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_教学设计_教案

时间:2019-05-13 21:4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节 农业_教学设计_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节 农业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一篇:第二节 农业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 1.利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2.通过事例分析初步了解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通过了解事例知道我国走科技兴农之路的重要性。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并了解我国走科技兴农之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兴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献计献策。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难点 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我国农业是怎么分布的? 板书一: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读图分析)让学生读P93图4.10,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提问:(读图分析)让学生读P93图4.10,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部分?它们的界线在哪里?(400毫米的年降水量线)这条线大致把我国农业区分成东西两部分,我国农业分布东西差异明显。(板书)1.a.东西差异——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2.图中绿色部分地区主要农业活动是什么?(放牧)这里以畜牧业为主,有我国四大牧区。这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种植业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3.黄色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有哪些?(种植业、林业、渔业)

二、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想一想: 1.种植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样地形上?(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是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区。

2.林业一般在什么地形上?(山地或丘陵地形)我国的林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区、东南丘陵林区)哪些地方为天然林?(东北、西南林区)哪些地方为人工林?(东南林区)3.渔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条件的地方?(靠海或靠河等水多的地方)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承转)造成东西部农业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根据收集的气候、地形、水分、土壤等情况进行讨论)(板书)b.原因分析

(归纳总结)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种植业,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另一方面要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西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势高峻,以高原、山地为主;水、热、土配合较差,且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农区小而分散,以畜牧业为主。东部是湿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原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水、热、土配合良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类型多样。

(承转过渡)我国农业不仅存在东西部的差异,南北方也有不同。提问:划分南北方的界线在哪儿?(秦岭—淮河)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东部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别。学生根据课本94页“我国东部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分组讨论。老师总结。

板书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提问引导)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粮食需求量大,如何解决粮食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呢?(学生回答:提高粮食收入,控制人口数量)我们现在一般家庭的饮食结构如何呢?(粮、肉、蛋、奶、菜等)一些地方为增加粮食收入,“一刀切”全用来发展农业(耕作业),能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呢?(不能)那么应该怎样发展农业生产呢?(学生答: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展示课本97页活动题,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一起总结展示。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发展农业要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我们还要知道,发展农业生产还要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表现。

出示事例,上学生说出主要收那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教师总结归纳。

(承转)要提高粮食的产量,除了要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条件外,还可以怎么做?出示科技兴农的图片。得出结论:科技兴农。

板书

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走科技兴农之路,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课堂小结

在地理课上,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在学习《农业的地区分布》这一标题时,我让学生观察地图,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讨论影响农业差异的影响因素。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 我虽然利用地图把知识明确展示了,但学生很多知识理解不到位。

南北农业的差异分析时,没给学生充分的指导,尤其是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学生不太理解。

第二篇:第二节 农业_教学设计_教案(最终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农业活动并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通过身边实物列举及老师讲解让学生理解农业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读图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及展示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田园风光之美,体会农业劳动的可贵。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资料和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及展示活动总结提升知识要点。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精彩图片欣赏,体会农业之美,从而引出新课——农业

(二)明确学习目标:快速自读课本 P90—94主体文字(1分钟)思考:本节的重点是什么?

(三)新课

第一部分:农业及其重要性 【独立完成】(2分钟)

1什么是农业?(在书中找到并画出来)判断下列活动哪些属于农业活动? 养鸡

人工养殖珍珠

开采煤炭

种甘蔗

水力发电

养奶牛

种橡胶树

2农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部门。3阅读教材并联系生活想一想哪些物品来自农业? 【合作交流】农业给予我们„„(3分钟)

要求:小组每位成员至少举一个例子说明农业重要性,大家判断对错,组长安排一名组员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能提供的食物: 用种植业、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 用畜牧业、林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可为毛纺织工业和皮革工业提供________ 原料 可为食品加工工业提供 ______________ 原料 可为造纸工业和家具制造业提供 ______ 原料 【小组展示】

要求:每个小组说一个例子。后边的组不要重复说过的内容。(小结)一句话概括农业重要性: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基础产业(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呢?)第二部分: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展图)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干湿地区分布图

中国地形图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合作交流】

阅读下列四幅地图,结合P93最后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从地形、气候等角度分析,各农业部门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为什么?(3分钟)【小组展示】

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上台指图,解读“农业分布”图,并简单分析原因(注意线条、颜色、图例等)(教师评价、归纳)我国农业东、西部分布差异 【独立完成】

阅读P94图4.11,试着找出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农作物并在图旁标注相应文字。(2分钟)

(展图)水稻、小麦、甘蔗、甜菜、油菜、花生、大豆、棉花等作物图片和我国南北方作物分布图

(教师讲解)农作物一般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纤维作物等,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影响,我国农作物分布有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师生互动)了解作物名称、习性及其用途,看图找出主要分布在南方还是北方?

