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第一学期 音乐《歌剧》教案
歌 剧
执教:上海市新元学校 张畅官 班级:初三(1)班 时间:2012年12月12日
学情分析:
初三(1)班学生大部分能够在教师引导下熟悉、听懂歌剧的来历,能知道什么是歌剧。对歌剧和有关作曲家有了解并熟悉相关信息并能较好的配合教师上课,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能做出解答。将会从音乐基本知识开始,慢慢稍微深入,对于很深层的内容不宜多讲,因为考虑到学生对音乐常识的欠缺。
教学要求: 本课是选自沪教版艺术音乐九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二单元《典雅的乐章》中的艺术天地中的歌剧欣赏,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歌剧的基本知识,对歌剧内容有认识。本节课就通过对歌剧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让学生知道世界上有跟中国京剧艺术形式相同的艺术。以歌剧中很著名的《费加罗的婚礼》作为例子,选取其中的《费加罗咏叹调》为主要欣赏对象。
整节课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从而了解歌剧基础知识,再通过自己欣赏,深入了解歌剧的艺术形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歌剧,认识到世界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认识到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音乐风格,但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初步了解歌剧的音乐体裁及戏剧形式,了解作曲家莫扎特。
2、过程与方法:熟悉名曲《费加罗咏叹调》的主题旋律,能用哼唱等方式积累优美的语汇旋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欧洲古典主义的音乐作品,使学生领略音乐中的典雅气质及美感,从而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认识其精华所在。
教学重点:
通过对歌剧的基本了解和欣赏《费加罗咏叹调》,知道歌剧的组成形式和发展。熟悉莫扎特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主题及旋律的清楚了解。
教学用具:电脑、PPT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那谁知道国外与我们京剧有着类似表演形式的是什么?
二、展开课题:
1、什么是歌剧
1)歌剧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2)歌剧起源于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歌剧叫《奥菲欧》。因为它起源于意大利,所以很多世界著名歌剧都是由意大利语演唱的。
2、以《费加罗咏叹调》为例,引导学生如何欣赏歌剧 1)这首歌曲演唱形式是怎样的?(有领唱、合唱、齐唱)可见,歌剧中的声乐演唱形式很多,有独唱、合唱、重唱,某些段落还有接近说白的朗诵。
2)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 音乐主要吸取了地方民间音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乡土气息和个性化的音乐形象。
3)给人整体风格怎样?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此歌剧是讲述为自己幸福而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的故事,音乐主要以悲伤为主旋律,通过表演者深情的表演,淋漓尽致的表现故事中人物的复杂的情绪。
3、介绍外国著名歌剧
世界上的歌剧有很多,但有这么几部是很著名的,也是被人们所熟悉的,有《卡门》《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魔笛》《图兰朵》等,这些著名的歌剧之所以是著名,其中有一点就是其中的音乐部分,以上几部歌剧中都会有让人听过就喜欢上的。
4、继续欣赏《茶花女》中的饮酒歌
本节课主要是以欣赏为主线,通过欣赏认识和了解歌剧这门艺术,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著名歌剧选段。因为各种原因《茶花女》中的饮酒歌的音乐就这样在这个变化万千的时代里被深深的保留着。
教学小结:
通过一节课的了解,学生会对歌剧有所了解,也知道了什么是歌剧,歌剧是怎么样的一种艺术。在最后就要对整节课的内容做一个复习并提出小问题:
1、歌剧包括了那些艺术?
2、歌剧中最常用的是什么音乐?
3、莫扎特是那个国家的音乐家,被人们称作为什么?
