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春季《犯罪学》期末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犯罪学》答案
一、判断题
(错)1.“万恶淫为首”,此为我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孔孟儒学所奉行的性道德信条。
(对)2.人类性行为不仅是性生理本能的反映,而且是包括、情感、道德形态影响在内的社会心理因素与生物学因素的相互作用。
(错)3.我国现今性犯罪的增长同淫秽色情信息的恶性传播之间,存在着间接的因果关系。
(错)4.我国《宪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虽有“青少年”这一称谓,但对“青少年”的概念作出明确的表述和界定。
(错)5.从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年龄结构来分析,我国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比“文革”前提前了1到2岁
(错)6.犯罪行为性质类型分类,可将犯罪分为暴力犯罪,财产经济犯罪,性犯罪,激情犯罪,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街头犯罪,流动人口犯罪。
(对)7.犯罪概念回答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犯罪的形式标准、犯罪的本质意义以及犯罪的应然期待。(对)8.犯罪的形式标准,严格地说,就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具体犯罪。
(对)9.总体犯罪现象由个体犯罪现象构成,个体犯罪现象包含在总体犯罪现象之中,它们是整体与部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错)10.某个个体犯罪现象的变化对于总体犯罪现象的波动,有直接而根本的影响。
二、简答题
1、简述犯罪学犯罪分类结构。
(1)犯罪主体性质类型,基于主体性质的特殊特征,展开犯罪分类。(2)犯罪行为性质类型,基于行为性质的特殊特征,包括行为方式、行为对象、行为附随情况等的特殊 表现。
(3)犯罪特殊类型。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有哪些?
(1)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2)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重点,着力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
(3)完善和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在预防和化解上狠下功夫(4)加强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制化建设
3、财产犯罪的社会原因有哪些?
(1)贫富差距,贫富差距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经济根源,是财产犯罪滋生的重要原因。(2)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从社会问题的角度看,失业是犯罪滋长的重要诱因。
(3)文化冲突,现代文化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世界范围内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和,以及在交流融和过程中 发生的文化冲突。
4、暴力犯罪的对策有哪些?
(1)加强法制教育宣传,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2)加强社会管理,根除犯罪隐患
(3)加大打击力度,遏制暴力犯罪的发展势头(4)深入细化改革,消除市场经济的各种弊端(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整体水准
(6)重视心理卫生健康,强化特殊人群的心理疏导与治疗。
三、案例分析
一、小东是一名外地来京打工的未成年人,初中没有毕业就步入社会,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在北京找不到他希望的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后来,一位副食品商店的老板同情他的遭遇,让他在自己开的副食商店卖肉。卖肉也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小东不是弄错斤两就是搞错肉的品种,给顾客造成了许多不便,影响了商店的生意,于是老板扣了他三个月的工资。小东心里很不服气,一心想报复商店,拿回自己应得的工资。一天深夜,在商店其他人都下班后,小东从商店后窗爬进来,凭着自己对商店的熟悉,迅速找到钱箱,偷走了里面积累的钱财,又顺手拿走了一些食品。在骑车回去的路上被巡逻民警发现带到派出所,经教育主动交待了盗窃的事实经过。
1、请分析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1)文化程度低、素质较差、法律意识淡薄;(2)贫富差距悬殊;(3)价值和文化冲突;(4)经济利益驱使;(5)管理不善,法律体制落后;(6)社会安全防范机制薄弱;(7)打击不力。
2、请分析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
(1)构成流动人口犯罪主体的身份复杂.一是刑满和 劳改劳教释放人员;二是劳改劳教外逃、以及负案在逃人员;三是被单位除名或停薪留职的人员;四是社会闲散无业人员,其中有些曾多次被公安机关处理过;五是农村外出务工农民。并且从单人作案向团伙作案转化,往往以地缘或亲缘为纽带结成团伙实施犯罪是流动人口犯罪的发展趋势,其成员结构有二种:一是全部由流动人口组合而成;二是由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中的一些不法分子混合而成;
(2)犯罪地点的独特性。流动人口犯罪地点具有相对的独特性,多以旅社、出租民房作为其实施犯罪的藏身地、落脚点,而且在作案后利用发达的交通条件逃窜并同时又实施犯罪的趋势明显;
(3)作案手段单一。尽管流动人口犯罪多以钱、财、物为主,但由于其自身素质的限制,流动人口犯罪的作案手段相对直接、单一,盗窃、抢劫、诈骗这三类案件比重较大,而且大案发生率呈上升趋势;(4)作案手段的隐蔽性和多样性。在流动人口犯罪案件中,犯罪人的作案手段具有隐蔽性、多样性的特征,一是流动人口犯罪分子善于伪装和“包装”自己,力图谋求各种形式的自我掩护,如披着“个体户”、“推销员”的外衣,进行各种犯罪。二是找到“目标”后,先盯住或者想方设法接近,一旦时机成熟立即下手。三是利用公共场所秩序混乱之机,进行犯罪活动。四是进行“火力侦察,试探虚实”;
(5)犯罪动机的随机性和盲目性。流动人口犯罪具有相当的随机性和盲目性,带有实施多种犯罪行为的突发性,大多时候,其犯罪动机低级、十分贪婪,为达目的,凶狠残忍,不计后果;
(6)侵害客体明确。虽然流动人口犯罪的动机多种多样,但总的来看,钱、财、物是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袭击目标,据统计,在流动人口犯罪案件当中,侵财、物案件占多数。因对社会有不满情绪产生的报复性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3、请分析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有哪些?
