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易拉罐金属画教案
易拉罐金属画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课程是对手工艺课程新的一种手工进行认识和掌握,易拉罐金属画具有本身其特点,同时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手工制作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审美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艺术形式在自己动手美化居室的室内装饰中,体现出很好的一面。教学目标:
通过易拉罐金属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种新兴的手工制作和它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掌握易拉罐金属画的技法。教学重点:
易拉罐金属画的手工操作和基本技法掌握。教学时间: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对剪纸艺术,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及整体情况,进行简单阐述,从而导入新的内容,新的手工。
引入新课:
手工的种类是多样的,易拉罐金属画是其中的一种,对于易拉罐金属画的系统学习呢,从本次课开始。
首先我们了解下易拉罐金属画的材料:
1.选择易拉罐的材料:
目前我们生活中所用的易拉罐,从本身的材质来说,分为三类:铝合类;不锈钢合类,铁合类;
在生活中,这三类材质有:
铝合类:眼镜啤酒,青岛啤酒,可口可乐,健力宝等,这种材质制作的易拉罐较为普遍;
不锈钢合类:该材料颜色为乌光色,市场上见到的比较少;
铁合金:椰汁,核桃露,杏仁露等,在易拉罐金属画里面,铝合金材料生产的易拉罐,比较薄,加工起来比较容易,还有防锈,耐蚀性强,抛光性好等特点,是制作金属画的理想材料。
2.对于易拉罐材料展开的步骤:
1.用剪刀从易拉罐的顶端开口处沿最近的上棱边剪至斜棱边,另一边方法是用剪刀直接剪破易拉罐上端斜面处,然后眼破口剪至斜棱边;
2.用剪刀在已剪开的斜棱边出向下竖剪一刀,然后沿上斜斜棱边把上封盖剪下来;
3.接着竖向往下剪,直剪到底部棱边,在横向沿下棱边把底部剪下来。
4.将剪下来的易拉罐片用水洗净,擦干,展平,先把易拉罐银白色面朝外反向曲卷一二次,注意避免卷出印痕,然后将其银白色朝下平放在橡胶垫上,用木笔在背面轻轻滑动使其展平。
3.工具:
圆珠笔
木笔、竹笔
复写纸
橡胶垫
剪刀
刻刀
彩笔与色料
粘接剂
尺子
砂纸
衬布
硬纸板。
其实,制作的基本技法:
易拉罐金属画得工艺流程:
1.底图
将选好的话或自己创作的话,作为制作易拉罐的底图。
2.拓印
把底图用复写纸拓印在准备好的易拉罐片的内面上,易拉罐片的两条长边处难于描刻,拓刻是应尽可能把画画拓印在易拉罐的中间部位上。
3.描刻
把拓印好的易拉罐片画面向上平方在橡胶垫上,用圆珠笔按拓印的线条把图描刻一遍。描刻线条力量要适中。
4.成形
根据底图的要求凡是需要凸出的部分要将易拉罐片反面朝上平放在橡胶垫上,依据图案印迹,用圆珠笔、木笔对画面进行摁压,划刻。凡是需要凹陷部分,只要用同样的方法对易拉罐片正面图进行摁压,划刻。画面的立体效果要通过反复对画面反正面摁压,修整才能做出来,因此,成形是易拉罐金属画效果好坏的关键。
5.清洗
用清洁剂对成形后的画面进行洗刷,清除残留在易拉罐上的拓刻痕迹,是画面干净。
6.剪刻
用剪刀把易拉罐上的成形画面剪下来,剪刀无法剪的部位可用刻刀来划刻。并对画面进行调整。
7.拼接
把剪下来的各个成形画面,根据底图的要求用多功能胶把他们拼合粘接成一幅完整的画。
8.着色
用彩色笔依据底图颜色的要求,对易拉罐画面进行着色。一般的易拉罐画不用着色,或只进行局部着色,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突出花的银白色的金属质感。
9.修整
把图形往衬布上粘贴前,依照底图,对整体画面进行全面检查,修整,使之更加完善。
10.粘贴和装镜框
用深色直绒布用乳胶平整地粘贴在镜框底板上。然后把做好的图形用多功能胶粘贴在镜框底板上,装进镜框,这样一幅易拉罐画就制作完成。
11.浮雕效果
具有浮雕效果的易拉罐金属画除剪刻工序外,其他的制作方法基本同上,成形的图形不用剪下来,在四周用圆珠笔描刻出凹凸不平的画边框,再剪去多余的部分。
易拉罐金属画基本技法:
1.正反线法:
先把易拉罐片正面朝上平放在橡胶垫上,根据拓印图形,用圆珠笔进行描刻,描刻好后,将易拉罐片翻过来放在橡胶垫上,再用圆珠笔尖紧贴图形的印迹内侧描刻,这种表现手法叫正反线法,由于所用笔的不同,所表达的物体形式内容也不同。
2.排线法
用笔在易拉罐金属片上对反正画面一笔紧接一笔或一笔重复一笔或一笔重复一笔的摁压,从而做出降起或凹陷的效果,这种方法是排线法。
根据笔的运行轨迹的不同可分为三种,重复排笔法,直线排笔法和曲线排笔法;直线排笔法和曲线排笔法常用于表现宽大图形,曲面图形的隆起或凹陷效果,如大海的波浪,人的头像和房屋的墙面等,一般在一幅画的制作中往往要综合 运用这三种方法。
3.旋转法