对于学生很少接触的歌剧是陌生的,完全不了解的,通过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了解歌剧,熟悉什么是歌剧,著名歌剧有哪些,歌剧的精华之处在哪里。这也是对艺术修养提升的一个台阶。
链接相关资料:
由于剧情及不同场合的需要,歌剧中往往采用不同类型的歌曲。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咏叙调、重唱、合唱、舞蹈场面等组成。咏叹调:用于人物独唱,它结构完整,技巧复杂,曲调优美悦耳,富有戏剧性与抒情性。宣叙调:介于朗诵与歌唱之间的半说半唱的方式。咏叙调:介于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重唱: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歌唱者,各个人按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歌曲。按人数多少,可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合唱:指两组以上的歌唱群体,各个组按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歌曲。按声部的多少,可分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完成于1786年,其他两部为《魔笛》、《唐璜》。歌剧是莫扎特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根据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喜剧《费加罗的故事》三部曲的前两部改编的。莫扎特在这部歌剧中运用新鲜活泼的音调塑造了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运用各种重唱形式来表达复杂的剧情和矛盾。
《费加罗的咏叹调》则是剧中一个著名的唱段,也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男中音独唱曲。这个唱段是第一幕中费加罗得知伯爵的侍从凯鲁比诺将到军队去当兵时所唱的,虽然带有一些戏谑和嘲弄的成分,但看得出费加罗对凯鲁比诺的劝告是真诚的。加上那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军人的英姿和刀光剑影的战斗场面,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全曲是一首回旋曲,即采用A、B、A、C、A加尾声的结构。由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衍生到世界其他著名歌剧。
第二篇:高二《外国歌剧音乐》教案
高二《外国歌剧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歌剧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它的基本特点 2.使学生从欣赏歌剧的曲目中感受歌剧表达的思想内容,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理解歌剧的概念与内涵;
2、培养学生观看歌剧的兴趣,愿意欣赏歌剧。道具使用:多媒体教室
三、课堂类型:欣赏课
四、教学过程:
1..歌剧起源于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歌剧叫《达芙妮》。因为它起源于意大利,所以很多世界著名歌剧都是由意大利语演唱的。
2..简介莫扎特的故事背景,《费加罗的婚礼》——你再不要做情郎——费加罗规劝童仆凯鲁比诺时的一段咏叹调。凯鲁比诺来找苏珊娜,求她到伯爵夫人那里为他说情,因为伯爵把他辞退了。凯鲁比诺很想留下,原因是他很钟情于伯爵夫人。正在他们谈话时,门外传来伯爵的脚步声,凯鲁比诺慌忙藏在大椅子后面。伯爵进屋,向苏珊娜求爱,这秘密被凯鲁比诺无意中偷听到了,等伯爵发现凯鲁比诺时,他恼羞成怒决定让凯鲁比诺马上离开他的家,到军队里去服役。伯爵走后,凯鲁比诺很难过,这时,费加罗象大哥哥一样唱了这段选曲规劝他。视频欣赏《费加罗的婚礼》——你再不要做情郎
3.简介威尔第的故事,茶花女故事背景,简介《茶花女》中第一幕唱段。当时男主角阿尔弗雷多在女主人公薇奥莱塔举行的宴会中举杯祝贺,用歌声表达对薇奥莱塔的爱慕之心,薇奥莱塔也在祝酒时作了巧妙回答。第二段结尾处两人的对唱表达了他们互相爱慕之情,最后一段客人们的合唱也增添了这首歌的热烈气氛。这首单二部曲式的分节歌以轻快的舞曲节奏、明亮的大高色彩及六度大跳的旋律动机贯穿全曲,表现了主人公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充满青春的活力。同时又描绘出沙龙舞会上热闹、欢乐的情景。视频欣赏威尔第《茶花女》——“饮酒歌”
4.简介普契尼的故事,蝴蝶夫人背景故事,简介描写日本艺妓巧巧桑姑娘的爱情悲剧故事。巧巧桑纯洁真诚而又天真活泼,姑娘时被称为“小蝴蝶”,婚后便有了“蝴蝶夫人”的美称。她在日本人五郎的介绍下结识了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不久便互相产生爱情。巧巧桑为了爱情而背弃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与他结了婚。婚后平克尔顿便要回国,此时巧巧桑已有了身孕,平克尔顿安慰她说,当玫瑰花开的春天到来的时候,他一定会回到她身边的。可是,平克尔顿一去就是三年,音讯杳然。巧巧桑的女仆铃木劝主人丢掉他回来的幻想,说,从来未曾听说过有外国丈夫回来的。但忠诚于爱情的她坚信丈夫一定会回来,苦苦等待着。平克尔顿却背弃了临走的诺言,回国后又另娶新爱。后又携新爱到日本来,表示与巧巧桑断绝夫妻关系,并要回他与巧巧桑生的儿子。巧巧桑想不到长期的忠诚等待换来却是这么残酷的结果,悲痛至极,遂将儿子交给平克尔顿后,吻剑自杀身亡。视频欣赏《蝴蝶夫人》——“晴朗的一天” 4.课堂小结,歌剧的分类
六、课外欣赏介绍《莫扎特传》、《音乐之声》片段。
第三篇:歌剧之夜第一课时教案
《歌剧之夜》教案
设计思路:
