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春季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离线作业(模版)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满分100分学生姓名:夏旻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差别预限
答: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2、语言生成答: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或写出来.3、自我效能感
答: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推测与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4、错觉
答: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经验主义的观点。
答:由洛克提出,认为婴儿生来并无知识和机能,经验(或人类的学习)在婴儿洁白无瑕的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
2、简述视觉刺激中最常用的深度线索。
答:相对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
3、简述线索提取依赖的条件。
答: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情绪的作用。
4、简述语言理解的三个水平。
答: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句子的理解,课文或话语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阐述对于问题解决的主要观点。
答: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其中主要观点就是克服生活、学习、实践中新的矛盾时的复杂心理活动,其中主要是思维活动。
2、阐述任一种智力测验量表。
答: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美国心理学家D.韦克斯勒1955年修订而成的智力测验工具。简称WAIS。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人。中国的修订本名为WAIS-RC。量表包括11个分测验,它们分别评估一种智力要素或能力。分为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两类。言语测验的项目有:①常识测验。②理解测验。③算术测验。④类同测验。⑤数字广度测验。⑥词汇测验。操作测验的项目包括:①译码测验。②
图画补缺测验。③积木图案测验。④图片排列测验。⑤拼图测验。被试要接受每一分测验。他所得到的每一分测验的分数需换成量表分、并进而计算出言语量表分,操作量表分和全量表分。再将这些分数转换为智商。韦氏量表所得智商叫离差智商。
第二篇: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离线作业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差别预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2、语言生成: 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或写出来.3、自我效能感: 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4、错觉: 多人共有的知觉歪曲的现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经验主义的观点。
答:由洛克提出,认为婴儿生来并无知识和机能,经验(或人类的学习)在婴儿洁白无瑕的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2、简述视觉刺激中最常用的深度线索。
答:相对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
3、简述线索提取依赖的条件。
答: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情绪的作用。
4、简述语言理解的三个水平。
答: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句子的理解,课文或话语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阐述对于问题解决的主要观点。
答:联想主义:联想,尝试---错误是思维的机制.格式塔:情境整体被动物知觉产生顿误问题解决.认知学:派:用计算机模拟人的问题解决过程以验证各理论.2、阐述任一种智力测验量表。
答:个体智力测验:1.比内量表:(1)斯坦福-比内量表.(2)中国比内测验.(3),比内-西蒙量表.。1924 年陆志韦在斯坦福-比内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1936 年发表2次修订本.1978年,吴天敏主持第三次修订,1982年完成.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1)韦氏成人量表(2)儿童量表(3)幼儿量表.
第三篇:东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评价(离线作业)范文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教育评价》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形成性评价
答: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又称为“过程中的评价”。
2.CIPP模式
答:是指为判定决策所做出的描述、获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又称决策类型评价模式。
3.专家会议法
答:对已拟出的指标体系征询专家意见,结合权集,经统计后取平均值,以确定权重的方法。
4.强度
答:指达到指标体系项目要求的程度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优劣程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评价中评价者容易产生哪些心理现象?
答:(1)准备过程的心理现象:角色心理、心理定势、新奇感、时尚效应;(2)施评过程的心理现象: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参照效应、理想效应、先后效应、“趋中”趋势、成见效应;(3)结果处理过程的心理现象:类群效应、遵从心理、逆反心理、本位心理、模式效应。
2.指标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答:(1)在某一方面反映目标的本质属性;(2)是行为化了的目标;(3)通过实际观察和测定,可得出明确的结论。
3.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答: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交流功能。4.教育评价信息汇总的条件是什么?
