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_3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 的课题研究报告
------镇江实验初中英语课题组
陈国忠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1.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实用最广泛的语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标对七、八、九三个年级段阅读能力目标进行了具体的描述,明确要求除教材外,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八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0万词以上,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5万词以上。
2.从现行的初中英语牛津教材来看,体现了理念新,内容好,方法活的特点。但新教材词汇量剧增,信息获取量多,各种语法现象出现的时间较老教材早,且语法的密度很大,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素质要求比较高,学生学习英语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再从每一单元的编写结构来看,对话和文章反复出现,阅读量很大,文章中词汇量丰富,语法现象多,有时各中时态交错出现,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近几年中考试题对阅读要求逐步提高,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技巧是试题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学生仅仅读懂教材,不扩大语言输入量,将难以持续发展。它要求教师强调应用、注重能力、训练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泛读,拓宽视野。要求教师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让他们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消化、处理大量的英语语言知识,去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解题中分析判断、归纳综合和逻辑推理的技巧。但是,现在的初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较弱的现象。由此可见,新课标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摆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
4、美国学者古德曼(K.S.Goodman)在1972年指出:“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各有
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英语阅读是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和信息载体,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言语过程。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其目的就是不仅要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而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吸收有用信息,能否对语篇进行整体把握,能否根据语境提供的提示进行语篇分析和综合利用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2、探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等)。3.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调查、个案分析和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尝试操作,结合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分析归纳总结,按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实施课题研究。
1、调查法:通过初中生对英语阅读往往产生畏难情绪的调查,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加以取证,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阅读。
2、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文献资料,及时掌握最新研究成果,探索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先进经验。
3、个案法:针对性的研究学生个体,建立个体档案。通过观察,谈话,统计等方法了解学生阅读时的一系列问题:阅读时最大困难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最喜欢的阅读材料是什么?需不需要老师辅导?你是怎么进行课外阅读的?
4、经验总结法:对整个研究过程或阶段性过程进行系统总结、分析、了解研究状况,总结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和内容。
(一)加强理论学习。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理论,《课标》,转变思想观念,使教师具有自觉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上精品课的开拓创新意识。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技术,及时捕捉教学信息,使教师具有课堂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能力。
3、充分发挥了教研组与备课组的作用,利用集体科研成果,发挥团队精神,团结协作,资源共享。
(二)加强校本教研促课题研究。
为了扎实有效开展研究,课题组教师经常学习有关英语阅读教学理论,借鉴国内外有关专家成功经验用于研究。我们经常围绕“如何开展阅读训练、如何指导方法、如何评讲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话题多次开展阅读专题校本教研,通过智慧的交流,激情的碰撞,相互的影响,课题研究促进了全组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我们为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要求在口语中反复运用如下词汇、句子。词汇有:reading comprehension,pragraph , line, topic,passsage, text, writer,title,etc.句子有: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ly tell us? Which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does this word mean in this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not right)?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passage? 三个备课组教师定期开设阅读专题讲座,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三)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上好阅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阅读课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阅读课是初中英语课的一种基本的课型,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正是阅读教学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按照老办法,把重点单纯地放在单词、句子意思和语法等基本知识目标上,而忽略与学生之间的交际性参与,师生互动的阅读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失去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参与的机会,过分的依赖老师讲解,这样提高学生的