1、重点欣赏《卡门序曲》,《今夜无人入睡》中优秀音乐片段。了解歌剧音乐、剧情、作者等,学会唱其中的歌曲旋律《斗牛士之歌》,掌握附点节奏。
2、学生对西方歌剧比较陌生,由中国京剧引入西方歌剧。对比理解。采用了萨克斯乐器,适合管乐风格,也便于交流,加深印象。用歌剧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段贯穿本堂课。
3、介绍剧情故事,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参与歌唱和表演,为以后更好的欣赏学习外国歌剧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歌剧唱段《今夜无人入睡》、《卡门序曲》,使学生了解西方歌剧艺术的魅力,并产生欣赏的兴趣。
二、了解《卡门序曲》、《图兰朵》的剧情,作者及歌剧相关知识。
三、了解回旋曲式,学唱《斗牛士之歌》旋律,并能跟伴奏演唱,即兴表演,掌握附点节奏。教学重难点
1、准确掌握附点节奏,准确演唱歌曲。
2、理解乐曲情感,了解歌剧艺术,培养对歌剧的欣赏兴趣。教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钢琴,红布 教学过程:
一、伴随歌剧音乐进入教室
(设计意图:播放歌剧音乐,创造一个歌剧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拉人学习的情景。)
二、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三、牵引导入
歌剧与我国京剧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对比我国的国粹,提问学生京剧有哪些表现形式,让学生对西洋歌剧有个整体的印象
(设计意图:歌剧的表现形式与京剧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通过回答学生较熟悉的京剧表现形式,了解到西洋歌剧是集音乐 诗歌 舞蹈 戏剧与一身,并以歌唱为主。引起学生求知欲望)
四、简介歌剧,出示学习内容
1、了解歌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形式多样丰富。
2、通过欣赏《卡门》、《图兰朵》中的音乐片段。了解歌剧,让各种艺术形式贯彻到课堂学习的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把歌剧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作为授课的主线贯穿到课堂的全过程)
五、欣赏歌剧《卡门》片段《卡门序曲》1、2、3、什么是序曲?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了解歌剧剧情。听全曲,听辩乐器分几部分?
明确歌曲的5个部分,回旋曲式。课件出示音乐的各个段落
4、分别听不同主题,让学生谈感受,发挥想象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5、学唱第三主题《斗牛士之歌》,学习附点八分音符。对比八分音符学习,讲解附点的作用与表现。
6、7、学生跟随歌曲,即兴表演。其他学生演唱歌曲。扩展欣赏世界名曲《西班牙斗牛士》,教师用萨克斯演奏。
(设计意图:了解歌曲结构,学习回旋曲式,分别听不同部分,谈自身感受,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学唱歌曲《斗牛士之歌》,对比学习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为体现歌剧是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进行即兴表演,提高学生表现能力)
六、欣赏歌剧《图兰朵》音乐片段《今夜无人入睡》
1、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讲解歌剧剧情
出示图兰朵公主的三个谜语,让女学生表演公主,男同学回答。
3、了解歌曲歌词,便于学生理解。播放歌剧视频。(设计意图:了解歌剧剧情,引起学生兴趣,进行表演,了解歌词,便于学生理解歌曲,提高学生欣赏能力,表演能力)
七、扩展
布置学生了解歌剧《威廉退尔》剧情。欣赏序曲。
八、小结
歌剧的艺术形式,歌剧音乐的分类。学生伴随威廉退尔序曲退出教室
第四篇:四年级第一学期音乐教案
第三课 月 夜
教 学 目 标
1.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表达了音乐与社会的人文性。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
3.进入学习“开始吹竖笛”的实践活动——Tu的口腔动作。
教 学 内 容
聆听1《月亮月光光》2《小夜曲》3《梦幻曲》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月亮月光光》2表演《愉快的梦》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 欣赏《月亮月光光》,1导入 这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的创作歌曲。由于歌曲旋律吸取了台湾地区的音调特点,因此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它们节奏完全相同,音调上抑扬起伏,优美流畅,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充满乡土气息的歌词更是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2初听,要求边听边看歌词,设问: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复听全歌。
设问: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这样的速度对表演这首歌起什么作用?
4再次复听。
设问:
(1)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线条把它画出来吗?