答:教育评价信息的汇总是把按指标体系末级指标逐项赋值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
5.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是什么? 答:(1)直接可测性原则;(2)体系内指标的相互独立性原则;(3)指标体系的整体完备性原则;(4)指标的可比性原则;(5)简易性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
1.试分析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的特点及局限性。
答:1.相对评价是指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或以评价对象一般水平为标准的评价。2.绝对评价 是指依据某种需要或要求设定客观标准的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 是指以评价对象以往发展水平或某一状况为标准的评价。
局限性:(1)评价人员不能预先了解学前教育方案的预期目标,只对实际的学前教育方案的结果进行评价。(2)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2.试举例描述对一个幼儿园教学情况进行评价的一般程序。
答:1.教学目标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幼儿感知、体验情景中的思想、情感,获得直接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帮助幼儿 将获得的情感体验加以内化,引导他们自觉地将其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以达到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发 展的目的。2.教学程序(1)情景感知幼儿的情感是随着情景的产生而产生的,只有让孩子置身于浓浓的富有情感的情景中,才能使孩子的情 感掀起波动。这一环节旨在向幼儿呈现具体事件,提供富有情感色彩的感知信息,或夸张表现,或浓缩 再现,使幼儿的感官兴奋,情感迅速聚集、定向,投向特定的情景之中,充分感知“物化”了的人或事 件,从而自发地、直接地、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幼儿虽然在早期的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生活体验,但对日常生活中经常可遇可见的环境信息及人们的行 为方式往往熟视无睹,通过有意识地向幼儿呈现有关 情景,可以使幼儿熟视无睹的事件成为 “有关刺激”,进入幼儿感知、关注的 范围之中,以达到加深体验理解,不断内化、迁移的目的。(2)体验理解 在 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幼儿主动体验、用心灵体验的方式达到理 解。这里的理解有着与 认知理解不同的含义,主要是达到在情感层面上的沟通、认同、共鸣式的理解,理解也是一种再体验。在此环节中,教师应适时地提出 一些能引起幼儿思考或幼儿在看法上不致的问题,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引导幼 儿积极思维,相互交流,使之产生共鸣。例如,假设性问题“假如你是大班的哥 哥姐姐”,描述 性问题“小猫、小狗是怎样玩玩具的”,说明性问题“为什么‘要样 样东西都爱吃’”等等。(3)内化迁移(强化巩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 要任务是通过再创设各种情景及条件,使幼儿把获得的情感体验在不同的情境 范围、不同的对象中不断地扩散、泛化、内化、迁移。内化迁移并非一两次就 能实现,它需要反复多次 地进行。为了使幼儿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有效地得到迁 移,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所提供的情景应更接近日 常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或者就 是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而非假想或模拟情境,让幼儿在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 的 情况下,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判断或行为,通过实际训练,强化巩固良好的行 为规范,使之更有效地 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3.教学策略(1)提 供多种类型的情景感知形式 A.现实性情景感知 在幼儿周围的环境中,有许多 与教育密切相关的信息,都可作为幼儿感知的对象与内容。教师应该根据 教育 的目标、教材的主题,充分利用自然的环境,引导幼儿对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以及人物的行为态度 进行实景观察、实物观察和实情观察:可带领幼儿观看周 围的环境中哪些地方不安全,市场上哪些食品 不能吃; 也可引导幼儿观察父母、教师或伙伴履行生活卫生行为的方法、过程及结果。