是用木笔在易拉罐金属片上做隆起或凹陷时,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摁压的用笔方法叫旋转法。
4.啄笔法
用笔像啄木鸟树干那样在易拉罐金属片上进行点缀,使易拉罐金属片表面形成点状凸起和点状凹坑,常用来表现树木茂密的叶子,草丛等。
实际操作:
以小鹿为实例
步骤一:把小鹿的线描图用复写纸拓印在平整地易拉罐金属片的银白色面上。
步骤二:把拓印好的易拉罐金属片图形朝上平放在橡胶垫上,用圆珠笔按住图形进行描刻,描刻是力量大小应以易拉罐片反面能辨认出印迹图形为准,为增加反面印迹图形的清晰度可以在易拉罐金属片和橡胶垫之间放在复写纸,在进行描刻,描刻好后,将易拉罐翻过来,平放在橡胶垫上,采用旋转法和排笔法,反复多次对小鹿的尾巴,身子,头部进行隆起,用力要均匀适中,以达到表面突起,光滑,饱满的立体效果,在对小鹿的鹿角,眼睛,头花和蝴蝶结进行隆起造型,多次修整使用图形的立体感强,线条清晰,表面光滑。
步骤三:用清洁剂把易拉罐片上的印迹清洗掉,使表面清洁干净,用剪刀把小鹿的图形剪下来,修整一下,然后用彩色油性笔对小鹿的角,眼睛和蝴蝶结进行着色,眼睛涂黑色,头花涂黄色,蝴蝶结涂红色,小鹿头和身子保持原色。着色后,将它装入镜框内,就这样完成了。
学生现场操作,作品欣赏。
作业布置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下册劳动课教案第十四课易拉罐金属小椅子
小学五年级下册劳动课教案第十四课易拉罐金属小椅子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易拉罐制作小椅子模型。
2、学会切割罐身。
3、学会切割开条、编织椅背
教学重点、难点:开条、划线、开条、包扎、卷圈。教具学具: 易拉罐、剪刀、小刀 教学过程:
一、展示和讲解用易拉罐制作的椅子 椅子的构造 椅面:制作原罐底。椅腿:用条子扎编卷成的 椅背:用条子编成 扶手:用条子编成的
二、制作工艺
1、划线:
A、切割线:切去罐口 B、开片线:见图 C、开条线:每条5毫米
三、开条
1、按线剪切:并剪去两边的空条片
2、把剪下的空片划线5毫米的长条,供编椅背用。
四、制作背椅
1、椅背有10条竖条彩用压一挑一的编织法。
A、用剪成的条子去编椅背,编织一条压紧一条,编到最后一条把条子的头折勾住。B、再把横条两头折勾。
C、第四条第三条横条不头不折勾,一折勾,不折勾的一头不剪掉和扶手共同做成扶手用。
五、编织后腿
左右各条把4条片用两两对折的方法合在一起,用条片扎紧。把条子头分两边向上卷圈。
六、编制前腿
前腿的4条片中间有一比较宽的扶手片,注意不要扎到腿中去。前腿为4条片扎成前腿方法,同后腿扎法。扎好后同样用条片卷圈。
七、做扶手
把扶手条跟椅背上的第四横条扎起来,把横条头折勾在扎条上。把扶条卷成一大圈后条头塞进扎条里。
八、整理:
1、椅背按平整,成一定的孤度。
2、把后腿整理成一样长,腿和椅子成正常比例。
3、把扶手整理齐。
第三篇:金属教案
第1节课(绪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金属工艺学的概念; 2.了解主要的工艺方法;
3.知道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2.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3.发展现状和趋势; 4.本课程的特点;5.学习方法; 6.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 1.主要的工艺方法; 2.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原则、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2.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10 3.发展现状和趋势;4.本课程的特点;5.学习方法;6.重要性。
六、布置思考题
1.试述金属成形的主要方法。
第2节课
(第一章 工程材料基础知识 §1 材料的力学性能)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强度和塑性指标的符号、单位及意义;
2.掌握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的测定原理、方法、符号及应用。3.了解拉伸试验方法和拉伸曲线图; 4..了解多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强度指标; 2.塑性指标; 3.硬度; 4.冲击韧性; 5.疲劳强度。
三、重点、难点
重点:金属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的概念 难点:疲劳强度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强度指标;15 2.塑性指标;10 3.硬度;10 4.冲击韧性;5 5.疲劳强度。5
六、布置思考题
1.一铜棒的最大拉应力为70MPa,若要承受2000kg的载荷,它的直径是多少?
第3节课
