每个牛棚约花费400元;牛的存栏数不够,就让去附近村借用。有媒体报导,王怀忠在阜阳搞的“几大形象工程”至少透支了阜阳未来10年的财力!王怀忠案件不仅使我们清醒地看到了做表面文章、搞虚假政绩给党和人民的事业以及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严重危

害,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改进和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方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评体系、防止干部考察工作失真失实的重要性。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把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有关部门应研究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标准,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使考核结果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使勤政为民、真抓实干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要建立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止干部“带病上岗”。

(四)对党纪国法的藐视,加速了王怀忠的自弃、自毁、自绝。

剖析王怀忠自弃、自毁、最终自绝的过程我们更加坚信,党纪国法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党组织对严重违犯党纪的党员干部进行立案调查,是运用纪律手段教育党员干部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挽救犯错误党员干部的有力措施。违纪党员干部正确对待并积极配合党组织的调查,是悔过自新的良好开端,只有对党忠诚老实、主动交待问题,以积极行动改正错误、挽回所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才可能在组织的帮助挽救下弃旧从新、再立新功。反之,则法纪无情,无视法纪神圣的恶行必将受到严惩。然而,王怀忠却自作聪明,对其后路作了所谓的三种设想:一是被开除党籍、不被判刑,可以凭借一些社会关系做生意赚钱;二是被判处几年有期徒刑,弄个保外就医也就出来了;三是被判无期徒刑,最坏的结果是被判死缓,将来再减刑。在这种侥幸心理的支配下,他错误估计形势,藐视党纪国法,以为只要自己咬住牙关,法纪就奈何不了;他企图蒙混过关,逃避法律对其应有的制裁;他始终把组织上对他的挽救当作是与他“过招”,横下一条心,使尽全身解数,誓与党纪国法对抗到底,誓与党组织和司法机关较量到底。这种错误的态度和心理、使他一次次地丧失了接受党组织帮助、教育和挽救的机会。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可以说,王怀忠与党纪国法的顽劣对抗,使他滑向了罪恶的深渊。王怀忠的结局告诫那些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一定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党组织,相信和依靠党组织,珍惜党组织对自己帮助、教育和挽救的机会,千万不可心存侥幸,藐视党纪国法的威严。

【防止类似案件发生的对策与建议】

王怀忠现象说明了什么?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的一切,自78年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之下,赫然出现了众多贪得无厌的社会蛀虫,胡长清、成克杰尚未远去,王怀忠就敢顶风作案!实事求是,知易行难!

仔细审视王怀忠,我们不难发现,王怀忠式的干部所崇信的是驭人和观天。所谓驭人者,就是在种种动听的传统和现代词汇掩盖下实质上和内心里把老百姓当驾驭的对象,他们通过能够威慑、压制等手段处理社会矛盾从而实现表面上的平稳安定,通过高压手段和玩能政治手腕管理下属干部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在干部间像拜把子、认干亲成为发展势力的必须手段。所谓观天者,其实观察揣摩上级主要的领导的心理和喜好,敢于主动大胆地在形式迎合一个时期的政策和方针,从而为自己赢得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为自己寻找靠山。

他们彻底的抛弃了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的传统,重拾大跃进浮夸风,将一座座的空中楼阁做为自己的政治资本!将所有的苦果糟粕全部转嫁给人民!

所以,在面对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依然易发多发这一态势,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必须有效预防腐败。要立足教育,使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强纪律观念,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健全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要强化监督,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使党员干部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要坚决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对腐败分子绝不能姑息,绝不能手软;要逐步建立健全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全国还有多少王怀忠!我们无法知道,没有人统计过,也无法统计,近三十年来的落马贪官污吏,给我们敲响了一次有一次的警钟。现象存在既有缘由,我想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过分的悲哀、感慨,我们国家需要有完备的法律制约,脚踏实地的政府机关,人民大众的有效监督。当做到这一切的时候,一定可以将未来的王怀忠扼杀在萌芽状态!还中国政坛一个郎朗乾坤!

第三篇:犯罪学论文

网络犯罪的概念,特征,发展趋势及控制

对策分析

学生姓名 代长江 学

号 6051213310 班

法学17-3 指导教师 赵山星

网络犯罪的概念,特征,发展趋势及控制

对策分析

【摘要】 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在网络空间内,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或者攻击对象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网络犯罪作为与网络的产生和发展相伴而生的一种现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然有新的发展。这主要表现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将更加严重,网络诈骗犯罪会愈演愈烈,网上贩毒将发展迅猛,针对网络银行的犯罪将不断增多。对此,必须站在全球化的视野上,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控。

Snippet :Cyber crime refers to the person in the network space, based on computer network crime tools or serious anti-social behaviour of a target.Network crime, as with the network suffers from the co-existence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 kind of phenomenon, must be the new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The main performance i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rime will be more serious, Internet fraud crime will be intensified, online drug will develop rapidly, the crime of the network bank will rise.To this, must stand on the global perspective,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and prevention.【关键词】 全球化网络犯罪特征态势对策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受各个领域重视的一种社会现象,并成为各国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要命题。可以预料,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全球化将以更为明显的态势,以其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多维表象而为世人所接受。网络是全球化发展的产物,是经济一体化的典型表现手段和形式,全球化的进程将深刻影响互联网业的发展。网络犯罪作为与网络的产生和发展相伴而生的一种现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然有新的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全球网络安全问题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平均20秒钟就会发生一起黑客事件,目前全世界约有80%的网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在全球范围内,除原有的计算机犯罪频频发生外,其他新型的网络犯罪如网络赌博、网络诈骗也在蔓延。网络犯罪与其他犯罪交织在一起,对各国的主权、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对网络犯罪及其控制对策予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网络犯罪的概念

