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识字的老师》课外阅读教学教案
《不识字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走进主人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2、走进作者心灵,理清作者感情线索。
3、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师:还记不记得老师的名言警句或诗歌? 生:......师:我们俩看看PPT,有哪些是我们学习过的? PPT: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名言:
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师:解释......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就是说:周围的人总有值得我学习的,好的我要学习,不好的我就改正自己。还有名言,都是在歌颂老师的—— 生:伟大、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两篇文章都跟老师有关。那么,我想问问,你们心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生1:和蔼可亲。生2:平易近人。......师:在你们心目中的老师,要才华横溢、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等等。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文章,他的题目是《不识字的老师》,翻开课文P6页。看到题目,你们会不会觉得很奇怪,一个大字不识的人,怎么会成为一个老师呢?根据老师的阅读要求来揭开这个谜题。
1)“我”为什么要称一个不识字的人为老师? 2)在课文中找出5个事件。学生阅读5分钟。
师:好,现在,谁来告诉我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什么时候?谁来回答?
生:地点在科罗拉多。作为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延续求学的方法。“我”找了一份高薪的伐木工作,遇见了一位黑人路瑟。
师:作者是一名留美学生——勤工俭学——遇见了路瑟。(PPT 显示)你是从哪里找到的?
生:文章的开头1、2段。
师:文章的第1、2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的写作背景。同时,也告诉我们,作者在这里遇见了他人生中的一位特殊的—— 生:老师。
师:为什么是特殊的? 生:因为他不识字。师:他是谁? 生:黑人路瑟。
师:能不能找出黑人路瑟的人物形象描写?
生: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师:我对待他的态度,从一开始——
生:有些害怕他。(第三自然段开头第一句)师:后来开始——
生:欣赏他。(第三自然段开头第二句开头)师:以至于后来——
生:永远忘不了他。(第九段的最后一句)PPT显示 师:为什么会一开始就怕他,然后欣赏他,最后忘不了? 生讲。小结:
1、怕他,是因为不了解他,加之他特殊的外貌,给人的是很强悍的感觉。
2、欣赏他,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
3、忘不了他,是因为他对“我”的无私的、莫大的鼓励、劝道和帮助,以及他的高尚人格机遇我的巨大影响。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以至于让我永远忘不了?在4—8段中找出文章五件事情,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谁来?
生:1)教会我如何面对痛苦; ——温柔 2)排解工人的纠纷; ——善良 3)将面包与我分享; ——助人为乐 4)告诉大家不要讲粗话; ——幽默 5)他不识字却懂得深奥的道理。——睿智
师:好,五件事我都在4—8段中找出来。现在我们来回顾第四自然段。“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生:拟人句。生动形象的写出太阳准时的下山了。师:引出这句话的是哪一句?
生: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痛苦最终会过去。“倒霉与痛苦”可以充实人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师:经历了困难,才能获得成功,这种的人生是幸福的,是愉悦的。好,我们现在来回顾第六自然段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才好吃吧“这里说的“好吃”指的是“吃起来方便”还是“吃起来感觉特别香”?
生:应该是指“吃起来感觉特别香”。这里写的是一种心情——他把与人分享当做一种乐趣,具有了这样的乐趣,心里是快乐的,吃起面包来也感觉分外香。师:全班齐读第八自然段,并回答问题
1)问: 你认为不识字的老人怎么能懂得那么些深奥的道理呢?
答: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感受生活,善于思考生活,又具备一颗宽厚仁爱的心。2)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而我还要称他为老师?
