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识对联》教师教学实录[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21:2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趣识对联》教师教学实录[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趣识对联》教师教学实录[本站推荐]》。

第一篇:《趣识对联》教师教学实录[本站推荐]

《趣识对联》教师教学实录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的学习,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对联,知道了它的有关特点。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趣识对联》教师教学实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组材料,请大家先看第一组,我们来读一读。

生:晴对雨,暑对寒,天地对山川,鱼虫对草木,旷野对平原;二月柳,九秋莲,露草对霜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课堂上最美的就是朗朗的读书声,让这美妙的声音在会场上空回荡,好吗?来,我们再读一读。朗读了两遍以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了这些是相对的。

师:对,好多的词语是相对的,那么具体说一说,哪些词语是相对的呢?

生:晴对雨,暑对寒,天地对山川,大漠对长河。

生:鱼虫对草木,旷野对平原,露草对霜菅。

师:这些很明显的相对的词语我们一眼就能看见,还能找到相对的词语吗?仔细辨别一下。

生:二月对九秋,柳对莲。大漠对长河,孤烟对落日,直对圆。

师:大家对语言很是敏感。请再读一遍这朗朗上口的对韵歌。

师:当第二组对韵歌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一定能把其中相对的词语找出来。

来对往,去对回,雨雪对风雷,松柏对竹叶,草舍对柴扉。

潮涨落,月盈亏,暮色对朝晖,窗前莺共语,帘外燕双飞。

师:这遍朗读已经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了!通过读这两首对韵歌,同学们大概已经知道什么叫做“对子”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来“对一对”呢?老师把同学们分组,前后排的7个同学分成一组。每一组有一个同学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帮忙。如果组内同学都回答不出来,可以拨打999电话求助。可以求助于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求助老师。

1.天对——,雨对——,大陆对——,山花对——,赤日对——。

2.秋月——,晚霞——,水绕对——,雨中山果——,灯下草虫——。

3.冬对——,暮对——,走兽对——,鱼唇对——,虎爪对——。

4.藤对——,豆对——,绿叶对——,摘花对——,煮酒对——。

5.金对——,宝对——,玉兔对——,猎户对——,白雪对——。

师:对好了吗?我们让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朗读声继续飘荡起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冬对夏,暮对晨,走兽对飞禽,鱼唇对鹿角,虎爪对龙鳞。

藤对蔓,豆对巫,绿叶对红垄,摘花对采蜜,煮酒对喝茶。

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白马,猎户对农家,白雪对红霞。

师:刚才我们读的是对韵歌,下面我们朗读的是什么呢?

出示阅读材料,生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迎新春春春,春光明媚

辞旧岁岁岁,岁月红火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春意布满大地

阳光普照人间

人民军队所向无敌

钢铁长城坚不可摧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是对联,那么谁能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咱们还是分组讨论,3分钟后再交流。

师:有什么想法分享一下。孩子们!

生:字数是一样的,而且字与字是相对的。

师:请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

生:上联与下联之间是有联系的。上联说了一件事,下联继续讨论这件事,只不过角度是不同的。

师:对了,上下是有联系的,意思是相关的。

生:比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意思就是相反的。对联可以表达一个相同的意思,也可以表达相反的意思。

师:这也是上一个特点,意思相关。那么除了这三大特点以外,对联还有一个特点,需要我点拨一下吗?对联读起来朗朗上口,称为音韵相谐。上联一般贴在右边,下联一般贴在左边。上联的第一个字是第三声或第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第一声或第二声。

形成板书:

三、活动——挑战对联。

师:现在我们既然知道了对联的四大特点,那就要挑战自我了。用音韵相谐这个知识来区分上下联。

区分上下联。

举例: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

1.同心同德,共绘四化宏图各行各业,齐跨长征骏马

2.龙井茶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3.壶中明月不老仙龄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师: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思维成果吧!

组合上下联。

师:现在难度高了一点,用意思相关,词语相对的方式把上下联组合到一起。

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

竹篮提笋,母怀儿

北京输油管油输京北

鸿是江边鸟

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稻草扎秧,父抱子

蚕为天下虫

把下面八个混乱的条幅配成对联

师:这次比刚才的要求可要高一些。不仅考虑上下联,还得思考词性是否相对,意思是否相关。把完全混乱的八条字幅配对,并分出上下联。看哪个小组速度最快?①绿竹别具三分景②松竹梅岁寒三友③红梅正报万家春④芳草春来依旧绿⑤春夏秋冬春为首⑥梅花到时自然红⑦桃梨杏春风一家⑧梅桃李杏梅占先

师:这样,请这位女同学上来说上联,全体对下联。

生:芳草春来依旧绿。

生:梅花到时自然红。

生:春夏秋冬春为首。

生:梅花桃李梅占先。

填写对联。

师:困难都已经被我们踩在脚下了!填写对联现在开始了。当我们攀登上高峰时,应该有喜悦涌上心头。

1.抢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处处飞花飞处处,潺潺碧水碧潺潺。

先生算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孩子数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高高低低树,叮叮咚咚泉

——山,——路

2.听故事对对联。

1921年,陈毅同志在法国因为参与**被法国政府遣送回国,过春节时,他给自己家里写了一幅对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

县令想要在长江里游泳,见一个小孩,不肯回避,就想出一招:若能对出下联,免你死罪。

千年枯树作衣架,一0

3.小组填对联。

芝麻开花——步步高,甘蔗出土——

春风春雨春色,——年——岁——景

春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头。

心在集体,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班级,何必争——得——得。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人间——。

青鱼——绿水,白鹤——碧霄。

送春联。

师:老师第一次和大家见面,想赠送同学一份礼物,礼物是一副对联,不是人人都能获得,而要靠实力去争。组织语言,说出恰当的理由,表述清楚明白,才能获得你想要的对联。

①韵出高山流水,曲现阳春白雪。

②前程远大,脚步须站稳;工作繁忙,步骤要分清。

③美味招徕云外客,清香引出洞中仙。

④兢兢业业育桃李,勤勤恳恳做园丁

⑤敬爱无亲疏,天下高龄皆父母;老残不孤独,人间晚辈尽儿孙。

生:我需要第三副对联。因为我以后要开饭馆,顾客看了此联以后,会认为我做的菜很好吃!

