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讨二十四节气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
探讨二十四节气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
摘 要: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历史,为人们的农事耕作提供参考,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每一个节气都是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一个直观反映,其中包括的内容和习俗,更是丰富而精深,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语文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将二十四节气作为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能为学生了解自然与生活提供更有利的根据,进而为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小学;语文;教学结合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占据核心地位,其中蕴藏的教育资源也是不可忽视的,要想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传承以及发扬传统文化,就需要抓住文化当中的精髓,结合学科教育对学生进行文化引导。小学语文教学和二十四节气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二者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提供动力。下面将重点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二十四节气教学,并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进行探讨。
一、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二十四节气产生于数千年前,拥有悠久的历史,始终被人们应用在生产生活当中。但是从内容方面看,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较为复杂,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学生语文学习的难度,如果方法选择不当的话更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将二十四节气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挖掘其教学功能,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的简化和改编,用生动直观和通俗易懂的呈现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和掌握。第一,适当简化内容。二十四节气当中涉及到的知识有着较强的专业性,但是小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要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和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融为一体,首先就需要将其删繁就简,保障内容设置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相适应。比如,在学习霜降时,教师不必用多专业的语言为学生讲解霜降原理,而是引导学生思考霜降时的气候变化以及霜的特点等,尽可能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第二,运用故事方法呈现教学内容。每一个节气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起源、故事和古诗词等,但是这些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复杂难懂。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故事进行改编,用学生能够听懂的语言为学生提供节气知识,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
二、优化设计教学活动
二十四节气是在长时间的生产生活实践当中积累总结出来的内容,拥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而要让学生真正掌握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需要关注教学活动的设计。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层次,严格依照由浅入深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活动设计,让学生能够层层深入逐步把握学习要点,领悟二十四节气当中的传统文化精髓,最终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另外,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尽可能丰富多样,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当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以立夏这一节气教学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先要把握内容重点。立夏节气的学习应该从时间、意义和起源这几个方面进行把握,所以这就是本课的内容重点。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重点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听说故事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搜集大量与立夏节气相关的传统历史故事或者节气故事,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实践活动当中深化对节气的认识。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我心目中的夏天为主题总结活动获得的感受以及收获,提高学生总结和拓展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语文素质,让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归纳能力得到锻炼。
三、革新改进课程评价
将二十四节气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融合一体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拓展语文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动力。而且二十四节气在语文教学当中的贯彻落实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对此,对课程进行全面客观的教学评价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课程参与者以及体验者都应该成为课程评价的主体,所以整个评价活动需要有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广泛参与。在具体的评价环节必须把控好以下几个环节:第一,评价活动设计。课程设计的评价需要把控整个课程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同时还需要评估课程教学能否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第二,评价活动过程。在评价活动过程时,教师要悉心听取学生的反馈,结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活动过程的调整,体现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第三,评价活动效果。在评价教学效果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当中获得的收获是否可以体现课程价值,是否真正让学生掌握了传统文化精髓,并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熏陶。
二十四节气课程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特征、来源等进行分析和学习,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生产生活与节气之间的关系以及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为了最大化地发挥二十四节气的教育价值,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助力,语文教师在二十四节气教学当中,要注重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教学活动和革新,改进教学评价,让学生能够将这部分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辑 李琴芳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
沙湾镇德贤小学 何艳琴
提要:
信息技术教育将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情况来谈谈它的魅力和优势。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本身也正在对教育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和成功的关键。为了从根本上优化教育管理和教学过程,各个国家都在提高教育计算机化的水平,并且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潮流和改革趋势。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及普及,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使用面还不够广泛,然而,它的优越性正逐步被人们所认识,而且在迅速发展。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代表教育技术的方向趋势和未来,这影响到学校教育、远距离教育和未来的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在学校教育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对教育手段、方法、学生的适应和创造能力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下面我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情况来谈谈它的魅力和优势。
一、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为了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直观教学情境,利用投影媒体有独特的功效。投影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放映字词,帮助正音、正字、辨析词义;也可以放映给画、照片,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教材理解课文。以《望天门山》为例,在教学中,“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如果教师依据课文内容设计情景图:在图中,教师巧妙地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长江水急流回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运用物象直观,由文到图,让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义,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山青水碧,红日白帆的意境中,从而恰当地理解了课文。这样,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没有这物象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境就要费课时费力气了。再以《狼》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预先绘制屠户“遇狼”“避狼”“御狼”“杀狼”的投影片,然后让学生一边观察投影片,一边学习课文,学习复述故事,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既重激又重学,既重传授知识又重能力培养,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二、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要注意开头的设计,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导入环节。多媒体课件的开始,教师如能精心设计一段导入,那就会犹如磁石吸铁一般,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思维的知识之门,为新课内容的顺利教学作好铺垫。还是以赏析《荷塘月色》为例,开头设计的是动化的图片,目的是把学生导入荷塘月色的意境。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很难让学生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这点是由学生的欣赏水平,上课的专心程度,对课文类型的兴趣等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教师开头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难以进入状态,也就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荷塘月色》课件一开头,随着《春江花月夜》柔和的乐韵,荷叶荷花渐渐变暗。天黑了,一轮圆月冉冉升起。看着荷塘上如水的月光,仿佛思绪已在荷塘月色中漫步……学生进入了意境,接着介绍作者在那腥风血雨中的内心感受,把学生的心由舒缓而引向紧张。重点分析时,再次进入作品那“月下荷塘”“塘上月色”的优美意境,听着播音员那抑扬顿挫的朗诵,感受着那大自然的恬静和幽推,更感受到朱自清那想逃避现实而最终无法逃避的无奈。情感上的或喜或悲,心理上的或舒缓或紧张,形成了课堂情绪的起伏,最后用与开头相呼应的意境幻灯图结尾,节奏美自然显现再如我在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录像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欣赏了海底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三、巧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全面、均衡地发展和提高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相比较而言,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比较有限,大多靠教师的言传身教。如学习《桂林山水》这课时,教师展示音像资料,学生们可以边欣赏园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耳闻目睹,美妙自得.在此基础上,老师接下来讲解课文,学生当然会听得津津有味,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轻松自如。但是如果仅仅如此就认为是利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那其实与黑板教学与播放录像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方式仍旧没什么两样.聪明的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作一个课件,鼓励学生们进一步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课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桂林山水。学生站在大屏幕前煞有介事地介绍,受到观众的瞩目,颇有新鲜感、成就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多媒体软件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还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在教口语交际《皮球掉进池塘了》时,先让学生说说电脑屏幕上打出的两幅图的内容,然后出示一幅空白的画面,同时放出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有了前面两幅说话的内容作基础,又创设了情境,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激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四、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a)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素质,使其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如《日月潭》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在教学时,我先用录象放日月潭的资料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出观察的重点让学生边思考边观察:一是日月潭的位置;日月潭名字的来历及清晨和下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观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进行描述。描述后,再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描述的恰当、传神。最后指导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观察后的感受。通过教学活动,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的观察素质得以提高。