例如:在讲保护 牙齿知识,可以在吃完午饭后,建议幼儿张嘴照镜子,或相互观看,使他们看到口 腔里牙缝中留着 不少的残渣,再让他们观察教师或个别幼儿漱口的动作及实 效,从而激起幼儿学习的愿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录像等辅助性手 段让幼儿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事物直接感知,积累感性经验。B.模拟性 情景感知 模拟性情景感知,即教师根据教育的需要和幼儿的兴趣,有意识、有 计划地创设一些有趣有益的特定的 教育情境。如由一个问题、一段轶事、一张 照片、一幅漫画或一本图书等构成“问题情境”,或由木偶 表演、故事表演、情 境表演等构成“表演情境”,供幼儿感知观察,使他们的感官能充分作用于环境中 诸多的教育因素,从而不断积累感性经验。教师为强化某一方面的教育需要,可反复呈现,让幼儿多次 感知同一情境。(2)采取多种体验理解的方式 A.情 绪沟通式理解 这种方式主要是疏通情感信息传递的渠道,将教师所传达的情感 信息与幼儿的情绪建立联系,通过扩散 效应,营造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情绪氛围,使幼儿以与教材内容同质的情绪反应参加到活动中来。例如讲 述故事“杜鹃鸟”,教师通过语言、表情,传递一种悲伤的情感信息,使之逐渐扩散,渐渐吸引儿 童,激起他们相应的情绪表现,使其在整个欣赏过程中都沉浸在一种悲伤的气 氛之中,表现出较为合拍的情 绪反应。B.情感认同式理解 在沟通条件下,丰 富情感体验,促使幼儿对已接受的信息主动加工处理,同化原有的情感认知图 式。幼 儿的情感体验还处于直觉性和形象性为主的阶段,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 是儿童情感动机的来源。因此,教师可通过各种手段,强化形象刺激,比如运 用艺术的综合效应,使幼儿目视其景,耳闻其声,心感其 情,将美好的形象渗 透到幼儿个体的情感世界之中自主同化。例如,观看童话剧《白雪公主》时强 烈的 情感信息刺激着孩子的情感随着主人公的命运的变化而起伏,时而紧张、焦急,时而悲伤、愤怒,时而 松弛、欢乐,同时同化幼儿的善恶感、是非感,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情感理解。C.认知参与式理解 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在形成 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心理过程,如果缺少了认知理解,儿童就会热衷于最感 兴 趣部分而忽略对整个情境的感受,难以获得确切的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感体 验。情感体验要转化为 情感认识,必须通过认知的参与、调节和评价。如:知 道了父母的艰辛才会产生义务感和责任感;了解 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才会产 生惜物感;认识到老人、残疾人的生活不便,才会产生同情感。例如,欣 赏故 事“流星花”后,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丑小花会变成一朵最美的花。运用认知评价 方式参与理解,幼儿对作品所表达的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才会有更深的领 会。D.尝试活动式理解 通过让孩子亲自做一做、玩一玩、动一动等方式,达 到情感体验理解的目的。例如,让孩子们带来自己 的玩具交换着玩,和哥哥姐 姐一起玩,体验、理解分享的快乐;到奶牛场亲自挤一挤奶,体验一下劳动 的 艰辛;到户外感受一下冬天的寒冷,对“不怕冷”的人产生敬意。亲自尝试往往 会在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伴随终生,不失为一种好 方法。(3)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迁移 A.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创设现实 社会中的某些情境,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与这一角色一致 的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并在此过程中感受角色间的关系,感知和 理解他人的感受、行为经 验,从而掌握自己承担的角色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 范和道德要求。角色扮演法使用时应注意:a.教师让幼儿承担的角色必须是幼 儿有足够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和情境理 解力等能力去扮演的角色。b.角色扮 演效果还取决于幼儿角色技能,教师要针对技能做些教育准备。c 根据幼儿社 会发展水平与教育目标确定角色,使角色扮演更具针对性。B.实际练习法 给 幼儿提供真实的情境,不再停留于假想情境下的体验,让幼儿通过抑制各种物 欲和私欲,体验战胜自 我的快乐。