(第一章 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 §2 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纯金属结晶过程,过冷度与晶粒大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细化晶粒的措施,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2掌握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3.掌握简化的铁碳合金状态图;分析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
4.了解铁碳合金状态图各相区的组织及性能,以及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纲要 1.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2.同素异晶转变; 3.铁碳合金状态图;
三、重点、难点
重点:铁碳合金状态图。
难点:铁碳合金的凝固过程分析。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授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纯金属的结晶过程;10 2.纯铁的晶体结构5 3.同素异晶转变;5 4.铁碳合金状态图;25
六、布置思考题
1.分析在缓慢冷却条件下,45钢和T10钢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
2.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金属结晶过程有何影响?对铸件晶粒大小有何影响?
第4节课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 §3 工业用钢)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碳钢中常存元素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2..基本掌握碳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3.了解选材的一般原则。
二、教学内容纲要 1.钢的分类; 2.碳素钢; 3.合金钢;
三、重点、难点
重点:钢的分类及牌号 难点:合金钢的牌号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节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钢的分类;
2.碳素钢;
3.合金钢
4.零件选材原则。10
六、布置思考题
仓库中混存了相同规格的20钢、45钢和T10钢,请提出一种最为简便的区分方法。
第5节课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 §4 钢的热处理
一、整体热处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要求掌握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普通热处理的工艺特点; 2.掌握防止淬火开裂和减少变形的措施;
二、教学内容纲要 1.热处理概念; 2.退火和正火; 3.淬火和回火。
三、重点、难点
1.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方法; 2.几种热处理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热处理概念;5 2.退火和正火;20 3.淬火和回火。20
六、布置思考题
1在普通热处理中,加热后进行保温的作用是什么?
第6节课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 §5 钢的热处理
二、表面热处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钢的表面淬火的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 2.了解表面化学热处理的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表面淬火; 2.化学热处理。
三、重点、难点
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2.钢的渗碳。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表面淬火;2.化学热处理。25
六、布置思考题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否需要保温?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有何特点?为什么?