b)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如《蛇月庄稼》是一篇用逻辑推理来探讨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科学短文。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理清蛇与庄稼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学时,巧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巧妙地、一步一步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启发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从内容上说,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无疑可以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学艺术化、多样化,这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它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
应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作文难写,小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是因为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习作水平低下。如何让学生喜欢习作,提高习作水平,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告诉了我们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学生读的书多了,接触好文章多了,积累的优美语句、各种表达方式的句子就多了,写起来便会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学习运用语言。语文教师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就能使阅读为写作服务。近年来,我在高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课内与课外习作相结合,取得了一点收获。
以读导写。阅读分课内、课外阅读,我在课内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为例,结合课文教给学生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课,作者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桂林山水静、清、绿和奇、秀、险的特点。教学时,我组织小组、男女、全班学生齐读和背诵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感受文中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和语句的优美,感悟到文中的排比句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生学完本课,我运用课文中的排比修辞方法,指导学生仿写家乡的某处景物,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积累,精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的精彩片段,我都要求学生记忆、背诵。学生头脑中的词语、句子丰富了,习作时就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颐和园》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物,作者巧用过 渡句连接上下文。我在教学中抓住文中的过渡句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过渡句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写参观、游览记的习作时,要按地点的变换、时间的变化有序的记叙,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
以写促读。语文教师要改变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现象,就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博览群书,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从写作中寻求阅读,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的体裁是童话故事。课文中有启发孩子自己去明白“幸福是什么”的智慧女儿;有珍惜友情的小鸟;还有帮助小木偶学会多种表情的小女巫。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知道了童话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教人学会勇敢、热情、善良、乐观、慈爱,反对卑鄙、怯懦、邪恶、虚伪。这个单元的习作是要求学生写一篇童话,这也是写童话的起步。学生学习了四篇童话故事就开始写童话,他们的写作对象、想象力都比较单一。我组织学生去学校图书室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名著,要求每人借一本童话课外阅读,交换阅读。这样学生头脑中的童话故事就丰富了,习作中的童话故事也就丰富多彩了。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是写想象习作,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是写说明文的习作。在这两次习作前,我让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有关科幻、科普的书阅读,了解自己写作对象未来的发展,收集与自己习作有关的动物、植物数据。学生带着习作要求去阅读课外书籍,有动力,有欲望,产生阅读兴趣,形成习作灵感。阅读为孩子习作积累了材料,这样学生就不怕、不厌作文了。
读写结合。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联系的,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享 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还要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持之以恒、练笔不止,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在阅读中的快乐、兴趣,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快乐,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快乐,写作兴趣,写作形式要多样化,语文教师利用课文不同体裁的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等练习。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的体裁是说明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向学生介绍名胜古迹。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将课文《鲸》《新型玻璃》赋予童话,用第一人称“鲸的自述”“ 新型玻璃的自述”先在小组和全班介绍鲸和新型玻璃。对于介绍名胜古迹的课文,我指导学生采用小导游形式介绍长城、颐和园和秦兵马俑。“鲸的自述”“ 新型玻璃的自述”以及小导游教学活动,将课本变成剧本,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我又将他们的阅读兴趣引用到写作中,以“鲸的自述”“ 新型玻璃的自述”“介绍一名胜古迹”为题写一篇习作,有一名学生的习作“ 新型玻璃的自述”还见报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彩色的翅膀》,写了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从黑龙江带一箱小昆虫回小岛的事。学生学完这一课,我要求学生“给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写一封信”。学生在信中写到:“岛上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没有土地,没有蔬菜,没有昆虫,但你们辛勤的付出却换来了甘甜的西瓜。你让我明白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这就是阅读的感悟,习作的收获。
续写就是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教材中很多课文故事性强,富有较深的意蕴,结尾常常让人意犹未尽,这就为续写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穷人》的结尾,桑娜 告诉丈夫自己已经两个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可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丈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度过一个有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孩子的心。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作,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学生想象桑娜会白天在家带孩子,晚上丈夫回家后她去替别人织毛衣;丈夫每天会早一点出海,晚一点回家,多打点鱼,挣钱给孩子买吃的、穿的。孩子长大后,桑娜夫妇讲述了孩子的身世。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后,知恩图报,十分孝敬桑娜夫妇,一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阅读与写作的收获!
