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基本课型教学行为操作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基本课型教学行为操作
设 计 说 明
中小学音乐基本课型教学行为操作设计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组
二○○七年第二稿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基本课型教学行为操作设计明
中小学音乐基本课型教学行为操作设计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组
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以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音乐欣赏课型教学行为设计的研究》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设计的。
一、教学流程与设计理念 ㈠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教学结构或教学流程),体现了教学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和如何组织教学。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⒈ 情景体验,明确任务 → ⒉聆听欣赏,感受体验 → 3 积极探讨,深化理解 →深入感悟,拓展延伸
—— 设计原则:
⑴ 整体化原则
四个环节是一个完整的学生感受体验,领悟掌握音乐欣赏技巧的完整过程。⑵ 科学性原则
教学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必须符合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认知过程(明确任务 —— 感受体验 — 深化理解 — 拓展延伸)。
⑶ 主体性原则
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说问题。两句话: 第一句 —— 我做什么事情(情景体验、聆听欣赏、积极探讨、深入感悟)? 第二句 —— 我完成什么任务(明确任务、、感受体验、深化理解、拓展延伸)—— 具体说明:
首先由教师充满激情地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审美渴望。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聆听音乐,在学生充分聆听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生通过音乐作品的创作手法、音乐的表现要素、作曲家的创作背景等方面,深入体会理解,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获得音乐知识,提高分析理解的能力。为进一步 运用以有的知识解决问题、验证结论,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种风格不同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对比、感受中,调动已有审美经验、生活经验、知识存贮、表现手段等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并做出自己的主观评价。然后,教师再为学生设计多种参与活动,让学生们在相互的合作中共同创造、尽情表现对乐曲的理解。最后将本课的知识点加以延伸拓展,深化巩固。
—— 设计原理: 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每个环节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第一个环节“情景体验、明确任务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作为组织者,通过各种方法、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环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渴望。
⒉ 音乐课程标准中倡导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音乐学习活动,其本质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精神。
⒊ 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经验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同一首作品,有多少听众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感受,因此,在音乐课上不谋求统一答案,尽量不结束真理,这无疑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操作设计的具体说明 ⒈ 情景体验,明确任务 -- 学生的学习行为设计:
“学生学习行为的设计”实际就是对教学目标的设计。
其目的是:⑴ 唤起学生审美渴望;⑵ 明确学习任务,很快进入到愉悦的学习状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 教师的教学行为设计: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设计实际上是对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含媒体开发和运用)的设计,设计原则是“以学定教”,教师所采取的一切方法和手段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⑴ 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以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⑵ 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自主提出本课的学习任务,唤起学生的审美渴望。
教师可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多媒体等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唤起学生的参与愿望,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马上投入到愉悦的学习中去。
2. 聆听欣赏,感受体验 -- 学生的学习行为设计:
⑴ 认真聆听音乐,初步感受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2)主动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要求。
⑶了解音乐作品(从背景、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艺术风格)
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充分交流音乐体验过程中获得情感,初步理解音乐知识与必须技巧。-- 教师的操作行为设计:
⑴ 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欣赏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⑵ 整合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表达见解。⑶ 简介音乐作品
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在学生的体验过程中,教师应予以充分的肯定,以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不要谋求统一答案,不能结束真理,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教师不能做过多的限制和干涉。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由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所决定的。积极探讨,深化理解
-- 学生的学习行为设计:
⑴ 深入理解音乐表现要素对音乐所起的作用。⑵ 熟悉并记忆音乐主题。
⑶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作品。
这是有感性到理性的一个飞跃,充分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师的操作行为设计:
⑴ 设计多种活动形式,点拨启发学生理解音乐作品。
⑵ 指导学生对音乐主题进行哼唱、演奏和其它形式的音乐活动。
在此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以欣赏音乐为主。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并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深入感悟,拓展延伸 -- 学生的学习行为设计:
⑴ 充分聆听相关音乐作品,在对比中加深对音乐作品风格及表现要素的掌握。