答:他用的话语,用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为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让我学会了许多人生的道理。总结:
师:能称之为老师的不一定是满腹经纶,谈诗作画;不一定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反而就像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只有这个人有一点做的比我好,我就要像他学习,他就是我的老师;反之这个人有哪一些缺点,我就是时刻把他当成约束自己的镜子,改正自己。他也是我的一位老师。反面教材的老师。好,课就上到这里,大家做一下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第二篇:不识字的人
不识字的人
潘蜜拉
杜克斯
自从约翰有记忆起,文字就一直是他的克星。小时候上学,他总觉得书上的字母跑动跑西,元音的声音他永远捉不到。由于自卑,他在学校总是表情呆滞、沉默寡言,他多么希望有人能做到他身旁,拍着肩膀安慰他:“我来帮你,别害怕。”
但那时没人知道什么叫“阅读困难症”,约翰的左脑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将文字之类的符号有次序地排列。
小学二年级时,他被编到班上的“放牛组”。三年级时,老师将一把直尺交给其他学生,约翰要是不肯念书写字,每个人都可以拿尺抽他的脚。四年级时,老师点他起来念书,总目睽睽下,他只能沉默不语,其他学生以为他快要窒息了,他就这样一年熬过一年,最后终于完成了小学学业。
上了中学后,情况大为改观。由于他在篮球场上表现神勇,很快便成为风靡全校的明星人物。毕业典礼上,他母亲喜滋滋地表示要让他继续上大学。大学?这是他连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事。但他最后决定选择德州艾尔帕莎大学,并申请加入该校的篮球队。他深吸了一口气,紧闭双眼,准备硬着头皮往前走。
入学的第一天,约翰便四处向人打听,哪个老师给分轻松?哪一堂课最容易混?每堂课下课后,他一定立刻将在课堂上画的涂鸦给撕掉,免得有人要跟他借笔记。在宿舍里,他也会抱着厚厚的教科书,若有其事的读着,免得他的室友起疑。他躺在床上,身心疲惫,但混乱的思绪却又让他无法入眠。毕业考的前一晚,他向上帝祈祷,这次若能过关,他一定到教堂连做弥撒30天。
后来他拿到了大学文凭,也遵守若言连做了30天弥撒。接下来该做什么呢?由于总有着极大的不安全感,他渴望能弥补脑中的这片空白,也许就是如此,他决定投身教职。
1961年,约翰开始在加州的一所小学任教。他每天轮流让学生上台读课文,考试用的是标准测验纸,使拥有答案洞的卡纸来改考卷。一到不用上课的周末,他便躺在床上好几小时,任由心情沉到谷底。
他后来遇到了在校表现杰出的护士凯西,一个外柔内刚的女孩。1965年,他决定携手共度一生。就在结婚的前一晚,约翰向凯西坦白:“有件事我得告诉你,我……我是个不识字的家伙。”
“教书的怎么可能不认字?他大概是觉得自己英文程度太差才这么说。”凯西当时并不以为意。但几年后,凯西发现约翰无法念一本故事书给18个月大的女儿听,她才了解他是真的不识字。也许有人会问,叫凯西教他识字不就结了?问题是约翰不肯学,因为他觉得他一辈子也学不会。
28岁那年,约翰贷款2500美元买了第二幢房子,装修并出租。他的房子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大。他决定找人合伙,并雇佣秘书和律师来处理相关事宜。
经过几年的经营,约翰已跻身百万富翁的行列。但没人注意到这位百万富翁总是去拉门把上写着“推”的门;而在进入公厕前,他一定会迟疑片刻,看有男士进出的门是哪一个。
1982年,由于经济不景气,他的生意一落千丈,投资人纷纷打退堂鼓,那时每天都有人威胁要对他提出上诉或是没收抵押物。他每天忙着四处求银行延长贷款期限,安抚工人继续施工,还得面对堆积如山的复杂文件。他唯恐有一天会被叫到证人席上,接受法官的质询:“约翰.柯克隆,你真的不识字吗?”
到了1986年的秋季,48岁的约翰做了两个破天荒的决定。首先他用自己的房子做贷款抵押,然后,他鼓起勇气走进市里图书馆,告诉成人教育班的负责人,“我想学识字。”说完他便哭了起来。
教育班安排了一位65岁的老人当约翰的指导教师,她一个一个字母地耐心教导他。14个月后,他公司的运营状况开始好转,而他的识字能力也大有进步。
他后来在圣地亚哥的某个场合里公开自己曾是文盲的事实,这一告白跌破了与会约200名商界人士的眼镜。为了奉献自己的一份心力,他加入了圣地亚哥识字推广委员会,开始到全国各地发表演说。“不识字是一种心灵的残缺,”他大声疾呼,“指责他人只是徒然且浪费时间,我们应该积极教导有阅读障碍的朋友。”
约翰现在一拿到书本或杂志,或是见到路标,便会大声朗读,只要妻子凯西不嫌他吵,他觉得读书的声音可比歌声般美妙,他现在也能安然入睡。
有一天,他突然灵光一现,兴冲冲地到储存室翻出一个沾满灰尘的盒子,里面有一叠用丝带绑着的信笺。没错,经过了25年,他终于能看懂妻子当年写的情书。
第三篇:识字教学教案
《猜一猜》
——《画》
教学目标:
1.会写“远“近”“惊”“春”四个个生字。知道“远近”、“有无”、“来去”是反义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教学重点:1:识字教学。
2:理解诗的意思。教学难点:识字教学。
教学准备:PPT,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出示儿歌: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让学生猜一猜这首诗的谜底。(风)
2.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它和这首儿歌一样,也是一个谜语,出示《画》。
二、理解课文
1:打开书83页,请你大声地读一读这篇小诗,看看能不能猜出谜底。
情况一:直接猜出答案,教师追问为什么是《画》; 情况二:猜不出答案,教师引导说出答案; 2:讲解诗句意思(一)讲读第一、二行
1:讲读第一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平时自己看到的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吗?