例如,为老人们制作贺卡,送上祝福,要克制自己想玩的欲望并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 到超市为母亲挑选一件礼物,表达爱意,必须抑制自己想吃的欲望;给灾区儿童送玩具、图书,献上爱 心,必须克服私欲。在这种内化迁移过程中,孩子们会不断地有矛盾冲突。可以说,没有这类心灵磨练 便无以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就不能真正地提高内化水平。实 际练习法使用时应注意:①让幼儿明确行为练习的内容和要求。②练习的内容 应循序渐进,为幼儿所 接受。③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练习都要激发幼儿练习的愿望,发挥其主动性。④练习的要求应前后一致,长期坚持以便幼儿能持 之以恒,形成习惯。⑤配合使用多种强化手段: a.物质强化:用可吃可玩的物 品进行强化;b.社会强化:通过幼儿自我评价及来自他人的评价(包括称 赞、喝彩、鼓掌、亲吻、微笑等)进行强化;c.记号强化:用图表、星号、贴纸等标 记进行强化;d.活 动强化:为幼儿提供其喜爱的活动,如游戏、看电视等进行 强化。教师在使用强化手段时,应根据幼儿 的年龄和兴趣作选择。一般来说,年龄小或新入园的幼儿对教师不熟悉,参与生活活动的经验较少,也不了解各 种符号标记的价值,可多选用一些物质强化和活动强化的方式;对年龄大的幼 儿则应多选用社 会强化的方式;对于个别幼儿,教师还可以留意观察他们平日 对各种强化方式的反应,或提供多种方式 让他们选择。C.艺术表现法 艺术表 现法是孩子们对周围美好事物赞美,抒发自己感受的最好手段。它是一种扩 散性迁移的有效手段,是一种情不自禁的外化表现。所以教师要创造艺术表现 的机会,让孩子们敞开胸怀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充 分地展露,如画画我心中的妈 妈,画画周围的美好事物,歌唱祖国等等。此时,从艺术技能的角度讲,孩子 们的艺术表现也许并不优美,或许是稚拙的、粗糙的,但这是他们丰富的内心 世界的展现,这时,他们的心灵会又一次受到净化和启迪,不仅自我陶醉,也 感染他人。(4)注意品德要素的统一性,结构程序的交叉性体验型教学模式是以体验为主的教学活动,着重归纳 情感要素培养的教学特点。但在实际教学 过程中,纯粹的情感体验是不存在的,必须有认知活动参与,需要意志介入,伴随行为练习,所以教学要从儿童整体发展的观点出发,立足情感体验,兼收 并蓄,使 情感体验在与认知和意志的结合上得到升华,在与行为和意志的结合 上得到落实。本模式的结构程序体现一定的顺序性,但毕竟不同于认知活动,它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程序性,没有明 确的界线,环节之中存在着一定的交叉 性和重复性。例如,幼儿在感知阶段中可能已有体验,在体验阶 段中也有感知 和内化的成分,在内化迁移环节中又会有一种新的体验。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灵活 选用,变式应用。4.教学范例及评析 老爷爷的帽子 ———中班社会性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学会理解他人的需要,关心帮助他人。2.帮助幼儿获得被人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内心感受,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及互 爱情感。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活动准备 1.故事插图两幅,其中老爷爷、小鸟为活动教具。2.用于“谁在关心我们”图片展览的照片、挂图资料,如父母养育孩子的照 片,幼儿园老师、保育员 等辛勤劳动的照片,医生、清洁工人等各行各业劳动 者的挂图。3.事先排练情境表演“冬冬摔倒了”;反映灾区、贫困和落后地区小朋友生 活 的录像。4.自制的“爱心”奖章。活动过程
(一)借助童话(附后)把幼儿引入一个充满关爱的世界。1.放小鸟呼叫的录音,提问:是谁的声音?小鸟们在为谁唱歌?(引出童 话名称。)2.结合图一,有表情地讲述童话至“小鸟高兴地唱歌给老爷爷听”,提问: ①小鸟们为什么要唱歌给 老爷爷听?②如果看见发抖的小鸟,你会怎么想,又 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帮助小鸟。)3.结合图二,有表情地讲述童话至结尾,提问:①老爷爷病了,小鸟们是 怎么想,怎么做的?你们喜 欢小鸟吗?为什么?②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又 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想出多种办法关心老爷爷。)
(二)感受他人的关心,体验被关心的快乐。1.老爷爷关心小鸟,救了小鸟,小鸟心里觉得怎么样?(很快乐。)2.我们一天天长大,学到了很多本领,那么是哪些人在关心着我们呢?下 面老师带你们参观一个展览。3.在抒情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观看展出的照片、挂图,并积极交流。4.集体讨论:是谁在关心我们?他们是怎么做的?别人这样关心我们,我 们心里觉得怎么样?