(1)提高素质教育,加强法制宣传工作;(2)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3)提高社会防范意识;(4)强化公安机关职能,加大打击力度;(5)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创造就业机会;(6)溯本清源,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第二篇: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春季《房地产法》期末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房地产法》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地使用权确认
土地使用权确认是指在土地使用权的归属不明或发生争议时,利害关系人请求有关权利机关确认土地使用权归属,从而解决土地使用权争议的行为。
2、兼营房地产开发企业
兼营房地产开发企业,是指在经营其他种类营业范围的同时,兼做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3、城镇廉租住房
城镇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城镇常住居民户口的最低收人家庭提供的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房。廉租住房的租赁是政府为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解决城镇最低收人家庭的住房问题而采取的一种社会保障性质的房屋租赁方式。
4、房地产纠纷
房地产纠纷是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相互之间以及他(它)们与房地产管理机关之间有关土地和房屋权利义务的争议。这里的公民和法人包括涉外房地产关系中的外国公民、外国法人和港澳台当事人。这种纠纷主要涉及到房地产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管理权,以及由于买卖、租赁等引起的经济权益争议。
5、房地产抵押
房地产抵押,是指抵押人以其合法的房地产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向抵押权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的行为。基于该行为而形成的房地产抵押法律关系,是抵押人和抵押权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简答题
1、商品房预售作为商品房买卖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商品房预售作为商品房买卖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①、房屋预售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是特定的。②、房屋预售合同的标的是尚在建设中的房屋。
③、房地产预售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均要受到国家法律较严格的限制。
2、处理房地产纠纷的原则有哪些?
答:一方面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处理民事、行政和经济纠纷案件所必须遵守的各项法律原则,主要是诉讼法的各项原则,这方面的法律原则主要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调解与审判相结合的原则,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等;另一方面是与房地产法相关的原则,也就是基于我国房地产法的本质要求,在处理房地产纠纷时所必须遵循的特殊的原则,这方面的法律原则主要有: ①、公民住宅利益优先原则
②、消费者保护原则
③、利益协调和兼顾原则
3、根据《房产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房产税的免税范围有哪些? 答:根据《房产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房产税的免税范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l)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房产;(2)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房产;(3)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房产;(4)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5)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房产,包括危险房屋、大修停用期间的房屋、微利企业和亏损企业的房屋等。
除此以外,纳税人缴纳房产税确实有困难的,还可以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给予定期减征或免征。
4、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设立条件。
答: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有自己的名称和组织机构。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③.有符合国务院规定的注册资本。④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论述题
1、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
答: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表现为,1.占有和使用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就是为保存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土地的权利,因此使用土地是土地使用权人的最主要权利。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对土地的使用权,应当在设定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为所限定的范围内进行。2.权利处分。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可以处分其权利。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有权将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既然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以保存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为目的,则其必须与建筑物共命运,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附着于该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一并处分。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但是,在设定建设用地使用权时如果当事人对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转让做了限制,则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不得转让其建设用地使用权。(2)抵押。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为抵押权的标的物,此时,其地上的建筑或其他工作物也随之抵押。另外,当地上的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抵押时,其使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也随之抵押。(3)出租。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可以作为出租人将建设用地使用权连同地上的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租赁给他人使用并收取租金。在建设用地使用权出租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出租人)仍须向土地所有人履行义务。3.附属行为。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可以在其地基范围内进行非保存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的附属行为,如修筑围墙、种植花木、养殖等。4.取得地上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的补偿。我国物权法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前,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该土地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对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给予补偿,并退还相应的土地出让金。