(2)这首歌曲由几个声部演唱,也请用线条把它画出来行吗?三表演《愉快的梦》
1.开门见山导入:晚上你做梦吗?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 聆听范唱。
2.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
3.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
4.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打拍子。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
5.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
6.按刚才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7.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
(教师示范乐曲的曲调,在换气处要示意一下)
8.大家跟着我一起唱第三乐句。
9.请大家整理一下全曲,自学把歌的曲调唱会。
10.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
11.再听一次范唱。12.全体唱歌词。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 13.师生讨论。答案:(1)唱的时候好像自己在梦中看到小矮人,看到金星。(2)因为是做梦,所以声音是柔和的,要唱得连贯。14.有感性地背唱歌曲。听辨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 1.教师弹奏二遍。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音乐知识:“下行”教学基本要求 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行讲解。2.当学生自学第二乐句时讲解。设问: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 答案:每两小节都是往下进行。小结: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
同时复习“上行”——温故而知新。
四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1《小夜曲》2《梦幻曲》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聆听《小夜曲》
1.解题: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爱情歌曲,是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乐曲。
2.欣赏《小夜曲》。
介绍作品:这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音乐柔美、活泼动听。
3.复听《小夜曲》主题旋律。
要求:大家看着书本上的图形谱,第一个音是Mi。
设问:你能听出是几个声部?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衬托乐器的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征。
答案:主旋律由一小提琴演奏,衬托的乐器用拨弦伴奏,由四件乐器合奏。
4.再听一次全曲。
简单介绍弦乐曲重奏的形式,结合课本上的插图。
5.小结:这是描绘“月夜”主题的器乐曲。
三聆听《梦幻曲》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梦幻曲》是《童年情景》之七。
顺带介绍一下《童年情景》这部作品,有助于学生对《梦幻曲》的理解。
2.初听《梦幻曲》。
设问:这一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是哪个声部演唱的?听完后介绍童声无伴奏合唱的形式特征。
3.复听《梦幻曲》主题旋律。
讲解:刚才听到的音乐都是由一个主题发展变化而成全曲。聆听主题音乐(出示主题旋律谱)。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跟着这段音乐哼唱一下。
4.复听全曲。
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用手势来表示旋律的起伏。
5.小结:这是夜晚温馨而甜美的梦。
第六课 在妈妈身边
教学目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
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歌曲及音乐中获得感受,唱好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的歌曲。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
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教学法
教学用具:CAI课件、琴、打击乐器、彩笔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摇篮曲》;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1.这是一首孩子唱给妈妈的歌,选自朝鲜歌剧《血海》。
2.这首歌曲不长,曲调很流畅很动听。
3.初听歌曲。要求了解歌曲的内容。
设问:
(1)妈妈为什么不露笑脸?
(2)妈妈什么时候露笑脸?
4.复听歌曲。感受朝鲜音乐的风格。
设问: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在节奏与旋律上有什么特征。
5.再次聆听歌曲:随音乐轻轻哼唱,体验孩子对妈妈的亲切的呼唤。
三、表演《摇篮曲》:
1.这是一首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给宝宝听的摇篮曲。
2.谈话:也许你已不记得婴儿期妈妈如何抱你、哄你入睡,但你可从影视片中,或周围邻居的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中,想像你当时的情况,这首歌就是歌唱那种情景的。
3.听范唱,教师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
4.再听一次。请看歌谱,这首歌的记谱与第三课的《愉快的梦》是一样的。上次我讲过那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谱同样也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边听边打拍子。
5.为了把这一曲调的节奏唱好,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三课《愉快的梦》的曲调。
6.用点谱法学唱第一乐句4小节(做到90%以上的学生都能唱好)。
7.在教师指导下再学唱第二乐句4小节。
8.学生自学第三、第四乐句(各4小节)。
9.能流畅、准确地完整唱好曲调后,唱歌词。
10.要求学生能用动作表演《摇篮曲》,投入角色(要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四、自制弹拨乐器为歌曲《摇篮曲》伴奏:
1.启发学生用家里的废料,如:线、尼龙丝、竹片、木条等进行制作。
2.教师简单介绍弹拨乐的基本要求,振动弦,运用弹、拨的方法来发出声音。
五、开放式教学:
1.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选一首符合本课题的歌,唱给妈妈听。
2.要求妈妈给孩子的唱写一个评语交给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该项活动的进行,也引起家长的重视与配合。
3.为下一节课全班开演唱会作好准备工作。
六、课堂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唱《摇篮曲》(舒伯特曲);讲4/4拍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表演《摇篮曲》
1.初听时要求能听清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复听时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要能聆听伴奏如何为摇篮曲营造气氛,演唱者如何用歌声表现出《摇篮曲》的情感及风格。
3.师生讨论。
4.学唱《摇篮曲》曲调。
(1)在聆听两遍的基础上,对曲调已有所熟悉,先在教师指导下唱好第一句与第三句曲调。
(2)第一句是两小节,教师先示范唱一次并让学生跟唱,同时边唱边划指挥图式。教学提示:穿插讲解4/4拍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其中第三拍是次强拍,所以把第三拍上的“2•”唱得稍强一点,加上有附点稍长一点,“ ”作为带过去,这样“ ”
就能唱好(切忌把“ ”单独练习)。(3)第三句即第5、6小节,在划拍的同时很自然地把第5小节“2•”及“3•”唱得强一些,第6小节装饰音在唱曲调时暂时不唱。(4)剩下的第二、四乐句学生稍自学一下即能唱出。
(5)连贯流畅地唱完整曲调,手还要划拍。
6.再聆听《摇篮曲》。
要求学生随音乐轻轻哼唱。
7.跟着音乐唱歌曲。
8.重点指导唱好第三句,尤其是带装饰音的这一小节。
9.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录音范唱,心里跟着唱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
10.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表演《摇篮曲》。
三、课后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二首《摇篮曲》;开演唱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大提琴曲《摇篮曲》:
1.这是一首贺绿汀的名曲。在风格上有浓郁的汉族情调,表现妈妈在哄宝宝入睡时的情景。
2.初听第一乐段。
设问:1)这是中国风格的音乐还是外国风格的音乐?