【合作交流】

填空:南北方农作物分布差异(4分钟)

【小组展示】

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说出答案,其他小组校对,提出有疑问之处

(四)小结: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差异表现在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板书

第三篇:第二节 人口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教学难点 :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那么,“众多”到底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

一、人口数量 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并齐读这一行。(板书)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承转)大家还记得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大约是多少吗?(活动)大屏幕展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

1.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 2.算一算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

(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加、美三国人口总和的两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的河北、山东、河南等九省的人口就超过5000万,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就能环绕地球赤道50圈。(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不无关系。

(板书)

二、人口的增长速度过快

(活动)阅读P11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1.从公元初到1578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2.从公元初到2000年,我国人口有几次人口增长高峰?哪一次增长的更快?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自中华大地有人类以来到1578年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大家读图可知,这个时间段这条增长曲线的坡度很小。但到1578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高峰。到1949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到2000年达12.95亿,这就是我国人口的第二次增长高峰。为什么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主要是因为解放后,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从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才开始下降。到1999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0.88%,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仍新增人口1200万,超过了希腊、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家的人口总数。

我们经常说“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越多越好吗?请大家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也可让两个小组就此问题展开正反两方的辩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代表陈述观点,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反驳,教师归纳小结。

(活动)大屏幕展示下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讲述)人是生产者,但同时人也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者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人的一生都是消费者,而且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正如表中所列内容,我国每年的新增财富中,很大一部分被新增人口所消耗,我国所拥有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总量,很多都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也就排在后面了。人口数量过大,势必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增加沉重的负担,势必限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人口的增长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所以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大屏幕展示投影片

明确重点):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请大家读P11页课文最后一段及P12图1.10“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1代人”,思考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会带来哪些好处。

(教师归纳小结)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按1970年的生育水平推算,到1988年底,近30年全国少生2.5亿人,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3万亿元,同时也使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了。到2000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80%,我国的粗文盲率为6.72%,比1990年下降了9.16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人数也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已经使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承转)我国不仅人口多、增长快,而且人口分布在不同地区也不平衡。(板书)

三、人口的分布不平衡(东部多西部少)(活动)大屏幕展示投影片

国家

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亿)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

960

12.95

俄罗斯

1700

1.5

美国

930

2.5 让学生计算我国、俄罗斯、美国、巴西的人口平均密度并比较分析我国人口平均密度情况。

(教师归纳小结)我国人口密度达12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9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不仅如此,我国各地区的人口密度还有很大差异,同学们阅读P14图1.12“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 说说哪些省区的人口密度大,哪些省区的人口密度小?

(活动)大屏幕展示投影片: 我国人口密度图,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黑河——腾冲一线,观察:

(1)此线东南和西北的人口密度有何不同?(2)找出成都、上海、武汉、北京的人口密度大约在多少人以上?西部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在多少人以下?(3)东部和西部的人口、面积各占全国的百分比是多少?(4)总结一下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有些地方可达500~600人/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多数地区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人口东部多,西部少。(活动)学生讨论:

(1)人口东西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么?(从气候、地形、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讨论)

(2)能否用迁移的方法改变人口分布不均的现状?(从人口分布应与生存环境相适应角度讨论)

学生各抒己见、引发争论,教师给以鼓励并小结。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四方面问题。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虽然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净增人口数仍很庞大,因此计划生育工作仍不得放松,同时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板书

一、人口数量

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二、人口的增长速度过快

三、人口的分布不平衡(东部多西部少)

第四篇:第二节 巴西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及形成过程;

2.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 3.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4.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巴西区域地图分析自然和经济特征;,2.能初步分析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及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通过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巴西人种构成特征; 教学难点

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介绍时事,现在的热门事件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一起出国去看世界杯,去哪里看? 要去巴西,首先要知道它在哪里?什么半球? 观察面积,引出其位于拉丁美洲的地位。

准备出发了,要整理行李,带什么衣服去?冬季服装、夏家服装?

来到卞卡的家里面,看到了她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发现这是五颜六色的一家人,为什么?

