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灰吟》教学实录
《石灰吟》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板书“志”)志是什么意思?
生:志向、理想、追求,做一个怎样的人。
师:(板书:诗言志)这是什么意思?
生:用诗表达志向。
师:你的志向什么?
生1:做老师
生2:做护士
生3:没想好
生四:考上清华大学
„„
(教师相机评价)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尤其是有学问有本领的人,你的古时有志向的人哪些吗?
生:李白、杜甫、白居易、戚继光、孔子„„
师:这些有志向的人不仅努力追求自己的志向,做一个善良正直为国为民的人,而且也在自己的诗中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位诗人的作品《墨梅》。
二、初读:提出问题
(引导生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了十分钟的朗读练习)
师:此诗意思简单,按内容可分为两层。
生:一二句描写,三四句赞美
师:作者画中的梅花有何特点?
生:黑色。
师:现实中有黑色的化吗?作者为何故意画成黑色呢?
生:没有,作者想要借黑色的梅花来表达一种追求。
二、细读:品味墨梅
师:要想理解“墨梅”的象征含义,就要理解关键句中的关键词。
师:关键句是哪句?
生:三四句。
师:关键词是哪个?
生:“好颜色”“清气”
师:怎样理解呢?
生:好看的外表,名声,官位。
生2:高尚的品质,美德
师:说得好,老师就来举例子来证明王冕是怎样有“清气”的。
(教师介绍王冕背景,重点讲“儿时求学”和“辞官不就”)
三、升华理解
师:但现在有人说好好看的外表也很重要,歌唱得好,没人包装,成不了不明星;一件商品,比如一只烧鸡,质量好,但没有漂亮的馐,大家也不会相信。你怎么看呢?
第二篇:《石灰吟》教学实录
《石灰吟》的教学实录
一:导入古诗
1、师:一位诗人相传有一天他走到一座石灰窑前,看到煅烧石灰的情景,他深有感触,也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这首诗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师指黑板)生:(齐读课题)《石灰吟》 二:了解诗人
2、师:这位诗人就是明代的——(指向黑板)生:(齐读)于谦
3、师:同学们课下已经搜集了于谦的资料,那位同学来简单地说一说你对于谦的了解。生:于谦是一个政治家,是一个思想家,还是一个军事家。
4、师:你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预习的真认真!还有要说的吗?
生:于谦师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名族英雄,他写过许多的诗有《平阳道中》、《咏煤炭》等。
5、师:一口气说了好几首诗孩子!真了不起!连他写的咏煤炭都知道。于谦啊,是明代一位有名的大臣,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写下了《石灰吟》。见过石灰吗?生:见过。
6、师:有些孩子没有见过是吗?在过去呀,我们刷墙壁的时候,为了让墙更白,常常会用到石灰。瞧,老师手中这洁白的粉笔呀,就有石灰的成分。吟,是古诗中的一种题材,有吟诵、赞扬之意。从题目看这首诗所吟诵的是什么呢?生:石灰。
7、师:好,让我们再来读课题——生:石灰吟
8、师:哪位孩子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古诗?指生读古诗
9、师:读得非常流畅!孩子们,在读古诗的时候啊,我们一定要读出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老师也来读两句,同学们听一听,看像老师这样读,是不是更好些。(师范读前两句)回味一下老师读诗的感觉,同学们也来试一下,开始吧。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试读古诗。师:谁来试一试?指生读
10、师:还真有点读古诗的味道,相信学了整首诗,你会读的更棒!谁愿意再来试试? 指生读
11、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在非常努力的寻找一种读诗的感觉,非常好孩子!那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能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石灰的形成过程。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看石灰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师播放课件,石灰的形成过程)三:走进古诗,明白诗意
12、师:孩子们听完了这段介绍,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看诗中用了哪些词语写出了石灰的形成过程。用笔把它画下来。生边读边画出相关词语
13、师:哪位孩子来说一说?你看很多孩子都举起了自信的小手呢!你来!生:我画的有:千锤万击。
14、师:是呀,要变成石灰首先要经过千锤万击,还有呢? 生:还有烈火焚烧,还有粉骨碎身
15、师:老师可没看见你举手啊,你答得非常好呢,请坐。非常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孩子们呀,要变成石灰首先要经过千锤万击,看这个锤和击用千和万连起来,表示什么? 生:表示撞击的次数多。
16、师:嗯,撞击的次数非常多,你要补充孩子 生:我还认为表示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17、师:你还读懂了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无数次的撞击,无数次的敲打,从千和万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18、师:这个孩子感受到了艰难,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了采石灰的困难。