(第二章 铸造生产 §1铸造工艺基础)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影响充型能力的各种因素;
2.了解凝固与收缩、内应力、变形和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3.了解铸件质量控制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液态合金的充型; 2.铸件的凝固与收缩;
3.铸造内应力、变形与裂纹; 4.铸件质量控制。
三、重点、难点 1.充型能力。2.内应力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原则、讲解式、案例分析式等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液态合金的充型;15 2.铸件的凝固与收缩;10 3.铸造内应力、变形与裂纹。15 4.铸件质量控制。5
六、布置思考题
1.提高浇注温度可以提高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但实际中为什么又要防止浇注温度过高?。2.试述防止铸件变形应采取哪些措施?
第8节课
(第二章 铸造生产 §2常用合金的铸件生产
一、铸铁件生产)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要求掌握铸铁的分类;
2.了解铸铁的石墨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基本掌握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的成分、组织、性能、牌号及用途。
二、教学内容纲要 1.铸铁的分类; 2.铸铁的石墨化; 3.灰铸铁; 4.可锻铸铁; 5.球墨铸铁;
三、重点、难点 1.灰口铸铁;
2.石墨化及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铸铁的分类;5 2.铸铁的石墨化;10 3.灰铸铁;10 4.可锻铸铁;10 5.球墨铸铁。10
六、布置思考题
影响石墨化的因素?并说明石墨形态对铸铁的性能影响?
第9节课
(第二章 铸造生产 §2 常用合金的铸件生产
二、铸钢及铜铝合金的生产)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铸钢的分类及牌号; 2.了解铸钢的生产特点;
3.了解铸造铜、铝合金的分类及牌号; 4.了解铜、铝合金的生产特点。
二、教学内容纲要
1.铸钢的分类及牌号; 2.铸钢的生产特点;
3.铸造铜、铝合金的分类及牌号; 4.铜、铝合金的生产特点。
三、重点、难点 1.分类及牌号; 2.铸造工艺。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铸钢的分类及牌号;5 2.铸钢的生产特点; 15 3.铸造铜、铝合金的分类及牌号;10 4.铜、铝合金的生产特点。15
六、布置思考题
制造铸铁件、铸钢件和铸铝件所用的熔炉有何不同?所用的砂型又有何不同?为什么 ?
第10节课
(第二章 铸造生产 §3砂型铸造常用方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手工造型和机械造型的常用方法; 2..了解浇、冒口按放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手工造型方法; 2.简介机械造型方法; 3.浇、冒口的设制。
三、重点、难点
1.常用手工造型方法; 2.浇注系统设计。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简介手工造型方法;25 2.简介机械造型方法;10 3.浇、冒口的设制;10
六、布置思考题
1.请说明模型、铸件、零件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11节课
(第二章 铸造生产 §4 砂型铸造工艺
一、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浇注位置、分型面的选择原则并灵活运用。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浇注位置的选择; 2.分型面的选择;
三、重点、难点 工艺条件的确定;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浇注位置的选择;20 2.分型面的选择;
六、布置思考题
1.试述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第12节课
(第二章 铸造生产 §4 砂型铸造工艺
二、铸造工艺图的绘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铸造工艺图的绘制及标注方法;
2.较熟练地运用浇注位置、分型面的选择原则和工艺参数的确定原则来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纲要
1.铸造工艺图的绘制方法; 2.铸造工艺图的标注方法。
三、重点、难点 工艺条件的确定;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铸造工艺图的绘制方法;25 2.铸造工艺图的标方法。20
六、布置思考题
图示铸件有哪几种分型方案?在大批量生产中该选择哪种?(P69 C图)
第13节课
(第二章 铸造生产 §5 特种铸造
一、熔模、金属型、压力和低压铸造方法及应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工艺方法及应用; 2.了解压力铸造、低压铸造工艺方法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纲要 1.熔模铸造; 2.金属型铸造; 3.压力铸造; 4.低压铸造。
三、重点、难点 1.熔模铸造原理。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熔模铸造;15 2.金属型铸造;10 3.压力铸造;10 4.低压铸造。10
六、布置思考题
什么是熔模铸造?试用方框图表示其大致工艺过程。
第14节课
(第二章 铸造生产 §5 特种铸造
二、离心铸造和其它特种铸造方法及常用铸造方法的比较)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离心铸造工艺方法及应用; 2.了解其它特种铸造工艺方法及应用; 3.掌握常用铸造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二、教学内容纲要 1.离心铸造
2.其它特种铸造方法; 3.常用铸造方法的比较。
三、重点、难点
1.常用铸造方法的比较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离心铸造;15 2.其它特种铸造方法;15 3.常用铸造方法的比较。15
六、布置思考题
下列铸件在大批量生产时,以什么铸造方法为宜?
