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1 世界的人口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4、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5、结合实例说出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经济的影响,认识到人口问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 教学难点:
1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人口分布的成因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发现在宇宙中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惟有地球。她像天使一般精心为人类营造了一个适合于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应该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美好的家园,他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生活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特殊生命——人类的有关知识。(板书)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你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是怎样变化的呢? 活动一:
学生绘制图表、阅读图表3-1:
(1)、世界人口增长可以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人口增长有何特点?(2)、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人口每次增加10亿所
需的时间。把结果填入表中,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1830年—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什么?这说明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数量有何变化?反映的是怎样的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的数量
1999年:60亿 2010年:70亿
2、人口增长速度:
←——————1800年————二次世界大战—————→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 人口增长迅速 ∣ 人口增长速度迅猛 人口增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怎样来进行定量分析呢?(学生回答)
过渡: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是:自然增长率,什么是自然增长率呢?如何计算? 活动二:
(展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思考题。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图4.2)。从全球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在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地是不同的。
(2).计算下表4个国家1998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①按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给这些国家排队,看看哪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 ②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过渡:目前地球上有60多亿人口,这些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均匀吗?若不均匀,那哪些地区人口稠密,哪些地区人口稀少呢?怎样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问题。、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活动三: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 :看一看人口密度在2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有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人口密度在1人/平方千米以下的 主要有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稀少?
(阅读课文)根据AB图计算两地的人口密度,理解人口密度的含义。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例如,某地区面积为2000平方千米,人口为40万,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为200人/平方千米。
总结:世界人口不断地增长以及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都受着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同时它也会对自然、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形成一系列世界的人口问题。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世界的人口增长和世界的人口分布的基本知识,重点了解了世界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学会和提高了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计算人口密度及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和各种统计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第2课时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世界人口数量和增长的知识,请大家回忆世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过渡引入新课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人口增长极为迅猛,这种增长又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具体表现在: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出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什么是世界的人口问题?
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有人称人类进入了“人口爆炸”的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满足饮水、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需求之外,还有教育、医疗、就业等其他方面的需求。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示图)。阅读材料 不同的人口政策
为了控制人口的增长,有的国家实行了生育控制政策。例如,印度就采取经济奖励、教育普及等方法来控制人口的增长。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但是,现在有的国家人口停止增长,甚至不断减少,也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为此,有些国家还采取措施鼓励生育,例如,法国给多子女家庭发放补贴,使多子女家庭享受各种津贴。
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许多国家还出现了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图4.8)。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是,如果城市人口无计划地膨胀,就会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除了带来图4.7中提到的问题外,还会带来什么问题?请你再举出几个例子。
关于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有不同的说法。你还能举出一些实例来说明吗?
从乡村来的建筑工人为城市建造了高大的楼房。
每到春节前夕,民工总要购买许多商品回家,活跃了城市的商业。太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会使城里人口拥挤不堪。
小结:学生说说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加以总结 板书设计: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三、世界人口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二篇:湘教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计划
三、教学计划
潘一艺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二)教学设想与措施
七年级共计4个教学班,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第三篇:湘教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湘教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怎么写?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湘教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随着数学自身发生巨大的变化,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班共有学生118人。七年级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不是很好,还有待于提高与培养以及加强训练。同时本学期内还将加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对几何问题进行推理论证,并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等。其次,抓好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及时复习,总结前节课知识的好习惯,表扬和鼓励学生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
七年级学生常常因守小学算树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3.让学生在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挖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信心。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您现在访问的是数学教学计划,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_=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进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9,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执教的七(3)、(4)两个班共85人,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学生大多存在学习粗心,作业马虎,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的整体弱点,学习习惯差。
在知识结构上: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在数学的思维上:
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目,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另一方面关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和敏感性。
在学习习惯上:
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
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感兴趣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基本的几何图形”、“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整式的加减”、“数值估算”、“一元一次方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了解开方和乘方是互为逆运算,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
2、代数式的概念及分类。
3、对函数的初步理解与认识。
4、整式的加减运算。
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求解过程。
三、教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怎样学好数学?