19、师:是呀,好一个困难啊!千锤万击之后,好要经受烈火的焚烧啊,假如是你在那熊熊的烈火中,那会是怎样的感受啊?生:我觉得非常的痛苦。
20、师:是呀,多真切的感受啊!千锤万击之后,烈火焚烧是那样的痛苦。可是石灰对烈火焚烧又是怎样的态度呢?生:石灰对烈火焚烧的态度是“若等闲”。
21、师:若等闲,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若等闲的?生:看做平平常的事。
22、师:是呀,把它看做平平常常的事,请你带着你的理解读第二句诗。生:烈火焚烧若等闲。
23、师:那是根本不在乎啊孩子,再试试。生:(加强语气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24、师:老师听出了你的进步,谁再来读一读?生:烈火焚烧若等闲,(声音较柔和)
25、师:孩子在有些力度会更好!生:(较大力度读)烈火风少若等闲。
26、师:嗯,老师欣赏你的努力。千锤万击之后,还要经受烈火的焚烧,可石灰根本不在乎,却是若等闲。这是怎样的石灰呀?生:这是一个坚强不息的石灰。
27、师:是呀你体会到了坚强,还有和他不一样的理解吗?生:我还体会到了石灰非常顽固。
28、师:顽固?老师肯定认为你再说顽强对吗?对着你的理解一定能读好前两句诗。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9、师:还能读得更好,孩子。石灰石是一种坚硬的石头要开采它,非下大力气不可呢!再来试试。生:(再次试读)
30、师:老师听出了你的进步,还有那位同学愿意来读,比他读的还好,你来? 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1、师:朗读中透着顽强。还有吗?我比他读的还好呢,你来。生:
32、师:我们一起来到这两句:生齐读前两句古诗。
33、师:这首诗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石灰的顽强?生:我还从粉身碎骨全不怕里体会到了坚强。
34、师:瞧,他回答问题多么完整,把它弄碎成三个字呢?生:全不怕。
35、师:同学们看,不怕千锤万击,也不怕烈火焚烧,更不怕粉骨碎身,再来读这个词。生:粉骨碎身
36、师:再来生:粉身碎骨。
37、师:带着你的理解一定能读好第三句,那位同学来尝试一下?生:粉骨碎身全不怕。
38、师:握紧你的拳头再来读。生:粉骨碎身全不怕。
39、师:你再来读生:粉骨碎身全不怕
40、师:多么无畏得石灰呀!一起来读。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41、师:在我们看来这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石灰却是若等闲。为的是什么呀? 生:为的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42、师:从你的感情再来读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43、师:孩子把尾音拖长一些,会更好听,仔细听老师读,师范读这句诗。你再来试试。生:再次试读
44、师:真好孩子,朗读中透着坚定。即使粉骨碎身也全不怕,就是为了——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45、师:看老师的手势再来度生:(在教师手势引导下)要留清白在人间。
46、师:了解了石灰的形成过程,我们心中不由得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生:我对石灰产生了一种敬佩的情感。
47、师:是呀,一种敬佩之情不禁油然生起。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想象着石灰所遭受的巨大痛苦和磨难,带着对石灰的敬佩,再来练读这首诗。这次呀,老师的阅读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开始把孩子们。生:带要求自己进行试读。
48、师:谁来试一试?生:读整首古诗
49、师:多么无畏的石灰呀,谁再来试试?生:
50、师:已经开始有读古诗的韵味了,同学们啊,我们读古诗就得这样反复的读,正是因为这样,石灰经历了如此艰难而又复杂的演变过程,所以于谦才这么动情地写道——(手指向古诗)读生:生再次齐读古诗。
51、师:石灰经历了如此艰辛的历程,就是要在人间留下什么?生:清白
52、师:是呀,请同学们郑重的在诗中圈下这一个词。(板书:清白)可是石灰本是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事物,在这里分明让我们感受到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读到这儿不由的让人想起诗人于谦。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同学们课下搜集了于谦的资料,老师这也有一份资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想想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结合这份文字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说说于谦是个怎样的人?
生:我认为于谦是一个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人。
53、师:他提到了刚正不阿,还有和他不一样的意见吗?你来说。
生:我从刚才同学读的这句话中还体会到了他办事铁面无私、清廉爱民。
54、师:非常的清廉,还有不一样的理解吗?生:我认为与前还是为官清廉,不畏权贵的人。
55、师;从哪里感受到他的清廉?生:我从。。。却从不给王带任何礼品
56、师:是呀,身居要职却那么的清廉。还有吗?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办事铁面无私,清廉爱民的人。
57、师;清廉,那于谦和石灰又有着怎样的相似之处呢?