师:噢!你说得很清楚,理由也很充分。请接受老师送给你的这副对联,下次你饭馆开起来的时候我可要去找你呀!

生:我要第二副对联,希望爸爸前程远大,每一步都很踏实,工作忙碌的时候,要分清什么先做,什么后做。

师:孝心可敬呀。同时向你爸爸表示我的敬意。这副送给你。

生:我想把第一副送给我的一个朋友。因为她会弹琴,而且非常喜欢高雅的音乐,希望她能在中学里面能够好好学习。

师:希望她能弹出美妙的音乐。愿你们的友谊天长地久!我这还有两副对联。

生:我想把“敬爱无亲疏,天下高龄皆父母;老残不孤独,人间晚辈尽儿孙”贴在我们的家里,让我们孝敬老人。

师:父母的爱像大海一样深,我们报答的只是涓涓细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都用这副对联提示自己。

师:最后这副联送给谁呢?兢兢业业,作业本上洒心血,勤勤恳恳,心灵深处忙耕耘。.

生:这个送给我的班主任老师。

师:掌声献给你的老师。

师:让我们大声朗读这几副对联,送给在场的所有老师。

妙手载桃李,恒心造栋梁。

知识甘露,浇开理想花朵;心灵清泉,润育情操美果。

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

默默无闻,育出桃李满天下;拳拳有志,造就栋梁兴中华。

四、总结拓展。

师: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的学习,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对联,知道了它的有关特点。打开对联的大门,里面有无数的珍宝。让我们在对联的世界尽情徜徉。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第二篇:趣说对联

趣 说 对 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杂文参考 2005-02-19

河南省濮阳县第三中学 李惠珍

(一)对联简史

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但是,到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二)对联特征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

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三)对联分类

一、组合对

组合对实际就是把某个字拆开来然后再组合起来。例如:佛印是苏轼的好朋友,因此和苏小妹也熟,熟了就偶尔开玩笑。小妹曾出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这里把“僧”和“佛”字拆开又组合,同时讥笑佛印难以成佛,佛引反唇相讥: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把“婢”和“奴”拆开又组合,同时也挽回了面子。虽是嬉戏,却对仗极工。

乾隆看望纪晓岚,见其愁眉不展,问其心事,答曰有所思。乾隆说我能猜透你心事。于是出一上联:口十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纪晓岚猛一惊,忙跪地对曰: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这里他们分别把“思”和“谢”拆开又组合在一起。这种对联就叫组合对。流传的组合佳对还有

同类趣联鉴赏: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李调元)妙人儿倪家少女,武士心志在止戈。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分片切瓜、竖八刀横七刀。(苏轼)

(二)谐音对

谐音对就是利用语音相谐一语双关,起到妙趣丛生的效果。例如: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指着席上果品出对曰:因荷(何)而得藕(偶)?程对道:有杏(幸)不须梅(媒)。李贤大喜,乃将女儿配之。类似的还有高力士和李白的对骂:玄宗让高为李出题,高出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李还击: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还有一趣事:秀才张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垅遇一挑泥农夫,不肯让路,两人均不得过。农夫笑道:“我有一联,君若能对,愿下田让道。”秀才满口应承。农夫曰:“一担重泥遇子路”(寓一旦仲尼遇子路)。张苦思冥想,无言可对,只得下田让路。三年后,张某看浚河工决堤引水,傍晚河工约会笑而返,才恍然大悟,续上前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云,明万历年间,艾自修与张居正同科中举,艾名列榜末,旧称背虎榜。张嘲之曰:艾自修,自修不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艾当时未对出。张当上宰相后,相传与皇后有暧昧关系,艾抓住这一点。遂得了下联: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联语对得很工。两联先用嵌名,然后顶针(“自修,自修”与“居正,居正”),终使张居正招致杀身之祸。

明末有忠臣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不屈而死。又崇祯时兵部尚书洪承畴,降清苟且,朝野不齿。或撰一联曰: 史鉴流传真可法;洪恩未报反成仇。成仇,谐承畴,语带双关。联嵌史可法与洪承畴之名。此联后被扩展成为: 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联语虽有扩有改,基本意思和手法未变。清末常熟人翁同和,曾任户部尚书(相当于古代大司农之职),在任期间与合肥人李鸿章不和。李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被任为全权大臣,等于过去的宰相。一次,翁同和出联讥讽李鸿章:“宰相合肥天下瘦。”李反唇相讥:“司农常熟世间荒!

蒋介石竞选总统时有人戏作一联: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 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硬。蒋介石字中正。此联把蒋介石的丑态勾画得维妙维肖,人们无不拍手称快。一九五三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吕淑湘等人。途中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三个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大费踌躇。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 定理。同时,“九章”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对得如此之妙,使满座为之倾倒!