研究步骤:1、研讨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老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3、探讨让学生怎样学习数学及学习的方法。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_大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有理数的运算,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
2、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
3、使学生从实物和模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点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的表述。逐步使学生懂得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用语言正确表达概念、性质。
四、教材分析:
本书共有四章,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供学生预习用,可做教师导入用。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和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用内容;还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小结、回顾与思考。学习过程中还有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
五、教学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钻研教材。
2、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3、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用直观式、启发式、探究、共同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做好学生学习等各方面的评估工作。
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两个班共有120人,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七年级。由于六年级的学习也是在我们几个教师的任教下完成的。但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加上又重新分班组合,使得教学又增加了难度。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基本作图能力和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
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50%,及格率9%以上。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共有8个章的知识: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线和面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线段、射线和直线,并进行线段的度量和比较。
第二章、有理数。本部分主要有生活中的正负数、数轴以及为以后学习做准备的知识:相反数和绝对值。
第三章、有理数的运算: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的统计图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4节内容:数据的收集方式、数据的整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图的相互转化。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第五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本部分的前三节与以往的知识是一样的: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和代数式的值。后两节就大大不同于以往的编排方式了,他把函数的知识提到了这里,很具有挑战性。
第六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七章、数值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数值的估算,于是编制了本部分的内容,其中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是本部分的重点。
第八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4、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5、、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6、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7、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5
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内容:
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4.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重点训练项目是:通过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学生学情:
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本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本学期要切实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要求:
略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比较的学生,给他们留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的作业,检验他们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留一些综合运用或拓展能力方面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情况。
4.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课前自学,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或还有什么我看不懂,在书上做出记号。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课堂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听课时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回答问题,不懂的及时提出来。要求课后养成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可在头脑中回顾当天所学知识,对于忘掉的或回想不起来的,可翻书重新记忆。另外,隔段时间还要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再行回顾,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了。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作业要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杜绝抄袭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5.关注学困生,不歧视学困生,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第八节自习时间为他们辅导,尽量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对他们要有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6.培优补差。对于中上等生,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和课外资料丰富他们的头脑,增加他们的知识面,通过专题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资料或上网学习等方式拓宽他们知识面和视野,不懂就问,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以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学困生多关心和帮助,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多鼓励他们,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湘教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第四篇:《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教案1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教案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突出学生的探究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的点拔、评价,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
教学目的:
1、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会通过不同年代的世界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
2、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3、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并能运用各种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4、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和过少带来的人口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教学难点: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式、读图分析归纳、分组活动。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上下班滚滚的人流,由这你可以想到什么?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居民”,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那么,“地球村”到底有多少居民呢?他们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从而引入到新课的学习。
(分小组活动)做书中活动题(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
(拓展思维、读图归纳)乐观派认为地球可养活500亿人;悲观派断言如按发达国家消费水平,只能养活21亿人;多数人认为在一种适度的生活水平下,地球可养活150亿人。而现在世界人口已达到60亿人,从而可看到我们人类的危机感,那么,世界人口在发展历史上有什么特点呢?看书中图1思考世界人口从9亿增加到10亿需多少年时间,从10亿到20亿需多少年时间?从50亿到60亿呢?