2、房地产开发的原则。
答:房地产开发基本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范围内从事房地产开发并实施房地产开发管理中应依法遵守的基本原则。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我国房地产开发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第一、依法在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范围内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原则。在我国,通过出让或划拨方式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房地产开发的前提条件,房地产开发必须是国有土地。我国另一类型的土地即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不能直接用于房地产开发,集体土地必须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才能成为房地产开发用地。
第二、房地产开发必须严格执行城市规划的原则。城市规划是城市人民政府对建设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重要措施,是城市发展的纲领,也是对城市房地产开发进行合理控制,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科学制定和执行城市规划,是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合理安排各项建设,指导城市有序、协调发展的保证。
第三、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经济效益是房地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大小,是开发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效益指房地产开发给社会带来的效果和利益。环境效益是指房地产开发对城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以上三方面是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还会产生冲突。这就需要政府站在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的高度上,进行综合整合和管理。
第四、应当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即综合开发原则。综合开发较之以前的分散建设,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综合开发有利于实现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改变城市的面貌;有利于城市各项建设的协调发展,促进生产,方便生活,有利于缩短建设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原则。国家产业政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是指导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总的战略方针,房地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应受国家产业政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制约。
第三篇: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作业教育学答案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学》
满分100分姓名:高洁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8分,共40分)
1、教育决定社会发展。
答:错误。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二者的关系上,是社会决定教育,而不是相反。
2、只有不好的教育,绝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答:错误。教育固然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对人的发展决不是无能的。但人的发展受自约于诸多因素,教育不是万能的。
3、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人。
答:错误。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是对的。但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是不对的。教育应该从社会和个人的培养是最根本的。
4、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
答:正确。教师的素质对于教育质量提高是根本与关键。教师是受过专门培养的教育专职人员,他受社会的委托来培养人,懂得教育教学规律。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对于人的培养是最根本的。
5、“减负”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减少课程门类,少留或不留作业;少考或不考试。
答:错误。德育不仅仅是道德教育,它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道德教育只是其中之一。
二、论述(每题20分,共60分)
1、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答: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一般说来,从教育同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来看,教育就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广义的教育也包括人们在社会上、家庭里、学校中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就是说,广义的教育既包括制度化的教育,也包括非制度化的教育,它是一切教育的总称。同广义的教育相对应的狭义教育则主要指制度化的教育,即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在今天,学校教育的概念也已不再是过去所理解的仅仅是中小学教育、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今天的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各种职业教育和多媒体远程教学等,也都具有学校教育的性质,都是制度化的教育。
2、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和理解。答:通过学习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的理解和认识,我认为教师专业素养结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专业知识。包括有:学科知识、将学科知识转化为适当的教学活动所需的学科教学法知识、课堂管理与组织的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习者的知识、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