⑵ 调动已有经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自主寻找与之相适应的姊妹艺术进行延伸与拓展积累深化。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 教师的操作行为设计: ⑴ 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相关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⑵ 参与学生的表现与创作,及时启发、点拨与指导。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其特点是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参与性强。音乐与姊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有着许多相似的特征,教师要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性的教学方式,以丰富音乐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并以艺术化的方式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第二篇:课外阅读基本课型教学模式
东台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基本课型教学模式
东台市第一小学
目 录
第一部分
基本课型概述 ………………………………………………………………………1
第二部分
各课型教学模式及操作说明 ………………………………………………………2
第一节
读物推介课 ……………………………………………………………………………2
第二节
读中交流指导课 ………………………………………………………………………2
第三节
成果汇报课 ……………………………………………………………………………4
第三部分
典型课例教学设计 …………………………………………………………………5
《汤姆·索亚历险记》推介课教学设计 …………………………………………………………5
《乌丢丢的奇遇》读中交流指导课教学设计 ……………………………………………………6
《三国演义》读书成果汇报课教案设计 …………………………………………………………9
第一部分
基本课型概述
一、依据不同分类标准的课型划分
依据文本体裁,可分为诗歌阅读课,基本课型有诗歌诵读课、赏析课、读写课、诗配画欣赏课、诗歌阅读链接课等;故事阅读课,基本课型有故事复述课、赏析课、表演课、续编课、画故事课等;小说阅读课,基本课型有小说赏析课、名著导读课、表演课、创编课等。
依据教学活动方式分类,可分为读物推荐课,基本课型有诗歌、故事、小说的推荐课;方法指导课,基本课型有读书笔记指导课、阅读方法专题指导课等;交流赏析课,基本课型有诗歌、故事、小说的赏析课;成果展示课,基本课型有诗歌诵读课、故事表演课、读书知识竞赛课、读书演讲课等。
依据文本蕴含的主题分类,可分为母爱类主题、爱国类主题、诚信类主题、友情类主题等。
二、基本课型的确定 1.课型划分的交叉与融合
李政涛教授指出,“课型划分的复杂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不同维度之间常常有交叉”,“二是每一课型都可划分出不同的等级”,有时为了使课型分类更为简洁清晰,“可将其划分为基本式课型和变式课型”。
我们尝试着将课外阅读校本课程的指导课课型进行分类,由于划分的基点不同,分成了三大类,但是这三大类中其实是有交叉的,比如经典诗歌指导课课型中也可因教学形式的不同再划分出经典诗歌推荐课、交流赏析课、成果展示课;而经典小说指导课课型也可由于主题的不同选择划分出诚信主题的、勇敢主题的、成长主题、爱国主题的等等课型。另外每一大类下的小类还可划分得更为明晰,于是就有了上文中各类课型下的基本课型。因此课型的划分其实是既有交叉又是融合的。
2.课外阅读指导的基本课型
我们认为可将依据教学活动方式分类的读物推介课、交流赏析课、成果展示课这三种课型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基本课型。
(1)三课型的涵盖面广
以教学活动方式分类的三种课型,可以涵盖以文本体裁及主题内容划分的几种课型。(2)三课型可体现一篇文章及整本书的阅读过程
一般地说,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或一部经典作品,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即读物推荐,引导学生认识经典,注重读书方法的点拨;交流赏析,师生、生生互动,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提升阅读的品位,让思维产生碰撞;成果展示,用各种形式展示读书成果,分享阅读的喜悦之情。
第二部分
各课型教学模式及操作说明
第一节 读物推介课
读物推荐课就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以课内阅读中所学到的方法作为课外阅读的“奠基”和“引领”,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把阅读范围延伸向课外。
1.课堂结构
创设情境,展示书名→设置悬念,巧妙荐读→精选片段,初步感受→制定计划,课外阅读 2.具体操作说明
(1)创设情境,展示书名
推荐课要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一般来说,可用动画视频、插图、歌曲、猜谜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当然,展示书名的时机可灵活一些,可在课始,也可在课中、课终,不必死搬教条。
(2)设置悬念,巧妙荐读
设置悬念是推荐课中最重要的环节,主要方法有:作者介绍,巧用书评,目录激趣,问题质疑等。
(3)精选片段,初步感受
书中人物描写独特鲜活、叙事简洁流畅、文字纯净唯美、意境高雅清远、情感真挚深沉的句段,往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阅读的欲望。
(4)制定计划,课外阅读
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将阅读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读书计划可依据所读作品的篇幅灵活制定。
首先,根据自愿组合的原则,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阅读小组。自荐组长,制定好本组的阅读计划,按本组计划开展活动。保障课外阅读时间。每天坚持看课外书四十分钟至一个小时,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为看书时摘录好词佳句做准备,每天坚持摘录几个好词、好句或精彩片段,并多写读书心得和读后感。每周五下午阅读课作为阅读交流课,交流各自一周来阅读的心得和感受。最后,开展各种活动,强化课外阅读,每月月末举行一次读书心得会或班级故事会,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每月各评出一名“阅读之星”或“故事大王”。
第二节
读中交流指导课
读中交流指导课,即主要针对整本书或某一系列的书,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自主阅读后进行有效课堂交流指导的课。在读中交流指导课上,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说感想、谈体会、提困惑、解疑难、析内容、评人物、议写法,让学生分享读书收获,参与讨论、探究、合作学习,以期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持续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品质。
1.课堂结构
回顾书本,畅谈收获→提出困惑,质疑问难→精选话题,深入指导→总结收获,激励再读 2.具体操作说明
(1)回顾书本,畅谈收获
在教师导入主题之后,引导学生共同回顾作品内容,进行必要的概述。可以让学生谈谈弄清
作品主要讲了什么,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大致把握作者叙述的脉络;也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对于作品主要人物的认识,引导学生理清人物身份以及彼此间的关系,了解人物的大体经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提出困惑,质疑问难
课堂要重视对学生自主感悟的回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无论是字词或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还是写作各方面的问题都可提出来。问题提出了,学生之间能帮助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来解答,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稍加点拨,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重点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答案,整个阅读过程中可概括为:自读——质疑问难——教师点拨——存疑再读——解释疑难。
这个环节,教师要作充分准备,既要研读文本,对文本中的问题作深入理解,又要熟悉学生,充分估计学生在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作好指导的准备工作,以期在互动中刷新学生读书的深度。
(3)精选话题,深入指导
继学生充分交流阅读收获、质疑问难后,教师需要精选话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作品形式到内容,从思想内涵到表达方式进行评论,解读作品的深刻意蕴。
一本书里隐藏着很多主题,它们都可以作为讨论的话题。首先,我们应该考虑话题从哪里来更合理。由教师事先预设好的话题,不一定符合学生的意愿。我们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伙伴同读”,并征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梳理出比较有价值的话题,因为这些话题来源于学生,可以帮助我们准确了解学生情感的聚焦点、疑难的纠结点,最能调动他们的讨论兴趣,最易形成错综交互的言语信息场。
