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3 21:4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月相变化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第一篇: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一)我们每个人都看到过夜晚天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知道月亮在一个月之中的“缺”与“圆”的变化。书上的教学术语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这课的科学概念是: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这课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课前我没有让学生观察月相,记录月相的变化。因此,我只好照本宣书的让学生看看书、看看录象,大概的讲讲月相的变化,完成同步探究的习题。

这种课上得十分的空洞,课后,我进行了反思:

对月球的观察活动从准备到结束,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指导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这是学生观察前的第一次集中指导,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对于月球的位置变化,学生多少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因此,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引导学生回想一下,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这个时候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音、文、图、像并茂的特点,把观察的方法,参照物的选择、怎样记录、观察时间的确定等内容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2、学生自主观察。

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掌握观察方法的重要阶段。对待学生的实践动,老师并不是坐视不管,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知识水平等因素,把它们分成几个合作小组,并选出观察组长,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

3、进一步指导观察和记录方法。

首先让学生简单交流一下这几天观察的>收获,对各组的表现都要积极肯定,促使其研究热情能保持到底,然后对观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掌握方法。

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在观察月球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的收获?月亮的“脸”是不是偷偷地在改变?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月球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讲解观察月相变化的方法。由于有了前段时间观察的经验,这部分内容可放手让学生自由研讨探究计划,进行观察。但是提醒学生观察、记录月相变化时应注意:观察要按农历日期进行,每隔5天左右观察一次,农历二十以后,可改在早晨观察,要及时作好记录。同时,月球位置的观察也要善始善终,坚持记录。

4、总结观察成果,形成规律性认识。

经过长大一个月的观察实践,学生们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但这仅仅是信息的搜集,只是完成了科学观察活动的一半。由于学生观察角度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观察记录。科学探究的另一半是善于归纳、总结、整理信息以及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整个教学活动设计,力求站在生活的实际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观察,掌握观察和记录的方法,获得月球位置及月相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二)5月5日,我在中山外国语学校上了一节《月相变化》的课。本节课是我区“名特优”教师展示课,徐州科学中心组的老师也都光临指教。其实我能有机会上这个展示课非常诚惶诚恐。在课前我做了很多准备,可以说是很尽心去做这事。但是我认为还有这样一些不足:

1、剪月相环节完全可以放到课上去做,因为学生可以看黑板上没有哪个月相就剪哪个,比较灵活,不会耽误过多时间。

2、学生分组讨论少,因为学生表现比较沉默,我一时忘记让学生讨论月相的成因环节。

3、在这之前观察月亮时应该激励孩子,让他们满怀兴趣,因为“兴趣是观察的基点”。这点是受沈特级点拨而豁然开朗。沈特级是从十五开始让学生观察月亮的,而曾宝俊老师他们是从农历28开始看月亮的,角度不同,但是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值得我学习。做什么事都要多动脑筋。

4、在观察月亮时,每次观察5分钟还是观察10秒钟。木易老师说的这个问题我认为提的很好,也表现出我布置的不够细致。木易老师认为10秒钟就足够了。

5、我们把整个月的月相贴到了黑板上,应该怎样贴,特别是农历下半月,刘东老师提的意见很好,怎样兼顾月亮的亮面和太阳照射的方向?我认为下次可以改变。

左老师、曾老师,雪妹妹,英丽妹和刘荧妹也都发表了自己的高见,很令我钦佩,特别是左老师说的叫给学生的三句话,让我回味,我也要把这样三句话教给我的学生,让他们懂得>倾听、知道自己怎样与他人交流“我觉得„„我想给他提个意见„„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

真理越辩越明,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搞,我自己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盼望下次活动的到来。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三)《月相变化》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着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平时的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兴趣。

第一:认识月相及画月相。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比较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对于“相”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加以解释,让学生知道“相”指的是各种不同的形状。

第二:初步推测月相变化。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在这个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己画月相,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老师的讲解,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么样的,知道像那种弯过头的月相是实际中所不存在的。有了这一基础,学生在画月相时就不容易出错误,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用逻辑推理的方式,通过合作交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将自己画的月相贴在初一到十五中的某一天。到底是哪天的月相,到底对不对?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后面的模拟实验,我们需要实验来验证,来观察,来发现。

第三:模拟月相变化的现象。将一篮球模拟为月球,学生当作地球,让学生手持“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时候,学生便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月相变化的特点。活动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并播放月相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而且能从中发现掌握规律的变化。如何正确画月相?月相变化有哪些规律?整课教学中,经过实际操作、模拟月相变化过程,思考相关问题,让学生发现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然后再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科学精神。

在本课实验材料上准备略微欠缺。在模拟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实验中,若能将月球的颜色通过黑白色来区分,那么在实验中学生便能更清楚的发现月亮被照亮的那面变化的特征,也更直观。但实际教学中却只是将皮球的一面涂上白色,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误导学生对现象的发现。

第二篇: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1

今天在中心小学上关于《月相变化》的同课异构课,课上,我先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画的月相图,观察之后,大家发现几乎每个同学记录的都差不多,于是,我又展示了一个用flash做的月相变化图,对比之下,大家总结出了一个月中变化的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对月相的变化经历了从直观到较抽象的认识,为研究月相的形成做好了准备。但是詹老师的课堂也让我受益匪浅,从开始的引入部分,利用动漫人物、侦探破案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此之前我也是费劲脑汁的在想怎样能更好的引入,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最后就使用古诗引入。相对来说就显得比较枯燥一点。