阅读能力就变的非常困难。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突出阅读文章的重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上好英语阅读课呢?我们不断进行阅读课教学的研讨,每学期都要开设阅读专题研究课,以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益,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大量阅读课堂教学研究和经验的积累,我们课题组逐渐形成自己的典型的阅读教学模式。五个步骤环环紧扣,且力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步骤如下:
1、导入
lead –in
2、速读
skimming
3、快读
scanning
4、精读
intensive reading
5、巩固
consolidation 下面我以牛津7A Unit 3 Let’s Celebrate的Reading(1)为例介绍我们课题组的典型阅读教学模式。
1、导入(Lead –in)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新课的导入是否成功是关键。运用学生比较感兴趣,同时也是教师感兴趣或者了解的话题进行导入,能够引起学生和教师的共鸣,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为创造一个热情的、活跃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为新课的传授奠定知识和语言文化的基础。本课一开始设计了一个Game,通过一组图片复习各种节日的名称。并特别点出Halloween,顺利过渡到新课。这些图片画面生动活泼,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人物栩栩如生,学生容易被吸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很容易参与教学之中。
2、速读(Skimming)
在学习文章之初,通过fast reading,可以使学生对文章大意有初步的了解,整体把握文章,并根据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找出文章主旨,能够回答出关于文章的what, when,who, how, why 等初步的几个问题。此步旨在培养学生快速阅览文章把握的梗概、标题信息等。例如,提出两个问题:1)when is Halloween? 2)Who’s the letter from?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对文章整体把握埋下铺垫。
3、快读(Scanning)
此步主要用于进一步理解文章大意以及每小节的段落大意。通过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段落大意这种严格训练的方法,逐渐提高阅读能力。给学生几分钟甚至足够的时间,充分获取信息,提炼段落大意。Paragraph 1:
when is Halloween;Paragraph 2:
play a game called trick or treat;Paragraph 3:
dress up;
Paragraph 4:
pumpkin laterns;
Paragraph 5: Halloween parties;
4、精读(Intensive reading)
精读是阅读课的主体,也是阅读课的中心任务。此时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第二遍阅读是学生细致把握文章内容和知识的关键。在精读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解决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我们通常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任务,充分的让学生合作探究,必要时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一般采用回答问题或判断正误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此步我们设计了Listen to the tape and judge T/F。1)People in USA usually have a party on October 30th to celebrate Halloween.()
2)Wendy often plays ‘trickortreatat Halloween.()
3)Wendy and her friends always paint their faces at Halloween.()
4)People in the USA make lanterns out of oranges
and candies on that day.()
5)If people don’t give the children a treat,children can not play a trick on them.()6)People dress up and wear different costumes at Halloween.()
7)People cut out the pumpkin to make eyes, ears and hair.()
5、巩固(Consolidation)
这里我们一般进行复述课文梗概以及笔头巩固练习。一般运用教研室组织编写的《新课程学案与测评》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体现出语言学习“写”的部分。另外设计练习如下,旨在考查学生把握信息运用语言的能力。
The children always ____at Halloween.They wear _____with masks.They sometimes ______and people do not know who theyare.This year, Wendy will wear______.They make their own______.They cut out____ _____.The family always have a _____ onthe ______.It usually starts at _____.They eat _____.They have ______and eat_____.They do not eat _____.“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总之,英语阅读课要本着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四)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研究。
我们不仅强化课内教学,还拓宽阅读空间,做到课内外相结合。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非常重要。教师要在读物选择、竞赛活动、阅读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给予精心组织和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
1、精选阅读材料。
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要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浅显的科普读物,简易的文学作品或幽默丰趣的短文,阅读材料的选用尽量做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趣味横生,生词量一般控制在3%左右,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适合授课
内容的英语幽默故事或国外风土人情简介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阅读效益。
2、阅读技巧训练。
阅读技巧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阅读方法,培训良好阅读习惯。在阅读技巧训练中,我们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阅读技巧和策略:
(1)学会查阅:其目的是为了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阅读课文时要求学生:阅读读物的题目,题目不仅给读者提供文章的主题,它还激活了他们的知识,引起读者对读物的预测;阅读文章的第一段,因为作者通常是在第一段谈到他们的写作意图和背景;找出每一段的主题句,一般来说,论述性的文章或说明文,每一段或相关的几段里总有一句话是用来概括全段的主要内容的。找出主题句后,就能知道这一段大致的中心思想;阅读最后一段,最后一段通常是作者的结论部分;阅读具体的数字、日期、人名或地名等,这有利于回答类似what,who,when,why和where等文章的细节问题,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如:
One day Mrs Wison went shopping with Tracy and Ben.They went to the supermarket in the new shopping center.“Why do you buy things here?” Tracy wanted to know.“Because they are cheaper here than at the corner store near our home,” Mrs.Wilson said.“Help me check the prices, please.”
