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说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⑵通过图解分析各种元素在生物圈中的循环情况,通过比较总结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与特点。
2.能力目标:
⑴引导学生用数据来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让学生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阐述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 有的两个特点。
⑵指导学生构建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
⑶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加以分析,培养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小组分工与自主性学习相结合,培训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⑵注重生态学观点的培养,同时关注农业的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建设。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服务于社会的观点。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⑵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⑶比较各种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与特点。难点:
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特点。⑵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生物,苏教版,教案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根据你所完成“草地(或湖泊)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与能量的利用率”的课外生物科技活动,完成由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的转化的实践。请你问答: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哪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学生:农田生态系统。
教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在人的干预下缩短了食物链,并给予了该生态系统的最大能量和物质的输入。
教师:那么什么叫做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又是指的什么呢?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学生:随着温度的升高,蚂蚁活动加剧直至死亡。
师生共同分析:从上述例子不难看出,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因此,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教师:根据有无生命的特征可以把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指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的个体和种群。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很多种,下面我们重点讲述光、温度和水这三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
对能量流动的理解
阅读课本P83-84相关内容,结合“塞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进行分析、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1〗图中各箭头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何谓能量流动?
【讲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方向及能量的多少。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问2〗分析图示可知能量流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生态系统能量的作用又是什么?
【讲述】从方向上看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的,从数值上看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能量的作用: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动力。
〖问3〗生态系统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哪?能量流动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多少?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 【讲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太阳能。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开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问4〗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及去处如何? 【讲述】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1)生产者:来自太阳能。
(2)消费者:一般来自上一个营养级。(3)分解者: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营养级能量的去处:
(1)一是自身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一部分有机物,释放能量;(2)随尸体、排泄物等流入到分解者中;
(3)有一小部分有机物中的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问5〗为什么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全部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讲述】由于每一营养级的生物在呼吸的过程中都会消耗一部分能量,加上动物在摄食过程中总有一部分的能量会消耗在动物排出的粪便中,因此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数量上是不断发生变化的。〖问6〗分析每一营养级上能量的“流入”和“流出”是否平衡。试分析原因。【讲述】不平衡。原因是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即(1)单向流动:
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因为捕食关系不可逆转,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的形式散失,这部分能量是不能被重复利用的。(2)逐级递减
①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②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③各营养级中的能量都要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3)传递效率平均约为10%。
〖问7〗为什么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
【讲述】能量通过四个左右的营养级,已减少到不足以维持下一个营养级的生命活动的程度,所以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问8〗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是什么?
【讲述】能量流动的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的变化情况是:太阳能→生物体中的化学能→热能。因此热量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问9〗能量散失的过程是怎样的? 【讲述】
〖问10〗
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括在它的同化量中吗?为什么? 【讲述】粪便是未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形成的,所以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他没有同化的,因此这部分能量不是初级消费者的,而是他的上一营养级——生产者的同化量,其关系式为:消费者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积累量+呼吸量,积累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分解者(+未被利用)。〖问11〗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并最终指导学生归纳。
【讲述】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我们知道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能量。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的流动维持各个营养级的生命和繁衍,使得一个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探究二
生态系统有关能量的计算
阅读课本P83相关内容,结合“塞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进行分析、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12〗分析“塞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可知第二营养级获得第一营养级所同化的效率是多少?第三营养级获得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效率是多少?能量在相邻的营养级之间传递的效率是多少?