在探究月相的成因这一部分: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是和月球本身的特点及月球、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有关的,这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在这里浪费了比较多的时间,课上,我和学生在总结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后,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会改变的。这与月球的运动有关吗?这么一引导,学生顿时来劲了,纷纷在小组内交流起来,学生大致的意思是月球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相是它反射的太阳光,而且它还不透明,月球围绕地球转,转的过程中,由于阳光照到月球的大小面积不同,所以形成了月相。詹老师的引入就显得更自然一些,通过自制教具的演示让学生把抽象的概念直观的表现出来,让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因此,课堂上的教学比较顺利,自然课堂操作部分就比较充实,看来以后还要在探究式教学的路上多学习,多进步。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2

《月相变化》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二课的内容。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平时的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兴趣。

当我选《月相变化》这一课题时,好多前辈就跟我说,这课不好上,太抽象了,都介意我重选课题。可是,我是一个很喜欢做别人觉得难做、而且做不好的事情。于是我坚持了我的选择。介于此,我认真读教材,专心搞教学设计、准备课件、并向老前辈们多次请教,多次修改并确定整个教学环节,上了多次试教课后才上公开课,最后才来上这节课。通过这样的磨课,感觉进步很大,但是,上下来发现还是不满意,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

1、教师讲解过多,教师要时刻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也导致了整

堂课气氛不活跃的主要原因。

2、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发现问题或者是提出问题。

3、缺少板书,如用PPT,最后课堂总结时,可以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罗列,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4、对课件的处理还不到位。

5、在知识上,学生对于画上半个月月相还有一定困难,在月相画法上指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月相,了解月相是有变化的,而且存在着规律性和通过模拟实验来修正原有认知,初步建立月相变化的规律。

宇宙领域,对于学生而言,充满神秘,但又让人无从下手,很多学生往往会对这块内容的学习产生了“遥不可及”,枯燥乏味的学习心态,因此,我在本课中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其中第一个体验活动是让学生画、剪、贴上半月的月相,画月相主要是为了纠正学生错误的月相画法,我在出示几种以前学生的错误月相图后,PPT出示正确画法,接着让学生重新画正确的月相,画的时候为防止某天画的人多,某天没人画,我按小组分配了画月相,在画的基础上让学生剪贴月相则是为了直观的再次认识月相图,以及初步发现上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而且在剪贴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月相的正确画法已经铭记在心了,这可以从学生对上半月月相的排列图中得到体现。第二个体验活动是“月相成因模拟实验”,于这个实验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在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先让一个组进行演示,让学生从视觉上明确试验方法,效果确实比第一次试教时没示范好得多。从中也让自己明白虽然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实验基础,但对于部分有难度的实验,教师还是应该让学生或教师示范。

这节课遗憾的是我不太要注重学生的讨论。月相的成因主要是和月球本身的特点及月球、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有关的,这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不可作为。由于忽视了讨论和引导,所以最终的结论不是学生探究得出,而是我强加给学生的。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3

《月相变化》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教学目标与以往自然课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是不着重于认识月相的成因,而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兴趣。

一、认识月相及画月相。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的观察,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就是月相。

二、认识月相的变化规律。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难点,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的照片,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样的,知道象那种弯过头的月亮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能够看到的。画出从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变化。在活动后又播放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让学生对月相的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推测下半月的月相变化作好铺垫。学生在观察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中,会发现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由此,他们可以推测出下半月的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4

我们每个人都看到过夜晚天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知道月亮在一个月之中的“缺”与“圆”的变化。书上的教学术语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这课的科学概念是: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这课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课前我没有让学生观察月相,记录月相的变化。因此,我只好照本宣书的让学生看看书、看看录象,大概的讲讲月相的变化,完成同步探究的习题。

这种课上得十分的空洞,课后,我进行了反思:

对月球的观察活动从准备到结束,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指导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这是学生观察前的第一次集中指导,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对于月球的位置变化,学生多少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因此,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引导学生回想一下,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这个时候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音、文、图、像并茂的特点,把观察的方法,参照物的选择、怎样记录、观察时间的确定等内容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2、学生自主观察。

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掌握观察方法的重要阶段。对待学生的实践动,老师并不是坐视不管,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知识水平等因素,把它们分成几个合作小组,并选出观察组长,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

3、进一步指导观察和记录方法。

首先让学生简单交流一下这几天观察的收获,对各组的表现都要积极肯定,促使其研究热情能保持到底,然后对观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掌握方法。

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在观察月球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的收获?月亮的“脸”是不是偷偷地在改变?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月球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讲解观察月相变化的方法。由于有了前段时间观察的经验,这部分内容可放手让学生自由研讨探究计划,进行观察。但是提醒学生观察、记录月相变化时应注意:观察要按农历日期进行,每隔5天左右观察一次,农历二十以后,可改在早晨观察,要及时作好记录。同时,月球位置的观察也要善始善终,坚持记录。

4、总结观察成果,形成规律性认识。

经过长大一个月的观察实践,学生们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但这仅仅是信息的搜集,只是完成了科学观察活动的一半。由于学生观察角度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观察记录。科学探究的另一半是善于归纳、总结、整理信息以及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整个教学活动设计,力求站在生活的实际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观察,掌握观察和记录的方法,获得月球位置及月相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5

这是一篇比较难上的课,月相变化的的确确发生在我们身边,却可能从没有认真地去观察过它。现在要来分析月相的形成变化规律,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来解释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十分重要。

第一、认识月相及画月相。

在寒假的时候,我布置了学生观月相、画月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个形象生动的了解,拉近了学生与月相的“距离”,为上课做好铺垫。

第二、初步推测月相变化。

上课伊始,我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导入本课教学,很自然地引出不同的月相,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月相变化规律的兴趣。随后,我让学生在纸上贴出他们印象中的月相规律,然后全班交流,观察之后,大家发现有些初一和十五,大家的印象都差不多,有个别的月相,规律不太一样。于是,这位老师又展示了视频做的月相变化图,对比之下,大家总结出了一个月中变化的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对月相的变化经历了从直观到较抽象的认识,为研究月相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第三、模拟月相变化的现象。