(2)从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情景?
3.师生议论。
4.初听第二乐段。
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乐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5.欣赏第一、二乐段。
边听边画画来表达你对音乐的感受。
6.聆听全曲。
没有画完的可继续画,画完的同学看着你的画,想想是否与音乐的表达是一致的? 可以作修改。
7.展示各人的画图,相互交流。
8.小结:妈妈在哼着曲子摇着摇篮,宝宝睡得多香啊!
三、聆听管弦乐曲《摇篮曲》:
1.这又是一首名曲,是德国勃拉姆斯创作的。原是歌曲,现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由于它的曲调优美动人,在音乐会上成为一些歌唱家和演奏家的保留曲目。
2.初听全曲
设问:你熟悉这曲调吗?乐队表现怎样的情景?
3.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辨别出几种乐器的音色?在教材中标出来。
4.小结:这是一首欧洲风格的摇篮曲。
四、选择表现《摇篮曲》的词语:
1.目的是让学生用选择法来选出适合于该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征的词语。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在自己选择的基础上集体讨论。
2.通过复习三位著名作曲家作品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所以在活动时,先听这三首作品,再独立思考进行选择。
3.不要搞标准的答案,凡是属于慢、亲切、轻柔、深情、平稳等均可,反差太大的要给予指出,如雄壮、有力等,当然是不符合的。4.顺带复习4/
4、2/4与3/4。
(贺绿汀的《摇篮曲》是2/4拍,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3/4拍,舒伯特的《摇篮曲》是4/4拍。)
5.选择打击乐器为三首不同节拍的《摇篮曲》伴奏,就是带有三种节拍的对比及加深对这一音乐题材特征风格的认识。
五、“唱唱我的好妈妈”演唱会:
1.各组交流自己选的歌曲、乐曲,并推选代表。
2.由班长或课代表主持开班级演唱会,并邀请几位同学做评委。3.评委宣布评委会的评选结果。
六、课堂小结,下课
第五篇:五年级第一学期音乐教案
五年级第一学期音乐教案
第一课《朝夕》
第一课时:歌曲《清晨》聆听:《晨景》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和谐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曲《清晨》
2、能够区别重唱和合唱这两种演唱形式,并能够为歌曲《清晨》设计演唱形式。
3、聆听音乐作品《晨景》,能感受音乐的情绪,理解音乐描绘的意境,并能用语言作简单的描绘。
教学重点: 能充分体验音乐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两声部合唱曲《清晨》
教学难点:能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教学准备:CAI课件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律动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CAI:晨景)天空中弥漫着淡淡的雾霭,圆圆的朝阳刚刚跃出地平线,发出淡淡的,暖暖的光,而点点星光正随着东方曙光的越来越亮而自天际间逐渐淡去。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候到了!听,闹钟响了,同学们,该起床啦!早上起床,你都会做些什么呢?请你随着音乐模仿出来告诉老师好吗?
1、CAI: 《早晨的歌》,全班律动)
二、欣赏《晨景》
1、欣赏《晨景》
2、老师简介乐曲。
三、教唱歌曲《清晨》
1、感受歌曲
(1)师:瞧,很多同学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呢,嘴里啊,还哼着小曲,听听,他们哼的是什么?
(2)再听歌曲,请同学们用拍手的动作表现活泼的情绪,用晃动身体表现优美的情绪。
(3)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可以为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呢?每段的情绪分别怎样?
(4)再听歌曲,仔细听辩歌词内容。
四、参与表现
①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清晨》全曲。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种演唱形式,你还能为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吗?你觉得,怎样唱,才会让这首歌唱得更美呢?分小组讨论一下,等下再请你们组的同学一起配合完成表演,好吗?
②学生分组讨论用什么演唱方式来演唱这首歌。
③学生分组表演。
④学生间相互评价,评出唱得最好的一组。
五、总结
师:清晨是美丽的,我们的歌声更加美丽!今天,同学们把《清晨》这首歌用自己的方式演唱了出来,而且唱得非常动听,愉快的结束了我们这堂音乐课!谢谢同学们的表演,让我们相会在下一次的音乐课吧!
