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四课第一节(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21:1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四课第一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四课第一节》。

第一篇: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四课第一节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四课增强法治观念 第一节提高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让学生理解社会与法律、个人与法律的关系,理解依法治国的观念,掌握个人培养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的途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培养依法治国的观念(解决办法:解释清楚“法治”和法治观念的内涵);

2、如何开展培养法律意识教育(解决办法:联系社会与法律、个人与法律之间的关系,说明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讲清增强法律意识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案例,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你赞同采取怎样的措施?学校采取听证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纪律和法律的作用?

2、新课讲解

一、社会与法律

1、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这部分主要讲清两个内容:一什么是法律;二法律的社会作用。

讲解法律的内涵时,先简单介绍法律的定义,归纳法律的特点: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带有强制性、普遍约束力和处罚性。然后引发学生思考法律和道德的异同,补充参考书第222页的相关资料(1),让学生深化对法律的理解。

对于法律的作用,结合现实案例和新闻报道加以说明。

2、我国的法律体系。简单介绍我国的法律体系,让学生明白法律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每个公民和组织。

3、培养依法治国的观念。本内容是重点部分,在讲解法治和法治观念的内涵时,需要把握两点:一是要从“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说明“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二是重点强调和说明如何培养依法治国的观念。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10页的资料卡片,并补充参考书第223页的相关资料(2)。

二、个人与法律

1、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对法律意识的含义只需作简单说明,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12页的活动天地来感受具备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重点要讲清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突出强调三个途径的逻辑关系:学习法律是三个途径的前提,只有通过学习了解法律,才会内化为行动遵守法律,也才可能参与法律实践。

结合参考书第220页进行讲解,补充第225-226页的教学活动(4)和相关资料(5)。

2、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14页的媒体聚焦,简要说明国家作为法律的制定者、执行者必须“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以外部强制力树立法律的权威,使公民都遵守法律的规定。

作为个人应提高对法律的敬畏感和遵守意识,这部分作为重点内容应展开教学,补充参考书第227页相关资料(6)。

3、总结

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维护人类社会生活有序、稳定的基本手段和机制。法律具有规范、预防、校正这三方面的作用。处于现代法治社会,应该树立“依法治国”观念,自觉增强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四课第一节

八、教学后记:

第二篇: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四课第二节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四课增强法治观念 第二节预防违法犯罪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让学生理解治安管理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关系,了解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其处罚,提高遵守治安管理规定的自觉性;

2、理解犯罪和违法的本质区别,了解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刑罚的主要形式、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有哪些(解决办法:讲清违反治安管理的主要行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常犯的不法行为,并说明每种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

2、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解决办法:先介绍我国刑法的基本知识,强调犯罪及其刑罚内容、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的规定,然后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再介绍预防犯罪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案例,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你认为案例中的团伙成员违法犯罪的原因是什么?你自己或者周围有没有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2、新课讲解

一、预防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1、公共秩序与治安管理。在介绍治安管理时要强调这是行政管理的一个方面,重点介绍治安管理的内容,列举身边事例和新闻报道加以说明。讲解治安管理的主要任务时要全面介绍其保护作用、预防作用和处罚作用。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18页的媒体聚焦、第120页的资料卡片,补充参考书第229页的相关资料(1)、第253页《治安管理的范围》。

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这部分是重点内容,需要讲清违反治安管理的主要行为,并说明每种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

要注意把握几点:一是联系青少年学生易出现的问题来讲;二是重点突出侵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行为;三是对一些严重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也应重点讲解。

补充参考书第230-235页的相关资料(2)、(3)、(4)、(5)、(6)、(7)。

二、预防误入犯罪歧途

1、犯罪及刑罚。本部分内容要说清三个问题:什么是犯罪行为,对犯罪行为的处罚方式,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

介绍犯罪行为的含义和特点,并组织学生比较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之间的区别。补充参考书第236页的相关资料(8)。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28页的资料卡片、第129页的案例链接,补充参考书第238页的相关资料(9)、第271页的课后资料,突出刑罚的严重性。

利用具体案例重点讲解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分析他们现在和成年后的刑事责任能力,引起学生关注。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29页的资料卡片。