网络犯罪(cybercrime)是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概念。20世纪90年代,网络从狭窄的部门应用扩大到公众领域,成为个人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如此,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还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政府上网、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虚拟社区这些新生事物不断发展,网络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然而,科技总是一个两面性的事物,网络在为人们提供便利、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着控制网络犯罪的新问题。关于网络犯罪的概念,可谓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网络犯罪是对计算机犯罪的另一种称谓。[1]还有学者认为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在网络空间内,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或者攻击对象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2]笔者基本赞同后者的观点,但需要补充的是,网络犯罪不是刑法专业的一个具体罪名,而是一类罪名,属于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类型。

络犯罪与计算机犯罪有相同之处,比如行为人都以计算机为工具。但二者毕竟是不同的事物,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为:首先,网络犯罪是一种犯罪的新形态。一般而言,新经济形态会带来新的经济犯罪。网络犯罪正是经济一体化、网络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的物质形式与其社会形式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历史演进的根本动力。在西方学者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以及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等著作中,人类社会的历史被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农业社会(或称前工业社会),第二阶段是工业社会,而现阶段则处于信息社会(或称后工业社会)。托夫勒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农业社会是在地上挖、种植各种农产品;工业社会是往地下挖,挖出原料,生产出产品;而网络社会是在地表上,用有线或无线的通讯网络,以终端机连接起来,人类的疆界被打破,是“四海为家”。

农业社会展示了农业犯罪的一些特征,主要是以暴力犯罪和偷盗犯罪为主;工业社会犯罪,主要是以工业特征如组织化、集团化犯罪为主;而网络犯罪是由于新的经济成分诞生,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产生的一种犯罪,是在传统犯罪的基础上“孵化”出来的一种新的犯罪类型。说它是一种“孵化”或者叫“衍生”,因为从历史上看,有些犯罪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新经济成分的产生,会出现新的犯罪类型,如“盗窃”,在农业社会里有,工业社会里同样有,网络社会里也会有。但是,有些犯罪却是过去没有的,如证券犯罪在农业社会是没有的,是在证券市场建立之后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还有,从研究犯罪历史思路上看,犯罪动力由体力逐步转化成智力,犯罪原因由单一逐步转化成综合,犯罪的类型由传统暴力犯罪、财产犯罪逐步转向科技犯罪、“知识”型犯罪。

网络犯罪则是在计算机犯罪基础上“孵化”出来的,因为计算机发展迅猛,广泛为经济服务,而经济发展要求建立网络,网络正是由这种需求而构造起来的。它使经济得到更为迅速发展的同时,又给社会带来了负面效应———网络犯罪。其次,网络犯罪必须在特定的空间内实施。网络犯罪常常发生在特定的场所———网络空间内,有人称之为“虚拟空间”、“赛博空间”或“第五空间”。行为人通过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和调制解调器进入网络空间,以特定的程序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或者对他人计算机中的数据进行篡改,或者侵犯他人隐私,或者进行电脑诈欺,或者制作、复制病毒妨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根据美国学者爱德华、A•卡瓦佐和加斐诺•莫林的观点,网络空间,又称赛博空间(cyberspace)是指计算机网络化把全球的人、机器、信息源都连接起来,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和交往空间,它区别于现实的生存生活空间,是一个没有客观实体的世界,是一种数字化的虚拟空间、精神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赛博空间代表的是为数众多的可以被远程访问的计算机网络,而网络犯罪则必然发生在该空间内。

随着社会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犯罪正逐渐从低层次的计算机犯罪转向在网络空间内实施网络犯罪。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网络犯罪进行不同的划分。比如美国学者Thomas J•Smedinghoff将网络犯罪划分为:非法进入或使用电脑;篡改或毁损资料;窃取或滥用资讯服务;电脑诈欺;妨碍他人使用电脑和非法持有密码,等等。[3]根据美国学者劳拉•昆兰蒂罗的观点,赛博犯罪则可以分为四大类:未经许可使用与计算机相关的财产;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欺诈性的记录和数据;修改、毁坏信息或文件;使用电子手段或其他方式偷盗金钱、金融设备、财产、公共设施及数据等。[4]台湾学者则将计算机犯罪分为:资料之不当操作;资料之不当刺探、取得;非法使用电脑;电脑破坏等。[3]为研究的方便,笔者从犯罪学的角度对网络犯罪作了以下划分:一是以网络计算机系统为攻击对象的犯罪。这类行为主要包括以单纯获取信息、数据破坏、干扰或控制网络系统为目的,或者以攻击为手段实现其他犯罪目的等犯罪。二是以网络计算机系统为工具的犯罪。这类行为对网络本身并没有破坏效果,而是利用网络功能,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或物实施的犯罪行为。