生:同石灰一样于谦也经历过痛苦,也经历过磨练,而且他们都具有清白高尚的品格。师:你可正是个有灵性的孩子。他们同样都在人间留下了什么?生:清白。
58、师:是呀,于谦被小人陷害,含冤入狱但他始终不屈服,清清白白、刚正不阿,正如他诗中写的这样——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59、师;此时眼前的石灰形象就是于谦的化身。在这字里行间分明透着一股铁骨铮铮的英雄。假如你就是那个意气奋发的于谦,你会怎样读这首诗?生:读诗。60、师:好一个志存高远的于谦啊,(音乐响起)清正廉洁的于谦,多次为国家做出贡献,但他受到恶势力的压迫,押赴刑场,临刑前于谦回首自己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他依然坚持自己年轻时的誓言,千锤万击出深山。。。。。。行刑前北京城乌云密布,天下百姓无不痛心疾首,而此刻于谦很坦然,他这一生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死有何惧!我们仿佛听到他那深情地呐喊——生:齐读古诗
61、师: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已经把这首诗深深地记在心里,那就让我们不内心无限的感动化作最深情的诵读,让我们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生:背诵古诗。62、师:读到这里孩子,你认为诗人仅仅是在写石灰吗?其实是在写谁? 生:我觉得他是在写他自己。
63、师:是呀,是于谦借石灰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呀就是古诗中的托物言志,请同学们把它写在古诗的旁边。(板书:托物言志)
64、师:表面上看是在写石灰,实际上是诗人也想像石灰那样留下什么?生:清白。
65、师:于谦十二岁写下这首诗,而这首诗却成了于谦一生的写照。让我们静静的再来读这个词。生:清白。四:拓展延伸
66、师:孩子们,像《石灰吟》这样托物言志的诗有很多,此外古人还擅长用松、竹托物来抒发自己高远的追求,如果去我们学过的《青松》《竹石》,(课件出示《竹石》)谁来读一读? 生:读诗。67、师:清朝诗人郑燮,就是用竹子来表达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再来感受现代诗人陈毅的《青松》一起来生:齐读
68、师:每每读这青松,总让人想起陈毅元帅那刚毅的性格,任何时候都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品格,这些诗都是诗人借助事物来抒发自己内心无限的情怀,请同学们继续收集这类诗,来办一期手抄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于谦,走近了他的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呀,也
被很多书法家创作成一幅幅优美的书画作品。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是横排格式的,这是竖排格式的,同学们说美不美?生:美。
68、师:同学们猜一猜这是那位书法家写的?生:
69、师:你知道是哪位书法家写的?我看见有同学笑了,是的,就是站在你们面前的陈老师写的。只要同学们用心,你也能成为一名小小的书法家。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在老师给同学们发的练字纸上,两种格式上任选一种,来一展身手吧。生拿练字纸练子。
70、师:注意写字姿势,身正、肩平、足安。由于时间关系,你的这幅作品留到课下创作好吗?创作完可以交给你的班主任老师,也可以贴在你制作的手抄报上,等让大家一起欣赏好不好?
板书 石灰吟
明 于谦 清白 托物言志
第三篇:《石灰吟》教学实录
《石灰吟》教学实录
《石灰吟》教学实录
一:导入古诗
1、师:一位诗人相传有一天他走到一座石灰窑前,看到煅烧石灰的情景,他深有感触,也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这首诗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师指黑板)
生:(齐读课题)《石灰吟》
二:了解诗人
2、师:这位诗人就是明代的——(指向黑板)生:(齐读)于谦
3、师:同学们课下已经搜集了于谦的资料,那位同学来简单地说一说你对于谦的了解。生:于谦是一个政治家,是一个思想家,还是一个军事家。
4、师:你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预习的真认真!还有要说的吗?
生:于谦师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名族英雄,他写过许多的诗有《平阳道中》、《咏煤炭》等。
5、师:一口气说了好几首诗孩子!真了不起!连他写的咏煤炭都知道。于谦啊,是明代一位有名的大臣,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写下了《石灰吟》。见过石灰吗?生:见过。
6、师:有些孩子没有见过是吗?在过去呀,我们刷墙壁的时候,为了让墙更白,常常会用到石灰。瞧,老师手中这洁白的粉笔呀,就有石灰的成分。吟,是古诗中的一种题材,有吟诵、赞扬之意。从题目看这首诗所吟诵的是什么呢?
生:石灰。
7、师:好,让我们再来读课题——
生:石灰吟
8、师:哪位孩子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古诗?