在模拟实验中考虑到月相变化的效果,所以采用篮球这一物体。因为篮球的体积比较大,具有较强的演示性。又考虑到实验效果的相似性,所以将篮球一面涂成白色,一面涂成黑色,这样从色彩上加强了实验的对比效果。我们将一篮球模拟为月球,学生当作地球,当手持“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时候,学生便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月相变化的特点。活动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并播放月相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而且能从中发现掌握规律的变化。课后练习让学生根据月相规律画出下半月的月相图。

整课教学中,经过实际操作、模拟月相变化过程,思考相关问题,让学生发现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然后再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科学精神。

我把《月相的变化》一课目标定位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识月相、推测月相变化和模拟月相变化这三个课堂主体活动,在科学概念方面能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初步体会到月相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和课后的持续观察月相,使学生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整合别人的观点能够对月相的产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并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做出修正;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能够独立、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能初步意识到地球、月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

由于宇宙是一个无法想象的空间,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太庞大的空间和物质,在他们的脑海里从没过一个比较真实的宇宙概念。因此,对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探究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我认为克服宇宙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将无限的宇宙转换成有限而又有型展现给学生,从而在利用有形的物质进行模拟探究获得。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6

《月相变化》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平时的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兴趣。

第一:认识月相及画月相。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考虑到如果要在圆形纸片上画好月相,再剪下来贴好这样比较花时间。于是我就简化了这个步骤,直接让学生画在黑板上。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比较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对于“相”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加以解释,让学生知道“相”指的是各种不同的形状。

第二:给月相排序。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在这个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以问题:月相的变化有规律吗?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回答:上半月是由缺变圆的,十五的时候最圆,然后又从圆变成缺了。首先定好十五的月相图。其次又以问题:“月相在上半月内事怎样变化的呢?”为纽带,让学生想到用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第三:模拟月相变化的现象。模拟实验中考虑到月相变化的效果,所以采用篮球这一物体。因为篮球的体积比较大,具有较强的演示性。又考虑到实验效果的相似性,所以将篮球一面用餐巾纸粘成白色,一面用黑色塑料袋围成黑色,这样从色彩上加强了实验的对比效果。将一篮球模拟为月球,学生当作地球,当老师手持“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时候,学生便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月相变化的特点。在模拟实验中要重点讲解清楚四个方位的月相图,即:初一、初八、十五、廿二、三十(其中初一和三十位置可以重合),使整个月相的变化浓缩成几个简单的字母即:DOC这样方便学生记忆。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而且能从中发现掌握规律的变化。如何正确画月相?月相变化有哪些规律?整课教学中,经过实际操作、模拟月相变化过程,思考相关问题,让学生发现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然后再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科学精神。

让学生画了整个上半月的月相图之后,下半月的月相图我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真正的下半月月相之后再来画。并且让学生在学了月相一课后,自我修正画在黑板上不符合标准的月相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我觉得非常不错,有必要让学生纠正自己不正确的科学前概念。同时也讲了关于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句歌词的错误之处。因为月球的朔望月周期是29.5天,所以十五的月亮不可能到十六去圆。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7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月相,了解月相是有变化的,而且存在着规律性和通过模拟实验来修正原有认知,初步建立月相变化的规律。

宇宙领域,对于学生而言,充满神秘,但又让人无从下手,很多学生往往会对这块内容的学习产生了“遥不可及”,枯燥乏味的学习心态,因此,我在本课中注重了学生的体验。我首先让学生上台画自己所见到过的月亮的样子,然后再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自己给各种月相取名字,并且充分肯定他们取的名字是非常好的,再引出科学家拍摄到的月相,和科学家给他们取的名字,然后再进行对比。然后让学生给黑板上的月相出现的时间进行排序,学生会根据上半月和下半月、上弦月和下弦月进行正确的排序。最后我发给他们我打印的月相图片,让他们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并让学生通过合作找出上半月和下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也能够说出其特征,所以我自己觉得这时一堂非常成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并且学习效果和合作效果都非常的高效。

此课的遗憾是没有让学生回家找寻有关月相变化的资料,以至在画月相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画凸月时错误最多,所以课前的小预习是有必要的。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8

本内容是是六年级下册的第13课,探究我们经常见到的自然现象——月相,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十分紧密。本课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知道什么叫月相、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以及月球公转的方向及周期。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兴趣。通过对月相的探究,使同学们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并指导实践,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的鲜明体现。

上课前我查阅了有关大量的资料,还提前一个多月布置学生观察月亮的样子并记录下来。上课的开始,就要求同学们把观察到的月亮的样子画下来并剪下来,以便研究月相的形成。这样虽然遵循了教材的编排思路,但发现对学生来说,难度还是大了点,学生容易出错。我只好用三球仪给学生演示,目的是月相的形成与三者有关。但月球太小,月相效果不明显。接着我用皮球代表月球,学生自己代表地球,电灯代表太阳,再次和学生一道边做边分析月相的变化,并利用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这次效果好了点。最后让学生订正了课前画的错误月相。

认识月相的变化规律。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不一定都能在课堂上形成认识,安排了课后观察月相的活动,希望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验证并形成较稳固的认识。所以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让学生先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后,再展示观察日记,讲解原理,效果会事半功倍,这对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这一课有一个难点就是学生对看天图与看地图容易混为一谈,我用“搬天”的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学生轻而易举的记住了实际方位。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9

学情分析:

宇宙知识是科学中比较难的知识。因为学生不能到宇宙中去考察,同时脑海中也没有宇宙的空间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知道农历每个月的十五月亮会,也见过月球的圆缺变化的,只是不知道这就叫月相。

教材分析:

我上的就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二课《月相变化》。在第一课《月球》的基础上去认识月相,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成因除了和月球公转有关,其实也与地球的自转、公转,月球的自转以及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也有关系,但这些不在本课以及小学阶段的教学范围内。虽然如此,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月相的成因还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设计分析: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说月相、识月相、画月相、探月相、议月相、拟月相一些环节,循序渐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并多次采用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不但让学生自己找到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月相的成因,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宇宙的神奇。我还通过“补月相,观月相”的环节,补充了一些课外的月相知识,让学生略微了解一下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升起落下的时间和可见的方位,以方便课后去观察月相。最后用朗读月相的谚语的形式下课,这样不但巩固了本课的知识,也让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10

《月相变化》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平时的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兴趣。

宇宙领域,对于学生而言,充满神秘,但又让人无从下手,很多学生往往会对这块内容的学生产生了“遥不可及”,枯燥乏味的学习心态。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十分重要。

首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一月之前,我就布置了学生观月相、画月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个形象生动的了解,拉近了学生与月相的“距离”,为上课做好铺垫。课上,我先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画的月相图,观察之后,大家发现几乎每个同学记录的都差不多,于是,我又展示了一个用flash做的月相变化图,对比之下,大家总结出了一个月中变化的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对月相的变化经历了从直观到较抽象的认识,为研究月相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讨论。月相的成因主要是和月球本身的特点及月球、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有关的,这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不可作为。课上,我和学生在总结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后,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会改变的。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这与月球的运动有关吗?这么一引导,学生顿时来劲了,纷纷在小组内交流起来,并不时地用手在那比划,其实是在用手做模拟。接下来的交流,也证实了我的想法,学生确实拿着书、手等上来边说边演,甚至还画了草图,乖乖,和我想给他们看的动画演示基本一致,这讨论的价值还是挺大的。学生大致的意思是月球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相是它反射的太阳光,而且它还不透明,月球围绕地球转,转的过程中,由于阳光照到月球的大小面积不同,所以形成了月相。所以说对天体研究并不一定只是科学家的任务,并不一定要借助精密仪器才能完成,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用自己的能力也可以探索宇宙奥秘,解决天文问题,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建立自信

最后,要激发学生的矛盾,引领探究兴趣。凭生活经验给月相排序中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利用这些矛盾,将学生带入模拟实验,但模拟实验又不是万能的,它仅仅只是“模拟”,并不能代表真实情况,又利用这个矛盾引领学生能够课后长期观察月相变化来寻找答案。

整个教学活动设计,力求站在生活的实际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观察,掌握观察和记录的方法,获得月球位置及月相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11

教材分析: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个月再由圆到缺。在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而月相变化跟的根本原因,日地月三者转动产生的位置关系变化,不是本课研究的内容。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推动学生持续的观察月相变化过程,收集月相变化的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和假设构建月相模型。

教学设计:

本课我从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导入。“月球绕地球如何运动?”这个问题承接上一课中月球卡又便于我了解学生对月球知识的层次,还可以为本课中月相变化的模拟做铺垫。

第一部分:认识月相。

解决你看到过什么样的月亮。这些不同的月亮就是月相。要求学生在黑板上板画出看到的月相。纠正学生画月相中错误,认识常见的月相。

第二部分:给月相排序。

解决两个问题:1、月相有没有规律?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确定月相变化是否具有规律。2、月相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学生通过猜测月相的变化规律,收集大部分人的猜测,汇集各种月相的排序。得出月相变化上半个月有缺到圆下半个月由圆到缺的变化规律。

第三部分:模拟月相变化。认识到月相的成因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通过模拟验证学生对月相排序的猜想,纠正月相排序中错误的地方。模拟实验在班上四面八方各找一个同学充当一个月中初一到十五、十五到下个月初一的八个位置。中间四个同学作为地球观察者。其他同学充当超人观察月球绕地运动。注意月球运动中被太阳照亮的区域应该永远正对这太阳。充当地球观察者的同学要时刻记录自己的观察。

反思:

1、知识目标把握不准。本课对于月相的了解只到月球有圆缺不同的月相,至于月相的具体名称不需要过分讲解。当学生提出时可以适当讲授。月相的变化规律在小学阶段只需要了解到月相圆缺变化的规律,至于详细的怎么变化,变化的方向等问题不需要过多的涉及。

2、教学重点把握不准。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月相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个月由圆到缺的变化规律。通过给月相排序猜测月相变化规律,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月相变化规律。在上课过程中花了过多的时间在月相的讲解上,耽误了学生突破重点的时间。在设计中也没有好好的为重点突破做出合理的安排,而是将更多的去得出详细的月相变化规律。

3、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够。“六年级学生要什么?在课前知道什么?”这些问题都是课前需要好好思考的。在本节课自己太过自负,将自己对月相的理解过多的强加给学生。甚至大大超出备课的预设,过多的讲解了月相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不高,但不是小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的,只能由教者生硬的给出。这样的处理很大程度伤害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难以获得主动学习的成就感。

4、课堂流程不严谨。教材中月相形成的原因在模拟月相时给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早在第一部分画月相时,为了判断月相的正确与否就需要知道月相的成因。这里可以两种思路。一种是在画完月相后,由学生判断月相的对与错,逐步引导到月相的成因。用一颗涂黑一半的球体演示月相。由学生画出自己看到的月相,还可以体验出月相的不同就是应为观察者的不同观察位置导致的。另一种是画完月相后,暂时不严格评价对错,到了模拟实验后学生看到什么就是什么,然后回头点评或不做点评。

5、三维目标浮于表面。本节课有明显的科学探究思路。学生先是根据已有现象简单逻辑推理得出月相变化的假设,然后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最后留由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根据现实有目的的观察获得正确的认知。经历了猜测——验证——证实的过程体验科学结论得出一半过程。同时在合作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但是本节课中模拟实验的设计完全是根据我自己所想所设计,学生的观点没有得到很好的肯定。科学探究过程不