二、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犯罪的基本特征

从20世纪60、70年代始,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马克思说,随着生产日益社会化,历史“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5]而把全社会、全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纽带,则是各种各样遍布全社会、遍布全球的各种物质的能量和信息的网络。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已连接了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具有全球性和超地域性的系统。在这种背景下,网络犯罪的特征明显不同于其他犯罪,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犯罪现场和空间的虚拟性。计算机网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空间的虚拟性,所有的交往和行为都是通过一种数字化的形式来完成的,即是通过一条电话线,通过光缆、有线电视网、卫星传送等方式将世界连成一片。

传统犯罪大多有犯罪现场和空间,犯罪现场是指犯罪行为实施的地点和遗留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的一切场所。犯罪现场是客观实在的,犯罪行为是在特定的空间内发生的,有时一个案件一个犯罪现场,或者几个案件几个犯罪现场。网络犯罪由于是发生在网络空间,是使用操作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用数字化的形式来完成的。所以网络犯罪并不像传统犯罪一样有一个实在的犯罪现场和空间,犯罪行为地与犯罪的结果地也不像传统犯罪一样在一个现场里,处于“共生体状态”,而是通过虚拟空间,跨越国界、地域来实现其犯罪目的,它的行为地和结果地往往是分离的。一行为人在美国,但他侵入了中国信息系统,修改、破坏中国信息系统的数据,造成了网络犯罪,可以认为,其行为地在美国,但其犯罪结果地在中国。因此,如何确定网络犯罪的现场和空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网络犯罪现场和空间的确定应基于网络的超时空和超地域特点,将其分为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物理空间是指网络犯罪行为实施的场所,虚拟空间是指网络、服务器、信息系统等。

由于网络犯罪行为是通过虚拟空间来实施和完成的,虚拟空间就产生了犯罪行为带有虚拟的特征。犯罪行为虽带有形式上的虚拟,但它还是客观存在的,其犯罪后果是一种实体行为,因而只要是犯罪,就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其次是犯罪行为的隐蔽性。网络犯罪人往往利用网络技术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有的删除、修改、增加、干扰、制造、传播各种信息数据,使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转,有的借助通讯工具对网络系统传输特殊的信息和指令,破坏信息系统,这些犯罪行为只要点一点鼠标或打几下键盘或借助于手机或电话等就能完成,十分隐蔽,不易被人察觉。从网络犯罪时间来看,它是用分、秒计算的,可在瞬间完成,其作案时间很难判定。此外,网络犯罪人往往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职业特点实施犯罪,有些还是高学历的“智人”。由于他们有体面的身份,较高的文化素质,还有各种掩护方法,所以,在公众眼里不像“犯罪人”,因而更具隐蔽性。现在网络犯罪很少被发现和查证,一方面是由于被害单位涉及名誉和秘密,不愿向司法部门报案;另一方面是由于网络犯罪的证据多存在于电磁介质如程序、数据等无形的信息中,很容易被更改和删除,有的甚至不留痕迹,侦查难度相当大。据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传统犯罪方式每次作案平均渴望获得15000美元,而被抓获的危险是30%;对网络犯罪来说,每次作案被逮的概率仅有3%,而获利高达1500万美元,网络犯罪与抢劫银行一样可以获暴利,但比抢劫银行安全得多。[6]第三是犯罪手段的智能性。同传统犯罪相比,网络犯罪更多是依靠智力,而非体力去实施犯罪。网络犯罪有一种知识化的过程,掌握这种知识,才能实施犯罪,才能达到预期的犯罪目的。美国犯罪学家埃得温•H•萨瑟兰在分析计算机犯罪时提出,才智和现代技术工具的结合产生犯罪的可能性。网络犯罪就是由于掌握网络技术相关知识的才智和网络条件的形态而产生的一种新形态的犯罪。网络犯罪一般主体较年轻,他们知识化程度较高,信息灵通,头脑灵活,有网络技术和技能,犯罪手段往往带有专业性。在美国财政部公布的金融业39起网络犯罪案件中,计算机人员占70•5%;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厅报告统计,在网络犯罪中,计算机专业人员约占55•8%,这些实例和数据说明网络犯罪确实具有“智能性”。

网络犯罪,特别是侵入数据库的犯罪,要求网络、专业水准相当高,因为这些数据库有严密的防范屏障,有很难破解的密码,只有具备扎实的网络知识,精通网络技术的人才能侵入这些地方。第四是犯罪危害的扩散性。由于因特网正以极快的速度把社会的各个部门、各行各业以及各国、各地区联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地球村”或称“网络社会”,因此,网络犯罪的危害极为广泛。网络犯罪的危害领域既可以是政府机关、新闻出版、文化教育、科技行业,也可以是工厂、矿山、粮食、商业、供销、石油、煤炭、运输、银行、证券、外贸和房地产等领域。由于其犯罪动机不同或者其目的不同,产生的危害结果也不同,侵害一个犯罪对象,可能给众多的人带来危害。如黑客侵害一个网站,虽然他本身意图是破坏数据或者修改数据,但由于其侵入,对数据本身造成影响,可能给该网站带来极大的危害,网站被迫停运,从而给众多的人带来不便,使侵害带有一种扩散的意义。从网络上的病毒看,如银行网络染上病毒,所有储户的存款、取款记录将荡然无存,银行金融管理系统将会引起混乱,因为病毒具有“传染性”,这种“传染性”的病毒危害是巨大的,有时会使整个网络都会受到影响。这就是其危害的“扩散性”。由于危害扩散,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