旧时娄某与薛某是朋友。娄某先在南方发展,颇有成就。薛欲投靠,娄予以婉拒:江南日暖难存雪。后薛北上谋生,几经坎坷,终成家业。此时娄日渐衰败,不得已想寄居薛下。薛回敬道:塞北风高不住楼。“雪”与“薛”、“楼”与“娄”谐音双关,此联浑然天成。同类趣联鉴赏: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苏轼和佛印)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金圣叹)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百管争鸣,笛清(狄青)难比萧和(萧何)。(文官和武官)

(三)缺字对

缺字对是利用空白寓意双关。例如说一穷书生过年,贴春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即:上联(缺一)谐音(缺衣),下联(少十)谐音(少食),指自己生活艰难。横批:南北指自己没有东西。

同类趣联鉴赏:一、二、三、四、五、六、七(忘八),孝、弟、忠、信、礼、义、廉(无耻)。

(四)矛盾对

矛盾对就是利用反义词写出看似矛盾实则并非矛盾的对联。例如: 船载货物货重船轻轻载重,尺量土地地长尺短短量长。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思前想后看左传书往右翻,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甩。

(五)重叠对

重叠对就是利用词语的重叠来写对联。例如: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趵突泉)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题西湖孤山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题杭州龙井南九溪十八涧 行行,行,行行且止;坐坐,坐,坐坐何防。--题浙江奉化“休休亭”

(六)改对

改联就是把原来的对联改编仍然是一幅好联,但寓意却发生了变化。例如:苏轼才学渊博,不免也心高气傲,曾做一联曰: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骄傲之情一览无余,被其母训斥,后又经过许多事情,于是改其联曰: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据说祝枝山曾为一不仁富商写春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读曰: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商人大喜。后有人说,该这么读: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商人大怒,知祝枝山在骂他,但苦于两种读法,于是就吃了哑巴亏。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豪见了,觉得用自己家的东西为他撑面子不划算,就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豪气得目瞪口呆。明时兵部尚书洪承畴在家悬挂一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降清,人改其联曰: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添一虚词,讽意立现。

王某平日挥霍无度,过年时缺柴少米,在门上贴副对联:行节俭事,过淡泊年。邻居在上下联各添一字:早行节俭事,不过淡泊年。观者为之捧腹。

(七)同字异音对

同字异音联是利用多音字的多个读音出联。例如:

朝朝朝朝朝朝汐,长长长长长长消。——福州罗星塔。上联读音:朝朝潮,朝潮朝汐。下联读音:长长涨,长涨长消。

行行行行行行行,长长长长长长长。上联读音:杭行杭行杭杭行。下联读音:长涨长涨长长涨。

乐乐乐乐乐乐乐,朝朝朝朝朝朝朝。——故宫太和殿。上联读音:了曰,了曰,了了曰。下联读音:招潮,招潮,招招潮。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山海关孟姜女庙上联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下联读音: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八)拆字对

拆字对和组合对恰恰相反,拆字对是把某个字拆开,组和对是把某个字拆后再组和。例如:相传旧时有一书生,衣食无着,一日饿极,伏于泉畔饮水充饥。一老秀才路过,见面问之曰:欠食饮泉,白水何能度日?书生答道: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联语用析字双关法。“欠”与“食”组成“饮”字,“白”与“水”组成“泉”字,“才”与“门”组成“闭”字,“上”与“下”组成“卡”字。抗战时期,蒋介石政权层层克扣教育经费,加上通货膨胀,教职员工苦不堪言。某大学教师愤题一联:“ 欠食饮泉,白水何堪足饱; 无才抚墨,黑土岂能充饥?”此联显然是老秀才联句之脱化和仿作。手法与前完全一样。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气。王老头对道:朱先生半截牛形。秀才默然。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故云“半截牛形”。同类趣联鉴赏:蚕为天下虫,鸿是江边鸟 踏破磊桥三块石,分开出路两重山。

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罗汉;木门闲可至,两山出大小尖峰。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可人何当来,千里重意若;永言咏黄鹤,士心志未已。

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长巾帐内女子好,少女更妙!张长弓,骑奇马,单戈作战 ;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九)数字对

数字对是巧嵌数字出联。例如:《长安客话》载,元丞相脱脱将赴三河,至宫廷向元主辞别,元主赐宴。至深夜,脱脱站起来说,他明天一早就会走,偶然得了一句七字联:半醉半醒过半夜;元主笑曰,明天也不必走得太早,他也偶得一句七字联:三更三点到三河。脱脱叩谢,尽欢而罢。联语为流水对。上联重言“半”字,下联重言“三”字,并嵌“三河”之名。《联语》云,南京燕子矶武庙,至清末仅存一勒马横刀偶象。某入庙见之而得上联曰: 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未得对句。后一赶考书生系船于江边时见两渔翁对钓,遂得下联: 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联语之巧在于用数。上联之数全为一,而用“孤”、“独”、“一”、“横”、“匹”变言之。下联之数全为二,而用“两”、“夹”、“对”、“双”变言之。使人不觉有雷同之感。

清末孙中山留学归国,途经武昌时,闻张之洞办洋务兴实业,欲与一见,便投名刺曰:“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见用此种口气同他说话,便在纸条上写出一联。让门官交孙中山。联曰: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旋即写出下联传进去: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张之洞见了,暗暗称奇,立即下令开中门迎接。张之洞在出联中在摆官架子,孙中山在对句中则以“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慨予以折服。两人之联皆各切身份。