第二课时:歌曲《晚风》聆听:《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用口风琴资助学习歌曲旋律,用柔和声音演唱歌曲,并认知6/8拍的特点、含义、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二声部的和谐之美。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聆听与表演等途径感受音乐的美;
3、3、能创造性的表现音乐的美;感受和理解速度变化与乐曲性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充分的聆听音乐感受古筝的韵味、技巧对作品的结构的分析。感受、体验6/8拍特点
重点难点
1、重点
在感受节拍特点上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介绍6/8拍有关知识
2、难点:在歌曲合唱的学习上采用了学生利用口风琴自主学习歌曲旋律、分声部、分乐句学习歌曲旋律、和歌词演唱等方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唱问好歌
二、创设情境,以趣导入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你们闭上眼睛来听。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闭眼睛欣赏
老师:请看大屏幕,你们眼前出现的画面与这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接近
三、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4.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6.四、细听鉴赏
五、学习歌曲
(1)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第二课 农家乐
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二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
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教学过程:
一、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
44.为这主题4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5.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
4.5.第二课时: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过程:
一、欣赏介绍彝族风情
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中居第五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二:课题引入 讲解歌名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
2.1.(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
4.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四、总结 :
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送给学生一句名言:“热爱民歌吧,这是我们生命的根和源。”
第三课时 :欣赏课《丰收锣鼓》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
2.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总结:
学生要指导创作过程是最重要的。体会创作中的乐趣。
第三课 足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几首革命音乐的欣赏,教育学生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鼓励学生到课外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一、聆听《红梅赞》
二、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2.欣赏全歌。? 3.再听歌曲: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红星歌》(第一课时)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三、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二课时)
1.上节课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四、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第三课时
表演《雨花石》
课时目标:
1、能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雨花石》
2、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重难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聆听歌曲范唱,放慢速度旋律试唱
3.装饰音学习
4.演唱歌曲(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表演歌曲(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四课时
表演《我怎样长大》
课时目标:
1、能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2、学会用和谐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合唱
教学重难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 1.简单介绍电影《烛光里的微笑》(这首歌2.听歌曲范唱挥拍子,然后挥拍唱歌曲旋律声部(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3.竖笛F调练吹歌曲二声部,然后分组交替用笛子为旋律声部伴奏,熟练二声部后先唱唱二声部然后试着合唱(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3.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教学内容:
一、聆听《天黑黑》、《可爱的家》、《回家》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
三、课后练习教 学 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2.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对家的理解,难点是对歌曲的改编。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欣赏3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体验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的各自特点,并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二、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过程:
一、聆听《天黑黑》(第一课时)1.引入: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5.再复听一遍,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二、聆听《可爱的家》(第一课时)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2.范唱《可爱的家》,然后让学生哼唱(这样既可让学生熟悉内容,又可让学生熟悉主旋律)。3.初听乐曲。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你能听出来是什么吗? 4.复听乐曲。
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用竖笛F调吹奏《可爱的家》 6.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三、聆听《回家》(第二课时)1.初听乐曲。
? ?(顺带简单介绍西洋管乐器组成)2.复听乐曲。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5.小结:家是可爱的。
四、竖笛长音吹奏练习(第二课时)1.1=C 音阶练习 2.1=C 三度音程练习:
3.乐曲练习:(1)《剪羊毛》。(2)《别处哪儿有》。二声部吹奏,注意声部的和谐与节奏的准确。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二、通过学唱《外婆的澎湖湾》这首以“家”为题材的作品,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教学过程:
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范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2.用钢琴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旋律(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处理(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歌曲伴奏学习及实践。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饱含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并能在演唱的过程中关注到声音的和谐与轻柔。
二、通过学唱《牧场上的家》这首以“家”为题材的作品,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三、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教学过程: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教师范唱。引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的歌曲,他们是是怎么赞美的呢?(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要求学生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2.学唱曲调。(1)先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2)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3)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3.演唱及处理歌曲(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第五课 故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教学重难点:
1.变拍子的掌握。2.二声部的合唱训练。教学安排:
第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通过聆听,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教学过程:
一.
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的剧情,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一介绍。2.把歌曲或歌词用投影片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感。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聆听歌曲。(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6.完整演唱歌曲。(随伴奏带,师带生演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二.
聆听《思乡曲》 1.师简介
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的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的跑马》曲调时,请举手。4.聆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三.
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作者对故乡的热爱)讨论以上问题,不清楚可再听范唱。
2.把歌曲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4.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5.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6.师生讨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7.以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第一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中去表现 8.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萧洒,让人流连忘返。
第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能够用轻柔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二声部合唱;
二、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1)
歌曲有内容是什么?(2)
由几个声部组成?