明显,甚至由于时间的把握不到位,验证部分被抹杀。用全班做模拟实验的目的是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月——地关系。可是实际上班上人员分布是长宽比较大的长方形月球出现的各个位置形成的不是一个椭圆。形式上是所有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可是实际上全班仅仅只有小部分学生产于进来了。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模拟的热情,实验的受益面太窄。

两点思考:

思考一:学生主体如何体现?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是我思考良久的问题。以前较为浅显的认识是:问题由学生回答,知识由学生总结,实验由学生参与。甚至还有过学生多说,老师少说的理解。在这节课中固然有上课时思绪不清导致的课堂节奏混乱。但更多的还是自己超越了主导,将教者放置在主体地位了。以自己的思考、理解取代学生的需求和认识。在挖掘了学生前概念的情况下立马用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体验。师傅说“今天你的课堂只有自己”。回头想想的确如此,在备课的过程中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如何得出结论,如何避免知识错误,甚至做了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但严重的忽略了学生的需要。“学生要什么,你就给什么”这是师傅给出的警示。思考了几日,我又迷茫了,我如何了解学生要什么?如果学生要的不是课程标准上罗列的,该怎么办?学生差异越来越大,因材施教的跨度越来越大,如何处理学生层次不同的需求?

思考二:如何处理宇宙主题中出现的大量难以准确表达模拟实验?小学阶段“不示范错误,不展示错误”的原则背景下。我尽力做到模拟实验能够接近现实情况。但是宇宙主题中的月相模拟、环形山模拟等实验都是难以完全模拟的。针对模拟实验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12

《月相变化》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着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平时的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兴趣。

第一:认识月相及画月相。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比较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对于“相”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加以解释,让学生知道“相”指的是各种不同的形状。

第二:初步推测月相变化。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在这个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己画月相,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老师的讲解,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么样的,知道像那种弯过头的月相是实际中所不存在的。有了这一基础,学生在画月相时就不容易出错误,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用逻辑推理的方式,通过合作交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将自己画的月相贴在初一到十五中的某一天。到底是哪天的月相,到底对不对?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后面的模拟实验,我们需要实验来验证,来观察,来发现。

第三:模拟月相变化的现象。将一篮球模拟为月球,学生当作地球,让学生手持“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时候,学生便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月相变化的特点。活动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并播放月相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而且能从中发现掌握规律的变化。如何正确画月相?月相变化有哪些规律?整课教学中,经过实际操作、模拟月相变化过程,思考相关问题,让学生发现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然后再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科学精神。

在本课实验材料上准备略微欠缺。在模拟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实验中,若能将月球的颜色通过黑白色来区分,那么在实验中学生便能更清楚的发现月亮被照亮的那面变化的特征,也更直观。但实际教学中却只是将皮球的一面涂上白色,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误导学生对现象的发现。优化教学反思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第三篇:月相变化教学反思(实用9篇)

篇1: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5月5日,我在中山外国语学校上了一节《月相变化》的课。本节课是我区“名特优”教师展示课,徐州科学中心组的老师也都光临指教。其实我能有机会上这个展示课非常诚惶诚恐。在课前我做了很多准备,可以说是很尽心去做这事。但是我认为还有这样一些不足:

1、剪月相环节完全可以放到课上去做,因为学生可以看黑板上没有哪个月相就剪哪个,比较灵活,不会耽误过多时间。

2、学生分组讨论少,因为学生表现比较沉默,我一时忘记让学生讨论月相的成因环节。

3、在这之前观察月亮时应该激励孩子,让他们满怀兴趣,因为“兴趣是观察的'基点”。这点是受沈特级点拨而豁然开朗。沈特级是从十五开始让学生观察月亮的,而曾宝俊老师他们是从农历28开始看月亮的,角度不同,但是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值得我学习。做什么事都要多动脑筋。

4、在观察月亮时,每次观察5分钟还是观察10秒钟。木易老师说的这个问题我认为提的很好,也表现出我布置的不够细致。木易老师认为10秒钟就足够了。

5、我们把整个月的月相贴到了黑板上,应该怎样贴,特别是农历下半月,刘东老师提的意见很好,怎样兼顾月亮的亮面和太阳照射的方向?我认为下次可以改变。

左老师、曾老师,雪妹妹,英丽妹和刘荧妹也都发表了自己的高见,很令我钦佩,特别是左老师说的叫给学生的三句话,让我回味,我也要把这样三句话教给我的学生,让他们懂得倾听、知道自己怎样与他人交流“我觉得……我想给他提个意见……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

真理越辩越明,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搞,我自己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盼望下次活动的到来。

篇2:月相变化的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的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着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平时的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兴趣。

第一:认识月相及画月相。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比较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对于“相”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加以解释,让学生知道“相”指的是各种不同的形状。

第二:初步推测月相变化。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在这个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己画月相,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老师的讲解,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么样的,知道像那种弯过头的月相是实际中所不存在的。有了这一基础,学生在画月相时就不容易出错误,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用逻辑推理的方式,通过合作交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将自己画的月相贴在初一到十五中的某一天。到底是哪天的月相,到底对不对?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后面的模拟实验,我们需要实验来验证,来观察,来发现。

第三:模拟月相变化的现象。将一篮球模拟为月球,学生当作地球,让学生手持“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时候,学生便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月相变化的特点。活动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并播放月相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而且能从中发现掌握规律的变化。如何正确画月相?月相变化有哪些规律?整课教学中,经过实际操作、模拟月相变化过程,思考相关问题,让学生发现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然后再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科学精神。

在本课实验材料上准备略微欠缺。在模拟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实验中,若能将月球的颜色通过黑白色来区分,那么在实验中学生便能更清楚的发现月亮被照亮的那面变化的特征,也更直观。但实际教学中却只是将皮球的一面涂上白色,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误导学生对现象的发现。优化教学反思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篇3:《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着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平时的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兴趣。