《奇趣妙绝对联》云,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餐罢得句云: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时未得对句。适逢主人报帐曰: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达夫以为主人是说对句,经交谈,不禁大笑。三竺,指上、中、下。六桥,指苏堤上有六座桥,即映波

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九溪,在烟霞岭西南。十八涧,在龙井之西。因巧合与误会而成联是这副对联的情趣所在。上联全为杭州山水,下联全为食单帐目,两联数字对得尤其工整,很难得。

同类趣联鉴赏: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十)讽喻对

讽喻对是寓意含讽的对联。如: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年十一月二日,日军侵占大连。败讯传来,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有人愤然书联于北京墙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慈禧垂帘听政二十余年,丧权辱国,死后却被尊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对此,有人书联嘲之: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一九0四年慈禧七十岁生日,章太炎作一联云:今日到南宛,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写于十年**)

冬迁南国,夏选北疆,会不背时令;彼避严寒,此消酷暑,风正合人心(讽某些会风不正)官大,权大,肚子大,口袋更大;手长,舌长,裙带长,好景不长(讽某些腐败者)民犹是也,国犹是也,无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讽选总统)大老爷过生,金也要,银也要,银钱也要,红白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百姓该死,稻未熟,麦未熟,高梁未熟,青黄两不接,送甚东西(讽县太爷)见州县则吐气,见道台则低眉,见督抚大人茶话须臾,只解道说几个“是是是” 有差役为爪牙,有书吏为羽翼,有地方绅董袖金赠贿,不觉得笑一声“哈哈哈”(此联绘形绘色地活画出旧时知府官的两副面孔)

某为官,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百姓无不恨之入骨。其死后有人戏作 一联曰:早死一时天有眼,再留三日地无皮。

(十一))同韵对

同韵对是利用一词多词性或同音字出联。例如:《对类》载一联云: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此联的手法有多种。马笼与笼马、笼马与马笼,鸡罩与罩鸡、罩鸡与鸡罩为句内回环。笼松、笼松,罩破、罩破为顶真。笼笼与罩罩均为一个名词一个动词,又为词类活用。

又如:玉头起芋头芋头枯玉头哭;和尚游河上河上幽和尚忧。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酒不留零。

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

水陆洲,洲停舟,舟动洲未动;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不飞。

(十二)倒顺对

倒顺对即上联正读下联反读切语意完整。例如: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客来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北京输油管油输京北。

(十三)歇后对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用群众熟悉,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隐去后文,以前文示义,也可以前后文并列,采用这种 手法制作的联语就是“歇后联”。例如:

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苏小妹和佛印)

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艄公捋橹--打拱作揖讨船钱。

稻草扎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 马过木桥--蹄打鼓;鸡啄铜盆--嘴敲锣

开花芝麻--步步高;出土甘蔗--节节甜

碧纱帐内坐佳人--烟笼芍药;清水池中洗和尚--水浸葫芦(苏小妹和佛印)

君子之交淡如--水;醉翁之意不在--酒

未必逢凶化--吉;何曾起死回--生

廪生抹围裙--斯文扫地;屠户戴顶子--杀气冲天

强盗画喜容--贼形难看;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鸡犬过霜桥--一路竹叶梅花;牛马行雪地--两行蚌壳团鱼

(十四)同旁对

同旁对就是同练部首相同。例如: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接着和道: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比较精彩的一幅同旁对是:伊尹,阮元。上联伊尹是商时著名的政治家,下联阮元是清代著名学者,书家。同是人名,且恰是偏旁,对仗工整。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有一幅同旁对。青海上联: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甘肃下联: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同类趣联鉴赏:嗟叹嚎啕哽咽喉;泪滴湘江流满海。荷花茎藕蓬莲苔;芙蓉芍药蕊芬芳。

湛江港清波滚滚;渤海湾浊浪滔滔 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十四)顶针对

顶针对就是上下联顶真。例如: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家夫车水。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同类趣联鉴赏: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

烈火煎茶,茶滚釜中喧雀舌;清泉濯笋,笋沉涧底走龙孙

船载橹、橹摇船,橹动而船行;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线缀。

山径晓行,岚气似烟,烟似雾;江楼夜坐,月光如水,水如天。

鱼钓钓鱼鱼骇钓;马鞭鞭马马惊鞭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十五))无情对 相传,“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这种对联形式,出句和对句各自成章,通过别解才能上下呼应。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之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尤其是张之洞的对句,以土语对诗句,更是不拘一格。同类趣联鉴赏: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

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

(十六)嵌字对

嵌字对就是联里嵌着所要表达的人名地名或事物名。例如:此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明

珠——蔡锷赠小凤仙

又如: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

参出民间疾苦,议定治国方针。(参议院)

韬略终须绘新图,奋起还得读良书。--郭沫若题上海韬奋图书馆(十七)白话对

白话对是利用口语表达,亲切宜人。例如:穷鬼哥快出去,莫要纠缠小弟;财神爷请进来,何妨照看晚生。

又如: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十八)集句对

集句对是利用古书里的名句成对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如:采菊东篱下,种桑长江边。秋菊有佳色,幽兰生前庭。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十九)长绝对

长绝对字数较多,结构庞杂,但也对仗工整。例如:昆明大观园楼上有幅号称“古今第一长联”的对联,共180字。全文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不过现在这幅对联已经称不上是“古今第一长联”了,目前还有300多字的长联,如:钟云舫题成都望江楼公园崇丽阁的那幅对联就比它长了许多:

几层楼独撑东西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楷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冈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些闲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