(三)理解他人需要,学会关心、帮助他人。1.引导幼儿观看情境表演“冬冬摔倒了”(附后),提问:冬冬摔倒了,红红 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如果你看见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启发幼儿学 说关心、安慰的话。)2.观看反映灾区、贫困和落后地区小朋友生活的录像,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怎 样关心灾区、贫困地区小朋友? 3.平时你还会关心谁?关心别人的时候,你心里感到怎么样? 4.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人我们大家一起去关心、帮助。如果我们学会了互 相关心、互相帮助,就会感 到十分幸福、快乐。
(四)为幼儿颁发“爱心”奖章,肯定幼儿的互爱行为。1.“爱心”奖章悄悄告诉老师,它找到了许多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好孩子。2.在轻快的音乐声中,为部分儿童颁发自制的精美奖章,鼓励所有幼儿积 极争取。评析 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将幼儿带入一个充满关爱的童话世界。为了便于幼儿理解,教师采用分段讲述童话 的方法,并设置问题引导幼儿 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体验。活动教具的使用使静态的画面变得形象生动,富 有表情的讲述深深地感染了幼儿。参观展览这一形式,既能体现动静交替,又能让幼儿自由讲述,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丰富的照 片和挂图能 帮助幼儿回忆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与同伴积极交流的愿望。颁发 “爱心”奖章活动能强化幼儿的良好情感和行为,但爱心的培养、互爱情感的 激发不是通过一两次 活动就能形成的,它更需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情 境进行随机教育。
第四篇:2014年春季东北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期末作业考核离线作业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教师专业发展》
满分100分学生姓名:夏旻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合作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合作有助于教师发展意愿的激发与强化。
(2)合作有助于教师个体反思能力的提高;
(3)合作有助于促进学校组织学习。合作有助于教师的个人知识、实践知识的总结和推广;合作有助于学校组织文化的形成、传授与变革。
2.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基本模式?
答:(1)民主型师生关系。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较为愉快,并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教育实践表明: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和谐、融洽的基础,而民主型师生关系有赖于民主型的教师去创造。
(2)友爱型师生关系。其中心是强调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互敬互爱。(3)对话型师生关系。在对话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完全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双方都敞开自己的心扉,接纳对方的信息,并获得理解和沟通。(4)期待型师生关系。这是一种因教师对学生含有某种期待而影响学生的学业和行为的师生关系。(5)合作型师生关系。这是师生之间彼此配合,互相协作而产生的关系。
3.根据舒尔曼的论述,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答: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七个方面:①学科内容知识;②一般教学法知识,指超越具体学科之上的有关课堂组织和管理的一般原理和策略;③课程知识,指对作为教师“职业工具”的教材和教学计划的掌握;④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学的内容知识),指对所教的学科内容和教育学原理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对具体课题、文体如何组织、表达和调整以适应学习者的不同兴趣和能力以及进行教学的理解,可以说是学科内容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的混合物;⑤有关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即关于教育对象的知识);⑥有关教育脉络(或背景)的知识,包括班级或小组的运转、学区的管理与财政、社区与文化的特征等;⑦有关教育的目的目标、价值、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
4.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教师当前应着重发展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教师特别需要强化或开发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①强化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②立足于新型人际关系,发展教师的交往与合作能力;③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的培养;④发展教
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能
二、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是指教师没有心理疾病。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教师评价必须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要论述学生发展对于教师发展的价值。
答:
(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可以为教师发展提供契机
1.学生的多样性与教师发展的机遇
学生的多样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2.学生的发展性与教师发展机遇
3.学生的不确定性与教师发展机遇
(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可以成为教师发展的动力源之一
2.试比较与分析反思性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差异。
答:反思性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根本动力不同。(1)常规教学的最根本的动力是“国家规定的遵照和社会需求的满足”。在常规教学中,教师的行动听命于外部行政命令和受制于一定的规范,其动机是对固有的规定作高度机械性执行的追求;其驱力主要来自社会的压迫。(2)反思性教学的最根本动力是“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主观上明确了对教学实践行为的合乎实践理性,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的追求;其内驱力来自于教师的“求知意愿”。在这个动力的推动下,教师“针对自己的主观性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合理性并确证观念与行动,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因而,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的主动性、自主性大大增强。
第二、教学目标不同。常规教学通常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或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等)为目的,只要完成规定的任务,即视为达到了教学目的;主要对学生有激励作用;只关注教学目的转化的直接结果---学生的发展。而反思性教学具有多维的教学目的,既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又要让教师“学会教学“;对学生和教师都有激励作用;既关注直接结果(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也重视间接结果---教师的社会地位、权力的提高,以至于使教师获得进一步的”启蒙“、”解放“。
第三、教学主体观不同。常规教学对教学主体的确认,总是偏执于教师或学生某一方面,在“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之间摇摆不定。而反思性教学把“教学”分为“教授”与“学习”,在“教授”这方面,确认教师的主体角色。它并不排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它强调了师生在整个教学活
动中共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第四、教学过程不同。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吸收知识,养成学习习惯和能力。而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一边关注自己的教学,一边关注学生的学习,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使教学主体趋向合理性,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授、学生学会学习的双重目标。