铝活塞
缝纫机头
汽轮机叶片
气缸套
车床床身
摩托车气缸体
汽车喇叭
大口径铸铁污水管
大模数齿轮滚刀
第15节课
(第二章 铸造生产 §6 铸件结构设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2.了解铸件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其质量与成本的影响。3.掌握铸件壁厚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4.了解铸件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其性能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如何使铸件结构便于起模; 2.分型面尽量为平面; 3.少用型芯。
4.合理设计铸件壁厚; 5.铸件壁的联接; 6.防裂筋的正确应用。
三、重点、难点
1.结构与铸造工艺的关系; 2.结构与铸件性能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如何使铸件结构便于起模;7 2.分型面尽量为平面;8 3.少用型芯。5 4.合理设计铸件壁厚;10 5.铸件壁的联接;7 6.防裂筋的正确应用。8
六、布置思考题
1.为什么进行铸件设计时,就要初步考虑出大致分型面?
第16节课
(第三章 金属压力加工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变形机理;
2.掌握金属常温下塑性变形时组织性能变化,3.掌握加工硬化现象的利与弊及如何消除; 4.了解影响可锻性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纲要
1.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
2.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金属的可锻性。
三、重点、难点
1.加工硬化、再结晶; 2.纤维组织。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15 2.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5 3.金属的可锻性。15
六、布置思考题
1.为什么铁丝能在反复弯曲后而折断?
第17节课
(第三章 金属压力加工 §2 锻造)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基本掌握自由锻造主要几种工序的定义和应用; 2.能合理地确立锻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3.了解自由锻造工艺规程的编制,锤上模锻、胎模锻造工艺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自由锻; 2.模锻; 3.胎模锻;
4.锻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5.锻件结构工艺性。
三、重点、难点 1.锻造方法;
2.锻件结构工艺性。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自由锻;10 2.模锻;10 3.胎模锻;5 4.锻造工艺规程的制订;10 5.锻件结构工艺性。10
六、布置思考题
1.“趁热打铁”的含义何在?碳钢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是如何确定的?
第18节课
(第三章 金属压力加工 §3 板料冲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基本掌握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
2.掌握凸凹模间隙及凸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 3.了解拉伸系数的应用; 4.掌握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分离工序; 2.变形工序; 3.冲模简介;
4.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
三、重点、难点 1.分离与变形机理; 2冲压件结构工艺性。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分离工序;15 2.变形工序;15 3.冲模简介;5 4.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10
六、布置思考题 1.什么是冲压?
2.冲压用的原材料是什么? 3.冲压属于热变形吗?。
第19节课
(第四章 焊接 §1 电弧焊)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手工电孤焊电孤的产生、构造、极性及应用; 2.基本掌握焊条的要求、组织、分类、牌号及选用; 3.掌握手工电孤焊工艺参数的选择原则。
二、教学内容纲要 1.焊接电弧;
2.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3.焊接应力与变形; 4.焊条电弧焊; 5.埋弧焊; 6.气体保护焊。
三、重点、难点 1.电弧焊;
2.焊接应力及变形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焊接电弧;5 2.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10 3.焊接应力与变形;10 4.焊条电弧焊;10 5.埋弧焊;5 6.气体保护焊。5
六、布置思考题
1.焊接电弧是怎样的一种现象?电弧中各区的温度多高?用直流和交流电焊接效果一样吗?