⑵专业技能。包括有: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课堂管理、与学生交流并对学生提出建议、评价学生的学习与行为、接受外来的建议并发展专业技能。
⑶专业道德。包括有:对职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信奉教师的道德准则、追求自我价值体现、深刻理解学生的发展和具有对学生的爱、致力与学生道德养成的示范与引导、对所有学生负责。⑷自我反思与改进。包括有:关注自身的实践、设计与解决问题、寻求自我改进之道。
这四个方面,我认为“自我反思与改进”最为重要,因为他是教师能不能自我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速度快慢与专业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变量。有不足之处还望老师批评指正。
3、结合工作谈谈你学习教育理论的体会与收获。
答: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感到了压力,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教师确实应该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及发展动向,同时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否则就很难适应新世纪的教学需求。教师、教书育人,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创造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与心理素质等。诸项素质缺一不可,实际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道德素质的力量,这一力量常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我体会到你对学生付出真诚、付出了爱,学生总有被感动的时候,一旦他们从心底里产生震撼、自发的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时再加以引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在读〈新时代教师的法制观念与师德修养〉这篇文章时,有很多感触,更有很多收获。“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师德的高度概括。“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德”,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的培养学生,只有情谊厚,才能认真耐心、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热爱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所以在爱的教育中要注重艺术,掌握方法,把握时机。作为班主任我经常讲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集体的形成。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我深深的懂得了“师爱为魂”这四个字的涵义。
2.学习教育理论的一点体会 黄景高目前,公民教育存在着两种社会现象,一是我们始终有个口号:一切为了孩子!二是又有一个社会的呼吁:救救孩子!这是两个不相容的状况:一方面,我们对受教育者关怀备至,以至于我们自己的生活都不重要,孩子的生活才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可能我们对受教育者
关怀过度,以至于受教育者不堪负担这样的过度,需要从中解救,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实质在于:我们对于受教育者的期望过高,一要成才,二要成圣。对每个家庭来说是如此,我们的教育体制更是如此,整个社会也是这种倾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都有违教育本身的规律。对于个别的教育者或受教育者来说,愿意教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那不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是我们实行的国民教育,国民教育应当有什么样的培养目的。
每个出生在这个国度里的人都有权接受的教育,如在未成年前须接受的义务教育,以及此后的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门的教育有着专门的要求,而国民教育则只有一个全面而又一般性的要求。它有两个方面:它是全民的教育;它是最普遍要求的教育。简单地说,国民教育是以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基本目标。那么,什么是合格的公民?根据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公民有人身自由的权利、人格尊严的权利、政治自由的权利、选举权利与被选举权利、婚姻自主的权利、受教育权利、财产所有与继承权利等等,也同样具有与此相关的公民义务。充分地了解,并能正确地履行这些权利和义务,就是合格的公民。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接受了很多年的国民教育,甚至已经取得了博士学位,满腹经纶,却缺乏基本的公民教养,如不知道尊重人,不知道礼貌与礼让,脑子里没有法律这个弦,不知道公共场合应遵守规则,不会穿衣服,甚至不知道冲厕所等等,遑论懂得艺术欣赏。或许这个人具有崇高的理想、有爱国热情、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专业理论,在家里知道孝敬父母,在工作中会顺从领导,但是,他不懂得做人的基本的道理,没有人格,行为不中规则。相反,在西方国家里,尽管许多人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在公共生活中不仅有教养,遵守公共道德,行事有风度,相互尊重,而且许多人还具有艺术方面的素养。
所以,出国的中国留学生,在外学习的第一课便是如何懂得基本的公共准则,学会做一个文明人,学做一个公民。有人问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先生在美国学习、工作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他回答说:我在美国三十年,收获很多,但最大收获是学会了尊重人。他的回答令人深思。在我们这个号称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没有教会人懂得尊重人,这是一个历史的玩笑。在我们处处讲究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却要在异国他乡学习做公民。可是,我们又不能不承认这个事实。撇开落后和农村地区不说,在国内的许多大都市里,年青人受教育的程度已经不算低,可是我们文明程度却不那么高,这不能不反省我们的国民教育是否成功。
第四篇: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作业青少年心理学答案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青少年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改错(每题6分,共30分)
1.米德认为青春期的困难和危机乃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答:正确
2.有意注意是指有一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答:错误,改为;有意注意是指有一定的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在青少年的个性倾向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兴趣,青少年的一切行动都是由兴趣所驱动的。答:错误。改为:青少年的一切行动都是由需要所驱动的4.性情感指和性生活有关的爱、憎、兴趣、恐惧等感情变化的活动。
答:正确
5.让儿童听完一个包含着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讨论,这种做法是对偶故事法。
答:错误,对偶改为两难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访谈区别于日常谈话的性质有哪些?