The Wilsons were not rich and Mrs.Wilson was always careful with her money.She looked carefully at the prices of things.She bought lots of things in the supermarket.When they got home, the children said, “We don’t think you saved money by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Of course I did,” Mrs.Wilson said “Everything was cheaper there.”
“We know,” the children said, “but we came home by taxi because we had too much to carry.The taxi fare was more than the money that you saved!”
Mrs Wilson added everything up.Her children were right.“Well done,” she said.“Next time we’ll do the shopping nearby.”
①The things at the corner store were ____ than those in the supermarket.A.cheaper B.nicer C.more expensive D.Better
② Mrs.Wilson _________ in the end.A.spent more money B.paid less money
C.lost some money D.saved a little money
这两个问题都是细节性问题,但又不能直接从文章中得出答案,要经过分析和计算间接地获得事实。①选C。由 Mrs.Wilson 的话“Because they are cheaper here than at the corner store near our home.”分析可知the things at the corner store were more expensive.②选A。Mrs.Wilson 在超级市场买的东西是便宜的,但返回时由于东西多结果打的士回家将打的士的费用摊进去就高于节省的费用了,因此可以知道:Mrs.Wilson spent more money in the end.(2)学会预测: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上文中已出现的语言信息,预测下文将要出现的信息,这是我们了解和掌握的一项快速阅读技巧。或从标题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以及可能涉及到的词汇,抓住主题句、关键词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文章。(3)学会猜词:我们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①可采用词缀法,有些合成词的前缀或后缀分别表示一定的含义。前缀un-dis-im-in等表示"不"或"非"之意。
②可通过同义词、反义词获知词义。③通过上下文推断。如:
Water is all around us.Water is in the ocean.Water is in the lakes and rivers.Water is in the air.There is more water than land on the earth.All living things must have it.We must have it, too.We cannot live without drinking water.Sometimes, we do not have all the water that we need.The land will dry up without water.Sometimes, there can be too much water in the land.If it rains very, very hard, the rain water will run down the hill.It takes some of the land with it when it runs down the hills.It is called erosion when the water takes the land away.“Erosion” in the passage means ____________.A.地震 B.雪崩 C.侵蚀 D.霜冻
根据前面的语句If it rains very, very hard, the rain water will run down the hills.It takes some of the land with it when it runs down the hills.解释可以推知erosion是一种自然地理现象,即“侵蚀”,答案为C。3.指导阅读速度。
进行阅读技巧训练的目的是提高阅读速度,但必须是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求速度,没有准确的理解,速度也就失去了意义。在这一方面,教师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做理解习题,来调节阅读速度,也就是每读完一篇,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做一些理解选择题。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要求快速、准确。如在课前2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完形填空,三篇阅读理解。完成之后立即分析讲解,指导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这样的限时阅读训练是我们老师常用的方法之一。这样不仅培养学生阅读时高度专注的好习惯,同时也使学生加快了阅读速度,提高了阅读水平和技巧。4.矫正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阅读效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然而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下子就能养成,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因此,每次进行阅读训练,教师都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阅读时不出声,默读,默读速度要比出声阅读快得多。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而要以句子为单位。逐字逐词阅读会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单词上,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往往不容易抓住文章中心大意。不要一见生词就查词典,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在不影响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过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做到又好又快。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外,还要帮助他们克服一些影响阅读和理解程度的不良心理因素,如:(1)期望值过高(2)过度重视阅读方法和技巧(3)思想开小差。
以上所述的一些阅读方法、技巧、习惯我们老师经常性给学生强调,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在阅读同时我们更加注重方法、技巧的传授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改的理念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5、通过阅读竞赛培养阅读能力。
通过竞赛提高阅读的兴趣。竞赛的几个步骤是:发动组织,认真命题(趣味性,实用性,体裁多样性),竞赛操作,获奖公示,总结反思。一次竞赛对师生双方都是促动。举办阅读竞赛已经成为英语组的传统。