当然,对联的形式还有很多,趣闻更无法在有限的篇幅尽情一叙。对联其实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靠对仗取胜。如果想很好地掌握对联的知识,请多读诗歌。不过大致分类也就这些。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底蕴丰厚,至今还有许多绝对无人对出,例如宋神宗时,名相王安石曾有三难苏东坡之故事,其中第三难是出了三句上联求下联。面对王安石所出三句上联,苏东坡虽是奇才,寻思良久终不能成对。此三上联为:1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因出联那年恰好闰八月,而且正月和十二月两次立春,故有此上联)。2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苏州金阊门外到虎丘山下这段长七里的路,当地人称之为“山塘”,中间有个地名叫半塘)3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这些对联到现在依然没有对上。还有茅以升先生在建造钱塘江桥时出的上对:钱塘江桥,无行缺火,至今也没有下对。后钱塘江桥因火而焚,火有了,桥却没了。现在桥已重建,如果能对出下联将是钱塘江桥梁史上的一段动人佳话。

第三篇:对联觅趣

寻找语言文字的美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职高语文校本课程《对联觅趣》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喜爱。但是,90后的学生对对联知之甚少,其含义及特点,甚至最基本的解读,都不为学生所知。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学习拟写对联的方法,并通过对联竞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珍贵的文学遗产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这一祖国文学遗产的热爱,实在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

我所任教的职高学生,应该说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机制严重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导致职高学生思维的僵化,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自认为缺少语文天分,对学习具有畏难情绪,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更多的只会从表层去把握文章,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缺乏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深层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追求的目标。我注重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在本案例中,我不仅和学生一起学习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对联拟写的基本方法,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鉴赏对联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对联以及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案例描述

活动准备

为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在上课前两周的语文课上,我布置学生用两周时间,课外分组搜集整理资料,了解中国人写对联的一些常识、趣闻等,并将这些资料整理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案例简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品读春联,了解内容,感受特点——“说一说你了解的对联”

三、名联赏析,由词到句——“学一学对联的方法”

四、巩固训练,合作探究——“比一比你的对联能力”

最后在总结中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拓展性作业:自选搭档,自选角度,自创形式,展示对联研究的学习成果。(角度提示:溯对联渊源,讲对联故事,析好联妙趣,品美联意蕴,解对联形式,谈读联感受,写原创妙联。)

1、请同学们课余每人收集5副对联;

2、为自己的居室起草一副春联和横批。

下面是本课教学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就播放音乐《春节序曲》,师:这是我们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的音乐,听到它就想起——过年了(生答)!伴随着热情洋溢的旋律,我们回忆一下春节的习俗。

生:包饺子。生:发压岁钱。生:放鞭炮。生:贴春联。……

师:春联能给人带来欢乐,能为节日增添喜庆,能让我们感受到春的气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春联,走近对联,感受那浓浓的传统文化的气息。

师:曾经有人说过,在我国历代文学百花苑中,最香醇艳丽的一枝是诗歌,最独特秀雅的一朵是对联。你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谁来说说从这些资料中你对对联有了怎么样的认识?(让学生自己来说对对联的认识。)

上课伊始,在《春节序曲》的热情洋溢的旋律中,回忆春节习俗,品读春联,了解内容,感受对联既要有“对”,又要有“联”的特点——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相“联”。让学生牢固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这是欣赏、拟写和做好任何一种对联题的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片段二:赏析感悟,参与体验

师出示上联:“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读读,你有什么发现? 生:前一句结尾是后一句开头。生:重复,有三个容。

师:那么,你们想下联会有什么特点? 生:也像上联一样。(可让生猜猜下联)

师出示下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是付之一笑。”这是,题于南京多宝寺的一首对联,写的是弥勒佛。同学们,想一想,佛对我们人类的启示是什么?

生:做人,要学会宽容大度。生:做人,要学会从容淡定。

生:对待挫折,要从容豁达。……

师:同学们,像这样,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叫做顶针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接着带领学生赏析纪晓岚的拆字联——“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在妙趣横生的著名对联中让学生总结对联拟写的基本方法——联想法,并加以由词到句的巩固。这里我比较注重让学生读读、看看、想想、对对,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对联中,仿佛他就是作者,品尝成功的乐趣,高效地学会了对对联,也为后面成功完成对联能力的竞赛打好基础。

片段三:游戏竞赛,巩固深化

在学生牢固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对联拟写的基本方法后,进入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比一比你的对联能力”。(将全班分为四组,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100分起评,分为必答、抢答、创作题3类。抢答错了有反扣。每题10分)

必答题重在热身,给出语境要求学生根据所给语境补字成联。抢答题适当增加难度,结合历年高考的题型,包括对联断句、对联寻亲、对联猜谜、对联还原等多种类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创作题为拟写下联,经学生个人思考后,再安排四人小组讨论,最后每个大组评出最好的一幅作品并推举一人代表本组上台书写对联。根据意境高低、判断优劣,依次给以20、15、10、5分的奖励。我出的上联为:

春光明媚,景色宜人,问君可有踏青去? 学生的答案摘录如下:

1、晴空万里,波光云影,思汝是否泛舟回。(09幼师1 陈晨晨)

2、翠野秀丽,山水舒心,讯伊能否长歌行?(“讯伊能否”改为“与君同道”)(“翠”改为“碧”)(09幼师1 吴宁)

3、秋风萧瑟,劳燕分飞,与伊何时再相聚。(09幼师1 邹若男)

4、秋风萧瑟,落叶归根,道不尽思乡情意。(09幼师1 李依倩)