第一:认识月相及画月相。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比较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对于“相”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加以解释,让学生知道“相”指的是各种不同的形状。

第二:初步推测月相变化。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在这个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己画月相,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老师的讲解,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么样的,知道像那种弯过头的月相是实际中所不存在的。有了这一基础,学生在画月相时就不容易出错误,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用逻辑推理的方式,通过合作交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将自己画的月相贴在初一到十五中的某一天。到底是哪天的月相,到底对不对?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后面的模拟实验,我们需要实验来验证,来观察,来发现。

第三:模拟月相变化的现象。将一篮球模拟为月球,学生当作地球,让学生手持“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时候,学生便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月相变化的特点。活动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并播放月相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而且能从中发现掌握规律的变化。如何正确画月相?月相变化有哪些规律?整课教学中,经过实际操作、模拟月相变化过程,思考相关问题,让学生发现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然后再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科学精神。

在本课实验材料上准备略微欠缺。在模拟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实验中,若能将月球的颜色通过黑白色来区分,那么在实验中学生便能更清楚的发现月亮被照亮的那面变化的特征,也更直观。但实际教学中却只是将皮球的一面涂上白色,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误导学生对现象的发现。

篇4:《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我们每个人都看到过夜晚天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知道月亮在一个月之中的“缺”与“圆”的变化。书上的教学术语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这课的科学概念是: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这课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课前我没有让学生观察月相,记录月相的变化。因此,我只好照本宣书的让学生看看书、看看录象,大概的讲讲月相的变化,完成同步探究的习题。

这种课上得十分的空洞,课后,我进行了反思:

对月球的观察活动从准备到结束,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指导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这是学生观察前的第一次集中指导,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对于月球的位置变化,学生多少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因此,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引导学生回想一下,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这个时候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音、文、图、像并茂的特点,把观察的方法,参照物的选择、怎样记录、观察时间的确定等内容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2、学生自主观察。

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掌握观察方法的重要阶段。对待学生的实践动,老师并不是坐视不管,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知识水平等因素,把它们分成几个合作小组,并选出观察组长,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

3、进一步指导观察和记录方法。

首先让学生简单交流一下这几天观察的收获,对各组的表现都要积极肯定,促使其研究热情能保持到底,然后对观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掌握方法。

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在观察月球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的收获?月亮的“脸”是不是偷偷地在改变?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月球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讲解观察月相变化的方法。由于有了前段时间观察的经验,这部分内容可放手让学生自由研讨探究计划,进行观察。但是提醒学生观察、记录月相变化时应注意:观察要按农历日期进行,每隔5天左右观察一次,农历二十以后,可改在早晨观察,要及时作好记录。同时,月球位置的观察也要善始善终,坚持记录。

4、总结观察成果,形成规律性认识。

经过长大一个月的观察实践,学生们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但这仅仅是信息的搜集,只是完成了科学观察活动的一半。由于学生观察角度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观察记录。科学探究的另一半是善于归纳、总结、整理信息以及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整个教学活动设计,力求站在生活的实际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观察,掌握观察和记录的方法,获得月球位置及月相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篇5:《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月相,了解月相是有变化的,而且存在着规律性和通过模拟实验来修正原有认知,初步建立月相变化的规律。

宇宙领域,对于学生而言,充满神秘,但又让人无从下手,很多学生往往会对这块内容的学习产生了“遥不可及”,枯燥乏味的学习心态,因此,我在本课中注重了学生的体验。我首先让学生上台画自己所见到过的月亮的样子,然后再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自己给各种月相取名字,并且充分肯定他们取的名字是非常好的,再引出科学家拍摄到的月相,和科学家给他们取的名字,然后再进行对比。然后让学生给黑板上的月相出现的时间进行排序,学生会根据上半月和下半月、上弦月和下弦月进行正确的排序。最后我发给他们我打印的月相图片,让他们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并让学生通过合作找出上半月和下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也能够说出其特征,所以我自己觉得这时一堂非常成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并且学习效果和合作效果都非常的高效。

此课的遗憾是没有让学生回家找寻有关月相变化的资料,以至在画月相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画凸月时错误最多,所以课前的小预习是有必要的。

篇6:《月相变化》的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教学目标与以往自然课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是不着重于认识月相的成因,而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兴趣。

一、认识月相及画月相。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的观察,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就是月相。

二、认识月相的变化规律。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难点,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的照片,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样的,知道象那种弯过头的月亮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能够看到的。画出从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变化。在活动后又播放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让学生对月相的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推测下半月的月相变化作好铺垫。学生在观察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中,会发现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由此,他们可以推测出下半月的月相变化。

篇7:《月相的变化》教学反思

《月相的变化》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课前我做了很多准备,可以说是很尽心去做这事。但是我认为还有这样一些不足:

1、剪月相环节完全可以放到课上去做,因为学生可以看黑板上没有哪个月相就剪哪个,比较灵活,不会耽误过多时间。

2、学生分组讨论少,因为学生表现比较沉默,我一时忘记让学生讨论月相的成因环节。

3、在这之前观察月亮时应该激励孩子,让他们满怀兴趣,因为“兴趣是观察的基点”。这点是受沈特级点拨而豁然开朗。沈特级是从十五开始让学生观察月亮的,而曾宝俊老师他们是从农历28开始看月亮的,角度不同,但是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值得我学习。做什么事都要多动脑筋。

篇8:《月相变化》的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的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二课的内容。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平时的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兴趣。

当我选《月相变化》这一课题时,好多前辈就跟我说,这课不好上,太抽象了,都介意我重选课题。可是,我是一个很喜欢做别人觉得难做、而且做不好的事情。于是我坚持了我的选择。介于此,我认真读教材,专心搞教学设计、准备课件、并向老前辈们多次请教,多次修改并确定整个教学环节,上了多次试教课后才上公开课,最后才来上这节课。通过这样的磨课,感觉进步很大,但是,上下来发现还是不满意,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