2、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通过讲述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案例,结合校园内和学生们身边的事例,分析其中的原因,结合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说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犯罪动机的偶发性、模仿性强;暴力侵害、偷盗抢劫等案件居多;团伙犯罪较多,社会危害增大。

3、预防犯罪从自身做起。首先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原因,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33页的案例链接,然后进行归纳总结,提出预防犯罪的办法: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自觉控制不良心理的影响,自动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34页的活动天地和资料卡片,补充参考书第242-243页的相关资料(15)、(16)、(17)。

3、总结

治安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惩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预防灾害事故和违法犯罪。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主要有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和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任何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

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依法将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被社会普遍关注,无论什么原因引发,都会给社会、他人、自己造成巨大危害,让社会谴责、家长痛心、自己悔恨。预防青少年犯罪应从自身做起,要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自觉控制不良心理的影响,自动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四课第二节

八、教学后记:

第三篇: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三课第一节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 第一节加强道德修养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理解道德的作用,掌握“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

2、增强自省、自律的主动意识;

3、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要求;

4、理解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于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道德对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解决办法:主要分析道德的基本内涵,和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双重意义);

2、如何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解决办法:主要讲解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建设,说明“八荣八耻”的现实意义,联系时代解释“八荣八耻”的内涵);

3、如何正确理解热爱祖国的道德要求(解决办法:讲清爱国是公民最起码的道德,和爱国的主要表现)。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故事,并补充参考书121页的相关资料(1),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现代社会需要大量志愿者?志愿者要不要拿报酬?志愿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是否有收获?

2、新课讲解

一、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

1、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这部分内容需要讲清楚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价值:对于个人而言,培养良好的道德有利于适应社会生活,促进自我完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社会而言,弘扬高尚的道德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增进社会文明,推动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给学生简单介绍我国社会的道德现状,引出“八荣八耻”提出的背景,补充参考书第148页的补充资料。

2、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课本内容,和参考书第114页,着重介绍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的背景和对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举例子反映“八荣八耻”在当前社会中的表现。

二、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在说理方面注意讲清: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使用具体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联系社会和学生中有关爱国的不正确行为进行剖析,增强现实感。

让学生阅读课本66页的活动天地,补充参考书123-124页的相关资料(4)、(5),和第162页的爱国小故事。

2、明礼诚信。这部分应该从三个方面开展教学: 一是说明文明礼让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的文明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文明礼让成为维护人际交往中友好和睦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使人适应日趋复杂的社会公共生活。

二是提出文明行为的要求,即“讲礼”。解释“礼”是指礼仪、礼节、礼貌,主要表现为仪容端庄、待人和气、举止文明、讲究公德。

三是说明“礼让”的核心,指明实质是尊重他人,不骄傲、不蛮横,正确对待自我,并列举具体表现。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要求”属于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结合参考书第116页讲解,把握好四个问题:诚实守信的含义、诚实守信的作用、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诚实守信和“哥们义气”的本质区别。

3、团结友善。本部分包括团结合作和友善待人两个问题,团结合作在第五课中还会涉及,本节简单说明即可,侧重介绍友善待人。

关于团结合作,学生已有体验和体会,结合同学们的具体感受来说明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然后引出善于团结合作的基本要求。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0页的案例链接,并引用身边事例和生活体验加以说明。

关于友善待人,先概括其含义,说明友善的具体表现,并引出友善待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的案例链接和第72页的资料卡片,补充参考书第128页的相关资料(8)。

4、勤俭自强。关于勤俭部分应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讲清以下问题:勤劳节俭意在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勤劳节俭不可偏废,如何看待校园内的高消费行为,引申勤劳节俭的社会意义。结合参考书第129-132页的内容进行补充。

“自强不息”是本课的重点内容,结合参考书第117-118页进行讲解,并补充参考书第133页的相关资料(11)。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5页的案例链接。

5、敬业奉献。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6页的活动天地和第77页的案例链接,分析总结其中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其中爱岗敬业着重突出认真做事、努力做好事情,要求学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奉献社会重在说明这是一种把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尚行为。

三、遵守社会公德和传承家庭美德

1、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首先说明社会公德的定义,讲清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其次要简单分析五个方面的逻辑关系。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9页的案例链接。

2、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告诉学生家庭关系也需要关注与维护,美满幸福的家庭来之不易,定要懂得珍惜。