第20节课
(第四章 焊接 §2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金属的可焊性概念及金属材料的可焊性;
2.了解焊接缺陷种类、特征、产生原因及焊接质量检验方法; 3.了解铸铁、铜、铝及其合金的焊接。
二、教学内容纲要 1.金属材料的可焊性; 2.碳钢的焊接;
3.合金结构钢的焊接; 4.铸铁的补焊;
5.非铁金属及其合金的焊接。
三、重点、难点
1.金属材料的可焊性; 2.铸铁的焊接。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金属材料的可焊性;10 2.碳钢的焊接;10 3.合金结构钢的焊接;10 4.铸铁的补焊;8 5.非铁金属及其合金的焊接。7
六、布置思考题
1.某种钢材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0.12%,Mn=1.5%,V=0.15%,Mo=0.5%,试分析其焊接性及焊接时应采取的工艺措施。
第21节课
(第四章 焊接 §3 焊接结构设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接头型式和接头位置; 2.基本掌握焊接结构的工艺性。
二、教学内容纲要
1.焊接结构件材料的选择; 2.焊缝的布置;
3.接头形式的选择与设计; 4.坡口形式; 5.接头过渡形式。
三、重点、难点
1.焊接件材料的选择;
2.接头形式的选择与设计。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焊接结构件材料的选择10; 2.焊缝的布置;10 3.接头形式的选择与设计;10 4.坡口形式;10 5.接头过渡形式。5
六、布置思考题
1.如图所示三种焊件,其焊缝布置是否合理?或不合理,请加以改正。(图P169)
第22节课
(第五章 切削加工 §1 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刀具的结构与材料; 2.了解刀具角度与切削加工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切削运动; 2.切削用量; 3.切削层参数; 4.刀具材料; 5.刀具角度; 6.刀具结构。
三、重点、难点 1.切削用量; 2.刀具角度。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切削运动;5 2.切削用量;10 3.切削层参数;5 4.刀具材料;5 5.刀具角度;15 6.刀具结构。5
六、布置思考题
1为什么不宜用碳素工具钢制造拉刀和齿轮刀具等复杂刀具?为什么目前常采用高速钢制造这类刀具,而较少采用硬质合金?
第23节课
(第五章 切削运动 §2 金属切削过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金属切屑的形成过程;
2.了解积屑瘤对切削加工的影响及如何控制; 3.了解切削力和切削功率的计算方法;
4.了解切削热和刀具耐用度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切屑形成过程及切屑种类; 2.积屑瘤;
3.切削力和切削功率; 4.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5.刀具磨损和刀具耐用度。
三、重点、难点
1.切削力和切削功率; 2.切屑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切屑形成过程及切屑种类;10 2.积屑瘤;5 3.切削力和切削功率;10 4.切削热和切削温度;10 5.刀具磨损和刀具耐用度。10
六、布置思考题
1.何为积屑瘤?它是如何形成的?对切削加工有哪些影响?
第24节课
(第五章 切削运动 §3 机床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机床的类型和基本构造; 2.重点了解机床的机械传动; 3.简单了解机床的液压传动。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机床的类型; 2.机床的基本构造; 3.机床的机械传动; 4.机床的液压传动。
三、重点、难点
1.机床的基本构造; 2.车床的机械传动。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min)1.机床的类型;2.机床的基本构造; 10 3.机床的机械传动; 20 4机床的液压传动。
六、布置思考题
1.机床机械传动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何优缺点?
第25节课
(第五章 切削运动 §4 常用加工方法综述
一、车、钻、镗)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车、钻、镗、刨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车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2.钻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3.镗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4.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三、重点、难点 1.应用; 2.工艺特点。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车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15 2.钻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10 3.镗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10 4.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10
六、布置思考题
1.加工要求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的紫铜或铝合金轴件外圆时,就选用哪种加工方法?为什么?