网络犯罪使世界众多国家都遭受到巨大的损失,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年损失额为几十亿美元。根据1997年美国计算机安全研究所(CSI)与FBI国际计算机犯罪中心旧金山分部合作对563家美国公司、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大学所做的“1997年计算机犯罪与安全调查”发现: 1996年计算机犯罪给其中的249个机构造成的经济损失,合计超过1亿美元。在被调查单位中只有59%能够量化其所遭受的经济损失,有75%报告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侵袭。据估计网络犯罪造成损失已连续几年高达5亿美元以上,而实际数字远远高于这一估计数据。

三、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犯罪的发展态势

作为社会发展的伴生现象,犯罪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犯罪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在网络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犯罪都可以在网络空间中完成,并且,网络技术的运用大大方便了这些犯罪的实施。因此,笔者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以下几种犯罪将是今后发展较快且较为突出的:第一,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将更加严重。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是指人类智力劳动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所有权。它是依照各国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利。

在世界贸易组织管辖范围中,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并重的三大支柱之一,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倍受国际社会的关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涉及面广、保护水平高、保护力度大、制约力强的一个国际知识产权公约。其内容涉及知识产权的各个方面:版权及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志、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未经披露的信息等。近年来,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之市场失范和法律的不健全,网上假冒、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屡禁不止,十分猖獗,案件数量持续增长,重、特大案件增多,犯罪后果严重,损失巨大。在众多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尤以侵犯著作权和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最为严重。

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的数字化。信息的数字化为在瞬间内大量复制享有著作权及其他受保护的作品提供了条件,并使这些复制品有可能被同时发送给上百万人。在网络上,只需要在几分钟内将受保护的作品登录到公共网页,顷刻间便可能有成千上万的人将其下载。网络令即使最穷困的人有能力不经授权复制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并使其广泛扩散。据美国学者估测,在国际互联网上实施的侵犯著作权犯罪每年可导致数百亿美元的损失。与商业交往的机密性紧密相连的不正当竞争和侵犯商业秘密或专有技术在网络空间变得更加复杂。例如,在网络上因信息交流和储藏易为人所知,使得商业秘密的所有人比在其他交易中更容易遭受损失;而其竞争者可能非法利用这些信息从事不正当竞争。

此外,在网上传输的商业秘密如专利申请材料有可能被黑客截获从而使尚未获得专利的技术秘密泄露,使研发者的成果被他人非法利用。与网络有关的知识产权中还存在着大量的软件保护问题。软件由于其本身的特性,极易被复制;而网络的快速搜索功能使得软件盗版轻而易举。现在网上还出现了专门下载解密软件的网站,网上黑客免费为欲下载正版软件者提供相应的解密软件,号召信息共享。如美国联邦政府诉LaMacchia一案,被告人LaMacchia是马萨诸塞工学院的学生,他在互联网上就设立了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的公告牌,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计算机软件登录到公告牌上,使其可以被人随意下载, LaMacchia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权利人的利益。

第二,网络诈骗犯罪会愈演愈烈。不断走向全球化的电子商务为商界和消费者都提供了重要的商机,互联网的优势既吸引了众多商家守法经营,也为不法分子行骗提供了沃土。大量的网络诈骗对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很大的威胁。网络诈骗是指行为人利用网络技术及媒介实施诈骗、谋求非法利益的犯罪行为。据美国一咨询机构的统计数字显示, 2000年全球范围内网上被骗金额达到16亿美元,该机构还预测,随着网上支付金额的增加,到2005年网上损失金额将达到57亿美元。美国著名电子商务网站“电子港湾”2001年首季发生诈骗案2000多起。2001年5月23日,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宣布,全国已破获数起网络诈骗案, 62名嫌疑犯被捕,涉案金额高达1•17亿美元,受害者多达57万人。2000年7月21日,中国晋江市刑警局摧毁了一个以安溪籍人员为主的网络诈骗团伙。该团伙从2000年3月份以来,利用国际互联网向全国各地的客户发送虚假的电子邮件,先后5次诈骗上海、吉林、山东等地客户,诈骗金额46万多元。据兰州市公安局计算机安全警察部门的同志介绍,兰州网警自成立以来,仅仅几年时间就破获网上违法案件6起,查处违法违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52家(其中无任何执照的19家)。美国司法部副部长汤普生警告说:“网络诈骗已经成为增长最快、涉及面最广的一种白领犯罪行为。”英国首相布莱尔曾经说:“电子商务是现代知识经济的核心,但其安全问题常令人头痛万分。”一份研究发现,英国约有8%的商品在网上订购后始终没有送到消费者手中。骗子利用人们善良的天性,在电子交易活动中频繁诈骗用户,对此各国法律专家也很头痛。2001年4月1日美国Caylner研究公司发表的一份报告称,未来两年,在网上交易过程中被窃取大量金钱的互联网消费者人数将有增无减。