5、秋风飒爽,茱萸高扬,望君是否登高来?(09美术叶青青、周秋明)

6、秋高气爽,硕果压枝,复尔正值携丹归。(09美术黄婷婷、林盈盈)

7、秋风凛凛,枫华落尽,与君共勉月朗中。(第二个“凛”改为“冽”)(09美术 卢迈博)

8、夏雨清新,微风怡神,携汝寻思采莲归。(09美术周蓓蓓、林少玲、夏青青)

通过前面的各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走进对联,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对联拟写的基本方法之后,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鉴赏对联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对联甚至传统文化奠定基础,我认为必须让学生亲身参与。没有亲身参与到对联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且深刻的体验的。因此,在本案例中,本人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编拟对联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特别是创作题,让学生拟写下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反思

回顾这堂课,课堂交流十分活跃,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很高。整个活动以自主探究为主,探究的宽度和深度都有所体现。同学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大大拓展了语文学习的途径。很多同学都在自己的练笔本中表达了这种心情。

究其原因,是这节课点中了学生的兴奋点。

兴奋点1:第一环节中对联知识介绍。无论是让学生挑选喜欢的春联,还是穿插的笑话,学生的眼球,立刻被吸引。特别是带领学生赏析的两幅对联——南京多宝寺的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是付之一笑”)和纪晓岚的拆字联(“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在妙趣横生的著名对联中,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显示作者驾驭文字的技巧智慧,其对联技巧让人耳目一新。“读读,你有什么发现? ”“想想下联会有什么特点?”在猜测中完成下联、摸索对对联的方法,不失为一种乐趣。

兴奋点2:由词到句的练习迁移。选用《声律启蒙》的几个简单词语,学生对得朗朗上口;随后的几个句子,也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能力的递增的同时,也开始跃跃欲试。

兴奋点3:竞赛法。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容易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为了赢得本组的胜利,斗志高昂,激发学生编拟对联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题目难度适中,必答、抢答、创作,循序渐进,难度依次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对联写练活动中逐渐提高。

兴奋点4:自主合作探究。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适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新形势,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之所以要设计第三种创作题,就是为了避免学生眼高手低,上联“春光明媚,景色宜人,问君可有踏青去?”引发学生思考、理解、品味、欣赏、探究,富有思考的广度与深度;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展开充分的对话与交流,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在比较优劣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掌握鉴赏对联的关键——意境,让学生真正明白“对联,不是结构相称、词性相当,句式相同就成其为联。仅仅做到这些,只是形式上的对仗。最重要的是意趣相联。上下联要贯穿,形成一件有机联系的、呼应的、浑然一体的作品。”

兴奋点5:奖励。奖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行为。奖励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在每个环节之后,我及时给以小结,调动积极性,特别是第三环节,故意加大分值,调动每个小组奋力一搏,给最后的优胜小组适当的奖励。期末,把平时得到的奖励,作为总评的依据。这种奖励方式,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学生的优秀表现得到同伴的肯定和赞许是学生最直接的收获。

本次开展的“对联觅趣”活动,是一次职高语文校本课程的成功尝试。它加强了“生活即是语文,语文即是生活”的联系,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并吸收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

当然,也由于比赛的模式,限制了时间,部分教学内容难以展开,慢、深、透的教学效果难以达到,这是美中不足的。

第四篇:中班科学教案 趣识面粉

趣识面粉——尝试活动

活动名称:尝试活动——趣识面粉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说说、做做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初步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活动准备:面粉、水、盘子、抹布(人手一份)牙签若干

面粉娃娃一个、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面粉

咦!这些是什么呀?我们一起看看、摸摸、猜猜这是什么?(幼儿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无味、轻轻的会粘在身上手上)教师小结:面粉是白色,没有味道、粉状的、轻。

二、了解面粉的特性

1、面粉可以做什么呢?(面包、馒头等面粉制品)

2、那么,你们知道用面粉做面包、馒头等这些东西时先该做什么呢?教师小结:先应该和面团的。

3、怎么样把面粉变成面团呢?请小朋友动脑筋、动动手,试一试把面粉变成面团。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进一步让幼儿感受面粉粘的特性。小结:白白的面粉加了水后是很粘的,多捏捏就会变成面团。

三、中华小厨师

1、许多好吃的东西都是用面团做成的,都是厨师叔叔阿姨们发明的,今天我们也来当个中华小厨师,来发明好吃的东西好吗?

2、你想把面团变成什么呢? 幼儿操作,教师从旁指导。展示作品,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磨豆浆》

活动准备:

(1)了解磨豆浆的过程,感受制作豆浆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2)对磨豆浆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有初步的使用石磨的经验。(2)石磨.电磨若干,豆浆.茶杯.泡好的黄豆。活动过程:

1.品尝豆浆,了解豆浆的作用。

提问:你们喝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喝豆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教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2)幼儿两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会两人合作。(3)请幼儿表述磨豆浆的过程。

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

小结:一个小朋友推磨,一个小朋友一边加黄豆.一边不断加水,相互配合,才能磨出豆浆。3.操作比较石磨与电磨,感受新制浆工具的优点。

(1)出示电动磨豆浆机,请幼儿比一比它与石磨有什么不同?(着重从外形上区分。)(2)幼儿观察两位教师分别用石磨与电磨磨豆浆的过程。并表述观察结果。(3)请幼儿分别操作石磨与电磨(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石磨在没有电的时候可以磨出豆浆,但它速度慢,费力,很不方便。电磨更快捷.更卫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用电磨做豆浆又快又省力。4.教师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

