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材的教材的格式要求
教材的教材的格式要求
1、纸张
统一采用16开纸张。
2、打印格式要求
a.页面设置
页边距:上,下3.0cm,左右空2.0cm。
页眉2.2cm,页脚2.0cm;行间距:20磅。
5、正文部分:
大标题(3号宋体加粗); 副标题(4号宋体加粗); 正文(5号宋体);.版式:A4纸张,行距16磅;页边距上下2.0cm,左右2..0cm。模块一
金属材料的性能(华文新魏四号)
一、五号黑体
1.五号宋体 1)(1)
第一部分
机械制图
第二部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第三部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第四部分
电工与技安 第五部分
质量管理
注:第几部分以考核规范的序号为准。
技能鉴定基础理论考前培训教材格式要求
纸张: A4
页边距:上2.5cm
下2.5cm
左2.5cm
右2.5cm 首行缩进:2字符 行间距:固定值20磅
第二篇:教材编写要求
1.职业中学数学教材的编写要求
针对目前职业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材的编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把《数学》改为《数学文化》,内容是那些最基本的知识,设为所有职中生的公共课,作为充实学生思想、扩大知识面的必学知识,供一年级学生使用。
(2)根据不同的专业,将那些与专业联系紧密的、难度稍有增加的数学内容设置为各自不同专业的专业课或选修课,以打破目前这种文化课和专业课的界限。这样使数学与专业的渗透大大增强,也体现了职业教育中文化课为专业服务的功能。
(3)教材的知识目标要层次分明。职中在校学生的实际和现状是,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因此教材编写可将例题分层、练习与习题分层,研究型的数学问题也应分层。使一本教材多种梯度,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既适应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能力要求,又满足那些准备升学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将教学内容分为选修和必修,让有不同需求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每章的“小结与复习”中,除了“内容提要”,再添加“学习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评价、监控和调节。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每章的复习参考题均安排A、B两组习题,其中B组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用。在习题中带有*号的题目,作为基本要求的拓宽,供学生选用。教材中每讲解一个或几个例题就要有评注,其目的是总结数学方法与思维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普及的今天,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我们的职中生完全可以运用一些数学软件,比如“几何画板”。作为一种先进的学习工具,掌握它就是掌握一项先进的学习技能。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而且本身就是一个智力开发工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
(6)突出数学的实用性。所谓“实用”,是指适合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内职中生学习数学的实际,使数学与现实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职中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行教材每章节之后虽然都有安排在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问题,但总觉得应用题最少,应用范围散,专业针对性不强。我们认为应用题设置最好具有时代气息,这样与专业息息相关,容易入手,学生比较感兴趣
第三篇:数学教材培训要求
各位老师:
今年教材培训的形式有所变化,突出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届时将用一上午的时间现场抽签进行说课交流,为了使培训顺利进行,请通知各校的数学老师做好一下工作:
1.明确本次培训的研究两大主题: 综合与实践复习课
2.做好本册教材中“综合与实践”的所有课时进行详细备课,所涉及的课时有:
一年级:1.找找周围的数2.分积木2个智慧广场
三年级:1.变化的影子2.点击双休日
四年级;1.消费知多少2.饮食与健康
五年级:1.有趣的溶解现象2.美的奥秘
备课要求如下:
教材分析:
(1)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本活动跟哪些数学知识有联系?
(3)这一部分知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什么?
(4)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学过程:
(1)本节课有几个主要的教学层次?