其次,提出的话题应力求少而精。如果教师疲于提问,学生则被动应付,面面俱到,往往一面不到,高耗低效。所以,我们可以设置一个主话题,它从实质上统领和包蕴学生在课前所提出的有价值的话题,具有较大的语意容量,能够有效诱发学生的多元思考。
第三,提出的话题要能引导学生呈现思维历程。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感悟,让倾听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体验分享的乐趣,逐步养成追根究源的阅读习惯。
一部优秀作品,总有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会成为一组组生动的画面定格留在读者脑中。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追述阅读过程中令自己或难忘或心动的细节,如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在相互交流、碰撞中再现、咀嚼,感悟其中的深意。
作品由形式和内容所构成。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有着精彩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更因其高超的表现形式(包括结构、语言、艺术手法等)而流芳。因此,品味语言也是阅读交流指导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品得语言的精妙,习得表达技巧,方能更好地实现迁移。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身在阅读中所积累到的最具表达效果或最能彰显作品语言风格的精彩语段,在精读品悟的过程中揣摩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诀窍,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
四、总结收获,激励再读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交流、引领,学生才和经典作品真正相遇,他们话题的认同与碰撞、互动与融通得到最大效应的同化。通过读中的交流指导,会激励学生再次走进书本,学生的视角就会被引向更为广阔的生活世界与心灵世界。
课堂的最后,我们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多种形式的读书笔记,为后面的成果展示课做准备。
第三节
成果汇报课
通常情况下,成果展示课是学生读完一本或一类书之后的一次读书成果展示活动。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展示,如自己设计的书签、采蜜卡、摘抄本、读书笔记、手抄报、自创绘本、日记、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的展板,展板可设一些栏目,如读书明星的照片、读书心语、班组读书活动照片、参加读书活动获奖证书等。静态读书成果可放置于教室读书角、走廊、楼道等处,定期更换。
动态成果展示则以课堂或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为舞台,低年段以儿歌童谣的朗读、背诵、童话寓言等小故事的表演为主。中年段的展示形式竞赛、闯关、讲故事,可称为“开心辞典”班级版。高年段的展示形式多采用课本剧表演、演讲、辩论等,展示学生深度阅读成果,引领学生走向人物心灵世界,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
1.课堂结构
创设情境,揭示主题→自主展示,适时评议→多元评价,拓展延伸 2.具体操作说明
三个年段学生年龄及认知水平不同,因而他们的读书成果展示课型结构是有所区别的。但大致来说可以设计以下几个流程:
(1)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用生动的语言或有趣的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入到课始状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敢于展示,乐于展示。
(2)自主展示,适时评议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阅读成果,低、中年段的学生可用表演、朗读、小组对抗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拉开成果展示的序幕,教师对于学生展示时的突出表现及闪光点,应适时表扬激励,提高学生自信心。而高年段的学生的读书成果展示层次应稍高些,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读书感受,进行文本鉴赏、书评、比较阅读,并及时捕捉学生自主交流中生成的资源,以活动的形式巧妙连接,点拨提升,将话题引向深入,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联系亲身体验谈自己的认识。当然,在整个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做及时的点拔与指导、调节气氛、把握时间,让学生的展示层层深入,异彩纷呈。有条件的,可请家长及小助手合作主持,让每一次展示都有高质量。
(3)多元评价,拓展延伸
当堂对学生的展示情况给予多元评价,用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小组及学生个人的读书成果,也可发奖状、新书等作为优胜者的奖品,或者把展示活动的电子照片赠送给每个参与者作为纪念品。一本书读完也许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阅读的后续活动还有很多,比如相关主题的诗文选读,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以此实现有效的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第三部分
典型课例教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推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推介和交流,初步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内容,初步感受作品的艺术特色。2.激发阅读兴趣,制定阅读计划,引导学生带着准备去读书,学习做读书笔记。
3.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确立正确的阅读思想,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围绕汤姆的四次历险简介全书,让学生带着期待,带着读整本书的方法走向《汤姆·索亚历险记》。
课前准备:
1.到图书馆借阅马克·吐温的最有影响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2.了解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及其作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书名
1.教师语言渲染,深情介绍作家及其创作风格。
2.出示马克·吐温图像。他,就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
在他的作品中,有一部小说,就是根据他自己童年时期的经历写成的。板书:名著推荐——
汤姆·索亚历险记
二、设置悬念,巧妙荐读 1.看封面,初步了解。
观察封面内容,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一切给你什么感觉? 这样一本书,你最想了解什么? 2.认识汤姆,了解历险人生。主人公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子呢?
教师朗读所选句段,学生边听边想,把听到的文字想象成画面。①初次见面,你觉得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 ②师简介汤姆的身世。
三、精选片段,初步感受
【荒岛历险】——感受情节演绎的精彩
1.他们在荒岛上干什么呢?出示句段,指名三生开火车读。2.比照一下你的生活,汤姆的这次荒岛历险,让你有什么感受? 3.想象续编汤姆的荒岛生活。!
4.人物印象:再次见面,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子? 【墓地历险】——感受心理描写的细腻
1.出示文字,阅读交流:作为这起命案的目击者,汤姆和哈克刚开始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2.辩论:你能理解汤姆和哈克的做法吗?
3.出示庭审文字片段,自由地读一读,揣度人物心理:由发誓不说到犹豫不决再到说得起劲,你知道汤姆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4.人物印象:同学们对汤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鬼屋历险】——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1.出示文字自由读,猜一猜:他们在鬼屋里遇到了谁? 2.读了这段文字,你最想知道什么?
3.在音乐声中,静静地欣赏这几段文字,感受作品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刻画的细致逼真,感受作品语言文字表达的魅力。
【山洞历险】——感受人物成长的历程 1.观看视频。
2.人物印象:在身陷绝境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汤姆呢?