经过研究实践,通过学生阅读问卷,我们发现学生阅读兴趣有提高,阅读速度有所加快。学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自信心增强了,这些变化和提高可以从学生的阅读心得体会中反映出来。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1、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经过三年来的研究,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从一些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速度变快了,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上升了,英语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很多学生在心得体会中说阅读给他们带来快乐,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掌握阅读技巧好处多多,阅读并不是负担。
2、教师教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
本项课题研究促使教师们学习,思考,研究,实践,提升。尤其在课题组典型阅读教学模式带动下,教师普遍掌握了一些教学方法,能够较好的设计阅读教学,使阅读教学更有针对性,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科研意识增强,初步掌握了一些研究的方法。一批青年教师得以成长并迅速提高。刘丽老师获全国中小学教师英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陈国忠老师获江苏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曹家月老师获得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张月华老师获得镇江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第一名。目前英语组拥有镇江市骨干教师4人,是镇江市区所有学校中最多的。英语组2009年获得市教育局“三大活动”优秀学课群体荣誉称号。还被评为镇江市巾帼示范标兵岗。2008届初三毕业班是市区唯一一家自主发展评价正增长的学校。2009届初三又创辉煌,英语学科自主发展评价是市区公办初中正增长最大的学校之一。两届初三英语毕业班均分正增长,受到市教研室的高度评价。由于学科整体质量高多次受到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这些成绩进一步增强了英语组全体教师通过科研促提升的信心和决心。
3、成果的物化形式。
课题组已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一些课件在市级以上获奖。有多篇论文入选学校论文集。
参考书目:《走进新课程》
《英语新课程标准》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教育新理念》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范文)
新课改背景下
摘要:本文从教学资源、师资水平、教学观念和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作了再次思考,并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农村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特别是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要完善体制和政策,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素质,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国民的教育以及农村教育问题,笔者深感欣慰,同时也很忧虑,目前农村的教育教学依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笔者从事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现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分析。
一、教学资源不足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教参,一只粉笔,除了这些根本没有其他的辅助教学设备。学生除了课本就是几张简陋的课桌,有些学校这些桌椅还是城镇用了几年更换赠送过来的,说起教学设施,农村的小孩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育是怎么一回事?什么远程教室,图书馆更是离他们很远。尽管近些年来国家投入的大量教育资金,遗憾的是却不能面面俱到,真正落实下来。
二、师资水平问题
据调查和了解,发现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都没有具备:
第一,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都不太会讲普通话,我们大家都知道,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标准语言,更是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是我们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在是我们很多老师怕讲不好,他们就索性用方言,而且认为反正学生也听得懂,很难想象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在老师一口家乡话的教学下是什么样的情景?更不知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何而来?又怎么身临其境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语文兴趣的培养又从何开始?
第二,语文教师不会学习目前流行的“知识折旧律”是: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因此,适应变化是知识时代对人类提出的挑战。美国知识管理学家德鲁克(Drucker)说,知识社会要求其所有成员学会如何学习,因为知识的本质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在知识社会中,“有教养的人”是学会了学习的人。在知识时代,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据我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之外,就是在忙自己的家务事情。据我了解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看过相关教育方面的著作与论文或者报刊杂志等等,对一些教育改革和教学理念也关注极少,作为一位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平时不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每天都不刷新自己的信息,不更新知识结构,不及时的补充学术养就很难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以及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发展和需要,无法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环境和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以及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
三、教学观念及方式问题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都比较滞后,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认字、学会写字以及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语文相关能力的培养,比如听说读写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引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思路公式化。很多老师不与时俱进,依然在原地踏步,语文教学中仍然是按“熟悉生字―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总结中心思想”这三个步骤进行教学。并且认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只要是完成了这个三步骤,自己的教学任务便是达标了。