1、教师讲解过多,教师要时刻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也导致了整堂课气氛不活跃的主要原因。

2、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发现问题或者是提出问题。

3、缺少板书,如用PPT,最后课堂总结时,可以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罗列,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4、对课件的处理还不到位。

5、在知识上,学生对于画上半个月月相还有一定困难,在月相画法上指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月相,了解月相是有变化的,而且存在着规律性和通过模拟实验来修正原有认知,初步建立月相变化的规律。

宇宙领域,对于学生而言,充满神秘,但又让人无从下手,很多学生往往会对这块内容的学习产生了“遥不可及”,枯燥乏味的学习心态,因此,我在本课中注重了学生的体验。

其中第一个体验活动是让学生画、剪、贴上半月的月相,画月相主要是为了纠正学生错误的.月相画法,我在出示几种以前学生的错误月相图后,PPT出示正确画法,接着让学生重新画正确的月相,画的时候为防止某天画的人多,某天没人画,我按小组分配了画月相,在画的基础上让学生剪贴月相则是为了直观的再次认识月相图,以及初步发现上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而且在剪贴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月相的正确画法已经铭记在心了,这可以从学生对上半月月相的排列图中得到体现。

第二个体验活动是“月相成因模拟实验”,由于这个实验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在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先让一个组进行演示,让学生从视觉上明确试验方法,效果确实比第一次试教时没示范好得多。从中也让自己明白虽然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实验基础,但对于部分有难度的实验,教师还是应该让学生或教师示范。

这节课遗憾的是我不太要注重学生的讨论。月相的成因主要是和月球本身的特点及月球、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有关的,这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不可作为。由于忽视了讨论和引导,所以最终的结论不是学生探究得出,而是我强加给学生的。

篇9:课文《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今天在中心小学上关于《月相变化》的同课异构课,课上,我先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画的月相图,观察之后,大家发现几乎每个同学记录的都差不多,于是,我又展示了一个用flash做的月相变化图,对比之下,大家总结出了一个月中变化的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对月相的变化经历了从直观到较抽象的认识,为研究月相的形成做好了准备。但是詹老师的课堂也让我受益匪浅,从开始的引入部分,利用动漫人物、侦探破案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此之前我也是费劲脑汁的在想怎样能更好的引入,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最后就使用古诗引入。相对来说就显得比较枯燥一点。

在探究月相的成因这一部分: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是和月球本身的特点及月球、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有关的,这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在这里浪费了比较多的时间,课上,我和学生在总结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后,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会改变的。这与月球的运动有关吗?这么一引导,学生顿时来劲了,纷纷在小组内交流起来,学生大致的意思是月球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相是它反射的太阳光,而且它还不透明,月球围绕地球转,转的过程中,由于阳光照到月球的大小面积不同,所以形成了月相。詹老师的引入就显得更自然一些,通过自制教具的演示让学生把抽象的概念直观的表现出来,让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因此,课堂上的教学比较顺利,自然课堂操作部分就比较充实,看来以后还要在探究式教学的路上多学习,多进步。

第四篇:《月相变化》教学反思(最终版)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本内容是是六年级下册的第13课,探究我们经常见到的自然现象——月相,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十分紧密。本课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知道什么叫月相、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以及月球公转的方向及周期。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兴趣。通过对月相的探究,使同学们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并指导实践,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的鲜明体现。

上课前我查阅了有关大量的资料,还提前一个多月布置学生观察月亮的样子并记录下来。上课的开始,就要求同学们把观察到的月亮的样子画下来并剪下来,以便研究月相的形成。这样虽然遵循了教材的编排思路,但发现对学生来说,难度还是大了点,学生容易出错。我只好用三球仪给学生演示,目的是月相的形成与三者有关。但月球太小,月相效果不明显。接着我用皮球代表月球,学生自己代表地球,电灯代表太阳,再次和学生一道边做边分析月相的变化,并利用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这次效果好了点。最后让学生订正了课前画的错误月相。

认识月相的变化规律。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不一定都能在课堂上形成认识,安排了课后观察月相的活动,希望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验证并形成较稳固的认识。所以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让学生先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后,再展示观察日记,讲解原理,效果会事半功倍,这对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这一课有一个难点就是学生对看天图与看地图容易混为一谈,我用“搬天”的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学生轻而易举的记住了实际方位。2010、6、13

第五篇:月相变化的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的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二课的内容。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平时的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兴趣。当我选《月相变化》这一课题时,好多前辈就跟我说,这课不好上,太抽象了,都介意我重选课题。可是,我是一个很喜欢做别人觉得难做、而且做不好的事情。于是我坚持了我的选择。介于此,我认真读教材,专心搞教学设计、准备课件、并向老前辈们多次请教,多次修改并确定整个教学环节,上了多次试教课后才上公开课,最后才来上这节课。通过这样的磨课,感觉进步很大,但是,上下来发现还是不满意,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

1、教师讲解过多,教师要时刻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也导致了整堂课气氛不活跃的主要原因。

2、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发现问题或者是提出问题。

3、缺少板书,如用PPT,最后课堂总结时,可以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罗列,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4、对课件的处理还不到位。

5、在知识上,学生对于画上半个月月相还有一定困难,在月相画法上指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月相,了解月相是有变化的,而且存在着规律性和通过模拟实验来修正原有认知,初步建立月相变化的规律。