由上问推出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二、世界人口的增长 找学生朗读49页阅读
(举例、计算加深理解)每分钟增加155人,计算一下第上一节课的时间内,世界将增加多少人呢?同学们每眨一下眼睛呢?老师告诉你们,你们每眨一下眼睛大约是1秒钟的时间,而这不起眼的一秒钟里,世界就出生了2.6个人,眨两下便是5.2人,多快的速度呀,如同孙悟空变化一般神速。有人说我们正处在一个“人口爆炸”的时代,你能解释其中的含义吗?(学生小组,自由发表意见)我们应用什么来衡量人口增长的快慢呢?(学生回答)
过渡: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是:自然增长率,什么是自然增长率呢?如何计算呢?(分组活动)做书中50页的活动。(生答略)
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增长的快慢,那么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情况又是如何的呢?看图“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多媒体演示),思考:哪些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哪些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从发展水平上看,非、亚和拉美洲基本上属于发展中国家,欧、北美和大洋洲大多属于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承转)目前世界上有60多亿人口,这些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哪些地区?怎样来定量描述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呢?让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世界人口的分布。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小组活动做书中51页活动(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2、四大人口密集地区
(读图对比、分析归纳)对照《地图册》图分析人口稠密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性(1)人口稠密区纬度分布有什么特点?(2)人口稠密区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3)人口稠密区地形有什么特点?(4)人口稠密区气候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归纳)推出人口稠密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3、四大人口稀疏地区
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的分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学们,朝前看,讲台上只有老师一个人,地方显得比较宽敞,我在讲台上可以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甚至可以翩翩起舞,现在如果我邀请四个大组前面两排同学到讲台上来,同学们会发现老师的活动会怎样?我有能随心所欲的活动了,我遇到了什么问题了?如果我们把讲台看成是地球,地球上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就是由于人口过多带来的人口问题,下面看书归纳人口问题有哪些?(自由讨论)
四、世界人口问题
从三方面引导归纳:人口过多给资源、环境造成空前压力;造成资源破坏、环境恶化;给社会经济造成很大压力。
看漫画“处境艰难的地球”做52页活动1(讨论)以上我们讨论的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那么,是不是一个国家人口增长越慢起好呢?是不是人口越少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呢?说出你的看法。
既然人口急剧增长和人口长期负增长都会带来一些问题,那么人口问题对策是什么呢?(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引导)推出人口的增长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的人口数量是怎样的?在我国有一句话是:十亿人口,八亿在农村。但现在我国却有这样一种状况,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为什么呢?城市人口过多会出现哪些问题呢?(小结)恩格斯曾经给我们一个著名的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寓意。世界人口问题既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更需要人类自己来解决,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课后拓展:
1、在我们社区周围普遍存在着由农村人口走向城市的现象,为什么?
2、城市人口过多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种问题。学生可通过课外调查、采访村民等方式收集材料,在活动课中展开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身边实际教学,对每个教学环节都采用“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方法,即学生通过教材或教师设定的一个个具体而贴近学生身边的问题入手,在探究中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的学习新知识。并且从自身出发感受人口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效果很好。学生自学探究氛围浓厚,能够合作突破教学难点。值得思考的是若是将最后教学环节——“走进生活”放到新授课前去体验,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
第五篇:世界的人口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人口和人种
课前互动:
师:(配图)同学们上午好!非常高兴初冬时节来到美丽的微山,虽然我们欣赏不到,“映日荷花别样红”,但是“残荷犹在应初心”;来到微山古镇,虽然没有“绿树浓荫夏日长”但楼台倒影入湖塘更是别有一番风韵。不过微山的美不仅仅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美,微山之美更是有了这三位老人家。这位是从遥远殷商走来的微子,不满其弟弟商纣王的暴虐到这儿隐居,于是才有了我们微山县和微山湖,他仁政清廉被后世敬仰,距今3000多年了。这位是微子的十七代孙目夷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比孔子还早一百多年。这位是被刘邦称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汉留侯张良,距今也有2200多年历史了。可见我们微山不仅仅有旖旎自然之美,更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可以说微山是我们华夏文明的一个缩影。说起文明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艺术北纬三十度),这条纬线非常神秘,世界很多异常现象都发生在这条线附近,例如世界陆地最高和最低,再例如至今未解的“百慕大”魔鬼三角,这还不算什么,最令人惊奇的是:这条线竟然穿过了四大文明古国。这仅仅是偶然吗?今天让我们从地理角度来探寻其中的奥秘,让我们走进《世界人口》的学习。
【探索之旅-问卷调查】师:如果让你选择在哪里长期居住,你会选择哪里?为什么?