看到卞卡家里的相框,讲述桑巴舞、狂欢节。逛逛巴西利亚,可以看到什么?“足球”

第二天,从巴西利亚到圣保罗去看世界杯,途中的风景可以看到什么? 卞卡介绍咖啡的历史,并介绍巴西是一个金砖国家。谈到金砖国家想到什么? 介绍巴西有哪些原料,其为经济的发展的贡献 现在是一个工农业大国。

到达圣保罗了,可以去看世界杯了,但要获得门票必须做题目

板书

第五篇:第二节 城市化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联系实例,分析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问题,探究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2.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问题,探究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城市化与我们日常生活:影响衣食住行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负面)(1)下列关于该地区A城从阶段Ⅰ到阶段Ⅲ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环境污染加剧 C.城市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2)下列关于阶段Ⅲ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出现逆城市化

B.相对阶段Ⅰ、Ⅱ,中心区人口密度较高

C.相对阶段Ⅰ、Ⅱ,中心区环境污染较轻

D.城市沿河流延伸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正面)

三“城市病”(以东莞为例)

用一个词来形容“东莞”这个城市,你会用...?

“病症” :

“病因”:

人类产业活动密集 ②

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

③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 “措施”:

① 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② 加强管理,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如实行“公交优先”

原则;加

强交通设施的建设;兴建经济适用房;抑制楼价等)③ 合理规划,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并通过合理布局,使其有利于自净,有利于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课堂练习2:(1)、将下列环境污染源的代表字母填入图中。

A.工业“三废”; B.建筑工地; C.汽车;D.居民炉灶; E.生活垃圾;F.生活污水

(2)、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污染治理的措施分别是?

课堂练习

3、下图为“光化学烟雾形成示意图”及“某地光化学烟雾日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

(1).该地光化学污染最严重的时间为一天中的()A.早晨上班前

B.早晨上班高峰期

C.中午前后

D.傍晚下班高峰期

(2).洛杉矶是世界上第一个遭受光化学污染的城市,下面与污染形成无关的是()

A.地形呈盆地状,污染物难以扩散

B.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晴朗、光照强

C.该城市人口很多,生产生活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D.汽车数量众多,排放出大量的尾气 【小结】

影响、城市病 【拓展】假如你是东莞市市长,请给东莞城市化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现代制造业名城、文化新城、生态绿城、幸福东莞)

课后习题 巩固练习

1.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2.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为强烈,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是

A.城市

B.乡村

C.牧区

D.林区

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⑧

D.①②③④⑦

4.目前,在西方国家的大城市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下列不属于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大城市环境恶化

B.大城市环境恶化

C.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D.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 5.随着大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得大城市出现很多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口规模过大,就业压力增加

B.人口过多城市交通压力增大 C.人口增多,可能使得城市污染严重

D.人口增多,经济发展会很好,就业没有问题

右图为“我国某区域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完成6~7题。

6.按照时间顺序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A.A—B—C—D

B.B—D—C—A C.C—D—A—B

D.B—C—D—A

7.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特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覆盖率增多

B.地下水位上升

C.耕地面积减少

D.农业生产规模扩大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9.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明显高于郊区,热岛效应更为显著。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郊区人口减少

②城市消耗能源增枷

③单位面积蒸发耗热减少

④城乡热力环流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明显的是()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土地沙化 ③水土流失

④“热岛效应”和居民楼采光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速度快,人均耕地减少

B.珠江口咸潮加剧,影响粮食生产

C.夏秋季节多台风,粮食生产不稳定

D.工业污染严重,粮食产量下降

答案:1.B 2.A 3.D 4.D 5.D 6.B 7.C 8.D 9.C 10.B 11.B 12.A

下载第二节 农业_教学设计_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节 农业_教学设计_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节 巴西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巴西的人种构成特征及巴西的特色文化。 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及其气候分布、气候特征。 能表述巴西工农业生产......

    第二节 巴西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 2、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3、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4、概括并归纳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保护措施。 5......

    第二节 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 教案(五篇范文)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说出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2、举例说出主要的光合色素。 3、概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4、举例说出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2. 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六枝特区二中杨国莲 一、教学设计思路 《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

    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设计

    湾头中学教案 【课题】 第二节土地资源 【学习目标】 1.从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中,找出我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的名称,并且能够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

    第二节 大众传媒 教学设计

    第二节 大众传媒 课程标准: 1. 感受大众传媒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知道通过各种媒体和运用新技术能够收集、解释、传递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信息。 2. 列举身边实例,感受科技发展给我们......

    第二节_《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 及反思 九台市三台中心学校 张清梅 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主要内容是学习细菌、真菌的形态特点以及繁殖方式的。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二节,首先讲述了细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