(3)
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4.听一遍曲调范奏,生进行划拍练习。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两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
8.弱起小节不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词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曲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的“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第一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变换。分组讨论,展示。师给予评价和激励。
第三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二、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象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用多种形式学习歌曲。
(1)
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辩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2)
二声部分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
最后二句的曲调学习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手段学唱。
(4)
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对方”唱,在此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5)
在歌曲唱得较有情感,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6)
各组展示。
3.小结:纯朴、天真、可爱的故乡情。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感受草原民歌的风格,学会用亲切、活泼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丁铃铃》。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听唱法,引导学生参与听、唱、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音乐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享受不同的音乐给来带来的喜悦。将音乐教育与民族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尊重民歌、热爱民歌的情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亲切、活泼的声音充满感情地唱出草原民歌的韵味。教学难点:指导二声部的演唱。教具:琴、课件、碰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问好
听音乐进教室,课前唱歌复习
二、寓教于乐
1)先听老师唱一次。
2)跟着琴声轻轻唱一唱。
3)有困难吗?我们再来一次试试。
4)我相信你们能不断唱好的,下面我们分成两组唱一唱。
5)第一条我们有惊无险的通过了,下面我们要来学习第二条了。(方法同上)
3、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两条合在一起试试看,看我们能不能唱好。(出示合唱部分曲谱)用轻声歌唱的方法,试着来一次。纠错,之后再来一次。
4、加入歌词
5、牧童看到我们精彩的表现,他们也特别的高兴,想跟我们交朋友呢,瞧,他们为我们带来一首欢快的歌曲。听《叮铃铃》请同学们站立,跟着老师的步伐,随音乐把身子动起来。
6、师:你们觉得这首歌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7、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整的学习这首歌吧
三、创造表现
1、提示用飘白云的感觉去歌唱。歌唱的姿势、位置。
2、这里我们刚才都练习了,我们来把这部分唱的更加清晰些。
3、完整的歌唱,起立摆动身子,并且用上碰铃。
4、请个别同学来试试碰铃和歌唱。
四、完美结课
牧童们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乐趣,同样我们也有我们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带着这首欢快的歌曲走出课堂。
教后反思: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实验发现:同样的班级,如果这节课我鼓励赞扬的话语多了适当了,学生的情绪便会异常地高涨,他们的行为也会与我紧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几个所谓的调皮学生身上,批评多了,学生唱歌的情绪马上让人觉得无精打采,心不在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不同的音乐实践参与活动,体验歌曲的风格与形式,表现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的唱法。
3、在歌唱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情感,培养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合作、参与等多种实践活动不断感受歌曲旋律特点
2、在歌唱实践中提高学生演唱能力,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琴
一、情景导入
20世纪90年代,团中央发动《跨世界中国少年雄鹰行动》,要求把学生培养成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雏鹰之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1)聆听范唱
要求
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随音乐哼唱打节拍
3认识音乐标记:反复记号
4.用“啦”轻声演唱歌曲
5根据歌曲情绪提示声音的处理
6演唱歌谱
(师):为了进一步唱准歌曲我们先唱一唱歌谱
7、在歌曲演唱声中发现了什么标记?
A认识下滑音记号
B 了解下滑音作用:活拨诙谐
8、复唱歌谱
9、加入歌词演唱歌曲(初唱)
10、分析歌曲情绪(复唱)
11、歌曲结尾重点演唱
声音不是喊唱好像——
三、创造表现
(一)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二)拓展延伸体验音乐
四、完美结课
在聆听《雏鹰之歌》中下课。
教后反思: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实验发现:同样的班级,如果这节课我鼓励赞扬的话语多了适当了,学生的情绪便会异常地高涨,他们的行为也会与我紧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几个所谓的调皮学生身上,批评多了,学生唱歌的 情绪马上让人觉得无精打采,心不在焉。
第七课 雨花
教学目标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教 学 内 容:
聆听:钢琴曲《雨滴》、合唱《踩雨》、弦乐《暴风雨》。
表演:歌曲《踩雨》、《雨中》。教学重点:
1、演唱《踩雨》、《雨中》感受“雨”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2、聆听《雨滴》、《踩雨》、《暴风雨》感受各中各样的雨景,并带给学生遐想。教学难点:
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音乐——命题创作。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听《踩雨》;唱《踩雨》。
1、聆听《踩雨》,感受下雨时的场景。
2、能用轻松、愉悦的情绪,轻巧、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踩雨》。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踩雨》,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进一步激起心中对生活的热爱.3、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踩雨》中的高音。教 学 过程 :
一、师生问好。
二、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2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
三、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2 ?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4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
四、师生再见。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听《雨滴》;唱《雨中》。
1、介绍波兰作曲家肖邦,聆听《雨滴》,感受下雨时的场景。
2、学唱歌曲《雨中》。教学重点难点:
1、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聆听《雨中》,从音乐中感受下雨的场景。
2、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踩雨》,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以及符点音符。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
三、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4、再听一遍范
四、师生再见。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复习《踩雨》;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
1、介绍美国作曲家格罗菲,聆听管弦乐《大峡谷组曲》中的《暴风雨》。
2、复习歌曲《踩雨》。
3、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美国作曲家格罗菲,感受《暴风雨》的场面。
2、和同学一起用各种打击乐器、自制乐器、人声表演为命题音乐画出演奏的图形谱。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
2、出示教学标题——
3、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三、复习《踩雨》。
五、师生再见。
第八课 冬雪
第八课 冬雪 教 学 目 标:
1、学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4、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 学 内 容:
聆听:管弦乐《乘雪橇》、歌曲《踏雪寻梅》、现代京剧选段《打虎上山》。
表演:歌曲《堆雪人》、《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初步学用模进方法演唱歌曲。
3、初步感受合唱,学好二声部旋律。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乘雪橇》;学习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学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 学 过程 :
一、师生问好。
二、欣赏《乘雪橇》。
1、用钢琴试奏
P46页,学生跟着钢琴熟悉这段曲调。
2、初步感受音乐《乘雪橇》(一遍),说说这一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3、复听音乐(一遍),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说说音乐变化对音乐的表达有哪些作用?