(展示组图,师生互动)
【过渡】根据同学的选择我们会发现,我们猜想一下:猜想一:世界上人口分布均衡吗?(学生答)猜想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老师引导学生回答)【探索之旅-猜想验证】师: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猜想一,(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人口分布是否均匀?怎么看出来的?引入人口密度这个概念。
学生自主学习人口密度:含义,公式。
师:展示俄罗斯,中国,济宁的人口总数和面积。列式计算俄罗斯的人口密度,然后出示中国,济宁的人口密度。印证前面的读图结果: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同学指出世界人口分布最稠密和最稀疏的地区?(学生指图)
【过渡】根据人口分布疏密程度不同,我们来认识这“四密”和“四疏”区域。(两三个学生指图说出:四大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
【过渡】世界人口疏密有如此大的差别,是不是我们刚才猜想的因素造成的呢?我们接下来进入验证二。【探索之旅-猜想验证】
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地形图,世界降水分布图。
师:选择合适的地图,总结人口稠密区的分布规律,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展示。
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总结:世界人口稠密区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气温,降水,地形。和我们同学的猜想是一致的。师:分析了人口稠密区,接下来人口稀疏区就呼之欲出了。
师:人口稀疏区的原因一样吗?选择合适的图分别说出影响各地人口稀疏的因素。学生回答。
展示:人口稀疏区的各自原因。
师:可见,我们的祖先在选择聚居地的时候还是非常苛刻的,太干太湿太冷太热太高都不适合居住,那么下面这个现象应该很好理解了:
【探索之旅-地理揭密】学生说出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都分布在北纬30度附近。(学生解密,老师要点出:古埃及和古巴比伦虽然降水不多但是有河流,水源相对充足。)【过渡】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轻松的解释很多地理现象,一切看似偶然的都有其内在必然的联系。【探索之旅-追溯求源】
自然影响人口分布,反过来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也会影响自然环境。那么世界人口现状是怎样的呢? 【致和之旅-人口初体验】 播放视频,学生感受人口大爆炸。
【过渡】通过刚才视频你能看到什么?截至到2011年11月30日世界人口已经突破70亿大关。人口是怎么发展到70亿的呢?进入一段视频,感受人口增长速度?
【过渡】看完视频,什么感受?(人口增长越来越快)是的,那么不同阶段人口增长速度到底是怎么样呢? 【致和之旅-纵看三百年】
学生仔细阅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按要求完成问题。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为了更清晰的认识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我们用具体数据再来分析:
【小结】我们利用图表看出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数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近年有所减缓。
【过渡】不过想具体了解世界各地人口的增长速度还要学习一个新的名词:人口自然增长率。自主学习:自然增长率 完成问题。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学习中可以看出,在世界范围内人口增长速度是不均衡的,经济发展快的地区自然增长率低,经济发展慢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高。【致和之旅-横看全世界】
师:仔细读图,回答问题,并说出你是如何读图得到信息的。问题:
1.人口数量最多最少的地区?f
2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慢的地区? 学生读图同桌交流。【小结】根据我们图表分析:可以得出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时间上: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空间上:人口增长速度地区不均衡。
【过渡】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地区分布不均衡,使得人口问题复杂化。【致和之旅-和谐致发展】
人口增长速度快的国家“人多为患”,人口增长过慢的国家“人少为难”,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资料,分析人多为患是哪些患?人少为难是哪些难?这些国家和地区分别应该采取什么政策应对这些问题?你认为人口如何发展应该才是科学的,良性的?我们下节课再接着探讨。【快乐之旅】
经过紧张的学习,让孩子们放松一下,设计了三道开放性试题。
【结束语】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