总结:我们可以用石磨磨豆浆,也可以用电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滤渣,豆浆经过煮沸就可以食用了。活动延伸:

(1)在科学室(或区角)里,提供石磨.电磨供幼儿操作。

(2)请幼儿带一些小的新产品到幼儿园,开辟“我们身边的新产品”展览角,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活动建议:

(1)受石磨.电磨数量的限制,本活动易采用分组教学。(2)品尝豆浆的环节,可结合幼儿园的早点进行。

第五篇:《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缀宝玉;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 楹联作家白启寰

一、什么叫对联:

对联又名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辞典》释),有人将它定义为:“对联是由两组文义相关的对句所组成的联合体”。

早期的春联叫桃符,王安石有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讲的是贴春联的习俗。

对联旧称楹联,楹就是柱子,古人常把对联悬于楹柱,因此而得名。在旧体诗词中,对联又被称为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名称的来历。民间则简单地称对联为对子,创作对联就叫“对对子”。名称不一,实质却是一样的,都指汉语所特有的一种文体形式。从大的方面讲,古文分为两种--散文和韵文,对联属于韵文,被誉为“诗中之诗”。后面我们将对这一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作详细的讲解。

其中,第一组称上联,第二组称下联。来源于律诗的四联八句。上联叫出句、初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白、对母或对尾。

例如:明朝宰相邱琼山少年就学时,老师为解决学生争座位而出句:“细雨肩头滴”,本是平淡的句子,而邱琼山对以“青云足下生”,不但赢得了座位,而且表现了才志超群,全联生色多了。其中的“细雨肩头滴”叫上联、出句、对公或对首,“青云足下生”叫下联、对句、对母或对尾。上联叫被对句,下联叫对句,所以应说“青云足下生”对“细雨肩头滴”,或说“细雨肩头滴”对以“青云足下生”。

二、对联的形式

按时间和场合分:

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如:春满长征路,花繁民主枝。

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镂刻于木板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例如,1979年,杭州的岳飞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朴初,化用岳飞 《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的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书房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

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

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称婚联。

如:并蒂新开幸福花,同心永结富裕果。

5.寿联:他人过生日,送对联祝寿;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1941年时,马老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周恩来、董必武和邓颖超联名赠送了一幅寿联: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做伴支床有龟。

6.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谓之挽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

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三、对联的对法:

从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例:

福如东海

浮舟沧海

两个黄鹂鸣翠柳

春蚕到死丝方尽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寿比南山

立马昆仑

一行白鹭上青天

蜡炬成灰泪始干

2.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例: 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

白军中,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3.串对:又名流水对,单看上或下联,意思不全,上下联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意境。例:

春色满园关不住

人生自古谁无死

纸上得来终觉浅

一枝红杏出墙来

留取丹心照汗青

绝知此事要躬行

四、对联的特点:

传统的楹联与格律诗一样,都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律: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百字长联详见课本)

2.上下联某位置上的词性必须相同(下联词性与上联同位词相同),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

明月松间照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闭门推出窗前月

清泉石上流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投石冲开水底天

3.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平仄相间和相反。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否则拗口。

4.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在《怎样作对联》一文中,作了系统的归纳。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五、对联与对偶、对仗的区别

对联在修辞格里叫做对偶。

何为对偶?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读书写字”,“读书”与“写字”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读书写字”是句中自对,“读书写字,求学成才”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以“读书写字,求学成才”为例:“读”、“写”、“求”、“成”都是动词相对;“书”、“字”、“学”、“才”都是名词相对。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对称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对偶。

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北岛的《回答》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些对偶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

但是,对偶与对联不能混同。对偶从宽,对联则从严。对联缘出律诗的对仗,而律诗中的对仗除了要遵从对偶的要求外,还有它自身的规则。这个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因此,像上面的例子除了“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外,另两例都不能完全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

我们再举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句和对句不但字数相同,结构一致,词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对。上句“大漠孤烟直”是“仄仄平平仄”,与下句“长河落日圆”的“平平仄仄平”不是刚好对立吗?这就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了。

五言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七言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不平仄严明、对仗工整。对联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我们都熟悉的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就修辞方面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头”对“嘴”,“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联的平仄可以有一点变通,那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碰到单数字,平仄可以放松要求,上联是平声,下联也可以对平声,仄声亦然。但逢双的数字必须从严。这算是给我们开了一个口子,让我们不必太受拘束。例如上面的例子,首字就是平平相对。我们再举岳阳楼上一副名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家忧乐注心头

仄平平平仄平平

除第一字和第三字外,其他都是平仄相对,这也是一副工整的对联。可以这样说,凡是名联,基本上都能符合我们前面所说的要求。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我们的例子中发现对联在音韵方面的另一特点,那就是“仄起平收”,意思是“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这又是一条定律,轻易不能违反的。有这样一副老联: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上联最末用“水”字,仄声,下联末字“松”,平声,前后分明,错落有致。如果我们把它改一下:

福如东海水长流 寿比南山松不老

读起来是不是有点别扭?大家把次序颠倒过来试试:

寿比南山松不老 福如东海水长流

是不是又顺了呢?这就是平仄的妙用。老祖宗既然给我们立下了平仄的规矩,必然有它的不同凡响处。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会疑惑:什么是平仄?怎么分清平仄?下面就谈谈汉语的四声。

六、对联的平仄: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一个叫朱异的文人:“你们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大拍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这里,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其中“上去入”三声又合起来归入仄声一类。