【讲述】62.8/464.6×100%=13.5%;12.6/62.8×100%=20%;10%~20%。〖问13〗计算某一个营养级一段时间的能量变化。
【讲述】输入=输出+未利用,该营养级全部个体同化的能量。
输出:呼吸消耗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问14〗计算某一个生物群落一段时间的能量变化。
【讲述】输入=输出+未利用,该生物群落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输出:该生物群落中所有生物(包括分解者)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问15〗温带地区一年四季中生物群落的能量是如何波动的? 【讲述】春末~秋初:生物群落总能量逐渐增加。秋末~来年早春:生物群落总能量逐渐减少。
〖问16〗根据以上几问,试总结能量最值的计算规律? 【讲述】(1)若一食物网中,已知最高营养级增重为N:
①要求最多需第一营养级多少时,按最长食物链,最低传递效率计算。②要求至少消耗第一营养级多少时,按最短食物链,最高传递效率计算。(2)若一食物网中,已知第一营养级重量M:
①要求最高营养级最多获得多少能量时,应按最短食物链,最高传递效率计算。②要求最高营养级最少获得多少能量时,应按最长食物链,最低传递效率计算。以上措施可表述为:
〖问17〗请用表格的形式,将图中营养级之间能量流动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能量传递的效率。【讲述】
〖问18〗根据以上知识,构建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 【讲述】
数学模型:第n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最少为 物理模型:生态金字塔
探究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阅读课本P84相关内容,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20〗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否是同一概念?其特点是什么?
【讲述】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无机环境,再回到生物群落的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特点:循环流动,反复出现
〖问21〗既然物质是循环的,为什么人们还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 【讲述】物质在生物圈范围内是循环的。农田中不断有粮食产出,所以要不断施加氮肥。
〖问22〗碳在生物群落中以什么形式传递? 【讲述】碳水化合物。
〖问23〗参与循环的物质指的是什么?
【讲述】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问24〗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什么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什么形式循环? 【讲述】碳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循环,而不是在生物群落内部循环,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问25〗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讲述】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而造成温室效应。
〖问26〗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分析图示可知生物圈的水循环中包括了哪些元素的循环?其中生物圈中水循环有几条途径?在生物圈中水循环的动力是什么?
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主要过程
【讲述】水循环中包括了H、O元素的循环。海洋水和陆地水蒸发以及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发的水分在空中形成云,通过降雨返回地表或海洋,一部分地表水渗入地下,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有一部分流入海洋。水循环是依托水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之间的转换才完成的,而这三态的转换需要太阳光的照射,也就是来自太阳光能。
〖问27〗仔细阅读p87课题研究,思考:小张、小王、小李三人的说法错在哪里?你能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实验来探究氮肥和磷肥含量与池塘富营养化的关系吗?设计实验时注意对照实验的设置。
【讲述】(1)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2)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过多的氮磷流入水体可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水生植物(藻类等)过度繁殖,在淡水体中形成“水华”,在海洋中形成“赤潮”,进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稳态被破坏。
(3)具体分析如下:水体中N、P增加→藻类等浮游植物过度繁殖→大量植物死亡,被好氧细菌分解→消耗水中溶氧,水体缺氧→水生生物死亡。(4)实验设计:①可分别检测3个水样,即随机各检测5个样品,平均藻类个体数多的样品密度大,反之密度小。
②使水质贫营养化,以便进行后面的实验。
③协调的营养(一定的N、P比)可促进藻类的生长发育,也是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
④加设一个烧杯,其中只加入洗衣粉而不加尿素。⑤天然池塘可能富含固氮细菌,因而磷元素成为制约因素。
〖问28〗氮元素以什么形式被植物吸收?生物群落中的氮通过怎样的途径转化为大气中的氮气?