第五篇: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春季《政治学概论》离线作业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政治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政治决策
一般指国家、政党、政治团体及其领导选择、确定政治活动的方向、目标、原则、方法和 步骤的过程。2.民族区域自治
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3.资产阶级国家。
是资本家在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剥削雇佣工人的劳动,并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专政的国家形态。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
答: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部分: 对内
1)、政治职能,即维护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的职能,包括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犯罪活动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两个方面。
2)、经济职能,即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我国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的经济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3)、文化职能,即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建设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一方面加强对全体人民的思想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组织发展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4)、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包括搞好社会治安,保护公共财物,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兴办公共工程,保护环境等。
5、使人人得到自由,平等职能(即政府的职能)对外
1)、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2.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表现在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威性上.政治权力主体指的是行使政治权力的个人和机构,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各种社会阶级集团、群众团体的组织和机构,以及承担公共职务的个体.他们代表部分或全体公民行使公共权力,体现团体利益或公共利益.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还表现在行使政治权力的行为的权威性上.由于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反映的是公共意志,受到民意、法律、组织、暴力等支持,所以,其权力行为具有权威性.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正由于此,无政府主义者反对政治权力的存在,因为它驾驭和限制了个人行动;自由主义讨厌政治权力,因为它可能威胁个人自由.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正由于此,限制和约束权力才成为政治学的一个普遍议题.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政治合作和妥协往往是在权力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掌握权力的人,一般也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所以,专权既是某些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正由于此,合理的制度设计才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而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才成为防止专权最有效的手段.3.资产阶级国家议会监督政府的主要形式。答:资产阶级国家议会监督政府的主要表现有:
1)、决定和监督政府的组织,在总统制国家,总统提名的政府高级官员必须经参议院同意后才能任命,在议会制国家,由议会选举产生政府首脑,再由政府首脑组织政府; 2)、在议会制国家,议会拥有倒阁权,即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使政府集体辞职;
3)、行使弹劾权,即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个人的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控告和制裁,追究法律责任,罢免其职务或判罪;
4)、行使质询权,即议员对政府的政策和政府成员所管理的事务提出口头或书面询问,要求有关者做出解释和答复。
4.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答: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如下:
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神学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3)、权力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 4)、管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论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答: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1)、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2)、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制度中居于领导地位;
3)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有机联结起来。
4)、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起来; 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
2.论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与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不同本质和体现。
答:
1、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制衡原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由三个不同的机关分别执掌和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每个机关都是相对独立的,在行使各自的权力时,不能离开其他机关的协助;每个机关都拥有防止、抵御其他机关侵犯其权力的法律手段。实质:对被统治阶级来说,它是以民主的假象来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对统治阶级来说,它可以调节内部关系保持权力平衡。
2、民主集中制在社会主义国家(或中国)国家机构中的体现
民主集中制是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统一;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构基本也以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的配置为结构,以人民主权为基础为归依;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构的设置和组织、权力的运作上体现在四方面:
a、从权力顶点角度看,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 b、从议行关系角度看,保证立法和决策民主化和执行的集中化与分工责任制 ; c、从横向结构角度看,保证国家机关之间合理分工、协调运作,依法进行权力制约 ; d、从纵向结构角度看,保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和管理权限,充分发挥两者的积极性。
3.结合实际,说明如何理解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力的扩大和集中?
答:背景
1).资本 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全面的社会危机,要求政 府解决。
2).社会管理事务日益增多,要求扩大政府权利。
3).资本主义从自由主 义走向垄断,政府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少数利益,必须加强干预。
内容
1).政府行政权不断扩大,削弱了议会的权力。
2).暴力手段取代自由手段,成为 主要的组织手段。3).从消极国家变为积极国家。评价
1).它是自由资本主 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产物。2).它是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外矛盾。
3).它 是促进资本主义走向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