另一方面要重点讲解家庭美德的五点要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让学生阅读课本第82页的案例链接和84页的活动天地,引导同学们树立尊重老人、敬爱父母、团结邻里的品质。

3、总结

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良好的道德规范不仅有利于个人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整体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讲道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身为公民应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自觉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爱岗。同时还应认真遵守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三课第一节

八、教学后记:

第四篇: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三课第二节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 第二节抵制不良侵袭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让学生理解网络、传媒和偶像崇拜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正确对待社会文化的影响;

2、了解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自觉遵守纪律道德,杜绝违纪行为;

3、能运用增强自制力的方法,主动进行自我约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如何开展拒绝沉迷网络的教育(解决办法:教师先要摆正位置,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危害,并给出对策,帮学生戒除网络上瘾);

2、怎样看待青春期的异性交往(解决办法:首先介绍早恋的本质特征,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危害,并与不良风气加以区别,提倡正常交往,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3、如何增强自制能力(首先列举一些不良行为,来分析自制力不强的后果,引出自制力的含义和主要表现,分析如何提高自制能力)。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案例,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案例中的双方都有哪些过错?然后简单进行分析,指导学生树立是非观念,引出“拒绝沉迷网络世界”这一知识点。

2、新课讲解

一、拒绝不良诱惑

1、拒绝沉迷网络世界。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沉迷网络世界的危害,从而正确认识网络、科学对待网络。引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新闻报道,让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网络虽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也带来了不少困扰; 二是青少年极易成为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的受害者,需要加强鉴别能力,科学理性地看待网络世界;

三是网络游戏可以适当娱乐,但是还有其他更多更好的舒缓减压方式,同学们应该培养广泛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集体活动。

让学生阅读课本87页媒体聚焦,并补充参考书136页的相关资料(1)加以说明。

2、正确对待传媒影响。先让学生介绍对于自己最有影响力的传媒类型、自己喜欢看的媒体板块,然后联系当前社会上的所谓“热门”节目,启发学生思考现在的传媒信息中有哪些是正确的、积极的,哪些是不良的、消极的,引导学生自觉加强分辨,抵制暴力、色情、颓废、无聊、庸俗等不良信息。

让学生阅读课本89页案例链接,补充参考书第138页的相关资料(3),并播放关于整治低俗媒体节目的视频。

3、理性对待偶像崇拜。这个问题需要说清楚三个方面: 一是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正常的心里现象; 二是需要把握偶像崇拜的对象、内容和程度;

三是注意偶像崇拜中的心里健康问题,防止偏执、狂热、幻想,甚至因“追星”而伤害家人和自己等不良现象。

组织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1页的活动天地,补充参考书第138-139页的相关资料(4)、(5),并简单分析说明。

二、杜绝不良行为

1、杜绝打架斗殴行为。这部分可列举学校中的现实案例和新闻报道,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说明,突出打架斗殴的主要动机:冲动莽撞、人际冲突、耍威风。总结出打架的结果,轻则违反校纪校规,重则违法犯罪。

2、杜绝偷窃行为。让学生阅读课本第93页的案例链接,结合身边的案例和新闻,引出“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突出“小偷小摸”正是引发青少年犯罪的根源。

3、杜绝赌博行为。介绍现实中对待赌博的心理:有人错误地认为打牌、打麻将,赢点财物属于刺激性娱乐活动,并非赌博;还有人认为输赢金额不大,参与下也无妨。重点突出赌博成瘾都是从“小赌小闹”开始的,赌博行为导致个人社会责任感、羞耻感、自尊心严重降低,出现道德败坏,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

补充参考书第140页的相关资料(6)。

4、杜绝吸烟酗酒行为。介绍学生中对于吸烟酗酒的错误认识,以烟酒为社交之道德的误解。强调吸烟酗酒是不文明的行为习惯,更是“学生行为规范”明确禁止的,应该自觉杜绝。

补充参考书第141页的相关资料(7)。

5、杜绝早恋行为。结合参考书第119、208页,说明早恋的本质,介绍其引发的危害:容易引起情绪的不稳定,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影响未来前途,不喜欢集体活动,容易引发违法行为。提倡正常交往,防止不良习气。

让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7页的资料卡片,并以相关视频或新闻做补充。

三、增强自制能力

1、科学认识自制能力。可以先从列举不良行为出发,来分析自制力不强的后果,引出自制力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98页的资料卡片,补充参考书第142页的相关资料(8)

