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玩小车教案
实验《玩小车》教案
实验题目:玩小车
实验时间: 2012年10月11日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物及路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对比试验)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 木板, 玩具车(学生自带),钩码, 毛巾.实验方法:
1做好小组分工:赛车手、计时员、记录员;2先测量空车时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3别的条件不变,向小车上加钩码,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4先测量小车放在木板上运动的时间;5别的条件不变,在木板上铺上毛巾,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实验现象:小车运动的快慢不同 实验结论:小车载重物越多运动越慢 小车运动的路面越不光滑运动越慢
实验《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教案
实验题目: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 实验时间: 2013年10月14日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5..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第二篇:第九课 玩小车
9备课组
组长:陈磊
主备人:杨彩霞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教学设计
第九课玩小车
教学目标:
1、知道通过推和拉能使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2、让学生认识到推力和拉力,以及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和拉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玩中学的第三节,本课利用实验法,合作探究法,知道玩也有学问。教学重难点:
推和拉能让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小组实验法 活动准备:学生自己准备玩具小车。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家里都玩过小车吗?
2、玩小车
(1)、教师提出要求
同学们想一想怎么才能让小车动起来?(2)、指名说,并演示
生1:推一推,小车就动了
生2:拉一拉,小车就动了
(3)、师总结:推或拉能让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3、(一)
小游戏,激发兴趣
(1)、说明游戏规则,三人一组玩一玩
(2)、推一下小车,手不能越过红线
(3)、小车停在中心圆点的获胜
(二)、感受推力和拉力
(1)、同桌两人玩拉勾勾,亲自体验拉力(2)、同桌两人两个手掌分别相对练习推力
4、拓展活动
(1)、观察课本25页图
一、图二,说一说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的使用。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和拉力。
板书设计:
9、玩小车
推、拉使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教学反思:本课是一节非常有意思的课,同学们很感兴趣,能够在玩中学到知识,真正做到了乐教乐学。不足之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课堂有点乱。参与本课研讨人员:
八刘小学:杨彩霞
安太集小学:张文丽
第三篇:一年级科学 9 《玩小车》教案
玩小车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一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玩中学”中的第三节。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之后,继续让孩子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力—推力和拉力,并且让孩子初步感知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也为后续课中学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科学充满着期待。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存有差异。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种种特点,教师应在平日的教学中,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一”的体验和交流知道推和拉都可以是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力。
2、通过“活动二”的游戏知道推力和拉力具有大小方向作用点的特点。教法学法: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1:思考怎样让同学离开原来的位置? 活动一:物体是怎样动起来的? 活动二:怎样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怎样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活动三:课件出示活动规则,闯关比赛: 第一关:比比谁的力气大? 第二关:拔河比赛 第二关:疯狂小赛车 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体会,认识推力和拉力
2、开展推小车游戏,小车停在中心圆为胜
3、交流推力和拉力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推力和拉力具有大小、方向、作用点的特点
当堂达标:小车运动快慢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拓展活动:
1、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或拉力(感受推力和拉力)
2、为什么我们要把门把手设计在门的外侧。教学反思:
第四篇:三年级科学上册_玩小车第二课时教案_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小车的运动
一、教材简介
首先由磁铁小车的运动推广到其他小车是靠什么运动起来的;接着研究推拉产生的力也可以使小车运动;然后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最后分析实际生活中影响车辆运动快慢的各种原因。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推、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知道推、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认识小车运动的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小车的运动变化作假设性解释。
2.科学探究:会做小车运动快慢与载重量关系的实验,能分析车辆运动快慢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
三、教学重点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以及研究推拉产生的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四、教学难点
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实验的指导。
五、教学准备
1.电动小车、发条小车、遥控小车、橡皮筋做的小车、没有动力装置的小车。·
2.厚书、多个钩码、时钟。
用心
爱心
专心 3.车辆在不同道路上行驶的图片或录像、载重量不同的车辆行驶的图片或录像。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装有磁铁的小车可以用磁铁去靠近它让它运动起来,其他玩具小车是靠什么运动起来的呢? 2.生:观察思考后交流。
(磁铁、发条、电池、遥控、橡皮筋、喷气、手推„„)
(二)探究使没有任何动力装置的小车运动的办法。
1.师:没有任何动力装置的玩具小车,要使它运动起来,有哪些办法? 试一试,这些办法是否有效。
2.生:写出有效的办法。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和检验。3.师:这些办法是靠什么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它们使小车的运动发生了哪些变化? 4.生:交流。
(靠力使小车运动,力可以使小车从静止到运动.从慢到快,可以使小车前进.后退.拐弯。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三)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量的关系。
1.师:在一辆小车上分别装上不同质量的物体,其他条件不变,小车的运动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用实验来进行研究。
用心
爱心
专心 2.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一个学生在桌子的一端放上一本厚书,(使小车运动有一个明确的终点,同时,防止小车滑落到地下,这实际上也确定了小车运动的距离。)另一个同学在桌子的另一端控制小车的运动。第一次在小车上放一个钩码,第二次放两个钩码,第三次放三个钩码,放的钩码逐渐增多,记下每次放上的钩码数及小车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并填好教材上的表格。
3.师:在小组巡视。指导学生除了改变载重量外,其他的变量都应该加以控制,如一定的距离.牵引力一定.同样的“路面”等。
4.生:从实验记录中找出规律,分析出小车运动的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
(在牵引力相同的情况下,载重量越大,小车运动的越慢,载重量越小,小车运动的越快)
(四)分析实际生活中车辆行驶快慢的原因。
1.师:请同学们观察教材上的四幅图,说说车辆运动的快慢还与什么原因有关?