【讲述】硝化细菌把氨氧化成硝酸盐;进入生物体的氮可形成尿素可被转化为氨,并可进一步转化N2;反硝化细菌可把硝酸盐转化为N2。〖问29〗请表格法归纳总结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讲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课堂小结
本教案已多次用于实际教学中,课后我对整节课作了反思,归纳以下几点: 1.成功点:教学中,由于引入了网络功能,使得教学中知识点更加生动,便于理解。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复杂性的问题简单化。同时我努力引导学生通过多手段、多角度的探索,多次运用模型构建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2.疑惑点:本节课知识点多且难,而课标要求只能用一课时来教学。故教学中难度与广度很难把握。知识点稍为拓深,时间就会超出要求。如何做到在一节课内,完成本节课所以知识点,还需探讨更有效率的教学方法。3.感悟点:通过追踪教学过程,审视教学环节。我发现兴趣仍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推动力。而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法则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认真严谨的教学设计也是必需的。如今,网络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若能合理的搜索网络资源并整合到教学中,将于教于学都大有裨益。
课后习题
1.对下列两条食物链的分析正确的是()①玉米→人 ②玉米→牛→人
A.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C.长期坚持素食可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D.若种植玉米的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某重金属盐,则②中的人比①中的人重金属元素积累少
2.如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现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注:图乙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D.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是包含在c中的
3.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M1一定不是a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若M1<5M2,则生态系统稳态可能遭到破坏 C.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应比c个体的小 D.若M2大量增加,一般会导致M1减少、M3增加
4.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A=D,B=E,C=F 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 1.C 【解析】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与营养级高低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长期坚持素食,可减少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损失,有利于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故C正确;重金属元素在食物链中流动时存在富集现象,营养级越高,富集作用越强,所以②中的人体内重金属元素积累相对较多,故D错误。2.D 【解析】由图可知,c、c1分别是生产者流入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即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c+d+e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即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和d(b1和d1、b2和d2)之一可代表粪便、遗体残骸等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应包含在b或d中。
3.C 【解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中会通过细胞呼吸损失一部分,故A正确;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前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要大于或等于后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5倍,才能满足后一营养级的能量需要,故B正确;相对较高营养级的个体不一定比相对较低营养级的个体小,如虎与兔,故C错误;一定时间内,M2大量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减少,捕食者增多,故D正确。4.B 【解析】图中应是A>D,B>E,C>F;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狼所处的营养级;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A。
板书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概念
物质
特点
循环
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水、碳、氮、磷循环的主要过程
第二篇: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了解生物圈”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生物圈,学习了前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而后面的一节内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录像和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通过“开眼界”和“实际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3)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正确理解和表述。
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正确理解和表述。
4.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5.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设疑启思;情境探究 ;总结提升
6.教学准备
课件(包括习题)。7.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学校硬件条件和学生情况,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体现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强调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情感的升华,特做如下安排。
8.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教师做简短引言,打开课件,展示资料。1、2010年8月7日,在甘肃舟曲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下面,我们来看一则当时的报道。
2、指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新闻评论《舟曲泥石流13年前已被预料到》 学生观看新闻视频及阅读专家评论,分析思考。
通过国内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注重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师请学生思考:你认为引发舟曲泥石流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看来,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四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首先,我们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生: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局部生态系统退化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原因
阅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明确学习目标,积极投入本课的学习。
生态之旅
下面,我们就走进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去感受其中生机勃勃的景象。
学生观看图片:《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通过优美的画面,让学生形象地感受生态系统,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体会生态系统的和谐之美。
观察草原生态系统,并说出这个生态系统由哪些成分组成?
学生浏览图片,思考回答
生: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部分(无机环境)
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学生在观察,思索,归纳中,生成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教师进行强调和鼓励性点评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列举身边的实例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及新授内容,学会归纳总结、、活学活用。
教师问: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细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小组分工:植物组,动物组,分解者组,非生物组,评委组
任务驱动:组内合作
1、学生浏览,查找并筛选信息,说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作用
2、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为角色扮演搜集整理素材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小组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组间竞争
通过同学们的辩论,使我们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四要素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如何利用箭头来表示四者之间的关系呢?