归纳起来,目前比较普遍的网上商务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类:利用网上购物、网络拍卖、虚假的网络服务等手段欺骗消费者和商家,采用信用卡、国际数据拨号等方式诈骗、窃取消费者巨额款项;谎称提供免费网页取得网友信用卡号,而后陆续索要钱财;抓住消费者和商家致富心切的心理,用诱人动听的说词,在网上刊登虚假广告或利用电子邮件搞非法多层次传销;推销所谓物美价廉的商品,提供虚假商机和搞诈骗性的投资活动。除此之外,他们还用金钱连销函式、高价回收骗局、非法出售电子邮件地址、保健医疗骗局和“折扣卷”支票等卑劣手段在网上行骗。高明的诈骗犯可在网上突然出现,对消费者迅速实行欺诈,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根本无法确认他的身份或地址。

要想制止这种诈骗,执法人员需行动迅猛,并需要前所未有的协同作战。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认为,与其他国家同行协同行动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关键所在。联邦贸易委员会同世界各地执法人员合作了多项具体行动。联邦贸易委员会组织了一个名为国际“浏览日”的活动,让执法人员和消费者团体在一个特定时间在网上搜寻某一特定种类的诈骗活动,瞄准目标,依法惩治。在搜寻之后,联邦贸易委员会向那些违规者发出“警示性电子邮件”,警告他们可能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律,如不改正或停止,将会受到法律制裁。第三,网上贩毒将发展迅猛。全球化和网络通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并给社会的经济、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条件。

然而,这些条件正在受到追求非法收入的个人和犯罪集团的利用。网络技术不仅给公众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同时也给毒品贩运及犯罪等反社会行为提供了很多机会。与合法的商业组织一样,麻醉品贩运组织也在进行重新调整、分散和全球化。比起以往,麻醉品贩运活动更为扩散,跨过了原来某些权限的管辖范围,因此用通常的执法技术手段很难发现这些犯罪活动。就目前来看,毒品犯罪利用新技术进行的活动主要有: 1•在线进行毒品交易;2•利用因特网聊天室相互联系,因受到网络防火墙的保护而无法对他们进行了解;3•通过使用可以匿名预先支付费用的电话卡,用移动电话进行联系。加密技术使得毒品走私者能够进行毒品交易而几年不被发现。

网络新技术使得犯罪活动容易进行,麻管局称有关毒品犯罪呈“业余化”的趋势:将来可能成为麻醉品药剂师的人和毒品贩运者不再需要有特殊的联系和资源,他们可以利用因特网功能检索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因特网也把在世界不同地方的有类似意向或目的的人联系到一起,并且使他们能通过因特网确定供应来源。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利用等级结构图和清晰的地域边界的执法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网络毒品犯罪的发展。这些对国际麻醉品管制公约(1961年)的任务提出了新的挑战,联合国麻醉品管制局作为国际麻醉品管制公约的捍卫者,有责任提醒各国政府和公众警惕全球化和网络通讯技术所引发的对实施麻醉药品法的挑战。对各国政府而言,应当建立专门的机构和高科技麻醉药品管理组织,以专门对付网上毒品犯罪。对国际社会来说,应当尽可能地协调措施以确保对罪名、制裁及证据标准在世界各国大致相同,防止因网络的超地域性从而产生“避风港”问题。第四,针对网络银行的犯罪将不断增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全球首家以网络银行冠名的金融组织———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于1995年10月18日打开了它的“虚拟之门”,从此一种新的银行模式诞生,并对300年来的传统金融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银行又称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7]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Internet上的虚拟银行柜台。银行业务与互联网的连接,使得网络银行容易成为非法入侵和恶意攻击的对象。如英国国家罪案署破获的英国首宗网上银行抢劫案,犯罪分子成功利用伪造的身份掳走了该国最大的网上银行———埃格(EGG)的1万英镑现金。多项调查表明,安全已成为网络银行的最大顾虑。从目前来看,对网络银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其一是电子扒手。一些被称为“电子扒手”的银行偷窃者专门窃取别人的网络地址、银行账号和密码,将资金据为己有,这类窃案近年来呈迅速上升趋势。因为Internet服务在给银行和用户提供共享资源的同时,也为窃取银行业、用户秘密数据的非法“侵入者”敞开了大门。据美国官方统计,银行每年在网络上被偷窃的资金达6000万美元,而每年在网络上企图电子盗窃作案的总数高达5—100亿美元之间,“电子扒手”平均作案值是25万美元,而持枪抢劫银行只有7500美元。“电子扒手”多数为解读密码的高手,作案手段隐蔽,不易被抓获,通常能够查获的约为1/6,而只有2%的网络窃贼被抓获。

其二是电脑黑客。对电脑超级“黑客”来说,破译各家银行的程序、密码并不是一件难事,在国外,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据美国参议院一个小组委员会的估计,全球企业界1995年损失在“黑客”手中的财富达8亿美元,其中,美国企业损失4亿美元。“黑客”对网络银行安全的潜在风险是极大的。其三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对银行电脑系统形成了巨大的威胁。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1996—1997年的18个月中,世界范围新发现的计算机病毒数量几乎翻了一番。平均每个月新发现的计算机病毒数从过去200种上升到500种左右。全世界已知的计算机病毒数已达18000种,尚有上百种待查明的计算机病毒在流传。此外,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普及,银行的电子函件也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渠道。面对这些威胁,网络银行的安全体系不能不令人担忧,而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是决定一切的前提。只有保证了安全,才谈得上盈利。资金安全对银行、顾客和商家永远是至关重要的,如何确保交易安全,就成为网络银行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四、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犯罪的控制对策