四、制定计划,课外阅读
1.学生自由组合成五个阅读小组,各小组自行推举出小组长,发放《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月阅读计划表。
2.组员交流,完成月阅读计划表。3.小组汇报,形成班级月阅读计划表。
4.组长发放读书交流单,学生课后完成,为下节阅读交流指导课做准备。板书设计:
名著推荐——
汤姆·索亚历险记
精彩的故事情节
细腻的心理描写 生动的语言表达 鲜明的人物形象
《乌丢丢的奇遇》读中交流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共同回顾作品的主要内容,交流对于作品主要人物的认识,畅谈人物的大体经历。2.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在互动中刷新学生读书的深度。
3.围绕“乌丢丢的成长历程”这一话题,启发学生多元思考,展开讨论,同时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习得表达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围绕“乌丢丢的成长历程”这一话题,启发学生多元思考,展开讨论,同时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习得表达的技巧。
课前准备:师生共读《乌丢丢的奇遇》并在书上适当批注;学生完成“心动妙语卡”;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书本,畅谈收获
1.同学们,读书是快乐的!开学一个月来,我们在《乌丢丢的奇遇》里收获着一份快乐与感动,今天我们就一起请出老朋友——(揭题《乌丢丢的奇遇》)
2.书名中哪个词最吸引你?“奇遇”是什么意思?
(特别神奇的经历)
3.乌丢丢有哪些神奇的经历呢?能看着目录(出示目录)挑一个你最喜欢的,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
师:同学们,读书看“目录”是个好的习惯,“目录”体现了书的结构,《乌丢丢的奇遇》采用这种“串珠式”的结构使我们轻松把握了故事的线索,了解了故事的情节。
二、质疑问难,提出困惑
1.读懂了情节,就走进了一个个奇遇。刚才在说故事的过程中,我们提到了不少人物,想见见他们吗?
(依次出示乌丢丢、芸儿、珍儿、吟痴、布袋爷爷、蘑菇人、逆风的蝶图片)
2.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老师没有难住大家。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最让你念念不忘的是谁呢?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相机指导方法:
(1)通过具体事情来体会人物特点,是读书的好方法。(2)对照自己真正的与书中人物对话,是我们深入品读的方法。
……
小结:随着同学们的介绍,一个个可爱的、善良的人物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人物是小说的主要元素,读小说,就要亲近人物,感受人物。
3.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爱上了这本书,爱上了书中的主人公。大家在阅读的时候,你的小脑袋里产生什么问号吗?我们一起来交流。
教师启发:
有没有什么让你觉得困惑不解? 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很奇怪? 有没有什么情节是完全出乎意料的?
4、老师发现同学们提的问题关于内容、人物、表达的都有。会思考的孩子就是会学习的孩子!大家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能解决那些疑问,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
三、精选话题,深入指导
1.乌丢丢的经历是神奇的,大家都特别关注乌丢丢的成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聊聊乌丢丢的成长历程。
2.最初的乌丢丢只是一个特别会跳的小木偶,还记得他的出场吗?谁来给我们读一读(出示)这是一出独角戏,上场的就是独脚大侠乌丢丢,他弹跳自如,腾云驾雾,把小观众看直了眼,早忘了手中没吃完的晚饭。
想看看乌丢丢到底跳得有多好吗?(品读文字后播放视频)
你看,此刻的乌丢丢越跳越轻松,身轻如燕,脚下生风。他一会儿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在天上打一个旋子,一会儿又直冲而下,当快着地时,又如一片羽毛似的,落地无声。
从哪些地方你可以读出乌丢丢跳得特别轻松灵活呢?(金波爷爷就是用比喻、夸张的方法和这一组关联词,把乌丢丢跳舞时的动作写得活灵活现。)
3.后来,独脚大侠乌丢丢被遗失到了草丛里,一位善良的姑娘捡起了他,她是——(珍儿),珍儿还给了乌丢丢一个新的生命。(出示)
现在小脚丫开始用嘴巴说话了,他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人。他的眼睛开始转动,手臂开始挥舞,它完全是一个活生生的小丑娃了。
谁来和我们一起分享?
4.乌丢丢拥有了新的生命,他有了很多刻骨铭心的经历。金波爷爷又是如何用富有魅力的语言写下神奇的经历的呢?课前,大家都一致推荐了《逆风的蝶》这个故事,并摘录下了自己的心动语言。
请拿出你们的“妙语推荐卡”,把你的心动妙语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待会儿我们一起来欣赏。
5.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感谢刚才所有的推荐者,你们都是最棒的读者!这真是乌丢丢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逆风的蝶教会了乌丢丢——
6.其实,在乌丢丢这一路的奇遇中,教乌丢丢的人还有很多。谁来说一说:(出示)——————教会了乌丢丢——————。
7.就在这样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中,乌丢丢成长了(出示)
乌丢丢去找布袋爷爷时,他很想告诉他:小脚丫回来了,虽然晚了一步,但他现在变成了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了,他的胸膛里有了一颗人的跳动的心,他觉得自己肩上有了一份责任。
8.于是,在看到珍儿越来越不方便的脚时,他(出示,指名读,配乐)
乌丢丢把自己的体温力量一点点地给了那只残疾的脚。他在慢慢消失、融汇。当他感到轻松、愉悦时,他已变成了珍儿健康的一只脚了。乌丢丢把自己的脚给了珍儿,也把自己的爱给了爱他的人,他们的生命已经合二为一了。
(点击出示四段话)
师:同学们,这就是贯串整本书的乌丢丢的成长过程,他从一个只是会跳的小木偶到一个有生命的小丑娃,再到变成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又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爱他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乌丢丢懂得用爱滋养生命,用爱回报生命……
如果把整本书读成一个字,那就是——(爱)
9.对于乌丢丢这样神奇的经历,你们一定深有感触,请拿出笔来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写在你的心语卡上。(生交流)
师:老师真为同学们感到高兴,你们不仅读懂了乌丢丢,更读懂了金波爷爷。金波爷爷曾这样说——(齐读)
人生的财富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爱。我想用童谣中吟痴老人和乌丢丢的故事告诉你,有爱滋养的生命,才是鲜活、美丽和不朽的生命。
老师衷心希望每个同学都懂得用爱滋养生命,用爱回报生命!10.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们发现这本书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在每一个篇章的开头都有一首诗。)
是的,这些诗每首都有14行,可别小看它,它有一个名称叫十四行诗。整本书是由14首十四行诗和一首尾声组合而成的诗花环。前十四首诗前一首诗的结尾是下一首的开头,第十四首的末句又与第一首的首句相同,特别是尾声是由前十四首的第一行依次组成,表现了整首花环诗的主题。我们来读一读——
看来,我们读一本书还要关注它的独特表达。
四、总结收获,激励再读
1.今天这节课,我们有了满满的收获。“好书不厌百回读”,如果第一次读,同学们只是关心了有趣的情节,再次品读老师相信同学们就会像我们今天这样去关注乌丢丢的成长,关注外形、动作、语言、场景的描写,真正体会到金波爷爷语言表达的艺术。
2.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再次读书的收获以多种形式展示出来,老师给大家推荐读书笔记的12种模式。期待我们的下次成果展示课会更精彩!