小组活动:“谁最重要?” 小组间分角色扮演与争功,阐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评委评出“最佳辩论组”和“最佳辩手”
生: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与评价,实现过程体验与自评互评。满载而归
教师:我们具体来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
出示一条食物链及捕食食物链的要点
引导学生尝试在图中画出食物链,给予评价,汇总书记写食物链的方法 教师讲解: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样、数量庞大,致使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这样就构成了食物网。正确认识食物链,明确捕食食物链的要点
书写食物链的方法:
1.从生产者(植物)开始,到最高级的动物结束,分解者不算。
2.正确书写食物链: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一般不超过6个)的形式,箭头从食物指向捕食者。
一名学生利用电子白板的绘图功能,展示连接过程,其他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画出食物链,互相对照答案,纠错更正。通过摸索探究、讨论学会。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层层深入
练习书写食物链,数食物链条数,树立生命现象是运动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突破教学难点
提问:在一片草木茂盛的草原上生活的兔,其数量能不能无限制地增加?为什么?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后认识到:
兔的数量不会无限制地增长。因为,当兔的数量急剧增加时,食物就会减少,兔的天敌也会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尝试分析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发其他生物怎样的变化。分析时,运用动态的、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不是无限大的呢?
指导学生观看视频,并分析得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这一结论。
观看视频《过度放牧的危害》,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问题引领,深入探究
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事例属于超过生态系统调节能力,从而生态平衡被破坏的
搜集资料,相互交流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事例及原因,或说说自己的身边事,与他人共享。
联系实际,通过大量事例触动学生心灵,认识到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危机、引发深入的思考,形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展示的一件件事例,一组组数据,使我们感受到:环境污染离我们并不遥远,生态保护已经迫在眉睫。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就在生态、环保、低碳方面,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通往明天的路。下面,我们“一起去逛世博会”
问:用生态的观点看世博,你有什么收获呢?
浏览专题“开眼界”──一起逛世博,尝试用所学的生态系统的知识来分析世博的: “低碳”“循环”“节能” “家园”“和谐”“想象”
合理利用,合理发展生态系统中的四要素,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使我们的家园──生态系统维持稳定。
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形成科学的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和垃圾分类的观念。使得本课的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得到完美结合。
活学活用
教师: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在生态环保方面更应该走在前列,下面,我们进行“测一测”,──生态环保,知多少?
看来同学们的生态环保知识还真丰富,但是,同学们,你知道吗?早在2008年,保定就和上海同时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原建设部一起列为“低碳城市”试点。保定是我家,我们能够为创建“低碳城市”做什么贡献呢?
争当环保小卫士:
完成环保知识的在线答题,检查后提交答案,根据系统评分及反馈,修正答案获取新知。
学生进入讨论区,各抒己见,把自己的观点发表在论坛上,同时可以分享查看其他同学的发言。
将课堂教学内化成学生的内心需求,真正增强学生的环保执行力,使学习效果由课上延伸到课下。总结升华
教师总结:爱护环境,创建低碳城市,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正实现生态系统四要素的合理利用,合理发展,使和谐的生态系统成为人类最美丽的家园!
第三篇:《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新课标、教科书和学生实际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1.1知识目标
(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情感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立
既考虑到新课标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要求“理解”的知识点,难度较大,又考虑到学生升入七年级以来进行的探究活动还不够多,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考虑到学生往往对生产者的社会学概念和生物学概念的不同之处把握不到位,对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食物关系判断不准确,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立为:(1)理解生产者概念的内涵;(2)正确书写并分析食物链。
课时分配 2课时 4 教学设计思路(见表1)表l 教学内容 生态系统的概念
基本策略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某个生态系统,通过分析实例来理解其内涵。结合插图进行“资料分析”,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讨论它们之生态系统的组成
间的关系;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帮
助学生寻找其中的关系。
进行“观察与思考”时,让学生尝试连接食物链,数图中食物链的条数,食物链和食物网
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把自己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播放有关动物和植物之间关系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
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进行“资料分析”,比较出哪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多,分析在食物链中
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的原因。播放关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实例的课件,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从
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 5 教学实施程序(见表2)
表2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观看课件,并分析讨论作答。
教学意图 引出教学课
题; 生 态 系 统 的 概 念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蒙山森林公园;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分析该公园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该公园内所有的松树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吗?蒙山森林公园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吗?