2、教学方法的模式化。调查发现,在语文教学的语文课中,“通常只是读课本,听老师讲解词语、概念,而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进行有意思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所谓的教学活动是单向的、独断专行的活动。
3、教学手段原始化。农村很多学校依然还是黑板、粉笔这样的简单教学手段,一些相关电教设备和辅助教学的教学仪器基本是没有。
四、学生的阅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读书而发展。农村的学生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没有或不再读其他的书籍,很少学校有相应的图书馆,可想而知,他们的知识视野有多么的狭窄,在语文课上,老师的导语知识背景又不够,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去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看着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他们的人生色彩逐渐暗淡,想想都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五、评估标准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所倡导的是多样化的评价观,主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精神和物质的能力的评价,是一种以评价促进发展的积极评价观。素质教育的呼唤,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上述的种种问题与现状,应该引起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然而,怎样改变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当前的状态?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首先,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整体师资水平。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主管教育部门应加强农村教师的相关能力的培训力度,最好能通过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来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其次,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根据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认为,人的智力包括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及创造新成果的潜力。每个人至少有八种能力,但每个人的优势智力各部相同。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认同和激励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促进教学。所以教学评价的准则不应该是一维的,而应该是多元化的。第一、教学评价应该强调个性化。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他们各自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促进条件。第二、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全面性。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以学生的其他各个方面(德、体、美、劳等)为评价对象。所以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教学教法千篇一律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教法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作为祖国未来的培育者,要勤于思考,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和总结,虚心听取学生、家长、领导的意见,可以请别的老师观察和点评,在互相学习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紧跟科研步伐,从中吸取改善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素质教育主体性特征,一切的教育或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致,引导学生朝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时刻不忘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总之,在小学语文新教材的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渗透新的教学理念,灵活使用新的教材,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真正地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成功体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培养
苟润龙
(甘肃省陇西县文峰中学 748000)
摘要:本文就中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特点、基本途径、主要阶段及其方法进行阐述,希望能对广大一线数学教师日常教学有一定帮助。关键词:数学教师 教育 反思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这样给广大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教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数学教师平时教学中自我反思的能力及其反思后对策略的纠正。1.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主要特点
首先,目的是超越性的。反思源于对课堂教学和自我业务的不满,其目的是改变现状、超越自我,使教师朝着自己希望,更好的方向发展;其次,视角是客观性的。数学教师在自我反思过程中经常会按照自身经验判定问题,难免受到情感干扰,自利本能会牵动反思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因此要做到反思客观公正,就必须克服情感,服从理性,尽量保持价值中立,把自己作为反思的一般对象;再次,态度是批判性的。遇见问题要客观理性的分析,分清正误,把握问题实质,以求全面深刻的认识。反思要多注意与教学积极的一面,也要关注其缺点和不足,这是批判的态度的另一层含义;最后,结果是建设性的。反思的目的是为了超越,为了改进,其结果是建设性的。这种建设性给予教师思考问题实质,从而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2.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基本途径
数学是学生中学阶段很重视的科目,同样也给数学教师很多压力。在数学教师反思研究中结合科目特点我认为:实践、研究和互动这三种途径在数学教师反思中最具有代表性,是数学教师反思的基本途径。