正如德国刑事社会学的创始人李斯特所言,“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8]犯罪作为一种反社会现象,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是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水平相关联的。因此,要有效防控与计算机网络同步发展起来的网络犯罪,必须在全球化的视野下采取有力措施。具体来说,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坚持网络犯罪的综合治理之路。对于网络犯罪也必须坚持综合治理的犯罪控制总方略,把道德约束、技术防范和刑事惩治有效地结合起来。一是要注重网络社会的道德建设。高科技的发展使传统伦理受到很大冲击,道德失范成为网络犯罪泛滥的重要动因。构建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型道德,充分发挥社会伦理的调节功能,是控制网络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二是加强网络犯罪司法人员的网络专业技术训练。如前所述,网络犯罪是一种智能化犯罪,科技含量高,所以要在司法领域实现对网络犯罪的“以技制技”的目的,就必须加强司法人员的网络技术培训。否则司法机关在对网络犯罪的刑事侦查、起诉、审理中就会十分被动。另外,针对网络犯罪技术性强这一特征,许多国家设立了专门的网络犯罪的刑侦组织。例如,德国为打击Internet上的犯罪行为, 1995年特设了网络警察工作小组,其任务是在环球计算机网络中巡逻,搜索非法材料,追查互联网络各种形式的犯罪活动。

三是要提高刑事司法的效能,严密刑事法网。网络犯罪黑数高,侦查难,犯罪人侥幸心理强,因此,提高破案率,增大犯罪的风险成本,强化刑罚的必定性和及时性,是惩治犯罪的关键所在。

其次,加强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刑事立法是运用刑法手段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的前提,只有在刑法中对网络犯罪作出相应规定,才能从立法上表明国家对犯罪的严正姿态,也才能在刑事立法中做到有法可依,达到罪刑法定的要求。在对计算机犯罪的刑事立法上,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工业化国家已有了成功的立法例。在美国,绝大多数州都颁布了涉及计算机犯罪的法律,如1978年《佛罗里达州计算机犯罪法》,还有全美国适用的联邦法律,如1984年《伪造进入程序装置和滥用计算机欺诈法》, 1986年《美国计算机欺诈与滥用法》;在英国有1984年《数据保护法》、1990年《计算机滥用法》。有的国家直接在刑法典中对计算机犯罪进行了规定,如瑞士、奥地利等。在这些计算机犯罪的立法中,部分网络犯罪已涵盖在其中。就我国有关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看,我国一系列的行政法,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涉及到了网络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但规定得极为笼统。我国有关网络犯罪的刑事责任主要是在刑法典中作出规定。《刑法》第285、286条分别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第287条规定了利用计算机实施的犯罪,依照刑法典有关规定定罪处罚。应该说,我国刑法规定的计算机犯罪也涵盖了部分网络犯罪,但必须承认,在网络犯罪上,我国刑事立法还刚刚起步,还有部分网络犯罪没有被包括进来。例如:通过网络非法下载其他计算机用户储存的数据、应用程序等行为在刑法上就没有作出规定。另外,《刑法》第287条的规定也不科学,因为利用计算机实施的犯罪以刑法中有关罪名定性,没有体现计算机犯罪或网络犯罪的特征。

再次,确立刑事一体化思路。近年来,我国有学者倡导刑事一体化的思路,这对于推动刑法研究的纵深化、刑事立法的科学化和刑事司法的高效化具有积极影响。在理论上,“刑事一体化”意味着应加强刑法学同其他刑事科学,尤其是犯罪学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把实证分析同规范分析的方法结合起来,共同探讨网络犯罪的规律和对策。在立法上,“刑事一体化”要求加强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之间的互动与协调,在立法过程中通盘考虑,尽力避免二者之间的脱节。在网络环境下,电子证据的地位、收集与提取的途径、审查判断的规则等,都亟待刑事诉讼法来规范,而刑事诉讼法的完善直接制约着刑法作用的发挥。

同时,刑事诉讼法本身具有独立的价值,程序正义同实体正义都是现代刑事法治的应有之意。在网络犯罪的追诉中,是否应赋予受害人举报义务,如何对司法机关的网络监控权合理定位,等等,都是刑事诉讼法面临的新课题。最后,强化国际间的司法合作,严厉打击网络犯罪。互联网本身是一个无国界的空间,网络犯罪也同样不受物理国界的限制。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的重要区别在于其可迅即之间同时发生在多个国家甚至全球。因此有人认为网络犯罪是一种“无国界”的犯罪。由于国家的管辖权是有限的,各国在与网络犯罪这种非传统犯罪作斗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如何规定管辖权以及协调管辖权冲突而引起的难题。单靠一国的努力,或各国各自为政,不可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如何协调各国的刑事法(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并在实时数据收集、通信数据的快速保存和披露、电子证据保全、相关信息的交流等具体侦查措施方面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合作机制,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这就意味着各国应加强刑事司法合作,在打击网络犯罪方面取得共识,进而达成一项国际协议以应付挑战。2001年11月23日,欧洲理事会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的网络犯罪大会上举行了《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Convention on Cybercrime)的开放签署仪式。这个公约是国际社会第一个控制网络犯罪以及其他形式的计算机滥用行为的国际刑法公约,其旨在通过敦促缔约国进行适当的立法和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以达成一种共同刑事政策来加强社会保障。更重要的是,公约创建了一个全天候的“协作网络”,可以在缔约国间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情报交流及相关协助。这对在网络全球化的环境下打击犯罪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守芬,孙晓芳•论网络犯罪[J]•北京大学学报,2001,(3): 115•