蒙山森林公园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草丛里、树林间栖息着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生物,阳光、空学习生态系统气、水等非生物部分“养育”那里的所有生物,它们相互的概念,通过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所以,蒙山森林公园可看作分析实例来理是一个生态系统。可见,要判断某系统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就要分析其组成成分,只要具备了生物和非生物
解其内涵;
部分(其中必须成分是:非生物部分、生产者、分解者,过渡到“生态但在自然界中不具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是很少的),就能系统的组成”
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个池塘、一片树林等
这一内容。练习观察插图
认真进行“资料分析”,讨论: 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深刻生 态 系 统 的 组 成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资料分析”,找出生态系统的1.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色? 组成成分,并讨论它们之间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细菌分别扮演什么角理解生态系统的关系;组织学生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系;
板书生态系统的组成。的组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并帮助学生寻找其中的关分配角色并且讨论发言,阐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生态变;帮助学生
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对“生态系统
之间的关系;
完成课后练习1。的组成”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条理化、结构化。
食
物
链
和 引导学生尝试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然后用课件展示正确的连接图;
许有些偏差,通过尝试你要明确: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组成,它们
尝试连接图中的食物链,数一数共有多少条?并写出所描述生态系统 讲解:你的连接和书写或有的食物链。然后与课件展示的正确食物网比较,你连中的食物链和
接的完全正确吗? 通过听讲、讨论学会:
食物网;
食
物
网 之间只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练习书写食物链,数食物链条数,分析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起其他生物怎样的变化,树立生命现象是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1.数食物链条数:数食物链条数时,要从绿色植物数食物网流动。食物链通常写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成“甲→乙→丙……”(一般不超过6个营养级)的形式,其中对乙而言,乙以甲为食,同时又被丙所捕食,正是由于吃与被吃,甲、乙、丙被相互关联在一起而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而不能中途停止;
2.正确书写食物链: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丙……”(一般不超过6个营养级)的形式,其中对乙而言,运动的、普遍(绿色植物),数食物链条数乙以甲为食,同时又被丙所捕食。起点总是生产者(绿色联系的观点,时,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而不能中途停止。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样、数量庞大。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
植物),“→”表示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突破教学难
点;
种食草动物的食物,而一种3.尝试分析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发其他生物让学生认识到食草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怎样的变化:分析时,运用动态的、联系的观点进行分生态系统中的物,也可能成为多种肉食动析。例如,在“草→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如物质和能量是物的捕食对象,致使多条食果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其后一段时间内猫头鹰的数量会沿着食物链流物链相互交错、相互关联减少,鼠的数量会增加;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动的,人类是着,这样就构成了食物网。能力,随着蛇食物的增多、天敌的减少,蛇的数量将恢自然界中的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复到原来的水平,引起猫头鹰的数量增加,鼠的数量减员,人类的生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假如某种生物数量大量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在右图中,如果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其后一段时间内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把自己近一段时问所吃的食物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生 态 提问:在一片草木茂盛的草原上生活的兔子,其数量能
讨论交流后认识到: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
少。
做练习,发现自己处在食物网的最高位置。
活离不开周围的生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意
识。
系 统 具 有 一 定 的 自 动 调 节 能 力 不能无限制地增加?为什兔子的数量不会无限制地增长。因为,当兔子的数量急力是有限的,么?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剧增加时,食物就会减少,兔的天敌也会增加。这说明,增强爱护生样的特点?什么样的生态系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物、保护生物统不容易被破坏?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有毒物质多,分析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
有一定限度的。只有那些生物种类多、数量多、自然条的情感,确立件好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才强,才不容易被破坏; 保护生态系
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认真观察插图,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
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
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
力; 析”,比较出哪种生物体内要使我们的环境变好,就要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能解释某些有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害物质会通过
危害到人类的安全。
食物链不断积累;树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
识。
播放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形成 态系统实例的课件,介绍一保护 些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的生态 事例,如日本的水俣事件。系统 提问: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的意 实例?若有的话,请举例。识 你对此持何种态度?有何建议? 小结: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要从现在巩固 小结 做起、从自己做起,不应该随意把有毒物质排放到生态系统中!出示巩固练习题; 小结反馈。
点评
本案例重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倡导探究性学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全面贯彻落实了课程目标。“生态系统”这节内容中,概念、术语多,教学任务繁重。教者能依据新课标、教科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梳理了外显的知识目标,挖掘出了内隐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了三维目标并围绕其展开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课改精神。