指生读古诗
9、师:读得非常流畅!孩子们,在读古诗的时候啊,我们一定要读出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老师也来读两句,同学们听一听,看像老师这样读,是不是更好些。(师范读前两句)回味一下老师读诗的感觉,同学们也来试一下,开始吧。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试读古诗。
师:谁来试一试?
指生读
10、师:还真有点读古诗的味道,相信学了整首诗,你会读的更棒!谁愿意再来试试?
指生读
11、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在非常努力的寻找一种读诗的感觉,非常好孩子!那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能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石灰的形成过程。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看石灰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师播放课件,石灰的形成过程)
三:走进古诗,明白诗意
12、师:孩子们听完了这段介绍,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看诗中用了哪些词语写出了石灰的形成过程。用笔把它画下来。
生边读边画出相关词语
13、师:哪位孩子来说一说?你看很多孩子都举起了自信的小手呢!你来!生:我画的有:千锤万击。
14、师:是呀,要变成石灰首先要经过千锤万击,还有呢?
生:还有烈火焚烧,还有粉骨碎身
15、师:老师可没看见你举手啊,你答得非常好呢,请坐。非常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
孩子们呀,要变成石灰首先要经过千锤万击,看这个锤和击用千和万连起来,表示什么?
生:表示撞击的次数多。
16、师:嗯,撞击的次数非常多,你要补充孩子
生:我还认为表示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17、师:你还读懂了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无数次的撞击,无数次的敲打,从千和万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18、师:这个孩子感受到了艰难,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采石灰的困难。
19、师:是呀,好一个困难啊!千锤万击之后,好要经受烈火的焚烧啊,假如是你在那熊熊的烈火中,那会是怎样的感受啊?
生:我觉得非常的痛苦。
20、师:是呀,多真切的感受啊!千锤万击之后,烈火焚烧是那样的痛苦。可是石灰对烈火焚烧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石灰对烈火焚烧的态度是“若等闲”。
21、师:若等闲,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若等闲的?
生:看做平平常的事。
22、师:是呀,把它看做平平常常的事,请你带着你的理解读第二句诗。生:烈火焚烧若等闲。
23、师:那是根本不在乎啊孩子,再试试。生:(加强语气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24、师:老师听出了你的进步,谁再来读一读?
生:烈火焚烧若等闲,(声音较柔和)
25、师:孩子在有些力度会更好!
生:(较大力度读)烈火风少若等闲。
26、师:嗯,老师欣赏你的努力。千锤万击之后,还要经受烈火的焚烧,可石灰根本不在乎,却是若等闲。这是怎样的石灰呀?
生:这是一个坚强不息的石灰。
27、师:是呀你体会到了坚强,还有和他不一样的理解吗?
生:我还体会到了石灰非常顽固。
28、师:顽固?老师肯定认为你再说顽强对吗?对着你的理解一定能读好前两句诗。
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9、师:还能读得更好,孩子。石灰石是一种坚硬的石头要开采它,非下大力气不可呢!再来试试。生:(再次试读)
30、师:老师听出了你的进步,还有那位同学愿意来读,比他读的还好,你来?
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1、师:朗读中透着顽强。还有吗?我比他读的还好呢,你来。生:
32、师:我们一起来到这两句:
生齐读前两句古诗。
33、师:这首诗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石灰的顽强?
生:我还从粉身碎骨全不怕里体会到了坚强。
34、师:瞧,他回答问题多么完整,把它弄碎成三个字呢?
生:全不怕。
35、师:同学们看,不怕千锤万击,也不怕烈火焚烧,更不怕粉骨碎身,再来读这个词。
生:粉骨碎身
36、师:再来
生:粉身碎骨。
37、师:带着你的理解一定能读好第三句,那位同学来尝试一下?
生:粉骨碎身全不怕。
38、师:握紧你的拳头再来读。
生:粉骨碎身全不怕。
39、师:你再来读
生:粉骨碎身全不怕
40、师:多么无畏得石灰呀!一起来读。
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41、师:在我们看来这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石灰却是若等闲。为的是什么呀?
生:为的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42、师:从你的感情再来读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43、师:孩子把尾音拖长一些,会更好听,仔细听老师读,师范读这句诗。你再来试试。
生:再次试读
44、师:真好孩子,朗读中透着坚定。即使粉骨碎身也全不怕,就是为了——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45、师:看老师的手势再来度
生:(在教师手势引导下)要留清白在人间。
46、师:了解了石灰的形成过程,我们心中不由得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生:我对石灰产生了一种敬佩的情感。
47、师:是呀,一种敬佩之情不禁油然生起。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想象着石灰所遭受的巨大痛苦和磨难,带着对石灰的敬佩,再来练读这首诗。这次呀,老师的阅读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开始把孩子们。
生:带要求自己进行试读。
48、师:谁来试一试?