2.1 在实践中反思:数学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果,必须学会建立“反思——实践——再反思”的反思型实践模型,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优化实践。在实践中加强总结与回顾。首先,在教学中做好课后反思,要对这节课的总体设计、教学方法、重点难点的把握等进行反思。其次,关键是做好记录反思,即对自己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触动较大的教学事件记录下来进行反思。最后微格教学,做好录像反思。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2.2 在研究中反思:现阶段数学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发展,除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专业技能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平时要加强行为研究,从学生行为反思自身教学行为。从细处着手,了解学 1 生心理状态,做到数学教学中润物细无声。还要加强理论研究,阅读教育理论文献开阔教学思路,使得能够理智看待自己教学中“熟悉的”、“习惯性”行为,从更深层面上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3 在互动中反思:互动能带来信息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使教师对问题有更深、更广的理解和认识。数学教师反思型互动的对象并不确定,但是由于工作和服务对象是学生,所以,数学教师反思性互动的主要类型还是师生互动与师师互动。首先,互动中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与评价。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成功与否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学生.透过学生的眼睛来观察我们的教学行为,应该对自身的教学反思有更为客观、公正的看法,要把与学生的讨论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为了能与学生推心置腹的交流,在交流中要尽量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还可通过民意测验、写数学周记等形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其次,还要加强与其他教师交流与合作。在教学支持系统中,同事之间的的相互帮助可以说是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要做好互相听课、评课,共同从事教学设计、专题研究。从学生行为、同事经验中反思自身优劣得失,以期取得进步。3.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主要阶段
3.1 前期反思阶段:数学教师要对学生需求,以及即将达到教学目标的动机、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做出反思。第一,做好环境分析,即对社会和学校背景以及教育教学条件做好分析,把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判断哪些因素影响教学反思,影响程度如何,为教学反思提供依据。其二,做好对象的分析。教学材料和内容直接影响教学反思,课前要反思教法的适应性,学生的接受程度。客观认识自己,对自身人生观、自信心、热情、智慧进行多方面分析;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动力,由于学生学习风格影响教师反思,所以要认识现阶段高中学生主要是“90后”的特点,多研究其心理特征,为学生能更好的接受数学知识要加强网络社会多方面的研究。第三,反思后选择教学策略。选择适宜的、可行的、可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
3.2 教学情境中反思:数学教学中通常教师没时间停顿下来进行反思,需要在转眼间分析情况决定最佳方案付诸实施。反思要和教育行动融为一体,数学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当前教育活动中,而不是从情境中撤出来反思各种办法和行动后果。及时和情境素材进行反思性对话,使教学按照期待目标进展。在和学生相互作用中,可以对计划做少量调整和修改,但不是大修大改。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随时关注保持教学活动的连续性,若当时没有时间来考虑问题,就要做笔记摘要,运用这些信息分析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3.3 教学活动后的反思:数学教育教学后的反思需要对所选教育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以及根据这一目标选定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为了做出必要的反思,教师必须决定需要信息的类型,获取、分析信息,形成判断,以形成整个评价、反馈过程。反馈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新的信息,以调整计划、实施和评价,或决定一如既往的做下去。这是反思系统自我纠正的途径。
4.如何提高数学教师自我反思能力
提高数学教师自我反思能力,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加强教育实践,丰富自身经验,提高自知与自我意识,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注重反思方式,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教学目标的重新调整、教学内容的再加工处理,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理性思考,尤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反思与调整。加强反思示范,以自己的反思行为影响学 生;适当增加元认知提问。抓住反思视角,多观察、多总结、多回顾、多感受。
综上所述,我认为一个数学教师应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实现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全面进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邬春芹.美国反思型教师准备计划的五种模式[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2)[4]中学新课标资源库 数学卷[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灵台一中
史志红
地理教学中的“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自由组合、合作探究等形式,解决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素养、学习方法、学习潜能、情感体验等都得到较大 发展 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转变角色,创设多样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地理思维
根据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特别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地理新情境,帮助学生讨论、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这是“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创设材料情境,拓展教与学。如在进行必修I第一单元第二节《宇宙中的地球》中“存在生命行星”的教学时,可以展示课外阅读材料《探索地外文明》、《地球生命和地外文明》等,对课文进行适当补充、解释和拓展。学生经过阅读、理解、讨论、分析补充材料,对地球存在生命物质条件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教与学。如在进行必修I第四单元第二节《山岳的形成》中“火山”的教学时,我向全体学生讲了故事“庞贝古城的毁灭”:“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喷发,紧靠它的罗马庞贝古城被埋没了。18世纪初,意大利农民从地下挖出古罗马钱币及大理石碎块,揭开了庞贝古城之谜。人们在开掘时,发现了许多悲惨受难的景象。” 真实的故事和火山简介,激发了学生掌握火山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教与学。