(2)每个教学层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4)本节课运用和积累哪些数学活动经验?体现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3.复习课:按照常规的教学要求准备第一单元的复习课。
4.每一位老师按照要求准备好两个主题每个课时的说课稿(模板见附件),以学校为单位每个级部汇总一个高质量的说课稿,于8月15日以前把电子材料以学校为单位打包上传到邮箱zdxxsxjcpx@163.com。邮件名称:xx小学。word文件名称:xx学校x年级【由于二年级教材有所改变,如果8月10日前未收到新教材,请二年级的老师整理一年级的内容。】
教材培训会将用一上午的时间现场抽签说课交流,并现场打分,请让每位数学老师准备好文字稿。
第四篇:校本教材编写要求
校本教材编写要求
各主编、教研员老师:
为规范校本教材的编写,现将相关的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1、格式:页面设置:纸型—A4;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厘米;字号:大标题3号黑体,小标题4号宋体,正文5号宋体;行距:1.5倍;文件名:课程名称+主编姓名
2、教材从外到里顺序依次是:
第一页:封面文字:莘县实验高中校本教材、课程名称、主编、副主编:
第二页:主要内容:
一、课程名称:国学教育之读经讲坛,二.课程简介(原则上不超过200字)
(一)课程目标:
(二)所需课时数:总课时数一般要求控制在6----14节之间。
(三)授课方式及计划:
(四)评价方式: 三.选课建议:(要有适用哪个年级哪个学期的说明)注:这部分内容可参考后面附件.从第三页开始依次为:编写说明(包括内容简介、编写目的、学习要求等);目录(含页码);教材主体内容(正文标题序号按照:
一、(一)、1、(1)、①的序号等级);参考文献;后记(据需要确定)。
3、教材的编写形式要参照新课程,要求设计活动栏目,如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知识链接、活动设计、练习测评(以上栏目供参考,具体可以参与后面的附件)。
4、编写完毕后,仔细校对,确保知识科学、准确,不出现错别字和标点错误。
5、请主编老师在5月1前校对好,并把调整好的教材电子版发送给各科教研员老师(见附表),逾期不能按时上交者,视为放弃。各教研员老师审核无误后发送到课程中心邮箱jwckczx@163.com,发送文件主题为:校本教材 ⅹⅹⅹⅹ(课程名称)ⅹⅹⅹ(主编姓名)。
课程中心
2011-4-8
第五篇:教材
教材框架 序 前言
引导案例:马云创业
模块
一、创新创业导论(4课时)名人名言
我们正处在一场静悄悄的大变革中——它是全世界人类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的胜利。我相信它对21世纪的影响将等同或超过19世纪和20世纪的工业革命。
——美国创业教育之父,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学教授杰弗里·蒂蒙斯(Jrffry A.Timmons)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案例导入:给微软白领上课的“的哥” 任务1:创新与创业的相关理论
创新与创业有着各自明确的研究边界,创新不等同于创业,创业也不等于创新。但创新与创业并非互相独立甚至对立,而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创业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创业的源泉,使社会价值得以实现。两者的交集表现为相互交叉、渗透与集成融合。
一、创新与创业的人概念
(一)创新的概念
“创新”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据《春秋》,仲子非鲁惠公元嫡,尚得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这里的“创新”,意思是创立或创造新东西。在国际上,“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约瑟夫·阿罗伊斯·熊彼特(J.A.Schumpeter,1883~1950)提出的。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作为资本主义“灵魂” 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也就是这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而言的。
20世纪60年代,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icker)把创新引入管理领域,在《动荡年代的管理》一书中发展了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是指由系统地抛弃昨天,有系统地寻求创新机会,富裕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任何使现有资源的财富创造潜力发生改变的行为,都可以称为创新。德鲁克还在《创新与创业精神》一书中提出:创新是企业家的特定工具。他们利用创新改变现实,作为开创其他不同企业或服务项目的机遇。
对于创新概念的理解一边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狭义的创新概念,立足于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即创新是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行动。广义的创新概念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学校、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行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可以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层面。
(二)创业的概念
关于创业的定义很多,“创业”的本义是“创立基业”、“创建功业”。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定义为:“创业,创立基业”。《孟子·梁惠王》有:“君子创业垂统,可为继也。”诸葛亮《出师表》曰:“贤弟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里所谓“基业”的创业是广义的“事业的基础、根基”,既可以是“帝王之业、霸王之业”,也可以是百姓的家业和家产。“创业”即指开拓、草创新的业绩,恰好与“守成”相对应,“守成”是指保持前人已有的成就和业绩。