生:读整首古诗
49、师:多么无畏的石灰呀,谁再来试试?
生:
50、师:已经开始有读古诗的韵味了,同学们啊,我们读古诗就得这样反复的读,正是因为这样,石灰经历了如此艰难而又复杂的演变过程,所以于谦才这么动情地写道——(手指向古诗)读
生:生再次齐读古诗。
51、师:石灰经历了如此艰辛的历程,就是要在人间留下什么?
生:清白
52、师:是呀,请同学们郑重的在诗中圈下这一个词。(板书:清白)可是石灰本是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事物,在这里分明让我们感受到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读到这儿不由的让人想起诗人于谦。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同学们课下搜集了于谦的资料,老师这也有一份资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想想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结合这份文字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说说于谦是个怎样的人?
生:我认为于谦是一个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人。
53、师:他提到了刚正不阿,还有和他不一样的意见吗?你来说。
生:我从刚才同学读的这句话中还体会到了他办事铁面无私、清廉爱民。
54、师:非常的清廉,还有不一样的理解吗?
生:我认为与前还是为官清廉,不畏权贵的人。
55、师;从哪里感受到他的清廉?
生:我从。。。却从不给王带任何礼品
56、师:是呀,身居要职却那么的清廉。还有吗?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办事铁面无私,清廉爱民的人。
57、师;清廉,那于谦和石灰又有着怎样的相似之处呢?
生:同石灰一样于谦也经历过痛苦,也经历过磨练,而且他们都具有清白高尚的品格。
师:你可正是个有灵性的孩子。他们同样都在人间留下了什么?
生:清白。
58、师:是呀,于谦被小人陷害,含冤入狱但他始终不屈服,清清白白、刚正不阿,正如他诗中写的这样——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59、师;此时眼前的石灰形象就是于谦的化身。在这字里行间分明透着一股铁骨铮铮的英雄。假如你就是那个意气奋发的于谦,你会怎样读这首诗?
生:读诗。
60、师:好一个志存高远的于谦啊,(音乐响起)清正廉洁的于谦,多次为国家做出贡献,但他受到恶势力的压迫,押赴刑场,临刑前于谦回首自己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他依然坚持自己年轻时的誓言,千锤万击出深山。。。。。。行刑前北京城乌云密布,天下百姓无不痛心疾首,而此刻于谦很坦然,他这一生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死有何惧!我们仿佛听到他那深情地呐喊——
生:齐读古诗
61、师: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已经把这首诗深深地记在心里,那就让我们不内心无限的感动化作最深情的诵读,让我们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生:背诵古诗。
62、师:读到这里孩子,你认为诗人仅仅是在写石灰吗?其实是在写谁?
生:我觉得他是在写他自己。
63、师:是呀,是于谦借石灰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呀就是古诗中的托物言志,请同学们把它写在古诗的旁边。(板书:托物言志)
64、师:表面上看是在写石灰,实际上是诗人也想像石灰那样留下什么?
生:清白。
65、师:于谦十二岁写下这首诗,而这首诗却成了于谦一生的写照。让我们静静的再来读这个词。
生:清白。
四:拓展延伸
66、师:孩子们,像《石灰吟》这样托物言志的诗有很多,此外古人还擅长用松、竹托物来抒发自己高远的追求,如果去我们学过的《青松》《竹石》,(课件出示《竹石》)谁来读一读?
生:读诗。
67、师:清朝诗人郑燮,就是用竹子来表达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再来感受现代诗人陈毅的《青松》一起来
生:齐读
68、师:每每读这青松,总让人想起陈毅元帅那刚毅的性格,任何时候都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品格,这些诗都是诗人借助事物来抒发自己内心无限的情怀,请同学们继续收集这类诗,来办一期手抄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于谦,走近了他的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呀,也
被很多书法家创作成一幅幅优美的书画作品。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是横排格式的,这是竖排格式的,同学们说美不美?
生:美。
68、师:同学们猜一猜这是那位书法家写的?
生:
69、师:你知道是哪位书法家写的?我看见有同学笑了,是的,就是站在你们面前的陈老师写的。只要同学们用心,你也能成为一名小小的书法家。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在老师给同学们发的练字纸上,两种格式上任选一种,来一展身手吧。
生拿练字纸练子。
70、师:注意写字姿势,身正、肩平、足安。由于时间关系,你的这幅作品留到课下创作好吗?创作完可以交给你的班主任老师,也可以贴在你制作的手抄报上,等让大家一起欣赏好不好?