《三国演义》读书成果汇报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汇报阅读《三国演义》的成果,了解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2、。通过闯关活动和自我阅读成果的具体展示,激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3.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获得阅读上的认同,培养其个性化阅读理解感悟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以《三国演义》为依托,展示自己对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个性化见解,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理解感悟评价能力。
课前准备:
1.阅读《三国演义》,按要求完成个性化读书笔记5则。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准备材料,以备交流。3.成立学生评委团、选出家长主持人、设计测试题目。4.制作“金牌三国迷”证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歌)1.同学们,开始上课了。先让我们静静地听一支歌,它与我们今天上课的内容有关哦。(板书:我是小小三国迷)
2.聪明的同学一下子猜出来了。这支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它让我们仿佛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之前我们已经阅读过这本书了,觉得自己可以被称为三国迷的请举手。
师:读书认真的同学就是有自信。不过,要获得三国迷的称号,可是要经过认证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汇报《三国演义》的读书成果。
二、自主展示,适时评议 1.闯关测试之综合问答
师:今天我们的课堂邀请到一位家长嘉宾主持,他要先考考大家对三国知识到底了解多少。(点击出示:“知识大冲浪”)
家长主持人:先来进行现场抢答?(一题一题出示,先出示题目,再出示答案)师:同学们读得认真,记得仔细,可真了不起。
2.测试之成语比拼
过渡语:《三国演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名著之一,它留给我们众多的文化财富。由三国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数不胜数,谁想说说?(你说)
家长主持人:老师也罗列了一些,咱们来看看。(点击出示:“成语天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测试之歇后语集合
过渡语:三国,是一个乱世,同时也是一个英雄迭出的年代,在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广为人知的人物,同时也衍生出了许多歇后语,老师收集了一些,考考大家。(点击出示)
4.自我阅读成果展示之小组个性化成果
过渡语:同学们知道得还真不少。接下来,是各个阅读小组展示小组特长和风采的时间。请各组代表上台进行读书成果展示。注意了,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评委,上台的同学要对自己的成果作一番具体介绍,金牌三国迷将在你们中产生。
预设:讲故事小组—— 人物评价小组——
手抄报小组——
演讲小组——
评选出优胜阅读小组。5.自我阅读成果之个人读书笔记
在座的每位同学都准备了自己阅读的成果——读书笔记,下面请展示在座位上,每组的学生评委团负责给本组成员的作品打分,评分标准见屏幕上读书笔记的要求,推选出“小小三国迷”候选人。
三、多元评价,拓展延伸
1.这屋子里挥洒着一股英雄豪气。下面有请我们获得“金牌三国迷”称号的同学和阅读优胜上前领取证书!
2.请同学们给“小小三国迷”候选人投票,咱们就用举手的方式,得票超过一半的就可以获得“小小三国迷”的称号,没有名额限制。
3.请“小小三国迷”上前合影留念。
4.我们一节课的容量很有限,对于《三国演义》同学们还有很多自己的阅读收获,老师建议大家可以设计一节以《三国演义》为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后让我们在历史的天空这优美的旋律中结束今天的阅读成果汇报课。
第三篇:小学科学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
小学科学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就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也日趋形成。现提供几个主要课型,供科学教师参考。
科学课程的分类是以科学学习方式为标准进行划分的,分为五种课型即:以观察为主的课型、以实验为主的课型、以资料交流为主的课型、以制作养殖为主的技术课型、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活动课型。这样确定课型名称,是考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节课的学习方法并不一定是单一的,有时往往需要几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因此我们所划分的课型特别强调以某种学习方式为主,也就是根据每课所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对课的类型进行划分。
《课标》要求“科学课是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因此,尽管课型不同,但探究的过程大体相同。即:
一、提出问题;
二、寻找证据;
三、分析与解释;
四、交流与质疑;
五、结论与拓展。
(一)观察课
一、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自主观察 交流总结 应用创新 激发兴趣 引发问题 明确任务 制定计划 自主观察 注重指导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归纳总结 创设情境 实践应用 拓展创新
二、环节解读:
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形成问题、明确任务。
学习目标:操作要领:导入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谜语、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导入,也可以直接导入,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问题,明确观察任务和目的,为下一步的观察活动做好准备。另外,在导入阶段教师提供的观察材料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层次性和结构性。
第二步:自主观察。明确目的、制定计划、自主观察。
观察过程是观察课的主体部分,观察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感性认识,而且可以通过思维获取知识,它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方法,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
事物都有许多方面的特征,如果在观察时不分主次,不按顺序,不突出重点,事物的特征就不容易被发现。因此,教师要让学生针对要研究的问题,制定观察计划或方案,这样,可以使整个观察活动有序进行,有利于学生明确观察的目标、掌握观察的进度。
操作要领:
(1)在设计观察方案前,教师要给学生指出从观察中寻找什么,适时地提出问题,抓住几个观察点,以便学生更加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使方案设计顺利进行。
(2)制定观察方案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观察对象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千篇一律;观察人员的分工要视小组人员的多少、每个成员的特长而定,要保证安全,人人参与,人人有任务,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另外,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要随时记录,尽量详细,要保持信息的客观和精确,记录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为好。
(3)自主观察时学生可以个人独立观察,可以分组合作观察,也可以全班集体观察,这一过程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观察要求认真的进行观察。每个观察成员依据分工、观察方案展开观察活动,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观察进展情况,及时点拨或参与学生的活动,提醒学生利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及时做好记录,帮助学生解决观察过程中遇到的不便与困难,保证观察活动的有序、有效。第三步:交流总结。小组交流、集中汇报、归纳总结
观察是手段,旨在发现和探索。学生的观察结果往往需要与别人进行交流、碰撞,才能发现事物所蕴涵的规律。在生生、师生交流观察结果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地描述,是学生探索、认识事物本质的保障,也是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的有效举措。科学的描述不仅仅是孩子交流观察现象的过程,也是探寻事物规律、总结结论的基础。观察是描述的基础,描述是观察的呈现,观察与描述之间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操作要领:
(1)教师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详细、具体的描述出来,交流观察印象。教师一般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要启发学生将观察结果与已有的经验进行联系,并能对所做的分析与解释的正确性做初步的判断。
(2)小组向全体同学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要组织全班学生对分析与解释的正确性再次判断,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这是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收获的过程,教师要及时组织课堂,组织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全部讲出来,准许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对观察结果进行交流。教师要从不同角度给予回应,帮助学生对问题做出深入思考;要及时捕捉学生交流中的矛盾,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和平台,为最后形成正确的结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准确地出示科学术语、科学概念,使学生更加明确通过观察获得的结论或者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有结构或系统的知识体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四步:应用创新。创设情境、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操作要领:
(1)本环节教师要创设知识与生活实际较为密切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判断物质属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要让学生懂得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增强学、爱、用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懂得大自然、生活实践才是学习科学最广阔的天地。
(2)教师要注重在本课探究主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拓展创新,使本课主题进一步深化。形式上要注重开放性,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展思维的广度、深度,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允许学生海阔天空、奇思妙想,允许学生想法不合逻辑。不管学生出现怎样的想法,教师都要进行鼓励,以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欲。
【课例】: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
2.有趣的磁铁游戏
第四篇:课外阅读课基本课型
课外阅读课基本课型
(1)读物推荐课
这种课型,就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内容做简要的介绍,或通过朗读精彩片断,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到精彩动人之处时戛然而止,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同时,学生间也可通过互相介绍自己所喜爱的文章、书籍,交换阅读。
(2)方法指导课
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这一阵地,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读书的方法,指导内容包括:怎样选择书籍,怎样阅读一本书,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浏览性阅读、吸收性阅读、细品性阅读。
(3)读书笔记课
这类课型,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画批及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从而使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作品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读物欣赏课
让学生把阅读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读、背诵片断、格言及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大家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5)表演汇报课:
学生表演自己读过书里的一个角色,背他的语言,说故事背景,表演给其他同学看.(6)读书论坛:
师生共读一本书,教师提出两个对立观点,让学生读书后展开论坛.
第五篇:英语教学的基本课型教学环节分析
英语教学的基本课型教学环节分析
英语学科的基本课型
1、听说课
2、读写课
3、语法课(前置语法课和后置语法课)
4、复习课
5、讲评课
五种课型都要遵行三段四环节
三段:主要是针对整节课所设计的三个环节。是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 课前预习:主要是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学习方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
课内探究:要体现“三讲三不讲”;要搞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环节如何设计?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检测、、课堂矫正、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 课后训练:主要说明的是作业的布置。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多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
课堂四环节是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主要是针对“三段”中的“第二段:课内探究”而设置的四个环节。
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上教师设计、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2、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精讲点拨:教师根绝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4、有效训练: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大标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一、听说课 一段:课前预习
听说课以听说为主,读写结合,重在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若干段听力素材和一段对话素材,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这些素材深入研究和挖掘,灵活运用,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一)预习词汇
布置学生预习词汇,能够根据音标读出并了解汉语意思即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习惯。单词学生能做到课前读译即可,更高的要求需要视学生水平而定。预习内容不要过多、过难;有布置,一定有检查。
(二)课前朗读
朗读本课新单词、短语等,同时巩固预习效果。建议注重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并持之以恒。
(三)每日播报
建议每节课前安排一名学生准备2分钟左右的展示内容,可以独
自也可与他人合作,以讲、演、唱等形式,轮流进行,人人参与。每日播报贵在坚持,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树立学生信心。
二段:课上探究
(三)对话处理
1.读前听:根据对话素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深入挖掘素材,活用素材,设计由易到难,多层次的听力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能得到相应的听力训练;本环节要求同上。如果本对话确实难度较大,作为听力素材有困难,可以跳过。
2.听后读(阅读):学生默读对话,进一步理解对话内容。可以根据对话素材设计多层次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素材信息;本环节类似于阅读理解,需要根据素材的难易度和学生水平进行合理设计和运用。