答:(1)单项的互动性(2)艺术性(3)科学的目的性
2.简述记忆的分类。
答: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记忆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按照有无目的和动机,可以把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3)按照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4)按照记忆的不同方式可以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3.青少年情绪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1)青少年情绪活动的矛盾性
1.暴怒性与温和性 2.可变性与固执性 3.丰富性与孤独性
(2)青少年情绪活动的迅速性
4.简答青少年自我中心的表现形式。
答:自我中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皮亚杰提出的。所谓自我中心是指个体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现象上。自我中心化是发展变化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我中心实际上是指青少年高度的自我意识,这种高度的自我意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青少年认为别人也像他们自己一样关注他们;另一方面,这种自我意识还表现在他们的个体独特感上。
5.简述个体遭受到压力时行为表现呈现的负面类型。
答:(1)暴力攻击类型(2)自我中心类型(3)寻求生理满足类型(4)逃避退缩类型(5)潜在发泄类型(6)负向转移类型(7)寻求刺激类型(8)寻求自杀类型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根据青少年社会交往的新特点,论述如何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社会交往进行指导。
答:(1)青少年社会交往的新特点表现在从交往对象的转变、交往意识的转变、交往方式的转变三个方面。
(2)对教育的启示:围绕教师应该理解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倾述的对象,帮助 青少年摆脱烦恼,并有针对性的对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进行指导等方面进行回答。
2.试述如何根据青少年思维的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答:在青少年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思维特点。
青年初期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在个体的认知发展中开始占优势,但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经验的支持,属于经验性。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他们能在头脑中进行完全属于抽象符号的推导,并能以理论作指导去分析、解决各种问题。青少年期思维发展的总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青年初期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
(2)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思维能力是智慧的集中体现,英国心理学家波诺的“学思维”教学证明了思维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提高的。所以,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知识
②适当运用变式
③要适时做出语言概括
④让学生自觉应用概念和原理
第五篇: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春季《政治学概论》离线作业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政治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政治决策
一般指国家、政党、政治团体及其领导选择、确定政治活动的方向、目标、原则、方法和 步骤的过程。2.民族区域自治
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3.资产阶级国家。
是资本家在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剥削雇佣工人的劳动,并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专政的国家形态。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
答: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部分: 对内
1)、政治职能,即维护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的职能,包括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犯罪活动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两个方面。
2)、经济职能,即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我国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的经济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3)、文化职能,即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建设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一方面加强对全体人民的思想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组织发展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4)、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包括搞好社会治安,保护公共财物,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兴办公共工程,保护环境等。
5、使人人得到自由,平等职能(即政府的职能)对外
1)、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2.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表现在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威性上.政治权力主体指的是行使政治权力的个人和机构,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各种社会阶级集团、群众团体的组织和机构,以及承担公共职务的个体.他们代表部分或全体公民行使公共权力,体现团体利益或公共利益.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还表现在行使政治权力的行为的权威性上.由于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反映的是公共意志,受到民意、法律、组织、暴力等支持,所以,其权力行为具有权威性.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正由于此,无政府主义者反对政治权力的存在,因为它驾驭和限制了个人行动;自由主义讨厌政治权力,因为它可能威胁个人自由.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正由于此,限制和约束权力才成为政治学的一个普遍议题.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政治合作和妥协往往是在权力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掌握权力的人,一般也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所以,专权既是某些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正由于此,合理的制度设计才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而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才成为防止专权最有效的手段.3.资产阶级国家议会监督政府的主要形式。答:资产阶级国家议会监督政府的主要表现有:
1)、决定和监督政府的组织,在总统制国家,总统提名的政府高级官员必须经参议院同意后才能任命,在议会制国家,由议会选举产生政府首脑,再由政府首脑组织政府; 2)、在议会制国家,议会拥有倒阁权,即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使政府集体辞职;
3)、行使弹劾权,即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个人的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控告和制裁,追究法律责任,罢免其职务或判罪;
4)、行使质询权,即议员对政府的政策和政府成员所管理的事务提出口头或书面询问,要求有关者做出解释和答复。
4.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答: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如下:
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神学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3)、权力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 4)、管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论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答: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1)、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2)、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制度中居于领导地位;
3)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有机联结起来。
4)、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起来; 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
2.论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与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不同本质和体现。
答:
1、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制衡原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由三个不同的机关分别执掌和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每个机关都是相对独立的,在行使各自的权力时,不能离开其他机关的协助;每个机关都拥有防止、抵御其他机关侵犯其权力的法律手段。实质:对被统治阶级来说,它是以民主的假象来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对统治阶级来说,它可以调节内部关系保持权力平衡。
2、民主集中制在社会主义国家(或中国)国家机构中的体现
民主集中制是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统一;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构基本也以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的配置为结构,以人民主权为基础为归依;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构的设置和组织、权力的运作上体现在四方面:
a、从权力顶点角度看,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 b、从议行关系角度看,保证立法和决策民主化和执行的集中化与分工责任制 ; c、从横向结构角度看,保证国家机关之间合理分工、协调运作,依法进行权力制约 ; d、从纵向结构角度看,保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和管理权限,充分发挥两者的积极性。
3.结合实际,说明如何理解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力的扩大和集中?
答:背景
1).资本 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全面的社会危机,要求政 府解决。
2).社会管理事务日益增多,要求扩大政府权利。
3).资本主义从自由主 义走向垄断,政府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少数利益,必须加强干预。
内容
1).政府行政权不断扩大,削弱了议会的权力。
2).暴力手段取代自由手段,成为 主要的组织手段。3).从消极国家变为积极国家。评价
1).它是自由资本主 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产物。2).它是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外矛盾。
3).它 是促进资本主义走向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