板书
石灰吟
明
于谦
清白
托物言志
第四篇:石灰吟教学实录
石灰吟 教学实录 大王庄小学 马敏敏
师:一位诗人相传有一天他走到一座石灰窑前,看到煅烧石灰的情景,他深有感触,也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这首诗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师指黑板)生:(齐读课题)《石灰吟》
师:这位诗人就是明代的——(指向黑板)生:(齐读)于谦
师:同学们课下已经搜集了于谦的资料,那位同学来简单地说一说你对于谦的了解。生:于谦师一个政治家,是一个思想家,还是一个军事家。师:你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预习的真认真!还有要说的吗?
生:于谦师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名族英雄,他写过许多的诗有《平阳道中》、《咏煤炭》等。
师:一口气说了好几首诗孩子!真了不起!连他写的咏煤炭都知道。于谦啊,是明代一位有名的大臣,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写下了《石灰吟》。见过石灰吗? 生:见过。
师:有些孩子没有见过是吗?在过去呀,我们刷墙壁的时候,为了让墙更白,常常会用到石灰。瞧,老师手中这洁白的粉笔呀,就有石灰的成分。吟,是古诗中的一种题材,有吟诵、赞扬之意。从题目看这首诗所吟诵的是什么呢? 生:石灰。
师:好,让我们再来读课题—— 生:石灰吟
师:哪位孩子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古诗? 指生读古诗
师:读得非常流畅!孩子们,在读古诗的时候啊,我们一定要读出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老师也来读两句,同学们听一听,看像老师这样读,是不是更好些。(师范读前两句)回味一下老师读诗的感觉,同学们也来试一下,开始吧。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试读古诗。师:谁来试一试? 指生读
师:还真有点读古诗的味道,相信学了整首诗,你会读的更棒!谁愿意再来试试? 指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在非常努力的寻找一种读诗的感觉,非常好孩子!那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能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石灰的形成过程。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看石灰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师播放课件,石灰的形成过程)
师:孩子们听完了这段介绍,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看诗中用了哪些词语写出了石灰的形成过程。用笔把它画下来。生边读边画出相关词语
师:哪位孩子来说一说?你看很多孩子都举起了自信的小手呢!你来!生:我画的有:千锤万击。
师:是呀,要变成石灰首先要经过千锤万击,还有呢? 生:还有烈火焚烧,还有粉骨碎身
师:老师可没看见你举手啊,你答得非常好呢,请坐。非常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孩子们呀,要变成石灰首先要经过千锤万击,看这个锤和击用千和万连起来,表示什么? 生:表示撞击的次数多。
师:嗯,撞击的次数非常多,你要补充孩子 生:我还认为表示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师:你还读懂了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无数次的撞击,无数次的敲打,从千和万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师:这个孩子感受到了艰难,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采石灰的困难。
师:是呀,好一个困难啊!千锤万击之后,好要经受烈火的焚烧啊,假如是你在那熊熊的烈火中,那会是怎样的感受啊? 生:我觉得非常的痛苦。
师:是呀,多真切的感受啊!千锤万击之后,烈火焚烧是那样的痛苦。可是石灰对烈火焚烧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石灰对烈火焚烧的态度是“若等闲”。
师:若等闲,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若等闲的? 生:看做平平常的事。
师:是呀,把它看做平平常常的事,请你带着你的理解读第二句诗。生: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那是根本不在乎啊孩子,再试试。生:(加强语气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进步,谁再来读一读? 生:烈火焚烧若等闲,(声音较柔和)师:孩子在有些力度会更好!生:(较大力度读)烈火风少若等闲。
师:嗯,老师欣赏你的努力。千锤万击之后,还要经受烈火的焚烧,可石灰根本不在乎,却是若等闲。这是怎样的石灰呀? 生:这是一个坚强不息的石灰。
师:是呀你体会到了坚强,还有和他不一样的理解吗? 生:我还体会到了石灰非常顽固。
师:顽固?老师肯定认为你再说顽强对吗?对着你的理解一定能读好前两句诗。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还能读得更好,孩子。石灰石是一种坚硬的石头要开采它,非下大力气不可呢!再来试试。生:(再次试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进步,还有那位同学愿意来读,比他读的还好,你来? 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朗读中透着顽强。还有吗?我比他读的还好呢,你来。生:
师:我们一起来到这两句: 生齐读前两句古诗。
师:这首诗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石灰的顽强? 生:我还从粉身碎骨全不怕里体会到了坚强。
师:瞧,他回答问题多么完整,把它弄碎成三个字呢? 生:全不怕。师:同学们看,不怕千锤万击,也不怕烈火焚烧,更不怕粉骨碎身,再来读这个词。生:粉骨碎身 师:再来
生:粉身碎骨。
师:带着你的理解一定能读好第三句,那位同学来尝试一下? 生:粉骨碎身全不怕。师:握紧你的拳头再来读。生:粉骨碎身全不怕。师:你再来读
生:粉骨碎身全不怕