第26节课
(第五章 切削运动 §4 常用加工方法综述
二、刨、拉、铣、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拉、铣、磨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拉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2.铣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3.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三、重点、难点 1.应用; 2.工艺特点。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拉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5 2.铣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20 3.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20
六、布置思考题
1.磨孔和磨平面时,由于背向力的作用,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形状误差?为什么?
第27节课
(第五章 切削运动 §5 典型表面加工分析)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各种加工面的加工方法;
2.能对典型表面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较合理地按排加工方案。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外圆面的加工; 2.孔的加工; 3.平面的加工; 4.成形面的加工 5.螺纹的加工; 6.齿轮齿形的加工。
三、重点、难点
1.各种典型面的加工方案; 2.齿轮齿形的加工方法。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外圆面的加工;5 2.孔的加工;5 3.平面的加工;5 4.成形面的加工;10 5.螺纹的加工;5 6.齿轮齿形的加工。15
六、布置思考题
1.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为什么常把粗加工和精加工分开进行? 2.车削螺纹时,主轴与丝杠之间能否采用带传动?为什么?
第28节课
(第五章 切削运动 §6 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一、工件的安装和夹具)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概念; 2.初步了解工件的安装和夹具的概念; 3.初步掌握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
二、教学内容纲要
1.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2.生产类型; 3.工件的安装; 4.夹具简介;
5.定位基准的选择。
三、重点、难点
1.工件的安装与夹紧; 2.六点定位原理。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8 2.生产类型;7 3.工件的安装;10 4.夹具简介;10 5.定位基准的选择。10
六、布置思考题
1.何为工件的六点定位原理?加工时,工件是否都要完全定位?
第29节课
(第五章 切削运动 §6 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二、典型零件的工艺过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
2.能编制简单的典型零件的工艺过程。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工艺文件的编制;
2.轴类零件的工艺过程编制示例; 3.套类零件的工艺过程编制示例; 4.箱体类零件的工艺过程编制示例。
三、重点、难点
1.工艺文件的编制方法; 2.箱体类零件的编制。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工艺文件的编制;5 2.轴类零件的工艺过程编制示例;15 3.套类零件的工艺过程编制示例;10 4.箱体类零件的工艺过程编制示例。15
六、布置思考题
1.拟定零件工艺过程时,就考虑哪些主要原因?
第30节课
(第五章 切削运动 §7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零件的结构的好坏对于加工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能对简单零件进行结构工艺性的分析。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概述; 2.一般原则; 3.实例分析; 4.讨论。
三、重点、难点 1.一般原则; 2.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概述;5 2.一般原则;5 3.实例分析;20 4.讨论。15
六、布置思考题
1.为什么在零件设计时要考虑其结构工艺性?
第四篇:易拉罐生产企业
表1全国制罐企业统计