课内与课外习作相结合。课堂上读写结合是学生习作成长的一个园地,课外读写更是学生成长的一片沃土。寒暑假写日记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一个途径。学生在寒暑假里,帮助家人做家务,与大人一起下田地干活,帮助、关心他人的事,读了一本好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把耳闻目睹的事、亲身经历的事记下来,既为自己的课内习作积累材料,又能培养自己的勤于写作的习惯。但我不是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而是两、三天写一篇日记。学生每个假期写的日记,我都要浏览一遍,择优推荐发表,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学生看到自己写的日记发表了,还拿到了稿费,尝到了写作的甜头。既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写作兴趣。孩子们写作的体裁也多了,记叙文、读后感、童话、儿歌。自2012年至今,我的学生有20 余篇习作发表。家长们看到孩子的成长,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们说:“我们看中的不是稿费的多少,而是看到对孩子的鼓励、影响有多大。”这就是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魅力!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龙川小学储成法
第四篇:小学语文新课标与教学的结合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与教学的结合教学的心得体会
——盘帅
在本次的由教研组组织的全校性的教学听课评课中,我又一次认真的阅读了新课程标准和参与学习,感受颇深,并做了教学听课评课学习心得体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教学听课评课学习锻炼的同时,我也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教学听课评课的重要性。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五、突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性,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第五篇:浅析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有效结合
浅析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有效结合
姜
霞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大安镇中心小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要让学生将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丰富生活经验,在生活中更好的体会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的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活
结合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语文既要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成为其他学科的语言基础和工具,又要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运用到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就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语文来源于生活
语文学科所教授的内容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语言更是我们平日里所使用的语言——汉语。因此,语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实际生活,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对于教学结果,更要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课中所学到的内容大多是以实际生活为依据,从与小学生相关的事例和故事中,进行提升和升华,总结出要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尊重长辈和老师、热爱生活、关心家人、帮助同学等适合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理念,帮助小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成长为健康的青少年。只用通过这样的浅显易懂的、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课文,才能够让学生学习起来有熟悉感和亲切感,比较容易理解并接受,提高语文学习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提前进行备课,不仅要熟悉课本内容和知识点,更要结合自身的切实生活经验,将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成为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同时,教师要多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把语文教学与时代特点联系起来,在时代背景中将与时俱进的内容教给学生,让小学生从小就有一种时代意识,从小思维就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同时,语文教师应将课堂情景化,根据教科书的内容,随时变换当堂课程所需要的不同情境,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更好的了解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
二、语文要面向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而教学的最好结果就是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语文必须要面向生活,回归生活。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等实用性特点。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有所帮助,更要能够面向生活,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帮助,能够为生活和实践服务,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和长远发展的必须。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更要促使学生提高文学和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成为新时代下追求进步和上进的好学生。
以课本中的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教师在向学生讲述基本的字词句文化知识以外,要注重突出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启发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教师应结合课文中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局势,为学生讲解当时的世界形势和战争情况,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特点,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战争对人民造成的伤害,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在那个时代里生活的人们的痛苦和悲伤,感受到人们面对灾难时的无助和害怕,增强学生的和平意识,让学生能够从自身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反对战争。在教学形式和手段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利用网络搜集世界大战期间的图片、视频和相关的电影资料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无法弥补的痛苦,并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和奉献精神,在灾难面前,能够先帮助他人。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的方面点到即可。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期间占了很大比重,学校教育对一个学生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教育要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一个身体健康、品德高尚、思想健全的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语文教学由于具有语言优势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优势,更要突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作用,要将语文教学的内容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在生活中培养了品德和节操,提升了责任感。
例如,在革命教材《王二小》中,向学生讲述了放牛娃王二小为和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而保护人民的故事。课文中的主人公,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去保全革命的力量,是中国人民保卫祖国的典型代表,值得人们向他学习。教师在授课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当今社会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和社会责任感,但不提倡在当今社会牺牲自己,要教育学生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再去奉献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设置多个情境,让学生在贴合自己生活的情境中去感受生活,获得生活经验。
四、结语
语文教学既来源于生活,又要面向生活,回归生活,为社会和国家服务,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教会小学生基本的字词句知识,更要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发现语文的美,在日后更高年级的学习中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