师:多么无畏得石灰呀!一起来读。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师:在我们看来这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石灰却是若等闲。为的是什么呀? 生:为的是要留清白在人间。师:从你的感情再来读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孩子把尾音拖长一些,会更好听,仔细听老师读,师范读这句诗。你再来试试。生:再次试读
师:真好孩子,朗读中透着坚定。即使粉骨碎身也全不怕,就是为了——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看老师的手势再来度 生:(在教师手势引导下)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了解了石灰的形成过程,我们心中不由得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生:我对石灰产生了一种敬佩的情感。
师:是呀,一种敬佩之情不禁油然生起。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想象着石灰所遭受的巨大痛苦和磨难,带着对石灰的敬佩,再来练读这首诗。这次呀,老师的阅读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开始把孩子们。生:带要求自己进行试读。师:谁来试一试? 生:读整首古诗
师:多么无畏的石灰呀,谁再来试试? 生: 师:已经开始有读古诗的韵味了,同学们啊,我们读古诗就得这样反复的读,正是因为这样,石灰经历了如此艰难而又复杂的演变过程,所以于谦才这么动情地写道——(手指向古诗)读
生:生再次齐读古诗。
师:石灰经历了如此艰辛的历程,就是要在人间留下什么? 生:清白
师:是呀,请同学们郑重的在诗中圈下这一个词。(板书:清白)可是石灰本是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事物,在这里分明让我们感受到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读到这儿不由的让人想起诗人于谦。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同学们课下搜集了于谦的资料,老师这也有一份资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想想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结合这份文字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说说于谦是个怎样的人?
生:我认为于谦是一个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人。师:他提到了刚正不阿,还有和他不一样的意见吗?你来说。
生:我从刚才同学读的这句话中还体会到了他办事铁面无私、清廉爱民。师:非常的清廉,还有不一样的理解吗? 生:我认为与前还是为官清廉,不畏权贵的人。师;从哪里感受到他的清廉? 生:我从。。。却从不给王带任何礼品
师:是呀,身居要职却那么的清廉。还有吗?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办事铁面无私,清廉爱民的人。师;清廉,那于谦和石灰又有着怎样的相似之处呢?
生:同石灰一样于谦也经历过痛苦,也经历过磨练,而且他们都具有清白高尚的品格。师:你可正是个有灵性的孩子。他们同样都在人间留下了什么? 生:清白。
师:是呀,于谦被小人陷害,含冤入狱但他始终不屈服,清清白白、刚正不阿,正如他诗中写的这样——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此时眼前的石灰形象就是于谦的化身。在这字里行间分明透着一股铁骨铮铮的英雄。假如你就是那个意气奋发的于谦,你会怎样读这首诗? 生:读诗。
师:好一个志存高远的于谦啊,(音乐响起)清正廉洁的于谦,多次为国家做出贡献,但他受到恶势力的压迫,押赴刑场,临刑前于谦回首自己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他依然坚持自己年轻时的誓言,千锤万击出深山。。。。。。行刑前北京城乌云密布,天下百姓无不痛心疾首,而此刻于谦很坦然,他这一生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死有何惧!我们仿佛听到他那深情地呐喊—— 生:齐读古诗
师: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已经把这首诗深深地记在心里,那就让我们不内心无限的感动化作最深情的诵读,让我们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生:背诵古诗。
师:读到这里孩子,你认为诗人仅仅是在写石灰吗?其实是在写谁? 生:我觉得他是在写他自己。
师:是呀,是于谦借石灰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呀就是古诗中的托物言志,请同学们把它写在古诗的旁边。(板书:托物言志)
师:表面上看是在写石灰,实际上是诗人也想像石灰那样留下什么? 生:清白。师:于谦十二岁写下这首诗,而这首诗却成了于谦一生的写照。让我们静静的再来读这个词。生:清白。
师:孩子们,像《石灰吟》这样托物言志的诗有很多,此外古人还擅长用松、竹托物来抒发自己高远的追求,如果去我们学过的《青松》《竹石》,(课件出示《竹石》)谁来读一读? 生:读诗。
师:清朝诗人郑燮,就是用竹子来表达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再来感受现代诗人陈毅的《青松》一起来 生:齐读 师:每每读这青松,总让人想起陈毅元帅那刚毅的性格,任何时候都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品格,这些诗都是诗人借助事物来抒发自己内心无限的情怀,请同学们继续收集这类诗,来办一期手抄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于谦,走近了他的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呀,也被很多书法家创作成一幅幅优美的书画作品。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是横排格式的,这是竖排格式的,同学们说美不美? 生:美。
师:同学们猜一猜这是那位书法家写的? 生: 师:你知道是哪位书法家写的?我看见有同学笑了,是的,就是站在你们面前的杨老师写的。只要同学们用心,你也能成为一名小小的书法家。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在老师给同学们发的练字纸上,两种格式上任选一种,来一展身手吧。生拿练字纸练子。
师:注意写字姿势,身正、肩平、足安。由于时间关系,你的这幅作品留到课下创作好吗?创作完可以交给你的班主任老师,也可以贴在你制作的手抄报上,等让大家一起欣赏好不好?下课!