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声,音高而平;二声为阳声,音由下往上。(以上为平声)、三声为上声,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声为去声,音由高往下(以上为仄声)。古入声字已消失。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例: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三四句,即是一副工整和谐的对联:

日出/江花/红/胜火(仄仄平平平仄仄)

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仄平平)

口诀中又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因为一三五是奇位字不影响整句音节的流畅,二四六偶位字是决定音节的关键字眼,我想平仄歌诀可改为:“平对仄,仄对平,相间

二、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三换仄平,可平可仄一三五,偶位句末定要明”,是比较准确些。

对联中一些特殊的字、词对偶,可以不拘平仄。主要有

(1)同字相对(虚词)。(2)专有名词相对。(3)文言虚词相对。(4)成语、熟句相对。名联赏析(感性知识储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书破万卷神交古人

——清代左宗棠作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

——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1934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陈寅恪出的对联题: 上联: 孙行者

下联: 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位置相同,词性相同

4、平仄相对,音调相谐

5、对联张贴,仄起平收 仄起平收

对联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而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要求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用平声。如:

上联:春晖盈大地平平平仄仄

下联:正气满乾坤 仄仄仄平平

同桌试对: 春兰——

落日—— 去伪——

花好——

书山——

绿水——

海角——

月转——

细雨——

天文——

柳暗——

虎啸——

水底月 ——

水帘洞 ——

刀子嘴 —— 蚕吐丝——

辞旧岁 ——

蜂采蜜 ——

情深似海——

山清水秀——

望梅止渴 ——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4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行千里路 ——

改邪归正—— 忠言逆耳――

见风使舵―― 流芳百世―― 狗仗人势――

雪中送炭―― 福如东海阔——

冬去山清水秀 ——

1、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

选出最恰当的一项(1987年高考题)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渠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2、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3、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2009年湖南高考语文卷第5题

4、“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5、从对联的角度为上联“劝君更尽一杯酒”选择合适的下联()A、西出阳关无故人

B、与尔同销万古愁 C、益友何妨去复来

D、开卷神游千载上

5、明末大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常以忠节自命。他曾在厅堂门框上亲自撰写一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兵败被俘,屈膝降清。当时有人十分鄙视他,在其自撰联后各添了一个虚词,顿使此联内容逆转,成了洪承畴的“自供状”。

请问添加的是哪两个字?

6、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一池翠影游鱼乐

雨滋春树碧连天 腊梅吐芳迎红日

书山万仞志能攀 学海无涯勤可渡

三径红香舞蝶忙 风送花香红满地

绿柳展枝舞春风

7、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下联调整为:

8、课后大显身手

(1)处处风光好,(2)荆轲有勇刺嬴政,(3),,; 悲也,愤也,颂也,革命文豪感情。

《纪念刘和珍君》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课后要求:

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中多做“有心人”,尤其当你有机会外出旅游时,请你留意那些名胜古迹、庙宇高堂上的对联,相信这能让你的旅途增添更多的收获!

较为常见的成语对联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鼎新革故――激浊扬清 守株待兔――缘木求鱼

见风使舵――顺水推舟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千山万水――五湖四海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追本穷源――寻根究底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循规蹈矩――安分守己 牛鬼蛇神――魑魅魍魉

落花流水――残枝败叶 开门揖盗――引狼入室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抛砖引玉――点金成铁

弃暗投明――改邪归正 苦中作乐――忙里偷闲

貌合神离――阳奉阴违 削足适履――杀头便冠

狗仗人势――狐假虎威 胸有成竹――目无全牛

卧薪尝胆――破釜沉舟 牵肠挂肚――提心吊胆

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井然有序――杂乱无章

伶牙俐齿――拙嘴笨舌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山珍海味――粗茶淡饭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横眉冷对――低眉顺眼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精雕细刻――粗制滥造

打草惊蛇――敲山震虎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7

下载《趣识对联》教师教学实录[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趣识对联》教师教学实录[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趣识面粉》及教学反思[合集]

    《中班科学教案《趣识面粉》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教案《趣识面粉》含反思!活动目标:1、 通过做做、玩玩的活......

    ——听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执教《趣识对联》有感

    心随“经典”,轻舞飞扬 ——听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执教《趣识对联》有感 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我有幸参加了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研讨观摩会”。特级教......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趣识面粉》及教学反思(合集5篇)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趣识面粉》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巩固捏、团、搓、压等技能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通过玩玩、说说、做做的活动......

    教师对联

    1 德高才高艺高教人不倦,求真求实求新师之表率。2 教人为善,师古圣贤。3 肩负光荣使命,再创教育辉煌。4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5 三尺讲台,千秋功业一片爱心,万世师表。6 啃得书本,嚼......

    教师对联精选

    教育界老前辈,毛泽东妻子杨开慧烈士的父亲杨昌济曾撰一联抒怀: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杨先生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他投身教育工作,默默无闻地实践“欲栽大木柱长天......

    论趣(教师)(精选5篇)

    《论趣》学案 编写:庞彩花 校对:高二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理解“趣”的含义,感知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2.体会文章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2.品读重点语句,体会林语堂散文语言......

    幼时记趣(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1、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2 教学难点:教学目的1 教具学具: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两......

    《我读对联识汉字》导学案

    3.我读对联识汉字 设计人:尚明慧 审核人:耿丽娜 【目标导航】 1、认识“冬、去、春、、语、香、竹、声、新、年、入、关、心”12个生字,会写“新、鸟、竹、关”4个字。 2、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