3.读后学:学习和突破对话中的知识点等,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使学生会造句并能灵活运用所学新知识;掌握知识点必须要辅以充分的练习。 4.学后读(朗读):学生跟读对话、结对或分角色朗读对话,为说的开展打好基础。 5.读后说:根据对话内容和所学新知识,设计低起点、多层次的说的训练项目,遵循短句-长句-短对话-长对话的循序渐进原则,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结对练习或小组合作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借助课本对话素材进行部分替换等练习,逐步减少对课本现成材料的依赖,以机械性操练和半机械性操练为主。 四)学以致用
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组织自己的对话或独白,可以结对、小组合作等形式; 2.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2.设计书面练习,综合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起到巩固检测的作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段:课后延伸
(一)复习巩固
复习当天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掌握新词汇、语法知识等并辅以巩固练习。
(二)分层作业
作业内容可以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学生也可以分层次布置内容不同的作业。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作用。
(三)预习任务
预习相关词汇、语法等知识,或查阅相关人物、事件等的背景资料。
说明:以上各环节是一般情况下听说课的基本流程,具体到某一节课,教师需要根据素材的难易度和学生实际水平灵活把握,不要僵化执行,以免影响课堂实效。
二、读写课
读写课以阅读和写作为主,听说结合。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段阅读素材,并以本素材为载体汇集了本模块的语法、词汇等知识。因此教学应从阅读理解入手,先结合阅读技巧对篇章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再学习其中的词汇、语法等知识。在学生学会了一系列知识点后,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
一段:课前预习
(一)预习词汇
布置学生预习词汇,能够根据音标读出并了解汉语意思即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习惯。单词学生能做到课前读译即可,更高的要求需要视学生水平而定。预习内容不要过多、过难;有布置,一定有检查。(阅读前的词汇预习可以3%为标准,如果篇章中生词数量大于3%,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就预习全部或部分单词;如果小于3%,就可以不预习,特意引导学生进行猜测生词的练习)
(二)查阅信息
布置学生查找与本课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风土人情等,有利于
阅读时加强理解。
(三)课前朗读
朗读本课新单词、短语等(或学过的),同时巩固预习效果。建议注重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并持之以恒。
(四)每日播报
建议每节课前安排一名学生准备2分钟左右的展示内容,可以独自也可与他人合作,以讲、演、唱等形式,轮流进行,人人参与。每日播报贵在坚持,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树立学生信心。 二段:课上探究 一)复习检测
1.检查词汇预习:有布置有检查,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词汇的预习情况,可以采取学生结对、小组互查等形式;
2.采用多种形式对听说课学习内容进行复习。温故知新,注重知识的复现和衔接。对上节课后布置的巩固训练内容进行检查。(上述两条也可结合在一起处理)
(二)读前导入
设计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简介文章内容,导入阅读。导入宜简洁明了,旨在激发学生读的愿望。
(三)多层阅读(默读)
1.根据阅读素材和阅读规律,深入挖掘素材,设计多层次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文章信息,并训练处理信息的能力; 2.对较长篇幅的文章可采用总-分-总的形式。
本环节应为默读,重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练习设计要形式多样、科学合理。
(四)精读足练
1.学生先自主精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然后结对或小组内进行交流,不能明确的问题,由教师点拨或指导;(可以借助导学案等材料,使学生明确)
学生必须先自主精读课文,才能找出问题;教师注意引导和点拨,不要逐句翻译、讲解。
2.精讲知识点,辅以造句、对话等多种形式的充足练习,使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必须通过大量的造句训练,反复运用,避免只讲不练,没有实效。复述课文采取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思路,旨在引导学生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3.复述课文,根据关键词的提示,尝试复述课文(或部分段落),进一步熟悉课文素材,理解知识点的运用; 4.朗读课文(或部分段落)
(五)写作训练
1.写作训练遵循词组-短句-长句-短篇-长篇的循序渐进原则;
2.写作形式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素材进行仿写、改写,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写作,以实现从语言的输入到输出,由学到用的目的。写作要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素材仿写、改写,然后再独立写作。让学生感觉有的写、写得出。
三段:课后延伸
(一)复习巩固
复习当天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掌握新词汇、语法知识等并辅以巩固练习。
(二)分层作业
作业内容可以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学生也可以分层次布置内容不同的作业。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作用。
(三)预习任务
预习相关词汇、语法等知识,或查阅相关人物、事件等的背景资料。
说明:以上各环节是一般情况下读写课的基本流程,具体到某一节课、某一环节,教师需要根据素材的难易度和学生实际水平灵活把握,不要僵化执行,以免影响课堂实效。
三、语法课
语法课应根据本模块主题语法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和安排,对于规则较为复杂,需要集中学习的专项语法知识,建议进行专门的语法课,而且是前置语法课,旨在解决难题,为听说课和读写课的顺利进行铺平道路。
一段:课前预习
(一)复习准备
布置学生复习与本语法项目相关的知识,为新语法项目的顺利学习做铺垫。
(二)课前朗读
朗读本模块新单词、短语等,同时巩固预习效果。建议注重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并持之以恒。
(三)每日播报
建议每节课前安排一名学生准备2分钟左右的展示内容,可以独自也可与他人合作,以讲、演、唱等形式,轮流进行,人人参与。
二段:课上探究
(一)情景导入
1.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课要学习的新语法知识,展示句型结构;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使学生对该语法知识的结构和运用有初步了解。借助已学过的词汇等知识或本模块新句型引出新语法项目,让学生感觉理解不困难。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发现规律。(二)精讲规则
教师在学生初步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和补充,简要介绍语法规则,突出本语法的主要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并对该语法知识形成进一步明确的认识。教师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补充、强调和点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语法规则。(三)专项练习
1.针对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设计专项练习,重点、难点各个击破,并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并能运用。某些语法项目中还包括若干具体内容,需要各个击破,以保证学习效果。专项练习的设计要紧扣主题,突出重点,扎实有效。
2.专项练习可采取先说后写的形式。说的练习建议以学生个人、结对、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写的练习可以设计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先由学生自主完成再结对互评或小组互评。