从“创业”这个概念的汉语使用法来看,一般用于以下三种状况:(1)强调开端和草创的艰辛和困难;(2)突出过程的开拓和创新意义;(3)侧重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成就和贡献。而对“业”的范围没有什么限制。这样,各种主题、各行各业都可以在最一般的、普通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
创业的定义应该是从最一般的层次上来分析的,从创业过程所涉及的某一个方面或者创业主体的特征角度对创业的界定,只能反映局部的特征,不可能把握创业的本质。虽然不同的创业者具有不同的创业行为,但是从本质上分析,所有的创业活动都具有最一般的特征,对创业的界定应该从这些最一般的特征出发。所以,对创业含义的界定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组织。即创业活动的展开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组织作为基础,这种组织既可以是新创建的组织,也可以是现有的组织。
(2)资本投入。这是上述对创业定义中都没有提及的一个问题,创业活动的开展必须通过资本投入组织资源才可以实现,如果没有资本投入,所谓的创业仅仅只是一个观念层次上的活动。
(3)价值创造。创业活动是一个价值创造过程,这种价值一般以货币的形式体现,但并不一定是盈利的,比如在社会公益事业领域的创业,并不一定是利益驱使的,有时候是为了一个人理想的实现。
(4)创业活动涉及一项新的事业的创立。创业活动是一个创新
过程,是对原有事业的一个突破,而不仅是对原有事业的一种持续过程。
从上述对创业活动的理解出发,我们可以从最一般意义上,对“创业”进行一个最一般的界定,即创业是依赖一定的组织形式,通过资本投入,开创一项新的事业并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这个定义涵盖了创业的共同要素,在这里我们要进一步说明的就是创新和企业家的作用,开创新的事业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过程,如果没有企业家精神,新的事业就不可能开始,同时,就事业本身来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事业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和壮大。
从更广阔的意义可以说,创业就是创造事业,是最高层次的就业。创业者进入市场、创建实业,是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折,是为自己创建一个发挥才华、施展抱负、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舞台。
二、创新与创业的有关理论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熊彼特。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奠定了熊彼特在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也成为她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1)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他说:“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
化。”尽管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变化能够导致经济生活的变化,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经济变化;还有另一种经济变化,它是不能用从外部加于数据的影响来说明的,它是从体系内部发生的。
(2)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熊彼特曾作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不管吧多大数量的驿路马车或邮车连续相加,也绝不能得到一条铁路。这就充分强调创新的突发性和间断性的特点,主张对经济发展进行“动态”性分析研究。
(3)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一般来说,“新组合并不一定要由控制创新过程所代替的生产或商业过程的同一批人去执行”,即并不是驿路马车的所有者去建筑铁路,而恰恰相反,铁路的建筑意味着对驿路马车的否定。所以,在竞争性的经济生活中,新组合意味着对旧组织通过竞争而加以消灭,尽管消灭的方式不同。
(4)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熊彼特认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把发明与创新割裂开来,有其理论自身的缺陷;但强调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必须产生出新的经济价值,这对创新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这个思想为此后诸多研究创新理论的学者所继承。
(5)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熊彼特力图引入创新概念以便从机制上解释经济发展。他认为,可以把经济区分为“增长”与“发展”两种情况。“我们所说的发展,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这就是说,发展史经济循环流转过程的终端,也就是实现了创新,创新
是发展的本质规定。
(6)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熊彼特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那么以实现这种“新组合”为职业的人们便是“企业家”。因此,企业家的核心职能不是经营或管理,而是看其是否能够执行这种“新组合”。熊彼特对企业家的这种独特的界定,其目的在于突出创新的特殊性,说明创新活动的特殊价值。
(二)德鲁克的创新理论
德鲁克是一位美籍奥地利管理学家,德鲁克是较早重视创新的学者。他发展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把创新定义为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的能力的行为。他认为,创新是实现企业的事业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管理学上首次提出了“创造顾客”这一概念,他认为,事业目的就是要创造顾客,而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一是创新,二是市场营销。