宇宙领域,对于学生而言,充满神秘,但又让人无从下手,很多学生往往会对这块内容的学习产生了“遥不可及”,枯燥乏味的学习心态,因此,我在本课中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其中第一个体验活动是让学生画、剪、贴上半月的月相,画月相主要是为了纠正学生错误的月相画法,我在出示几种以前学生的错误月相图后,PPT出示正确画法,接着让学生重新画正确的月相,画的时候为防止某天画的人多,某天没人画,我按小组分配了画月相,在画的基础上让学生剪贴月相则是为了直观的再次认识月相图,以及初步发现上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而且在剪贴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月相的正确画法已经铭记在心了,这可以从学生对上半月月相的排列图中得到体现。第二个体验活动是“月相成因模拟实验”,由于这个实验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在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先让一个组进行演示,让学生从视觉上明确试验方法,效果确实比第一次试教时没示范好得多。从中也让自己明白虽然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实验基础,但对于部分有难度的实验,教师还是应该让学生或教师示范。

这节课遗憾的是我不太要注重学生的讨论。月相的成因主要是和月球本身的特点及月球、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有关的,这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不可作为。由于忽视了讨论和引导,所以最终的结论不是学生探究得出,而是我强加给学生的。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的单元教学过程中,对于第二课《月相变化》的教学我有如下反思: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让学生观察月相,了解月相的变化的,而且存在着规律性和通过模拟实验来修正原有认知,初步建立月相变化的规律。

宇宙领域,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既比较有兴趣,但又认知很模糊,很多学生往往会对这块内容的学习产生了很难理解、枯燥无味的学习心态。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十分重要。

我的做法是:

1、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讲课文的一、二个月之前,我就布置了学生观看初一到三十的月相、并把它们都画出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个形象生动的了解,让学生与月亮亲近起来,为上课做好铺垫。课上,我先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画的月相图,观察之后,大家发现几乎每个同学记录的都差不多,于是,我又展示了一个用课件做的月相变化图,对比之下,大家总结出了一个月中变化的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对月相的变化经历了从直观到较抽象的认识,为研究月相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2、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而且注重学生的讨论的结论。月相的成因主要是和月球本身的特点及月球、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有关的,这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不可作为。课上,我和学生在总结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后,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会改变的。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这与月球的运动有关吗?这么一引导,学生顿时来劲了,纷纷在小组内交流起来,并不时地用手在那比划,其实是在用手做模拟。接下来的交流,也证实了我的想法,学生确实拿着书、手等上来边说边演,甚至还画了草图,和我想给他们看的动画演示基本一致,这讨论的价值还是挺大的。学生大致的意思是月球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相是它反射的太阳光,而且它还不透明,月球围绕地球转,转的过程中,由于阳光照到月球的大小面积不同,所以形成了月相。所以说对天体研究并不一定只是科学家的任务,并不一定要借助精密仪器才能完成,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用自己的能力也可以探索宇宙奥秘,解决天文问题,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建立自信。

3、注重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讨论完成后,基本对于月相的成因有了理论上的了解,但实际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我通过三球仪再加一个手电筒的照射,让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演示实验,真正了解了月相的成因,演示实验直观有效,学生总是记得老师演示的过程,知道地球月球和太阳是怎样转动的,把对知识的理解从抽象复杂到具体简单化。

我觉得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我能从学生的前概念中发现矛盾引出问题,进而设计模拟实验进行探究,最后全班达成一个初步的共识。尽管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长时探究”,但是我在本课设计中的实验前指导仍然花了很长时间,这是根据本课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措施,因为这个模拟实验难度很大,在多次试教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也很多,因此实验指导要尽可能做到细致全面。在师生共同探讨了实验方法之后我让一组学生上台试一试完成这个实验,这是一个“试误”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进行调整,虽然花了较长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只有在精心指导多次试误的情况下,学生的实验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觉得还有几点遗憾。首先,实验完成后学生交流时间不是很长,其概念建构不够完整,有点牵强。虽然我在学生记录表下设计了讨论题:上半月月相由()到(),亮面部分朝();下半月月相由()到(),亮面部分朝()。目的是让学生画好月相后有一定时间在组内交流。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多数小组学生画好了月相图后就“无所事事”,并没有将时间用在小组交流上。其次,一个月的月相变化是在小组9人的合作下完成的,8位观察员代表着各自的时间,他们是看到了月相,但对于其他几位观察员看到的月相,可以说是没有一点点的体验,最后共识的达成有点强加的感觉,那么此处如何修订呢?我觉得是否可以让每个观察员在明确了自己所代表时间的月相后,到其他观察员位置上“旅游一番”,也对其他日子的月相有所体验,在经历了这样的体验后,达成月相变化规律的共识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月相变化》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教学目标与以往自然课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是不着重于认识月相的成因,而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兴趣。

一、认识月相及画月相。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的观察,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就是月相。

二、认识月相的变化规律。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难点,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的照片,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样的,知道象那种弯过头的月亮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能够看到的。利用月相模拟器通过观察让学生画出从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变化。在活动后又播放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让学生对月相的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推测下半月的月相变化作好铺垫。学生在观察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中,会发现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由此,他们可以推测出下半月的月相变化。但学生在画月相的变化规律图时不是那么规范,我想如果在教学本课内容时让学生提前半月观察月相,对月相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后再来教学本课内容效果可能要好的多。

下载月相变化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月相变化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本课是在了解了月球的概况后认识月相的变化。本课主要包括了月相、给月相排序和观察白天......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过程与方法: (1)、持续......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月相变化 教学目标: 1.掌握月相的定义和月相的形成原因 2.理解月相变化规律并能够根据月相图判断出农历时间 科学概念: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大全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

    《月相变化》教案

    《月相变化》教案 菜园二小 陈波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是月球在一个月的圆缺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

    月相变化报告

    海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系 学生实验(实习)报告 课程:自然地理学-地球概论 实验名称:月球公转和月面结构指导教师:余中元 班级:地理科学学号:姓名:日期: * 通过实验观察月球运行规......

    2013.3.10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月 相 变 化 (教学设计) 广丰县大石小学周小花 月相变化 广丰县大石小学 周小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初......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精选5篇)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教材简介及设计思路】 月相变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