板书:
石灰吟
明
于谦
清白
托物言志
第五篇:石灰吟[推荐]
《石灰吟》教案
推荐轻松、高效、有创造
——《石灰吟》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负责教学的校长晚上8点半打来电话,说教研室的特级教师杨献荣老师第二天要到学校听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课。我是备课组长,况且从教14年以来,还从未被特级教师听过课,这样的机会怎可错过?因此欣然接受。
正好教到古诗《石灰吟》,就教这课吧。上次正好参加市“轻松、高效、有创造”地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感受颇深,我就朝这个方向努力,上一堂扎扎实实的语文家常课。
案例介绍:
一、导入:
1、先后板书:志、诗言志、托物言志,问学生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言志、托物言志的诗。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学生齐读课题《石灰吟》)。
二、解释题目:
1、“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2、你还知道带有“吟”的诗题吗?(《暮江吟》、《游子吟》等)
三、指导熟读诗文:
1、师范读《石灰吟》。
2、“焚”是生字,前鼻音(学生读一读),字义,写法(上下结构,双木“林”,师范写,生也认真地写一个。)
3、学习古诗文的第一步就是要读好诗,读准每个字音,将诗句读正确、流利。(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4、读出节奏美,就要体会在哪儿停顿,并能做到停而不断。
(1)、学生自读体会。
(2)指名读,师略加指导。
(3)齐读。
四、理解诗意:
1、请同学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意,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注上记号。
出示:
锤:敲打。击:撞击。若:好像。等闲:平常事。
2、同位互相说说。
3、集体交流,师随机指导。适当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时加上关联词(如: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因为,它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间。)
五、体会诗情:
1、诗中“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三个词写出了石灰生产的过程,从这三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教师边说边在这三个词上用红笔画上红线。)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石灰生产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历经磨难。
(2)师或学生简单介绍石灰制造的过程:石灰的前身叫石灰石,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它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生石灰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熟石灰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3)有感情地读好这三个词。(指名读,诗指导,齐读。)
2、“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它全然不怕,因为目的只有一个——“要留清白在人间”
3、(师)用红笔圈出“清白”,问:你怎么理解“清白”的?
(1)石灰洁白干净的外形。(2)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
4、让我们带着对石灰的敬佩、歌颂之情,再读这首诗。
5、说一说你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具有石灰精神的人,说说他的事例?
6、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有所思,便吟诵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时,于谦刚好十二岁。
看到此情此景,出现在于谦眼前的难道只是石灰产生的过程吗?他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一位奋斗者,历经艰辛,终于实现理想,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境界。)
此时,他已暗暗为自己定下了人生目标,人生追求。他立下了什么志向?
6、现在,你们明白了诗言志、托物言志的含义了吗?
7、补充资料:是的,于谦发愤苦读,走上了为官的道路,他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因此,超重阴险贪婪的家伙恨死他了,他们密谋策划,等待时机,挑唆皇帝,杀害了正直无私的于谦。(图文并茂老师或学生介绍他一个最感人的具体事例,让于谦的形象更鲜明地留在孩子们心目中。)
真是诗如其人,《石灰吟》就是于谦一生的写照,让我们一起慷慨激昂地再次吟诵这首诗。
8、石灰被用在建筑上,它留给人间的是洁白干净的墙;石灰那粉身碎骨也全然不顾,它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启示——要做一个坚强不屈、纯洁高尚的人。而于谦正是像石灰一样的人,他的人生就是石灰的人生,他的精神就是石灰的精神。让我们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练习背诵《石灰吟》。
六、作业:
板书:
石灰吟
锤、焚、碎
石头——————﹥石灰
(坚贞不屈、要留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