[2]冯卫国,张立宇•网络犯罪及其相关问题[J]•科技与法律季刊, 2001,(4): 28• [3] [美] Thomas J•Smedinghoff•网络法律相关论文[M]•[台]张台先,陈月菁译•台北:美商艾迪生维斯理和儒林图书公司合作出版, 1999•24•

[4] [美]劳拉•昆兰蒂罗•赛博犯罪———如何防范计算机罪犯[M]•王勇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51•

[6]文军,艾湘涛•略论信息犯罪及其安全对策[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1998,(1): 35 [7]吕永朝•网络银行: e时代的恐龙或泡沫[J]•重庆商界, 2001,(8)• [8]杨焕宁•犯罪发生机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144•

第四篇:犯罪学参考书目

犯罪学参考书目

1、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史》(第二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

2、严景耀著,《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8月第一版。

3、马克昌、莫洪宪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4、(意)恩里科.菲利著,《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5、(日)大谷实著,《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6、张甘妹著,《犯罪学原论》,台湾汉林出版社,1986年9月第4版。

7、(美)路易斯.谢利著,《犯罪与现代化》,中信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8、(美)乔治.B.沃尔德等著,《理论犯罪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9、(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著,《国际范围里的被害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3月第1版。

10、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11、(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

第五篇:犯罪学论文

女性犯罪浅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不但充当着重要的家庭角色,也开始充当重要的社会角色,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从近年来的女性犯罪的统计可以看出,女性犯罪的比率不断上升,这种趋势向社会敲响了警钟。本文针对当前女性犯罪现状、犯罪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女性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女性犯罪;女性犯罪的现状;女性犯罪的原因;女性犯罪的特点;女性犯罪的对策

一、女性犯罪的现状

女性犯罪自古有之,从总体上看,与过去相比女性犯罪数量是逐年增加的。最近女性犯罪又有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低龄化发展。据最新统计,女性犯罪的年龄段逐渐向低龄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犯罪女性都是青年人。

其次是高知犯罪上升。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犯罪主体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具有较高知识的女性犯罪多是贪污受贿,诈骗等经济犯罪。高知女性在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用法律约束自己,才能远离犯罪。

二、女性犯罪的特点

1.隐蔽性、非暴力性。与女性内在情感体验较强,不轻易表露心声和行为较为谨慎的一般人格特点相适应,女性实施犯罪的手段较为隐蔽、间接。女性由于体力相对较差,往往不具有攻击性。从而很少利用暴力手段犯罪而常常利用自己女性的魅力和不易引起人警觉和怀疑的方式,去实施与此相适应的犯罪。

2.情感性、突发性。女性情感丰富、情绪稳定性差、情绪情感的起伏性大、多种性质的情绪体验交错刺激,陷入情绪之中,被情绪所左右容易引起内心的强烈冲突和矛盾。女性意志力薄弱且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当意志不了情绪的爆发而成为感情的俘虏时,容易在激情状态下实施伤害、杀人等突发性犯罪行为。

3.犯罪类型增多,但相对集中。男性犯罪所涉及的类型非常广泛,而女性犯罪的类型却相对集中。女性犯罪的种类主要集中于与其社会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财产型犯罪和家庭方面的犯罪如盗窃、诈骗、重婚、流氓、卖淫、杀人等

4.文化教育程度低,认知能力差。教育程度低导致女性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逻辑性差,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和盲从。她们不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同时,看待问题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缺乏逻辑和连贯,不能从多角度认识事物,认识问题带有很强的情绪色彩。

三、女性犯罪的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原因是以女性在家庭中传统的作用、社会地位、任务、行动范围的狭隘为背景的。其中最突出的即是“性别歧视”的社会观念。传统思想认为,女性的社会地位是低下的女性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所以几乎不让女性上学接受教育。这导致女性文化水平都普遍较低。这进一步致使女性较无知愚昧,心理上长期受到压抑性格上得不到解放而容易扭曲,当女性因爱人或恋人的行为受到伤害致使一些性格偏激者会将爱化为愤怒和怨恨,从而产生复仇心理,孤注一掷地选择极端的方式。

2、家庭原因。致使女性犯罪的家庭方面原因主要集中在家庭暴力及婚姻和情感方面,以下是对家庭原因的细化:

首先是家庭暴力。我国自建国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虽得到了普遍的大幅度提高,但是持续而严重的家庭暴力依然相对普遍。家庭暴力致使一些受虐妇女在求生不得、欲死不能、走投无路、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往往为避免自己或家人免遭更为持久而惨烈的危害而选择了极端的“自救”方式走上犯罪道路。家庭暴力是当今女性犯罪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家庭暴力一旦发生总有女性无法继续忍受的时候。当受暴女性不再勉强维持婚姻、她们的恐惧、爱情梦幻、依赖感、负面的自我概念等不再存在;丈夫会改好离婚丢人,低自尊的想法不再强化;当激情冲动转为憎恨、仇视、毁灭时;家庭暴力下的女性采取的就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犯罪。