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进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就必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如在复习“大气环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先设计局部地区、海陆之间、山谷山坡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再扩展到地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然后提问:如果(1)地球不自转,(2)太阳直射点不移动,(3)地球无海陆之分,那么,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是怎样的?有何特点?如果依次去掉条件(1)、条件(2)、条件(3),气压带、风带又会怎样改变?这种改变对亚洲东部的大气环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创设图像情境,启迪教与学。如在讲到印度农作物的分布时,课件展示印度农作物分布,展示各种农作物的图像,让学生拖动农作物的图像到地图正确的位置上。创设动态图像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弘扬个性,落实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
新课程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个性为宗旨的自主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大胆实践“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有目标、有计划地互相讨论、合作探究。
第一,让学生“自组”。由于学生性格、爱好、情趣、知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我们在提醒学生适当注意成绩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由组合,组建成学习小组。每次活动前,推选一名学生来主持。实践证明,让学生“自组”有利于合作探讨,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第二,让学生“自读”。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把课程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再让学生自由阅读,规定每组至少提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地理问题。这样,既纠正了过去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让学生“自议”。课堂上注意保证学生的探讨时间,使其围绕地理问题,展开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指导。通过“自议”,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学生感到探究有收获,合作有好处。
第四,让学生“自说”。尽量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质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把所思所想说出来,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比较自卑的学生。这样,教师的教学能有针对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第五,让学生“自练”。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是为学生减负。为了检验教学效果,又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精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能体现层次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训练、纠错,既落实了知识,又激励了学生对成功的追求。
第六,让学生“自探”。“问题研究”、“课后活动”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我们根据“问题研究”和“课后活动”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设计,让学生自我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实践,课改任重道远
三年的实践证明:“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这一模式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理和人格得到健全;学生获得了人生体验,激发了活力;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还有许多问题与困惑,有待我们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反思
结合“太谷学习”谈一些自己对新课改教学的体会
谈到新课改,我已接触它有五个年头,一直处在模仿、探索当中,一直边教边思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具体应该怎么做。这学期学校又指派我到山西省太谷县二中学习长达20天,感受颇深,想抒发一些自己在教与学方面的感想,一直无从下手,最近,终于按捺不住,还是把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吧,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我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
一、简述一些名校能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模式的发展背景——课改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
学校发展能形成良性发展,课改初现成效,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它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比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本校校长的背景。有了既定的软实力,就会得到社会支持,尤其是政府支持,能拉来投资、贷款,请来专家,这样一来,学校面积扩大了,各种各样的硬件配备齐全了,专家对学情也研究清楚了,进而定出了适合该校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如此一来社会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源吸引过来了,清华北大有材料了,只需过3-6年,整个学校声誉极速提升,家长、社会更放心了,好学生源源不断进入学校,学校收费水涨船高,学校配备更加齐全,教师的绩效和福利越来越丰厚,机制也越来越完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越好,教研活动就会搞的有声有色,各项工作都会做的尽职尽责,从而形成模式,形成习惯,开始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学校有良好的发展,能形成模式化教学与管理,真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重而道远,应分各种情况去看待和分析。
二、简述“教学理念”——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遵从的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教学理念的内涵,根据所听所学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不要一味的去追求形式的照搬与模仿。重点应该是提升自我修养与素质,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能触类旁通,驾轻就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忌夜郎自大,眼高是低,自以为是、自以为满、自以为优、自以为标。