2、自觉提高自制能力。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要说清提高自制力的方法,突出关键在于自己有意识的培养。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99页的案例链接。

3、总结

青少年在成长中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正确对待传媒影响,理性面对偶像崇拜,杜绝打架斗殴、偷盗赌博、吸烟酗酒、过早恋爱等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增强自制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三课第二节

八、教学后记:

第五篇:中职德育第二册教案第一课第一节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一课学会理财和消费 第一节聚焦货币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对货币有关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货币,克服“拜金主义”等思想的消极影响,同时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支票、信用卡等信用工具。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货币的职能(解决办法:主要详细讲解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概括介绍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2、支票和信用卡的用途(解决办法:介绍支票、信用卡的申领和使用方式)。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案例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向学生提问:“钱”在我们的物质世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关于“钱”,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看法,“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有两戈,伤尽古今人品”,“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到底什么是“钱”呢?我们该如何支配金钱?

2、新课讲解

一、货币

1、货币的职能。先介绍货币的起源、演变过程,点出货币的两种主要职能并详细讲解: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再概括介绍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并将几种职能联系起来。

2、货币的演变。因为之前介绍了货币的起源、演变过程,这里详细说明每种货币的情况即可: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二、支票、信用卡等信用工具

1、支票。先介绍支票的历史,说明支票的申领、使用方式、使用条件,分析支票使用过程中的方便和不便之处。再对课本第8页“活动天地”中提到的“空头支票”进行解说。如有条件,可找支票样品给学生看。

2、信用卡。先介绍信用卡的历史,说明信用卡的申领、使用方式、使用条件,补充信用卡的限制、利息等相关知识,分析信用卡使用中的利弊,向学生提出申领和使用的建议。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的“资料卡片”。

3、总结

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五种职能,我们要对它有客观、理智的认识.支票和信用卡是信用工具中最常见的两种。支票可用于支付货款、各种消费,或履行对国家的财政义务;信用卡可代替现金和支票,进行直接消费,并有存取现金、转账结算、消费信用等功能。注意引导学生确立信用意识。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一课第一节

八、教学后记:

在讲货币的职能时,先简单介绍价值、价格等概念,主要详细讲解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的价值尺度就是某件商品所值货币的多少,当货币充当流通手段时需要实实在在的货币。概括介绍货币在一定程度上是财富的象征,因而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只有金银才能实现此职能);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需要说明其产生的条件和发生作用的范围;世界货币的职能是最后发展起来的,金银和一些国家的纸币都有此职能,如美元、欧元。

讲解支票和信用卡的用途,先说明支票可用来支取现金和转账结算,信用卡有直接消费、存取现金、转账结算和消费信用等功能。再介绍支票、信用卡的申领和使用方式,并指出使用支票和信用卡的优越性和不足。

下载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四课第一节(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四课第一节(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一课第二节(共5篇)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一课谱写崭新篇章 第二节学习改变命运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让学生了解职业兴趣、职业理想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掌握培养自己职业兴趣与理想的方法;理解......

    快乐汉语第一册第四课教案五篇

    课程名称:初级汉语综合课 教学对象:学习一年汉语的韩国,菲律宾四年级学生 教 材:快乐汉语1第四课 授课学时:两课时(每课时50分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重点生词和重点句型的用......

    上海高二政治常识教案第四课第一节(模版)

    第四课 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 第一节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一、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识和技能目标:了解民主制度的内容,把握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

    10项链 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

    10 项 链 【教学目标】 1.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 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4. 培养学生德辩证思维、发散思......

    中职德育3教案

    教学授课计划 授课题目: 第一课 职业与成功 第一节职业是人生的基石 目的要求: 1、理解职业的人生功能。 2、掌握职业的概念、特征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能够分析职业的基本内涵......

    德育二教案第三课第一节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经济与政治常识 第11、12次课学时:3 备课日期:2016年01月25日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课发展中的我国经济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二、......

    第7.8周一年级音乐第一册第四课教案

    小学音乐第一册第四课《可爱的动物》教案(三课时) 课前分析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因此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勇于表现自己。他......

    21 诗经两首 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定稿]

    21 诗经二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 3.体味诗中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4.了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