序号 企业名称 生产线条数/条波尔(北京)容器有限公司 1皇冠(北京)制罐有限公司 1太平洋(北京)制罐有限公司 2太平洋(沈阳)制罐有限公司 2太平洋(漳州)制罐有限公司 1皇冠(佛山)制罐有限公司 1皇冠(惠州)制罐有限公司 2皇冠(上海)包装有限公司 1美特(青岛)容器有限公司 1波尔(深圳)容器有限公司,1广州荣鑫容器有限公司 1波尔(湖北)容器有限公司 1华东联合制罐有限公司 2历时恒(Rexam)饮品罐(肇庆)有限公司 1三水健力宝富特容器有限公司 3上海联合制罐有限公司
1另外,还有二条钢易拉罐生产线,分别为上海宝翼制罐有限公司和河北遵化制罐有限公司所有,前者生产能力5亿个/年,后者的为6亿个/年。遵化制罐有限公司2006年1月才投产,今年的产量估计为2亿个,宝翼公司2005年的产量4.35亿个。钢三片罐的罐身及罐底为低碳钢的,而罐盖则为铝合金的。遵化的那条生产线是当今最先进的钢罐生产线之一。
历时恒制罐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虽不大,却是全世界最大的跨国铝罐企业,除在美国本土拥有诸多企业之外,在南美洲与欧洲还有一批参股与控股制罐企业,并拟扩大在中国的铝罐生产能力。目前全世界能够生产罐身与罐盖料(bady stock and end stock)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等,约有90%的这类铝板带被四大铝业公司控制:诺威力铝板带公司(Novelis),美国铝业公司(Alcoa),加拿大铝业公司(Alcan),海德鲁铝业公司(Hydro Aluminium)。可生产拉环用的5052合金的企业很多,但因产量较小,多由一些小的公司生产。
为了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对铝易拉罐的需求,现有企业一般采取两种措施:增建新的生产线与改造现有的生产线。太平洋制罐公司正在沈阳建一个新的企业,新建2条生产线,其中一条可于今年投产,每条生产线的速度为1800个/min,并把大连的那条搬到沈阳,形成3条生产线,生产有力18亿个/年,成为中国最大的制罐企业,比三水健力宝富特容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能力(15亿个/年)大20%。改造现有的生产线主要是增加冲杯机的工位数,由12改为14或15工位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提高约10%。
第五篇:大班游戏教案《有趣的易拉罐》
大班游戏教案《有趣的易拉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易拉罐的多种玩法,激发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游戏活动的兴趣。
2、鼓励幼儿将易拉罐和其他材料组合起来创造游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游戏中体会合作的乐趣。活动准备:
1、易拉罐每人一个,辅助材料:报纸团、布圈、纸棍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百宝箱引起孩子们的注意。教师:猜猜我的百宝箱里面有什么宝贝?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测。二.基础部分
(一)探索一个人一个易拉罐的玩法。(滚、踢、站上面。将其顶在头上、双脚夹住跳或者抛等。
1、出示第一个宝贝(易拉罐),提问:这些喝过的易拉罐可以用来做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现在我们要用它来做一件事——玩。那么一个易拉罐可以怎么玩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将它玩起来吧。
(分发易拉罐,每人一个)幼儿自由探索一个易拉罐的玩法。教师注意观察,提醒幼儿注意易拉罐不能打到别的小朋友。
3、请部分幼儿代表展示一个人一个易拉罐的玩法。
4、教师:我们一起来像刚才的几个小朋友那样玩一玩。
(二)探索多人合作玩易拉罐的方法。(搭建、穿越障碍、走梅花桩等)
1、教师:小朋友们真厉害,一个易拉罐就想出了这么多的玩法,现在我们加大难度,合作起来玩易拉罐。教师:现在我们来分组,你们手里每个易拉罐底部的都有一个数字,拿到标有数字1的就是第一组,标有数字2的就是第二组,以此类推。
教师:现在你们每组有五个小朋友,也就有五个易拉罐,五个小朋友,五个易拉罐,又可以怎么玩呢?开动小脑筋一起合作玩起来吧。
2、幼儿自由玩耍,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展示玩法。
(三)提供辅助材料,让幼儿探索新的玩法。(打保龄球、套圈、纸棍)
1、教师:刚才我们玩的这么高兴,把我们的百宝箱都都忘了,里面的东西看你们玩的这么开心,他们也想玩,快来看看我们的百宝箱里还有什么东西想和我们一起玩?
教师出示报纸团、布圈、纸棍。
教师:那我们可不可以将他们和易拉罐组合在一起,创造一个新的玩法,一个新的游戏呢?想一想,试一试吧。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探索。教师:请为你创造的游戏取一个名字。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4、游戏大比拼:将幼儿想到的玩法组织起来,进行游戏大比拼。(1)幼儿自由选择一个游戏项目参与比赛。(只能选一个)(2)教师组织比赛。
三、结束部分
教师:你们真是太厉害了,一个易拉罐,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玩的游戏,而且还能和报纸球、布圈玩。那么易拉罐还可以和哪些东西一起组合玩呢?我们区角里还有很多材料,你们去看一看,找一找,哪些东西还能和易拉罐一起组合玩,去把它拿出来,玩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