(出示图片)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有)这就叫做——(远看山有色)。
问:你知道课文里的“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你觉得这山美吗?能不能读出这种美感?谁愿意来美美地读一读?
2:水从山上直往下流,老师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一听水声,台下的同学请大家把耳朵贴在书本上听一听。
问:你听到水声了吗?(没有)因为这是——一幅画,嗯,说得真好,那你能读出近听水无声的那种幽静的感觉吗?谁来试着轻轻地读一读?
没错,正因为是画,所以说近听——(水无声)。
3.老师请一位来表演一下诗的第一句(学生远远看山,读出第一行,再走近侧耳听,读第二行),大家看他一会儿走远了,一会儿又走近了,你发现“远”和“近”是意思(相反)的词,像这样意思相反的词,我们叫做(反义词),跟老师一起说:反义词。你还能从诗的第一句里找出反义词吗?(“有无”)
4.指导朗读第一、二行
大家好聪明啊!我们已经细细地体会了这句诗,也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那么就让我们来有节奏地读一读,老师给小朋友一点提示:
这首诗是几言诗?应该怎么断句?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各种读。
(二)讲读第三、四行
1.美丽的景色除了山水,还要来点花儿点缀。想一想,春天,许多花儿都怎么样了?那些春天开的花到了夏天会怎样?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春去花还在)
2.这时,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那老师这就去赶鸟,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人来鸟不惊)?
3.哪位聪明的小诗人告诉老师“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那刚才老师去赶鸟,为什么鸟不害怕受惊呢?是啊,因此你能看出,这是——一幅画。
4.这第二句里也藏了一组反义词,你发现了吗?(来去)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
三、书写指导
1:出示“远”,让学生观察怎么记这个字吗(元加上走之旁),这个字又是一个什么字呢?(形声字),在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师范写,学生跟着一起书空,组词。
2:让学生根据这个字的方法自学“近”和“惊”(注意强调竖心旁的笔画)3:汇报,并且组词(进攻和远近的区别)
4:出示“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并且和大家强调一下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三个小人在太阳底下玩,下边是日不是目)。
5:出示“春“的演变,让学生观察这些字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全都有太阳,所以下边是日)组词。
6:教师书写,学生书写。
7:把这四个生字描红写一,边写边说笔画,边记。8:写完的再次读一遍这首诗
9:听写,教师巡视,并且前后桌交换检查,教师强调容易写错的。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最后让我们来背诵一遍这首诗。
第四篇:识字教学教案
幼儿识字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所以对于识字教学我们应该以最简洁的方法加入孩子最喜爱的游戏作为识字教学的主体。从而推翻死读书的旧观念。
先背后认法主要针对初学还没有制度能力,适合小班小朋友。先背后认法流程:
一、版面设计
二、导入
三、跟背儿歌
四、提目的字
五、指读字图
六、文字搬家
七、抢答字卡 先背后认法教学模式:
先背后认法是把所学的内容先背诵下来或基本背诵下来,然后通过以目代指或空指的方法达到字音与字形的重合,并凭借语言的前后联系解决目的字,从而进行语言的储备方法。先背后认法基本注意事项:
1、注意背儿歌的遍数适宜3--4遍。
2、所提出的目的字要有整体联系,体现字不离句,句不离文。(强化目的字)
3、背儿歌时给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幼儿尽情的唱歌跳舞做动作。(根据儿歌、教师有控制性的)
4、先背后认法注意情景联系和整体联系性。
5、先背后认法不单是认识目的字,而且是语言信息储备的一种方法。儿歌特点:
1、押韵
2、节奏感强
3、短小精湛 重点:认识目的字,背诵儿歌 难点:指读字图
先背后认法的特点:
1、主体参与性、活动性。
2、节奏感、音乐节奏性。
3、简洁高效(儿歌短小精湛)。
4、游戏性。
5、整体联系性。
一、1、什么是版面设计?
答:版面设计是利用教学用具在黑板上呈现的画面东西。
2、为什么进行版面设计?
答:1>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体现目的的效率原则。2>为下一步课堂做铺垫。3>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4>体现童化共振。
3、怎么进行版面设计? 答:1>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和谐饱满、左右对称。2>主体分离。3>符合逻辑性。
4>注意简洁性、创造性、丰富性。
二、1、什么是导入? 答: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在第一时间内江幼儿引入课堂。
2、为什么要导入?
答:1>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目的效率原则。
2>为下一步教小学做铺垫。3>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3、怎么导入?
答:1>语言简洁 2>神秘夸张、滑稽 3>形式多变 4>短、新、趣
三、跟背儿歌
1、什么是跟背儿歌?