引导学生进行了丰富的自主性探究学习。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插图、“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栏目,还利用自制的“蒙山森林公园”“食物网中食物链的连接图”“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的实例”等课件,引导学生
做思考练习题
观看课件;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汇报。
联系实际,进行环保教育,认识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
识。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行丰富的自主性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自主探究,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重视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指导学生学习重点、难点知识时,如数食物链条数,书写食物链,分析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发其他生物怎样的变化等知识,能授学生以“渔”,使学生顺利地突破难点、掌握难点。
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蒙山森林公园”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加深了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和认识;在播放“关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的实例”的课件后,引导学生列举发生在身边的实例并进行分析,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师:大家都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当然人也离不开地球,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生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我们课下预习所了解的生态系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生态系统的知识。
第四节
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知道生态系统类型, 会判定生态系统。
②能在具体的生态系统中列举出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说出各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分析,让学生树立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观。
②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图片展示:
1当你站在一个池塘边,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你会想到池内的水草所起的作用吗?
二、导入新课。
1、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称之为生态系统。
引导归纳: 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等,都可以看作一个个生态系统。问题: 非生物因素包括哪些?
强调: 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不是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简单拼凑)。
2.生态系统的组成:
分析讨论 ①上面第1个图中,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②上面第2个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③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而细菌和真菌则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思考:
①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吗?
②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
③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海洋中的所有生物 B 森林中的所有松树
C.一个池塘 D 一个蜂巢
问题:
①为什么一个花坛、一个池塘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一个蜂巢却不能呢?
②一个花坛和一个池塘在组成成分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其他生态系统的成分也有类似之处吗? ③读图分析资料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产者是什么(绿色植物)
消费者是哪些?(各种动物)
分解者是什么?(细菌、真菌)
问题3: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分解者各起什么作用? 你认为它们对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持久稳定有何意义?
思考、表达交流, 补充:
结论: 生产者主要功能之一是制造有机物,为其它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机物分解成较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要使一个生态系统持久稳定,两种成分缺一不可。(有些生态系统中可能没有消费者)。
第五篇: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的教学设计
福山中学
王彩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识记并运用下列词汇和句型。
词汇: zoo, animal, koala, tiger, elephant, panda, lion, giraffe, cute, smart , clever, friendly, beautiful.句型:Why do you like pandas?
Because they are very cute.语法:Why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2、能力目标:能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陈述原因。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
护动物的思想。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学生,对英语普遍感兴趣,但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学习英语既感到好奇又担忧,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更多的机会来说英语,减少他们的恐惧感,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
1、重点:学习各种描述性的形容词和谈论原因的形容词。
2、难点:用because来说明喜欢某种动物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1、Greetings.2、Presentation:(1)、教师出示教学图片。
T: Look at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Do you know these animals?
Ss: ……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动物名称的词汇。如:tiger, elephant, koala, lion等等。
3、Play a game: What animals can you see?
4、要求学生独立完成1a的配对。
5、Presentation:(1)、T: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S1: I like ……
T: Do you like ….?
S2: Yes, I do./ No, I don’t.I like ……
(2)、T: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S1: I like ……
T: What about you?
S2: I like ……, too./ I like ……
6、Work in pairs.7、Presentation: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形容词的词汇。T: Look at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Why do you like pandas? Because they’re cute.8、Task : make a survey and give a report: Give a report: My name is …I like …, I want to see the …, because I think they are … I don’t like …, because I think they are … Her name is …she likes …she wants to see the …,because she thinks they are … She doesn’t like…, because she thinks they are …
9、Listening : Do 1b.10、Do 1c.Pair work.11、Do exercises.12、Homework.调查一下你的好友所喜欢的动物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