3.通过学生小组内交流发现问题,先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由教师点拨、指导。(四)综合运用
1.在专项强化训练的基础上,设计综合练习,使学生将本课学习的语法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达到掌握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2.可以采用先由学生自主完成再结对互评或小组互评等形式。通过学生小组内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完成上述专项练习后,学生对该语法项目应有总体认识,设计综合类练习,旨在达到掌握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段:课后延伸
(一)复习巩固
复习当天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掌握新词汇、语法知识等并辅以巩固练习。
(二)分层作业
作业内容可以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学生也可以分层次布置内容不同的作业。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作用。
(三)预习任务
预习相关词汇、语法等知识,或查阅相关人物、事件等的背景资
料。
四、复
习
课
复习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的继续深化提高和对所学知识体系的查漏补缺。因此,复习课应把复习过程组织成学生的再认识过程,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进一步掌握、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段:课前准备
(一)复习词汇
布置学生复习词汇,要求“四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习惯。
(二)课前朗读
朗读本模块所学单词、短语等,同时巩固复习效果。建议注重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并持之以恒。
(三)每日播报
建议每节课前安排一名学生准备2分钟左右的展示内容,可以独自也可与他人合作,以讲、演、唱等形式,轮流进行,人人参与。
二段:课上探究
(一)明确目标
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复习方法以及达到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复习任务。教师简要介绍,目标要求要明确、具体,学生能做。
(二)自主复习
学生根据复习任务,结合教材、笔记等相关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复习,并记录疑难问题。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并有时间限制。教师巡视,个别答疑。
(三)检测效果
1.教师根据布置的复习任务,检查自主复习效果,针对本模块的基础知识和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各个击破,进行检测、巩固和强化训练。练习的设计应体现低起点、多层次,实用高效的原则;检测设计应针对性强,侧重基础知识。要求复习什么就检测什么,让学生感到课前复习和自主复习环节有效。 2.采取结对、小组互评等形式。
(四)重点突破
1.根据学生自主复习和检测效果环节出现的主要问题,小组内交流,然后提出在全班交流;
2.教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内容和学生有困惑的问题进行重点处理,精讲多练。本环节旨在解决重要的疑难问题,避免只讲不练,要有突破措施。
(五)反馈矫正
1.设计综合练习,检测复习效果,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能力; 2.通过综合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采取结对、小组互评等形式,并对本课复习进行小结,强调重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知识脉络。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综合运用训练。三段:课后延伸
(一)复习巩固
复习当天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掌握词汇、语法知识等并辅以巩固练习。
(二)分层作业
作业内容可以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学生也可以分层次布置内容不同的作业。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作用。
(三)预习任务
预习相关词汇、语法等知识,或查阅相关人物、事件等的背景资料。
五、讲
评
课
讲评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规范解答、开阔思
路、提高能力,但现在的试卷讲评课普遍采用教师逐题对答案,一讲到底的方式,往往就题论题,面面俱到,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这严重影响了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一段:课前准备
(一)精心命题
测试题目的选取十分关键,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测试目的,精心组题,切忌胡乱拼凑、盲目追风中考题。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应根据测试目的,科学搭配,比例适宜。
(二)随堂检测
测验是学生独立思考最强的学习实践,试卷不可当作练习作业布置下去,要严格按照正规考试的要求来操作,尤其注意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测试。同样的一份试卷,作为练习和作为测验效果差距很大。 三)评阅试卷
试卷的评阅可采取教师评阅、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三种形式。教师评阅能保证阅卷的准确合理,保证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答题的具体信息;学生互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再次思维——认同与自己相同的方法,发现、思考、判断不同于自己的思路,以此求同存异,获得思维上的升华;学生自评可使学生思维更加有针对性,目的明确地去处理自己的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如果班额较大,教师阅卷占用时间太多,导致无法及时讲评,此时可采取教师阅一小部分,其余采取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采取不同的评卷形式或多种形式相结合。
(四)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但是大多数教师都省略了这一重要环节,或者仅仅简化为统计某一题目的出错人数。为了保证统计工作的及时有效和可操控性,可采取学生互评过程中以举手形式统计和收取试卷后教师逐一翻看、分析、记录的方法。对于出错较多的题目,教师应高度重视,分析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五)学生反思
学生反思测试情况,找出自己的问题与不足。二段:课上探究
(一)测试概况
1.教师简要介绍本次测试的基本情况;测试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因此与学生沟通时,要讲究策略,勿施加压力。
2.典型问题:对于面上比较典型的问题进行展示、强调并跟有巩固训练。
(二)自主改错
1.学生自己浏览试卷,对本次测试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
2.对每个错题进行分析,查明原因,改正错误。给学生观察、思考、反思、纠正的时间和机会。
(三)合作探究
1.学生自己不能改正或明确的题目,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互助研究问题,了解彼此的学习状况,互相鞭策鼓励;
2.小组内还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请教老师。
(四)归类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小组提交的问题,对测试中的问题按照知识体系进行归类点拨,重点讲解或强调,并辅以相应的练习。避免单纯说教,应辅以实例、练习等,加强效果。
(五)巩固训练
对上述问题以及本次测试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进一步巩固、内化。本环节必不可少,变式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旨在将知识的掌握落在实处。
三段:课后延伸
(一)复习巩固
复习当天所学内容,整理错题笔记,掌握词汇、语法知识等并辅以巩固练习。
(二)分层作业
作业内容可以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学生也可以分层次布置内容不同的作业。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作用。
(三)预习任务
预习相关词汇、语法等知识,或查阅相关人物、事件等的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