其次是婚姻和情感。婚姻和情感因素也是导致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婚姻的危机很容易使女性产生消极思想,使其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为改变自身处境铤而走险采取极端手段。此外,一些职业女性以贪污、挪用公款来满足家人、恋人甚至情人的物质需要,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公款或私人财物等。

3、自身原因。女性有两个特性生理期,一是青春期,一是更年期,在这两个时期的女性易烦躁、易忧郁、易产生攻击行为。有些女性心理存在障碍自私自利,认识狭隘报复心理极重,因而在遇到冲突时,易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还有一些女性爱慕虚荣、贪图享受、好逸恶劳,为了获取财物,她们常常利用工作,职务之便进行贪污、受贿、走私等犯罪或直接进行诈骗、盗窃等犯罪。此外,还有一些女性文化层次低、愚昧、无知迷信,缺少法律知识,进而走向了犯罪的歧途。例如女性相信法轮功能治病解难。

四、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

1、要加强法制教育。通过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来强化女性的法律意识,增强女性自我约束、依法办事的能力,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要大力宣传和认真贯彻《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社会各方面要认真全面履行。在针对家庭暴力方面我国到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来制止、规范家庭暴力,我国应当尽快制定有关方面的法律。加强法制教育,对于预防女性犯罪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法制教育,可以使她们分清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什么行为是受法律保护的,什么是法律禁止的,分清罪与非罪的界限,逐步养成守法意识,并懂得依靠法律来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律己,不行违法之事。

2、相互配合综合治理。各部门要统筹安排,相互配合,建立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和措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城市,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性,而犹以年轻女性为主。所涉及的相关部门很多,其中主要有公安、工商、税务、城建、计生、劳动、妇联、教育、社区、居委会等。政府应加大管理力度,协调好各部门的配合支持。对外来务工女性居住相对集中的地区,社区居委会应同妇联、司法行政机关、派出所一同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多种形势的宣传教育活动。工商、劳动、税务部门在保障她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的情况下提供帮助,使她们能尽早地解决就业、生活问题。农村乡镇、村委会、妇联也要及时掌握外出打工人员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女性外出暂住人员的暂住地、务工情况、生活状况、经济收入、婚育状况等,加强城乡沟通。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在保护女性权益方面的独特作用,指导解决她们遇到的各种问题,排解她们的心理压力,减轻她们的精神负担,真正成为她们的呵护神和贴心人。

3、加强管理,维护权益。公安机关是暂住人口的管理机关,既是社会管理的职能部门,同时又担负着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的功能。在预防女性犯罪中更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特别是应当从源头上控制女性犯罪的增长,以及防止卖淫、吸毒和艾滋病等性病的传播和漫延。对涉嫌强迫、容留妇女卖淫的违法犯罪要坚决打击,决不姑息。从根本上铲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在保护合法权益上多做工作,真正履行职责,及时化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受害者通过法律途径和司法协助解决矛盾,防止因矛盾的升级和激化而导致悲剧和犯罪活动的发生。

五、小结

总而言之,妇女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女性犯罪的上升趋势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女性犯罪在当今社会中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从某中意义上讲,女性犯罪率是衡量社会道德水平的标志之一。因此,研究女性犯罪的原因、特点、以及防治对策,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多管齐下,形成有效的措施,以期望对抑制女性犯罪产生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 考 资 料】

1、谢岳、程竹汝著《法治与德治:现代国家的治理逻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梅传强著《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中国检查出版社2004年

3、金鑫:《家庭暴力下的女性犯罪研究》,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六期。

4、高华:《浙江省女子监狱女犯调查报告》,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第五期。

5、李傲:《性别歧视的界定》,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一期

6、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今日说法》相关报道

下载犯罪学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犯罪学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犯罪学教案》

    2013/1/31 第 1 页 共 49 页 本章引例 2003年3月,浙江大学应届毕业生周一超参加嘉兴市秀洲区政府招收9名乡镇公务员的考试。经笔试、面试,周排名第八。4月1日体检,周被检查出......

    犯罪学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 本调查问卷一共设计了十一道题目,包括单选和多选题,总共有二十五份有效答卷,以下是对答卷所做的简要分析。 一本次调查男13人,占全部比例的52%,女12人所占比例为48% 二......

    犯罪学课程设计介绍

    犯罪学课程设计介绍一、课程定位 犯罪学既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法学、社会......

    犯罪学作业 2

    犯罪学作业 一.请结合社会失范理论论述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答:社会失范字面意义为没有或失去社会规范。在社会学中,主要指人们对什么是适当的社会规范的理解存在......

    犯罪学学期论文

    学 期 论 文 浅谈邪教组织犯罪的预防措施 Introduction to cult crime prevention measures 摘 要 当今,邪教组织仍分布在我国各个地区,邪教组织以迷信、反对科学为主,危害......

    犯罪学作业1

    犯罪学视角下的中国维稳 所谓“维稳”主要是指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 一是打击和控制犯罪,二是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 一、中国维稳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

    犯罪学读书心得

    《论犯罪与刑罚》书评 摘 要:贝卡里亚是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论犯罪与刑罚》对后世刑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在对贝卡里亚及《论犯罪与刑罚》认......

    犯罪学课程论文

    上海政法学院 2011-2012年度春季学期 《犯罪学》课程论文 浅析非法传销犯罪现象的原因 内容摘要:非法传销发展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社会危害性,不仅给社会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