4、再听音乐(一遍),从这首乐曲中你们都听到了些什么声音呢?(铃铛、马鞭、马儿嘶鸣。)
5、师总结:这是一首具有美国爵士乐风格的乐曲,讲述了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玩耍时的情景,希望你们看到
三、歌唱教学《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在冬天里会冬眠吗?
2、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曲,看看刚才你们所说的动物在不在里面。(欣赏《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遍)
3、你体会到他们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在演唱。(再欣赏一遍)
4、跟着音乐轻唱全曲(一遍),并在间奏的时候拍拍手,唱出你觉得最美的一句旋律。
四、师生再见。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复习《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学唱歌曲《堆雪人》。
1、学唱歌曲《堆雪人》。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堆雪人》。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
反复强调附点音符的节奏型,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演唱时在间奏部分加入拍手或“嘿嘿”等加以装饰。
三、歌唱教学。
1、展示中国地图,让同学在图中找出黑龙江、云南、海南、西藏所在的地理位置。
2、伴随着音乐《堆雪人》请同学谈想象中的雪景,揭示课题,启发学生对冬日环境的丰富想象或联想。
3、聆听《堆雪人》(一遍),说一说歌曲表现的是中国哪个地方的雪景呢?
4、复听(一遍),分析旋律特点,找出相似的旋律,并哼唱出来。提示这就是模进法。
5、用模进法试唱歌曲第一部分四个乐句。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和切分音的节奏特点。在休止符处用拍手代替。
6、反复练习节奏
a: OX XX | OX XX |
b: X X X
c:
X X X = X X.7、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部分,用轻松欢快的情绪演唱“啦”。
8、跟着钢琴伴奏自学歌曲第二部分,注意结尾处休止符的节奏处理。
9、歌曲展示的是孩子们在银色的世界堆雪人、滚雪球、嬉戏的动人画面,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再次演唱好歌曲。
四、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堆雪人》;聆听歌曲《踏雪寻梅》;聆听京剧《打虎上山》。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2、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有效地聆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
复习歌曲《堆雪人》一声部。
三、歌唱教学。
1、熟悉歌曲《堆雪人》的二声部旋律,说说它和一声部相比又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一遍)
2、范唱二声部的旋律,学生小声跟唱,在休止符处用拍手表示。
3、再次哼唱后,请学生自己评价一下刚才的表现。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
4、跟钢琴伴奏带着刚解决的问题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
5、复习一声部旋律,请二声部试着小声的跟唱。
6、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分别唱好《堆雪人》的齐唱及合唱部分。
四、聆听歌曲《踏雪寻梅》。
1、聆听一首以雪景为题材的抒情歌曲《踏雪寻梅》,谈谈你听候的感受。(一遍)
2、简单介绍曲作者黄自以及代表作。(黄自: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创作了交响乐、室内乐、清唱剧和歌曲等94首作品,代表作有《怀旧》、《长恨歌》、《玫瑰三原》、《抗敌歌》《九一八》等。
3、复听全曲,记住你觉得最美的一句,并哼唱出来。(一遍)
4、再次聆听后讨论歌曲表现什么内容?
5、跟着伴奏,用轻松愉快的心情轻唱主旋律。
五、聆听京剧《打虎上山》。
5、师总结:这段京剧唱腔表现的是杨子荣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六、师生再见。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通过复习演唱歌曲《堆雪人》,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2、通过复习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进一步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二、复习巩固。
1、复习《堆雪人》。
教师讲解《堆雪人》的演唱情绪。教师范唱。学生跟学。
个别表演。(教师指名)全班齐表演。
3、复习《雪花带来冬天的梦》。《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动作创编。
教师讲解《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演唱情绪。教师重点句、难句的范唱。学生跟学。个别表演。全班齐表演。
三、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