德鲁克认为,创新有两种:一种是技术创新,它在自然界中为某种自然物找到新的应用,并赋予新的经济价值;另一种是社会创新,它是在经济与社会中创造一种新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或管理手段,从而在资源配置中取得更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系统地总结了创新的七个来源是:
(1)意外之事——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在事件;(2)不一致之事——现实与设想或推测的不一致;(3)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
(4)每一个人都未注意的工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
(5)人口统计变化(人口变化);(6)认知、情绪及意义上的变化;(7)新知识,包括科学的和非科学的。
(三)与创业有关的理论
目前,对于创业理论的内容,学界仍在探讨,我国学者李凌已总结归纳为六类,即创新理论、孵化器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定位理论、要素理论和催化剂理论。
1.创新理论
创新与创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创新贯穿于创业的全过程,成功创业是创新的最高体现。如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德鲁克的创新理论等。
2.孵化器理论
孵化器理论最早出现于美国。1956年,美国创建了“贝特维亚工业中心”,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企业孵化器。1987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企业孵化器。之后,企业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推动了创业活动的开展。目前企业孵化器的形式有: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国际企业孵化器和专业技术孵化器。近两年还出现了专业孵化器,以其此鲜明的专业色彩、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和对孵化对象的深层次服务支撑,已越来越引起专业人士和创投企业的关注,成为促进我国高科技成果产业化队伍中的一支新军。被孵企业在孵化期内可以享受到优化的环境和服务、税收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创业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这就是
常见的“创业园”模式。
3.核心竞争力理论
在创业理论研究中,有关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内容。MOLTECH公司董事长、上海华谊集团副总裁范宪认为:企业的发展如同球的变化,如果把球剖开,可以分成目标、科学、战略、经营、核心等组成部门。球心就是核心竞争力,它包括核心人物、核心思想与核心产品。当核心竞争力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才可能到达全新的领域。我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既要适应外部条件,如信息不对称、社会诚信有待提高等,又要正确处理与政府、社区、供应商、客户的关系,把与它们的摩擦力降到最低,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4.要素理论
要素理论(Factor Theory)是学者李凌已提出的一个方法论范畴的理论,主要包括要素分析、要素接入和要素整合三个部分。要素分析又称为“要素分解”,是以一个成功发展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为分析前提,对一个企业或机构的成功发展的核心要素进行逐一分解与分析,从而找出成败的关键要素;要素介入是指对已有企业进行要素分析之后,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点,然后有针对性地介入;要素整合也是在对企业进行要素分析之后,根据不同的目标或目的对要素进行整合,以形成一个更有生命力、竞争力的企业。
任务2:创新的经济学解释 核心概括 拓展与思考题
模块
二、我能创业吗(8课时)
名人名言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得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 马云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案例导入:格子铺创业计划 问题探讨
任务1:创业与创业精神
任务2:创业与就业的关系 任务3:为什么要创业 任务4:我能自主创业吗 任务5:创业,机遇与风险同在 核心概括 拓展与思考题
模块
三、哪些创业方式适合我(2课时)名人名言
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往往是苦尽甘不来的,要随时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人才和资金是所有创业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 张本伟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问题探讨
任务1:创业机会分析 任务2:创业方式分析
任务3:适合我的创业项目分析 实践与训练 核心概括 拓展与思考题
模块
四、我要创业(10课时)名人名言
任何时候做任何事,订最好的计划,尽最大的努力,作最坏的准备。
—— 李想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案例导入:向李嘉诚学习如何创办小型企业 问题探讨
任务1:创业的准备
任务2:导入创业计划书
任务3:创业流程 实践与训练 核心概括 拓展与思考题 拓展空间
模块
五、创业项目实训(12课时)名人名言
一个业务出身的领导者,不管他的业务能力有多强,如果创业若干年后他在专业领域的动手能力上仍然是自己的团队中最出色的,那他一定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因为好的领导者是靠判断力、靠制订和管理标准吃饭的,有什么样的判断就会有什么样的产品,有什么样的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 刘东华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任务1:创业体验活动 任务2:创业素质测评 任务3:编写创业计划书 参考文献
李克敏
孙娟主编.创业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