2.生:交流。
第一幅图,因道路弯曲且不平,车辆运动较慢; 第二幅图,道路笔直且平坦,车辆运动较快; 第三幅图,货车载重量较大,货车运动较慢; 第四幅图,汽车是空的,运动较快。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风力小车教案
风力小车制作
教学目的:
1、了解掌握利用风能行驶的小车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探究能力,及制作技巧,浸透环境意识,增强制作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难点:制作中线路的连接及安装等过程。
课型与方法:结合PPT的知识点,动手实践。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实验器材)
• 1,一块绿色的底板(用作小车车底)
• 2,两条铁条,加四个轮子(用来制作车轮)
• 3,一个马达
• 4,一个黑色电池盒和三条导线(用来制作电路连接马达的)
• 5,开关
• 6,一个小风叶(用来转动产生风能的)
二、活动方法
1、简介风力小车的原理及结构。
风能是大自然赐给人类诸多能源中的一种干净、环保、便宜的能源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做一辆能靠风能提供动力而逆风行驶的小车。
2、各部件的制作。a车体的制作: • 在底座的四个角,装上直角连接片。每一个直角连接片都能扭两颗螺丝定位。(最好两个同桌一起做,一个定位,另一个扭螺丝)
• 接着,把两条铁条当作车轴插进两块直角连接片之间,注意小孔的位置要对称,再把四个轮子套在车轴上
• 然后试一试用手推小车,小车能不能自由滑动
b线路的连接
• 1,拿出你们的电池盒,从盒边上的两条很短的铁片引出两条导线
• 2其中一根接在开关上,最后接到马达上(注意接开关的两处是并靠在一起的两块小铁片)
• 3,另一根直接接在马达上
• 4,放上电池,拨开开关,试一下马达是否转动
c安装
• 1,把小风叶插进马达上,固定好。(此时应断开开关,拔出电池)
• 2,把马达固定在底座的边上
• 3,把电池盒用双面胶固定在底座上
• 4,安装电池,打开开关,看小车能否行驶(由于风力比较小,所以动力不会很大,开始时可以稍微推一下,给小车一个初速度,让小车能启动起来)
d改进后若能行驶,则可以比赛了。
三、小车比赛:
1、选一平地,划上跑道,分1米、2米、3米、4米,然后,参赛选手分组A、B、C组,每次3—4人,记成绩,看谁的跑的距离远和速度快慢两项,得出结果。
2、小结。本节课通过制作,同学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尝到了制作的乐趣,也锻炼了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克服了困难,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
四、课后练习:
(1)写一写本次制作你的感想,你得到了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你认为还可以如何做。
(2)你能否将风能动力改为小电机动力,作一次尝试。
五、课后反思:
“逆风行驶的小车”是众多此类课型中的一课,此类课的特点是取材容易,制作难度适中,作品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且赋于学生思维发展与想像空间,但也有一定难度,对学生的制作水平有一定要求,从实际情况看,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少数学生由于很少动手制作,制作难度过大,从而对制作兴趣不大。
2、对制作中出现的重点问题如传动部分不合理,如风轮过小,从而影响了制作积极性,此时应及时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加以改进。
3、比赛很重要,可以充分增强学生的制作兴趣、热情及收获的喜悦,因此,一定要组织比赛。
4、对没有成功的学生一定要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积极的参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