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老师,首先要明白教学理念;第一,要“依标施教”。应该认真的去研究“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五年高考命题的规则与趋势”。研究课标,就会准确把握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知识点的地位,到底属于“了解、理解、掌握”中的哪一类。教学时、命题时就会有的放矢;研究教材,就会准确把握各块知识的纵横联系,知道每一块知识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教师教学用书,就会准确的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该重点怎样突出,该难点怎样突破;研究高考命题规则与趋势,就会准确把握历年的命题规律,从而掌握命题趋势,真正体现“一题多元、多题一源、纵横联系、以不变应万变”的目标。第二,要“以学定教”。即认真研究学生的情况,根据实际学情,确定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第三,要“先学后导”。先让学生自主的学,充分发散思维、暴露问题,形成结构化预习的要求,最后合作探究出共性问题,从而在课堂上经老师诱导、引导,进而解决问题(做习题也一样)。第四,要适时的进行“问题评价”。即从三维目标着手进行评价。只有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去把握,认真注意了这些,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处理的历程、达到的目的。这就是教学理念,我认为,只有从理念上认识了,才能谈得上教学模式。
三、阐释两个“模式”——准确、全面的把握所受内容以及具体应怎样解题
模式一:“139思维模式”。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课前书写课题解读的。具体操作步骤是“一个课题,三个方面,九个落点”。它的含义是针对一个具体的课题,应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这个三个方面去书写。“是什么”包括四个落点,即该课题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素与整体的本质与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包括两个落点,即学习该课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怎么用”包括三个落点,即在该课题的学习中以及学习后应把握的“规程、规范与规律”。当一个老师从这九个具体方面对一个课题进行解读了,我相信,每一节都可以从三维目标上都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模式二:“123试题解析模式”。因为有些比较难的问题,仅仅从已知上或所求上根本找不到任何思路。所以这种模式的的主要作用是面对一道数学试题,应该怎样去解决它。它的含义是“一道试题,已知与所求两个切入点,三种或多种结合点”。即对于一道数学试题,应该同时从已知与所求两个方面寻找突破口,由已知条件尽可能的寻找其所有的必要条件,看能得到什么结论,由所求尽可能的去寻找使之成立的充分条件,当这些所有能找到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都找到后,认真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寻找结合点,一个结合点就是一种解题途径,有时可能找到好几个结合点,此时我们就可以合理选择,从中优化出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此一来,很多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只要你基本素养较高的话,都可以可到解决。
四、结合我校实际,具体谈一下我对新课改的想法
没有有效的教研,就没有有效的课改,所以,课改的前提是要做起有效的教研活动来。提前两周通过“同课异构”,共同研讨课题内容,集思广益,达成共识,然后分组安排课题解读、学案、周检测题的制作。在有效教研的保证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教学任务。
(一)课题解读、教学设计的书写。要书写课题解读,必须参考“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年的高考命题规律”。有时无需专门书写,但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必须要将课题解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教学设计中。
(二)课型的确定及三单的制作。根据课题解读确定课型,进而确定需要制作几单,一般课型只需制作问题导读评价单,重点课型根据情况制作问题解决单和问题拓展单,通常情况下,问题拓展单在一章结束了制作一个针对本章的就可以了。
(三)课堂前中后的具体操作。①课前下发导读单,完成结构化预习;②课中根据“新授课”与“习题课”的不同特点,以问题引领课堂,学生参与展示、讨论,教师总结评价;③课后安排作业,加强训练(先独学、独做,若自己解决不了在对学、群学,若经过这样的步骤还不能解决,及时收集、归纳、归置到每组的学科长,上交学术助理,呈递给老师,老师下节课引导共同解决)。
(四)周检测题的制作实施。每周星期五安排老师主要针对本周所学内容,精选试题制作训练检测题,整个年级统一时间进行一次周训练。
(五)课堂笔记的整理及正式作业的布置。虽有导读单、问题解决单,但课堂笔记绝不能取掉或不记;同时正式作业本必须要有,只不过必须注意书写的规范与规程。
(六)作业的批改。每次由学术助理收缴各组学科长的作业于老师,老师当着学术助理和学科长进行面批面改,点评,指出应注意的各个方面,然后由学科长完成本组学生作业的批改任务。
(七)七项技能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七项技能“阅读、思辨、变通、联想、记忆、类比类推和写作”的培养,尤其是阅读能力更应该加强训练。
(八)“三维目标”的体现,将“问题评价”形成习惯。从知识与技能发面,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全不知”、“不全知”、还是“全知”,技能上,是“全不会”、“不全会”、还是“全会”。从过程和方法方面说,看过程“充分不充分”,过程充分了结论的得到就充分,否则就是肤浅的。方法上,看是“多元还是单一”,方法多元了,就会导致从多种解题途径中优化的问题,从而使得找到最佳、最简单的解题方式,否则可能就是一种最繁琐的解题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说,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理想等培养起来后,学习积极性上去了,爱学了,学习效率高了,成绩肯定会提高,反之,情感上受挫、态度上立刻会发生变化,价值取向上必定受到影响,从而整个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将会大幅下滑,最终影响的就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说大一些,影响的就是学生的前途和命运。
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称职的老师,首先应明确“教学理念”,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及时进行“问题评价”。“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问题评价”三者在教学过程当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形成有效教学的前提和灵魂。正所谓没有有效的教研,就没有有效的课改;没有有效的课改,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没有有效的教学,就无有效的成绩。从而对学生而言,就促不成全面的发展,对学校来说,就形不成特色,形不成模式,我们的教书育人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所以,探索适合本学校的有效的课改模式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同心同德,集思广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才能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开拓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