答:教师和幼儿有节奏、有规律的一种学习形式。
2、为什么跟背儿歌?
答:1>开发孩子的版块记忆,为后面联系性学识做铺垫。2>训练孩子的音乐节奏感。3>让孩子体验游戏感。
4>释放幼儿的心灵,满足幼儿爱玩爱动的心情。5>增加幼儿的语言储备量。
6>发展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培养积极性。
3、怎样跟背儿歌?
答:1>形式多变。
2>全体参与性关注全体。3>节奏性游戏感。4>跟读3-4遍。
四、提目的字
1、什么是目的字?
目的字:本节课要关注掌握的字。提:把目的字从语言环境中抽出来。
2、为什么要提目的字?
答:1>对儿歌轻重的处理,突出重点。
2>名词可以和相应的事物照应可以和幼儿脑子里面的无认知结构相碰撞。
3>形容词:用来修辞形象的句子。4>骨架字。
5>贴近生活的积累词语。
3、怎样提目的字?
1>注意敲打交织照应。2>注意字的量。3>注意词性。
4>注意字卡分布均匀。5>注意主体参与。
五、指读字图
1、什么是指读:就是教师指着字图上的字,牵动幼儿的视线。(以目代指的方式形成字音与字形的重合)教师指哪个幼儿看哪个,以此来形容字音和字形的碰撞重合。
注:空指是幼儿用自己的右手食指远距离指读图上的字或教师提出的目的字。
2、什么是指读字图?
1>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称顿读。2>顿顺结合,复读
3>呼号(把字编号,师呼生读或生呼师读)正呼的作用:简单有联系性。
倒呼的作用:巩固,检查,促进大脑的高效作用。4>顺读
第五篇:识字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词,其中7个会读会写会默会用,5个会读会认,认识4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按顺序仔细观察图画,能把图画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3 初步训练学生健康的生活常规。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9个,理解词语。能把图画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2、指导诵读课文。
3、指导学生利用田字格写好汉字。掌握正确书写顺序。
三、教学准备:
1、指导预习,2、生字词卡片,3、田字格黑板。
四、教学方法:
1、分散识字法,2、让学生利用拼音读准字音,3、笔画分析法,4、部件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温故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十个汉字朋友和八个笔画朋友,你们还记得吗?如果你们把它们忘记了,它们可是会不高兴的哦!那老师就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还记不记得这些好朋友呢?(出示生字卡片 学生开火车读,笔画要会书空。)
2、知新
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早上几点钟起床?起床后又做哪些事呢?谁来说一说?(联系自己说说看)有一位小朋友叫芳芳,她早晨的生活是怎样的呢?请小朋友仔细看图。并请你告诉大家,你找到什么了?并给这幅图取个名字。(二)、看图学词语
1、出示图片1 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什么?(太阳,闹钟,小鸟)小朋友,你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这三个事物连起来说句话吗?(相应出示)太阳 闹钟 小鸟
2、出示图片2 天亮了,芳芳也醒了。她会做些什么事呀?小朋友们想一想。(芳芳醒了,她赶紧穿上衣服,跳下床。小鸟见了,说:“芳芳起的真早啊!”)
相应出示:穿 衣 下 床 起 早 每一组的小伙伴们赶快去认识他们吧!谁来读?小老师们对他们的朗读满意吗?谁来评评看?
3、自主分组 共同学习第三组词语(1)出示图片3 芳芳起床后又做了哪些事情呢?(芳芳按时起床后,认真地刷牙,洗脸。吃着美味可口的早餐。)
相应出示:刷 牙 洗脸 早餐这三个词,谁来教教大家?老师看哪一组的小朋友配合的好,学的快?
4、出示图片4,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学
芳芳每天的生活真有规律。吃完了早餐又该做些什么呢? 相应出示:上 学 升旗 做操
哪位小老师想告诉大家它们该怎样读?你们能够一起来认识它们吗?(三)、熟读韵文 巩固词语
小朋友们,你们能把4组词连起来读一读吗?先试试吧。(自读)指名读。小组互读,相互交流一下,看谁读得好!谁来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们读得就像一首小诗一样,真好听。好,我们一边看图,一边再轻声读一读。老师把拼音擦掉之后,考一考小朋友们还会不会读?
小朋友们真厉害!这么快就都会读了,下面老师带你们做两个游戏:摘苹果、六、指导书写
老师示范写,学生书空。学生写,老师巡视,反馈。
七、作业设计
1、读了课文以后,你能不能以为这幅图拟个题目,看着图,说一说芳芳是怎么度过这个早晨的?
2、以《我的一天》为题目,按顺序说一说自己一天做的事情,并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